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强化练(九)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强化练(九) Word版含解析

- 1 - 专题强化练(九)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归 雁 陆龟蒙①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②云行未高。 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注] ①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 的时局中。②岳:指南岳衡山。衡山有回雁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明写归雁“象我曹”,实则写地上漂泊不定的人像天上不断 迁徙的雁一样劳苦。 B.颔联中“岳云”与“边雪”分别点出了大雁北归的起点与终点, 与首联照应,写出归雁行程之远。 C.颈联以“暗缴”“风滩”“惊涛”等意象,描绘出雁群所处的险 恶环境,暗寓了归雁的悲剧色彩。 D.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而是意在形外, 着力于表达诗人的人生感悟。 解析:D 项,“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错, 本诗也摹写了事物即“归雁”的形象。 答案:D (2)本诗所咏“归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归雁”意象有 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同点:①都是以物喻人(或“双关”);②都抒发了诗人 苦闷(愁苦)的情感(或“都抒发了诗人羁旅天涯的感慨”)。 不同点:①本诗的“归雁”表现了诗人生活状态的悲苦艰辛、处 境的险恶、世无知音无人理解的愁苦,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险恶; ②王诗中的“归雁”表现了出使边塞、远离朝堂的失落之情(或“王 诗中的‘归雁’反衬了自己远离家乡、出使异域的愁苦”)。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注]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 巃嵷(lóng 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 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 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理想处所。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 百姓的情怀。 解析:B 项,“跌宕起伏的心情”不正确。 - 3 - 答案:B (2)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 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②视听结合。“鸟语乐” 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 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③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 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 情。④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 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醉中感怀 陆 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 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乐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 表达出自己客居边城的悲凉情调。 B.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颔联怀旧伤今, 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 C.“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卑微。与 - 4 - 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 的意思相同。 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 句直抒胸怀,深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 解析:D 项,“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错,应是“叙事”。 答案:D (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 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特点。这首诗要求赏析的是抒情 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的形象。从知人论世上说,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 国诗人。从诗的写法上看,用对比的方法,把自己早年的得意和当下 的失意作比。早年着“青衫”行走皇帝身边,连姓名都为君王所记, 自己也“壮心”激越。可如今却流落边城,形容憔悴,连白发都生出 了,当年的“壮心”如今“全消尽”,只能在歌酒中寄托他无可奈何的 处境和愤激不平的心情。答题时抓住关键词,从对比的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 满怀;现在的形象特点:漂泊边城,壮志难酬。早年姓名被君王所记, 足见皇帝对其重视、信任,现在“壮心未许”,说明早年是壮志满怀的; 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的 感伤。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1)~(2)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 5 -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 [注] 谢玄晖:即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 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 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 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了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 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 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解析:B 项,“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答案:B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 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三、四句的“诗眼”分别是 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二联中的“摇”“滴”二字最为生动,分别是这两句诗的 “诗眼”。这两个字以动写静,恰好反衬出彼时彼刻万籁俱寂的特点。 白云、城阙映入水中,微波涌动,它们在月色下轻轻地摇动着。白露 - 6 - 凝为水珠,明亮亮地缀在草木之上,泛着晶莹的光点。这两句诗是景 物的实写,尽管没有正面描写月色的皎洁,却从侧面烘托出了月色的 可爱。 答案:诗眼分别是“摇”“滴”。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也跟 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 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以动感,使静止的画 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 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鹧鸪天 刘 著①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 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②, 寄与吴姬忍泪看。 [注] 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原是北宋人,后由宋 仕金,久居北国。②“翰林”句:用欧阳修《赠王安石》诗句。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雪照”暗示为冬日;“玉指寒” 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寓心情凄寒。 B.三、四句紧承“羌管”二字:羌笛声幽怨,使人回想起江南的 梅花;人在天涯,可惜双鬓已斑,词人自叹仕金太迟。 C.这首词的上片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下片 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抒发思念的情怀。 D.全词感情真挚,迂回曲折,流转自然,塑造了一个慨叹韶光易 逝、人生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拥有无限依恋和思念的 - 7 - 主人公形象。 解析:B 项,“词人自叹仕金太迟”不正确。词人这是自叹滞留北 国的时间太长。 答案:B (2)请从景情关系和语言的角度赏析“星点点,月团团”二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干的“景情关系”包括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乐景衬 哀情等。从语言风格看,以叠词入词,平淡中蕴含深意。“星点点,月 团团”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是乐景;从“人在天涯鬓已斑”“寄与 吴姬忍泪看”可以看出本词所抒发的情感为“哀情”。天涯霜月又今宵, 星牵思绪,月照哀愁,满脸愁绪只有开怀畅饮,倒流河汉方可罢休。“倒 流河汉”意指饮尽银河,痛快淋漓,忘乎所以地畅饮也许才能把满腔 愁怨忘得一干二净。 答案:此二句描写出一幅美丽迷人的夜空画面:繁星点点,明月 朗朗。以口语化叠字入诗,晓白流畅,富有节奏感,营造了一种凄清 孤冷的氛围。词人触景生情,看到星月而生思家归园之情;同时,以 乐景衬哀情,如此美好的月夜更能衬托出人事的缺憾,寄寓无尽的离 愁。(意思答对即可)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清平乐 白 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 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8 - A.词中“朱颜渐老”“白发添”“浑过了”直接抒发了岁月无情、 人生易老的感慨。 B.“地迥无尘”“一片闲云”则是通过景物描写直接表达了作者洒 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态度。 C.“浑过了”中“浑”字用得极好,看似俚俗,实则意蕴甚丰, 它既有“等闲”之意,又有“全部”之意,用于句中就把“一切的一 切全部白白流走了”的惆怅之情做了确切而完满的表达。 D.最后两句是本词的点睛之笔:词人流连忘情于青山,这表现了 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然而人的生命毕竟是短暂的,与青山相比, 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长空的一瞬,因此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在,也 “未必”能把人长留于怀抱之中。 解析:B 项,“直接表达”错,应是“间接表达”;“一片闲云”是 比喻,不是“景物描写”。 答案:B (2)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具体表现在所运用的词语上,可通过分 析诗歌运用的词语,确定诗歌的语言风格。本词运用了口语化的词语, 如“浑过了”“老夫”“恋杀”等,通俗易懂。据此,可以概括本词的 语言风格为“朴实无华,平易晓畅”。 答案: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晓畅。词中“浑过了”“老夫” “恋杀”“青山未必留人”等词比较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 9 - 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 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 几许,都在斜阳。 [注] ①吴见山:吴文英的词友,二人常有唱酬相和之作。②吴文 英: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身。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两句,是写女子眉如远山长,她登 上高处,心中感到凄凄凉凉,无心赏景远望。 B.“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两句,是说山风很大,词人只能用 帽子来抵御“吴霜”的寒冷,由此可见词人已年老力衰。 C.“一年佳节过西厢”一句,直叙去吴见山家饮酒,重阳佳节在 老朋友家的西厢房中度过。“佳节”指的是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 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D.“秋色”“雁声”和“斜阳”都是写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 己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流露出词人的哀愁、郁闷。 解析:A 项,通读全词可知,本词的叙述主体并非女子,而是词 人自己。首句“山远翠眉长”是描写词人登高所见的寒山空蒙、山气 青翠欲滴的图景。B 项,对词句的理解有误,“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 两句中,“吴霜”指白发,词句写词人虽然用黑色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 以免显露出自己的老态来,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时地要从头上的乌 帽中吹飘出白发来。C 项,“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 大祭祖的节日”表述有误,“中秋节”应改为“中元节”。 答案:D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 - 10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先通过品读该词,找出其中运用的修辞手 法和其他艺术手法,然后结合词句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有什 么表达效果。如“山远翠眉长”一句,看到其中的“眉”字,可考虑 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的苍翠景致比作女子蛾眉(古代女 子多用青黑色颜料画眉,似山色);“菊花清瘦杜秋娘”中的“清瘦” 本是形容人的,在词句中用来形容菊花,明显是拟人手法。本词既有 写景句,又有“凄凉”“愁”等抒情的字眼,可以考虑借景抒情、以乐 景衬哀情等手法。 答案:①比喻。如“山远翠眉长”一句,远远望去,寒山空蒙蒙 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诗歌将青翠的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 节登高的美景。②拟人。“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句,写菊花清瘦,赋予 菊花以人的特征。“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伎。此言秋菊傲霜迎风, 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伎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在的羁 旅之愁形象化。③以乐景衬哀情(或:借景抒情)。面对“山远翠眉长” 的重阳节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 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④触景生情(或:以景结情)。“雁 声”与“斜阳”往往与羁旅漂泊相联系,词人听到雁声,看到斜阳, 触发了思乡之情和对自己羁旅漂泊的感慨。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①。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 ③草去陈根,笕竹④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⑤,舍我其谁也? - 11 - [注] ①据《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受伤 被俘,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②李蔡:李广 之堂弟。③芸:通“耘”。④笕竹:剖开竹子。⑤力田:乡官名,掌管 农事。 (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下阕一、二句与全词其他句有所不同,一改散句之状,讲究对 仗,工整清新,重在写实。 B.“芸草去陈根”表面上是说自己根除园中杂草,实则表达对金 军要斩草除根的态度。 C.“笕竹添新瓦”写对乡间屋舍的修缮,给人以词人将在此营生、 长期居住之感。 D.“朝家”指朝廷,结尾两句意指朝廷有朝一日选拔任用“力田”, 一定会非自己莫属! 解析:B 项,“芸草去陈根”只是描绘了词人罢官赋闲时在园中根 除杂草的田园生活景象,并没有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之意。 答案:B (2)请从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对这首词的上阕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的上阕是用李广屡立战功,但未被封侯,而他的堂 弟李蔡才能平庸,属于下等里的中等,却能被封爵列侯的典故,两相 对比,以古喻今,尖锐地揭露了南宋朝廷的腐朽,抒发了词人怀才不 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答案:①运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典故,并将骁勇善战然而 未被封侯的李广和才能平庸却被封侯的堂弟李蔡进行对比,突出朝廷 - 12 - 的不公。②词人其实是用“李广难封”自况,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不 能重用人才的强烈不满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 的愤懑、抑郁之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