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 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中国书法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历代书法家对《兰亭集序》不断阐释的历史。《兰亭集序》被认为是中国书法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尽管与之相随的是,《兰亭集序》的真伪之辨从来没有停止过。‎ 最早提出质疑的是宋代学者,而较有说服力的是清末曾经当过慈禧太后秘书的李文田。他工书善画,学问渊博,是岭南“碑派书法”创始人。他爱好金石收藏,精于鉴别。他通过多年考辨,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 ‎1965年夏,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从王谢墓志出土论〈兰亭集序〉的真伪》一文。他基本上重复了李文田的两个论点,认为从年前南京出土的王谢墓志(晋代)来看,《兰亭集序》失去了晋人惯用的带有隶书笔意的笔法,因此断定它不是晋代遗留下来的作品。其次,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作者是在王羲之所作《临河序》的基础上加工而写成的。因为,文章前半部描写欢快之情,写得很流畅,后半部突然悲痛起来,这与晋人达观以及王羲之本人性格大相径庭,故值得怀疑。据此,郭沫若推断《兰亭集 序》乃是一赝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 郭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了《〈兰亭集序〉的真伪驳议》一文,提出了与郭文针锋相对的观点。该文认为,唐初各大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都在学王帖,而唐太宗也酷爱王之书法,我们没有理由否定唐初书法家的鉴别能力。其次,若以东晋书法当接近于隶书,而《兰亭集序》却是行书,因此就怀疑《兰亭集序》非晋人之作,这是方法论的错误。王字本身有发展过程,它脱胎于旧时代而又高于旧时代,向行书方面发展,故王羲之被称之为“书圣”,其理由即在此也。再者,从美学的观点上看,《兰亭集序》书法、文思之潇洒、飘逸,与东晋士族的风貌也相吻合。因此,《兰 亭集序》为晋代王羲之手笔。‎ 值得欣慰的是,“兰亭论辩”沉寂多年之后,新出土的文物为考证传世《兰亭集序》真伪提供了新线索。1998 年 6‎ ‎ 月,在南京市东郊发现一处罕见的六朝古墓葬群,其中二号墓室前部出土了两方极为珍贵的砖质墓志,在全国引起轰动。该墓为东晋名臣高崧及其夫人谢氏的合葬墓。高崧卒于公元 366 年,夫人谢氏卒于公元 355 年,而王羲之卒于公元361年。可以说,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这两块墓志上写有“晋侍人、建昌伯、广陵人高崧”等字,虽仍有由隶入楷的痕迹,但已与现代意义上的楷书十分相近。高崧墓志作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在中国书法史上意义重大。在南京周边,还有三十块左右墓碑,东晋墓碑出土地点也不只是南京,还有丹阳、马鞍山。这些考古发现表明:从书体上来看,六朝的书体在转型之中,即由隶到楷的重要演化阶段,多种书体并存是合情合理的。东晋时期不仅只存在隶书,而且行楷或隶楷兼有。这就纠正了过去“晋代不可能出现楷书、草书”的说法。这些考古发现完全推翻了李文田、郭沫若的基本论点,也为《兰亭集 序》的真伪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 ‎(摘选自刘孟达《〈兰亭集序〉真伪之谜》,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中国书法的历史就是一部历代书法家对它不断阐释的历史。‎ B. 郭沫若基本重复了李文田的观点,认为《兰亭集序》是赝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也没有提供新的考证线索。‎ C. 南京高崧墓志是我国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墓志上的字体是由隶入楷的转变时期的字体,且已与现代意义上的楷书十分相近,对研究我国书法发展史很有价值。‎ D. 南京东晋高崧墓志等出土,为《兰亭集序》的真伪之争提供了重要佐证,证明了郭沫若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提到质疑《兰亭集序》真实性的有宋代学者和清代的李文田,既为引出郭沫若的观点作铺垫,也印证了关于《兰亭集序》的真伪之辨从来没有停止过的观点。‎ B. 为了证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作品,本文先破后立,先摆出李文田、郭沫若两位重量级人物的观点,从反面来突出默默无闻的高二适的观点,论证雄辩有力。‎ C. 高二适的文章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的:一是没有理由否定唐初书法家的鉴别能力;二是怀疑《兰亭集序》非晋人之作是方法论的错误;三是从美学的观点分析。‎ D. 文章最后一段以许多考古发现的文物为依据,完全推翻了李文田、郭沫若等人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作品的观点,论据确凿,论证充分,显得真实可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清代的李文田是岭南“碑派书法”创始人。他工书善画,学问渊博,并且爱好金石收藏,精于鉴别。因此他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的说法是可信的。‎ B. 唐初各大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都在学王帖,而唐太宗也酷爱王之书法,这些足以证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手笔。‎ C. 郭沫若认为《兰亭集序》失去了晋人惯用的带有隶书笔意的笔法,因此断定它不是晋代遗留的作品,如果南京高崧墓志等没有被发现,他这种说法还是有道理的。‎ D. 高崧墓志的发现在书法史上意义重大,它证明了六朝的书体处在转型之中,六朝多种书体并存是合情合理的,东晋时期不仅只存在隶书,而且行楷或隶楷兼有。‎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原文为“中国书法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历代书法家对《兰亭集序》不断阐释的历史”,选项中少了“几乎”,表达不准确。B项,“也没有提供新的考证线索”不正确。郭沫若是从当时南京出土的王谢墓志(晋代)来推断的,这是一条新的考证线索。C项,“南京高崧 墓志是我国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表达不准确,应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墓志上字体是由隶入楷的转变时期字体”也不准确,原文是说“仍有由隶入楷的痕迹”。故选D项。‎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B项,“为了证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作品”曲解文意。本文只是一篇介绍“《兰亭集序》真伪之谜”的文章,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作品。“从反面来突出默默无闻的高二适的观点”分析有误。先摆出李文田、郭沫若两位重量级人物的观点,也不是从反面来突出默默无闻的高二适的观点,只是客观介绍而已,也谈不上具有“论证雄辩有力”的效果。故选B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清代的李文田是……因此……”强加因果,原因不充分,推理不正确。“他工书善画,学问渊博,并且爱好金石收藏,精于鉴别”,文中只是客观介绍此人的情况,与“他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文中是说“他通过多年考辨,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B项,“这些足以证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手笔”分析有误。这些不“足以证明”。文中是说“该文认为,唐初各大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都在学王帖,而唐太宗也酷爱王之书法,我们没有理由否定唐初书法家的鉴别能力。其次,若以东晋书法当接近于隶书,而《兰亭集序》却是行书,因此就怀疑《兰亭集序》非晋人之作,这是方法论的错误。”选项只是其中一个推断的理解。D项,“高崧墓志的发现在书法史上意义重大,它证明了……”分析有误。只有高崧墓志不能证明后面的观点,还应包括“在南京周边发现的三十块左右墓碑,还有在丹阳、马鞍山出土的东晋墓 碑”等一些考古发现。故选C项。‎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医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疼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疼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家离县城远,又没车。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好似挨了一记闷棍,眼前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就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要是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拉着我妈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儿。‎ 救不了妈。我想让她在不多的日子里,尽量过得好点。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隔壁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须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的那个蛇皮袋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种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大致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着头,捻着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不举相信天下竞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借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所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了《鉴宝》节目,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元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恨,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定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就诊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壁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4.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写赤脚医生甚至县医院的医生都治不了“我”妈的病,体现其病情的危重,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和老中医这一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B. 老中医给“我”妈看病后,看中了“我”妈当年作为嫁妆的一个花瓶,要它作为医药费的抵押,“我”妈却说不值钱、不实用,不好意思抵给老中医。‎ C. 小说多处运用伏笔与照应的写法,比如前面写老中医说赎金翻倍,后面写“我”拿出字条及老中医的儿子收钱两千等,相互照应,颇具匠心。‎ D. 小说以“我”的角度来叙述使故事更有真实感,便于让读者接受;同时,作为主角,“我”也表现出强烈的孝心和感恩图报等性格特点。‎ ‎5. “我”对老中医的心理前后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6. 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题有“医者”二字的匾额的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① 轻视。初见老中医为病患看病,觉得“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对他的医术产生怀疑;②感激。“我”妈的重病痊愈后,给老中医送去锦旗,是感激他的救命之恩;③怀疑(嫉恨)。看完《鉴宝》节目后,“又吃惊又愤恨”,对老中医的人品产生不信任;④惭愧和崇敬。悟出老中医当年收购“我”家花瓶的良苦用心后,为自己对他的误解深感惭愧,并对其医者仁心深怀敬意。 ‎ ‎6. ‎ ‎①结构上:照应了标题,暗示了作品的主旨,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②人物形象上:通过富有深意的描写,强化了他以“医者”身份自居,秉持职业操守的人格魅力;③思想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了“我”对老中医高尚品德的称颂和感激。‎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综合考查小说的内容和技巧。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需要逐项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排查。D项,主角应该是老中医;“感恩图报”的特点表现不明显,最后“掏出一万块钱”更侧重于表现“我”的歉意。故本题选D项。‎ ‎【5题详解】‎ 试题解析:题干问的是“‘我’对老中医的心理前后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细节往往反应人物心理,考生要结合原文认真分析老中医的心理前后的变化,然后分点作答。抓住关键情节分析,梳理故事情节:“我”初见老中医为病患看病,觉得“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对他的医术产生怀疑。“我”妈的重病痊愈后,给老中医送去锦旗,感激医生。看完《鉴宝》节目后,“又吃惊又愤恨”,对老中医的人品产生不信任。最后“我”悟出了老中医当年收购“我”家花瓶的良苦用心后,为自己对他的误解深感惭愧,并对其医者的仁心怀有深深的敬意。分析本题时,注意小说中出现的表达心里变化的情感词语,可以直接提取,对于情节中没有心理动词的,考生可以根据情节自己概括出表达“我”心理的词语,回答本题时,先要分点概括出“我”心里变化的词语,即轻视——感激——怀疑——惭愧和崇敬,然后结合情节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6题详解】‎ 试题解析:题干问的是“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题有‘医者’二字的匾额的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道题考的是小说结尾的作用。回答时,考生要结合文本从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安排、主旨的设置以及结构角度组织答案。在各地高考真题中,“结尾作用”是小说阅读的重要命题点之一。明确小说结尾的类型:1.出乎意料;2.戛然而止;3.悲剧结尾4.喜剧结尾。作用:1.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2.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3.深化主题;4.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映美好愿望。答题是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题结尾“一块匾额悬在壁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医者”,从人物形象分析:强化了他以“医者”身份自居,“两个字熠熠生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秉持职业操守的人格魅力。从主题的表达方面看,“匾额”表达了“我”对老中医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品德的赞颂和感激之情。这起到了深化主题,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最后分析在结构方面的作用:“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照应了标题“医者”,暗示了作品的主旨,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综上,本题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安排、主旨的设置和结构方面来回答。‎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一些大学生之所以选择盗版教材,不仅仅是因为盗版书价格低廉。在很多大学课堂上,教师授课并不完全依赖于某本教材,而是以自编的讲义、课件为主,通过打印、电子邮件等形式将这些课程材料分发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材只是相对重要的参考书,只是期末考试前值得信赖的复习材料。特别是一些高校教材编写水平不高,不具备存藏价值。有的作者、出版社将教材视为敛财的工具,明明有经典教材珠玉在前,却非要另起炉灶挖土烧砖,重新编写、出版一套教材推荐给学生。据统计,有的高校基础课,全国有近500家出版社出版了逾千种教材,这其中难免有粗制滥造的情况。那些虽是正版但编写水平不高的教材,被大学生视为“用过即抛”的消费品,而不愿意为其付出太多的费用。‎ 目前,纸质图书价格一直呈现上涨的趋势,大幅降低高校教材定价似乎并不现实。在慕课、网络公开课日渐流行的当下,不妨多为大学生编写、制作更多价格低廉的数字化教材。美国著名的物理学教材《费恩曼物理学讲义》就有其官方网站,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阅读这部教材。国内一些高校和出版机构已经开始进行编写数字化教材的尝试。‎ ‎(摘编自《光明日报》《高校教材盗版缘何愈演愈烈》)‎ 材料二:‎ 看起来,我们似乎应为当代大学生懂得省钱叫好才是,其实不然。诚然,确实存在“正版教材太贵”“教材使用率低”等问题,但绝不能成为大学生大肆违法复印他人教材和考试用书的理由。复印教材和考试用书虽让囊中羞涩的大学生节省了开支,但教材和考试用书编撰者及出版商的利益则被无端盘剥,知识产权还有多少价值可言?‎ 原作者享有其作品的复制权和获得报酬权,大学生对此不可能不懂,那他们何以对复印侵权行为表现出集体无意识?其实是因为著作权法有一条规定,将“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列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情形。有此尚方宝剑在手,复印便成了大学生使用教材和考试用书的主要方式。‎ 然而,像如今这般完全依赖复印、整本复印,甚至于“上届学生复印了,下届学生接着复印”的情况,显然不属于著作权法允许的“少量复制”范畴。尽管大学生们并未从盗版中牟利,但会对版权作品的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何况,不少复印店已将复印盗版他人教材、考试用书当成生意,在线上线下主动招揽这种业务,这恐怕就构成了事实上的侵权,理当打击。‎ ‎(摘编自法制网《正版贵不是追捧盗版的理由》)‎ 材料三:‎ 高校教材反盗版,关键要对症下药,打好“组合拳”。首先,不妨进行旧教材循环利用,比如,武汉纺织大学设立“旧教材流转中心”,从学生中募集来旧教材,供下一届学生使用,就值得借鉴。其次,遏止高校教材背后或隐或现的灰色利益链,建立健全高校教材公开透明收费制度、教材管理制度,让大学生知道自己所交的教材费花在什么地方。别让高校教材费成“糊涂账”,被一些逐利的人“钻空子”,为腐败滋生提供土壤。再次,提高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了解知识产权法和著作法,在这方面千万别“拖后腿”。最后,相关部门加大执法执纪力度。比如,对高校附近文印店小规模售卖盗版复印教材问题,依法进行民事追责和行政查处,情节严重,依法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 ‎(摘编自桂声网评《高校教材反盗版关键要对症下药》)‎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正版教材粗制滥造,编写水平不高,有些只是作为期末考试的复习材料,再加上价格比盗版教材要贵,导致了一些大学生选择盗版教材。‎ B. 如果是为了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以及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使用,这样的行为并不违背著作权法。‎ C. 大学生完全依赖复印、整本复印,这与复印店将复印盗版他人教材、考试用书当成生意相比虽然性质不一样,但同样构成了对原著者的侵权。‎ D. 对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和材料二侧重从不同角度分析盗版教材盛行的原因,材料三侧重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同一个大学学科,出版的教材却版本繁多,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反映出了教材已成为了有些作者和出版社敛财的工具的问题。‎ B. 网络科技迅速发展促进了慕课、网络公开课的流行,更多价格低廉的数字化教材降低了教材的成本,学生可以不需要购买纸质图书。‎ C. 反盗版教材需要多方合力,不仅要从学生、教材编写者和出版社出发,还需要学校的引导、制度的完善和相关部门的严格执法。‎ D.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到了知识产权,都强调了大学生应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懂得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更要守法。‎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解决高校盗版教材存在的问题。‎ ‎【答案】7. A 8. B ‎ ‎9. ①提高教材编写水平,使之具有存藏价值;②编写、制作更多价格低廉的数字化教材;③提高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④进行旧教材偱环利用;⑤遏止高校教材背后或隐或现的灰色利益链;⑥相关部门加大执法执纪力度。‎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以偏概全。原文表述是“全国有近500家出版社出版了逾千种教材,这其中难免有粗制滥造的情况。那些虽是正版但编写水平不高的教材”,不是所有的正版教材都“粗制滥造,编写水平不高”。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更多价格低廉的数字化教材降低了教材的成本,学生可以不需要购买纸质图书”,其中信息无中生有,不能说有了数字化教材,学生就可以不需要购买纸质图书。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根据题干“概括说明如何解决高校盗版教材存在的问题”的要求,可以迅速的锁定答题重点;由于没有限定材料,考生应从三则材料中根据关键词进行查找、概括。由材料一中“一些高校教材编写水平不高,不具备存藏价值”可以概括为“提高教材编写水平,使之具有存藏价值”;由“国内一些高校和出版机构已经开始进行编写数字化教材的尝试”可知,应“编写、制作更多价格低廉的数字化教材”。由材料二“原作者享有其作品的复制权和获得报酬权,大学生对此不可能不懂,那他们何以对复印侵权行为表现出集体无意识?”可知,要“提高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由材料三“高校教材反盗版,关键要对症下药,打好‘组合拳’。首先,不妨进行旧教材循环利用”,“其次,遏止高校教材背后或隐或现的灰色利益链”,“再次,提高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最后,相关部门加大执法执纪力度”,这些信息可知,要“提高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行旧教材偱环利用;遏止高校教材背后或隐或现的灰色利益链;相关部门加大执法执纪力度”。注意:答案点要全,联系材料分条作答,且不可少于三点。‎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答题技巧:‎ ‎1、 通读材料,阅读文字材料,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读懂图表。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找准话题,探究材料之间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文本主题。‎ ‎2、整合文本重要信息,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归纳整合;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二、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鸿训,字默承,长山人。父一相,由进士历南京吏科给事中。追论故相张居正事,执政忌之,出为陇右佥事。万历四十一年,鸿训登第,由庶吉士授编修。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 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天启六年冬,起少詹事,忤魏忠贤,斥为民。庄烈帝即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三辞,不允。崇祯元年四月还朝。当是时,忠贤虽败,其党犹盛,言路新进者群起抨击之。诸执政尝与忠贤共事,不敢显为别白。鸿训至,毅然主持,斥杨维垣、孙之獬、阮大铖等,人情大快。而御史袁弘勋本由维垣辈进,思合谋攻去鸿训,则党人可安也。弘勋诋鸿训使朝鲜,满载貂参而归。锦衣佥事张道浚亦讦攻鸿训,鸿训奏辩。给事中颜继祖言:“鸿训先朝削夺。朝鲜一役,舟败,仅以身免。”帝是之。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七月,以四川贼平,加鸿训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帝数召见廷臣。鸿训应对独敏,谓民困由吏失职,请帝久任责成。以尚书毕自严善治赋,王在晋善治兵,请帝加倚信。帝初甚向之。关门兵以缺饷鼓噪,帝意责户部,而鸿训请发帑三十万,示不测恩,由是失帝指。无何,御史田时震劾鸿训。鸿训数被劾,连章力辩,帝不听,下廷臣议罪。明年正月,鸿训谪戍代州。鸿训居政府,锐意任事。帝有所不可,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主。”帝闻,深衔之,欲置之死。赖诸大臣力救,乃得稍宽。七年五月卒戍所。 ‎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 B. 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 C. 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 D. 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给事中,官名。明代负责监察六部的给事中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拥 有封驳皇帝诏旨之权。‎ B. 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 庄烈,明思宗朱由检的谥号,后世称之为崇祯帝。这些称呼中,崇祯是年号,思宗是庙号,庄烈是谥号。‎ D. 帑,指古代收藏钱财的府库,也指代府库收藏的钱财。皇帝的私财称为内帑,国库的钱财称为国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刘鸿训正直敢言。他在担任南京吏科给事中时,因追究之前的首辅张居正的事情而遭执政者嫉恨,被外放出京。‎ B. 刘鸿训仕途坎坷。他曾因为得罪了魏忠贤而被贬为平民,后来又因为得罪了皇帝,被议罪并贬谪到了代州。‎ C. 刘鸿训秉公持正。被召回朝后,他敢于公道行事,主持惩处魏忠贤的余党,大快人心的同时,也因此遭到了围攻。‎ D. 刘鸿训应对敏捷。他认为人民困苦是由于官吏失职造成的,请求皇帝不要频繁地更换官吏,应指定专人完成任务。‎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⑴当是时,忠贤虽败,其党犹盛,言路新进者群起抨击之。‎ ‎⑵以尚书毕自严善治赋,王在晋善治兵,请帝加倚信。帝初甚向之。‎ ‎【答案】10. A 11. B 12. A ‎ ‎13. ⑴正在那个时候,魏忠贤虽然失败了,其党羽势力仍很大,新晋升的谏官(言官)们一同起来抨击他。‎ ‎⑵因为尚书毕自严善于管理赋税,王在晋善于管理军队,请求皇帝加以倚重信任。皇帝起初很器重他。‎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结合“二宗”分析,“神光”之间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结合后面内容“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分析可知,朝鲜为他建造了两艘大海船,排除C项。参考句意:神、光二宗相继去世,刘鸿训到朝鲜颁布诏令。刚一入境,辽阳就陷落了。朝鲜为他建造了两艘大海船,从海路而回。‎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B项“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误。每个皇帝可能有多个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A项,结合文本内容“父一相,由进士历南京吏科给事中。追论故相张居正事,执政忌之,出为陇右佥事”分析可知,担任南京吏科给事中的是他父亲。‎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如本题A项,担任南京吏科给事中的是他父亲。‎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当”译为在,“犹”译为仍然,“言路”译为谏官、言官。(2)固定人名字保留“尚书毕自严”,“以”译为因为,“治”译为管理,“倚”译为倚重,“向”理解为器重。‎ 参考译文:‎ 刘鸿训,字默承,长山人。父亲刘一相,由进士任南京吏科给事中。(因为)追究以前的宰相张居正之事,执政的人忌恨他,让他离开京城出任陇右佥事。万历四十一年,刘鸿训考中进士,由庶吉士授予编修。神、光二宗相继去世,刘鸿训到朝鲜颁布诏令。刚一入境,辽阳就陷落了。朝鲜为他建造了两艘大海船,从海路而回。(他)沿途收留难民,船超重而毁坏。刘鸿训跳到浅水中的沙洲,坐上小船,漂泊了三天三夜,才得以到达登州复命。天启六年冬,起复担任(詹事府)少詹事,(因为)违抗魏忠贤,被贬斥为民。庄烈帝(崇祯帝)即位,官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密事务。(皇帝)派使者去召他。刘鸿训三次推辞,都不被皇上允许。崇祯元年四月回朝。正在那个时候,魏忠贤虽然失败了,其党羽势力仍很大,新晋升的谏官(言官)们一同起来抨击他。各执政大臣曾与魏忠贤共事,不敢明显地为他辩白。刘鸿训到来后,毅然主持公道,贬斥杨维垣、孙之獬、阮大铖等,人们感到非常痛快。而御史袁弘勋本来是由杨维垣这些人推举的,想合谋攻击排斥刘鸿训,(阉党)党人就可以安心了。袁弘勋又诋毁刘鸿训出使朝鲜,满载貂皮、人参而归。锦衣佥事张道濬也诬陷攻击刘鸿训。刘鸿训上奏章辩白。给事中颜继袓説:“鸿训在先朝时被削夺官职。朝鲜一役,船坏了,只以身免。”皇帝认为他说得对。给事中邓英于是全部告发袁弘勋接受赃物,并说袁弘勋送千金给杨维垣才得以做御史。皇帝发怒,免去袁弘勋官职让他等候审讯。不久高捷上疏说刘鸿训斥责攻击奸臣杨维垣,错误地主张焚毁《要典》。皇帝以妄言责备高捷,停止了他的俸禄。七月,因四川贼寇平定,加授刘鸿训为太子太保,晋升文渊阁大学士。皇帝屡次召见廷臣,唯独刘鸿训应对敏捷,说人民困苦是由于官吏失职,请求皇帝长久任用专人完成任务。因为尚书毕自严善于管理赋税,王在晋善于治兵,请求皇帝倚重信任。皇帝起初很器重他。关门之兵因缺饷而起哄,皇帝心意责怪户部。而刘鸿训请求调发钱谷三十万,以示皇恩浩荡,由此失去皇帝旨意。没多久,御史田时震弹劾刘鸿训,刘鸿训数次被弹劾,连续上奏章爲自己辩白。皇帝不听,发到廷臣之中议罪。第二年正月,刘鸿训被谪官戍守代州。刘鸿训身居官府,决心进取。皇帝有所不妥,退朝后説:“皇上到底是年幼的君主。”皇帝听说后,十分恨他,想置其于死地。依靠诸大臣极力援救,才得以稍微从轻处罚。七年五月在戍所去世。‎ 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贈行 ‎[宋]辛弃疾 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种后歌。可怜白发多。‎ 明日扶头②颠倒,倩谁伴舞婆娑。我定思君拚③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天寒将息呵。‎ ‎【注】①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②扶头:酒醉状。李清照《念奴娇》:“险的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③拚:甘愿之意。‎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首二句用年少时的满眼春光与而今的秋叶离开树枝形成对比,语言含蓄蕴藉。‎ B. 下片首二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词人醉酒的情状,表达了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思想。‎ C. 结句“天寒将息呵”,笔锋一转,与前面形成顿挫,读来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敛。‎ D. 以议论为词是辛词的特色之一,本词引议论性的语句入词,论随情至,富有表现力。‎ ‎15. 本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抒发了闲居家中的苦闷之情。 “便好” “莫忆”二句和最后一句都写出了作者闲居家中的无奈之举,苦闷之情。②抒发了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伤之情。 上片首二句和“可怜白发多”一句,表达了时光飞逝,转眼已近暮年的感伤之情。③抒写了报国无门、壮志不酬的悲愤之情。 “我定思君”二句写出了自己希望报效朝廷却不得朝廷重用,自己的爱国理想不得实现的悲愤心情。④抒发了无人理解的孤独无奈之情。‎ ‎ 下片首二句,写出了作者借酒浇愁,无人理解的无奈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核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项,“表达了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思想”错,“明日扶头颠倒,倩谁伴舞婆娑。”两句,写出了作者借酒浇愁,无人理解的无奈之情。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考生要注意理解诗歌的情感类试题,要从诗歌的标题、注释、体现情感的关键句(尾联)来考虑作答。题干问的是:本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解答本题,考生首先要抓住标题“破阵子·赠行”,结合词人生平,辛弃疾是南宋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20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酒醉之时,渴望着重上前线。词的下片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再抓住词中的情语,如“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醉后歌”和“天寒将息呵。”句,可知闲居家中的作者的无奈之举,苦闷之情。“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可怜白发多”,“少日”“而今”的景象,可见时光易逝,转眼已近暮年的感伤之情。且“我定思君拚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我思而君不思,写出自己希望报效朝廷却不得朝廷重用的悲愤心情。“明日扶头颠倒,倩谁伴舞婆娑。”,写出了作者借酒浇愁,无人理解的无奈之情。‎ ‎【点睛】‎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类题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表现坐在潭边令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环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气息的句子是:“凄神寒骨,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 ‎(3)韩愈在《马说》一文中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__________”。‎ ‎(4)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以“_________”强调人们都会犯错误,但要及时反思,及时改正。‎ ‎(5)《<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 ‎【答案】 (1). 悄怆幽邃 (2). 谈笑有鸿儒 (3). 往来无白丁 (4). 然后有千里马 (5). 人恒过然后能改 (6). 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悄怆”“幽邃”“鸿儒”“白丁”(“鸿儒”是学问渊博的人)“然后有千里马”(这句正呼应了题干“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恒过”“殆”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 ,时节如流。”新的一年已经到了。2019年,我们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 ,(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要落地生根,让企业 。要真诚尊重各种人才,充分激发他们创新创造活力。要倾听基层干部心声,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农村10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要如期完成,还得咬定目标使劲干。要关爱退役军人,他们为保家卫国作出了贡献。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大家辛苦了。‎ 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岁月不居    风雨兼程    风吹浪打    轻装上阵 B. 沧海桑田    风雨同舟    风起云涌    轻装简从 C. 岁月不居    风雨同舟    风吹浪打    轻装简从 D. 沧海桑田    风雨兼程    风起云涌    轻装上阵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纵使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 B. 纵使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 C.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 D.‎ ‎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只要紧紧依靠人民 B. 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 C. 人民都要紧紧依靠我们 D. 人民只要紧紧依靠我们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选自孔融《论盛孝章书》,指光阴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样消逝。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第一处选用“岁月不居”。风雨同舟:比喻共同度过困难。风雨兼程:指不管遇到刮风下雨,都夜以继日,以加倍速度赶路。结合“70年披荆斩棘,70年”分析,选用“风雨兼程”。风吹浪打:比喻遇到险恶的情况或严峻的考验。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结合“乱云飞渡”分析可知,选用“风吹浪打”。轻装上阵:为了行动便利,只携带轻便的装备上战场。也比喻去除思想顾虑,轻松地投入到工作或学习中。轻装简从:指有地位的人出门时,行装简单,跟随的人不多。结合“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要落地生根”分析,减轻企业的负担,选用“轻装上阵”。故选A。‎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连词“无论”与“如何”相搭配,表示在任何假设条件下,结论都不会改变。“纵使”,就是“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经常与“也”搭配,排除A项、B 项;根据语意的递进关系,“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应在“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之前,同时,根据逻辑顺序,应先“维护世界和平”再“促进共同发展”,排除A项、C项。故选D。‎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都要”与前文的“不管”搭配,“只要”多与“就”相搭配,排除A项、D项;根据语境“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分析,主语应该是“我们”,是“我们”依靠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进伟大事业。排除C项。故选B。‎ ‎20.以下是×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有六处语言不简明、得体,请指出五处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将于‎2019年3月20日早8时在广场举行2019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思,届时我们将惠赠礼物一份聊表寸心。请您在闲暇之余抽出宝贵时间拔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班班委会 ‎2019年6月27日 ‎【答案】①“实属是”改为删去“实属”或删去“是”;②“家父家母”改为“家长(您)”;③“惠赠”改为“敬赠”;④“闲暇之余”改为“百忙之中”;⑤“抽出时间拨冗”改为删去“抽出时间”或删去“拨冗”;⑥“敬谢不敏”改为“深表感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运用能力。语言表达得体就要注意看对象,看场合,看语体等。题干是×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有六处语言不简明、得体,请指出五处并修改。‎ ‎“实属是”语义重复,删去“实属”或删去“是”;“家父家母”谦敬不当,这是对自己父母称呼,语境中应改为“家长(您)”;“惠赠”是敬词,意思是感谢别人的赠与,这里是邀请信的发出者——班委的说法应该将“惠赠”改为“敬赠”; ‎ ‎“闲暇之余”不合语境,也不能更大程度地邀请家长参加,所以改为“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语义重复,可删去“抽出时间”或删去“拨冗”;⑥“敬谢不敏”谦辞,意思是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不合语境可改为“深表感激”。‎ ‎【点睛】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则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比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 ① 。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②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③ 。‎ ‎【答案】①“富二代”更不例外 ‎②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③也不该如此敏感 ‎(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①处结合语境应该是讲“富二代”;②处结合“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对称,给予后者的多是批评与鞭策;③处结合语境,言之有理即可。‎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面五句是某校高三年级张贴的标语,在同学们中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刘向 非学无以广志,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后悔过去,不如奋斗未来。——马克思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2018年新年贺词中的这句话,揭示了新时代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路径,激发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心和决心。‎ 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赋予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以新的内涵:它不等于欲望的即时满足,更不同于资源的无限占有,而是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生活;是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活;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生活;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等等。这样的美好生活,才是新时代人民所追求的幸福生活。‎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坐而论道不行,坐享其成更不可能。要创造美好生活、得到幸福,必须不懈奋斗。奋斗是幸福之母,幸福的真谛就在于奋斗。只有奋斗,才能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丰富幸福的内涵、提升幸福的层次;只有奋斗,才能不断增强成就感、尊严感、自豪感,在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感受幸福。“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新时代,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这就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狠抓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绘到底,将美丽愿景变为美好生活。‎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需要在辛勤劳动、务实苦干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增强创造和享受幸福的能力。奋斗要实干、苦干,但不能蛮干,人的素质和能力是进行奋斗的前提条件。新时代、新征程、新矛盾、新目标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都提出了新要求,每个人都应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来适应这个伟大的时代,更好地进行奋斗。比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就要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有了这些本领才能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而且,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也是享受幸福的过程。‎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需要热情,更需要用心。用心,就要爱岗敬业、脚踏实地,不能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而是要坚持干一行精一行,把工作做新、做优、做精,把奋斗过程变成创新创优的过程,变成不断为社会提供优质劳动成果的过程,努力创造一流业绩。用心,就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如果干什么都三心二意、心猿意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必然一事无成。只有沉下心来干事创业,幸福才会在前方等着我们。‎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本次作文为提供名言类的材料作文,写作文,要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第一条的意思是要想增加才干,就要努力学习;要使刀刃锋利,就得勤加磨砺。强调学习与磨炼对成才的重要性。第二条的意思是,要增长自己的才干,首先要立志,而后要努力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推而广之在生活、在事业实现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就会半途而废。第三条,强调不要追悔过去,要放眼未来。第四条强调,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付出才有收获。第五条,强调成功来自汗水和努力。第六条,强调幸福来自奋斗。第六条名言围绕学习、立志、成才、奋斗、幸福等来展开论述,写作时,应将名言进行适当的组合,找出共性或差异的部分并进行合理阐释。如①②组合在一起可以立意为:潜心求学,立志成才;③⑥组合在一起可以立意为:奋斗是美好生活的源泉。④⑤组合在一起可以立意为: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等等。另外还要注意作文要求,以两三句名言为基础立意,并且在文中要合理引用名言。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几个标语的相通内涵,如:以为基础探讨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贵在坚持;以为基础探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强调幸福与奋斗的重要关系;以为基础探讨奋斗的重要性,以及只有付出才有回报;以为基础探讨付出与收获的关系,只有经过顽强的奋斗和无悔的付出,才有可能收获幸福……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三个标语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本次是给几句话的材料作文,考生要先理解这几句话的含义,确定立意范围和角度,结合其中的二三句,然后立意构思。‎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