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2
2014 高中语文 第 9 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新人教版 必修 1 今天上课之前呢,先让同学们做个知识竞猜题。请根据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 ①他聪颖过人,“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6 岁时中举人,被誉为“岭南奇才”②他是中 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③ 他是广东新会人。④他著作颇丰,著有 148 卷,长达 1000 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 同学们都有答案了吗?是的,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梁启超。 那说起梁启超,想来同学们对他并不感到陌生。初中时候历史书上见过他的名字,我们学 《再别康桥》的时候也知道,徐志摩的“情敌”梁思成是他的儿子。那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梁 启超有哪些事迹啊?(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 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 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 社,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 品》为代表作。1949 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雅舍小 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 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2、梁任公: 梁启超(1873——1929 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 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 匠之称。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主要包括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四岁便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神童” 之称,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1891 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求学于万木草堂, 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 年追随康 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6 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 丛书》,次年主讲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1898 年参与“百日维新”,以六 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 丛报》,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 说,对当时的知识界有较大的影响。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国,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 出任袁世凯政府的司法总长。1916 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称帝 ,在战争中发 挥了“一支笔强于十万雄兵”的巨大作用。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 1918 年,梁启超感愤于军阀的黑暗统治,离开政界,转而专注于学术和教育事业,组织共 学社、讲学社,受聘南开大学,主持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合 称为清华四导师。担任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馆长,此外,还在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讲。 在学术研究方面获得较大成功,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非凡的成就,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 者。一生著述宏富,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达一 千四百万字,结集为《饮冰室合集》。 3、相关故事: 大义灭亲,披麻戴孝: 为了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梁启超从风风雨雨中走过 56 个春秋,应付过各种场面, 甚至不惜同魔鬼打交道。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恪守一份书生本色,以情谊为上,磊落其身。 在康梁师徒之间,由于梁启超颇有主见,对康有为并不完全惟命是从,康有为对他很恼火, 尤其是梁启超违背他的意愿,暗中与孙中山协商合作方案,事虽未成,康氏却耿耿于怀。面 对康有为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追随张勋复辟帝,为宣统帝草拟“诏书”,梁氏大义灭亲,讨 伐复辟逆流时,也拿康有为陪榜,康氏恨之入骨,大骂“梁贼”。 梁氏身为弟子,事后依 然心系师门,胸无城府。康氏谢世时,他主持身后,而且披麻戴孝,痛哭失声,率清华国学 研究院众弟子在法源寺开吊 3 日。每当来人行礼,又是他始终站在孝子位置,答礼不疲。 不同寻常的宽容: 1926 年初,任公患有尿血症,协和医师诊断为右肾有肿瘤,建议割除。挨刀之后,方知右 肾完好无损,割除之后,尿血依然未止。梁氏家属为之气愤,舆论矛头直逼协和。但在任公 看来,医师并非有意为之,医疗事故无法绝对避免,加之协和乃美国人创办之医院,那是科 学的象征,不能因为自己的手术失误而使国人怀疑科学,让守旧者找到口实。与是他坦然忍 受事故,劝慰家人,还以《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为题撰文,站在协和一边,使一场非同小可 的医疗事故所引起的风波得以化解为零。 他割掉的是一个好肾,但他以生命的名义留下一方宁静,托起一份宽容,一份足以使任何合 理的或不合理的人间争斗都黯然失色的宽容,让生命个体由此超越和升华,这未尝不是一个 奇迹,未尝不是全属他个人的一份杰作。手术之后才过 3 年,梁启超就逝世,身体素质原本 不差的梁启超走得如此匆忙,显然与协和医院的那个医疗事故有关,怎不令人扼腕。 三、字词积累: 1、标记文章段落。 2、听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 ①、给红体字注音: 戊戌政变 显宦 叱咤风云 莅校 迥乎不同 短小精悍 步履 谦逊 激 亢 箜 篌 酣 畅 流涕 蓟北 涕泗 ②、解释下列词语: 景仰 弥漫 叱咤风云 短小精悍 起承转合 涕泗交流 四、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内容(听课文配乐朗读) 1、本文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 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崇敬之情。梁先生的这次演讲,效果怎么样?何以见得? 明确:非常成功。从第9段可得知,有许多人受感动,甚至还因此爱上中国文学。(分 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板书。) 2、梁先生是怎样做得如此成功?请同学们讨论,来借鉴他的演讲技巧。 明确: ⑴ 开场白独特:“梁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的开场真是闻所未闻, 足以见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 ⑵ 声音沉着有力,富有感染力。语速、节奏、语调、重音三方面来定诗文的感情。 ⑶ 表情丰富,常言道 “要感动别人就得先感动自己”,梁先生在演讲时,不光在用他的 渊博学识,还灌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最典型第8段讲到《桃花扇》与杜甫的《闻官军收复河 南河北》时表现忽喜忽忧,忽而痛哭流涕,忽而开怀大笑,极富感染力,作者精确地用了一 个词──“大汗淋漓”来表现。 板书: 开场白──独特 演 声音──沉着有力 讲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3、通过这次演讲你能看出梁任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读课文,勾画写人物的语句,然后回答,老师引导整理。) 明确:⑴外貌: ① 身材──短小精悍 ② 眼神──光明四射 ③ 步履──稳健 ④ 气质──潇洒 ⑵ 演讲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而谦逊、 博闻强记、自由洒脱) 总之他是一个有文采有激情的学者。 总结:同学们分析很在理,我们在描写人物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神 态、心理外貌等方面的独特之处。用语准确,在读者面前展现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五,内容解析 1、关于杜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师:“先来看同学们说到的杜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谁能 说出杜甫这首诗的题目? 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师:“诗人此时是喜还是悲?” 生:“喜。” 师:“诗中可是说“初闻涕泪满衣裳”。” 生:“那是喜极而泣。” 师:“是这样。(投影出示全诗)这首诗被称为杜甫的‘第一快诗’。我们一起来 读一读”(学生读诗) 师:“请同学说说,杜甫为何而‘快’?” 生:“河南河北原被叛军占领的土地现被收复,叛军被打败,所以杜甫很快乐。” 师:“我们都知道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国 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此时诗人听说战乱终于平定,自己盼望多年的安定和平终于到 来,自然喜极而泣。” 师:“任公‘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可见先生一定是与这首诗产生了共鸣。 那么,先生所处的时代社会状况与杜甫当时可有相似之处?任公与杜甫之心又有什么相通之 处呢?” 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最为动荡、混乱的时代。当时中国处于军阀混 战时期,先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国家动荡让他涕泗交流,战乱平定国家安定让他张口大 笑,他和杜甫一样是忧国忧民的。先生希望国家安定、富强。从他的哭与笑中我们可以看出 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怀。” 2、关于《桃花扇》: 师:“同学们刚才还提到了先生在演讲《桃花扇》时的动情。有谁看过这部作品 的,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吗?” (学生一时茫然。有学生举手,老师请这位同学来说。) 生:“我听说过,但没看过,不知道具体的内容。” 师:“《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那么大家也就知道了 其中所说的高皇帝是谁了吧?” 生:“崇祯皇帝。” 师:“有没有同学了解崇祯皇帝的。能向我们介绍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生1:“他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而死。” 生2:“崇祯皇帝其实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立即剪除魏忠贤的势力, 希望国家能强盛起来,但最终不能改变现实。是一个可敬又可悲的人。” 师:“我和这位同学有同感。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 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他也自 杀身死。” 师:“可是崇祯帝死去距梁先生当时是已近300年,和任公先生又没什么关系, 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先生这样的悲伤流泪, 定是触动了他的内心,它究竟牵动了先生内心怎样的伤痛呢?” (学生思考、沉默。) 师(引导):“先生如此之悲绝不仅仅是崇祯帝,而是由崇祯帝想到了谁?” (学生马上想到:光绪帝。) 师:“对。先生是由崇祯想到了自己曾追随的光绪帝。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 光绪帝?” 生:“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17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 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1898年6 月,下诏变法维新。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力图 振作’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 师:“说得很好。可见,任公先生悲的不是崇祯,是崇祯帝让他想到了光绪帝,他 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 师:“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囚禁,那其他人呢?” 生:“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到日本。” 师:“梁启超逃亡到日本,是否觉得自己逃过一劫,就此安心、轻松了呢?逃亡到 日本后他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我想问一下,我们同学 什么情况下最想饮冰?” 生1:“夏天最热的时候。” 生2:“心里特别激动或烦躁不安时,或特别有激情时。” 师:“‘饮冰’,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 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失败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可见其内心的惶恐焦灼, 他忧国忧民、忧心如焚。 3、关于《箜篌引》: 师:“先生演讲的内容除了这些之外,还讲了什么?“ 生:“《箜篌引》。” 师:“刚才同学们在发言时都没提到这一点,为什么呢?” 生:“不大懂。” 师:“有疑问是好事,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疑惑。箜篌是什么,大家知道吗?” (生摇头。) 既而,有学生说:“大概是一种乐器吧。” 师:“对的,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在清代刘鄂的《老残游记》中有介绍,这种乐器 有点像我们现在的竖琴。其声凄凉悲怆。” 师:“我们再来看这首诗,你认为诗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生:“两个。一个是硬要渡河的人,一个是劝他不要渡河的人。” 师:“他渡河了吗?” 生:“渡了。” 师:“结果如何?” 生:“死了。” 师:“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的行为?” 生1:“自作自受,活该。” 生2:“我不同意刚才同学说的。我觉得他的勇气可佳,他有着对目标的坚定追求。 可以说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师:“现在有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那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我同意后一位同学的意见。我认为不是自作自受,而是直面死亡的勇气,不 因困难危险而屈服的精神。” 师:“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 的’,任公先生讲这首诗时这般感慨,这样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一种 直面死亡的勇气让他想到了谁呢?” 学生脱口而出:“谭嗣同。” 师:“谭嗣同被杀。其实他本可以不死。当时日本使馆已帮他做好了逃亡日本的准 备,但他坚决不肯逃离。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 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还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同学 们应该很熟悉的……” 许多学生一起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生:“还有,他在临刑前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师:“先生是由《箜篌引》中这个强要渡河的人想到了谭嗣同,先生如此之悲是因 为他曾经与谭嗣同一起为国家变法图强而努力,谭嗣同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直面死亡的勇气 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 师:“这样深沉的爱国情感让人唏嘘不已。这种忠诚于国家直面死亡的勇气值得敬 仰。” 4、小结,任公的爱国思想及对青年的影响、教育: 师:“《箜篌引》、《桃花扇》和杜诗都是任公先生演讲中的内容片断。任公先生 这次演讲的题目是──” 生:“《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师:“文章开头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是不是就钻进故纸 堆,钻进学问的象牙塔,不再过问窗外事了呢?” 生:“我认为不是的,他还是关心国家,关心青年的。就如他做的这次《中国韵文 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演讲,他的真性情、他的爱国情感打动了青年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 受到影响。他是在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关心政治关心国事。” 师:“你能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来说明吗?” 生1:“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 好。” 生2:“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实在是因为他的学 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师:“的确,任公先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影响教育青年学生。先生早年投身政治, 领导或参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云南起义’等,希望用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改变中国, 后来意识到君主立宪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晚年致力于用思想,用传统文化来教育、激励广大 的青年学生。他的真性情、他的炽热的爱国心是不变的!” 师:“他有一篇《少年中国说》我们同学一定熟悉吧?中间有一段话跟着老师一起 把它背出来,不熟悉的请看屏幕。” 师背诵,并投影显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 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 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拓展: 1,我们平常说这个人“热心肠”是什么意思?” 明确:心肠好,喜欢帮助别人,也就是乐于助人。 2,《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文章最后一小节中说道:‘有学问,有文采,有热 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可全篇文章并无一处写到梁先生帮助别人,乐于助人 的事,那么在这篇文章中的“热心肠”如何理解?” 我觉得是指梁先生的真实,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地表现在人们眼前,不做作,不掩饰。 他讲《桃花扇》时‘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他讲杜诗时 ‘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他背诵忽然记不起下文时,‘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 ——真性情 梁先生是一个感情真挚、丰富的人。文中说他演讲时‘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 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富有感情 他是一个怀有炽热的爱国心的人。他用他的学术用他的演讲感动了学生教育了学生。文中 说道‘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炽热的爱国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