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微案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微案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微案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 象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 术形象。 微点突破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一)分类 (二)常见人物形象 例题 (2014·山东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宋]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 分) 答: 剖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作答时,要结合诗中描写人物行为的诗句进行分 析。第一首诗中描写陈居士行为的有两句,“楚酒困人三日醉”和“亭角寻诗满袖风”;第 二首诗中也有两句,“爱把山瓢莫笑侬”与“醒来推户寻诗去”。综合分析四句诗,可以发 现陈居士有两个特点:一是爱喝酒,二是爱写诗。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其形象特点:行为洒 脱,情趣高雅。具体解答时要注意题干的问法,此题的设问方式已经明确要求考生要先概括, 再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 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 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2 分)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 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2 分) 技法透视 1.常见题型 (1)这首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诗歌(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特点? (3)请简要概括(分析)诗(词)中诗人(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4)某一句(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2.见微知著赏人物 (1)看标题、注释,揣摩形象 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形象、情感都有所提示。如《最爱东山晴后雪》,通 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 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劳停驿》是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时所作。劳停驿,驿站 名。据此可以揣摩出,诗中所塑造的应该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人物形象。 (2)抓描写,理解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描写人物“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词句,仔细分 析,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如“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一句中,“醉眼”就是神态 描写,很明显这处神态描写体现了人物旷达洒脱的性格。 (3)析典故,分析形象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 减当年,期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3.答题步骤 第一步 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第二步 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诗歌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应先分点说明、再概括;或 先概括,再分点说明。 第三步 概括形象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此步骤有时也可省略。 口诀 联系诗人和注释,关注标题和诗句。按照思路规范答,步步为营拿高分。 针对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问题。 梅花引·荆溪阻雪 [南宋]蒋捷①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②,对闲 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 棉裘③。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 ①蒋捷是南宋词人,本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②灯晕舞:昏暗的灯光摇晃不定。 ③木棉裘:以木棉为絮的冬衣。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词首句“白鸥问我泊孤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白鹭的口,说出了词人孤 舟夜泊的境况。 B.“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巧用反问,回答了前句提出的问题,词人泊船是因为 心里情愿留下。 C.“花外楼,柳下舟”一句虚实结合,写了词人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借繁华景物 抒发愉悦之情。 D.“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渲染了词人此刻所处的环境之恶劣:天色昏黄,雪花纷 飞,冰冷刺骨。 E.“有梅花,似我愁”一句再次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梅花愁于寒雪,更烘托出词人 心境无限凄凉。 答案 BC 解析 B.“词人泊船是因为心里情愿留下”错,词人泊船是因为受到大雪阻挡,是“身 留”,非“心留”。C.“花外楼,柳下舟”一句回忆了词人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只是虚 写,非虚实结合,同时并非抒发愉悦之情。 (2)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中“我”的形象。 答: 答案 本词刻画了一位因雪阻而滞留他乡的愁苦、孤寂的游子形象。词中,词人紧锁眉 头(神态)。“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的心灵独白(心理)写出了无限愁 绪,无以排遣,想象梅花和雪也该和“我”一样满腹惆怅吧。同时写出了雪中的凄凉之景, 侧面烘托出了词人的这一形象,表现了词人惜别怀远之情。 解析 首先简要概括“我”的特点,“阻雪”暗示“我”的处境,“锁眉头”“愁”暗 示“我”的心情,“冷清清”表明了“我”的心境。由此可以概括“我”的形象特点。然后 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最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忆旧游”“愁”等是理解情感的关键。 微点突破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 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的组合。鉴赏此类试题,命题者重点考查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 体把握。 需要注意的是,对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上,还 应注意其中蕴含的人物情感。 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金山①观月 [南宋]张孝祥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 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②,飞霞佩,切云③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 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注] ①金山:镇江紫金山。②表独立:卓然而立。③切云:一种高冠名。 作者描写了金山月的什么特点?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作答。(6 分) 答: 剖析 第一问,要找出诗歌中描写月的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如“玉鉴”写出金山月如 玉镜般透亮;“白银阙”写出金山月如白银般明亮;“漱冰濯雪”写出金山月如冰雪般洁净。 第二问是要求回答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营造氛围、烘托情感的作用,结合诗歌内容具体 分析即可。 答案 词中所描写的金山月如玉镜般透亮,如白银般明亮,如冰雪般洁净,万里皓月营 造了澄澈、清明、旷远的意境,(4 分)词人借此映衬自己高洁的追求、旷达的胸襟。(2 分) 技法透视 1.常见题型 (1)诗歌(词)的某些诗句描绘了什么景象?请简要描述。 (2)某句(联)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3)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由景及情析景物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要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通过分析意象来分析形象。 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反映。如诗中出现“菊”“狭 径”“柴门”等意象时,则极可能是在塑造“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 3.答题步骤 针对练习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问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 [唐末五代]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 ①鸂鶒(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1)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两项是( ) A.首联描绘了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暗颂了村民的勤劳。 B.“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 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C.“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 农家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D.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 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E.本诗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 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答案 CD 解析 C.“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与诗意不符。D.没有“心理描写”。 (2)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 第一问: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 一点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 的景象。 第二问: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寄托 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解析 解答第一问时要用优美的语言把前三句的景象描绘出来,要结合诗句中的意象, 要概括意境的特点。“如家禽”说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水香”“桑柘深”等展现了景物 静谧、青翠,物产丰富的特点,由此可以解答第一问。解答第二问时首先要结合诗句内容, 因为是开篇的写景句,所以要考虑其在营造氛围、引起下文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还要结合诗 歌的情感分析其作用,因为田园生活如此美好,所以自然有作者对这种生活的肯定与向往之 情。 微点突破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 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 鉴赏事物形象要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回答时,要先借助 相关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 析。 例题 (2012·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4 分) 答: 剖析 题干中“颔联”明确了鉴赏的范围,“野菊形象”明确了鉴赏的对象。第一步, 解答时要结合意象的固有内涵分析,菊花在古诗词中是高洁的象征。在这首诗中,注释的内 容和颔联也表明了野菊的这一内涵。另外,“在野”点明了野菊生长的地点,“幽色”点明 了野菊的颜色,“妙香”点明了野菊的气味。第二步,将“物”与“人”巧妙地连接起来。 野菊高洁,正是为了说明人像野菊一样,也具有高洁的品格。答题时联系菊花的常见内涵, 抓住反问句,便可得出野菊形象。 答案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2 分)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 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2 分) 技法透视 1.常见题型 (1)简要分析诗歌(词)中塑造的“××”这一艺术形象。 (2)这首诗(词)描绘的“××”具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这首诗(词)为什么要写“××”?作者借“××”抒发怎样的情怀? 2.挖掘寓意品物象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诗歌(咏物诗),往往在对物象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情感和人生理 想。这些物象不仅具有事物的特点,还具有人的品性。 (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要注意沉淀于古代诗歌中的花鸟虫鱼、月露风云的特定 意义和文化内涵。 (2)结合作者处境,了解作者身世,分析物象的象征意义。 (3)抓住物象特征与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和理想。 3.答题步骤 第一步 总结概括出诗中所歌咏描绘的主要物象的特点。 第二步 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将“物” 与“人”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点连接起来。 第三步 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情感、理想。(后两步常综合在一起进 行表述) 口诀 找出物象品内涵,关注词语定基调,结合身世悟情感。 针对练习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问题。 沁园春·梅 吴渊① 十月江南,一番春信,怕凭玉栏。正地连边塞,角声三弄,人思乡国,愁绪千般。草草 村墟,疏疏篱落,犹记花间曾卓②庵。茶瓯罢,问几回吟绕,冷淡③相看。 堪怜。影落溪南。又月午无人更漏三。虽虚林幽壑,数枝偏瘦,已存鼎鼐④,一点微酸。 松竹交盟,雪霜心事,断是平生不肯寒。林逋在,倩诗人此去,为语湖山。 [注] ①吴渊:南宋政治家、军事家、词人。②卓:建立。③冷淡:“冷澹”,清淡, 不浓艳,素净淡雅。④鼎鼐:旧以宰相治理国事如鼎鼐之调和五味,故以喻宰相之权位。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怕凭玉栏”中“怕”是“害怕”“不愿”之意,原因是地连边塞,角声频频和思 念家乡所以“怕”。 B.“犹记花间曾卓庵。茶瓯罢,问几回吟绕,冷淡相看”是作者写自己在家时的情景, 是虚写。 C.作者是政治家、军事家,所以文中的“愁绪千般”写出了诗人关心家国的情怀。“堪 怜”一词,写出了梅花凄惨境遇值得同情。 D.“松竹交盟,雪霜心事,断是平生不肯寒”表明了梅花与松竹一样不向霜雪低头的 品质。 E.本词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借梅花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是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 答案 CE 解析 C.“堪怜”是“值得爱怜”的意思。E.不是“借景抒情”,而是“托物言志”。 (2)下片所写之梅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梅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 析。 答: 答案 同:坚贞、高洁、孤独。吴词中的梅甘居虚林幽壑,愿与松竹交盟;陆游词中的 梅独自于驿外断桥边开放,不论环境如何恶劣,依然馨香如故。异:陆游笔下的梅只是孤芳 自赏,无意争春;吴渊笔下的梅还心存鼎鼐,有入世的情怀。 解析 吴词中“虚林幽壑”“雪霜心事”“松竹交盟”“已存鼎鼐”写梅甘居虚林幽 壑,愿与松竹交盟,但心存鼎鼐,有入世的情怀。而陆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 的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但两者都有孤傲挺立、高洁、坚贞的品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