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大练习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大练习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 2020-2021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大练习 语 文 时量:12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 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 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 1 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 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 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 成书于公元 6 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 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 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 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 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 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 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 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 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 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 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 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 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 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 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 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 20 世纪初叶 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 30 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 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 旨。1935 年,《禹贡》开始以 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 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 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 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 60 年代中期, 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初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 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 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 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 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着这门具有 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材料二: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 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 地理,如果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 的过程,并显示出今日的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一个阶段。 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 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 科学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 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 今已有 1000 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 4000~5000 年,从原始城址 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 3100~3600 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 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包含沿革地理的知识, 也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B.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 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 C.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 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 D.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且 都会经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的大致情况,《汉书·地理志》应是 重要的参考书目。 B.通过对比 1935 年《禹贡》半月刊所用的中英文刊名,可以看出这个刊物兼顾传统与 现代的学术视野。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 开拓和研究领城的扩大。 D.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某一地区运河开凿的路线选择,可以为该地区未来的运河 网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 分)( ) 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 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 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 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杭州巷 10 号 夏 阳 幸福路作为一条商业步行街,每天人流密集,左边有一条非常不起眼的小岔路,叫平安 街,顺着平安街进去百余米,一拐弯,眼前生出一条南北向小巷,便是杭州巷。 杭州巷狭窄细长,仅容得下两人并行,麻石板铺就的巷道,伴随着墙脚一线湿湿的青苔, 一直延伸到尽头。巷子两边的建筑,古朴、荒凉,被圈在高高的院墙内。透过门缝,可隐约 窥见一些雕梁画栋,当然还有断壁残垣。小巷里,渺无人烟,只有寂寞的风,顺着寂寞的巷 道穿过,轻轻吹拂着墙头几株寂寞的茅草。步行在小巷里,抬眼望去,四周就像一幅油画, 挂在墙上沉睡不醒。 我此行的目的地是杭州巷 10 号,那也是整个小巷唯一的住户。我去的时候,正值深秋, 碧空如镜。上午的阳光嫩黄羞怯,在墙头瓦瓴上探头探脑,却无法照进小巷。行走在小巷里, 头上是一片金灿灿的阳光,人却站在岁月的阴凉中。驻足 10 号门前,我感慨颇多,犹豫良久, 那两扇厚重的木门还是被我轻轻地叩响了。 须臾,一个老太太站在门口。她的目光和善,完全没有都市人惯有的那种警惕。我结结 巴巴地说自己是摄影发烧友,爱好用镜头来捕捉历史。老太太把我迎进院内。院子很大,里 面种了不少花草。秋天的菊花开得正艳,五彩缤纷,白如雪,粉似霞,而黄的,则黄得热闹, 亦黄得伤感。院内飞檐斗角,回廊石阶,曲径通幽。难以置信,在现代都市林立的高楼大厦 脚下,竟然藏着这样的深居大院。 老太太说自己有八十高龄,有个留学海外的儿子,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明年也将花甲 之年了……老太太说她姓李,从十八岁结婚那年起,已经在这院子里生活了六十多年。六十 多年里,女儿夭折,儿子客死他乡,佣人被遣散,老伴过世,一个个亲人相继离去,昔日门 庭喧闹的大宅子里,最后只剩下她一个孤老婆子了。老太太说这话时表情恬淡,似乎是在谈 论别人家的事情,看不出有任何的悲伤。 我问:“这巷子为何叫杭州巷,和杭州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老太太说:“现在知道这巷子来历的人应该不多了。说来话长,早在清朝末年,有一批杭 商集体迁移来此,他们开茶庄、丝绸店和当铺等。买卖做大了,赚钱了,在这里扎根,抱团 买地置业,于是就有了这杭州巷。你可别小看这巷子,它可是当年这座城市的心窝窝呢。巷 道之所以修得这么窄,就是为了减少闲杂人员的进入。无论多大的官来访,文官落轿,武官 下马,就是皇帝来了,也得老老实实从巷子口步行进来。”说到这里,老太太得意地笑了。 我吃了一惊,没想到杭州巷在当年是如此的尊贵显赫。望着老太太一脸甜蜜而略带羞涩 的回忆神情,我依稀看到了当年一个情窦初开的妙龄女子,被浩大的迎亲队伍捧进了这杭州 巷。 在杭州巷 10 号,如置身于山野的一处宅院里,都市的喧嚣和车流的嘈杂似乎远去。空气 里,有花的阵阵清香,在明朗的阳光下,微微发酵。和老太太坐在一块儿喝茶聊天,真是一 种享受,仿佛在翻阅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我拍了几张照片后,告别老太太,告别杭州巷 10 号,重新回到巷子里。我默默退出杭州 巷时,一个磨刀师傅正挑着担子站在巷子口,高声叫喊着:“磨剪子嘞,戗菜刀!”他抑扬 顿挫的叫喊声跌落在小巷里,溅起一巷子清脆的回音。磨刀师傅喊了数声,站了片刻,却没 有走进小巷。 我回到单位。主任问我:“老太太同意拆迁了?” 我默默地望着主任难看的脸色。他的身后,悬挂着这座城市的规划蓝图,上面一条条粗 大笔直的线路,纵横交错,气势凌厉。 我向主任建议道:“按照老太太目前的身体状况,是很难熬过这个冬天的。要不,我们等 到明年开春再说,如何?” 主任沉默不语。 5.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中人物不多,人物关系也不复杂,但非常注重营造小说的环境氛围,并设置了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B.杭州巷 10 号是整个小巷唯一的住户,小说将户主老太太与其他已经迁走的住户进行 对比,体现了老太太的不近人情。 C.“我”在征求户主老太太是否同意拆迁时,非常犹豫,既体现了拆迁工作的难度, 也体现了“我”对老太太的同情。 D.小说结尾只有一句话,写主任沉默不语,但主任内心可能并不平静,结尾意蕴悠长, 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6.小说第二自然段对杭州巷的环境进行了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说写了关于城市拆迁的故事,请概述作者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42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 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 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 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 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 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 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 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 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 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 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 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 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 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 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 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 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 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 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 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 《史记·项羽本纪》)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驻扎 B.直.夜溃围南出 直:当 C.期.山东为三处 期:约 D.骑皆伏.曰 伏:拜倒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 项王瞋目而.叱之 徙倚久之而.归 B. 汉军乃.觉之 今君乃.亡赵走燕 C. 以.故汉追及之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D. 为.诸君溃围,斩将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本纪、世家、列传、书、 表五个部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项王,名籍,字羽。在古代社会,婴儿出生后一般由父亲命名,男子 20 岁举行加冠 仪式后起字。古人为表示尊重,称别人称字;为表示自谦,称自己称名。 C.麾下,本指旗下,在文中指“部下”,也可作对将帅的敬称。类似的敬称还有:对 帝王称“陛下”,对皇太子、亲王称 “殿下”,对使节称“节下”。 D.江东,秦汉以后习惯称长江南岸地区。古人地理上以东为右,故又称“江东”为“江 右”。古代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故称江南为“江表”。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第一段“垓下之围”重点写了“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两个连续性的事件,表 现出项羽多愁善感的性格侧面。 B.“东城溃围之战”从不同角度刻画了项王的威风勇猛。项羽也想以此来证明自己“此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C.项羽乌江拒渡表现出他知耻重义,赐马给亭长又可见他的心地仁善,最后的赠头再 次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 D.文章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多次运用对比手法, 生动传神 地表现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和豪迈性格。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5 分) 译 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5 分) 译 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3~14 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 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 西。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笔力苍劲,伸缩自如,将国难家恨、与友人难分难舍之情共 融一炉,是唐代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B.首联引用老莱子彩衣娱双亲的典故后发出感叹,既揭示了战争中天伦孝道难见的现 实,又暗扣诗题中的“觐省”之意。 C.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两句结构对仗、意义相承。用一个问句,表示出对 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犹恐”二字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与“叹 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14.这首诗的颈联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请简要赏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1 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 分) (1)《湘夫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 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2)《拟行路难》中诗人用一个反问句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带有一股强烈的抗争意味, 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高度凝练、精辟 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4)《 书愤 》 在 今昔 对 比 中更 强 烈 地抒 发 了 岁月 蹉 跎 、壮 志 难 酬情 怀 的 诗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情表》中,李密在文章开篇讲述自己家门的不幸,祖孙两人相依为命,在家里连 帮忙的人也没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 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紫禁城建造之初,就对排水系统进行了( )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紫禁 城地面顺应地理环境,整体走势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紫 禁城内的排水沟渠全部( )内金水河,内金水河又与紫禁城墙外侧 52 米宽的护城河 相 连 , 之 后 同 周 边 的 外 金 水 河 、 中 南 海 等 水 系 相 通 , 形 成 一 个 庞 大 的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紫禁城内部,则用干沟、支沟、明沟、暗沟等排水设施 沟 通 各 宫 殿 院 落 的 排 水 系 统 , 建 造 了 一 个 主 次 分 明 、 明 暗 结 合 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水降落时,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屋顶琉璃瓦 落到地面,之后再顺着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 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明沟若遇有台阶或建筑物,则( )“沟眼”,汇 入暗沟。地下暗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雨水排入暗沟以后,再由支沟( )到干沟, 经干沟排入内金水河。历史上整个系统固定时间淘挖养护,近年来,又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保护工作,所以无论雨量多大,故宫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故宫排水系 统沉淀着世代传承的“工匠精神”,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下,才造就了今天强大的 排水防灾功能。 16.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精准 流向 经过 汇聚 B.精准 通向 穿过 汇集 C.精巧 通向 经过 汇集 D.精巧 流向 穿过 汇聚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工匠精神”世代传承,沉淀在故宫排水系统中,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下, 才拥有了今天强大的排水防灾功能。 B.世代传承的“工匠精神”积淀在故宫排水系统中,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 下,才造就了今天强大的排水防灾功能。 C.故宫排水系统沉淀着世代传承的“工匠精神”,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下, 才拥有了今天强大的排水防灾功能。 D.沉淀着世代传承的“工匠精神”的故宫排水系统,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 下,才造就了今天强大的排水防灾功能。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8 个字。(6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经生效多年了,但目前仍存在烟草企业 不积极履行公约相关内容的行为。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昨日发布了“在知道吸烟会引发多种疾 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的调查数据。请把下面的图表写成一段话。要求:表述准确, 语言连贯,不超过 72 个字。(6 分) 四、作文(6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硕士生小郝在阅读某本学术著作后,将读后感发表在微信朋友圈, 其言辞刻薄,对学界前辈进行嘲讽;小郝的导师、人大历史学院院长孙教授在网上发布公开 信,称小郝出言不逊,不尊重学术与师长,要与其断绝师生关系。 他们的做法均遭到一些网友的非议,请任选一方,写一篇文章回应人们的非议,表明你 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少于 800 字。 湖南师大附中 2020-2021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大练习 语文参考答案 1.A(B 项,“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 历史研究”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是“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 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 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但它并 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表述不准,原文是“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 形成新的学科”。C 项,“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于文无据,原文是“这是近现代 科学的重要特征”。D 项,“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错误,原文只是用城市的 形成和演变作为例证,并没有说“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 2.C(“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错误,原文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 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 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 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并没有说哪个是主要原因。) 3.D(由原文“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 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可知,A、B、C 项正确,由“前 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 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可知,D 项不属于沿革地理。) 4.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②进而将沿革 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 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行文脉络分三个大的层次,每个层次 2 分, 意思相同即可) 5.D(A 项,“并设置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错误,本文以散文化的笔法弱化了故事情 节。B 项,“进行对比,体现了老太太的不近人情”错误,杭州巷 10 号成为最后一户主要体 现的是老太太对其的眷顾,而不是不近人情。C 项,“我”没有征求老太太是否同意拆迁,“我” 非常犹豫主要是因为“我”对这里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也有眷顾。) 6.①杭州巷环境幽深,巷子两边的建筑古朴,雕梁画栋,像一幅油画,表现出杭州巷是 一条古巷,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为小说的主题张本。 ②环境的荒凉、寂寞、渺无人烟,为下文交代杭州巷面临拆迁,老太太是唯一的住户做 铺垫。 ③杭州巷的落寞衬托出杭州巷 10 号的静谧清雅,能更好地凸显老太太对旧居的深厚情感。 (每点 2 分) 7.①对历史文明的敬畏;②对历史文明被冷落的伤感;③对现代文明的发达导致历史文 明消失的无奈;④对处于拆迁中的老太太现状的担忧。(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 言之成理亦可) 8.D(伏:通“服”,心服。) 9.D(为:均作介词,替。A 项,而:上句,连词,表修饰;下句,连词,表顺承。B 项, 乃:上句,副词,才;下句,副词,却。C 项,以:上句,因为,作介词;下句,用,也作 介词。) 10.D(长江在芜湖至南京一段改向,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秦汉以后习惯称自此以下长 江南岸地区为江东;古人地理上以东为左,故又称“江东”为“江左”。) 11.D(没有肖像描写。) 12.(1)然而今天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让我灭亡,不是(我的)作战能力有过错。(计 分点:然、卒、判断句各 1 分,句意 2 分) (2)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尚有)千里,民众(也)有数十万人,也足以称王了。(计分点: 虽、地方、王各 1 分,句意 2 分) 13.A(“与友人难分难舍之情”分析有误,诗歌中没有表现与友人的难分难舍之情,而 是对友人的牵挂与担忧。) 14.①虚实结合。(1 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 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1 分) ②听觉视觉相结合。(1 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诗人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 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1 分) ③动静结合(或以静衬动)。(1 分)前后两句一动一静,滩声汩汩,秋意深浓,表现出对友 人行程艰难的忧虑。(或“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 程艰难的忧虑)。(1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5.(1)时不可兮骤得 聊逍遥兮容与 (2)心非木石岂无感 (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4)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6)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16.B[精准:非常准确。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流向:①水流的方向; ②指人员、货物、资金等的流动去向。通向:通往。经过:①(动词)通过(处所、时间、动作 等);②(名词)过程、经历。穿过:横过,越过或从……上延伸过。汇聚、汇集均有聚集之意。] 17.C(“造就”一词不当。) 18.示例:①自然排水网络;②人工排水网络;③都无积水之弊。(每句 2 分,意思对即 可) 19.吸烟易引发肺癌、肺气肿、心脏病、口腔癌等多种疾病,(2 分)在得知吸烟的这些危 害后,被调查者有将近六成人表示不会吸烟,(2 分)但仍有四成以上的人选择吸烟。(2 分) 20.作文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题目要求“任选一方,回应非议”。被“非议”是一种处 境——孙、郝的做法都有人质疑;“回应”即“回答”“应答”,是具体任务,需要做出澄 清、解释、辩驳、反击。因而要明确“角色”定位,带着“任务”写作;泛泛而谈地评论事 件,可视为不符题意。 写作时,你可以作为第三方,声援小郝或者孙教授,阐述看法;也可以做临时的身份置 换,假设你是当事人或者其亲友、校方领导,替小郝或孙教授回应非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