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黄山市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正确填写;请将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 3.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 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 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 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 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 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 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 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 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 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 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 “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 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 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 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⑧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 - 2 - 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 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 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 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 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⑨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 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 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 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 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⑩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 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 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拿来主义》) 1.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送去主义”是近代中国继“闭关主义”之后实行的另一种对外政策,过去的“闭关主 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B. 送去主义者先是送古董,送画,后是准备送活人,其本质是为了促进中外文艺的交流,而 结果却成了卖国媚外的行为。 C. 一味送去不仅会让当时的中国像尼采一样发疯,还会贻害子孙,丧失尊严,丧失主权,只 好向别人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D. 把“抛给”冠冕地说成“送来”,这是接受者的自我慰藉,自我粉饰,其实质和“抛给” 一致,都具有轻蔑和侮辱的意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围绕拿来主义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的方法,阐述了对待中外文化 遗产的正确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B. 第⑧段中,文章以一个穷青年意外获得一所大宅子后的三种不同处理方法为例,批判了 “孱头”“昏蛋”“废物”等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C. 文章论述破立结合,①至⑦段立中有破,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⑧至⑩段破 - 3 - 中有立,对“拿来主义”作正面、直接、具体的阐述。 D. 第⑩段重申“拿来主义”的主张,并对拿来主义者提出要求,从正反两个方面指出有鉴别 地对待文化遗产,实行“拿来主义”对建设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不对外开放,不实行“拿来主义”,就没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快速发展。 B. 只要拿来主义者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就一定能创造出新文艺。 C. 全盘否定或者肯定中外文化遗产,都不利于创造新时期我们民族的新文化。 D. 失去“运用眼光,自己来拿”的要旨,“拿来主义”就不能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答案】1. D 2. D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 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 项,“过去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错误,“必然导致”强加因果。 B 项,“……其本质是为了促进中外文艺的交流”错误,因为“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 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C 项,“一味送去不仅会让当时的中国像尼采一样发疯”错误,第三段“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 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可知中国不会像尼采一样发疯。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 项,“本文围绕拿来主义这一中心论点”成为,“ 拿来主义”是论题。论题,是作者提出 的问题,是论文中要涉及的内容和范围。论点,是作者对论题发表的观点、看法、主张。前 者是确立论文的“疆界”,后者是树什么“旗帜”。论点是对论题的答复,论题是对论点的 限定。 B 项,“文章以一个穷青年意外获得一所大宅子后的三种不同处理方法为例”错误,“一个穷 青年意外获得一所大宅子”是比喻论证,不是举例论证。 C 项,“①至⑦段立中有破”“⑧至⑩段破中有立”错误,两句位置颠倒。应该是“①至⑦段 - 4 - 破中有立”“⑧至⑩段立中有破”。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 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B 项,“只要拿来主义者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就一定”错误,只要……就……逻辑 错误,原文是“首先这个人沉着,勇猛,不自私,有辨别”。 故选 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 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 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 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 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卫生健康部门 进一步细化措施,将妇幼健康作为重要内容。一是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 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实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加强贫困地区出生缺陷 防治,启动实施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和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截至 2018 年底累计救助出 生缺陷患儿 1.3 万名,拨付救助金超过 1.5 亿元。二是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 通过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和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儿童白血病、先天性 心脏病等大病患儿的集中救治,并逐步扩大救治病种。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健康管理和指导。对患有重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提高报销比例,采取“一站式”结算,切实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有效 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摘编自《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 - 5 - 材料二: 从乡村群众患病找“赤脚医生”,到现在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从缺医少药看病 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 全国只有医疗卫生机构 3670 个,医疗床位 8.5 万张,卫生技术人员 50.5 万人。医疗设备极 其简陋,医疗技术水平低下,人民群众得不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现在,情况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 99.7 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 840 万张,卫生 技术人员达 952.9 万人。70 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 国家平均水平。目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 35 岁上升到 77 岁。我国医疗技 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 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 对全球 195 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显示,1995 年我国位列第 110 名,2015 年提 高到第 60 名,2016 年提高到第 48 名,是全球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健康中国步履稳健》,《人民日报》2019 年 6 月 4 日) 材料三 自 2020 年 1 月 20 日起,我国政府建立起来的防控疫情体系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经过 持续近三周的防控,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面对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灾难,我国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更体现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仍存在短板。因此, 未来我国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 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 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 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 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在路上》,《经济参 考报》2020 年 2 月 19 日) 材料四: “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在 2 月 29 日发布的《中国 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中,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 这是 25 名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等 8 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通过对中国 9 天的实地考察 得出的一致结论。联合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博士近 - 6 - 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谈了实地考察后的感受:“中国的方法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的、被事实 证明成功的方法”。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中国展现的强大动员能力、果断的执行能力 以及利他主义的集体意愿,给考察组留下深刻印象。让专家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充分运 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技术手段救治病人的努力。此外,为了挽救生命,中国在医疗设 备等领域的巨大投入也获得了联合考察组的认可。短短数日,超过 4 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考察报告里说,中国人表现出的真诚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联合考察组所有成员。 (摘编自《实地考察后,国际专家一致肯定中国说明了什么?》,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 年 3 月 1 日) 4. 下列对我国现行“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年以来,我国医疗技术能力日益提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推开, 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水平正不断提升。 B. 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我国逐步建成,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现阶段我国主要健 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C.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县域医共体,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是维护我国人民健康、 落实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 D. 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依托现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运用多种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短时间内疫情已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通过对患有重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等健康扶贫 措施,有效防止农村农民因病致贫返贫。 B.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增 长,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做出了贡献。 C. 我国对新冠疫情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我国现有的公共卫生体系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同时 也提醒人们深入思考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 D. 新冠疫情的爆发,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必须要尽快推出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 法、生物安全法等卫生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6. 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我国抗击新冠疫情,在短期内取得积极向好态势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4. C 5. D 6. ①中国具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政府尊重和保护生命,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和果断的 执行能力。②中国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投入巨大,有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③中国人民 - 7 - 具有利他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④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科技手段的充分运用。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题干指定材料的内容,然后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原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下列对我国现行‘公共卫生服务’相 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县域医共体”说法有误。原文只是说“对患有慢性疾病 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 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回归原文找到并找全选项对应的内容;最后对原文内容进行综合性分 析,再与选项一一进行比对并作出判断。本题选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 D 项,“新冠疫情的爆发,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必须要尽快推出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 保护法、生物安全法等卫生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说法错误。“我们必须要尽快推出传染病 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错,应是“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 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 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 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 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 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本题,题干“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我国抗击新冠疫情,在短期内取得积极 向好态势的原因有哪些”,结合“自 2020 年 1 月 20 日起,我国政府建立起来的防控疫情体 系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经过持续近三周的防控,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面 对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灾难,我国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分析可知,中国具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政府尊重和保护生命, - 8 - 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和果断的执行能力。结合“为了挽救生命,中国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巨大 投入也获得了联合考察组的认可”分析可知,中国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投入巨大,有比较完 善的公共卫生体系。结合“短短数日,超过 4 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考察报告里说,中国 人表现出的真诚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联合考察组所有成员”分析可知,中国人民具有利他 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结合“让专家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 智能、5G 等技术手段救治病人的努力”分析可知,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科技手段的充分 运用。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 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 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 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 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砸壶 周天红 山茶湾一个村子突然就炸开了锅。九爷要砸茶壶。那把茶壶可不是一般的茶壶,那可是 九爷的命根子。一把茶壶,进山的老板最高开了三万元的价钱,九爷都没舍得卖,这下居然 要砸了? 山茶湾满山遍野是茶树,家家户户都有,少说也有一两亩地。开春时节,一挑一背地往 观音桥那场镇上送,比年关赶过年场的人气还旺。山茶湾最出名的不是茶树也不是茶叶,而 是茶壶。山茶湾制壶的手艺,那可是老传统。村子口门前一条小河顺湾顺水流过,那满滩满 沟的泥巴,真是制壶的好料。山茶湾后沟那几个老窑,可不是一般的窑,是官窑。官窑能烧 制不出好货色吗? 九爷祖上三四代人都有操作烧窑制壶的手艺。那手艺,也是炉火纯青了。就说九爷吧, 经他的手制作出来的壶,泡上了茶,汤色和香味都是一绝。 九爷手里真有宝贝。那宝贝就是一把茶壶。茶壶不大,精致得很,手柄上雕有龙纹,左 右两侧还有两株兰草花饰。一把茶壶冲一回茶,能够两人对聊一杆叶子烟的功夫。那壶泡出 的茶,汤色可是最正宗了。冲上水,一股子浓郁的茶香味扑鼻而来,不爱吃茶的人都要来上 一杯或品上一壶。那壶,就是不泡茶,一把空壶拿起来闻闻,那茶香余味儿,都能沁人心脾。 - 9 - 九爷干了大半辈子的手艺,最满意的活儿就是那把壶了。 进山来的老板要找他把壶拿出来看一看。亲戚来了要他把壶拿出来瞧一瞧。有朋友几十 里外一二十年没见面了,翻山越岭地从观音桥走进山茶湾,口里冒着粗气呢,进门就喊九爷 拿出来壶聊一聊。 九爷会聊呀,从自己祖上是怎样制壶的聊到自己是怎样学制壶的,在学制壶那些年又是 怎么吃苦用功的,屁股和手板儿又是怎么被楠竹片打得啪啪直响的,现在这山茶湾前山后坡 哪些地方的泥巴又是最适合制壶的,都聊开了,都聊透了。听得每一回来的人都是意犹未尽, 品一口茶,看一眼壶,早就忘了归途。九爷的家里,天天都是人来人往,热闹着呢! 九爷烦聊呀,来一回人要聊一回,心里能不烦吗?九爷终于决定要把那茶壶砸了。九爷 说,就是这把壶,烦死人了。知道这把壶是怎么制出来的吗?自己在家里耗了小半年时间, 全靠心静呀。现在还能心静吗?自从九爷得了这把壶之后,再没能制出一把好壶了。制一把 好壶!还有时间空得下来吗?九爷真把那壶给砸了,砸个稀烂,就在你坐的这砣大石头上, 当着满村人的面,一把甩下去,全是碎片子。 九爷砸壶的故事早已过去了好些年。最近这些日子,山茶湾一整个村子,就数李大才是 个话题的焦点了。李大才在村子里也算是个人物,卖过茶叶,倒腾过茶壶,他是村子里最早 一个把生意从山茶湾做到观音桥又一直做到城里去的。生意红火的时候,不要说山茶湾了, 就是在县城都有着响当当的名气。 李大才倒霉了,一心想吃成个大胖子,没想到满满的两车货翻下公路倒进了大河里,货 没了,车没了,钱,全都赔进去了。他回到山茶湾,成天眯着头瞌睡,昏天黑暗的,把人都 睡软了,全身都象瘫了一样。才大下午呢,李大才瘫坐在村子口前的大石头上,两只眼睛睁 不开,半软着身子,就想睡觉。钱没了,老婆把娃也带跑了,大半辈子了,还是一个人的日 子,心里苦呀,就只有瞌睡的念头。 老爹指了指,说,大才呀,当年,九爷砸那把壶,就是在你现在坐着的这砣大石头上砸 的。你知道九爷为什么要砸那把壶吗?老爹问了句。李大才摇了摇头。老爹说,砸壶,砸掉 过去的,一切就都好了。李大才一惊,被老爹的话震住了。老爹说话从来都是大着声的,在 山茶湾谁不知道。老爹说,九爷那壶多值钱呀,他都舍得砸了,就是想制一把更好的壶呢。 你能把过去的事儿砸了,还怕以后没有好日子过吗?李大才又是一惊,被老爹说激动了,随 口说道,砸,一定砸,还要从心底里砸!说着说着,李大才突然从大石头上站起来,瞌睡全 没了。 西边的山上,已是夕阳染红了半边天空。这些,老爹看见了,李大才看见了,也许,一 - 10 - 个村子里的人都看见了。 (节选自《短篇小说》2017 年 31 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壶”不仅是一种茶具,更代表着对传统手艺的传承,而“砸壶”则体现了对传 统手艺的突破与创新。 B. 小说开篇一“惊”一“砸”,在情节上陡起波澜,既照应了标题,又设置了悬念,引起了 读者的阅读兴趣。 C. 小说通过对茶壶特征和进山老板、亲戚、朋友等人对茶壶喜爱程度的描写,从侧面 突出了九爷制壶手艺的高超。 D. 小说结尾黄昏时的景物描写,衬托出了李大才被老爹点醒之后的豁然开朗的心境, 也暗示了故事的美好结局。 8. 九爷为什么能制出好茶壶?请结合小说分析原因。 9. 小说后半部分写有关李大才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答案】7. A 8. (1)山茶湾烧窑制壶历史久远,底蕴丰厚,盛产上乘的制壶原料,有 烧制出好茶壶的官窑。(2)九爷祖上几代都有操作烧窑制壶的手艺,手艺精湛;(3)九爷刻 苦用功,对制壶泥巴有深入研究,能静心,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9. (1)情节上:李大才的情节是对小说情节的重要补充,突出九爷砸壶在山茶湾产生了深 远影响,对陷入困境的李大才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小说情节更加充实、丰富。(2)形象刻画 上:通过塑造李大才这一落魄形象更加衬托出九爷能自觉反省并摆脱困境的形象;同时,李 大才也是小说要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九爷砸壶体现老一辈山茶湾人屏俗拒扰、不断追求的 精神,李大才是这种精神的新一代传承者,他的身上体现的是不畏过去的失败,重头再来。(3) 主旨上,小说通过两个既独立又存在联系的故事,揭示了无论成功或失败都要有勇气直面这 一主旨,引发读者对如何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 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 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A 项,“而‘砸壶’则体现了对传统手艺的突破与创新”错误,“砸壶”不是体现了对传统手 艺的突破与创新,而是体现了九爷精益求精追求自我突破的精神。 - 11 -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 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 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原文是“山茶湾制壶的手艺,那可是老传统。村子口 门前一条小河顺湾顺水流过,那满滩满沟的泥巴,真是制壶的好料。山茶湾后沟那几个老窑, 可不是一般的窑,是官窑”,由此可看出山茶湾烧窑制壶历史久远,底蕴丰厚,盛产上乘的 制壶原料,有烧制出好茶壶的官窑;从原文“九爷祖上三四代人都有操作烧窑制壶的手艺。 那手艺,也是炉火纯青了。就说九爷吧,经他的手制作出来的壶,泡上了茶,汤色和香味都 是一绝”可看出九爷祖上几代都有操作烧窑制壶的手艺,手艺精湛;从原文中“九爷会聊呀, 从自己祖上是怎样制壶的聊到自己是怎样学制壶的,在学制壶那些年又是怎么吃苦用功的, 屁股和手板儿又是怎么被楠竹片打得啪啪直响的,现在这山茶湾前山后坡哪些地方的泥巴又 是最适合制壶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九爷刻苦用功,对制壶泥巴有深入研究,能静心,有精 益求精的精神。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 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 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 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若是插叙,行文起伏跌宕,摇曳生姿。 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② 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 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老爹指了指,说,大才呀,当年,九爷砸那把壶,就是在 你现在坐着的这砣大石头上砸的。你知道九爷为什么要砸那把壶吗?老爹问了句。李大才摇 了摇头。老爹说,砸壶,砸掉过去的,一切就都好了。李大才一惊,被老爹的话震住了”, 可知李大才的情节是对小说情节的重要补充,突出九爷砸壶在山茶湾产生了深远影响,对陷 入困境的李大才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小说情节更加充实、丰富。“李大才倒霉了,一心想吃 成个大胖子,没想到满满的两车货翻下公路倒进了大河里,货没了,车没了,钱,全都赔进 去了。他回到山茶湾,成天眯着头瞌睡,昏天黑暗的,把人都睡软了,全身都象瘫了一样”, 可知形象刻画上,通过塑造李大才这一落魄形象更加衬托出九爷能自觉反省并摆脱困境的形 象;同时,李大才也是小说要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九爷砸壶体现老一辈山茶湾人屏俗拒扰、 - 12 - 不断追求的精神,李大才是这种精神的新一代传承者,他的身上体现的是不畏过去的失败, 重头再来。“老爹说,九爷那壶多值钱呀,他都舍得砸了,就是想制一把更好的壶呢。你能 把过去的事儿砸了,还怕以后没有好日子过吗?李大才又是一惊,被老爹说激动了,随口说 道,砸,一定砸,还要从心底里砸!说着说着,李大才突然从大石头上站起来,瞌睡全没了”, 可知主旨上,小说通过两个既独立又存在联系的故事,揭示了无论成功或失败都要有勇气直 面这一主旨,引发读者对如何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 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 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 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 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 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 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 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 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 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 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 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 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 13 -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 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 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 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 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 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 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 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 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 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 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 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 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 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 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 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命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 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 “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 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 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 14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 B. 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 C. 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 D. 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指调动官职,有左迁、右迁和平调三种,文中是右迁,即升迁,升职。 B. 节,旄节,以竹为竿,上面缀以牦牛尾,是使者出使时所持的信物,即凭证。 C. 始元,汉武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 D. 朔望,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既望指的是农历每月十六。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武遇事清醒。他得知张胜参与暗杀卫律的阴谋,立刻意识到自己必定受到牵连而负国辱 命,于是拔刀自杀。 B. 苏武刚烈不辱。苏武两次拔刀自杀,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也不受辱的凛然正气,而且 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C. 苏武不计私怨。李陵为了劝降,带来了苏武家中一系列的不幸变故,也没有动摇苏武甘愿 为朝廷肝脑涂地的决心。 D. 苏武为官清廉。苏武把得到的赏赐都送给了兄弟和朋友,自家没有留下一点财产,受到了 许多人的敬重。 1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2)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这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侮辱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2) 皇上答应了他,后来苏通国随使者到了汉朝,宣帝任命他为郎。又任用苏武的侄子为右曹。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 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 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 15 -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昭帝命令他供奉牛、羊、豕到武帝陵墓,又授予他典属国之职,官 阶为中二干石,并赏赐二百万钱,公田二顷,宅地一处”。 “拜为典属国”,授予苏武官职,“拜”,授予,之前断开,排除 C; “公田二顷”,数量词后置,之前断开,排除 AD。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 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 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C 项,“始元,汉武帝的年号”错误,原文“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 园庙”,可见此时汉武帝已死。始元是西汉第 8 位皇帝刘弗陵的第一个年号,使用时间为公 元前 86 年 2 月 3 日——公元前 80 年 9 月 20 日。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 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 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 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D 项,“苏武为官清廉。苏武把得到的赏赐都送给了兄弟和朋友,自家没有留下一点财产”错 误,最后一段“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意思是“苏武所得赏赐的财 物,全都赠送给兄弟和旧友,家里不蓄积财产”,苏武把得到的赏赐都送给了兄弟和朋友并 不能说明苏武为官清廉,自家“不蓄积财产”,不是没有留下一点财产。 故选 D。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 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 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 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 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及”,牵连;“见”,表被动,被;“重”, - 16 - 更加。(2)“许”,答应;“以为”,任命;“弟子”,侄子。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 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 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 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 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 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 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文言文翻译: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从官。苏武 逐渐被提升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 察。 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了人来抵 押。 天汉元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 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 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 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已经到了匈奴那里,备办了一些礼品送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不是 汉所期望的那样。 汉朝正要派送苏武等人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 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以及卫律所带领的那 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 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 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张胜 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 - 17 - 其中一人夜晚逃走,告发了这件事。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 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 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 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 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该 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 有什么脸面回到家乡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亲自抱住、扶好苏武, 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 轻敲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常惠等 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抬回营帐。单于认为苏武的气节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 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 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 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 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 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棫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 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 骑着马的宦官与宫中掌管车辇马匹的官争船,宫中掌管车辇马匹的官被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 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离开长 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 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 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 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 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 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 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 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 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 - 18 - 要再说了!” …… 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苏武 在昭帝始元六年春天回到都城长安。昭帝命令他供奉牛、羊、豕到武帝陵墓,又授予他典属 国之职,官阶为中二干石,并赏赐二百万钱,公田二顷,宅地一处。常惠、徐圣、赵终根均 被授予中郎之职,每人得赏赐绢帛二百匹。其余六人年老归家,每人得赏赐十万钱,免除终 身徭役。常惠后来官至右将军,封为列侯,在《汉书》中有他的传记。苏武在匈奴被扣留十 九年,出使时年富力强,等到返回时,已须发全白了。 …… 几年以后,昭帝去世,苏武因曾以中二千石的身份参与朝臣迎立宣帝的计谋,被赐给关 内侯的爵位和三百户的食邑。过了很长时间,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苏武熟悉过去的典章制度, 奉命出使不辱使命,昭帝生前常常提到这些。宣帝立即征召苏武在宦者署听候命令,苏武多 次进见宣帝,又任右曹典属国。因为苏武是以有节操著名的老臣,宣帝命令他每逢初一、十 五入朝,给予祭酒的尊号,非常优容、尊宠他。 苏武所得赏赐的财物,全都赠送给兄弟和旧友,家里不蓄积财产。皇后的父亲平恩侯许 伯、宣帝的舅舅子昌侯王无故和乐吕侯王武、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 敬重苏武。苏武年事已高,儿子苏元又犯罪被杀,宣帝很可怜他,就询问左右大臣:“苏武 在匈奴那么长时间,难道没有生子?”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当初从匈奴动身回来 时,我的匈奴族妻子正好生下一个儿子,叫苏通国,刚好有音信传来,希望能通过使者用财 物把他赎回来。”宣帝同意了。后来苏通国随使者回来,宣帝任命他为郎。又任用苏武的侄 子为右曹。苏武终年八十多岁,于宣帝神爵二年病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幽居初夏 陆游①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陆游,号放翁,著名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晚年幽居山阴时。②箨(tuò)龙:竹笋的 - 19 - 异名。③木笔:又名辛夷花,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湖山”二宇总领全诗,勾勒出居住环境,笔力开张,巧妙地从山光水色中引出“幽 居”。 B. 首联概言“湖山胜处”;颔联写湖,是近处宽处静景;颈联写庭院周围环境,是远处细处 动态。 C. 本诗前三联写初夏居处之景,井然有序,尾联转向写人事,景事相衬又紧密关联,脉络淸 晰。 D. 陆游此诗虽既有白居易诗的浅显,又兼具陶渊明诗的淡泊;但仍含蓄透露出内心难以消解 的暗恨。 15. 全诗是怎样体现“幽居初夏”之“幽”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居处的环境:家居在湖山胜处,乡间小路横斜,槐柳成荫,居处静 幽;②以动写静的手法:鹭鸟时时往下飞至水面,处处能听到蛙鸣,用动态反衬居处的幽静; ③人事交往少:老朋友的交往已经断绝,白天睡醒后也无人一起品茶交谈,突出了人事幽远 闲静。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 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 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 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 错误。 B 项,“首联概言‘湖山胜处’;颔联写湖,是近处宽处静景;颈联写庭院周围环境,是远处 细处动态”说法错误。“颔联写湖,是近处宽处静景;颈联写庭院周围环境,是远处细处动 态”错误,从诗中来看,颔“'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意思是湖水满溢时白鹭 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写的是远处宽处的动景;颈联“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 第一花”,意思是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写的是近景、静景。 故选 B。 【15 题详解】 - 20 -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 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答出“全诗是怎样围绕‘幽居初夏’之‘幽’展开的”, 考生需要通读全诗,梳理诗歌内容,从环境、手法、人情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居住环境来看, 诗歌首联写湖光山色之地是诗人的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勾勒出诗人生活的环境,突出 了“幽居”的特点。从手法来看,颔联展现的是白鹭悠然飞至水面、绿草丛中蛙鸣处处的景 象,采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动态衬静态,以有声衬无声,渲染出幽静的氛围。从人情 的角度来看,诗人在尾联叹息老来旧交零落殆尽,无人一起品茶谈心,享湖山之乐,表达出 一种寂寞之感,写出人事幽远。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总结出此题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对琵琶声进行了精彩的描写。其中描写乐声轻细急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描写乐声婉转流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师说》中认为愚人更加愚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 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的 结局。 【答案】 (1). 小弦切切如私语 (2). 间关莺语花底滑 (3).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4). 而耻学于师 (5). 封狼居胥 (6).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识记时以理解为基础,可根据对 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易错字 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 范。此题中需注意“莺”“胥”“赢”“仓皇”的书写。 【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 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 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 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 - 21 - 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 ,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 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 高铁企业苦练内功、 ,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 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 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 ,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 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 验标准精确到了 0.01 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 18 种概念模型, 历经近百次试验验证和仿真计算,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 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 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置疑/舍本逐末 B. 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置疑/舍近求远 C. 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讳言/舍近求远 D. 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讳言/舍本逐末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国外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B. 国外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C.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D. 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 0.01 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 了 18 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 B. 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 0.01 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 18 种 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试验验证和仿真计算 C. 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 0.01 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 了 18 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试验验证和仿真计算 D. 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 0.01 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 18 种 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 【答案】17. C 18. B 19. A - 22 -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 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使用的 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 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的意义,同时 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 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 累记忆。 第一组,后发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根据 语境“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应是“后来居上”。 第二组,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 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根据语境“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应是“厚积薄发”。 第三组,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 重指事情的确定性。根据语境“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应是“毋庸讳言”。 第四组,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近求远:指放着 近的去求远的。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 故选 C。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 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根据上文“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括号里先谈“核心技术”,再说“奋力攻 关”,与上文保持一致,衔接更紧密,排除 AC; 上文“没有技术,就……”是条件复句,括号里也应用条件复句与之对称排除 D。 故选 B。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 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 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 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 23 - 检验标准应该是“精确”到某程度,后面只能是确数,排除 BD; “突破……系统关键”搭配不当,语序方面,先“仿真计算”再“实验验证”,排除 C。 故选 A。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 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 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 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①__________;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 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 ②__________,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 ③__________,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 失守,全盘崩溃。 【答案】 (1). 自己才能生存 (2). 不损害别人/集体的利益 (3). 但底线绝不能 缺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 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 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还是 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 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 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 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 这段文字讲的是“人的底线”。①横线处后面是分号,前后句为并列关系,句式应一致;根 据上文“只有让别人生存”和下文“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可知,内容上是由别人 到自己,①处应填入“自己才能生存”。从②处前后句子可以看出,三个句子之间构成递进 关系,中间句应该是“不侵犯别人的利益”。③处后面是原因,强调了底线的重要性,再根 据前文“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可推断出③句是对上一句的转折,强调“底线却不 能缺失”。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 24 - 个字。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遭遇困境,一方面是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还需时日,另一方面是 高校毕业生同比增加 40 万人。为此,国务院新闻办表示将通过在重点领域扩招、拓展招聘渠 道、开放见习岗、湖北高校毕业生将享特设岗位等政策,多方面缓解今年 874 万高校毕业生 的就业压力。不仅国家层面有政策保障,各地方也纷纷采取线上招聘形式支持高校毕业生就 业。以浙江省为例,不管是省内高校通过求职云指导、云宣讲、云面试等方式为应届毕业生 提供“一条龙”线上招聘服务,还是杭州市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向求职者提供涵盖数字经 济、生物制药、智能制造、金融服务、医疗卫生、教育等重点行业的 2.8 万个岗位,都在为 大学生就业不断动脑筋,想办法。 【答案】疫情防控和毕业生增加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困境,国家的政策保障和地方的线上 招聘都支持大学生就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能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 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 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 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这段材料共有四句话。第一句是写“高校毕业生就业遭遇困境”,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 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还需时日,另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同比增加 40 万人”。第二句是写国家 采取的政策,“在重点领域扩招、拓展招聘渠道、开放见习岗、湖北高校毕业生将享特设岗 位等政策”;第三句是写地方采取的方法,“各地方也纷纷采取线上招聘形式支持高校毕业 生就业”;第四句是浙江的具体做法。 由此可以看出,首先要概括出“疫情防控和毕业生增加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困境”,然后 概括做法,“国家的政策保障和地方的线上招聘都支持大学生就业”。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 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 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 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 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 - 25 - 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我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 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 刮倒? 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全面理解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 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标点符号正确书写,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逆境造就人才 有一老一少在沙漠里种树。年轻人定时给树苗浇水,而老人等到树苗成活后便不再浇水, 迫使树不得不扎根地底,寻求水源。突如其来的沙尘暴令年轻人的树全军覆没,而老人的树 却相安无事。为何两人的树会有如此迥异的结果?因为老人的树时刻处于逆境之中,为了生 存,它们不得不与大自然抗争,扎根地府,寻求水源。也正因此,才成就了这些“人才”。 逆境为何会造就人才?每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只是尚未发掘而已。当一个人处于困境 之中,他或多或少想要摆脱这种困境,因而,他不得不去深入发掘自身潜力,早日摆脱逆境。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古代这些仁人志士大多 是在逆境之中成长,在逆境中取得不菲成就。美国聋盲作家海伦•凯勒,在聋盲的情况下,不 向命运屈服,而是选择刻苦努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掌握了五种语言,出 版了多部作品,在文学史上为自己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要想在逆境中成长,也许你应该使自己时刻处于逆境之中,不断地去发掘自身潜能。如 果当一个人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他也许就会不断激发自己,压迫自己,去寻找那 一条路,一丝光明,摆脱这种困境,通过一番努力,或许不久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因 此,我们应该使自己时刻处于逆境之中,不断地去发掘自身潜力。 胜不骄,败不馁。处于困境之中,我们应该勇敢地去争取一丝光明,险中求胜。处于逆 境之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缺少取胜的勇气、必胜的决心。巨鹿一战中,项羽大军知 道前有狼,后有虎,但是他们并没有选择放弃,束手就擒。相反,他们抱着必胜的决心,背 水一战,最终全歼秦军主力,为自身博得了一条生存的道路。成王败寇,要想摆脱逆境,必 须得勇敢与之搏斗。 翻开历史长河的篇章,但凡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人都是大写的人。在马厩里的马 永远都只会享受别人提供的食物,最终只能庸庸碌碌一生,只有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存下 来的才能是千里良驹。正是“平静的湖水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 - 26 - 人!”逆境是我们成长的前提条件,他是我们成功不可或缺的东西。”依然是那两棵胡杨, 在逆境中生活的胡杨依旧那样挺拔,而习惯了他人照料的胡杨在大自然的考验下最终只能倒 下。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 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 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 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材料涉及到“老人”“年轻人”“胡杨树”等几个对象。从“老人种的胡杨在沙尘 暴后无碍”这一点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一定要有 科学的方法、长远的眼光。从“年轻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全被风刮倒”这一点分析,可以 得到这样的结论:一味关心爱护有可能会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从“胡杨树如何才能抵挡沙 尘暴”这一点上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逆境成才、顺境可能会使生命变得脆弱、要夯 实基础。 【立意】请少给孩子一点“爱”;给孩子制造一点麻烦;别“灌”(惯)出学生(孩子)的 “依赖症”;学生要主动地探究学习;收起为孩子遮风挡雨的伞;路要让孩子自己走;风雨 的洗礼可以让心更加坚韧;逆境造就人才;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在风风雨雨 中成长;经历痛苦磨练才能坚强;苦难是人生的砺石;根深才能迎击风暴。 【结构】审题准确,适当引述原材料,并能适时进行评述,这是新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论 述过程,“逆境为何会造就人才”“要想在逆境中成长,也许你应该使自己时刻处于逆境之 中,不断地去发掘自身潜能”“胜不骄,败不馁。处于困境之中,我们应该勇敢地去争取一 丝光明,险中求胜”,有叙有议、有理有据,个中观点颇有哲理,令人信服。最后回扣材料、 观点,“依然是那两棵胡杨,在逆境中生活的胡杨依旧那样挺拔,而习惯了他人照料的胡杨 在大自然的考验下最终只能倒下”。 【素材】1.如果你现在身处逆境,不要抱怨,不要悲伤,勇敢面对,你会发现逆境是你迈向 成功的基础,逆境往往能造就一个人。还记得一九一三年,当中国忍受着帝国主义践踏时, 所有的东西都因没有技术而从国外进口。在这样的逆境中,许多人都屈服了,而化学家侯德 榜却逆流而上,在逆境中实验 500 多次,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我们不应该把逆境当作退缩的原因,相反,它会给人带来一种不平凡的压力,它给人的是 一种不同于一般的更高层面的压力,它需要你具有超强的意志力,它对人的成功起着至关重 - 27 - 要的作用。没有它,也许你不会知道莎士比亚这个人;没有它,“侯氏制碱法”不会应运而 生;没有它,童第周不会为国争光;没有它,中国无法造出原子弹…… 3.穷人的孩子早经磨练而成才,但是有的人虽处于有利环境,却也积极寻找磨练的机会,不 甘于现状,他们勇敢地经历磨练。原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之子薄瓜瓜,幼时就曾立志不在父 亲的荫庇下成长,年幼的他只身离家前往国外留学。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的磨练。不断在其学 业中有所成就,2009 年当选为“大本钟奖”英国十大杰出华人青年。他的故事阐述了一个道 理:在磨炼中成长。方能强大。 【点睛】作文写作方法:(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 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 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 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 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 地,扩大选材的范围。(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 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 体。(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 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 求。 - 2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