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青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家集,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汇辑了家族历代成员著述的特殊文学总集。科名累世的家族,会将其先辈的制艺、朱卷等搜辑成集以彰显荣耀,还可“用诏后人”,起到示范、教育的功用;有的家族整理家集不限于采选诗文,而是将一族的文学及学术成果辑为丛书,内容丰赡,体现家族积淀;有的则在家集中专收某一特定文体,这种集中性地创作与搜集,突出了家族的诗文创作理念。这些不同的家集形态,令家族文学传承的可能性变得多样。 家集的文献材料虽是采于家族历代成员,但要纂成一集,自然要有一人或几人来谋定体例。因此,家集虽然是一个家族的文学创作结晶,但同时也会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正是在家族整体与整理者个人的双重影响下,清代家集才表现出如此的多样性。 清代家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对于家族文学与地域文学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清代家集在地域分布上不平衡。据统计,江浙两省仅占省数的10%,但家集数量已超全国的半数。在同一区域内,“声气相求”,家族之间或仿效、或竞争,很容易就形成了某种风气,这或许还能反映出家集的编纂与清代文学在地域上的发展不平衡有密切关联。家集并非为“仅一个家族可见的朋友圈” - 18 - ,家族与地方风气、地域流派有频繁的互动。同一地域流派(如桐城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等)的家族之间相互仿效,唱和、题跋,形成超越姻亲谱系的地缘与血缘、学缘交融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而影响到家族文学和地域文学的创作与传承。故而在文学研究价值外,家集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不仅可以反映出一段时间内的“战争与和平”,还可以揭示该背景之下家族成员如何推进文学的传承。 家集中所描绘的家族生活图景,或如“青灯伴子”“闺中唱和”“儿侄夜读”“兄弟酬唱”“卷轴自娱”等,常常会令人感到非常温馨、和谐,并对家族文学的一脉相承而感动。就目前可得见的家集刻本而言,以道光至光绪年间数量为丰,尤以光绪朝为最,这并非说明战乱促进了家集的繁荣,而是从侧面反映出战乱后人们对家族文学传衍的断裂产生了深深的忧患意识,因此大家纷纷搜文理稿,整理家集,以盼能保存旧籍、继往开来,将书香风雅传承下去。 (摘编自杨珂《清代家集与家族文学传承》,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集虽然收录一家文献,但并非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 B.虽然家集的文献资料来源于家族历代成员,但更为重要的是整理者个人的意志影响。 C.江浙地区家集最多,跟家族之间的仿效、竞争有关,也反映了当时当地文风之盛。 D.家集中一些诸如“青灯伴子”等温馨、和谐的家族生活图景,表达了对和平的追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对清代家集的多样性、地域特征、描绘内容及繁荣原因等依次展开了论述。 B.文章举江浙地区家集数量超过全国半数的例子,论证了清代家集的分布特点。 C.在论述家集具有史料价值时,文章列举了桐城派等同一地域流派间交融的事例。 D.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家集数量最多,证明了战乱是影响家集数量的最重要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18 - A.连续有成员为官的家族,其家集的功名目的明显,而其诗文方面就会弱于其他家族。 B.家族文学与地域文学之间互动频繁,会形成家学传衍与地域文学发展相互间的影响。 C.文学、教育价值是家集编撰之初的主要用意,但它是时代的反映而具有了史料价值。 D.和平时期,虽然没有文化传衍断裂的忧患意识,但传承书香风雅依然推动家集编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他们从事绿色产业,某著名企业董事长把他们称为“绿领”。该企业提出一项“绿领”培养计划,准备用5年时间,发动一批涉农企业参与,无偿为农村培育10万名新型农民和农技员。在培训10万人的基础上,还将从中选拔至少100名创业合伙人,给予资金、技术、渠道等方面的扶持。 宏观上看,仅2018年中央财政就投入15亿元,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以上。截至2018年,我国已经培养懂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1400万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将达到2000万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力量。 从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可以看到现代化农业新趋势:机器人摘黄瓜、猪脸远程识别、云端放养管理等“互联网+”的农业应用层出不穷。没有人才,如何驾驭现代农业新技术和新管理呢? 乡村人才振兴,培训体系是保障。经过探索,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建制,形成了一支拥有近2万名专职人员和5万余名兼职教师的农民教育培训专业队伍。 (摘编自高云才《乡村振兴,五个方面都要强》) 材料二: 2018年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和结构(单位:万人、%) - 18 - 项目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总数 31422 8746 9809 10734 2133 年龄 构成 35岁及以下 19.2 17.6 18.0 21.9 17.6 36-54岁 47.3 44.5 47.7 48.6 49.8 55岁及以上 33.6 37.9 34.4 29.5 32.6 受教育程度 小学及未上过学 43.4 37.8 38.4 53.4 38.0 初中 48.3 52.5 52.6 39.9 55.0 高中(中专) 7.1 8.5 7.9 5.5 5.6 大专及以上 1.2 1.2 1.1 1.2 1.4 从事行业构成 种植业 92.9 93.3 94.4 91.8 90.1 其他行业 7.1 6.7 5.6 8.2 9.9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农民之所以贫困,从其自身的角度讲主要是由于能力欠缺,这个能力既包括专业技术,也包括盘活资源的能力。 边远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差,农业经营收益越来越不能负担快速増长的生活需求,导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特别是有知识和有技术的劳动力外出,导致贫困地区农村社会结构严重失衡,带来了养老、未成年人教育、农村家庭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导致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缺乏技术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多数村庄处于“空壳化”状态,加上土地分散、小户经营的现状,为以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以规模化发展为主要推进方式的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 面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同时还要加大对乡村智力扶持的力度,有序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 (摘编自董天美《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材料四: - 18 - 农村电子商务作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其良好运行有利于乡村振兴。尽管目前我国农村电商成绩斐然,但是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紊乱、乡村振兴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村电商人才匮乏以及农村电商产品趋于同质化、缺乏品牌建设等原因,严重削弱了农村电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基于此,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物流基础体系,注重电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农村产品品牌效应,以使农村电商抓住“乡村振兴”这一战略机遇,取得突破性进展。 (摘编自储玉环《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电商 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截至2018年,我国已经培养懂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1400万人,但根据材料二可知,农村人才缺口依然很大,人才培养依然任重道远。 B.目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老化问题非常严重:2018年,全国年龄55岁及以上的人员所占比例超过三分之一,而年龄35岁及以下的人员不到百分之二十。 C.从材料二可知,东部、中部地区受过高中及大专以上教育人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可见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存在地区差异。 D.边远贫困地区资源先天不足,农业经营收益和快速增长的生活需求存在越来越尖锐的矛盾,以致人才流失严重,这为乡村振兴带来了许多问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互联网+”在农业生产方面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之趋势,能够适应现代农业新技术和新管理的新型农民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力量。 B.纵观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我国2018年从事种植业的人员比例均超过了百分之九十,这说明农业经营人员的行业构成极不合理。 C.边远贫困地区所存在的技术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匮乏以及土地分散、小户经营等问题,增加了工作难度,有可能影响这些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D.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乡村振兴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能促进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又能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机遇。 6.请结合材料,就如何打造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队伍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 1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鼓书艺人 老 舍 宝庆的心情十分震动,一个抗日团体给他来了信,要他的班子为抗战做点事情。 当琴珠问起他们肯出多少钱时,他大吃一惊。他知道人家连车马费都不会给的。琴珠一听,直摇头:“不干!” “我来付车马费,”宝庆没辙了。琴珠笑得前仰后合,半天才憋出话来:“您钱多,您有钱……我们穷人得挣钱吃饭。” 宝庆让她笑去,回到旅馆,自己排练。 他顺口哼了一两段,都不合适。平日里唱的多是些谈情说爱的词儿,就是那些忠君报国的,也不是味。 在屋子旮旯里睡着了的窝囊废,让宝庆给吵醒了。他从床上坐起,揉着眼,“干吗不睡呀,兄弟?”宝庆说,他要准备一段词,鼓动大家抗日的心劲。 窝囊废又躺下了。宝庆还在拨琴,心里琢磨着词儿。他先念上一句,然后用一只手在琴上弹几下,和着唱唱。有些字实在念不上来,就连蒙带唬,找个合辙押韵的词补上。每找到一个合适的词儿,就直乐:“嗬!有了!” “唱什么呢?”窝囊废问。 “《抗金兵》!表一表梁红玉擂鼓战金兵的事,”宝庆答道,“就是有些地方不好办。” 窝囊废又坐了起来。他清了清嗓子,很严肃地说,“你为难的是不识几个字。”他下了床,“来,我来念给你听。你知道我有学问。” 宝庆奇怪了,看着他。“您认那俩字也不比我多呀!” 窝囊废受了委屈。“怎么不比你多?用得着的字我都认识。好好听着,我来念。” 兄弟俩哼起鼓词来了。窝囊废念一句,宝庆念一句,哥儿俩都很高兴。很快就练熟了一个段子。窗纸发白的时候,窝囊废主张睡觉,宝庆同意了,可是他睡不着。他又想起了一件揪心的事。琴珠要是不干,那小刘也就不会来弹弦子了。大哥虽是弹得一手好弦子,但从不肯干这一行,他看不起唱大鼓这一门贱业,宁可什么也不干,赖在家里靠兄弟吃饭。 - 18 - “大哥,”他试着问:“您给弹弹弦子怎么样?” “我?”窝囊废应着,“我——图什么呢?” “为了爱国,也给自个儿增光,”宝庆说得很快,“咱们的名字会用大黑体字登在报上。明白吗?会管咱们叫‘先生’。方宝庆先生,方宝森先生。您准保喜欢。” 没人答碴,只听得一阵鼾声。 第二天上午,宝庆醒来一看,那把一向放在屋角里的三弦不见了。他跳下了床。没了这个宝贝,可就算玩完了!他一抬头,看见窝囊废的床空了。 他急忙往小河边跑,一下子就找到了窝囊废,他正坐在一块黑色的大石头上,拨拉着琴弦。宝庆如释重负地笑了。 重庆来的公共汽车司机,捎来了报纸。宝庆看着剧目广告,得意的心直跳。他、他哥哥的名字都在上面。用的是黑体的大字,先生的尊称。他像个小学生一样,大喊大叫地把报纸拿给窝囊废看。 彩排那天,他们早早地就起来了,穿上最好的衣服。窝囊废刮了胡子。他难得刮胡子,这回不但刮了,而且刮得非常认真仔细,一根胡子也没漏网。末了,他把鬓角和脑后的头发也修了修。他穿了件深蓝的大褂,正好跟兄弟的灰大褂相配。为了显得利落,他用长长的宽黑绸带把裤脚扎了起来。 中午时分,他们进了城。宝庆打算好好请大哥吃上一顿,报答大哥成全他的一番美意。但轰炸后的重庆那么荒凉,劫后余烬的景象,倒了他们的胃口。有些烧毁的房子已经重建起来了,有些还是黑糊糊的一堆破烂,有的孤零零地只剩了一堵墙,人们用茅草靠着这堵墙搭起了小棚棚,继续干他们的营生。满眼令人心酸的战争创伤,一堆堆发黑的断砖残瓦。宝庆觉着眼前是一具巨大的尸体,疮痍密布。他一个劲地打颤。 到了戏院,一见方家兄弟,大家都迎了上来。所有的青年男女,都管宝庆叫“先生”,他非常得意。这跟唱堂会太不一样了,人家那是把他们当下人使唤。 幕前摆好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支着一面鼓。方家兄弟郑重其事地走上台。宝庆清了清嗓子,全场鸦雀无声。他于是开口,声音高亢,表情细腻,吐字行腔,精雕细琢。梁红玉以一弱女子,不惧强敌,不畏艰险,在长江之上,迎着汹涌波涛,擂鼓助战。说书人凭一面鼓、一张琴演得出神入化。只听得风萧萧,水滔滔,隆隆鼓声震撼着将士们的爱国心弦,霎时间,万马奔腾,杀声震天…… - 18 - 三弦的最后余音也消失了。场里一片肃穆,气氛兴奋又紧张。听众屏息凝神,像中了魔,末了,突然爆发出掌声。 宝庆大大方方地抓住窝囊废的手,举了起来。他鞠了一躬,窝囊废也挺不自然地鞠了一躬。听众一片叫好声。宝庆庄重地拿起三弦,走下了台——这是对他大哥,优秀琴师的一番敬意。 后台,全体演员围住了宝庆和窝囊废。拍他们的背,跟他们拉手。年青的知识分子热情洋溢,宝庆激动得说不出话。吵吵嚷嚷的年青人围了上来,他立着,眼泪顺着腮帮子往下流。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宝庆想参加抗日义演却遭琴珠嘲弄,询问窝囊废可愿为自己伴奏,并没有得到回应,后又发现他起早练琴,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B.小说善于在细节中刻画人物,如窝囊废彩排前精心地打扮、表演后不自然地鞠躬,表现了他对弟弟情谊深厚和初次登台的紧张不安。 C.作者运用凝炼的语言、恰当的修辞、长短结合的句式描写出鼓书表演内容精彩,场面震撼,具有振奋人心的力量,将小说推向了高潮。 D.小说通过艺人故事展现市民阶层的生活境遇和精神面貌,以鼓书表演展现民间文化凝聚民心的力量,具有浓厚的市井特色和民族色彩。 8.小说中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为什么不惜笔墨地刻画方宝森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基础知识部分:(本题共7小题,14分) 10.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 B.弃甲曳兵而走(跑) C.然而不王者(这样却) D.养生 - 18 - 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1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 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④不同 ②和③相同 12.将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③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⑤行礼之往来,共其乏困 ⑥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⑦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A. ①②⑦/③⑤/⑥ B. ①②⑥/③/⑦ C. ①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⑤/⑦ 13.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2分)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圣人无常师 C.作《师说》以贻之 D.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贻笑大方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1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纵一苇之所如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③而又有何羡乎 ④虽一毫而莫取 A.①任凭 ②如果 ③然而 ④虽然 B.①任凭 ②如果 ③然而 ④即使 C.①假如 ②大概 ③然而 ④即使 D.①假如 ②大概 ③然而 ④虽然 16.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 )(2分)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 18 - B.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刘湜,字子正,徐州彭城人。举进士,为澶州观察推官,再调湖南节度推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益都县,徙阴平。再迁太常博士、通判剑州。审阆州狱,活死囚七人。王尧臣安抚陕西,荐之,擢知耀州。富平有盗掠人子女者,既就擒,阳死,伺间逸去;捕得,复阳死,守者以报,湜趣焚其尸。拜监察御史,王德用自随州诏还,近臣言其有反相,湜保右之。历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迁殿中侍御史。上言:“转运使掎摭郡县,苛束官吏,人不得骋其材,宜稍宽假,不为改者绳治之。”诏诣渭州劾尹洙私用公使钱,颇傅致重法,以故洙坐废。还,为尚书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同判吏部流内铨,除盐铁副使。议者谓湜探宰相意,深致洙罪,故得优擢焉。明年,宴紫宸殿,副使当坐殿东庑,湜不即坐,趣出。阁门奏之,坐谪知沂州,徙兖州。又坐沂州误出囚死罪,降知海州。起为河东转运使,迁户部员外郎,复为盐铁副使兼领河渠事。汴水绝,凿河阴新渠,通漕运如故。会江南饥,擢天章阁待制、知江宁府,奏运苏州米五十万斛,以贷饥民。除户部郎中、知广州。侬智高初平,湜练士兵,葺械器,作铁锁断江路。有盗据山,敕贷罪招之,不肯降。湜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湜喜曰:“昔布衣随计,今以侍从官三品复典乡郡,过始望矣。”又以左司郎中知郓州,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庆州。 湜少贱,母更嫁营卒,既登第,具袍笏趋卒舍迎母,里人观叹。然嗜酒,持法少恕,改知密州,以病卒。 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湜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 B.湜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 - 18 - C.湜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 D.湜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封建科举考试依次有乡试、会试、院试、殿试,院试考取后通过殿试者为进士。 B.“迁”:迁在古代官职变动中指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而“左迁”则指贬官降职。 C.“礼部”: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礼乐、祭祀、 宴乐及学校贡举等的政令。 D.“笏”:笏是古代君臣朝见时大臣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用以比画或在上面记事,以备遗忘。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刘湜善于逢迎,执法严酷。受诏审理渭州尹洙私用公款一事,因探知尹洙与宰相有嫌隙,所以罗织罪状使他受到重判,回朝后得到优先提升。 B.刘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汴水断流,他开凿河阴新渠,使漕运像以往一样畅通;江南饥荒,他奏请从苏州调运五十万斛米,赈济灾民。 C.刘湜运筹帷幄,指挥有方。在平定侬智高之后,他未作片刻休整,就立即训练当地士兵,修整器械,铸造铁链封锁江面,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D.刘湜恪守孝道,贵贱不移。年少时地位低下,母亲改嫁给士兵;考中进士后,并不以此为辱,仍穿朝服执笏去兵营迎接母亲,乡人都为之感叹。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捕得,复阳死,守者以报,湜趣焚其尸(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运使掎摭郡县,苛束官吏,人不得骋其材,宜稍宽假,不为改者绳治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1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杜荀鹤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21.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散”“凝”二字准确凝炼,将春雪“时散时凝”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B.颔联写春雪到来时的山中景色:岭梅似乎再次开放,岩石上融化的雪水也开始结冰。 C.颈联“鹿儿”“吟僧”可见诗人孤独寂寞,身处山中苦寒之地,只有麋鹿为伴,偶有僧人光临。 D.诗歌尾联写春雪滋润万物的功力可以与春雨相等,将给山间松径带来一片生机。 2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4分) 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2)《赤壁赋》用 , 写出月亮令人不易觉察的缓慢移动,逼真传神。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 18 - 载人航天与嫦娥探月两大战略工程的既定战略目标,在未来两到三年时间里将全面完成,完成目标之后我们的路该怎么走,恐怕载人航天与嫦娥探月结合是人们________的一种设想。以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器为例,虽然只是一艘重量仅有8吨的月球探测器,但是________,与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船相比,除却生命支持系统外几乎一模一样。以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积累为________,将嫦娥五号放大至45吨规模并加入生命支持系统,这就是一艘不折不扣的载人登月飞船。 实际上,在载人登月论证之前科学家就已深谋远虑。两年前我国从乌克兰引进了全套苏联载人登月舱及其技术资料,引进的目的不只是要复制几十年前的登月设备,而是为了尽快获取试验数据,结合我国已经实施的两次月面着陆工程经验,得出载人登月最优方案。 按照当前的研究方向,未来我国载人登月工程可以摒弃阿波罗载人登月的人船合一模式,________,选择人货分离发射方案。新一代重型载人火箭负责发射推进舱与返回舱的组合体,( ),两大舱段在地球轨道集合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实施登月,这样一艘登月飞船规模将超过阿波罗时代。 2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理所当然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依靠 另起炉灶 B.理所当然 有鼻子有眼儿 依托 另起炉灶 C.顺理成章 有鼻子有眼儿 依靠 另辟蹊径 D.顺理成章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依托 另辟蹊径 25.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引进的目的不是要复制几十年前的登月设备,而是尽快获取试验数据 B.引进的目的不是要复制几十年前的登月设备,而是为了尽快获取试验数据 C.引进的目的不只是要复制几十年前的登月设备,而且是为了尽快获取试验数据 D.引进的目的不只是要复制几十年前的登月设备,而且是尽快获取试验数据 2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而研发中的长征九号火箭负责发射更大规模的月球舱段 B.更大规模的月球舱段由研发中的长征九号火箭负责发射 C.负责发射更大规模月球舱段的是研发中的长征九号火箭 D.月球舱段规模更大,由研发中的长征九号火箭负责发射 四、写作(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很多年前,在华为流行着这样一句话:“ - 18 - 华为不需要科学家,华为需要工程商人。”对此,任正非比喻称,沙漠里是不能种郁金香的,但是改造完的沙漠土壤,是可以种植的。库布齐、塞罕坝、以色列不也是遍地绿茵吗?他说:“当年,华为是急着解决饭碗问题,顾不及科学家的长远目标……今天我们已经度过饥荒时期了,有些领域也走到行业前头了,我们要长远一点看未来,我们不仅需要工程商人、职员、操作类员工……也需要科学家,而且还需要思想家。”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1.解析:选C。A项,曲解文意,“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这些不同的家集形态,令家族文学传承的可能性变得多样”。B项,“但更为重要的是整理者个人的意志影响”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正是在家族整体与整理者个人的双重影响下”,并没有说哪个更重要。D项,“……表达了对和平的追求”错误,从文中来看,这些家族生活图景“常常会令人感到非常温馨、和谐,并对家族文学的一脉相承而感动” - 18 - ,实际上反映的是对美好的耕读生活的追求,而不仅仅是和平。 2.解析:选D。D项错误,从文中来看,战乱对家集有影响,但并不能证明是“最重要原因”,相反根据前文江浙地区家集最多,可以判断文化氛围等是最重要原因。 3.解析:选A。从文中来看,第一段只是说“科名累世的家族,会将其先辈的制艺、朱卷等搜辑成集以彰显荣耀……”,但并没有说家集中就没有诗文的内容,或者诗文的内容就弱于其他家族,选项属于妄加猜测。 4.解析:选C。C项,“东部、中部地区受过高中及大专以上教育人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说法有误,从材料二可看出,高中或中专受教育人员所占比例有较明显差异,但“大专及以上”受教育人员所占比例没有明显差异。 5.解析:选D。D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乡村振兴互为条件,缺一不可”错,根据原文,乡村振兴除了发展电子商务之外,还有其他渠道。 6.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从材料看:乡村人才振兴,培训体系是保障,其目的是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同时还要加大对乡村智力扶持的力度,有序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政府还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答案:①政府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②完善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建制培训体系。③调动企业力量,加大培训力度,并让企业提供资金、技术、渠道等方面的扶持。④加大对乡村智力扶持的力度,鼓励、引导人才向乡村有序流动。⑤改善乡村环境,留住本乡村人才。 7.解析:选B。B项,“表现了他对弟弟情谊深厚和初次登台的紧张不安”有误,精心打扮表现出他对演出的慎重,不自然地鞠躬中有初次登台的羞涩、赢得赞赏的激动。 8.解析:这段文字,描写的是轰炸后荒凉破败之景,渲染惨烈的氛围。结合“人们用茅草靠着这堵墙搭起了小棚棚,继续干他们的营生”及文章的最后一节内容分析可知,写废墟上人民的生活,是为下文抗日义演蓄势。结合“满眼令人心酸的战争创伤”“他一个劲地打颤”分析可知,描写宝庆的真切感受,表现了他质朴的民族情感。 答案:①描写轰炸后荒凉破败之景,渲染惨烈的氛围,深刻揭露日寇的战争罪行;② - 18 - 描写废墟上人民的生活,他们艰难的求生触动了宝庆,为下文抗日义演蓄势;③描写宝庆的真切感受,表现了他质朴的民族情感。 9.解析:此题考查小说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从映衬主要人物形象看,两人互为补充,真实地塑造了鼓书艺人的形象;对方宝森的描写,丰富了小说的情节,折射了当时鼓书艺人的处境。方宝森的行动,也表现了底层人民的爱国热情,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答案:①与宝庆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宝森的变化更加真实地展示了旧社会艺人渴望尊重的心理。②丰富小说内容。宝森的言行促成情节发展,增添故事生动性。③折射社会环境。宝森的观念再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艺人的艰难境遇。④揭示小说主题。宝森的蜕变表达出讴歌底层艺人的爱国热情和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主题。 10.D 11.B 12.B 13.A 14.B 15.B 16.D 17.D(3分) 18.A(3分) 解析:封建科举考试依次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会试考取后通过殿试者为进士。 19.A(3分) 解析:主观臆断,无中生有。“尹洙与宰相有嫌隙”于文无据。 20. (10分) (1)这个强盗又被抓住后,又装死,看守的人把这个情况报告给刘湜,刘湜督促焚烧他的尸体。(得分点:①阳,通“佯”,假装。②趣,督促,催促。③守者以(之)报) (2)转运使指摘州县,苛刻地约束官吏,官吏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应该稍加宽容不加以改正的按照法令惩处他。(得分点:①骋,施展。②材,通“才”才能。③宽假,宽容。④绳,名词作状语,按照法令) - 18 - {参考译文}刘湜字子正,是徐州彭城人。考中进士,任澶州观察推官,又调任湖南节度推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益都县,又调任阴平。再升任太常博士、通判剑州。审讯阆州的案子,保全七名死囚的生命。王尧臣安抚陕西,举荐了他,他被提拔为擢知耀州。富平有一个抢掠别人子女的强盗,被抓后,装死,伺机逃走;这个强盗又被抓住后,又装死,看守的人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刘湜,刘湜督促焚烧他的尸体。刘湜升为监察御史,王德用受诏令从随州回朝,近臣说他有谋反的迹象,刘湜保护了他。历任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升任殿中侍御史。上奏说:“转运使指摘州县,苛刻地约束官吏,官吏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应该稍加宽容,不加以改正的按照法令惩处他。”受诏前往渭州审理尹洙私用公款一事,罗织罪状使尹洙受到严惩,尹洙因此获罪被撤职。回朝后,升任尚书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同判吏部流内铨,又任盐铁副使。人们说刘湜探知宰相的心思,罗织罪状重判尹洙,所以被优先提升。 第二年,皇帝在紫宸设宴,盐铁副使应坐在殿东的廊屋,刘湜不入座,急速走出。守殿门的宦官报告了此事,刘湜获罪被贬任沂州知州,调往兖州。又因在沂州时误减囚犯死刑,降任海州知州。后起用盐铁副使兼管河渠事。汴水断流,开凿河阴新渠,使漕运像以往一样畅通。适逢江南饥荒,升任天章阁待制、江宁知府,奏请从苏州调运五十万斛米,赈济灾民。任户部郎中、广州知州。侬智高刚被平定后,刘湜训练当地士兵,修整器械,铸造铁链封锁江面。有强盗占据山岭,诏令免罪诏安,不肯投降。刘湜得知强盗逼迫山民供给他们粮食,就迁走山民,断绝强盗粮饷,强盗困窘投降,百姓得以安宁。任职第二年,因母亲年老,请求调任内地,于是被调往徐州。刘湜高兴地说:“从前我不过是个平民跟着计吏离家,现在我成为三品侍从官又来掌管乡州,超出我原先的期望了。”又以左司郎中任郓州知州,升任龙图阁直学士、庆州知州。 刘湜少年时地位低下,母亲改嫁给士兵;考中进士后,穿朝服执芴去兵营迎接母亲,家乡的人看到无不感叹。但他特别喜欢喝酒,执法过严,改任密州知州,因病去世。 21.解析:选C。C项理解有误,“鹿儿”“吟僧”可见诗人情趣的高雅,身处山中苦寒之地,却闲适宁静、恬淡自适。 22.解析:通读诗歌可知,首联写雪花时散时凝,散落在山中的竹树上,时不时发岀沙沙的声音,运用视听结合手法。“岭梅谢后重妆蕊” 将因雪而成的雾凇景观想象成梅树上重新装扮上的花朵,运用的是拟人手法。尾联“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写希望春雪滋润万物的功力可以与春雨相等,会给山间松径带来一片生机,让万物早日复苏。是虚写,运用的手法是虚实结合。 答案:①视听结合。霏霏雪花时散时凝,散落在山中的竹树上,时不时发岀沙沙的声音,形象地描绘了雪落春山的场景。②巧用拟人修辞手法。将因雪而成的雾凇景观想象成梅树上重新装扮上的花朵,新奇形象。③ - 18 - 虚实结合。后两句由实入虚,希望春雪与春雨一齐发力,让万物早日复苏。④融情于景。通过春山雪景的描绘,抒发了对山中雪景的喜爱之情。 23.(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4.解析:选D。“顺理成章”,指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含有完全合理、不容怀疑的意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指功能或结构齐全。“有鼻子有眼儿”, 比喻把听闻、谣言、传说、虚构等没有眼见为实的事物描述得非常具体细致,就像亲眼看到过的一样。“依靠”,使用对象是人。“依托”,使用对象为物。“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另起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或另立门户。 25.解析:选A。画线句共有两处错误,一是“不只是”“而是”关联词搭配不当,根据语意,应把“不只是”改为“不是”;二是结构混乱,“目的”与“为了”杂糅,去掉“为了”。 26.解析:选A。前文的陈述对象“新一代重型载人火箭”,后面的陈述对象应与其保持一致,应为“长征九号火箭”。 27.【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富有思辨色彩的作文题。要运用辩证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从关键语句“当年,华为是急着解决饭碗问题,顾不及科学家的长远目标”“今天我们要长远一点看未来”可以确定立意:①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指导思想。②随着时间推移与形势发展,必须创新策略。③一成不变,不思改革,无疑会伤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④要根据时势的变化着眼长远走向未来。 - 1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