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2020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小题。 虞 美 人秦 观①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 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①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乱山深处水萦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 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处境中“为谁开”,表现了它 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遭遇。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解析】 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题干问“‘乱山深处水萦廻,可惜 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本题两问, 一问形象特点,二问形象作用。第一问的碧桃特点可从“乱山深处”“水萦廻”“如画” 等 关键词入手分析。作用可从“可惜”“为谁开”等关键词入手。此词通过仙桃这一美的形象, 来寄托作者怀才不遇、美而不被赏识的身世感慨。作者善于利用转折突变的方式表达感情,先 充分描写桃的非凡、美丽,下面突然转写它生非其地,强调它的身世悲哀;先写春光多情,让 人惬意,然后笔墨一转,叹惜其不由人意。“乱山深处水萦回。”一“乱”一“深”,见其托 身非所、处地之荒僻。尽管依然在萦回盘旋的溪水边开得盈盈如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没人欣赏没人问,美又何然?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从而表现出碧桃 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纸鸢王令①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 飞鸟未多端。才乘一线凭风去,便 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②遂为安。挟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注释】①王令,北宋诗人,为人正直敢言,有治国安民之志,但一生壮志未酬,贫病交 加而死。②偶能终日,意指纸鸢之线易断,偶尔能在一天里始终飞于高处。 本诗中“笑杀鹏抟”的纸鸢,与庄子《逍遥游》中嘲笑鹏的斥鴳形象有何异同?请简要分 析。 【答案】 本诗的纸鸢和《逍遥游》中的斥鴳都显得自大无知,但本诗中“笑杀鹏抟”的纸鸢,暂时 高飞却嘲笑未能远飞的大鹏,这是一旦得势便嘲笑有志难伸之人的小人行径,而庄子《逍遥游》 中斥 鴳不知自己也有所待,见识短浅。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 理解诗句内容,结合文意作答。需要分别分析“笑杀鹏抟”的纸鸢和嘲笑鹏的斥鴳的形象,然 后比较异同。“笑杀鹏抟”的纸鸢,看那风筝乘线凭风飞去直冲云霄,虽然不一定能够到达那 高旷至极的天际,却能终日飞翔久久不落,就连那相传一飞九万里的大鹏鸟,也没有这般本领。 这是一旦得势便嘲笑有志难伸之人的小人行径。《逍遥游》中嘲笑鹏的斥鴳,结合文本内容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分析可知,斥鴳不知自己也有所待,见识短浅。两者都显得自大无知。 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包括概括单个景物的形象特点,赏析单个或几个景物的形象内涵, 分析某类景物的形象特征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1.分析意象,感知意境。抒情诗十分注重通过景物来表达情感,因此把握景物特征,要 注重理解诗歌使用的意象,体味诗歌营造的意境。比如诗歌描写芳草萋萋、断壁残垣,要体会 这些意象营造的悲凉气氛;诗歌描写夜月高悬、孤舟流水,要体会这些意象营造的孤寂意境等。 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3.分析 手法,概括形象。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看,诗歌多通过体现描写对象的动静、古今对比、虚实, 使用比喻、夸张、拟人,借助铺垫、烘托、照应、过渡等手法塑造形象。因此,概括景物形象 特征时,就可以从分析具体的表现手法入手。 4.把握景物,体会情感。诗歌对景物的描写体现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景物形象, 就要注重揣摩诗歌的情感。这是解答赏析诗歌形象题不容忽视的环节。 三、阅读下面这首 宋诗,完成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①。 湘东一目诚堪死②,天下中分尚可持。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 当树枝。②湘东一目:用南朝梁东王萧绎一只眼失明的典故,比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按照规 则,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可现在只有一眼,情势危急可知。 颔联、颈联写出弈棋者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答案】 (1)弈棋者的形象: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韧。(2)①比喻。把弈棋者的心比作 “蛛丝”,足见其心思之细;②用典。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心无旁骛; ③对比。用只剩一眼的危急情形和弈棋者的努力构成对比,突出弈棋者坚韧。作者通过上述手 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 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答题。本题题目 是“颔联、颈联写出弈棋者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考生可以先到诗歌颔联、颈 联中找出描写弈棋者的词句,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如颔联“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 甲化枯枝”,这是一个静静的棋手的形象,前一句用了比喻的手法,以蛛丝来形容棋手心思缜 密,偌大的棋盘被比作苍空,在这棋盘中自然处处都要极其细心。第二句用了《庄子》中佝偻 承蜩的典故。一个用竹竿粘“知了”的老人,其拿手好戏是能在这时屏住呼吸,伸出的手就像 枯枝一样。而正在下棋的棋手,也正是这样地一动不动,全神贯注。在这一刹那时间似乎也停 滞了。这就写出弈棋者专心致志、神情专注的特点。颈联“湘东一目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 持”, “湘东一目”,是说梁元帝萧绎,他在当上皇帝之前被封为“湘东王”,担任荆州刺史。他自 幼瞎了一只眼睛,这一典故在这里用得实在巧妙,围棋需要两眼才能成活,“一目”就只能等 死了。而笔锋突然一转,说天下从中间划分下去尚且可以把握。也就是说边角一目不成活,但 如果把握中盘,还是很有希望的。诗人用只剩一眼的危急情形和弈棋者的努力构成对比,突出 弈棋者坚韧。答题时,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和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正确分析这两类人物形象, 应做到: 1.知人论世,注重背景。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要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风貌,把 握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结合作品的背景,才能客观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 2.要抓住关键词,从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入手,分析诗歌的人 物形象。诗歌往往是通过一些关键的字词,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 3.要抓住周围的景物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 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古典诗歌经典《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孔雀东南飞》等,都或多或 少地运用了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 4.要适当地想象补充。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 描绘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 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 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四、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芭蕉郑燮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春笋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两诗的末句,一“怨”一“嗔”,字面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效果实则大相径庭。 试结合诗句作比较鉴赏。 【答案】①郑诗以芭蕉叶的生长情状比喻相思之情,最后着一“怨”字,衬托出相思的愁 苦。杜诗在充分描写春笋的喜人长势之后,描述因春笋掩蔽阻隔而责怪主人不出迎的情形,着 “嗔”字,实则表现作者心中之喜。②“怨”字属于直接抒情,正面抒情:“嗔”字属于间接 抒情,侧面烘托,手法曲折幽邃。③“怨”字直接映照出全诗的感情基调,“嗔”字则从反面 折射出作者真实的喜悦之情。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炼字能力,答题 时基本思路是:如果该词含义特别,则要单独解释一下;然后考虑其中是否使用某种表达技巧, 如有则点出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如果没有,则把该词放在句中解释内容,最后分析其表达 效果及作用。是否生动形象表现了某人某事某物某现象的特点,是否能烘托某种气氛,是否能 传情达意。本题要求从表达情感和艺术效果角度对两诗尾句的中”怨”“嗔”字进行赏析。郑 诗尾句“却教风雨怨秋声”,风雨吹芭蕉作一片秋声,更能惹动无限愁思。“怨”字直接抒情, 而且怨情是全诗的情感基调。杜诗尾句“客至从嗔不出迎”意思是客人来到我这我都怒而不欢 迎他们。“嗔”字曲折委婉写出诗人对新笋的爱护之情,这种情感是侧面表现出来的。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平甫①金山②会宿寄亲友王安石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③。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④恨未能。 【注】①平甫:王安国的字,安国为安石长弟。②指镇江的金山寺。③西兴:浙江杭州 萧山西兴镇,范蠡曾筑城于此,吴越曾在此鏖战。④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又传说 为东方海中的古国名。 这首诗中间两联写景颇为精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 (1)视听结合。颔联前句写悠扬的笛声,是写听觉;后句写闪烁的灯光,是写视觉。有 声有色,生动地描绘出江上清丽的夜景。(2)巧用比喻或动静结合。颈联“金破碎”写出松 林间斑驳的月光,“雪崩腾”则写江间白浪腾涌,一动一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高旷明 丽的山月江水图。【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赏析。主要从写景角度入手分析。“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 见灯”,视听结合,先写笛声,颇有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意韵;再写灯火,颇有张祜 “两三星火是瓜洲”的境界。画面虽然显得孤寂,却也生动地描绘出江上清丽的夜景,极富金 山寺独特风貌。颈联先写月色,一个“入”字,将山月写活了,似乎山月钻到了松林间,在林 间洒下斑驳的倩影,银光点点,令人陶醉。再写江水,“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是“白浪滔 天”,那滔天的白浪又像是积雪崩落,很有“江间波涛兼天涌”那种意境。这两句一静一动, 有声有色,富有诗情画意。 1.套用法。试题中常见“炼字”有两种。一是动词。动词的使用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 效果,可使诗歌的意象化静为动,更加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二是作为修饰语的形容词、虚 词等。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 触其物、如临其境。 2.删换法。先整体把握诗歌中某一句的内容,然后再把该句中的关键字删去或换成另外 一个字,看其内容及表达效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就体现了该字的关键之处,在赏 析时往往是答题的要点。 3.倒推法。一种情况是先看命题者所给出的提示,如:“全诗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 作者在某联中用了某字,这个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一般要说该字用 得好,而“好处”中的其中一点就是“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另一种情况就 是根据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或说明的道理,根据某字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行倒推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苹独寻人 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诗人 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 简析颔联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 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通过写寒林日斜之时,秋草寥落, 诗人独自在此寻找当年留下的痕迹,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作 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 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要求分析颔联的艺术手法,可从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先 描绘景物特征,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明确情感。 1.明确表达技巧的范围。表达技巧是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表现手法上看,有联想、对比、 衬托、烘托、白描、象征、抑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从表达方式上看,有记 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其中的借景抒情考查的频率较高;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 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用典等。 2.掌握答题的思维步骤。解答鉴赏表达技巧的题目,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判断诗歌运用了 什么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分三个层面,首先要考虑的是第一个层面,考虑是否运用了对比、衬 托、白描、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然后考虑第二个层面,即表达 方式,尤其要注意借景抒情的情况;最后考虑第三个层面,也就是修辞手法。 3.把握答案特点。在分析表达技巧时,有时需要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和主旨;在阐述 自己的观点时,要从诗歌中找出具体诗句进行说明。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宿州上元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①,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 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注】 ①“江东归老客”,用范蠡弃官归隐典。②“白云乡”,《庄子》:“乘彼白云, 至于帝乡。”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雨中春游的欣喜之情;②厌倦仕途的归隐之情;③佳节风物美景的赞赏之情;④遭遇朝 廷冷落的伤感之情。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 注意结合词的标题、注释和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上片开头两句写宿州人们在 节日里雨中春游。潇潇春雨中,人们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上片最后三句是作者的感受。 游客如云,小雨如酥,已令人消魂。加上还有清润可口的美酒供作者开怀痛饮,此情此景,不 禁叫人留连忘返。“江东归老客”,大约是用范蠡弃官归隐的典故,作者以此自况,暗含着作 者厌倦仕途、向往人间清景的情愫。“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两句分写天上、地下 的两种景观。对佳节风物美景的赞赏之情。“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两句,是极言宿州上元 春日风光佳丽,胜似仙乡,而且比神仙居住的地方还要温煦可人。“白云乡”是用典。最后这 几句,表面看是盛赞宿州,实则有双关意。“白云乡”也暗指朝廷所在的地方。这里流露了作 者对在朝中被排挤、被冷落的伤感。言在此意在彼,是深有寄托的。 八、阅读下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边庭落日骆宾王 紫塞流沙北,黄图①灞水东。一朝辞俎豆②,万里逐沙蓬。候月③恒持满, 寻源屡凿空。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 河流控积石④,山路远崆峒。壮志凌苍兕,精诚贯长虹⑤。君恩如可报, 龙剑有雌雄。 【注释】①黄图,帝都。②俎豆,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诗人曾任太常寺奉礼郎。③ 候月,《史记·匈奴列传》:“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④积石,山名。 指小积石,在今甘肃临夏西北,即古唐述山。⑤长虹,《史记·邹阳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 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全诗充分体现了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答案】 ①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选取“紫塞”“沙蓬”“边气”“戍烟”等边地特有的景象 展现了边塞雄浑、苍茫的特点,意象豪迈,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 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诗歌通过描绘“逐沙蓬”“恒持满”“屡凿空”等边塞沙场人物活 动,展示人物不惧艰难,勇敢进取、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 ③在情感抒发上,“精诚贯长虹”“龙剑有雌雄”,借典抒怀,“斗志”、“精诚”“君 恩”,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答君恩,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解析】 此题要求分析全诗所体现的“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考查对边塞诗的鉴赏能力,涉及 对诗歌意境、意象、人物及思想情感鉴赏能力的考查。从意象上来看,本题诗中选择的“紫 塞”“流沙”“灞水”“沙蓬”“月”“边气”“烽”“戍烟”“疆场”“积石”“龙剑” 等意象都带有边塞的特点;从意境上来看,诗歌运用这些意象描绘出沙漠茫茫,烽火遥相呼应, 河流冲涮着积石的苍茫画面,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符合边塞诗的特点。从人物形象来看, 诗中“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写辞去朝廷中的任职,不远万里,奔赴塞外从军,“候月恒 持满,寻源屡凿空”,写为守候月亮的盈亏,常常拉满弓弦,为寻找水源,多次四处开凿道路, 表现出人物不惧艰难,勇敢进取、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从表达情感上来看,诗中最后两句直 抒胸臆,“壮志凌苍兕,精诚贯长虹。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意思是他们对朝廷的精诚 忠心感动了天象,以致出现长虹贯穿太阳的奇景。如果说君王的恩宠可以报答的话,那只有像 化龙而去的雌雄宝剑那样,扫净邪恶,还天下以太平。由注释可知,“长虹”是用典,实际上 “龙剑”也是用典,诗人借典抒情,表达的是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答君恩、报效国家的豪情壮 志。 1.抓住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透露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题目,往往就抓住了解答鉴 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类试题的“要害”。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一个“送”字便透露了 诗中的惜别之情。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着眼题目,即可知词中所蕴含 的是怀古伤今之情。 2.抓住关键词。有些诗歌,作者会有意识地用一两个关键词来点明感情基调。如李清照 的《一剪梅》,作者用“相思”和“闲愁”两个关键词就把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揭示得清清楚楚。 3.抓住题材类型。如思乡诗多抒发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闺怨诗多抒发思念征人的 孤寂愁苦之情。 4.抓住意象特点。如在段克己的《满江红》中,菊花这个意象的特点是孤寂、高洁,抓 住了这个特点,作者的思想情怀便容易揣摩了。 5.抓住注释。命题者给出注释,介绍写作背景,用以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 内容;介绍作者,用以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感情基调等。 6.看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在中 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意义。如:松,往往寓含坚贞的意思;梧桐,常常表 现凄苦之情;残月,往往暗示离散;柳,表示离别时的难舍之情,也含有挽留之意;杜鹃,往 往表示凄凉、哀伤。考生平时 备考时应加强这方面知识的积累,这样,考试时以诗歌的意象作 为切入点来解读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7.看表达技巧。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表达主要是借助于某些特定的表达技 巧,如比喻、用典、反衬、托物言志、象征等。因此,把握诗中的表达技巧,分析它们的表达 特点,也是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考生就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住全 诗的思想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完成问题。 柳堤 【明】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 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前句侧重“堤”,后句侧重“柳”,写景有视觉上的也有听觉上的,给人 以美的感受。 B.三四句承题,用“十里”“千条”分别指代“堤”和“柳”,也用以表现堤的范围之 广和柳树的数量之多。 C.五六句写雨天的景象,选取“啼莺”“飞燕”“风暖”“落花”这些春天典型意象来 表现柳堤之上春意之浓。 D.尾联转入抒情,作者虽然有意避开“柳”字,其实还是使用“折柳”这一传统意象来 表达离别相思的主题。 2.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 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 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下列小题。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① 岑 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②甲羽林儿。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为报使君多泛菊③,更将弦管醉东篱。 【注】①奉饯:饯行。②擐:穿着。③泛菊:菊花酒。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通过“横行”“鸣弓”“提甲”等词语描绘了出征军队威武雄壮的气概。 B.在重阳节这一天,州郡长官设下宴席,为即将奔赴边关长水的卫中丞壮行。 C.颈联借汉将击溃胡人,平定边塞的历史,表达此次出兵边塞必胜的信心。 D.诗中以霜风吹凌草木渲染了出征前的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 4.本是与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到饮酒,请分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三、阅读下 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定林【注】王安石漱甘凉病 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 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 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 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被 罢相后,常到此游憩。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罢官,加之牙齿病痛,内心悲苦之情用一“凉”字全部托出。 B.在诗人眼中定 林幽静的环境适宜修身养性,祛除心中的无限烦忧。 C.颔联“脱屦”“敷衾”的动作, 看似平淡,恰是诗人心情的写照。 D.颈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诗人 在定林的心境。 6.“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一联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国棋王逢杜 牧 玉子纹楸一路饶①,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伏柱②,鏖兵不羡霍嫖姚。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注】①玉子纹楸:精美的棋子、棋盘;一路饶:即让一子。②周伏柱:指老子,曾做过 周朝的柱下史。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从令人难忘的对弈场景入手,“檐雨竹萧萧”烘托出幽雅惬意的环境。 B.“羸形暗去春泉长”意思是说王逢下棋扶弱起危好比春泉潺湲不息,充满了生机。 C.“拔势横来野火烧”运用比喻,说明王逢进攻起来势如拔旗斩将,疾如野火燎原。 D.颈联不仅写出王逢以静制动、进攻厮杀的棋风,还写出了其精通兵法多才多艺。 8.本诗全诗句句写“棋”,那么诗人是怎样借“棋”写别情的?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梦游三首(其一)徐铉魂梦悠扬不奈 何,夜来还在故人家。香蒙蜡烛时时 暗,户映屏风故故斜。檀的①慢调银字 管,云鬟低缀折枝花。天明又作人间 别,洞口②春深道路赊。 【注】①檀的:古代女子脸上点饰的红点。②洞口:神仙所居的洞口,化用刘晨、阮肇入 天台遇仙女的典故。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开篇点题,魂驰故人之家,与思念之人相会,皆是梦游所历之境。 B.承接首联点明的时间,颔联的“香蒙”和“蜡烛”营造出幽会的朦胧美。 C.妆容精 致,云鬟簪花,调弄着箫管,一位妙解音律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D.诗歌采用虚实结合手法,虚写梦中与爱人相会,实写梦醒与爱人分别。 10.诗的末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1.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 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 析即可。C 项,五六两句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啼莺”也并非五六句 中的意象。所以选 C 项。 2.示例:王之涣《登颧雀楼》:诗人登上高高的鹳雀楼,极目四望,看到太阳慢慢向西山 落去,黄河正奔流不息。只有站在这高高的楼上,才能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色。诗人由此悟出了 一个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 做其他事情亦如此,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人生的境界才会不断扩展升华。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野草离离,生生不已。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 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的。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 中去焚烧。在毁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强。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和考 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可阻。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具体指向“对诗歌层次的把握”。 根据题干要求,需要答出两个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 “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 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即分析诗歌的行文思路。 以本诗为例,前六句写景,尾联“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卒章显志,转入抒情,阐发主 题。作者虽然有意避开“柳”字而只说“攀折”,其实还是使用“折柳”这一传统意象来表达 离别相思的主题。说柳树是为了慰劳离别想思之人,才一年年长得这么茂盛的。一个“更”字 把这一句对柳树的赞扬与前三联对柳堤美景的描写联系起来,表达出离别的深沉主题。据此, 挖掘蕴含其中的深刻哲理,并由表及里分析即可。 3.C 【解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 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 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D 项,“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错,本句写景渲染的一种威武和杀气。 4.范词写将士离家万里,只能用一杯浊酒消解乡愁,抒发的是凄凉愁苦的情怀。本诗写 出征前饮酒饯别,劝将士痛饮美酒,表达的是渴望为国立功杀敌的豪迈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 赏评价 D。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 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范 词“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写将士离家万里,只能用一杯浊酒消解乡愁,抒发 的是凄凉愁苦的情怀。本诗饮酒是因为“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写出征前饮酒 饯别,劝将士痛饮美酒,表达的是渴望为国立功杀敌的豪迈情怀 5.A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 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 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 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 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A 项,“内心悲苦之情”错 误,从诗中来看,“漱甘凉病齿”,诗句中的“凉”应为“清凉、凉爽”之意,表达了用甘冽 的泉水漱口后舒服的感受。选项曲解词语的意思。所以选 A 项。 6.①意为真正的快乐并非无处寄托,悲鸣的虫声也可以成为悦耳的声音。②表达诗人罢 官后,寄情自然,享受自然的闲适愉悦之情,表现了诗人乐观旷达的胸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一联 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考生要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然后结合全诗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这两句诗意思是真正的快乐并不是无处寄托,悲鸣的虫音也可 以成为动听悦耳的音乐。“悲虫亦好音”看似不合常理,但却恰恰反映了诗人的旷达胸怀。从 注释可知,“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后”,此时诗人处于被罢官当中,但诗中却无伤感之情,首 联中诗人用甘冽的泉水漱口感到非常舒服,坐在狂野之中内心的烦忧得以平息,颔联中诗人 “脱屦”“敷衾”的动作更是展现出洒脱之态,颈联中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 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由此可知,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 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考生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7.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 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 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 赏析,不恰当的一项”,D 项,“精通兵法多才多艺”曲解诗歌内容,文中是应用典故,以兵 言棋,是为了表现有人高超的棋艺。所以选 D 项。 8.①首联描绘了淅淅沥沥的秋雨、萧萧瑟瑟的修篁的环境,诗人与友人窗下摆棋对弈的 场景,给人幽雅又惬意的感受。“最宜”二字,足见友情之深厚,也增添了别离之感伤。②中 间两联运用比喻和典故,表现了友人高超的棋艺,可以看出两人对弈之趣。然而这种惬意会随 着友人的离开而不得,棋艺越妙,离别之情越浓。③尾联诗人借与好友王逢相约,要将万余日 时间,尽行于棋局上销用,表面上是几多豪迈,几多欢快,实际上却暗寓着百般无奈和慨叹, 抒发的离情别绪极为浓郁,极为深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 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生首先要熟悉诗歌中运用的各 种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加以具体分析。本题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本诗全诗句 句写“棋”,那么诗人是怎样借“棋”写别情的。题干问诗人是怎样借“棋”写别情的,也就 是告诉考生,本诗是借棋写别情的,考生要抓住诗歌写棋与别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组织答案。 首联借写诗人与友人窗下摆棋对弈的幽雅又惬意的环境,“最宜”,写友情之深厚,友情越深 厚越见别离之伤悲。中间两联运用比喻和典故写友人棋艺高超,表明诗人与友人下棋心情之愉 快,越是愉快离别之情越是浓重。尾联以余生相期作结,以唱代送,奇妙无穷。往日相得之情, 当日惜别之情,来日思念之情,尽于一个“棋”字见出,实在不同凡响。 9.D 【解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 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 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D 项,“虚实结合”“实写梦醒与爱人分别”不正 确,此诗标题是“梦游”,意味着这是一首记梦的诗,首联“魂梦悠扬”点明此 下文都是在 写梦境,没有实写,都是虚写。结尾写的是天亮了,要与梦中的爱人分别了。故此题答案为 D 项。 10.①描写了神仙洞口分别后春意浓郁道路漫长的景象。②以景结情,暗示别后天上人间 后会难期。③表达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别后的相思之苦。 【解析】此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意境及语言的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结合诗句内容 及表达技巧进行分析。诗歌的尾句“洞口春深道路赊”,结合注释可知,“洞口”是化用了刘 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典故,借指自己梦中与爱人分别的地方;“春深”意思是春色浓郁, “赊”是“长”“远”的意思,承接上句“天明又作人间别”可知,尾句描绘了神仙洞口分别 后春色浓郁道路漫长的景象。从手法上来看,尾句是在写景,属于以景结情的手法,这种手法 的好处是可以拓展意境,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而此处用“洞口春深”,也正暗示分别之后, 二人就好比天上和人间,后会难期,照应了上文的“人间别”,透露出无限惜别情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