-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评 语文版必修3
第一单元测评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 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11 解析A项,扩大范围。“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说法错误,原文是“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B项,以偏概全。“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仅是就排放的“空间维度”来看的,而不是“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C项,“要为后代设定义务”无中生有,原文是“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答案D 2.导学号9292400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解析C项,“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理解错误,从全文内容看,作者的观点是立足现在的,是我们这代人“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倡导“气候正义”。 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解析B项,“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这种说法过于绝对。 答案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同里之思 张抗抗 春天去了周庄,仍是意犹未尽,心里总是想着那个叫作同里的小镇。同里不去,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 夏天的荷花时节,终于有机会去了同里。同里镇果然让我喜欢:周庄小镇上有闻名的双桥,而同里竟有太平、吉利、长庆三桥,三曲九折相贯相联,似给人以三思而行的警示;周庄小镇有精美的私家花园沈厅、张厅,而同里镇上的嘉荫堂、崇本堂、陈去病故居那些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 何况同里镇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用古老的桥连接起来又分割开去。桥下是舟,河边是树。舟船在水里摇曳,绿树在风中摇曳,那一棵棵苍绿碧翠的杨柳桂花女贞玉兰树的叶尖上,终日飘动着细腻柔曼的温情。 何况,同里镇古宅群中,还有被同里人最引为骄傲,也已被世人竞相传说并无数次进入影视的那座独一无二的“退思园”呢。 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退职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退思”二字取“退而思过”之意。相传任兰生在同治年间官居安徽六泗兵备道道台兼凤阳关监督。凤阳关监督为肥缺,凡过往商贾都要向他送红包,因此宦囊充盈,就在家乡同里镇上兴建一座花园,以备晚年享用。不料园子尚未完工,慈禧让他去镇压捻军,他因不愿对捻军赶尽杀绝而触怒慈禧。眼看将招来杀身之祸,他在好友左宗棠、彭玉麟的教导帮助下,对慈禧巧以应对,不作辩解,使慈禧有火难发。最后慈禧问他:今后怎么办?他答:退而思过,进而报国。慈禧默允,一场风波就此结束。任兰生总算免去性命之忧,罢职还乡。归家后,果真将花园取名为“退思园”,以此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 因是戴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这一“思过”,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 11 既是闭门思过,“退思草堂”是不可缺的;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得有“水芗榭”和“眠云亭”下棋解闷,“揽胜阁”作画;春有“闹红一柯”的喜庆,夏有“菰雨生凉”的悠闲;还有横空出世、八面来风的“天桥”,可令人精神一爽。再有读书思过的“辛台”,抚琴听乐的“三曲桥”,将园主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 却因是解职下台,清静中不免寂寞冷清,门前车马日稀,岂不辜负了园内美景?任老前辈早有准备,在中庭通往园内,泊有一艘旱船,好似一艘正在靠岸的到客船,为园主请来了一批批嘉宾。侧旁的“岁寒居”,正待好友围炉品茗,舞文弄墨,谈古论今;园内的楼台亭阁上处处留有祈福求爵的痕迹,以期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 若是有如此优裕的日子可过,退下来未必真能思过了;若是真的思出有过,这建园所收敛所耗费的钱财,想必是应“退”还凤阳去才是了。从“望月楼”袭来的凉气中,我无法得知任老先生在园中的那些岁月,究竟在“思”些什么? 任兰生在退思园安居两年后,因西北回民起义,经左宗棠力荐,如愿“平反”,被慈禧重新起用,后在镇压回民的战斗中死于沙场。当年的捻军之难并未能让任老先生心灰意冷,从此隐退田园;当年的任道台仍是固守着他对朝廷的忠义,固守着他的功名利禄,当他享受着退思园的时候,他便愈发不能放弃天下的“富土”了。那原本只是一种策略一种计策的“退思”,却成为一个黑色的玩笑——退思后的任兰生,退至其退思之前的位置,甚至更远? 好一个“退思园”。遥远的历史和不远的“文革”以至当下,有着何等惊人的相似之处呵。退思园确是发人深思。 相传“同里”的地名,早年为“富土”,只因太湖鱼米之乡,富甲一方,时有盗贼骚扰,遂将竖排的“富土”两字,重新分割组合,成为“同里”,倒也顺理成章。似乎只有如此富裕的土地,才能产生如此精美的园林,以及藏富匿民、瞒天过海、含蓄弯绕的心思。 质朴而秀美的同里,常让人思念。再思同里,却是为了那座闻名遐迩的“退思园”,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吗? 退思园在江南的雨雾中变得朦胧。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我们或许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所以,退思园仍是令人难忘的,同里那片富土也由于退思园的存在,而区别于其他安逸俗艳的江南小镇,被罩上一层冥思苦想的思辨色彩。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同里”比作“波浪中的小船”,突出作者心中对于同里的向往和挂念。 B.文章写了同里的石桥、园林、湖水、舟船、居民,多角度表现了同里质朴、静谧、从容的独特气韵。 C.作者颇费笔墨写退思园,写建园缘起、庭院布局、退思生活,为下文写任兰生进而报国的壮怀做铺垫。 D.文章开篇从同里质朴秀美的自然人文景观写到从容悠闲的文化气质,层层推进,为下文写退思园蓄势。 解析C项,“为下文写任兰生进而报国的壮怀做铺垫”错,下文“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可见并非在写任兰生进而报国的壮怀。 答案C 5.作者为什么在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回答本题要立足原文,全文搜索“异样思绪”产生的原因。第一段“同里不去,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可见,游“退思园”之前,作者非常向往“退思园”;第二到十二段,游览“退思园”时,任兰生的事例让作者意识到“退思园”实质上是退而不思过,只是一种手段与假象;第十三段,游览“退思园”后,作者产生了关于“退思”的诸多思考。按照游园时间顺序划分层次,找出与作者思绪有关的词语并进行提取概括。 参考答案游“退思园”之前,作者怀着从众的心理,非常向往“退思园”;游览“退思园”时,作者意识到“退思园”的“退思”与“退而思过”的本意不同,实质上是退而不思过,只是一种手段与假象;游览“退思园”后,作者产生了关于“退思”的诸多思考。因此,作者说“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我们或许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 6.文章题目叫“同里之思”,同里究竟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6分) 11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考生要回到原文寻找同里引发作者思考的句子,然后进行整合和概括,分条写出。通读全文可知,作者的同里之思主要是由退思园引发的,所以可以找一找有关退思园的议论抒情的句子。搜索区域在第十一到十三段,相关语句有“好一个‘退思园’。遥远的历史和不远的‘文革’以至当下,有着何等惊人的相似之处呵”“似乎只有如此富裕的土地,才能产生如此精美的园林,以及藏富匿民、瞒天过海、含蓄弯绕的心思”“再思同里,却是为了那座闻名遐迩的‘退思园’,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么”。根据这些句子进行提取整合即可。 参考答案①退而思过强于退而拒思、顽固不化;②退而思过,不如进而检省;③含蓄弯绕、以退为进不失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智慧;④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古至今,含蓄弯绕、以退为进的人不在少数。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 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 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 材料二 2011~2016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单位:%) (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 中心《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1 A.2011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A项,从2011年到2015年,科研单位遭受侵权的比例分别是25.3%、21.5%、13.4%、14.6%和8.4%,所以说,2014年有回升,2015年回落。B项,2015年企业遭受侵权的比例是19.5%,比2011年和2012年低,比2013年和2014年高;2015年高校遭受侵权的比例是8.8%,比2011年和2012年低,比2013年和2014年高。C项,从2012年到2016年,个人遭受侵权的比例分别是22.2%、16%、11.4%、10.8%和8.2%,所以说“比例一直下降”。在2015年,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D项,本选项是根据材料二推断出的结论,“一定程度上”“可能”等词语的使用,使表述辩证中肯。 答案B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C.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答题区间在材料一。依据文本,需要增加的不仅是“技术供给”,还有“制度供给”;另外,文本强调的是创新、知识产权的转化,没有强调“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B项,以偏概全,“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并非“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的唯一条件,“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也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C项,材料三中,从大学专利转让的具体事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推动作用上,都可以看出,科技成果正被转化为高质量专利。D项,答题区间在材料四。高校“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的不足是导致科研成果无法转化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 答案C 9.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6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高校和企业以及他们在促进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在几个材料中写得较多,不难解答,而政府一方却容易忽略。材料一中提到的“制度供给”“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都离不开政府;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与推行,更得依靠政府。 参考答案相关方: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 作用:①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②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③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阳平。父泌,字安期,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闻。建中末,为长安尉。德宗出奉天①,弃妻子奔行在,扈狩梁州,排乱军以出,再中流矢,裂裳濡血。以策说浑瑊,召置幕府 11 。东讨李怀光,奏署副元帅判官。从瑊会盟平凉,为吐蕃所执,死焉。时隋婴孺,以恩授八品官。逮长,知父执吐蕃,日夜号泣,坐必西向,不食肉。母告以貌类泌者,终身不引镜。贞元末,吐蕃请和,隋三上疏宜许,不报。举明经,授润州参军事。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事,隋怡然坐肆,不为屈。韦夏卿高其节,辟置东都幕府。元和中,吐蕃款塞,隋五上疏请修好,冀得泌还。诏可。遗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服除,擢隋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穆宗立,与韦处厚并擢侍讲学士,再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除制出,以金币来谢者,隋却之曰:“公事而当私贶邪?”文宗嗣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初,韩愈撰《顺宗实录》,书禁中事为切直,宦竖不喜,訾其非实,帝诏隋刊正。隋建言:“卫尉卿周居巢、谏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胤皆上言改修非是。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议者至引隽不疑,第五伦为比,以蔽聪明。臣宗闵、臣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俾臣得下笔。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有诏擿贞元、永贞间数事为失实,余不复改,汉等亦不罢。进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久之,辞疾,不听,册拜太子太师。明年病卒,年六十。 (节选自《新唐书·路隋传》,有删改) 注①德宗出奉天:指唐德宗因属下兵变而到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B.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C.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D.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解析“元和”为时间状语,且“愈所书已非自出”为完整句子,所以“元和”前面要断开,排除A项和B项。“者”是助词,“请条示甚谬误者”是指“请朝廷逐条指出明显错误的地方”,因此“者”后要断开,排除D项。 答案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扈狩,大臣随从皇帝外出打猎,文中指的是路泌跟随德宗皇帝到梁州去视察。 B.幕府,军中将帅处理事务的地方,也泛指衙署;幕府中聘用的人员称为幕僚。 C.明经,原义是通晓经学,后来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主要考查儒家经义。 D.服除,服指丧服,古人在守丧期间要穿丧服,守丧期满后脱掉丧服称为服除。 解析A项,文中的“扈狩”是路泌跟随唐德宗到梁州避难的委婉说法。 答案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路隋为人至孝,对父感情很深。他的父亲路泌跟随浑瑊在平凉会盟,被扣留后死在那里,路隋从母亲口中得知自己长得很像父亲,终身都不照镜子。 B.路隋坚守气节,不畏上官困辱。他在担任润州参军事时,受到了上司李锜的刁难,被派去管理市场,他安然坐在肆中处理事务,坚决不向李锜屈服。 C.路隋为官清廉,不收他人财物。他担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每次朝廷授官的诏令出来,有人向他赠送财物,他都以公事不受私赠为由拒绝了。 D.路隋实事求是,修史态度严谨。他监修国史时,有人提出《顺宗实录》内容不实,他一方面为作者韩愈辩护,一方面根据事实指出错误并作了修正。 解析D项,指出《顺宗实录》错误的是朝廷,不是路隋。 答案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遗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 (2)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报聘:为答谢邻国的聘问而派使者回访;愍恻:怜悯;治丧:办理丧事。(2)褒劝:奖励劝勉;美恶:美德和恶行;诬:捏造。 11 参考答案(1)(朝廷)派祠部郎中徐复回访吐蕃,(不久)路泌已死的消息传到京城,皇帝怜悯他,追赠他为绛州刺史,由朝廷为他办理丧事。 (2)史册,是奖励劝勉人的记录,平民百姓的美德和恶行尚且不能捏造,何况是对国君的是非呢? 参考译文路隋,字南式,他的祖先起源于阳平。父亲路泌,字安期,通晓五经,端正诚实,不多说话,因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闻名。建中末年,路泌担任长安尉。德宗逃往奉天的时候,路泌丢下妻子儿女奔赴德宗所在的地方,陪同德宗在梁州避难,冲破叛军包围逃出梁州的时候,两次被乱箭射中,他撕下衣服包扎,衣服都被鲜血浸湿了。他用谋略游说浑瑊,召他在幕府任职。向东讨伐李怀光的时候,奏请朝廷让他代理副元帅判官。他跟随浑瑊和吐蕃在平凉会盟,被吐蕃人抓住(当作人质),最后死在那里。当时路隋是个幼儿,因为父亲的恩荫被授予八品官。等到长大以后,路隋知道父亲被抓到吐蕃去了,日夜号哭,坐下来一定要面向西边,(吃饭的时候)不吃肉。母亲告诉路隋,他的相貌很像父亲,他为此终身都不再照镜子。贞元末年,吐蕃求和,路隋三次上疏朝廷认为应该同意吐蕃请和的要求,朝廷没有回复。他参加明经科考试考中,被授予润州参军事。李锜想要困窘侮辱他,让他管理集市事务,路隋安闲地坐在店铺里,不因此而屈服。韦夏卿认为他气节高尚,征召他到东都幕府任职。元和年间,吐蕃前来通好,路隋五次上疏朝廷请求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希望父亲路泌能够生还。朝廷下诏同意了。派祠部郎中徐复回访吐蕃,(不久)路泌已死的消息传到京城,皇帝怜悯他,追赠他为绛州刺史,由朝廷为他办理丧事。丧期过后,朝廷提拔路隋担任左补阙、史馆修撰,路隋因为刚正坦诚而被人称道。穆宗继位后,路隋与韦处厚一起被提升为侍讲学士,两次升迁后担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次朝廷授官的诏令出来,有人向他赠送财物,路隋谢绝说:“(我是为)公家做事,怎么能接受私人的赠送呢?”文宗继位后,路隋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身份,监督编修国史。起初,韩愈编撰《顺宗实录》,记录宫中的事情真切率直,宦官们很不高兴,就诋毁这本史书的内容不真实,皇上下诏让路隋校正。路隋进谏说:“卫尉卿周居巢、谏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胤都进言说重修是不恰当的。史册,是奖励劝勉人的记录,平民百姓的美德和恶行尚且不能捏造,何况是对国君的是非呢?议论的人以至于引用隽不疑、第五伦作比,来欺骗皇上的视听。大臣李宗闵、牛僧孺认为史官李汉、蒋系都是韩愈的女婿,他们不能参与修撰国史,让臣来落笔(修订)。臣认为不是这样。况且韩愈所记载的事情已并非自己的创制,而是元和以来沿袭至今。虽然李汉等人因此而有嫌疑,也不妨害公事。请朝廷逐条指出明显错误的地方,交付史官修正定稿。”朝廷下诏挑出贞元、永贞年间几件事与事实不符,其他的不再修改,李汉等人也没有被罢免。路隋被提升为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过了一段时间,他因病辞职,朝廷没有许可,又任命他为太子太师。第二年路隋因病去世,时年六十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15题。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A项是对诗歌首联内容的鉴赏分析,“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等都是诗人借以排遣苦闷的方式,与诗意相符。B项,诗人不是“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在诗中“穷”是困厄、不得志的意思,“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C项,是对诗歌尾联表现手法的鉴赏,与韩愈运用简朴的文字,借助小雨、草色描绘早春的独特景色的方式相同。D项是对诗歌整体思路的鉴赏分析,与诗意相符。 答案B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11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是诗人的想象,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诗人认为,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柳丝迢迢,迎风招展。联系诗人现在的不得志,可知诗人不甘于沉沦,相信会有属于自己的春天。全诗带有自励自勉之意。 参考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 ”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 ”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 (2)杜甫的《登高》中“ ”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 ”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3)《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宋濂能做到“ , ”,是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 答案(1)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 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 ,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 ,并可根据需要 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病的修改。A项,“经历了……的航次和……的调查”中,“经历”与“调查”搭配不当。C项,“经历”与“航次”搭配不当。D项,“执行”与“航次”搭配不当。 答案B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解析 11 此题考查语句的衔接。前文说“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后面列举了大量的实验室名称。因此,横线处要填“大洋一号”像迷宫一样,有许多实验室,让人迷路之类的内容。A项,陈述的是实验室多,像迷宫,陈述对象不对。B项,“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跟前文衔接不畅。C项,根据语境,“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与“迷宫”相照应,且与“对不熟悉的人而言”相互应和,故C项正确。D项,陈述的“分辨不出方向”与后文不衔接。 答案C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在文段中辨析近义成语,语境是十分重要的参考。第一个横线处应为“应有尽有”,这里强调的是大洋一号的“先进性”而不是其全面性。第二个横线处用“一览无余”或“一目了然”均可,两词都表示看得很清楚,没有什么遗漏。第三个横线处,“轻而易举”表示不费力气,“易如反掌”形容简单容易。结合“抓取”这一语境,用“轻而易举”更好。第四个横线处,“东山再起”用来形容人重新被重用。这里应该用“再接再厉”,与前面的“不断进步”衔接更好。 答案B 20.下面是某节目组一则致歉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第二期节目因为剪辑失败,使得其中一片段引起了观众的曲解,节目组已第一时间作了修正,并发表致歉声明,恳请广大观众的认可,也希望大众不要再对该片段进行散布。以后我们将不忘初心,严肃剪辑,认真审核,给广大观众带来优秀的节目。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第一处,“失败”指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失误”指的是出现差错。前者的程度更重,从后面“使得其中一片段引起了观众的曲解”可知,应是出现差错,使用“失败”程度过重,应改为“失误”。第二处,“曲解”,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从语段来看,是节目剪辑失误引起观众的错误理解,故应改为“误解”。第三处,“恳请广大观众的认可”,“认可”,指承认、许可,不合语境,从前面看,这是节目组的致歉声明,致歉的目的是希望得到观众的“谅解”,“谅解”意思是“了解实情后原谅或消除意见”。第四处,“也希望大众不要再对该片段进行散布”,“散布”,指广泛传播,多含贬义,不合语境,应是希望大众不要“传播”。第五处,“严肃剪辑”,“严肃”,形容人的状态也可以形容气氛,从上文来看,节目剪辑的失误是不谨慎造成的,故应把“严肃”改为“严谨”。 参考答案①将“失败”改为“失误”;②将“曲解”改为“误解”;③将“认可”改为“谅解”;④将“散布”改为“传播”;⑤将“严肃”改为“严谨”。 21.下面是某服务中心为方便群众办事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6分)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因为这是为方便群众办事提供的流程图,故可以从“群众”开始叙述,然后根据箭头的指向逐步描述即可,如先“提供材料”,“服务中心受理”后把事情分成“协办件”“代办件”“即办件”三个部分,“协办件”要弄清协办的原因,“代办件”要明确代办的承诺,“即办件”要即收即办,接着就要把受理的结果反馈给群众,最后汇总上报。 参考答案群众办事应提供相关材料,服务中心受理后,属于协办件的,弄清协办原因;属于代办件的,明确代办承诺;属于即办件的,就即收即办,然后将受理结果反馈给办事的群众,并做好汇总上报工作。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1 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故园的怀想:老树、老街、老房子,庭院门前的池塘,房屋后面的菜畦,那一塘荷花,那童年的风筝……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儿唤女的声音…… 请把自己置身于某个情境之中,以“静听回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写作这个题目,重要的是选材,场景、情境不一定要大,但一定是比较典型的,因为它是进入乡情乡思的切入点。依靠它,可以进入到对故乡的叙述中,而且,这个具体的事物或场景最好是与写作者有些关联的,是包含了作者的情感记忆的,这样写出来才有感染力,才能引发人情感上的共鸣。我们写这篇作文,应该把所回忆的事情放在故乡这一大背景之下,写关于故乡的一些美好回忆,表达对故乡的特有情感。 例文 静听回声 一个孩子站在一片空寂的旷野中,静听记忆森林中那些记满欢乐和疼痛的回声,直到眼里噙满甜涩的泪水,安静、平淡、超然物外,一切一切的往事幽欢如梦,让我含泪含笑追忆…… 老屋开花的星:一地丁香 在我关于童年的记忆中,有一处老屋,周围长满了开得异常灿烂的丁香,温暖而美丽。 在这里曾住过一位安详的老先生,沉默,少有言语。他有一双灰色的眼睛,鸽子般的宁静恬淡,与世无争。在那个时候,我常随爷爷拜访老先生,在两个白发老人对花饮酒的时候,我就在花丛中飞跑,像欢乐的小鸟。两位老人都高兴地看着我,让我觉得一切都那样宁静美好。 我一直沉醉于那段时光。 后来,爷爷离开我以后,我常坐在老先生的面前看他的眼睛。老先生的眼中满含着慈爱而怜惜的感情,让我无法读懂。他眼睑上的皮肉松松的,眼睛有些潮润。“爷爷呢?”我问他。老先生许久不说话。“爷爷呢?”老先生看着我,用手摸了摸我的头,指着夜空中一颗闪亮的星说:“那里,看到没有——上面开满了花。”我笑了,依稀看到爷爷慈祥的背影。老先生叹了口气,我看见有泪滑过他的脸颊。 多年后的一个夏日午后,太阳苍白。我再次去老屋的时候,老先生已经不在了。我想他大概也去了那颗开花的星上吧。 那一年的丁香凋残得特别早,那花散落了满地,有风吹来,微微移动,像一地飘落的往事。我捡起一朵憔悴的丁香,花蕊上沾满露珠,像晶莹的泪。我的泪也无声地飘落。 故园墙上的青藤:几个梦 故园就是我小学时的校园,我所有的欢乐和梦都根植于那里。那是一处美好的地方:有古意盎然的老屋,屋顶上长满了紫红色的瓦菲,短檐上依稀有一层暗淡了的朱红;园内有一片幽深的法桐,斑驳的墙上爬满了青色的藤蔓,在风中轻曳着枝叶,给了那时年少的我些许奇妙的遐想。 我的老师,一位清癯睿智的老人,在故园给我启蒙教育,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子。我喜欢坐在法桐树下,看着墙上的青藤,听老师缓缓讲述一个个让我心动的故事,然后在每个夜晚做了无数关于飞翔的梦。老师声音恬淡而悠远,神色宁静,让我的心中异常的宁静与温和,这让我在以后的每一个空寂的夜晚都能深深地记起,并且眼前再次出现他的清癯与睿智,他的宁静与淡漠。 许多年以后,在我再次去故园的时候,我的老师依然坐在法桐树下,用他惯有的语调给一个小男孩讲故事。那小男孩看着墙上的青藤,神色宛似我儿时的模样。 鹂鸣阁月夜:走进历史 我的鹂鸣阁在一片小树林里,那是一座多年失修的小阁楼,阴暗,寂静,在林中静默着,像一位饱经风雨的老人。 我深爱着我的鹂鸣阁。白天我喜欢坐在阁楼上读让我感动地落泪的书,或者闭了眼听时来的风把书页吹得哗哗作响。这个时候,我的心中一片宁静与充实。我喜欢这种感觉。到了夜里,鹂鸣阁在一片温柔宁和的月光下显得异常寂静,偶尔有黄莺啼叫三两声,隐隐可以听到若有若无的笙箫。在这时我就成了一个从历史边缘走来的落魄文人,布衣儒衫,独骑瘦马踏残月;或者是一位古代街肆茶馆中的老迈茶客,把岁月流逝、世事变迁尽收眼底。 就这样白天我读书,夜晚在鹂鸣阁的月夜下深思默想,度过了我多年的读书时光。为了记住这段时光,我把小阁楼取名鹂鸣阁,作一次历史的见证。 11 今夜没有月亮,闪耀的星星在夜空中静静地沉默,有风吹打着窗台,很适合怀旧那些记忆中的回声,在心中温馨地响起,沉淀,累积,成为我一生的宝贵财富,在每个有春风拂过的夜晚宁静地记起,倾听…… 1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