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方格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金华市方格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方格高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12月份阶段性考试高一年级 语文学科 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荒僻(pì) 邂逅(xiè) 跌宕(dàng) 亘古不变(gèng)‎ B. 嗜好(shì) 淡褪(tuì) 炽烈(zhì) 声名狼藉(jí)‎ C. 桑梓(zǐ) 攫住(jué) 吝啬(sè) 拐弯抹角(mò)‎ D. 泥泞(nìng) 猝然(cù) 胡诌(zōu) 威风凛凛(lǐn)‎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解此类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题干要求选出“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A项,“亘古不变”的“亘”,应读“gèn”,意思是“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引申义: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 B项,“炽烈”的“炽”,应读“chì”,意思是“(火)旺盛猛烈”;‎ D项,“胡诌”的“诌”,应读“zhōu”,意思是“随口瞎编”。‎ 故选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余暇 肃穆 一愁莫展 铿锵有力 B. 坍圮 喧闹 惟妙惟肖 色彩班斓 C. 震憾 蓓蕾 甘之如饴 无计可施 D. 窗帷 引擎 欢呼雀跃 步履蹒跚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形辨析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题干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19 -‎ A项,“一愁莫展”应为“一筹莫展”,意思是“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筹:计策,办法。展:施展”;‎ B项,“色彩班斓”应为“色彩斑斓”,意思是“形容色彩灿烂的样子或形容生活或文学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 C项,“震憾”应为“震撼”,意思是“震动;摇撼”。‎ 故选D。‎ ‎【点睛】字形题一般可以采取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暑期军训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高一新生却不以为然,仍然坚持刻苦训练,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B. 国庆假日,我市步行街上到处都是游玩购物人,直到华灯初上,大街上还是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 刚才那死气沉沉的罗布淖尔荒原的黑戈壁,此刻都罩在这一片回光返照中。‎ D. 味道只能闻,不能写,甚至是难于记忆的,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答案】C ‎【解析】‎ - 19 -‎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成语运用中的常见错误有前后重复、使用对象、适用范围和场合不恰当、望文生义、感情色彩不合语境、谦辞敬语误用、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不协调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分类积累,理解其意义。做题时先要分析成语本身的意思,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本题要求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A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句是说暑期军训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高一新生却不把它放在心上,仍然坚持刻苦训练,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可改为“不以为意”;‎ B项,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句是用来说游玩人多,属于用错对象;‎ C项,回光返照: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短时发亮。常用以指人临死前精神的暂时兴奋或事物灭亡前呈现的暂时虚假的好转现象。此句是用本成语的本意——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短时发亮;‎ D项,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意思是替别人着想。此句是说味道需要你亲自到那个境地去闻,可改为“身临其境”。‎ 故选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B. 在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除代沟,关键是父母要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孩子的时代。‎ C. 我怀着真诚的希望播种,这希望决不会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谦卑。‎ D.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知识和人才方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本题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项,主宾搭配不当,“生物入侵就是……物种”主宾搭配不当,可改为: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的物种,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 - 19 -‎ B项,两面对一面,前面用“能否”,后面对应的是“要(能)”,可把“能否”改为“要(能)”;‎ C项,多重否定不当,“决不会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谦卑”多重否定不到。‎ 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 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样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每处不超过6个字。‎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长戚戚。‎ 请概括衡量幸福指数的三个要素:(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答案】(1)经济富裕(2)社会公平(3)心态良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提炼语意的能力。 “提炼语意”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或图表,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然后根据每句话的意思来分层,并确定出语段的中心话题。最后提炼出答案。‎ 本语段的中心意思是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以及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的方法。整段材料由四句话构成,第一句为总说,后三句为分说,构成总分结构。由此来看,后三句每句强调幸福指数的一个要素,前两关键词很明显,分别是“财富”和“公平”,在此基础上不难概括出来,第三个稍微含蓄一些,可由“心理失衡”的反义而推出第三个要素,即“心态良好”。 故答案为:经济富裕;社会公平;心态良好。‎ ‎6.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上相应的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义连贯。‎ 命运给予河蚌的是一粒沙子,河蚌回报世界的却是一颗晶莹的珍珠; , ‎ - 19 -‎ ‎;命运给予巨石的是千锤百炼,巨石回报世界的却是一座神圣的佛像。历史长河中的那些伟大人物,不管经历了多少磨难,他们回报世界的都是心血的结晶:司马迁蒙受宫刑之辱,却留给后人一部《史记》; , ;贝多芬经受失聪之苦,却留给时代一部《命运交响曲》。直面不幸,努力创造,回馈社会,我们就能不断提升个人价值,最终成就自己。‎ ‎【答案】答题示例:命运给予梅花的是严寒冰霜,梅花回报世界的却是一缕傲骨的幽香,命运给予黏土的是一窑烈火,黏土回报世界的却是一件精美的瓷器,孙子惨遭兵刑之痛,却留给世人一书孙子兵法。曹雪芹遭遇抄家之灾 ,却留给世界一部《红楼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能力。仿写时一定要与例句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一致,还要注意内容上的关联。本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仔细阅读划线的句子,展开顺势思维,第(1)处可由河蚌、巨石联想到类似事物;第(2)处可由司马迁、贝多芬想到与他们类似的人物,然后仿照句式嵌入相应内容即可。‎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妍:美丽)‎ B.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让)‎ C.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顽固)‎ D.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灭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的意思是“假使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了”,所以“使”的意思是“假使,如果”。故选B。‎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吾尝终日而思矣 B.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D.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答案】C ‎【解析】‎ - 19 -‎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项,而:连词,表转折/而:连词,表修饰;‎ B项,焉: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然”/焉:兼词,于之;‎ C项,于:介词,比/于:介词,比;‎ D项,其:代词,代指,皇帝的銮驾,可翻译成“它们”/其:语气词,表揣测语气。‎ 故选C。‎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9.下列句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①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蚓无爪牙之利 ④句读之不知 ‎ ‎⑤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⑥月出于东山之上 ‎ ‎⑦而今安在哉 ⑧秦人不暇自哀 A. ①③⑥⑦ B. ①②⑤⑥ C. ②③⑤⑧ D. ④⑤⑥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要求选出“句式相同的一组”,‎ - 19 -‎ ‎①句,“多于市人之言语”,介词结构后置,即“于市人之言语多”,意思是:比集市中人们的言语还多; ‎ ‎②句,“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于蓝取之,而于蓝青”,意思是:靛青,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 ‎ ‎③句,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即为“蚓无利爪牙”,意思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④句,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即“不知句读”,意思是:不懂得断句; ‎ ‎⑤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其年先后生于吾”即“其年于吾先后生”,意思是:他的盛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 ‎ ‎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即“月于东山之上出”,意思是:月亮从东山的上面升起; ‎ ‎⑦句,宾语前置句,“而今安在哉”即“而今在安哉”,意思是:到如今在哪里呢; ‎ ‎⑧句,宾语前置句,“秦人不暇自哀”即“秦人不暇哀自”,意思是:秦人没有空暇时间来哀怜自己。‎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安,字安石。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善行书。少有重名。‎ 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许询、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舟人以安为悦,犹去不止。风转急,安徐曰:“如此将何归邪?”舟人承言即回。众咸服其雅量。时安弟万为西中郎将,总藩任之重。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 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既到,温甚喜,言生平,欢笑竟日。既出,温问左右:“颇尝见我有如此客不?”‎ 简文帝疾笃,崩,温入赴山陵①,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坐害之。坦之甚惧,问计于安。安神色不变,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既见温,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耳。”遂笑语移日。坦之与安初齐名,至是方知坦之之劣。‎ 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 - 19 -‎ ‎,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 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②,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安少有盛名,时多爱慕。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学之。‎ ‎(选自《晋书·谢安传》,有删改)‎ 注:①山陵:皇帝的陵墓。 ②户限:门槛。‎ ‎10.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言生平,欢笑竟日 竟:从头至尾 B. 安从容就席,坐定 就:靠近,趋向 C. 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 虞:忧患 D. 已别有旨 旨:皇上的旨意 ‎11.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安常棋劣于玄 多于南亩之农夫 B. 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 不觉屐齿之折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其矫情镇物如此 其皆出于此乎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安少年时便颇具声名,长大后寄情山水诗文,不愿做官;在弟弟谢万遭到废黜以后,他才考虑当官,这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 B. 桓温非常看重谢安,请他做司马;谢安到了以后桓温和他相谈甚欢,等他走后还问左右,你们以前有没有看过我有这样的客人,意思是谢安这个人才实在难得。‎ C. 淝水之战前,谢玄问计,谢安不作答,反而和他以别墅作赌注下围棋。谢安棋艺上本不如谢玄,加之内心紧张害怕,未能取胜。‎ D. 谢安少时,当时很多人爱慕他,有些人摹仿他进行“洛下书生咏”的时候,竟连他因为鼻子的毛病而发出的浑浊的声音也一并摹仿。‎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9 -‎ ‎(1)舟人以安为悦,犹去不止。‎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答案】10. D 11. D 12. C ‎ ‎13. (1)船夫认为谢安很高兴,仍然向前划个不停。(2)戍边的士卒(陈胜、吴广率领的起义军)振臂一呼,函谷关被刘邦率兵)攻取,楚国人(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项,“已别有旨”的意思是“我心里已经有谋划了”,所以“旨”的意思是“心意想法,此处引申指谋划计策”。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A项,于:介词,比/于:介词,比;‎ B项,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C项,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其:代词,他/其,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C项,“谢安……加之内心紧张害怕,未能取胜”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应该是:谢安棋艺上本不如谢玄,但他从容镇定,对手谢玄却紧张害怕,所以未分胜负。故选C。‎ - 19 -‎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舟人”,指船夫;“以……为”,认为;“犹”,还,仍然;“去”,本义为离开,这里指向前划船;“止”,停止。(2)中的“戍卒”,戍边的士卒;“举”,拔,攻占,这里指被攻占;“可怜”,可惜;“焦土”,化为一片焦土。(3)句中“为国者”,治理国家的人;“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劫”,胁迫;“为……所”表被动。‎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参考译文:‎ 谢安,字安石。四岁时,谯郡的桓彝看到他赞叹说:“这孩子 神采清秀明达,以后可以比得上王东海。”到了童年时,善于写行书。年少时就颇有名声。‎ 谢安住在会稽,和王羲之、许询、支遁- -起游玩交往。外出就在山水间捕鱼猎禽,回家就吟诗作文,没有做官的心意。他曾经和孙绰等人乘船出海,大风起,巨浪涌,大家都很害怕,只有谢安吟啸自如。船夫认为谢安很高兴,仍然向前划个不停。大风加剧,谢安慢慢地说:“这样的话什么时候回去呢?”船夫听了这话就往回走了。大家都佩服谢安的雅量。当时谢安的弟弟谢万是西中郎将,总承边藩重任。等到谢万被罢黜,谢安才荫生了做官的心意,这时已经四十多岁了。‎ 征西大将军桓温请谢安做司马,他从新亭出发,朝中人士都去送他。到了后,桓温很喜欢他,言说生平,相谈甚欢一整天。他走了后,桓温问左右:“你们曾看见过我有这样的客人吗?”‎ - 19 -‎ 简文帝病重而死,桓温奔赴他的坟墓,停宿新亭,大摆兵阵,想要谋篡晋的皇位,召唤谢安和王坦之,要在座中杀了他们。王坦之很害怕,问谢安有什么计策。谢安神色不变,说:“晋朝皇位的存亡,就取决于我们去的这一趟。”见了桓温后,王坦之汗水沾湿了衣服,手上的官版都拿倒了。谢安从容不迫在席间坐定,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遵循道义,让军队镇守在国家边境,明公您又何必把人安置在墙后面呢?”桓温笑着说:“正是不得已这样做罢了。”于是和桓温笑谈了很长时间。王坦之一开始和谢安齐名,到这件事后才知道王坦之不如谢安。‎ 当时苻坚兵力强盛,战场上颇有忧患,诸位将领相继败退。谢安派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随机应变和敌军交战,常打胜仗。后来苻坚率军号称百万,在肥水驻扎,京城震惊恐慌。于是任命谢安为征讨大都督。谢玄进房间问他计策,谢安神色平和,毫不慌张,回答说:“我心里已经有谋划了。”接着就没声音了。谢玄不敢再说,就让张玄再去请教。谢安于是就下令坐车外出去了山间别墅,召集亲朋好友,以别墅为注和张玄下围棋。谢安平时棋艺不如张玄,这天张玄心中害怕,就和他下了个棋逢敌手,还不能取胜。谢安于是就外出游玩,到了夜里才回来,指挥授意各个将领,各自担当职责。‎ 谢玄在前线打败苻坚后,有驿站传送的战报送达,谢安正在和客人下围棋,看完信,就拿了放在床上,毫无欣喜之色,像刚才一样继续下棋。客人问他,他缓缓地回答说:“小子们打败了敌人。”下完以后,回到房间,心里太过高兴,过门槛的时候把木屐齿都弄折了都不知道。他故作镇静到了这样的程度。‎ 谢安年少时颇有盛名,当时人都很喜爱他。他能够用洛阳书生的方言吟诗,因为有鼻窦炎,所以发音浑浊。当时的社会名流喜欢他吟诗的腔调,但是比不上他,有人就用手捂住鼻子来学。‎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独上江城满目秋”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中间两联描写了哪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3)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 - 19 -‎ ‎【答案】(1)①点明时间和地点。②“独上”“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③与尾联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呼应。(2)①中间两联,描写了鸟、帆、雨、红叶、寒云、旧楼等意象,这四句一句一景,集中反映了秋光的萧瑟,创造了寥落清冷的意境。(3)表达了作者孤独凄凉的心境。以“谁与问”对应“独上江城”,直抒胸臆。‎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诗句作用能力。分析把握诗句作用,首先明确诗句所写内容,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大分析进行分析把握。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本题要求分析“独上江城满目秋”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独上江城满目秋”为诗歌首联的对句,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这一句写诗人独自登上了江城的高处,只见满目萧然,凄清寒凉。“江城”点明了登临的地点,“秋”点明了时间,“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并与尾联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呼应。根据以上分析组织答案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意象意境能力。意象是诗歌中饱含诗人情感物象,而是意境是指诗歌中饱含诗人情感的物象所组成的画面所形成的艺术境界。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中间两联描写了哪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题目已经确定了答题区域为中间两联,仔细阅读中间两联,首先指出中间两联所写的物象,进而把握其表达的意境。中间两联“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通过对鸟、渚、帆、雨、红叶、寒云、旧楼等意象描绘,紧承“江城满目秋”,着力描写诗人眼中金陵的秋色。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的沙洲上。秋雨淅沥不停,江面上稀落地漂浮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飒的晚风,把山麓层林的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的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仿佛要把古老楼房压垮。四句,一写别渚孤鸟,一写数帆归舟,一写晚风劲吹、红叶凋零,一写寒云阴沉、楼阁昏暗。一句一景,宛如四幅秋景画屏,物象虽不同,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映了秋光的萧索摇落,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 - 19 -‎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情感和抒情技巧能力。赏析诗句情感,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句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诗歌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具体作答时要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本题,尾联“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这历史上虎踞龙盘、人杰地灵的雄都,如今竟一派凄凉,无人过问;登临此地,谁还有往日那种激扬奋发、踌躇满志的风情气韵呢!“故国凄凉”应 ‎“江城满目秋”,“谁与问”应“独上”,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孤独凄凉的心境。“人心无复更风流”,由以上种种风物,水道渠成地诱发出了不吐不快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思。‎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京口北固亭怀古》)‎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荀子《劝学》)‎ ‎(3)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赤壁赋》)‎ ‎(4)人间如梦,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秦爱纷奢,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6)天行健,______;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7)采菊东篱下,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8)默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作者不服老决心为国效力的句子_________。‎ ‎(9)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的句子___________。‎ ‎(10)默写《赤壁赋》中描写明月的句子___________。‎ ‎(11)《师说》中哪句话概括了老师的作用___________。‎ ‎【答案】 (1). 舞榭歌台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挟飞仙以遨游 (4). 一尊还酹江月 (5). 人亦念其家 (6). 君子以自强不息 (7). 悠然见南山 (8).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9).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0).‎ - 19 -‎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既有直接性默写,也有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榭、知、尊、酹、亦、见、廉颇、徘徊、受。‎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城市羔羊 晨义 城市每天都有意外的事情发生。‎ 今天,在市中心碧绿的圆草坪上,出现了一只雪白的羔羊。‎ 她的飘荡着山野气息的眼神,第一次闪现出犬牙参差的楼厦以及纵横交错的车流。起初,她似闯入一条不曾啃过野草的峡谷,环视这样的悬崖,顾盼这样的溪水,颈上的两个小铃铛欢快地碰来碰去,还甜甜地叫唤两声,露出少女的天真。她甚至试着走到草坪边缘,探头嗅嗅来去匆匆的车影,仿佛那是涓涓流水,可以解渴,可以照亮她可爱的模样。然而她渐渐发现这里的草干枯单调,又短又碎,也没有花朵,连她的小蹄尖都遮不住,吃起来无滋无味,山坡上的草叶多鲜美啊!这里的声音杂乱,山坡上的声音多悦耳啊!山坡上的风吹到身上像水洗一样,越吹越白越洁净,而这里的风恰恰相反,而且没有憩息的树阴……同时,她感到了处境的危险,比有一天遇见了饿狼还严重,因为那一刻她可以奔跑,跑到羊群那里,羊群那里有牧人。但现在,就她一个。她“咩咩”地叫了几声,惶恐地张望。她的语言只有她自己听得懂。这是一座孤岛,除了脚下这些小市民化的草,她成了岛上唯一的求生者。‎ 她怎么来到了这里?‎ - 19 -‎ 城市的草是不允许长高的,长高了叫荒草,要毫不客气地清理掉,不然会生出野花,生出飞叫着的昆虫,比如蟋蟀、蚂蚱——那不乡村化了吗?城市的草卑微低矮,直白一律,就那么浅浅一层薄色,看上去平平淡淡,不让你产生任何奇思异想;踩上去软软绵绵,从不留有步步芳菲的浪漫:含蓄什么?深沉就别在这里。这些草从老远的地方一块块买来,曾随阵雨般的流行音乐一起,润染过一片片苍白的心灵。但日升月落,也就不再新鲜。你见过失却魅力的情人的瞳眸吗?正是如此茫然。而今日,因了这只明亮的羔羊,它竟闪射出前所未有的奶汁般的神采。‎ 毫无疑问,这只羔羊吸引了众多的注目和议论。有人还端起油光光的猎枪向她眯起一只血红的三角眼。‎ ‎“哦,像个天使!”‎ ‎“哟,迷途的羔羊啊。”‎ ‎“哈,四面楚歌。”‎ ‎“很危险了,哼,说不定会叫车碰死。”‎ ‎“可惜太小了,还不够一顿涮羊肉。”‎ ‎“谁叫这家伙馋哩,啃草啃到城市里来了,这不是破坏绿化吗?”‎ ‎“它一定渴了,真可怜。”‎ ‎“倒有些诗意。”‎ 四周都是路,可没有她的一条。日头西沉,到了归卧家园、品味甘草的时刻。然而今天,她连回忆的权利都不存在。她等待着,她要趁夜色快快奔跑!奔跑!什么时候找到了野草,生命才能获救。‎ 黑夜来临,她能寻到归去的来路吗?而且,不到最终的一刻,红唇绿眼的城市不会终止纵横。何况,城市的夜路并不好走。她的心可以舒展在崎岖坎坷的旷野,却不敢透露给宽阔平坦的城市。‎ 不过别担心,这羔羊原来只是一尊白石雕像。她不会走动,不会饥渴。如果有人打碎它,也听不到痛苦的惨叫,看不见可怕的流血。‎ 感谢上帝。‎ ‎16. 从第三段看,这只“城市羔羊”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概括回答。‎ ‎17. 文章题为“城市羔羊”,却用了不少笔墨写圆草坪上的草,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18. 文章为什么要铺陈众人对“城市羔羊”的注目和议论?‎ ‎19. 结合全文,试探究倒数第二段在结构安排和主旨表达上的妙处。‎ - 19 -‎ ‎【答案】16. 惊奇(新奇)——失望——惶恐 ‎ ‎17. 形象展示城市羔羊面临的生活环境;与山坡上的草形成对比,传达出羔羊对过去自由生活的怀念;借以抒发作者对单调乏味、直白一律的城市生活的不满。 ‎ ‎18. 反映了人们对城市羔羊的不同态度;进一步揭示“城市羔羊”将面临的危险处境;为下文写“城市羔羊”欲趁夜色逃离作铺垫。 ‎ ‎19. 结构安排:照应开头,揭示悬念;出人意料,使文章波澜曲折,达到戏剧性的效果。主旨表达:更强烈地传达出作者的悲悯情怀;深化主旨,进一步引发读者的思考。‎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事物的心理变化的能力。回答本题,从文本中的相关叙述,可见其心理变化。如“起初,她环视这样的悬崖,顾盼这样的溪水”“然而她渐渐发现这里的草干枯单调,又短又碎,也没有花朵,连她的小蹄尖都遮不住,吃起来无滋无味,山坡上的草叶多鲜美啊!这里的声音杂乱,山坡上的声音多悦耳啊”“她感到了处境的危险,比有一天遇见了饿狼还严重,因为那一刻她可以奔跑,跑到羊群那里,羊群那里有牧人。”等加以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的能力。文章题为“城市羔羊”,却用了不少笔墨写圆草坪上的草,作者的用意应该从“揭示生活环境;与山坡上的草形成对比,留露出怀念的感情;抒发作者对城市生活的不满之情。”等方面加以归纳概括回答。‎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分析综合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文章铺陈众人对“城市羔羊”的注目和议论,是为了反映人们对城市羔羊的不同态度;揭示它们面临的危险处境;为下文作铺垫。等方面展开思考作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安排和主旨表达的能力。一般而言,结尾处内容的安排,其作用是: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使文章达到戏剧性的效果;而在主旨表达上,是为了更强烈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怀,深化文本主旨等。本题可据此结合文本作答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 19 -‎ 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上帝待人是公平的:它给了拿破仑一米五的小个子,却给了他非凡的才智;它让梵高一生困苦,却赋予他绘画的热情和天才;它给史铁生残缺的肢体,却赠予他一支生花妙笔。所以,我们不能抱怨上帝,抱怨生活,应多从自身找原因。‎ 请以“上帝公平待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主题不限,不少于800字。‎ ‎【答案】寻找幸福 不是苦难太多,只是我们不懂生活; ‎ 不是幸福太少,只是我们不懂把握。 ‎ 也许上天没有赐予你爱因思坦的聪明才智;王昭君的闭花羞月、沉鱼落雁;梦娜丽莎的端庄与神秘;也没有赐予你比尔盖茨的财富;小布什的权力以及居里夫人的荣誉,但你有没有想过,你也是一位富有者呢! ‎ 也许你要说:“我既没有金钱,也没有权力;既没有过人的才智,也没有骄人的容颜,我怎么会是一个富有者呢?”请你先坐下来,仔细想一想。 ‎ 你因为自己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而庆幸吗?当你悠闲地观看着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叶时,不知道有多少盲人正在黑暗的无底洞里苦苦挣扎。你的不经意的一瞥,可能是他们一辈子的渴望和祈求。 你因为自己的父母亲仍然健康地在你的身边而欢喜吗?当冬日里妈妈为你穿上她亲手打好的毛衣时,当夏日里父亲为你端上一杯凉白开水时,不知有多少的孤儿在等待,在沉思,他们可能一辈子也不能够享受到这浓浓的亲情,他们可能一生也无法体味到其中的甜蜜。 ‎ 你因为自己正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师里接受知识的灌溉而自豪吗?你有没有想到穷困山区里的儿童对学习是多么的神往?你有没有意识到辍学儿童对校园的痴望?你又有没有意识到知识带给你的将是多么宝贵的财富? ‎ 你因为自己仍活在这个世上而庆幸吗?你有没有看到过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人对生命的渴望?你有没有想过只要活在这个世上,你就拥有了多少有意义,有价值的财产?像时间、亲情、友情甚至爱情。 ‎ - 19 -‎ 上帝待人是公平的,它可能会给你一座高山,但高山过后,它会送给你饱经风霜磨练后的坚强意志;它可能会给你一处暗礁,但暗礁之后,它也会送给你一些美丽的浪花;同样,它也可能送给你一些娇艳欲滴的玫瑰,但与此同时,也会送给你浑身带刺的花茎,让你体会到刻骨铭心的痛。不是吗?它给了拿破仑一米五的小个子,却给了他非凡的才智;它让梵高一生的困苦,却赋予他绘画的热情和天才;它给了史铁生残缺的肢体,却赠予他一支生花妙笔。同样,它给了杨贵妃倾城倾国的美貌,却给了她自行绞杀的惨果;它给了胡长清至高无上的权力,却给了他人人唾骂的结局。 ‎ 所以,不必再抱怨上帝的不公。只有珍惜你所拥有的,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你才能微笑着渡过生活的每一天。请相信,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 ‎ 请搜寻幸福吧,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将从此与众不同! ‎ ‎[简评] 本文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生活是公平的这一观点,尤其是几个排比式的或反问、或设问、或对比的段落更是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文章运用散文的笔触有利于抒发情感,所举事例或引用材料、或拈取生活素材,很有说服力。‎ ‎【解析】‎ 试题分析:本话题的写作也是较宽泛的,只要扣住“ 我们不能抱怨上帝,抱怨生活,应多从自身找原因。”就行了。是啊,上帝待人是公平的,它多给你一份美貌,就会少给你一份智慧;它多给你一份智慧,就会多给你一些磨难;它多给你一份财富,就可能让你享受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因此,我们只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自身实际出发,就可以写出脍炙人口的美文佳作。‎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 19 -‎ ‎ ‎ - 1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