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备考精编金卷语文试题(B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备考精编金卷语文试题(B卷)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备考精编金卷 语 文 (B)‎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江苏南京玄武区2019-2020学年高一期中)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荀子和子思、孟子虽然同属于儒家,但他们在学派内部的对立却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思孟特别注重“思”,荀子就提出劝学来对抗。最直接的说法见于《劝学篇》的一段话:‎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给这两种工夫定了高下。尤其是后面一连串的比喻,在荀子看来,学习的本质是借助于自我以外的事物来扩展、延伸或者提升自己,如同登高而招,虽然手臂并没有改变,但可以达到见者远的效果,这就是善假于物的结果。思却只是局限于自我的内部,如同翘足而望之所得,终不能与登高之博见相提并论。在荀子看来,自我之外有一个广大的世界,此世界不是通过闭门之思可以了解的:‎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篇》)‎ 必须是通过学习,外在世界的博大以及自我的局限和缺陷才可以呈现出来,被我们自己意识到。因此,外向的见闻就变得非常重要。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不闻不见,则虽当,非仁也”。纯粹的思是无意义的。‎ 思孟与荀子确实是主张着两种非常不同的路径,前者看重的是思,而后者重视学。如果从成圣的角度来考虑,孟子主张“人皆可以为尧舜”和荀子说“涂之人皆可以为禹”是类似的,都在肯定普通的人能够成为圣人。但是其成圣的基础和工夫却截然不同。对孟子来说,其基础是每个人都有的善性或者良心,其工夫则是“反身而诚”的思。对荀子来说,其基础却是人性的恶,以及通过后天学习而能够掌握的化性而起伪的能力。可以把这两种工夫分别概括为思以致圣和学以致圣,代表着儒家内部的学思两途。思以致圣肯定生命内部的善性以及良心:道德的根源不能从外部去寻找,必须返回到生命的内部,因此把反身的思看作是确立道德生命的根本途径;学以致圣则相反:人性是恶的,没有所谓的本心或者良心,生命需要借助于外在的力量才能确立其道德的一面,因此需要通过学来了解作为生命之衡的道,进而由此道来规范自己的自然生命。‎ 可以看出,学与思的不同不能孤立地去理解,它们实际上牵连着荀子和思孟各自的核心观念。学注重外向的索取,思强调内在的发掘。但这只是表面的东西,更要紧的是,对两者的侧重关涉到对生命的基本理解:或者乐观或者悲观的看法。徐复观说:“孟子认为人之性善,只要存心、养心、尽心,便会感到万物皆备于我矣;所以孟子反求诸身而自足的意味特重。但荀子认为性恶,只能靠人为的努力向外面去求。由小人进而为士君子,由士君子进而为圣人,当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荀子特别注重学,而学之历程则称之为积;积是由少而多的逐渐积累。”总的来看,孟子认为人在根本上是善的,所以偏重内向的思。荀子不同,性恶的主张决定了其认为生命必须通过外向的努力才能获得改变。‎ ‎(择编自王博《论<劝学>篇在<荀子>及儒家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荀子和子思、孟子虽然同属于儒家,但他们的学派对立却是显而易见的。‎ B.孟子和荀子都认为普通人能够成为圣人,但成圣的基础和工夫却不完全相同。‎ C.思以致圣把思看作是确立道德生命的根本途径,学以致圣则以学来规范生命。‎ D.荀子之学与思孟之思有所不同,决定了荀子和思孟各自的核心观念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在多个论述层次中对两派观点都是并列对举,没有明显偏倚。‎ C.文章以《劝学》中“登高而招”为例,证明了荀子之学比思孟之思更高明。‎ D.文章末段引用徐复观的话,不仅有效总结了上文,也有力支撑了作者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只有意识到外在世界的博大以及自我的局限和缺陷,才能看到学习的重要性。‎ B.思以致圣和学以致圣不能孤立地理解,要结合荀子和思孟对生命的基本理解。‎ C.荀子之学与思孟之思,前者表现的是生命的悲观,后者表现的是生命的乐观。‎ D.只有多学多积累,小人才可能进而成为士君子,再由士君子进而成为圣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全社会用能成本,促进节能减排;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快5G、物联网等技术大规模应用,为数字中国建设拓展应用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修言认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社会资本缺乏投资充电设施的积极性;二是充电设施“落地难”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相关新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摘编自《陈修言:努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搜狐网2019年3月17日)‎ 材料二:‎ 图1 2014——2018我国汽车销售量及年度同比增长率 图2 2014——2018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及年度同比增长率 ‎(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通稿《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材料三:‎ 近日,有感科技在江苏南通发布了新一代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案,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望促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普及应用,突破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续航短、充电难的瓶颈。有感科技CTO贺凡波博士介绍,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已日趋成熟,当前制约其普及应用的主要因素是安全性、便捷性和经济性,对此,有感科技给出了创新型的解决方案,首次提出超薄型中置线圈方案,这种改变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化效果。“现阶段,整个汽车行业出现了新的动向,传统燃油汽车市场已经日趋饱和,而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都不断上涨,企业经受住这一市场变化的关键,就是创新。”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说。‎ ‎(摘编自《无线充电技术开创新能源汽车充电新思路》,《光明日报》2019年2月20日)‎ 材料四:‎ ‎3月26日,有关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在2019年的补贴政策中,续航里程小于25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将不再享受财政补贴,其他车型的补贴幅度也大幅缩水,同时对车辆的技术标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3个月过渡期结束后,地方政府将不再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购置补贴,转而将资金用于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发展前期的主要矛盾是成本过高,因此需要给予补贴以降低购买成本。随着市场规模扩大,成本不断下降,续航里程和充电便捷性就成了主要制约因素。因此,补足基础设施短板是当前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最有效的方式。财政补贴新政策实施后,那些严重依赖政府补贴,缺乏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或将被淘汰出局;优质企业在经历短暂的冲击后,仍会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因为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增量市场。同时,要通过多元化产品布局,抓紧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积极提升服务体验,增加消费者使用意愿。‎ ‎(摘编自《告别“营养液”的新能源汽车当自强》,《经济日报》2019年3月29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4-2018年,我国汽车销售年度同比增长率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过程;汽车销售量在后三年比较稳定,2017年达到最高。‎ B.2018年,我国汽车销量年度同比增长率出现负增长,而新能源汽车销量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主流。‎ C.2016年,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率创新高,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率急速下降,但之后两年的同比增长率,前者远低于后者。‎ D.2016-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年度同比增长率明显低于之前两年,这可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续航短、充电难等问题有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逐年上升,传统燃油汽车市场日趋饱和,这表明传统燃油汽车即将被新能源汽车取代。‎ B.有感科技发布的新一代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续航短、充电难的问题,并且使得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得到普及应用。‎ C.超薄型中置线圈方案是对传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重大突破,彻底解决了制约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经济性问题。‎ D.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和补贴门槛,更能适应和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和行业发展。‎ ‎6.在当今市场与政策环境下,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如何发展?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南方 豪·路·博尔赫斯 ‎①胡安·达尔曼,是科尔多瓦街市立图书馆的秘书,自认为是土生土长的阿根廷人。他的祖父是福音会的牧师,他的外祖父是被长矛刺死的作战步兵,在两个格格不入的家世之间,达尔曼选择了浪漫主义死亡的家世。达尔曼省吃俭用,勉强保住南方的一个庄园,那处产业原是外祖父家族的,他经常回忆的是那些香桉树和那幢已经泛白的红色房子。也许是琐碎的事务,也许是懒散,将他一直羁留在城市。年复一年,他满足于以抽象的观念占有这个庄园,确信他在平原的家在等他归去。‎ ‎②一天下午,达尔曼买到威尔版的《一千零一夜》,他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便匆匆走上楼梯,却不想谁油漆了窗子,忘了关上,害他划破了头。高烧把他折磨得死去活来,《一千零一夜》里的插图在他恶梦中频频出现。大夫把他送到厄瓜多尔街的一家疗养院拍X光片,他坚强地忍受了那些极其痛苦的治疗,但是当大夫告诉他,败血症几乎让他送命时,达尔曼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哀,失声哭了。过了不久,他开始好转,医生说很快就可以去庄园休养。难以置信的是,那天居然来到。‎ ‎③达尔曼踏上了去南方的火车。列车启动后,他取出《一千零一夜》的第一册,这部书同他不幸的遭遇密切相连,他带这部书出门就是要表明不幸已经勾销,是对被挫败的邪恶力量一次暗自得意的挑战。明天早晨我就在庄园里醒来了,他想道,他有一身而为二人的感觉:一个人是秋日在祖国的大地上行进,另一个给关在疗养院里,忍受着有条不紊的摆布。‎ ‎④列车吃力地停住了,没有停在惯常的车站,而是停在达尔曼几乎不认识的稍前面的一个车站,周围几乎是一片荒野,站长告诉他远处的一家铺子里也许能找到一辆车。‎ ‎⑤达尔曼步行前去杂货铺,太阳的余辉把深切阒静的平原映照得更辉煌。店主说可以送他,为了消磨等车的时光,达尔曼决定在这里吃晚饭。 一张桌子旁有几个雇工又吃又喝,闹闹嚷嚷;一个非常老的男人背靠柜台蹲在地下,达尔曼兴致勃勃地打量着他,心想像这样的高乔人除了南方之外,别的地方很难见到了。‎ ‎⑥达尔曼在靠窗的一张桌子旁坐下,就着菜喝了几杯红葡萄酒,突然觉得脸上有什么东西擦过,是一个用面包心搓成的小球,显然是有人故意朝他扔的。另一张桌子旁的人仿佛并没有注意他。达尔曼有点纳闷,当它什么也没有发生,打开《一千零一夜》,似乎要掩盖现实。几分钟后,另一个小球打中了他,这次那几个雇工笑了。达尔曼对自己说,不值得大惊小怪,不过他大病初愈,被几个陌生人卷进一场斗殴未免荒唐。他决定离开,刚站起身,店主便过来,声调惊慌地央求他:‎ ‎⑦“达尔曼先生,那些小伙子醉了,别理他们。”‎ ‎⑧达尔曼觉得这些排解的话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起初,雇工的寻衅只针对一个陌生人,也可以说谁也不是;现在却针对他,针对他的姓氏,闹得无人不知。‎ ‎⑨那个长相粗鲁的人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满口脏话,掏出长匕首胁迫达尔曼同他打斗。店主声音颤抖反对说,达尔曼没有武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始料不及的事。‎ ‎⑩蹲在角落里出神的那个老高乔人,朝他扔出一把亮晃晃的匕首,正好落在他脚下。仿佛南方的风气决定达尔曼应当接受挑战。达尔曼弯腰捡起匕首,这一几乎出于本能的举动使他有进无退,非打斗不可。然而,这件武器在他手里非但起不了防护作用,反而给人杀死他的理由。像所有的男人一样,他生平也玩过刀子,但他只知道刺杀时刀刃应该冲里面,刀子应该从下往上挑。疗养院里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落到我头上,他想道。‎ ‎⑪“咱们到外面去。”对方说。‎ ‎⑫他们出了店门,如果说达尔曼没有希望,他至少也没有恐惧。他跨过门槛时心想,在疗养院的第一晚,当他们把注射针头扎进他胳臂时,如果他能在旷野上持刀拼杀,死于械斗,对他倒是解脱,是幸福,是欢乐。他还想,如果当时他能选择或向往他死的方式,这样的死亡正是他要选择或向往的。‎ ‎⑬《一千零一夜》孤独地平摊在酒桌上,庄园在稍前面一站远等他归去。达尔曼手里紧紧地握着匕首,也许他根本不知道怎么使用它,就出了门,向草原走去。‎ ‎(王永年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写胡安·达尔曼在两个家世之间的选择,为其最终选择赴死的决斗作了铺垫。‎ B.《一千零一夜》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是人物命运转折的关键,也衬托了胡安·达尔曼性格天性中的浪漫情怀。‎ C.患败血症几乎送命时,达尔曼的失声痛苦哭显示了他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死亡的恐惧。然而在南方的酒店里他却因为琐事拿起匕首去迎接挑战,这实在是外在境遇的逼迫。‎ D.本文集中体现作者幻想小说的创作风格:一边用详尽的笔墨描写现实细节,一边用梦幻手法构建文字迷宫,让人在真实和现实之间犹疑不定。‎ ‎8.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达尔曼这一人物形象。(6分)‎ ‎9.请结合全文探究“南方”的深刻意蕴。(6分)‎ 二、(河北唐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期中)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邓艾字士载,少孤,为农民养犊。读故太丘长陈寇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大尉司马宣王①,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将姜维。维迟,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 景元四年秋,召诸军征蜀。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出其右,司马师纂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还,曰:“贼未可击。”艾怒:“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群臣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葬。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②之徒,已殄灭矣。”又曰:“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 ‎(选自《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注】①司马宣王,即司马懿(179一251),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②吴汉:东汉大臣,率军讨伐蜀地公孙述,攻入成都,纵兵烧杀抢掠,尽灭公孙氏,并将降将延岑灭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B.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C.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D.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名供长辈呼唤。‎ B.“辟之为掾”中“掾”即掾吏,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分曹治事的属吏,官府里的办事员。‎ C.“关内侯”,爵位名,是古代君王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有封地,并有征收封地内租税的权利。‎ D.“面缚舆榇”,一种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面缚”指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指将棺材装在马车上,表示听凭处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邓艾不囿贫窘,努力上进。自幼失怙的他以陈蹇碑文自勉,不因口吃、家贫而自暴自弃,后得司马懿的赏识,被任命为太尉府属官。‎ B.邓艾善于用兵,智谋出众。嘉平年间与蜀军对峙,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于是先发制人,占据洮城,得以避免失败。‎ C.邓艾艰苦卓绝,成功入蜀。景元间,他亲率魏军在荒无人烟处开山架桥,于濒临绝境中挺进江由,最终大破蜀军。‎ D.邓艾绥纳降附,受到称赞。进入成都后他手持符节接受刘禅投降,督查约束将士,安抚众人,让他们恢复旧业,受到蜀人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5分)‎ ‎(2)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宋】贺铸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①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②。斗城③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④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⑤。怀倥偬⑥。落尘笼。簿书丛。鹖弁⑦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⑧动。渔阳⑨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注】①五都:泛指北宋的各大城市。②鞚:有嚼口的马络头。③斗城:汉长安故城,这里借指汴京。④嗾:指使犬的声音。⑤冗从:散职侍从官。⑥倥偬:事多、繁忙。⑦鹖弁:本义指武将的官帽,指武官。⑧笳鼓:都是军乐器。⑨渔阳:安禄山起兵叛乱之地。此指侵扰北宋的少数民族发动了战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回忆青少年时期在京城的任侠生活。“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是对这段生活的总括。以下分两层来写:“肝胆洞,……矜豪纵”是一层,着重写少年武士们日常行为的“侠”。“轻盖拥,……狡穴俄空”是又一层,侧重描写少年武士们性格上的“雄”。‎ B.下片开头“似黄粱梦”过渡自然。既承接了上片对过去的回忆,又把思绪从过去拉回到今天的现实中来。过去的生活虽快乐,然过于匆匆,如梦一样短暂。‎ C.“思悲翁”,一个“思”字,写尽了对自己被迫半生虚度、寸功未立的感慨。当年交结豪杰、志薄云天的少年武士,如今锐气已销磨许多,然而也成熟许多。‎ D.全词叙事、抒情结合紧密,笔力雄健劲拔,神采飞扬,而且格律颇为谨严,句短韵密,激越的声情在跳荡的旋律中得到体现,两者臻于完美的统一。‎ ‎15.本词上、下两片运用何种表现手法突出构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有一句话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很相近,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第II卷 表达题 三、(浙江金华东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期中)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过去的40年间,高考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最重要 ,让数以亿计的学子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有力支持了改革开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 )。高考改革势在必行。实现“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是这次改革的核心目标, 单一的录取标准,高屋建瓴制定反映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录取制度,同时建立新的公平秩序、解决新出现的公平 问题,是这次改革的真正挑战,其关键是建立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制。过去的经验表明,如果不同学校和专业录取依据只有质的高低、没有量的多少的区别,增加几个“标准”仍然无法打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 如果所有高中生都按照同样的要求和安排去学习、考试,培养和选拔 的考生,“多元录取标准”是无法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考生和高校之间充分、多次互选的制度安排,就无法实现多元标准下录取过程和机会的公平。因此,发挥学校制定录取标准和实施招生的 、自主权,赋予考生选择学校、选择考试、选择学习的自主权,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途径 破解 千人一面 开放性 B.思路 打破 同出一辙 主动性 C.思路 破解 同出一辙 开放性 D.途径 打破 千人一面 主动性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然而,原有高考制度的弊端越来越突出正源于形势发生了变化 B.然而,原有高考制度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形势也随着变化 C.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原有高考制度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 D.然而,正是形势的变化,使原有高考制度的弊端越来越突出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不同学校和专业录取依据质的高低、没有量的多少的区别,增加几个“标准”仍然无法打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形势。‎ B.如果不同学校和专业录取依据只有量的多少、没有质的区别,增加几个“标准”仍然无法打破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 C.如果不同学校和专业录取依据质的高低、没有量的多少的区别,增加几个“标准”仍然无法消除“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 D.如果不同学校和专业录取依据只有量的多少、没有质的区别,增加几个“标准”仍然无法打破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怪圈。‎ ‎20.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审美移情”的三种情形。(不超过12字)(6分)‎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说的都是“情”和“景”的关系,而“雁”意象群的发掘,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写景(物)”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言志)”的诗句,但数量最多的还是写景(物)与抒情(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审美移情”的情形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审美移情”的情形指的是 ‎ ‎21.按照下面给出的例句,重新选择一个对象完成仿写。(5分)‎ 例句:当追名逐利的脚步停歇时,才有心境欣赏大自然的美,体会月色溶溶,杨柳依依,微风习习,细雨缠绵。停下来才能退归本心,停下来自我才能重建与大自然的和谐。‎ 当追名逐利的脚步停歇时,才有心境欣赏①___________,体会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停下来也才能退归本心,停下来自我才能真实感受到四季的冷暖。‎ 四、(辽宁盘锦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期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个女人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女人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会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女人的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因此我们在看到生活中愤世嫉俗的人时,不妨提醒他们:“擦亮你的窗子。”而我们每个人也应常常自问一句:“自己的窗子擦亮了吗?”‎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备考精编金卷 语 文(B)答 案 ‎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一般要认真审题,然后阅读所给选项,并在文中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区位,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项,“他们的学派对立却是显而易见的”错误,原文为“他们在学派内部的对立却是显而易见的”,应为“学派内部对立”。B项,“成圣的基础和工夫却不完全相同”错误。原文为“但是其成圣的基础和工夫却截然不同”,不是“不完全相同”,而是“截然不同”。D项,“决定了荀子和思孟各自的核心观念不同”错误,原文说“可以看出,学与思的不同不能孤立地去理解,它们实际上牵连着荀子和思孟各自的核心观念”,再联系全文来看,正确的说法应为荀子之学与思孟之思有所不同,取决于荀子和思孟各自的核心观念不同。故选C。‎ ‎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分析论证方法,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进行认真分析,确定答案。C项,“文章……证明了荀子之学比思孟之思更高明”错误,由原文“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给这两种工夫定了高下。尤其是后面一连串的比喻,在荀子看来……”可知,高下之分是荀子的自身判断,不是文章的观点。故选C。‎ ‎3.‎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理清文章层次,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再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项,颠倒因果,原文说的是“必须是通过学习,外在世界的博大以及自我的局限和缺陷才可以呈现出来,被我们自己意识到”。故选A。‎ ‎4.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主流”于文无据。由材料一“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可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大,并没有说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行业主流。故选B。‎ ‎5.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这表明传统燃油汽车即将被新能源汽车取代”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材料三“现阶段,整个汽车行业出现了新的动向,传统燃油汽车市场已经日趋饱和,而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都不断上涨”说明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好,没有即将被取代的意思。B项,“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续航短、充电难的问题,并且使得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得到普及应用”混淆已然和未然。根据材料三“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望促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普及应用,突破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续航短、充电难的瓶颈”可知,“普及应用”只是“有望”,选项说“解决了”错误。C项,“彻底解决了制约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经济性问题”说法绝对。由材料三“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已日趋成熟,当前制约其普及应用的主要因素是安全性、便捷性和经济性,对此,有感科技给出了创新型的解决方案,首次提出超薄型中置线圈方案,这种改变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化效果”可知,有感科技给出了创新型的解决方案,并没有说“彻底解决”。故选D。‎ ‎6.‎ ‎【参考答案】(1)解决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突破技术瓶颈;(3)完善基础设施;(4)企业提高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根据材料一“制约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社会资本缺乏投资充电设施的积极性;二是充电设施“落地难”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相关新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概括出解决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材料三“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望促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普及应用,突破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续航短、充电难的瓶颈”概括出突破技术瓶颈;根据了四“随着市场规模扩大,成本不断下降,续航里程和充电便捷性就成了主要制约因素。因此,补足基础设施短板是当前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最有效的方式”“同时,要通过多元化产品布局,抓紧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积极提升服务体验,增加消费者使用意愿”概括出完善基础设施;“财政补贴新政策实施后,那些严重依赖政府补贴,缺乏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或将被淘汰出局”概括出企业提高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7.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C项,“这实在是外在境遇的逼迫”分析不全面,他之所以这样做也有他性格的因素。故选C。‎ ‎8.‎ ‎【参考答案】现实中是庸碌的小职员,勉强保住外祖父的产业;性格温和、理性,本无意与人斗殴;但内心顽强,挺过败血症的痛苦;悲剧英雄,天性中隐含反抗现实的浪漫主义情结,向往外祖父一脉的家世,为姓氏而甘愿以生命为代价一战,以生命为代价追寻自我理想中的人生。‎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小说一开篇,就描述了达尔曼拥有“两个格格不入的家世”:一个是作为福音派教会牧师的祖父,一个是作为作战步兵二团英雄的外祖父。在两个格格不入的家世之间,达尔曼选择了浪漫主义的先辈,或者浪漫主义的死亡的家世。这样看来,小店铺事件,激活了沉睡在达尔曼日耳曼血液里的先辈的英雄精神。达尔曼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市立图书馆的秘书,一次小小的事故让他患上了败血症。在经历了一段生不如死的医院生活后,他幸运地活了下来,然后选择去从祖辈继承下来的南方庄园休养。南方的气息唤醒了达尔曼的生活欲望。在接近故园的一家小店铺里,他却意外地受到了一个恶棍的再三挑逗。他也曾想“忍”一下算了,但当店主莫名其妙地叫出他的姓氏后,面对死亡的再次威胁,他再次做出了生活的选择:毫无畏惧地捡起了一个高乔老头扔给他的一把亮晃晃的匕首。这是一个平日里忧郁孤寂的卑微的人,对死亡的向往式的选择,以及那种决然的赴死心境和勇气!‎ ‎9.‎ ‎【参考答案】“南方”可以具体指代外祖父家族在南方的那处庄园,是达尔曼对于浪漫主义家世的选择与追寻;抽象意义上,“南方”是古老传统的象征,是不容侵犯的尊严,是不畏生死的血性,是达尔曼对庸常人生的反叛,对浪漫英雄的理想人生的向往,是人渴望追求与到达的理想之境;“南方”代表人对自我命运选择与把控的渴望,对浪漫野性的英雄人生的呼唤。‎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形式新颖,吸引读者;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在作用方面,可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等角度作答。①达尔曼拥有一注从浪漫主义先辈继承的产业的“南方的庄园”,在抵达之前对于达尔曼而言,这只是一个符征,一个抽象概念,一个等待他归去的梦(家,故乡)。“南方”是达尔曼对于浪漫主义家世的选择与追寻。②现实的生存状态让他感到厌倦,命运的毫不容情(败血症)使他恨透了一切。他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哀,甚至失声哭泣。死里求生,灵魂深处,他听见了“比较古老塌实的南方”的召唤。于是,在“早晨的黄色光线下”的梦幻般的时光里,他幸福的动身前往南方。达尔曼看见了南方的象征,一个老高乔人:黧黑、瘦小、干瘪,像件一动不动的东西,像块流水磨光的石头,像句几代人锤炼的谚语,超越时间之外,处于永恒。抽象意义上,“南方”是古老传统的象征,是不容侵犯的尊严,是不畏生死的血性,是达尔曼对庸常人生的反叛,对浪漫英雄的理想人生的向往,是人渴望追求与到达的理想之境。达尔曼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所属的南方的集中体现。于是,当小庄园的雇工恶棍一再向他挑衅、店主喊出他的姓氏后,他无畏地捡起了老高乔人扔给他的匕首,紧握着,向平原走去。达尔曼别无选择的选择了“直面死亡”。他内心充满了人生解脱后的“幸福”与“欢乐”。③达尔曼向往的“南方”,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是尊严的神圣不容侵犯,是浪漫的英雄主义人生。‎ ‎10.‎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结合文本理解意思,这段话是说“任都尉学士时,因为有口吃的毛病,不适宜做主管文书的官吏,于是做了稻田守丛草吏。每当他看到高山大湖,就筹划安排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常常嘲笑他”,本题“为”是动词,“都尉学士”是官名,是“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稻田守丛草吏”是官名,三国魏置,掌军垦屯田事,是动词“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C项。故选D。‎ ‎11.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说“关内侯”“有封地,并有征收封地内租税的权利”错误,“关内侯”的爵位名应是赐予而非封授,以示恩德,多为虚名无实际封地。故选C。‎ ‎1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由“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错,原文是“嘉平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将姜维。维迟,淮因西击羌。……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可知应是料定姜维一定会从东边袭击洮城,而非选项所说的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故选B。‎ ‎13.‎ ‎【参考答案】(1)姜维现在突然杀回,我军人少,按照兵法,他应当渡河来攻,然而他却不架浮桥。这是姜维让廖化牵制我们,使我们不能回撤的计策。‎ ‎(2)诸位幸亏遇到了我,所以才能有今天。如果遇到吴汉那样的人,早已经被杀光了。‎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卒”,是通假字,同“猝”,突然;“法”,名词作状语,按照兵法;“作”,架;“持”,对抗、对峙;“令”,使。(2)中的“赖”,副词,幸亏;“遭”,遇到;“某”,我;“故”,所以;“之徒”,那样的人,“其”,代词,那,那样;“殄灭”,消灭,灭绝。‎ ‎【参考译文】‎ 邓艾,字士载,从小就失去父亲,以帮农民养牛为生。读到故太丘长陈寔的碑文“文章是世人的典范,品行是士子的楷模”,于是自己取名叫范,字士则。后来宗族亲戚中已有叫此名字的,所以他改掉了这个名字。任都尉学士时,因为有口吃的毛病,不适宜做主管文书的官吏,于是做了稻田守丛草吏。每当他看到高山大湖,就筹划安排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常常嘲笑他。后来任典农纲纪、上计吏。拜见太尉司马懿,司马懿认为邓艾很特别,征召他作自己的属官,迁任尚书郎。‎ 嘉平年间,与征西将军郭淮一起抵御西蜀将领姜维的进犯。姜维撤退后,郭淮想趁机向西袭击羌地。邓艾说:“敌兵撤退得不远,也许还会返回来,应当把各军分开防守,来预防意外情况。”郭淮就留下邓艾驻守在白水以北。三天以后,姜维派遣廖化领军从白水南岸逼近邓艾扎营。邓艾对众将说:“姜维现在突然杀回,我军人少,按照兵法,他应当渡河来攻,然而他却不架浮桥。这是姜维让廖化牵制我们的计策,使我们不能回撤。姜维一定会从东边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离邓艾兵营有六十里,邓艾当夜悄悄率军直接赶到洮城,姜维果然渡河来攻,但邓艾抢先占据了洮城,魏军得以避免失败。朝廷赐予邓艾关内侯,加官讨寇将军。‎ 景元四年秋天,朝廷下令各路大军攻打西蜀。这年冬天十月,邓艾自阴平小路进军在荒无人烟的山中跋涉七百余里,一路上凿山开路,架设栈道。山高谷深,十分艰险,加之运粮十分困难,全军濒临灭亡的危险。邓艾用毛毡裹住身体,从山上滚落。众将士都攀木缘崖,一个一个前进。首先来到江由县,西蜀守将马邈投降。西蜀卫将军诸葛瞻从涪城退还绵竹,排列战阵,等着狙击邓艾。邓艾派遣自己的儿子邓忠率兵从右边包抄,司马(官名)师纂率兵从左边包抄。但二人出击均告失利,一同退回来说:“敌人不可以击破。”邓艾大怒道:“生存与死亡,全在此一举,怎么有‘不可’的说法!”要将他们斩首。二人又率兵快马返回和蜀军再战,终于大破蜀军。‎ 邓艾到达成都,刘禅率领群臣反绑自己,把棺材装在车上,来到邓艾军前投降。邓艾手持符节,解开刘禅的绳索,烧掉棺材,接受了他的投降并宽恕了他。邓艾督查约束将士,不许抢掠百姓,安抚收纳投降归附的人众,让他们恢复旧业,蜀国人都称赞他。邓艾命人在绵竹修筑高台筑成京观,用来彰显战功。魏国阵亡士卒都与蜀国战死士卒一起埋葬。邓艾极力夸饰自己,对蜀国的士大夫说:“诸位幸亏遇到了我,所以才能有今天。如果遇到吴汉那样的人,早已经被杀光了。”又说:“姜维自然是一时的英雄,与我相遇,所以陷入困境。”有识之士都讥笑他。‎ ‎14. ‎ ‎【答案】A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每个选项对应一联,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A项第一层主要写性格上的“侠”,第二层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雄”。‎ ‎15. ‎ ‎【参考答案】对比、先扬后抑(抑扬)、衬托(反衬)、排比铺陈,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以及情感。考生需明确表现手法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抒情方式,描写手法,结构方式,修辞手法等。注意本题强调构思技巧。构思技巧有抑扬、铺垫、伏笔照应、以小见大、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结构对比、无理而妙等。此词上片回忆青少年时期在京城的任侠生活,下片开头“似黄粱梦”过渡自然。既承接了上片对过去的回忆,又把思绪从过去拉回到今天的现实中来,是古今对比的手法。上片意气相投,肝胆相照的快乐任侠生活是“扬”,下片报国无门,郁郁不得志是“抑”。上片“轻盖拥,……狡穴空”描写少年武士们日常行为上的“雄”。他们驾轻车,骑骏马,呼朋唤友,活跃在京城内外,有时,他们又携带弓箭,“呼鹰嗾犬”,到郊外射猎,各种野兽的巢穴顿时搜捕一空。作者在描述他们行为的时候可谓极尽铺陈之能事。同时此处写他们武艺高强,更衬托出他们的雄壮豪健。这两层互相映衬,写品行的“侠”寓含着行为的“雄”,而写行为的“雄”时又体现了性情的“侠”。情感的把握需要联系全篇以及结合重点语句分析。要注意诗歌是有多种情感还是相对比较单一。有多重情感需要结合诗句一句句分析。本题情感主要结合下片,“思悲翁”,一语双关;既是汉代有关战事的乐曲名,又是词人自称。四十岁不到,他却感到自己老了,一个“思”字,写尽了对自己被迫半生虚度、寸功未立的感慨。“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一句,不是“不请”,而是“不能请”,或“请而不用”‎ ‎。于是词人只有满怀悲愤,恨恨地登山临水,将忧思寄于琴弦,把壮志托付给远去的鸿雁。其哀、其愤非常幽深。因为这是一个忧国忧民、报国无门的志士的无奈与悲愤,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16. ‎ ‎【答案】(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 ‎(3)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衿”“舳舻”,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17. ‎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途径:路径,多用于比喻。思路:思考的线索。根据语境“高考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最重要”分析,此处是讲高考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应用“途径”。打破:突破原有的限制、拘束等。破解:揭破;解开。根据语境“单一的录取标准”分析,和“录取标准”搭配,此处应用“打破”。千人一面:比喻文章或人物,都是一个样子。同出一辙:指两种言论或行为完全一致。根据语境“同样的要求和安排去学习、考试”,修饰“考生”,此处应用“千人一面”。主动性:个体按照自己规定或设置的目标行动,而不依赖外力推动的行为品质。相对于被动性来说。开放性:具有开放性质的措施和形式。相对于封闭性来说。根据语境“发挥学校制定录取标准和实施招生”“如果没有考生和高校之间充分、多次互选的制度安排,就无法实现多元标准下录取过程和机会的公平”分析,语境主要讲高校录取的主动性,此处应用“主动性”。故选D。‎ ‎18.‎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 让数以亿计的学子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有力支持了改革开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高考改革势在必行”分析,括号前面说的是高考的积极作用与意义,后面说高考要进行改革,所以中间括号的句子应从形势变化说到出现弊端,排除A项、B项。D项,表述绝对化,“形势的变化”是“使原有高考制度的弊端越来越突出”的原因之一。故选C。‎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不同学校和专业录取依据质的高低、没有量的多少的区别,增加几个“标准”仍然无法打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形势。‎ B.如果不同学校和专业录取依据只有量的多少、没有质的区别,增加几个“标准”仍然无法打破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 C.如果不同学校和专业录取依据质的高低、没有量的多少的区别,增加几个“标准”仍然无法消除“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 D.如果不同学校和专业录取依据只有量的多少、没有质的区别,增加几个“标准”仍然无法打破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怪圈。‎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搭配不当,“打破”“形势”搭配不当;“只有质的高低、没有量的多少的区别”表意错误,不合语境。C项,搭配不当,“消除”“局面”搭配不当;“只有质的高低、没有量的多少的区别”表意错误,不合语境。D项,搭配不当,“打破”与“怪圈”搭配不当。故选B。‎ ‎20.‎ ‎【参考答案】偏重景,偏重情,情景互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阅读语段,分出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再从主要信息中概括出与题干项对应的答案。写完后要检查,注意字数的限定。本语段的主要信息在“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写景(物)’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言志)’的诗句,但数量最多的还是写景(物)与抒情(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从中提炼出关键点为“侧重‘写景(物)’”“侧重‘抒情(言志)’”“写景(物)与抒情(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因为还有字数的限定,所以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压缩,最后得出答案:偏重景,偏重情,情景互生。‎ ‎21. ‎ ‎【参考答案】①四季的美;②春阳暖暖;③夏雨淅淅;④秋风飒飒;⑤冬雪飘飘。‎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本题的解题思路为:第一步,分析语境,明确上级语境,确定仿写的主题;第二步,分析例句,明确句式,进行仿写。解答本题,先分析语境,由上文“大自然的美”可知,①处应是对以下四处的总的概括,由下文“感受到四季的冷暖”可知,此处应该为欣赏“四季的美”,那么以下四处分别应该为“春、夏、秋、冬”,内容分别四季的特点,所以②应该为“春阳暖暖”,③应该为“夏雨淅淅”,④应该为“秋风飒飒”,⑤应该为“冬雪飘飘”。‎ ‎22.‎ ‎【写作指导】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及其主旨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抓住材料关键词:嘲笑,懒惰,不干净,有斑点,抹布,灰渍,抹掉,,别人,错误,错怪,检讨,简单。‎ 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此考题是一个完整材料式作文,这则材料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有个女人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女人很懒惰。‎ 嘲笑原因:对面的女人,衣服永远洗不干净,总是有斑点。‎ 第二部分,不再嘲笑。‎ 原因: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第三部分,总结教训 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 这是一个比喻型题目,阅读材料,需注意总结性议论性的句子。擦亮你心灵的窗子,你会发现更真实更精彩的东西在闪闪发光,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不是可以直视的,要用心去发现。‎ 这里的窗子并非只是实指的窗子,而是有更深层面的意义,是非物质化的认识、修养类的窗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擦亮窗户就是擦亮眼睛、擦亮心灵。隔着物质的窗子看世界有时会不很分明,不很清楚;隔着心灵上的窗子更会让心迷失方向擦亮心灵的窗户,你会发现原来很多东西都是你没看过的。‎ 这个话题可以写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或缺点,可对于自己的问题或错误往往看不到,因此别让灰尘挡住了自己的视线,擦亮窗子可以使我们看清这个世界;因此多找到自身的不足,检讨一下自己,要多自我反省,而不要一味地怪罪别人。文章需要从这个层面展开,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立意】‎ ‎①拒绝偏见 ‎②换一种思维方式 ‎③拒绝成见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拒绝偏见成见”这一中心论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