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9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析版1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专题 19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最深层次,也是 最普遍的考点之一。 热点题型一 思想感情的概括 例 1、(201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 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 【提分秘籍】 概括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在历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中都有重要 体现。这类题的设题角度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从诗词的全局入手,要求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 内容,提问的方式往往为“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词)的主旨是 什么”“这首诗(词)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词)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人生态度)” 等;一种是就某几句或某一句设题,结合具体诗句的内容、意境、语言或表达技巧等来考查。 【方法归纳】打开古代诗歌情感大门的 5把钥匙 1.借景抒情。景和情之间有极强的关联性,考生可以通过对景物的分析判断出诗歌表达的 情感。景与情大多有相似性,当然也有少数会以乐景衬哀情。如“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虞美人》),以“春花”“秋月”等美好的景象来表达作者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2.以行显情。诗歌中主人公的行为常常蕴含着情感,考生能敏锐地提取出这些关键点,然 后对其进行准确分析,得出情感态度。如【例 1】开头两句中的“高卧”和“仰看”这两个动 作细节,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惬意悠闲以及对这里的自然山水的热爱。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3.咏物抒情。诗词中的许多物象表达的情感往往是固定的,如长亭、柳多传达离情别绪、 思乡怀远之情,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愤,浮云常比喻在外漂 泊的游子,松、竹、梅象征高洁超俗的情操等。考生要熟悉这些常见的物象所表达的情感,并 准确分析其在具体的语境中表达的感情。 4.借手法表达情。高考对诗歌情感的考查往往与具体诗句内容、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考 生要格外注意。如 2015 年高考江苏卷古代诗歌的颈联“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即 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种碧松以期待与明月相通,栽红药以等待春天回归,表达了作者对友人 居所环境的喜爱。 5.以题材明情感。同一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情感往往是较为固定的,如送别诗,常常表达对 友人的不舍、牵挂、关切、祝福;闰怨诗,常常表达对年华易逝、人生孤独的感伤,对远方情 人的思念等。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瑞 鹧 鸪 辛弃疾 期思 ① 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 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 ② ,只缘多病又非才。 【注】 ①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闲居并终老于此。②长 卿终慢世: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指傲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 词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被罢官后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情绪。 热点题型二 思想感情的分析 例 2、 (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 【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注】 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 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颓内心的悲凉,寄 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提分秘籍】 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准确把握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鉴赏古代诗歌的目的和前提。 近几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均涉及了对思想感情的考查。这类题的主要设题形式有:1.直接设 问。格式为“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如 2015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就 采用了这种形式。2.间接设问。如“诗中诗人的感情有无变化?请简要分析”。3.比较两首诗 歌的不同情感。如“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方法归纳】分析思想感情三步走 第一步,明确表达情感的手法技巧。表达情感的手法技巧有借景(画面)抒情、借物抒情、 借行为抒情、借典故抒情等。如【例 3】“起舞闻鸡酒未醒”一句借用典故抒情,“潮落秋江 冷”一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第二步,仔细审视诗歌中的景、物、行为或典故的特点。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一般是固定的, 这就要求考生必须熟悉这些典故的象征意义。如【例 3】中下阕所用的典故“闻鸡起舞”表达 的是报效国家的愿望。景物常常与表达的情感之间有相似性,如【例 3】中“潮落秋江冷”用 “落”和“冷”字表达报国之志无法实现的失落。另外,景物的描写角度、色彩的变化常常体 现了情感的变化。如【例 4】中,颔联用“闻鸡”和“占斗”表现时间还早,主人公内心之孤 寂;尾联则随着景物色调的转暖,主人公的心情也随之好转。 第三步,关注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轨迹。人物情感的变化是和诗歌描写的景或物的变化 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考生要抓住表现变化的关键字词。如 2015 新课标全国卷Ⅱ《残春旅舍》一 诗中,作者先用“伏”“酒冲”表明自己内心愁苦,需要平息化解;后面又通过“两梁”免被 污染,“拂拭朝簪待眼明”表现对朝廷的忠诚,诗歌描写的事物的变化体现了主人公情感的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化。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早 行 许 浑 失枕 ① 惊先起,人家半梦中。 闻鸡凭 ② 早晏 ③ ,占斗 ④ 认西东。 辔 ⑤ 湿知行露 ⑥ ,衣单觉晓风。 秋阳弄光影,忽吐半林红。 【注】 ①失枕:失眠。②凭:凭定,断定。③早晏:早晚。④占斗:“占”,占候,诗 中指观察天文现象。“斗”,指北斗星,古人依靠北斗星来指引方向。⑤辔:驾驭牲口的缰绳。 ⑥行露:指路旁的露水。 这首诗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诗中诗人的感情有无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首诗看似在单纯地叙事、写景,其实是将情感含蓄地蕴含在事与景中,寓 情于事,寓情于景。②诗人的感情有变化。本诗前三联以诗人于“人家半梦中”而早起上路, 晨鸡啼鸣,路径昏暗难辨,以及湿辔之凉与衣单之寒等描写寓情于事,写出了诗人早行的孤寂、 清冷与寂寥之感,而尾联则写秋阳初上,染红了旅途的丛林,以“弄”“吐”二字活绘出一幅 壮丽的秋景图,色调由冷转暖,表现了诗人因爱秋日晨景而心情转向愉悦。 热点题型三 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与探究 例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 月 宋]朱熹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有评论者说,全诗无一笔写月,而处处见月,正如司空图所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意。前两句写清澈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而流,碧蓝的天空倒映在水 中,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正是因为有皎洁的月光,诗人才在秋夜中欣赏到水之清,感受 到山之碧。诗的第三、四句写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时生出超尘脱俗、心旷神怡之感。全诗写 景抒情朴素自然,所有景物和感受都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而全诗又不着一月字,“尽得 风流”。(如果答“不同意”,理由充分即可。) 【提分秘籍】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类题主要考查对诗歌所抒之情的理解、对诗歌内涵 的揭示、对诗歌主旨的理解。纵观近年高考试题,评价与探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类试 题一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题目往往带有探究的意味,解题难度较大,考生要格外重视。 【方法归纳】 抓住关键字词、重要意象,关注他人评价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不是单纯地考查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对于此 类题,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体悟要深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 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 2.分析要细致。(1)要紧扣原诗(词)的内容。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词) 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词)泛泛而谈。(2)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 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3)注意把对观点态度的评价和对表达技 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样表达 的。 3.归纳要全面。概括分析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所包含的几个 方面都要涉及。如例题中,颈联和尾联中翻出的新意都要考虑到。 4.评价要准确。评价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要注意避免以下两个方 面:一是避免先入为主,避免用固有的认知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避 免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解读古人。评价时切忌无限拔高,或片面否定。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5.答题步骤明。第一步,明确观点,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二步,阐述理由,结合 相关词句,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相应的分析。如例题,先要明确是否同意,然后结合诗歌中 描写月的内容具体分析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新秋夜寄诸弟 ① 韦应物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 ② ,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注】 ①这首诗写于唐建中四年(783 年),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虽值升迁, 但远在外郡,秋来十分思念留京的诸弟,感秋而有此作。②瘼:病恙,疾苦。 有人说韦应物的思亲诗往往在后半部分翻出新意,你认为这首诗后两联作者翻出了哪些新 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颈联由对诸弟的思念转而表达对自己所辖区域百姓的疾苦和自己身体疾病的忧 虑;尾联进一步勉励自己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以致颜鬓苍老,要把对诸弟的思念转为 勤政爱民的心意。 1.【2016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 【1】 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 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 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 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 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答案】 (1)A (2)B (3)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 《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解析】 (1)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可根据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往 岁”“记今夕”可判断出时间的不同,因此选 A。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可根据常见的诗歌赏析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着 具体诗句分析作答。B 项,“横笛”“闻声”属于听觉;“红旗”“雪”属于视觉描写,故符 合题干要求,所以选 B。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2.【2016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 ① 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 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 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 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 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2)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 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解析】 (1)“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写的是:李广罢官闲居 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 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以 之居篇首,表现了作者对霸陵尉势利人的愤慨。“桃李无言”则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 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 惊弦”写的是《史记》中记载的:“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 石也。”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 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写的是《史记》中下列记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载:“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 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 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3.【2016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 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 分)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4分) 【答案】 (1)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 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 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2)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 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 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时间是入夜,地点是 洞庭湖,遥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可想而知诗 人是孤独寂寞充满羁旅之思的。诗人只能蜷缩在船舱中,从而自然地度入“舟中”的题面。“朔 风吹老梅花片”是意味深长的一笔。在“夜泊洞庭边”的迷茫夜色中,是不可能望见“梅花片” 的,可见全句是诗人的一种主观感觉。结合题目的“舟中”二字,则可发现此处的“朔风”, 实是诗人在封闭的船舱中所获得的听觉印象。听觉印象而产生视觉效果,反映了朔风的劲烈。 这种强烈的风声使作者生发了“吹老梅花片”的联想,推篷是因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雪 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生,难怪要“诗豪与风雪争先”了。这一句中的“豪” 字,不止属于“诗”,也是对“风雪”的形容。以下写风、雪与诗情搅成一片,难分难辨,风 雪催诗,“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4.【2016 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8 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 ① ,南浦清江万里桥 ② 。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③ 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 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1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答案】 (1)D (2)D (3)答案示例: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 流露思家之情。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自己 的悲苦之情。颈联暗接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尾联 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 【解析】 【考点定位】正确识记古诗词中的对仗知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本题选 D 项。题干要求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指向明确,首先从题目“野望” 思考起,A项中“西山”“南浦”切合题目中的“望”而非“野”字。B项中“海内”“天涯” 是诗人远望后的想象,而不是切合“野望”二字。C 项中的“迟暮”“涓埃”也是作者的感慨 语,而非“野望”的内容。D 项中的“出郊”切合“野”,“极目”切合“望”,所以都与“野 望”二字切合,因此选 D项。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3)题干要求明确,首先是全诗的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解答。情感上应从诗句中表现情 感的词语中概括。从“诸弟隔”“涕泪”“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词语中可以看 出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就是要求学生结合全 诗的每一联思考。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 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 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 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5.【2016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 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 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 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3)这是一道理解诗中词语并表明情感的题目,首先答出表层的含义,然后分析暗含的情 感。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6.【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① 。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 ② ,三吴不足观 ③ 。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④ 。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 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 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 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分) 答: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 【答案】 (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3 分)作者以此为下文 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 分) (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 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2)回答本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结合全诗 内容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7.【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① (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 ② ,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 ③ ,迥立闾阖生长风 ④ 。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 ⑤ ,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 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 分)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 免相形失色。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2)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 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闾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 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2)题干问的是“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 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学 生只要能够读懂诗歌,找到写曹霸画技的内容,那么前面都应是铺垫的内容;只要考生正确理 解诗歌内容就能够写出答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8.【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内宴奉诏作 曹翰 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 ② ,英名常得预时髦 ③ 。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④ 。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 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5 分)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 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答案】 (1)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 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 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2)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 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解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5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情感这一知识点。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 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 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 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了,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 情感而放弃诗句。本题注解“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作者曹翰是宋朝初年一位功勋卓 著的将军,他的诗不以雕章琢句取胜,留给人深刻印象的是那种深沉浓烈的报国情怀。分析时 抓住诗歌中“三十年前”“臂健”“眼明”“昨夜”“羞睹”“旧战袍”带有的感情色彩。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9.【2016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 分)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 ① 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② 。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1)(3 分)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 痛,情景交融。 (2)(4 分)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 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以“北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6 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 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11 分) 长 门 怨 齐浣 宫殿沉沉月欲分,昭阳 ① 更漏 ② 不堪闻。 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注:①昭阳:宫殿名。②更漏:报时的漏壶。 1.“昭阳更漏不堪闻”写出了女主人公的什么心理?(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度日如年,害怕听到报时声。(2 分)写出了女主人公失宠后独处冷宫的极度寂寞、 哀怨。(3 分)注:答出寂寞、哀怨其中一点给 2分,两点给 3分。) 2.“不是思君是恨君”一句有的版本作“半是思君半恨君”。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结合 全诗,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 本诗表达宫女的哀怨。宫殿深深月亮快到中天, 昭阳殿的更漏不忍听闻。珊瑚枕上 留下了千行泪,一半是思君一半是恨君。末句一作“不是思君是恨君”。长门,多指冷宫;长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7 门怨,乐府旧题,抒写宫女心声;昭阳,多指皇后所居宫殿。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 分) 阮 郎 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 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3.首句点明时已“春半”,上阕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游人踏青,春风和煦,梅子初长,柳条抽叶,白昼变长,蝴蝶纷飞。 4.结合下阕简要分析末句“画堂双燕栖”所蕴含的情感。(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天色渐晚,主人公踏青归来坐在秋千上,感觉到疲乏,欲解衣小憩,抬头见画堂上 立着两只燕子,猛然感到自己的孤单,心生怅惘,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赏析 上片写女子游南园所闻所见。所选择的加以表现的声音、景物都有极丰富的含义。 “春半踏青时”,仲春时节,花繁艳、草丰茂,正是一年春光最美的时候,人们会在此时结伴 踏青。这里突出两种意味:一是大好春光欲与所思之人分享而不能;二是此际虽是春之繁盛之 时,但同时也是将衰之日。好景易逝、时光空流,好不容易历尽凄凉秋意、冰封冬雪,迎来春 光,却仍是盼不回远人。“青梅如豆柳如眉”,梅子结于枝头清晰可见,柳叶也已非“陌头柳 色”之鹅黄新绿,而是已长如女子修修黛眉。这仍是以外物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叹怨远 人“可怜春半不还家”。“风和”句,写听觉感受。春天不仅景繁丽,音亦繁闹无比:莺嗔燕 咤、欢声笑语、笙歌管弦等等,可写之声极多,但女主人公耳际只徘徊着风声与马鸣。其实女 主人公充耳不闻春之“乐”音,在于她内心愁闷:想当日作别之时,“他”如何不是身跨骏马、 扬鞭远去;如今别人家的游子勒马而归,自己却独独等不回“他”。因此写马声亦是写愁思。 末句“日长”正是“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之意,无伴、失伴倍觉时光难熬。而蝶又双飞, 追绕花丛之间,愈发惹动相思之情。这几句无一处写情,但又无一处不含情。 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 5~6 题。(11 分) 摸鱼儿(并序)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8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 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 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从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将从鄂州至潭州主持遭运。小山 亭在湖北转运使官署内。同官王正之: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5.全词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结合原文简要赏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拟人(比拟),用典。 将春拟人化,呼唤春不要离开,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1 分)词人借对妒恨陈皇后的女 子说,你们不要高兴得跳起舞来,须知玉环、飞燕也难免归于尘土,一切成空。(1 分)实际上, 他是在申饬、诅咒那些打击陷害忠良的权贵奸小:你们休要得意忘形,你们难道不知道,玉环、 飞燕那样的命运,最终也会降临到你们头上吗?(1 分) 6.全词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原词简要赏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阕抒发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2 分)下阕表达对南宋国事衰微的感叹伤 感,(2 分)作者感慨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悲愤。(2 分)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7~8 题。(11 分) 临 江 仙 晁补之 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 ① 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注:①青鸾:即青鸟,传说中的信使。 7.词的上片用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草树、落花、风、帆、垂杨、舟(木兰舟)、春水、夕阳,描绘了一幅幽暗、寂静(寂 寥),令人感到冷落(萧条、凄迷)、忧愁的画面。分析:春末汀州,绿影阴暗;落花满地,风静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9 帆收;柳映船停,春水湿滑;夕阳西下,游子未归,气氛凝重充满忧愁。(评分标准:意象 2 分,5个以上 2分,少于 5 个 1 分。概括画面 2分,意思对就可以,分析 1分。) 8.词的上片写道:“一段夕阳愁。”结合全词分析,作者的愁绪包括哪些。(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伤春之愁。暮春时节,落花满地,勾起作者惜春、伤春之感。②怀念亲人之愁。 此中游子凝想当年分别的时候,佳人倚窗凝望,而现在无法托青鸟传信,令人惆怅。③萍踪游 子的羁旅之愁。上片明写木兰舟,暗写舟中游子,幽暗的景物烘托出忧愁、凝重。(评分标准: 每点 2分,概括对 1分,分析 1 分。) 赏析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首句指明地点,时间。暮春时节,自然使人升起一段因时序 变化而有的愁思。“绿暗”二字浓墨重彩地勾画出“汀洲”的景色。这一句展开了一幅岸渚沉 寂,芳草萋迷的画面。接着点染岸边近景;风已平静,落花满地,船帆暂卷,岸边株株垂杨柳, 水边只只横斜的木兰舟。在木兰舟中,所载着的是一位萍踪无定的游子。面对这般春深之景, 这位游子的感受是“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江中春水方生,行船流利,故曰“滑”;夕 阳西下,游子未归,触景生情,故而生愁。半篙春水,一段愁情,亦有将愁比作春水之意。这 里用景物衬托游子含愁的形象。整个上片,由背景引出人物,由远景写到近景,由写景过渡到 写情。在写景中,着重摄取“绿暗”、“垂杨”、“夕阳”略带有萧瑟的物象;静风、落花、 暮春,皆寂静迟暮的物象,烘托出游子旅愁的沉重。 上片由春暮带出落花,由落花引出风静,由风静引出落帆。由落帆写到木兰舟,最后写到 游子之愁,环环相扣,在意象上一气呵成。下片则是写“愁”的生发和具体化。灞水桥,是离 别之所,游子想到了灞桥分别,万分感慨。灞桥上的杨柳年年不知有多少被折下,却无法使要 远离的人留下,越想越难过。回望红楼,仍见美人正卷帘伫望;如今泊舟江渚,怀想佳人的凝 望与容颜,已很模糊,真希望西王母身边的青鸟代为传信,可是蓬莱路远,无计可通。“青鸾 无计入红楼”,这又多令人心烦意乱,惆怅满腹。“青鸾”一句,对游子愁的内涵和来由,略 略一点。这个游子不仅有江湖漂泊之感,且有思念情人之愁,心情的怅惘寂寥可想而知。于是, 这漂泊的旅愁于游子心中激起点点涟漪,绵绵遐思;缅怀消逝的过去,憧憬美好的未来。 下片承上片由“愁”展开,因愁而忆,因忆而思人,梦中求人,写出心中一段缱绻之情。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11 分) 白 头 吟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0 躞蹀御沟①上,沟水东西流②。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注:①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②东西流,即东流。 9.首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最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皑:白色,通常用来形容雪的洁白。(1 分)皎:皎洁,通常用以形容月光,洁白光 明。(1 分)自喻手法,运用两个颜色的词体现诗人自己的人格纯洁如同白玉。(3 分)(共 5分) 10.流行歌曲《愿得一人心》唱出了许多人对爱情的渴求。结合诗的有关内容,探讨全诗 所蕴含的感情。(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中用竹竿尾的摇动和鱼尾的摇动来形容意志、爱情不 坚定。(2 分)钱刀比喻爱情不是金钱能买到的。(1 分)全诗通过抒情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个 个性爽朗、感情强烈的女性形象。(1 分)既真实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心倾意烦、思虑万千、敢爱 敢恨的神情状态,同时也显示了她思想的冷静和周密。(2 分)(共 6分) 全诗多用比兴和对偶,雪、月、沟水、竹竿、鱼尾等喻象鲜明生动而又耐人寻味。一、二、 五、六、十三、十四等句皆工对而又自然。此外四句一解,每解换韵,而诗意亦随之顿挫,声 情与辞情达到完美的统一。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11 分) 东 马 塍 ① (宋)朱淑贞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①东马塍:地名。塍,田间的土埂子。 11.第二句中“暗”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1 答案 “暗”字有“默默地”“悄悄地”之意,(1 分)运用拟人手法,(1 分)描绘出东马塍 芳草碧芊,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的景象。(1 分)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 的喜爱之情。(2 分) 12.第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 作者以激扬的情调,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暮春田园风光图。“诗传画外意,贵有 画中态。”作者先从视觉上用实笔勾画了东马塍(地名,塍,田间土埂)碧草如茵、沟塍纵横、 繁花闹春的迷人风光;接着,又用虚笔把人事安置于芳香浓郁的水彩画里,使诗不只是一首咏 景抒情的小调,更为突出的是表现了“以食为天”的农民们的勤劳。虽未与人,但呼之欲出, 仿佛星星点点地散落在旷野里。“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作者触目感怀,寄情笔端,遣 词生彩,如形容词“芊芊”、“暗”、“急”及动词“穿”、“护”的运用,便把软红春光照 耀下的芳草竞绿、繁花争俏、溪水轻唱、农民劳碌……把农村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细腻传神地刻 画出来,既是对生活的与真,又是对人情的赞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