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导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朝花夕拾导学案

中学语文学科学案 ‎ ‎                            2019年3月  26   日 课题 朝花夕拾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 习 目 标 ‎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 ‎ 课 前 预 习 学 法 指 导 ‎《朝花夕拾》回忆的是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壮年时期的生活,大多与故乡的人和事有关联。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关于鲁迅的专题片,其中开篇就说:对于故乡绍兴,鲁迅一直怀有一种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在他的一系列作品里,鲁迅对故乡表现出热爱、崇敬,甚至终生的眷恋,而另一面则又充满了憎恶、决绝,甚至诅咒。这和他最初感受的凄风苦雨和人情冷暖,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一点,我们在“小引”中,也可以看到。而这种复杂矛盾的感情,势必倾注在他的作品里,或隐或现。阅读时一定要走进文本,深读细思。‎ 相 关 链 接 ‎【背景介绍】‎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1925年11月2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部务会议决定,小学生要读经,自初小四年级起,每周一小时,直至高小毕业。北洋军阀竭力鼓吹那些所谓“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的读物。上海出版了《男女百孝图全传》作为“家庭教育的好模范”的必读本。《朝花夕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用意,正如许广平在讲到关于鲁迅对待儿子海婴的态度时所指出的那样:“他自己生长于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天真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尤其是普通的所谓礼仪,把小孩子教成木头人一样,见了人都不敢声响的拘拘为仁”。鲁迅希望儿童“敢说、敢笑、敢骂、敢打。”(《欣慰的记念》第183‎ 页)因而,《朝花夕拾》中的许多作品,是对封建教育制和封建家长制的无情鞭挞。‎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知 识 预 习 ‎1.收集鲁迅的相关资料。‎ ‎2.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读《朝花夕拾》这部书,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全书内容。‎ ‎3.填空:‎ ‎(1)《朝花夕拾》全书   篇文章,外加一篇《         》,一篇《        》,是鲁迅惟一一本         集;是鲁迅回忆        、        和        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        ,是回忆性       。 (2)我们已学过该集中的文章有《           》 、《           》等。‎ ‎(1)十;小引;后记;散文;童年 少年 青年;记叙文;散文。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课 堂 探 究 一、导入课文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二、《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1.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①《小引》§4‎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 ‎③《狗·猫·鼠》§9(喜欢小动物)‎ ‎④《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2.童年的压抑与伤害 ‎①《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3.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 ‎①《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 ‎②《藤野先生》  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从此走上文学道路,毕身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同反动落后作斗争。‎ ‎4.怀念亲人师友 ‎①喜欢的人(“无常”、长妈妈……)‎ ‎②敬重的人(藤野先生、寿镜吾)‎ ‎③同情的人(范爱农)‎ ‎5.作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鲁迅先生从来没有忘记过战斗。‎ ‎①《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 ‎② 对中医的偏见:“绍兴几个名医,”借行医诈取病人钱财,痛恨迷信与落后;‎ ‎③ 《琐记》衍太太:居心险恶的人;‎ ‎④对黑暗腐朽的现实的还击、痛斥。‎ 三、各篇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4.《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7‎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10.《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巩 固 训 练 当 堂 练 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4)、《阿长与〈山海经〉 》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3、③; 4、称呼的由来,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大”字形的睡相,一肚子烦琐的道理,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等;  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 课 后 作 业 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不是《朝花夕拾》作者的是(D)‎ ‎   A、周树人B、鲁迅C、周豫才D、周作人 ‎2、《朝花夕拾》是一本( A )‎ ‎   A、 散文集B、论文集C、文学评论集D、杂文集 ‎3、鲁迅先生的籍贯是(C)‎ ‎   A、浙江杭州B、浙江温州C、浙江绍兴D浙江嘉兴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在(A)‎ ‎   A、“我家的”后面B、“我家的”前面C、“我家的”左面D、“我家的”右面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作者何时求学的地方(A)‎ ‎   A、 少年B、青年C、壮年D老年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D)‎ ‎   A、 学堂名B、书房名C、书院名D、私塾名 ‎7、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A)‎ ‎   A、 本城书塾B、南京水师学堂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D、仙台医专 ‎8、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D)‎ ‎   A、本城书塾B、南京水师学堂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D、仙台医专 ‎9、藤野先生的全称是(D)‎ ‎   A、 藤野B藤野严C藤野严久D藤野严久郎 ‎10、《藤野先生》回忆作者早年学医时的生活经历,地点不是在( C )‎ ‎   A、日本B、仙台C、北京D、仙台医专 ‎11、《朝花夕拾》结集出版前,曾在何处连载(A)‎ ‎   A、《莽原》B、《申报》C、《奔流》D《晨报副刊》‎ ‎12、《朝花夕拾》在报上连载时的栏目叫(A)‎ ‎   A、《朝花夕拾》B、《花边文学》C、《旧事重提》D、《伪自由谈》‎ ‎13、除“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多少篇(B)‎ ‎   A、12 B、10 C、14 D、8‎ ‎14、《朝花夕拾》正文前的“小引”讲的是《朝花夕拾》的(B)‎ ‎   A、 写作过程B、编纂过程C、修改过程D、构思过程 ‎15、《朝花夕拾》正文后的“后记”讲的是(D)‎ ‎   A、 本书的写作过程B、本书的编纂过程C、本书的修改过程D、与《二十四孝图》相关的 内容 ‎16、《狗•猫•鼠》是一篇(B)‎ ‎   A叙事散文B议论散文C抒情散文D杂文 ‎17、《狗•猫•鼠》写到了作者何种生活经历(C)‎ ‎   A、 养狗B、养猫C、养隐鼠D、都不是 ‎18、《狗•猫•鼠》开头提到的“名人”“教授”“大脚色”“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是(A)‎ ‎   A、 一种人B、两种人C三种人D四种人 ‎19、《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的“阿长”是作者家的(A)‎ ‎   A、 长工B、短工C日工D钟点工 ‎20、《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的“阿长”是作者家的(D)‎ ‎   A、 打工仔B、打工妹C、小保姆D、老妈子 ‎21、《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对本人的(A)‎ ‎   A、 尊称B蔑称C昵称D一般称呼 ‎22、《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称“阿长”为(A)‎ ‎   A、 长妈妈B、阿长C、阿妈D、长妈 ‎23、《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祖母”称“阿长”为(B)‎ ‎   A、 长妈妈B、阿长C、阿妈D、长妈 ‎24、《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一般情况下称“阿长”为(C)‎ ‎   A、 长妈妈B、阿长C、阿妈D、长妈 ‎25、《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憎恶她的时候”称“阿长”为(B)‎ ‎   A、长妈妈B、阿长C、阿妈D、长妈 ‎26、《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阿长”这个称呼体现其人的特点是(D)‎ ‎   A、 她的姓氏B、她的身材C、她的名字D、沿用其前对一个女工的称呼 ‎27、《山海经》是我国的一部()‎ ‎   A、 地理著作B、天文著作C、神话(文学)著作D、历史著作 ‎28、《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管《山海经》叫(C)‎ ‎   A、“山海经”B、“画儿书”C、“三哼经”D、都不是 ‎29、《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宣扬何种思想的著作(A)‎ ‎   A、 封建孝道B、封建迷信C、因果报应D、都不是 ‎30、下列神话出自《山海经》的是(C)‎ ‎   A、 精卫填海B、夸父追日C、大禹治水D、愚公移山 ‎31、下列神话不出自《山海经》的是(D)‎ ‎   A、 黄帝战蚩尤B、夸父追日C、大禹治水D、愚公移山 ‎32、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A)‎ ‎   A、 子路负米B、刻舟求剑C、拔苗助长D、智子疑邻 ‎33、不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A)‎ ‎   A、 郑人买履B、黄香扇枕C、陆绩怀橘D、哭竹生笋 ‎34、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C)‎ ‎   A、 破釜沉舟B、卧薪尝胆C、卧冰求鲤D、中流击楫 ‎35、不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 ‎   A、 老莱娱亲B、郭巨埋儿C、黄香扇枕D、闻鸡起舞 ‎36、《五猖会》写的是一种(A)‎ ‎   A、 迎神赛会B、祭祀活动C、民间艺术D杂技表演 ‎37、举办“五猖会”的地点是在(B)‎ ‎   A、 绍兴城西关B、绍兴城东关C、绍兴城南关D、绍兴城北关 ‎38、“五猖会”中的“五猖”指的是(A)‎ ‎   A、 五通神B、五种人C、五种动物D、都不是 ‎39、下列项目中属于“五猖会”表演节目的是(A)‎ ‎   A、 高跷B、旱船C、秧歌D、舞狮 ‎40、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五猖会”表演节目的是(D)‎ ‎   A、 高跷B、抬阁C、马头D、舞狮 ‎41、《五猖会》中作者写急于去看五猖会的情景类似于(A)‎ ‎   A、 去看社戏B、去百草园玩C、去三味书屋读书D、去仙台医专求学 ‎42、《五猖会》对急于去看的东关五猖会的盛况(B)‎ ‎   A、 具体描绘了B、没有具体描绘C、形象描绘了 D、详细描绘了 ‎43、《五猖会》对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情景(A)‎ ‎   A、 具体描绘了B、没有具体描绘C、一笔带过D、都不是 ‎44、《五猖会》中作者对东关五猖会的盛况(D)‎ ‎   A、 印象深刻B、印象一般C、印象模糊D、完全忘却 ‎45、《五猖会》中作者对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情景(B)‎ ‎   B、 印象深刻B、印象一般C、印象模糊D、完全忘却 ‎46、《无常》中写到的“无常”是(B)‎ ‎   A、 一个人B、一种鬼神C、一个形容词D、一种动物 ‎4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迎神赛会上所扮鬼物的是(D)‎ ‎   A、 鬼王B、鬼卒C、活无常D、红脸关公 ‎48、下列各项中属于迎神赛会上所扮鬼物的是(A)‎ ‎   A、 鬼王B、黑旋风李逵C、阎王爷D、红脸关公 ‎4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昆虫有(C)‎ ‎   A、 蜘蛛B、蜜蜂C、蟋蟀D、蝎子 ‎5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未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昆虫有(D)‎ ‎   A、 鸣蝉B、黄蜂C、斑蝥D、蚂蜂 ‎5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植物有(B)‎ ‎   A、 蔷薇B、何首乌C、月季D、玫瑰 反 思 总 结 ‎  由于课下准备充分,学生阅读深入,教学效果颇好。‎ 格言警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 ‎ ‎ ‎ ‎ ‎ 定远第一初级中学语文学科学案 ‎ ‎                            2019年3月   29  日 课题 朝花夕拾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学 习 目 标 ‎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 ‎ 课 学 ‎1‎ 前 预 习 法 指 导 ‎.作批注:在阅读文章中精彩段落时,边读边想、反复细读,可以理清情节,可以欣赏语言、写法等。‎ ‎2.写读书笔记:阅读时,总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平时我们应把独特的感受及时地记入读书笔记本。人物性格、人物语言、人物命运,甚至细节,优美词语、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也可作为读书笔记的重要内容。‎ 相 关 链 接 鲁迅作品的阅读障碍,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比较明显的,一是创作背景,二是生活经历(其实也是创作背景的一部分),三是创作视角,四是目的方法。对此,我们选取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作一下大致梳理:‎ ‎1、创作时间 1926年。具体说,从1926年2月起,至11月止,时间跨度不足一年。‎ ‎2、经历事件 主要有①女师大事件;②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③“三一八”惨案;④赴厦大任教;‎ ‎3、创作视角  在写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46岁了。最初发表时配有副题,为“旧事重提”。这样,就自然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提哪些旧事”,“提它作什么”的问题,二是把自己放回到童年来讲述故事,还是以成人的立场来回忆旧事的问题。作者曾说:“带露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我不能够。”因此,作者更多是根据现实的需要,对旧事进行取舍,以成人的视角,来进行“反顾”。‎ ‎4、文体特点 杂感 小结:“由女师大风潮所引起的鲁迅和‘现代评论派’的论战”,“不仅在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学史,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鲁迅自身思想的发展上,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场论战引发了鲁迅的很多思考,使他产生了一系列的作品,如《朝花夕拾》,《野草》,《彷徨》的后半部,以及《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里的杂文,实际上构成了鲁迅创作的一个高潮。” ‎ 知 识 预 习 ‎《       》记录作者在    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     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        的经过。作者突出的记述日本老 师藤野先生的                   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力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              。‎ 藤野先生   日本   弃医从文 正直热诚、严谨治学、博大胸怀   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课 堂 探 究 一、联系作品,分析人物 找出在全书中你认为认为描写得最好或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 附:人物形象简析:‎ ‎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二、赏析片断,写出感受  ‎ 精彩片段之——《阿长与山海经》‎ ‎1.通过粗读,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2.通过精读,认识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 ‎3.通过品读,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4.通过拓读,学习感受生活,学会默读他人。(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师归纳:‎ ‎1.(1)“谋杀”我的隐鼠。    (2).“切切察察的毛病”。‎ ‎(3).摆“大”字的睡相。    (4).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 ‎(5).“长毛”的故事。     (6)《山海经》。(重点)‎ ‎2、阿长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略带粗野,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她有着淳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文章是按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组织安排材料的。这种前后感情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见课文的最后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三、指导阅读,归纳手法 ‎1.《朝花夕拾》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2.运用这些艺术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 教师归纳:‎ ‎⑴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⑵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 ‎⑶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⑷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⑸运用对比手法。‎ 附:《朝花夕拾》的艺术手法:‎ ‎1. 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擅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拓展思维  勇于实践 ‎ 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搜集相关文本、图片、音像资料,制作自己的网页。‎ 五、结束语 ‎《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同学们尽可以随便翻翻。待他年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回忆所及,再来细读,我敢说,你一定会温故而知新,掩卷三思,唏嘘不已。    ‎ 巩 固 训 练 当 堂 练 习 ‎1.《五猖会》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短文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2.《五猖会》前半部分在谈迎神赛会时,主要谈及哪两件事?‎ ‎  文章前半部分在谈迎神赛会时,记述了两件事,一是《陶庵梦忆·及时雨》所载古时赛会的“豪奢”, 二是小时见过的赛会盛况。‎ ‎3.《五猖会》为什么用将近一半的篇幅谈迎神赛会?在《朝花夕拾》其他篇章中有没有类似的写法?‎ 从表面上看,是为了突出赛会的盛况,强化了“我”对“五猖会”渴盼的心情;《阿长与〈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写法。‎ ‎4.《五猖会》中提到了哪两处古迹?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  一是梅姑庙,二是五猖庙;殊与“礼教”有妨。‎ ‎5.文末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你觉得仅仅因为父亲的阻难吗?‎ ‎“我”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其中的原因与其说是因为父亲的阻难,还不如说是对五猖、梅姑的反感。作者刻意引用《聊斋志异》中的有关记述,借以表述自己的看法,从而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虚伪。这一点,联系前面写到的“上海的旗袍”等内容,也是一致的。‎ ‎6.点评中说:“文章最后一句画龙点睛,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你认为这里所指的“封建思想习俗”指什么?‎ 应该是指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虚伪。作者在《小引》中写道:“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当时,“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兴起学潮,鲁迅和一些学生一样,被列入黑名单。在亲友和学生们的敦劝下离家避难。从1926年3月底到5月初,鲁迅住在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地方。期间先后写成的《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等文章,都痛斥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只是前一篇直白,后一篇相对含蓄一点而已。‎ 课 后 作 业 一、选择题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植物有(ABCD)‎ ‎   A、覆盆子B、何首乌C、木莲D、皂荚树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动物有(ABCD)‎ ‎   A、云雀B、蜈蚣C、鸣蝉D、蟋蟀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景物有(ABC)‎ ‎   A、菜畦B、石井栏C、皂荚树D、花园 ‎4、鲁迅在三味书屋学习时从事的学习活动有(ABC)‎ ‎   A、读书B、习字C、对课D、学算术 ‎5、鲁迅上课时常趁先生不注意用荆川纸绣像,绣得最多的是(AB)‎ ‎   A、《荡寇志》B、《西游记》C、《三国演义》D、《红楼梦》‎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与“怪哉” 这个典故无关的人物是(ACD)‎ ‎   A、汉武帝B、东方朔C、魏征D、刘伯温 ‎7、《父亲的病》一文的体裁不是(ABD)‎ ‎   A、小说B、诗歌C、散文D、戏剧 ‎8、《父亲的病》一文中的“父亲”不是(ACD)‎ ‎   A、小说中虚构的B、生活中真实的C、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D、戏剧中的主角 ‎9、《父亲的病》中给父亲看过病的医生有(AB)‎ ‎   A、一位不知名的“名医”B、陈莲河C、张仲景D华佗 ‎10、《父亲的病》中父亲得的病不是(BCD)‎ ‎   A、水肿B、肺结核C、流行性感冒D、急性肠胃炎 ‎11、给父亲看过病的那位不知名的“名医”常用的“药引子”有(ABCD)‎ ‎   A、冬天的芦根B、经霜三年的甘蔗C、原对的蟋蟀D、结子的平地木 ‎12、《朝花夕拾》中提到“百草园”的作品有(AB)‎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父亲的病》C、《五猖会》D、《琐记》‎ ‎13、鲁迅作品中提到给父亲治病的那位 “名医”常用的“药引子”的作品有(AB)‎ ‎   A、《<呐喊>自序》B、《父亲的病》C、《藤野先生》D、《范爱农》‎ ‎14、《琐记》中提到的人物有(ABC)‎ ‎   A、衍太太B、沈四太太C、母亲D祥林嫂 ‎15、鲁迅在南京雷电学堂学习时所做的功课有(ABC)‎ ‎   A、读英文B、读汉文C、做汉文D、做数学 ‎16、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学习时所学的功课有(ABCD)‎ ‎   A、格致B、地学C、金石学D、小学集法 ‎17、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学习时阅读到的新书报有(ABC)‎ ‎   A、《天演论》B、《时务报》C、《译学汇编》D、《新青年》‎ ‎18、藤野先生不是(BCD)‎ ‎   A、日本人B、中国人C、韩国人D、泰国人 ‎19、鲁迅先生到日本留学前不在以下这些地方读书(ACD)‎ ‎   A、北京B、南京C、东京D、西京 ‎20、鲁迅一生思想发生巨大转折的地方不是在(ABC)‎ ‎   A、中国北京B、中国南京C、日本东京D、日本仙台 ‎21、鲁迅变化了的思想不是(ACD)‎ ‎   A、学医救国B、弃医从文C、投笔从戎D、弃文从医 ‎22、导致先生思想发生巨大转折的原因是(CD)‎ ‎   A、赏樱花事件B、学跳舞事件C、匿名信事件D、看电影事件 ‎23、下列各项属于藤野先生相貌特征的是(ABC)‎ ‎   A、黑瘦B、八字须C、戴着眼镜D、穿一件旧外套 ‎24、为说明“物以稀为贵”,作者举的例子有(AB)‎ ‎   A、北京的白菜B、福建的芦荟C、广东的荔枝D、新疆的哈密瓜 ‎25、“匿名信事件”中引用《新约》上的句子不是(ABD)‎ ‎   A、阿弥陀佛!B、阿门!C、你改悔罢!D、我的上帝!‎ 二、 判断题:‎ ‎1、《藤野先生》写于作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 ‎2、《范爱农》是一篇小说。(×)‎ ‎3、 藤野先生的全称是藤野严九郎。(∨)‎ ‎4、《藤野先生》中“匿名信事件”里引用《新约》上的句子是“你改悔罢!” (∨)‎ ‎5、“黑瘦”、“浓墨的隶体‘一’字须”都是藤野先生的相貌特征。(×)‎ ‎6、导致鲁迅先生思想发生巨大转折的原因是“看电影事件”。(∨)‎ ‎7、鲁迅先生到日本留学前在北京读书。(×)‎ ‎8、《父亲的病》中给父亲看过病的第二位医生叫陈莲河。(∨)‎ ‎9、《父亲的病》中也提到过“百草园”。(∨)‎ ‎10、《父亲的病》一文中的“父亲”是虚构的人物。(×)‎ ‎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与“怪哉” 这个典故有关的人物是东方朔。(∨)‎ ‎12、鲁迅上课时常趁先生不注意用宣纸绣像。(×)‎ ‎1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景物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 ‎14、红脸关公属于《五猖会》中所写的迎神赛会上装扮的鬼物。(×)‎ ‎15、《无常》中写到的“无常”是一种鬼神。(∨)‎ ‎16、《五猖会》中作者对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情景印象深刻。(∨)‎ ‎17、《五猖会》中作者对急于去看的东关五猖会的盛况没有具体描绘。(∨)‎ ‎18、《父亲的病》中父亲得的病不是水肿。(×)‎ ‎19、《父亲的病》一文的体裁是小说。(×)‎ ‎20、“五猖会”上表演的节目有高跷、抬阁、马头。(∨)‎ ‎21、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和哭竹生笋。(∨)‎ ‎22、《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宣扬封建孝道思想的著作。(∨)‎ ‎23、《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管《山海经》叫“画儿书”。(×)‎ ‎24、《狗•猫•鼠》写到了作者养隐鼠的经历。(∨)‎ ‎25、除“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10篇。(∨)‎ 反 思 总 结 学生能抓住人物主要事件多层次进行分析,有理有据,赏析深入,‎ 很棒的一节课。‎ 格言警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