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高效训练14(内附详细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复习高效训练14(内附详细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高效训练 即时演练 一、(2019·济南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黄梅戏的代表人物——严凤英 ‎ 佚 名 ‎(1)严凤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1930年4月13日生于安庆,卒于1968年,祖籍安徽桐城罗家岭。她原名鸿六,又名黛峰。她12岁拜严云高学唱黄梅戏,取艺名为凤英。1960年,严凤英加入中国共产党。文革中,备受“四人帮”迫害,她被诬陷为文艺黑线人物,宣传“封、资、修”的美女蛇,并被诬蔑为国民党潜伏特务,屡遭批斗。1968年4月8日夜自杀身亡。1978年5月23日,安徽省委为严凤英平反昭雪,8月21日省文化局举行了严凤英骨灰安放仪式。‎ ‎(2)在她的艺术实践中,严凤英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新的创造,为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她嗓音清脆甜美,唱腔朴实圆润,演唱明快真挚,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并注重从人物感情出发,力求达到声情并茂,使自己的演唱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严凤英在她的表演生涯中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打猪草》中的陶金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冯素贞、《牛郎织女》中的织女。她的唱腔圆润明快,表演质朴细腻,取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世称严派。‎ ‎(3)严凤英的艺术道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4)1945年以前是第一个阶段。她从小酷爱唱歌,唱戏。由于父亲严司明和母亲离异,她在四五岁时,就回到祖父母居住的罗家岭。田园风光陶冶着她幼小的心灵,与姑、姐们挖野菜放牛的同时,她学唱了流传于当地的不少民歌,艺术的种子在心灵中悄然播下。不久,因为抗战爆发,她的父亲严司明也回到家乡,闲居无聊时,教她唱京剧,这使她与戏剧艺术有了接触。在她十来岁时,同族中曾参加戏班的严云高将黄梅戏带回了罗家岭,他一面开铺谋生,一面收徒授艺,严凤英由此与黄梅戏结下缘分。‎ ‎(5)1945年至1951年初是第二个阶段。随着舞台实践的不断丰富,严凤英的表演艺术水平迅速提高。她本来就有较好的演唱天赋,又虚心向前辈艺术家学习,她回忆道:“我到安庆想把戏演好,就努力学习。那时学表演,主要靠观摩,看着老前辈在台上的一举一动,我就一点一滴记在心里,然后照葫芦画瓢搬上舞台。因为我是女性,演旦角戏的动作要细腻些,像是那么回事,观众看得很有味。”‎ 9‎ 正是凭着这种学习精神,严凤英在表演艺术上崭露头角。据老艺人回忆,《二龙山》一剧的主角是女寨主佘素贞,严凤英扮丫环表演竟使剧名更换为《丫环挂帅》。然而,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黑暗社会,艺术上崭露头角的严凤英非但没有得到扶助,反而遭到摧残,她被迫一次次地离开她钟爱的舞台,其间,她又学唱过京剧。她流落各地,无家可归,直到新中国成立。1951年初,她终于重返黄梅戏舞台,这一时期,是她生活上备受磨难、艺术上得以丰富提高的重要时期,也为她后来艺术创造的辉煌作了铺垫。‎ ‎(6)从1951年初开始,严凤英进入了艺术道路的第三个阶段。回到安庆后,她在“群乐”剧场演出,这时,党派干部和新文艺工作者帮助改戏改人改制,使她“接触新文艺思想”。除演出传统剧目外,还配合土改、反霸、抗美援朝、宣传婚姻法等,演出过《江汉渔歌》、《两朵大红花》、《木兰从军》、《柳金妹翻身》等。1952年夏,她参加了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班,认真学习了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思想变化更大,“旧社会把我当成草,新社会把我当做宝”。解放前苦难的经历使她对共产党、对新中国充满了感情,从而也激发了她积蓄已久的艺术创造热情。从1953年到1965年,她先后主演了《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闹花灯》、《牛郎织女》、《红色宣传员》、《江姐》等近50个大小剧目,她的表演艺术水平也不断腾跃,既形成了独自的风格特色,又代表着当时黄梅戏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并对剧种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7)中国戏曲从形成之初始,其艺术表演手段中就有了不可缺少的一项——歌唱,这是它有别于西方话剧艺术的明显特征。观众步入剧场的心态既是“看”戏,更是“听”戏,在相同腔调和其他演员演唱的比照之下,他们审听着眼前演员的演唱是否动人,技巧是否高超,希冀自己被征服。因此,一个戏曲演员,其成就的高低首先就表现在歌唱水平上。严凤英也不例外,她的唱腔,极富艺术魅力,令每个听众都过耳难忘。严凤英先天嗓音好,沙甜的音色尤其适合演唱黄梅戏。但是,她的唱腔之所以能够倾倒听众,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她善于创新。‎ ‎(8)严凤英的唱腔,首先贯穿着一个“情”字,在深入把握人物性格与测度具体戏剧情境后,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即所谓“洞达事物之情状”,“发古人之喜怒哀乐,忧悲愉快”,也是李渔所指出的“唱曲宜有曲情”,有了“情”才能“变死音为活曲,化歌者为文人”。《天仙配》是她演唱十分成功的一部作品,她曾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邀,谈过自己的演唱体会,充分表明了她对七仙女在特定情境中情感的把握,并介绍了自己在演唱中的处理方法。‎ ‎(9)严凤英的唱腔不仅“动听”,而且“好听”,这是她恰当地运用嗓音对黄梅戏声腔进行处理的结果,使演唱“清和圆转,累累然如贯珠”,“关键词藻时出新奇,使人不能测度,为之限量”。对于这一方面的成就,申非伊的《严凤英唱腔初探》作了细致的分析。她既遵从传统戏曲演唱“字正腔圆”的标准,更追求“啭”、“润”的效果。比如《天仙配》“满工对唱”这段唱腔的处理方法,就是在准确把握字音声调基础上,大量运用前倚音,造成下滑、上挂的效果,并且按字调字情的不同,每句都有不同的唱法,使得唱腔生动而不呆滞,既明快又抒情,既纯直又圆润,令人品味不尽。此外,她还经常运用颤音、擞音、顿音等方法,一方面服务于人物情感的表达,另外一方面又使唱腔更加婉转动听。‎ ‎(摘自“黄梅飘香网”,有删改)‎ ‎1.第(8)段中,李渔的“唱曲宜有曲情”这句话有什么含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全文,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严凤英的?请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严凤英的艺术道路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历史上很多文人的经历都是坎坷的,或被流放,或被罢官,或受排挤,或被诬陷……但他们却给后人留下了一篇篇不朽的名著。基于此,有人说,“名人之不幸,艺术之大幸”。请结合本文,结合实例,就你对这一看法的理解进行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9·烟台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钱学森的遗产(节选)‎ ‎ 安 然 每一颗巨星的陨落,都会让我们伤感一番,都会让我们头顶的星空暗淡些许。然而,似乎很少有一颗巨星之殇,会如钱学森的离去一样,引起从上至下的深切关注。‎ 在中国,很少有一位科学家能取得如此卓越的专业成就,同时其命运与政治、民族、时代有如此紧密的联系,更鲜有一位科学家,如此广泛地涉猎如此广泛的领域。‎ 在中国,钱学森不仅是一位科学家的名字,而且是对科学家这个词的诠释。‎ 大多数人从走进学校的那一天起就认识了他——教学楼的墙壁上总是悬挂着中外科学巨匠们的画像用以激励学生,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一位。俊逸的外表、优雅的气质、和蔼的微笑、深邃的眼光、圆阔的额头、稀疏的头发:在无数青年人的脑海里,钱学森定格了一个完美的科学家形象。‎ 在这个国家,对钱学森的尊重,几乎就象征着对知识、对科学的崇尚。‎ 导弹、卫星、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学,钱学森的专业领域虽然并不直接关乎民生,但是,这位科学家的故事却能够被许许多多普通老百姓津津乐道,因为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个爱国者、一名军人;是一种精神、一种骄傲。一个从美国人的软禁中挣脱出来返回祖国的科学英才,他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当这个故事契合了中国人传统中的“家国情怀”和现实中的政治热情的时候,一个科学英雄就矗立起来了,早已超越了科学技术本身。而他所创建和领导的航天事业,让他的祖国能够发射导弹,把卫星送上天,从一个处在冷战时代的落后国家,到迅速拥有了强大防御能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计来说,钱学森的功绩似乎如何解读都不为过。这位中国的“导弹之父”‎ 9‎ 不仅是一名技术专家,还被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科学家。‎ ‎1950年以后,美国麦卡锡运动泛滥成灾,钱学森受到无端指控,行动自由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而且被吊销了国防部的通行证明无法再继续参与机密军事科技研究,为了转移美方的注意力,及时调整心态,他进入了一个新的理论领域,并最终创建了“工程控制论”。在他回国之后,“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提出了由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理论组成的“系统科学”思想。至此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似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他快速地挣脱了“导弹轨迹”的束缚,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的路线,开始了一场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全面解读。‎ 他开始审视中医,“我并不是一个中医,但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钱学森对于中医的论述显然没有他“卫星上天”的成就那般令世人信服,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他和他的追随者不断解读更广泛领域的科学问题。‎ ‎1958年,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的文章,此文被视为钱学森对建筑与城市研究的肇始。后来钱学森公开提出:要发扬中国园林建筑,特别是皇帝的大规模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园林,钱称之为“山水城市”。在他的倡议下,1993年2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山水城市座谈会”,钱学森在为此次大会寄来的书面发言中说,“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山水城市不该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吗?”‎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观”总能被应用到不同领域而推出新的理论。比如,他和年轻学者张沁文于1980年提出了农业系统工程理论,用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的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他那些最为“宏大”的作品——震天动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5.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题目是“钱学森的遗产”,钱学森给后人留下了哪些丰厚的遗产?请分条陈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钱学森是科学家、“导弹之父”,本文不但介绍了他在航天科学领域的杰出成就,还重点介绍了钱学森在其他领域的突出贡献。这样写是否会导致详略不得当,重点不突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为人物评传性文章,文中处处充盈着作者对传主的崇敬赞美之情。文中说:“在中国,钱学森不仅是一位科学家的名字,而且是对科学家这个词的诠释。”结合原文,探究他诠释了怎样的科学家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俞 曲 园 ‎ 陶文瑜 ‎“花落春仍在”,这一句话是俞樾说的,这一句话对于俞樾意义非常,如果要说明俞樾或者我们必须从俞樾一生的千言万语中选出一句来,自然就是“花落春仍在”。  ‎ 道光三十年,在京城科举复试的试卷上,有一道名为“淡烟疏雨落花天”的诗题,这是一幕笼罩着丝丝愁怨,显露了淡淡落寞的景致,众多的考生借着这样的景致,抒发了“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情感,而俞樾意气风发写下了这一句“花落春仍在”。 ‎ 这一句话说得很有气概,也十分精神。我听说过一则民间传说,说唐伯虎一副穷书生的样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将那儿趾高气昂的文人墨客损了一番,最后大家知道了这个人原来是唐伯虎,便在他离开之前说了一句“虎去山还在”,唐伯虎不假思索地回答:“山在虎还来。”“山在虎还来”和“花落春仍在”似乎是异曲同工。 ‎ 我们不能说清楚,俞樾在写“花落春仍在”时的所思所想,我们只知道,俞樾在写下这句话的时候,绝对和曲园的故事无关,因为俞樾建造曲园,已经是写下“花落春仍在”二十多年后的事情了。 ‎ 这一届科举,礼部的主考官是曾国藩,当时清廷刚刚和太平天国打完仗,正在恢复损伤了的元气,而清王朝自康、乾的兴盛顺流而下,已经开始走向山雨欲来。在曾国藩眼里,“花落春仍在”成了弘扬主旋律的力作,因此他点了俞樾为部试的第一名。第二年又授予翰林院编修。之后,新登基的咸丰皇帝,对俞樾的才识比较欣赏,委派俞樾到河南出任提督学政。 ‎ 这是一项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工作,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才呢?俞樾动了一番脑子以后,将《四书》《五经》中的句子拆开了再拼成一道考题,别出心裁是为了能够考察到考生灵活掌握的应变能力,结果是不少考生云里雾里不知所措和俞樾罢官还乡“永不叙用”。 ‎ 9‎ ‎“试题割裂经义”存的是“图谋不轨”的心思。这样向朝廷举报的,是御史曹登庸。这是一条死罪。为俞樾说情的,还是曾国藩。 ‎ 历史一向同情和袒护落难的才子书生,并对曹登庸之流给以义正词严的脸色。但反过来想一想,《四书》《五经》是范文,更是当时朝代的纲领和宪法,俞樾犯的是“大逆不道”的罪过,曹登庸不举报,别人也会举报,纵然没有人举报或者朝廷网开一面,俞樾最公式的前程,无非是从才华横溢一腔抱负的书生,成长为空怀壮志碌碌无为的官吏。 ‎ 这个转折就是“花落”,“花落”也是一种宿命。 ‎ 从京城到苏州千里迢迢,决定俞樾走上这条道路的,是与他一同金榜题名的李鸿章,江苏巡抚李鸿章,聘请俞樾担任苏州紫阳书院的讲习。而俞樾走进苏州的这一刻,也就决定了他生命中的春天依旧灿烂并且更显辉煌。 ‎ ‎“门秀三千士,名高四百州。”这是评说俞樾的一副对联,三千士说明桃李满天下,三千士中包括陆润庠、章太炎和吴昌硕。 ‎ 苏州人称呼俞樾为俞曲园,建造曲园,是俞樾来到苏州十六年以后的事情,这时候的俞樾已是知名学者和朴学大师,方有能力在马医科购得五亩田,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小园子。而在此之前,这么一位有名的导师和学科带头人,竟居无定所,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知识分子相对还是比较清贫的。而同为曾国藩门下的李鸿章已是声名显赫的达官贵人了,因此民间有“李少荃拼命做官,俞曲园拼命著书”的说法。 ‎ 曲园是一座书斋园林,书斋园林的特点是园以人传,而一亭一廊,一水一石更像是线装书的字里行间。 ‎ 曲园之中,俞樾讲学和会客的厅堂名为“春在堂”,依旧是“花落春仍在”的情结,但这时候俞樾已经明白了对他来说,人生的春天不是仕途功名,而是笔墨纸砚。 ‎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 俞樾写自己的句子,现在刻成抱柱对,挂在“春在堂”上了。‎ ‎1.俞樾命名“曲园”厅堂作“春在堂”时,依旧是“花落春仍在”的情结。试分别说明此句中“花落”“春仍在”的含义。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国藩是与俞樾一生关系密切的人物。试概括曾国藩两次出手助俞樾的情况和原因。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3.文中画线的“生命中的春天”“人生的春天”各比喻什么?(每个答案不超过20个字)结合全文,试说明俞樾所作“春在堂”的一副抱柱对从哪两个方面总结了自己的一生。(答案不超过40个字)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答案解析 即时演练 ‎1.【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要准确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应当结合上下文语境信息来体会,“唱曲宜有曲情”实际上是对戏曲演唱艺术的高度概括,要抓住一个“情”字重点分析。‎ 参考答案:演员要想把戏唱好,就必须注重从人物感情出发,在深入把握人物性格与测度具体戏剧情境后,要善于把握剧中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思想情感;唱腔里要始终贯穿着一个“情”字,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力求达到声情并茂,从而使自己的演唱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2.【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梳理行文脉络,把握作者介绍艺术家严凤英的几个写作角度,如第(3)至第(6)自然段是一个层次,第(7)自然段是一个层次,第(8)、(9)自然段是一个层次,层次理出来了,问题就不难回答了。‎ 参考答案:文章从三个方面加以介绍:①艺术风格,②艺术道路,③唱腔艺术。‎ ‎3.【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题与上一个题目一脉相承,是对严凤英艺术道路的一个细化分析,重点信息在文中的第(4)至第(6)自然段。‎ 参考答案:经历了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入门阶段。从小酷爱唱戏,十几岁拜师学艺。‎ ‎②第二阶段:发展提高阶段。虚心求教,认真揣摩,丰富提高。‎ ‎③第三阶段:辉煌阶段。吸收新文艺艺术营养,勇于创新,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 ‎4.【解析】此题考查探究文本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要紧紧扣住文本,结合严凤英来谈,观点要正确,论证要充分。‎ 参考答案:严凤英,时乖命蹇,屡遭迫害,但她却以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成就了黄梅戏艺术的辉煌。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文人的经历都是坎坷的。但他们的不幸却带来了艺术之大幸。例如:①白居易被贬江州做司马,这是他的不幸,但他却写出《琵琶行》这样的千古绝句。②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这是他个人的不幸,但他却创作了“三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③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这也是他的不幸,但他创作了“永州八记”、《捕蛇者说》。‎ ‎5.【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关于第二自然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形式和文章内容两个方面逐条作答,缺一不可。‎ 参考答案:①结构形式上: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钱学森成就的介绍。②内容上:总括后面的内容,作者正是从钱学森卓越的专业成就、与国家民族的密切联系和涉猎的其他广泛领域三方面介绍钱学森的成就的。‎ ‎6.【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全面准确地概括出主要内容。纵观全篇可知,钱学森留给后人的遗产是相当丰厚的,要至少概括出6条,不能只概括出2条或3条做代表,那样是不全面的,也不能体现题目所问的“丰厚”。关键是要抓住有效的阅读空间和中心句及关键词,同时语言表达要做到准确简明。‎ 9‎ 参考答案:①强烈的家国情怀。②他所创建和领导的航天事业,使他的祖国迅速拥有了强大的防御能力。③创建的“工程控制论”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④提出了“系统科学”思想。⑤对中医理论有研究。⑥对建筑与城市有研究,提出“山水城市的设想”。⑦他的“系统科学观”常被应用到不同领域而推出新的理论。‎ ‎7.【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文章的能力,围绕中心选材、合理谋篇布局的特色,解答此题要对文本的选材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先明确判断这样写是为了紧扣标题,突出中心。答出第一问“不会”;然后从这样写所取得的表达效果上结合文本内容具体谈出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不会。①紧扣标题,中心突出。②更突出表现了钱学森研究领域之广,遗产之丰厚。③更加衬托出钱学森的贡献之大。‎ ‎8.【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属探究型题目。结合钱学森的事迹和社会对他的评价,写出自己的认识即可。‎ 参考答案:①在所从事的科学研究领域能取得卓越的专业成就;②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③将个人命运与政治、民族、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④一位科学家还要广泛地涉猎各个领域;⑤身后给世人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⑥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界。(结合以上几点写出自己的认识,选答四点即可)‎ 创新预测 ‎1.参考答案:“花落”指罢官还乡“永不叙用”;“春仍在”指著书立说培育人才。 ‎ ‎2.参考答案:第一次,曾国藩点俞樾为部试第一,原因是俞樾试卷上所写“花落春仍在”弘扬了主旋律。第二次,曾国藩开脱俞樾所谓“割裂经义”之罪,原因是同情落难才子。 ‎ ‎3.参考答案:“生命中的春天”比喻生命中最能展示自我价值的时期。 “人生的春天”比喻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地方。学术方面,为著书讲学、成就斐然而自豪; 为人方面,为襟怀坦荡、无愧天地而自信。 ‎ ‎4.参考答案:①内容:选取传主最典型的事迹(或:命运的重大转折点)来叙写, 如因“花落春仍在”被点为部试第一名,又因“割裂经义”被贬,为官不得意却在做人、讲学、著书上有了不朽之名。 ‎ ‎②结构:全文以“花落春仍在”为纲(线索),并首尾呼应,使文章中心突出,结构完整。如在第1、2、3、4、9、14段均有表述。‎ ‎③语言:语言典雅,多处引用诗文,使文章意味隽永,如“花落春仍在”“门秀三千士,名高四百州”以及抱柱对等。‎ 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