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 2020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赋税是维持政府正常运转的经济基础,我国历朝历代封建政权对于赋税的征收莫不极力 讲求,并制定了种种严密的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初即在丈量土地、清查人口的基础上 制定了鱼鳞图册与赋役黄册制度。黄册以人户为中心,册上登载各户人丁及财产状况,鱼鳞 图册则以田地为主,两者相互参照、互为经纬,构成国家征派赋役的重要依据。 但无论是依据户籍还是地籍,明代十年一大造的制度规定,都不能适应历年所发生的民 户人丁、田地的变化,加上攒造册籍与推收钱粮过程中,户书、粮书、里书、甲书等吏役人 等从中舞弊,生者未补入,死者不予勾销,田地买卖、抵押等情形都没有登录在册,黄册制 度逐渐陷入紊乱和废弛状态,因此,在很多地方黄册演变为徒具虚名的“伪册”。有鉴于此, 地方州县以黄册为基础,为应对编徭征税的实际而编制实用文册,即实征册。实征册可以按 照实际需要灵活编制,更适合本地区的情况,很快就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被普遍采用。于是在 明代中后期,赋役册籍就出现了两套系统:一种是日益成为具文的黄册,一种是切合地方实 况的实征册,时人即云“解部有黄册,则州县有实征(册)”。在徽州地区,万历年间之后 乡民买卖田粮后推收税粮,主要在实征册上进行,在黄册上推收已纯属形式。 随着清初以万历年间的税赋原额来编纂赋役全书,政府逐步确立了田赋“定额化”的原 则,以此来确保国家财政的收入。而清初编纂的赋役全书已成为一种征税标准,于是实征册 就成为田赋“定额化”下州县实征的重要册籍。清代前期,一般都是由州县官主持编纂实征 册。据黄六鸿于康熙年间撰写的《福惠全书》所记载,实征册由州县官于每年征税前,召集 里书攒造而成。其具体办法是,先确定本县一年应征钱米总数,然后按照本县应税田亩数及 科则,分配到各都、图、里、甲,最后落实到各甲花户,按照花户登录到册籍上。实征册每 页可写八户,每户名下写明田地山荡人丁的税则及花户应纳税额。甲、图、都各造其实征册, 然后汇总为州县的实征册。此种编制方法应该反映了大多数州县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前期由州县官主持编纂的实征册,一般在县衙和乡里册书手里各存 放一本。但在由下往上的编制实征册的过程中,乡里册书手里实际保留了实征草册。随着时 间的推移,一方面,乡里册书掌握的实征底册由于随时推收和更新,更为贴近实情;另一方 面,随着州县官的频繁更换,特别是咸同年间遭遇兵燹,保存在县衙的实征册大部分散佚或 毁于战火,一些地方官府不得不主要依赖乡里册书所藏之实征底册。如果说明代的赋役黄册 与清代的实征册皆为“官册”,那么保存于乡里册书手里的“实征底册”就属于“私册”。从 明到清,由于黄册逐渐脱离实际,实征册也开始失控,于是乡村基层赋税征收的依据转以“私 册”为凭,由此呈现一种由“官册”到“私册”的嬗变轨迹。 (摘编自杨国安《账簿与权力:清代实征册与乡村基层赋税征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人户为中心的赋役黄册和以田地为中心的鱼鳞图册,两者相互参照、互为经纬,成为 明代社会重要的赋税征收依凭。 B. 因十年一大造的制度和吏役人员的作弊,明代为征派赋役编造的“黄册”在多地与实际 情形严重脱节,从而徒具形式。 C. 明清时期的实征册是地方官府为应对编徭征税的实际每年主持编纂的实用手册,由于更 切合地方实况,很快得到推广。 D. 清代的实征册采用的是由下至上的编制方法,先由甲、图、都等各级基层组织造其实征 册,然后汇总为州县的实征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黄册制度的建立与废弛、实征册的出现及其编制方法等方面,介绍了明清基层赋 税征收依据的发展演变过程。 B. 文章第二段综合运用引用、举例、因果等多种论证方法,说明了在明代中后期,赋役黄 册被实征册取代的现实需要。 C. 黄六鸿在《福惠全书》中记载了实征册的编制方法,并以点带面,推断该方法反映了大 多数州县编制实征册的情形。 D. 文章结尾承接上文,从官府、乡里册书两个角度进一步分析了清代赋税征收依据由“官 册”向“私册”转变的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汲取财税资源、维系国家的运转,封建政府往往借助一套由户籍、地籍等综合构成的 册籍系统,来实现税源的掌控和赋役的征派。 B. 明代中后期的赋役册籍出现了两套系统,使作为赋役基本制度的黄册演变成徒具虚名的 “伪册”,某些地区甚至完全被实征册替代。 C. 清初编纂的赋役全书虽以万历年间的税赋原额为基础,但清朝遵循的是田赋“定额化” 原则,可见,清朝赋税征收制度发生了改变。 D. 清代实征册在县衙和乡里册书处各存放一本,如果在县衙的实征册没有被毁或未散佚, 地方官府就不需要依赖乡里册书所藏的实征底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7)》旨在记录全国各族人民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方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其主题为“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与具体 实践”,聚焦于从政策到实践的转化过程。其研究目标为:阐明精准扶贫顶层设计转化为具 体实践的丰富过程,揭示取得的成效、经验,分析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提出促进精准扶贫实 践的对策建议。 报告指出,今后要进一步拓展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空间,实现贫困人口增收。一方面,要 加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力度,通过产业扶贫和就近就业相结合,来拓宽贫困人口灵活就业 和增收的途径。西部地区还要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劳务对接工作,依托当地产业发展,多渠道 开发就业岗位,支持贫困人口在省内就地就近就业。另一方面,西部地区贫困省份要按照 《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强化与东部帮扶省市的劳务对 接关系,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 (2017-12-14《中国劳动保障报》) 材料二 中国创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贫 1300 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 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德国《时代》周报前任总编辑、国际问题专家提奥·索默说: “上世纪 70 年代中国那 些极度贫困地区如今都已不复存在。在短短 30 多年间,中国已转变为一个发展动力十足的 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先例。”7 亿多人脱离贫困,是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也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外界评价中国政府成就时,这一点绝不容忽视”。澳大 利亚商务论坛主席埃文斯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论说,在减贫脱贫方面,“中国是个 英雄”。 “贫困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表现形式,古今中外的众多事实证明,市场无法解决不平等 问题,所以政府干预是必须的。”亚洲开发银行主任经济学家万广华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 减贫脱贫成就举世瞩目,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级政府全方位积极参与。脱真贫、真脱贫, 这个提法包含两方面涵义:一是彻底摆脱贫困,不会返贫;二是不仅仅指收入上升,而且要 保证群众生活质量,包括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都得到根本性改善,从而真正过上美好生 活。他说:“这一要求是对扶贫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对全球减贫、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 续发展议程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7-10-23《人民日报》) 材料三 我国 2013 年 11 月提出的精准扶贫,关键词聚焦在“精准”二字。当前如何做到精准, 运用好大数据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可以用得上的大数据类别包括气候数据、地理 数据、人口数据、价格数据、文本数据、图像数据、音频数据、交通数据、互联网搜索数据、 生命科学数据等。 合理运用好大数据,能够为精准扶贫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通过科学分析气候和 地理数据,我们能精准判断在特定地区、特定地貌、特定环境下的农村适合种植什么作物。 采集当地和全国性报章杂志等文本数据和广播电视农技节目的音视频数据,能归纳出近几年 公众媒体对于某些经济作物的推广报道偏好,帮助避开种植过度热门的农作物。通过互联网 关键词搜索数据进行舆情分析,能精准判断未来市场对于某些农产品的需求走势、市场分布、 价格区间、品类标准、包装喜好等市场因素,从而按照市场需求精准生产。将大数据与传统 社会经济统计学分析模型相结合,能给农业生产绘出一幅更具慧眼的智能地图,提高精准扶 贫的效率和脱贫的质量。 (2018-01-03 《浙江日报》) 材料四 科学评估助力精准扶贫。减贫脱贫成效如何,既要用数字说话、善于运用第三方评价, 更要看到老百姓的实际脱贫成效。有的评估指标过分依赖数字,反而有失准确性。比如,评 估一户人家是否脱贫,有评估机构全用数据去评估:每人四季衣服应有多少件?鞋子多少双? 粮食多少斤?床有几张?引起一些村民的反感。用好第三方评估这一新生事物,针对实践中 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应该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中央相关部门不久前表示,要建立脱贫攻 坚大数据平台,推进信息共享,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填表报数和检查评估,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在“互联网+”时代,应积极搭建贫困农民办事不出门、卖货在网上的“互联网+脱贫”新模 式。贫困地区的政府应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展农产品销路。用扶贫数据 平台实现扶贫的精准,让扶贫对象与帮扶部门的信息实现精准到人,让扶贫进入、退出机制 和第三方评估实现适时动态监测,支持互联网企业在扶贫领域的投入和参与,鼓励地方政府 在“互联网+脱贫”领域的尝试和创新。 (2018-01-02《人民日报》)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脱真贫、真胶贫”,既要搞好精准扶贫脱贫的顶层设计,又要 聚焦于从政策到实践的转化过程。 B. 中国精准扶贫在短短 30 多年间,就使 7 亿多人脱离贫困,创造了人类反贫困斗争的奇迹, 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C. 合理运用好大数据,能精准判断农村适合种植的作物,帮助避开种植过度热门的作物, 精准判断市场需求从而进行精准生产。 D. 在“互联网+”时代,精准扶贫要支持互联网企业在扶贫领域的投入和参与,鼓励地方政 府在“互联网+脱贫”领域的尝试和创新。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西部地区如能加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力度,或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就能 进一步拓展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空间,实现贫困人口增收。 B. 中国减贫脱贫的速度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和事实,证明了“精准扶贫”的政 策和策略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C. 精准扶贫的成功实践证明,只要运用了大数据,就能给农业生产绘出一幅更具慧眼的智 能地图,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和脱贫的质量。 D. 运用数据对减贫脱贫进行评估是把双刃剑,我们既要用数字去衡量减贫脱贫的成效,又 不能过分依赖数字,否则可能反而会有失准确性。 E. 中国减贫脱贫的巨大成就主要归功于各级政府全方位积极参与,贫困户接受政府的扶助 后就能减贫脱贫,不会返贫,真正过上美好生活。 6. 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精准扶贫取得成就的原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种深久的不安 乔叶 ①有时候,走在街上,看见穿得很破的收废品的老人,骑着锈迹斑斑的三轮车,摇着牛 皮纸扎成的拨浪鼓,在繁华的大街上一脸灰尘,我就会觉得不安。看见卖水果的小贩,小心 地拎起一串葡萄,把那些裂了口的果子仔细地摘下,然后把它们最大最好的那一面朝外码好, 在薄暮里用芭蕉扇赶着聚拢过来的蚊蝇,我也会觉得不安。看见人力车夫坐在树阴下,寂寞 地抽着烟,眼神却毫不懈怠地关注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仿佛要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他们的乘客, 我还会觉得不安。 ②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每月赚多少,有几个孩子,住在什么地方。除了从表象上对他 们的职业生活有一点认识,我对他们一无所知。可我就是无法抑制自己的这种不安。他们也 是有幸福的,我想。生意顺畅的时候,年节团聚的时候,雨天憩息在家里喝点小酒的时 候……我相信他们的快乐,也欣赏他们的享受,可我还是感到不安。而我不安的原因听起来 竟是这样矫情和可笑——因为我的物质生活比他们富足。 ③精神生活充满了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是不能比较的。我知道。可物质生活上我确实比 他们富足。每当我掏出钱夹去消费时,就不由得会想到他们。一件专卖店里的名牌 T 恤,一 道豪华饭店里的特色佳肴,一辆已经在路边等候的帕萨特出租车……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 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仿佛我在无形中欠了他们什么,而不能无所 顾忌地去花这些其实是自己一分一角挣来的钱。 ④有很多人的物质生活都比他们好,也比我好,我知道。我只是平民百姓中的一分子。 然而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三六九等。我不是最低的一等,也不是最高的一等。如果作为最 低等,我一定不会甘心。但是当我看到真的还有那么多人在我的界线之下生活时,我却无法 对自己理直气壮地说:“花自己的钱,想他们干什么,比你过得好的人多着呢!” ⑤似乎是有些神经,有些自作自受。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 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可细细想来,难道不是么?我的上几辈的亲人中谁没有和 他们一样在最狭窄的空间里挣扎过?谁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最基本的生计奉献着自己最浓 稠的汗水?他们中有多少人敢去翻看“梦特娇”的标价?有多少人摸过五星酒店里的紫檀雕 筷?有多少人会识别蓝鸟和奔驰的标志?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怎么能够容许自己 这么快就割断我和他们之间最本质的那种血脉关联? ⑥我做不到。鲁迅说过,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而我已经看到 有太多的人正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我不想这样。我常常会问自己:有必要穿这么好的衣 服么?有必要吃这么贵的菜么?有必要坐这么好的车么?答案常常不是肯定的。那么,我就 会坚定地远离这些东西,去做一种最经济的选择。 ⑦我不评价别人的消费。这是个性化的时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 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只尽力来控制自己,不让自己的欲望随着时尚的标准而高涨。 仿佛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离那些底层的人们更远,同时也才能让心灵获得最质朴的感知和 最踏实的抚慰。 7.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看到其他人物质生活没有“我”富足就感到不安,在许多人看来,这种解释可能十分矫 情可笑。 B. 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而不能“理 直气壮地花钱”,会想到“他们”,因为“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 C. 只因为作者是农村人的后代,不容易割断和他们之间的血脉关系,所以才会表达出对这 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一种同情和亲近。 D. 虽然作者说不评价别人的消费,因为在个性化的时代这是不被法律许可的,但作者还是 想通过本文去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 8. 本文第①段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这样写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好处? 9. 第⑤段中作者说:“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 上才拥有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二、古诗文阅读(19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佑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 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广顺中,历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从 世宗征刘崇于河内,力战有功,迁东西班都虞候,改铁骑都虞候,转本军右第二军都校。世 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俄领勤州刺史。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及司超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 擒其刺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 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世宗嘉之,授都指挥使。 及攻楚州,为南面巡检。城将陷,审琦意淮人必遁,设伏待之。少顷,城中兵果凿南门而溃, 伏兵击之,斩数千级,系五千余人,献于行在,赐名马、玉带、锦彩数百匹。 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建隆②二年,出为忠正军节 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 “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 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 有所诛求。 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与朕共 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 琦受诏,饮十杯无苦。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开宝二年,从征 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改镇许州,赐甲第,留京师。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 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六年,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七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 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 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①信宿:连宿两夜,也表示两夜。②建隆:北宋宋太祖开国年号。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 嘉尔/何按之有 B.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 可嘉尔/何按之有 C.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 可嘉尔/何按之有 D.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 可嘉尔/何按之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内”的“河”指黄河,“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B. “衔枚”指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C. “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D. “赙赠”是指古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审琦历仕多朝,深受宠信。他曾经先后在后汉、后周、北宋任职,多被委以重任。作 战受伤,皇上亲自探望;去世时,皇上亲临其家吊唁。 B. 王审琦擅长骑射,不喜饮酒。周世宗、宋太祖都曾在苑中宴射,请他表演射箭;身为武 将,他酒量很好,但一向不喜饮酒。 C. 王审琦能征善战,不避危险。他曾带领精骑一夜打下舒州城,之后又神速回师救援郭令 图,立下奇功;征讨李筠时,他亲自上阵,被飞石击伤。 D. 王审琦为政宽简,体恤百姓。他辖区内的县令不向他请示就擅自处理他手下的官吏,王 审琦不但不生气反而嘉许;征收租税从不过分,够用即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 (2)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与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 令饮邪?” (二)诗歌鉴赏(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①,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②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 ①清都:传说中天帝所住的宫阙。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官员。②慵:懒。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开门见山地表达出词人不乐尘世、留恋山水自然的生活态度。 B. 词人以“插梅花醉洛阳,傲视侯王”的“山水郎”自居,傲然之情溢于言表。 C. 词人写自己能支使风云雨露是天帝批准的,可以看出其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 D. “几曾着眼看侯王”是这首词 点睛之笔,也是词人内心思想的真实写照。 15. 从本词最后两句,你读出了词人哪些形象特点?请概括分析。 (三)理解性默写(6 分) 16.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空白处的原句。 (1)《醉翁亭记》中写太守宴会上就地取材、菜色丰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表示愿意尽自己平庸的才能扫除奸贼的句子是:“__________, 的 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写天气变化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心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在成都举办的一场非遗节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另一种表达方式:中国漆与湘西 竹编工艺混搭出的竹编包,兼具漆制的耐久和竹艺的美观,在年轻人中颇为抢手;川剧小镇 里的巴蜀乡音,经过说唱风的改编在街巷里响起,新鲜中透露着亲切……创新,让古老非遗 呈现“逆生长”的模样。 创新的源泉,来自非遗自身的生存基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它不是 文物,而是生活。它需要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活”在人们的衣食住行里,如春风化 雨。( ),催促着创新的发生。 创新没有标准答案。勇于尝试,有所突破,都值得肯定。有些非遗产品,突破原有物质 形态,通过 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为手段,与设计、时尚、音乐等行业实施了跨界融 合。比如一幅古画,经过数字编码可以转化成栩栩如生的动态短片;传统纸雕制作成 3D 模型 “百鸟朝凤”,再经由 VR 技术“飞”入移动端,指尖轻触,就形成鸟类互动的科普游戏…… 一种非遗,衍生出很多种存在形式。 17.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秉承传统、不失其本是其生存的基础 B. 它以秉承传统、不失其本为生存基础 C. 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适应着它的需求 D. 它适应着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求 18.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透露着亲切”后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我立刻胆怯起来,我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就不清,……其实有 没有灵魂,我也说不清。” B. 在广州有花市上,牡丹、吊钟、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在这里聚齐 了。 C.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什么呢? D. 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些非遗产品,突破原有物质形态,通过以 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为手段,与设计、 时尚、音乐等行业实现了跨界融合。 B. 有些非遗产品,突破原有物质形态,通过 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手段,与设计、时 尚、音乐等行业实现了跨界融合。 C. 有些非遗产品,突破原有物质形态,用 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手段,与设计、时尚、 音乐等行业实施了跨界融合。 D. 有些非遗产品,突破原有物质形态,以 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为手段,与设计、时 尚、音乐等行业实施了跨界融合。 20.从下面词语中挑选合适的词语,根据要求组成对联。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1)新春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师办公室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完全农业循环流程示意图,请将该流程示意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 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0 个字。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假设你是学校游学团成员,参观美国的一所高中,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在欢迎仪式上发言, 请以“中国高中生的一天”为标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 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 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选项 扩大范围,“成为明代社会重要的赋税征收依凭”错误,根据原文“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初 即在丈量土地、清查人口的基础上制定了鱼鳞图册与赋役黄册制度”可知是“明太祖朱元璋 建国之初”,所以是“明朝初期”,而不是“明代社会”。C 选项以偏概全,“每年主持编纂” 错,明代并没有每年编纂,且“很快得到推广”的是明代实征册,与清代无关。D 选项篡改 文意,“由下至上的编制方法”错,根据原文“其具体办法是,先确定本县一年应征钱米总 数,然后按照本县应税田亩数及科则,分配到各都、图、里、甲,最后落实到各甲花户,按 照花户登录到册籍上”可知,清代的实征册是先由上至下将应征钱米总数分配到各级,再由 下至上汇总到州县。 2.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 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 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 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 选项张冠李戴,“黄六鸿在《福惠全书》中记载了实征 册的编制方法”错,由原文“此种编制方法应该反映了大多数州县的情形”可知,推断该情 形的不是《福惠全书》的作者黄六鸿,而是作者。 3.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 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 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 选项以偏概全,“封建政府 往往借助一套由户籍、地籍等综合构成的册籍系统”错误,由原文可知不是所有的封建政府 都借助一套由户籍、地籍等构成的册籍系统。B 选项因果颠倒,由原文“黄册制度逐渐陷入 紊乱和废弛状态,因此,在很多地方黄册演变为徒具虚名的‘伪册’。有鉴于此,地方州县 以黄册为基础,为应对编徭征税的实际而编制实用文册”可知,是因为黄地册地位动摇才使 得赋役册籍出现了两套系统。D 选项曲解文意,“如果在县衙的实征册没有被毁或未散佚” 概括不全面,地方官府依赖乡里册书所藏的实征底册的原因还有实征底册更贴近现实和州县 官吏更换频繁等。 4. 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 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 中国精准扶贫在 2013 年 11 月才提出,没有 30 年。 5. B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 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A 观点片面,文中还提到“强化与东部帮扶省市的劳务对接关系,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 制,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C 应为“将大数据与传统社会经济统计学分析模型 相结合”;E 说法太绝对,“贫困户接受政府的扶助后就能减贫脱贫,不会返贫”错。 6. ①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略,并不断完善与创新。②各级政府全方位积极参与,各方 力量加入,脱真贫、真脱贫。③合理运用大数据平台,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提高精准扶贫 的效率和脱贫的质量。④善于运用第三方科学评价,让扶贫进入、退出机制和第三方评估实 现适时动态监测。⑤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支持互联网企业在扶贫领域的投入和参与,鼓 励地方政府在“互联网+脱贫”领域的尝试和创新。 7. A【解析】B 项,“因为‘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 亲人”因果分析错误,文中说的是“仿 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由“仿佛”可知,其实他们并不是我的亲人。C 项,“只 因为作者是农村人的后代”,以偏概全。文中说,“自己才不会离那些底层的人们更远,同 时也才能让心灵获得最质朴的感知和最踏实的抚慰”,这才是“我”同情和亲近他们的最主 要的原因。D 项,“因为在个性化的时代这是不被法律许可的”错,法律允许范围内,每个 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通过允许的方式评价别人的消费。 8. (1)特点:本文开头连续非常细致地描写了社会底层的三种人,并用反复的手法三次说 “我”看到他们会感到不安。 (2)作用:①内容上,这段描写表明了作者的态度②结构上,既照应标题,又为下文的议 论提供了材料。 9. ①这些人和自己上几辈的亲人一样,在社会的底层为生计苦苦挣扎,正是他们的努力, 给社会贡献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②他们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坚韧精神,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精神财富,所以我们今天的生 活是建立在他们的奉献的基础之上的。 ③作者的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社会底层辛勤的劳动者的亲近和敬意。 10. C【解析】本段话意思为:五代以来,诸侯强横,县令官员不能够行使自己的职权。现 在天下太平, 我驻守边疆重镇,然而我管辖的县令能够斥责撤掉狡猾的属官,确实是值得 赞扬的,有什么该处理的呢?“令宰”意思是县令官员,是一个固定的词语,不能分开。因 的 此排除 A、B 两项。“而”作为连词一般位于句首,考查而前后连接的内容,当连接“部 内”,排除 D。 11.C【解析】C 项,“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解释错误,“出”是指京官 外调。不一定获罪被贬。 12. B【解析】B 项,“他酒量很好”表述错误。原文“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 可见其酒量不好。 13. (1)镇守寿春,每年收取租税,按照收入的多少来支出,从来没有过分的要求。 (2)太祖喝 酒到兴头上,仰头向天祈祷说:“酒,是上天赐给的美好待遇;王审琦,是我 的平民(百姓)朋友。 这正是帮我兴旺发达共同享受的时候,为什么对他那么吝啬不让他 喝酒呢?” 【参考译文】 王审琦,字仲宝,他的祖先是辽西人,后来搬家到了洛阳。后汉乾佑初年,隶属周祖帐 下,性格单纯谨慎,周祖十分亲近信任他。跟从周祖平定李守贞,因为功劳被任命为厅直左 番副将。广顺 年间,历次担任东西两班的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等职务,跟从周 世宗征讨刘崇,奋力作 战立了大功,调动官职做了东西班都虞候,改任铁骑都虞候,调任 本部军队右第二军都校。世宗召 集禁军的各位校官在园苑中聚宴射箭,王审琦连续射中靶 子,世宗称赞他,大加赏赐。不就兼任勤州刺史。 周世宗亲自征伐淮南,舒州城墙坚固未能攻下,下诏让郭令图担任刺史,命令王审琦从 中路带 领骑兵进攻舒州城,一晚上就攻下舒州城,捉住了舒州刺史。郭令图已经进入城中, 王审琦等人于 是去救援黄州,几天后,令图被舒州人驱赶。王审琦选拔轻装骑兵嘴里含着 木棍在夜里出发,中间 住了两夜,就到达舒州城,打败了舒州人,令图能够回到原来的官 衙。周世宗赞赏他,授予他都指 挥使的官职。周世宗围困濠州,王审琦率领几千名敢死战 士攻下了水砦,夺取了月城,濠州于是投 降。等到进攻楚州,做了南面巡检。城池将要陷 落的时候,王审琦预料淮人定会逃跑,于是设置埋 伏等待他们。不久,城中的士兵果然凿 开南门而溃逃,埋伏的士兵攻击他们,斩杀了几千人,俘虏了五千多人,到皇帝临时驻扎的 地方献功,世宗赏赐他名马、玉带河几百匹锦色绸缎。 跟从皇帝征讨李筠,担任御营前洞屋都部署,被飞石所伤害,皇帝亲自前来探视。建隆 二年,出京做了忠正军节度使。在任上镇守八年,施政宽厚简单。所管理的属县中有个县令 因为一个官吏犯法就停了那个小官吏的职务,幕僚上告县令没有首先请求上级(就擅自做 主), 请求处理他。王审琦说:“五代以来,诸侯强横,县令官员不能够行使自己的职权。 现在天下太平, 我驻守边疆重镇,然而我管辖的县令能够斥责撤掉狡猾的属官,确实是值 得赞扬的,有什么该处理 的呢?”听到这话的人都很佩服。王审琦沉稳宽厚有谋略,尤其 擅长骑马射箭。镇守寿春,每年收取租税,按照收入的多少来支出,从来没有过分的要求。 一向不能饮酒,曾经陪皇帝饮酒,太祖喝 酒到兴头上,仰头向天祈祷说:“酒,是上 天赐给的美好待遇;王审琦,是我的平民(百姓)朋友。 这正是帮我兴旺发达共同享受的 时候,为什么对他那么吝啬不让他喝酒呢?”祈祷完毕,回头对王 审琦说:“上天一定会 赐给你酒量,试着喝一杯,不要害怕。”审琦接受皇帝命令,喝了十杯也不 难受。开宝二 年,跟着太祖征伐太原,做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太祖曾召王审琦在皇宫花苑里喝 酒射 箭,王审琦连续射中靶子,太祖赏赐他御马、黄金做的马鞍。七年,王审琦死去,年龄才五 十岁。开始,王审琦得了急病,不能说话,太祖亲自来看他,等到他死了,又到他家里去, 哭得很悲 伤。死后,赐给他中书令的官职,追封他做琅琊郡王,待遇增加一等。埋葬他那 一天,又因为他停 止上朝一天。 14.C【解析】C 项,“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错,此处词人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抒发了自己 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和对世俗发自内心的鄙弃。 15. ①傲视权贵,不愿在朝为官。如“玉楼金阙慵归去”,表达了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做官 也懒得去的人生态度。②留恋自然,品行高洁。词人借品行高洁的“梅花”来象征自己的品 行。③行为疏放,洒脱不羁。如“且插梅花醉洛阳”一句,表现了词人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 洛阳城中的洒脱不羁的性格。 16. (1)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 (2)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 (3)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17.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做题时,首先通读文段,把握 材料涉及的领域;其次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注意所给语句的差别,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 最后根据连贯的要求,分析判断语句的衔接。该段重点谈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的创新,而非传 承基础上的创新,故 A、B 两项不恰当。从上下文来看,陈述对象应该是“它”,而不是“新 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主客体上看,“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不应该去适应“它”而是相 反,故 C 不恰当。 18. B【解析】本题考查省略号的作用。解答此题需要先弄清省略号的常见作用:1、表示语 言的延长;2、表示语言或歌曲等的省略;3、表示语句的转折;4、表示语言断断续续;5、 表示事物或道理的多项列举;6、表示解释说明;7、表示意思的递进 ;8、表示语音的延长; 9、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文中省略号前面有两项列举,分别是“竹编包”“巴蜀 乡音”,后面用省略号,其作用应该是多项列举的省略。A 项,作用是语言断断续续。B 项, 多项列举的省略。C 项,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D 项,表示语言断断续续。 19. B【解析】A 项,“通过以 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为手段”,句式杂糅,删去 “以……为”;C、D 项,“与设计、时尚、音乐等行业实施了跨界融合”,动宾搭配不当,“实 施”应改为“实现”。 20. (1)翠柳迎春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 (2)桃李满园春绣绵;芝兰绕阶座凝香。 21.示例:农作物秸秆可以直接作为沼气池发酵原料生产沼气,也可以作为饲料饲养牲畜, 把牲畜粪便作为原料牛产沼气,既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当作生活燃料。 22.【答案】中国高中生的一天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本次中国游学团的演讲代表,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今天 我想分享的是:中国高中生的一天。 在中国,高中通常要求在早上七点二十前到校,所以我们在一个小时前——六点半—— 就得起床,以确保不会迟到。 到校后第一件事是早读,我们会在七点半到七点五十之间读英语或中文。读中文时通常 以中国古诗词为主,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听过李白的名字?贵国有一位著名的诗歌评论家庞德, 据说他非常喜欢李白。而英语通常以读单词、练听力为主,感谢这项长久的训练项目,让我 此刻可以毫无障碍地与在场的同学们进行交流。 早读过后,没有吃早饭的同学会选择在这时补上早餐——基本上是在来校途中买的夹馍。 有点像美国年轻人常吃的汉堡——不过在中国,夹馍要便宜很多。 在七点五十五时,上课铃声会准时响起,一直到中午十二点,我们会上五节课,每节课 间有十分钟休息时间。 如果是高二高三学段的学生,会按照不同的学习方向分为文科和理科。选择文科的同学 学习政治历史和地理;选择理科的同学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但所有同学都必须学习中文、 数学和英语。分科之后学生就有了专攻方向,相较于美国课程设置,文理分科虽然自由度减 弱,但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 在中国的课堂上,师道尊严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但我们的老师在严谨负责的同时也 保持着亲切幽默,因此,这种在外界看来较为严肃的师生相处之道并不会给中国学生带来压 力。 在课间时,我们会与班级同学踢毽子——这是一个由几片羽毛插入带金属片或塑料片的 底座的小型运动器材,这项活动有利于锻炼身体、劳逸结合。我们此次访问贵校,也带了几 个毽子,可以在课间时一起享受这项轻松愉悦的活动。 十二点到下午两点,是我们的午饭及午休时间。同学们可以选择在学校或是回家吃饭和 休息。 下午两点二十到校后就要开始准备上下午的四节课——一直到下午五点四十,然后全天 的上课时间结束。有的同学选择回家吃晚饭并写作业,有的同学选择在学校吃饭并上晚自习 ——当然,其中一部分是住校生,直到晚上十点,一天的学习时间才告结束,还想学习的同 学可以回家或回宿舍进行“第二轮晚自习”,这个环节时长因人而异,有的学生恐怕会学到…… 我想起了 NBA 前 MVP 科比的一句名言:“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愿孔夫子保佑这些 刻苦的孩子不要因此影响了健康。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学习强度太大,中国学生会不会被折磨成一台台学习机器?我想 说,当代的中国高中生,与在座的各位一样,都心怀抱负,有高远的志向和追求,如同在中 国流行的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们都想看一看”,在这个世界被称为“地球村”的时代, 中国致力于营造合作、包容、理解、互助的国际环境,我们也勇于承担着实现“中国梦”、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使命。正如美国诗人艾默生的一句诗:“从西到东。每一种 形式里潜藏的精神都呼唤着同类精神的回应;每一颗原子都点燃自己,隐约照见它未来的轨 迹。” 我希望,以我的此次演讲为媒介,使此次游学活动的中美双方高中生能有深入的交流与 了解,一起开心地度过接下来的几天并有所收获。 谢谢大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