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东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度广东省东莞市第一学期统编版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 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长期以来,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就是认为古代中国人不信宗教,因而没有真正的信仰。这种观点是武断的,其实,中国的民间信仰实质上就是中国宗教。‎ 虽然中国不是一个宗教的国度,但民众却不缺少宗教信仰;虽然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明确的宗教归属,但却似乎比任何民族更笃信神灵。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中国的先民自古就信奉和祭祀天地神灵。可以说,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建造了如此之多的神庙供人们进行宗教祭祀活动,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从事着如些复杂多样的宗教祭祀活动。‎ 在祭祀的对象上,中国人按照与自身关系的远近把整个统一的神灵世界划分为“天”与“祖”两个系列,于是,祀天祭祖二神崇拜就构成了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这种独特的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中,其中祭祖、崇祖既是基础和本质的东西,又是主要的载体,而祀天、敬天则是演化和派生出来的一种观念,它历来都附着于祭祖和崇祖的活动和礼仪之中。正如美国学者斯图尔特所说的:“祖先崇拜事实上才是中国的真正的宗教。”‎ 在祭祀的主体上,按照国家的行政隶属关系可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先秦时期,祭祀活动从上至下由天子、诸侯、大夫、士和庶人分别掌管。秦之后,其祭祀的政府主体就由天子以及各级官吏担任。在民间,其基本的祭祀主体是广大的农民群众,他们所从事的私人祭祖或祀神活动完全遵循传统习俗自发而为,但宗祠或地区性的大型集体祭祀活动则由家族首领和地方会首出面组织和主持。至于国家的祭祀天地的活动,是为天子的特权,秦汉之际,天子主要通过封禅和郊祭来祭祀天帝,秦汉之后,祭天和祭地同时进行,其仪式更为隆重和繁琐。明永乐年间,在北京南郊还专门建造了天坛供祭天之用。‎ 在祭祀的性质上,按照神灵的属性可区分为不同的种类。与西方的一神教不同,中国的宗教神灵除了至高无上的“天”‎ 之外,其他的神祗都属于有限的特殊神。如山神、门神、灶神、土地神以及其他的动植物神和行业神,都属于担负特定职能的神祗,只能给人们提供某一方面的护佑。但有些地方社神,却被演化和升格为具有多种社会职能的地区守护神。由于在整个封建社会,祭祀至上神“天”乃为天子的特权,民间不得擅自祭祀,这种神权垄断状况一方面造成了民间信仰实用性的不断强化,致使原始的自然崇拜难以得到扬弃和升华;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多神信仰在民间的和平共处和共同发展,不致发生像西方那样的宗教冲突和战争。‎ 各种祭祀活动是信仰的载体,是一定宗教信仰的外在物化形式。透过它我们看到这种扎根于民众生活、内存于民众精神世界的信仰是如此之深厚,无论是外来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自创的道教,都不曾动摇过它的地位。“文化大革命”也未能真正摧毁它。改革开放之后,民间信仰迅速复兴。这再次证明了一个客观规律,信仰是人的精神生命,一个民族的信仰就是其内在的“活的灵魂”,它如同遗传基因一样通过这个民族的世代相传而得以延续,而不因个体的消亡而消亡。因此,对于信仰特别是一个民族的信仰来说,我们是无法用一种外在的强制力量来将其从人们的精神中加以消灭的,外在的强力只能消灭人的肉体,而无法消灭人的信仰,信仰的存在和改变是一个遵循其内在固有的逻辑而缓慢演化的过程。‎ ‎(节选自《中国乡村发现》,作者左亚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不是宗教国度,但古代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知识分子不缺少宗教信仰,甚至比任何其他民族都更笃信神灵,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有明确的宗教归属。‎ B.祀天祭祖二神崇拜构成了古代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但祭祖、崇祖是主要载体,正如美国学者 J.L.斯图尔特所说的:“祖先崇拜事实上才是中国的真正的宗教。”。‎ C.中国传统社会的祭祀活动中,祭祀的主体大致涉及政府和民间两方面。政府主体按照国家的行政隶属关系可划分为不同的层级;民间的基本主体则是广大的农民群众。‎ D.无论是外来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中国本土的道教,都不曾动摇过中国民间祭祀活动的地位,显示出民间信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首先否定了一个武断的观点,进而提出“中国民间信仰实质上就是中国宗教”,开门见山,观点明确。‎ B.对于中国的民间信仰的论述,作者主要阐述祭祀的不同内容,同时,文章也有历史角度的纵向分析与中西方横向的比较。‎ C.文中举出“山神、门神、灶神、土地神”等,是为了证明中国民间信仰属于多神信仰,有利于和平共处,消除冲突和战争。‎ D.最后一段出现的“民族的信仰”“活的灵魂”“遗传基因”等词语,能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民间信仰及其内在逻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祀天祭祖活动都是宗教祭祀活动,是宗教信仰的体现。所以说,中国的“民间信仰”就是中国的宗教。‎ B.祭祖崇祖是中国人各种祭祀活动的核心,它与祀天敬天构成了古代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是二神崇拜的体现。‎ C.中国宗教神灵中,“天”是至高无上的,只能由天子祭祀,民间不能擅自祭祀。可见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仍属于一神教。‎ D.中国的“民间信仰”作为民族“活的灵魂”,不因个体的消亡而消亡,它有其内在固有的逻辑演化过程。‎ ‎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与父亲唠嗑 许心龙 ‎“爹,又有一段时间没跟您唠嗑了。”‎ 暑假后开学第一天,我被任命为镇中学副校长。上午放学后,我就屁颠屁颠地步出校园找父亲唠嗑。我笑着说:“爹,我当上副校长啦。”‎ 父亲不语。‎ 我想父亲应该自豪地说“祝贺我儿”。父亲的自豪是压抑不住的,就像吃馍掉馍渣一样往下掉。当然,馍渣儿父亲会习惯性地一一接住,可这自豪他断然不会去接,而是让其尽情掉落,让村里人看个清清楚楚透透亮亮。‎ ‎“爹,您的第一次自豪您还记得吗?”我问道,“应是我 23 岁那年考取师专吧?”我无意中选择了一个“自豪”的话题与父亲唠嗑。‎ 父亲没表态。‎ 我想父亲应该点点头说“是的”。父亲说话的表情还是甜中带苦。咋说父亲苦呢?父亲的苦是他不蒸馒头争一口气,拼命让我这只公鸡为他下蛋。好在铁树开了花,我这只公鸡竟也下了一个滚圆的大蛋。‎ 父亲老实巴交,木讷口拙,交个公粮都能让人偷梁换柱,他的嘎嘣脆响的麦子被调换成土坷垃麦,收到镇粮管所大喇叭的广播批评。受了奇耻大辱的父亲愚顽地找到村支书说理,颐指气使的村支书笑着拍拍父亲的瘦肩膀,说再追还有意思吗?村支书当然没去想父亲想要回什么,父亲执意要的是一个人起码的尊严。这反倒成了村人永远的笑柄。‎ ‎“爹,我可是咱村第一个从小鸡窝里飞出来的大凤凰啊!”我继续说。‎ 我知道父亲的苦远远大于他的自豪。那苦宛如一把大伞完完全全遮住了他。父亲苦是因为我的脑壳里装的全是纹路粗糙的大块豆腐脑子。我光高考就考了五次,年年落榜,近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的煎熬。父亲能不哭吗?‎ 那年我第一次高考离分数线差17分,父亲抱有希望地卖了八袋麦子让我复读。‎ 第二年高考离分数线差2分,父亲大有希望地卖了快下崽的老母猪让我继续复读。‎ 第三年高考离分数线差9分,父亲不免失望地摸摸我浓发覆盖的头,说了一句我终生难忘的话:“这脑子一点儿也不少呀!”。后来父亲戒了烟,供我再复读。‎ 第四年高考离分数线差2分,父亲摇晃着头说:“咋恁巧跟千年一样还是2分?”父亲怀着残存的希望笑了。我的眼泪不听话地流了下来。‎ 第五次高考后,我走出考场就打工去了。我知道自己不敢贸然回家了吗,心里怕极了父亲的眼光,那眼光像父亲的身体一样细瘦,但却如鹰眼般锐利。‎ 就是这红军长征一样史诗般的复读,让我考中了!‎ 回到村里我听说,父亲得到捷报后 一连在村里转悠了几天,逢人便说,无人自语,整个人神经了一般。父亲压抑了五年之久或者说大半辈子的满腔晦气终于扬眉吐了出来,吐得村里角角落落坑坑洼洼里都是。紧盯着父亲拱桥似的后背的,是全村人太阳一样灼人的眼光!‎ 后来我才悔之莫及地知道父亲愚顽兴奋的胸腔里裹挟的是一颗柔弱的不堪一击的心脏。‎ ‎“爹,咱终归胜利了不是?”我笑着吁出口气,“连蛮横的村支书都点着头握着您的手不是?”‎ 父亲没接腔。‎ 我想父亲应该说“没有苦中苦哪有甜上甜”。这是父亲在我高考落榜时常念叨的一句话。‎ 大家都说我同学多,那是因为我读了七年高中。这样说,虽不乏挪揄的意味,可同学多了不是坏事呀。‎ 朋友多了路好走,我就沾了同学多的光。他们给我牵线搭桥找到了一个对象,心灵手巧,貌若天仙,还是响当当的镇干部,父亲自豪得合不拢嘴,露出了两颗发黄的残牙。‎ 父亲曾预言过我的面相是文曲星下凡。我还真的在杂志上发表过大大小小的文章。媳妇就是看了我的文章后的作者简介才慕名嫁给我的。不就媳妇又给父亲生了个胖孙子,孙子自然也是非农业户口,每月供应粮面三公斤。父亲拿红粮本的手都是光彩夺目的。父亲自豪得合不拢嘴,嘴里四颗发黄的残牙暴露无遗。‎ 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媳妇打来的。我一抬头,发现太阳偏西南了,我这才想起只顾着给父亲唠嗑了。‎ 午饭还没吃呢。‎ ‎“爹,我今儿来告诉您的啥,听清楚了吧?”我立起阵阵发酸的双腿,继续说:“爹,抽空再来看您。”‎ 父亲静如泰山。‎ 我弯腰拔起一把青草,紧紧攥在手里。‎ 一低头,我的清泪洒落在了手中的青草上。‎ 那是父亲坟茔上的杂草。‎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亲的苦,在于他“拼命让我这只公鸡为他下蛋”,而“我这只公鸡竟下了一个滚圆的大蛋”,突出了“我”获得成功的来之不易,更表现了父亲这些年来的艰辛付出。‎ B.父亲得到“我”高考的捷报后,“一连在村里转悠了几天,逢人便说,无人自语”,以至于“我”以为他得了神经病。后来才理解了父亲,因此“我”追悔莫及。‎ C.文中的“‘爹,咱终归胜利了不是?’我笑着吁出口气”,这说明想争一口的气的不只是父亲,还有耳濡目染受其教育的“我”,有其父必有其子。‎ D.小说的语言朴实生动,使用了很多极富乡土味的方言如“唠嗑”、“嘎嘣脆响的麦子”、“大块豆腐脑子”等,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5.小说以“与父亲唠嗑”为题,写的却是“我”的自言自语和父亲的“沉默”,这样构思有何作用?请 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作品,谈谈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阅读(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共 12 分)‎ 材料一:‎ 根据北京大学在 2015 年发布的《国民健康视觉报告》,若无有效的干预,到 2020 年,中国 5 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 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 7 亿,高度近视人群将达 4000 万至 5150 万左右。‎ 昨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把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对防控青少年儿童近视提出了整体目标:到 2023 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 2018 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 0.5 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 1 个百分点以上。‎ 到2030 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6 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 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 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 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 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 优秀率达25%以上。‎ ‎(摘编自王俊《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绩考核》,《新京报》2018 年 8 月 31 日)‎ 材料二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近视?在大城市中,我们依赖的信息大多来自书本、网络,可以说,90%的信息是依靠近距离阅读而获取的。要适应这样的生活方式,青少年就是易患所谓的现代文明病——近视眼。‎ 但是,同样是依靠近距离阅读而获取知识,同样是用电脑、ipad ‎ 和手机,在国外,患近视的比例要比中国低得多。美国、德国这个年龄段的近视率低于 10%。法国卫生部网站的近期数据表明,20 岁一下青少年近视眼的比例是20%左右。加拿大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在工业化国家中也属于较低水平。‎ 这是为什么?近视的最主要成因,与学习时间过长、阅读使用电子产品,以及较少进行户外活动密切相关。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摩根教授说:“不外出活动,集中用眼于近距离区域(例如写字与阅读),两种情况的结合进一步恶化了这个问题。但是如果儿童有足够的时间在户外活动,他们可以尽情学习而免于视力受损。”中国孩子现在每天平均只有1小时待在户外,而澳大利亚孩子则是4小时。‎ 加拿大保护中小学生视力的根本思路,是减少学生学习压力,降低学生用眼强度,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阳光。加拿大中学生运动时间比作业时间多。加拿大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普遍课时较短,法定上课时间为每日上午9-11点,下午1点到3点半,这样短的课时,学生在课堂上的用眼强度自然不会很大。保障学生户外活动时间,是确保中学生用眼卫生的另一关键。‎ ‎(摘编自吴兴人《美国德国中小学生近视率低于 10%,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上观新闻》2016 年 6 月 7 日)‎ 材料三 与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不对称的,是与国民视觉健康相关的研究十分缺乏,多偏向眼科疾病治疗,对人群视觉健康方面研究很少。公众对视觉健康的知识十分匮乏。比如在晃动的车上看书、看手机和视频是非常伤害眼镜的,但许多孩子和家长不以为然,社会舆论往往还认为这是爱学习的表现。‎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公共政策一直着重于防盲治盲,与视觉健康相关的机构设置与政策内容都围绕着防盲治盲展开,和眼健康相关的法规中,尚未出现过“视觉健康”的概念,特别缺乏对整体视觉健康的关注和有效措施。在公共教育、预防保健、医疗保障以及社会引导等方面都缺乏切实可行的政策规划。2009年新医改以来,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高度重视,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大幅增加,遗憾的是,公共卫生和医保的大量投入没有能进入视觉健康领域,相关政策也没有惠及视觉健康领域。 ‎ ‎(摘编自李玲《给孩子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人民日报》2017 年 5 月 24 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根据材料一《方案》中对新发近视率的防控目标可知,相较于小学和初中,高中阶段学生的近视率最高。‎ B. 由北京大学 2015 年发布的《国民健康视觉报告》可知,我国青少年患近视病的形势较为严重。‎ C. 现代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大多来自书本、网络,这易使青少年患上现代文明病——近视眼。‎ D. 在视觉健康领域,我国亟需改进公共政策规划,让公共卫生和医保的投入进入视觉健康领域。‎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为增强公众视觉保健意识,医疗科研机构应提高对视觉健康领域的关注度,加强对国民视觉健康领域的研究。‎ B.由材料一《方案》中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的整体目标可知,国家对青少年近视的防控是有计划、分步骤的。‎ C.因为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中小学都有法定的上课时间,所以学生有足够的课外活动时间,降低了用眼强度。‎ D.由澳大利亚摩根教授的观点,及加拿大保护中小学生视力的思路可知,使儿童拥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有利于保护儿童视力。‎ ‎9.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耶律倍,太祖长子,自幼聪敏好学,文武兼备,立为太子。天显元年从征渤海,拔扶余城,上欲括户口,倍谏曰:“今始得地而料民,民必不安。若乘破之势,径造忽汗城,克之必矣。”太祖从之。倍与大元帅德光①为前锋,夜围忽汗城,忽汗城城主穷蹙,请降。寻复叛,太祖破之。改其国曰东丹,名其城曰天福,以倍为人皇王主之。仍赐天子冠服,建元 甘露,称制。上谕曰此地濒海非可久居留汝抚治以见朕爱民之心驾将还倍作歌以献陛辞太祖曰得汝治东土吾复何忧倍号泣而出。未几,诸部多叛,大元帅讨平之。太祖讣至,倍即日奔赴山陵。倍知皇太后意欲立德光,乃谓公卿曰:“大元帅功德及人神,中外攸属,宜主社稷。”乃与群臣请于太后而让位焉。于是大元帅即皇帝位,是为太宗。太宗既立,见疑,以东平为南京,徙倍居之,尽迁其民。又置卫士阴伺动静。倍既归国,命王继远撰《建南京碑》,起书楼于西宫,作《乐田园诗》。唐明宗闻之,遣人跨海持书密召倍。倍因畋海上。使再至,倍谓左右曰:“我以天下让主上,今反见疑;不如适他国,以成吴太伯②之名。”立木海上,刻诗曰:“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携高美人,载书浮海而去。至汴,见明宗。明宗以庄宗后夏氏妻之,赐姓东丹,名之曰慕华。倍虽在异国,常思其亲,问安之使不绝。后明宗养子李从珂弑其君自立,倍密报太宗曰:“从珂弑君,盍讨之。”及太宗立石敬塘为晋主,加兵于洛。从珂欲自焚,召倍与俱,倍不从,遭仕士李彦绅害之,时年三十八。‎ ‎(选自《辽史·义宗倍传》,有删节)‎ ‎[注]①德光:即耶律德光,辽太祖的次子。被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927年即皇位,史称辽太宗。②太伯:周太 王的长子。太王欲立幼子季历为王,太伯遂避逃江南,后为吴国的创建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上谕曰/此地濒海/非可久居留/汝抚治/以见朕爱民之心/驾将还/倍作歌以献陛/辞太祖曰/得汝治东土/吾复何忧/倍号泣而出 B.上谕曰/此地濒海非可久居/留汝抚治以见/朕爱民之心/驾将还/倍作歌以献/陛辞/太祖曰/得汝治东土/吾复何忧/倍号泣而出 C.上谕曰/此地濒海/非可久居/留汝抚治/以见朕爱民之心/驾将还/倍作歌以献/陛辞/太祖曰/得汝治东土/吾复何忧/倍号泣而出 D.上谕曰/此地濒海非可久居留/汝抚治/以见朕爱民之心/驾将还/倍作歌以献陛/辞太祖曰/得汝治东土/吾复何忧/倍号泣而出 ‎1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字:“名字”在古今的理解不同。古代,“名”是婴儿出生不久后一般由父亲命名;而“字”则 是成年后举行冠礼时取的;用“字”来称呼别人是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B.擢:史传类作品当中经常有关于官职变动的词语,常见的“拜”“除”都是任命官职的意思,而直接含有升迁之意的词语有“陟”“升”,含有贬谪之意的有“擢”“黜”。‎ C.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其职能大约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耶律倍英勇善战。他跟从辽太祖出征讨伐渤海国一举成功,后又与大元帅耶律德光连夜围攻忽汗城,迫使城主走投无路,便请求投降。‎ B. 耶律倍洞悉时局。虽身为太子,但他明白太后想要立耶律德光为皇帝,在此形势之下,他主动率领群臣向太后请命,将皇位让给弟弟。‎ C.耶律倍性格果断,尽管主动让位,但弟弟仍不放心,派人暗中见识他的行动,耶律倍对此心灰意冷,立即离开了故国,投奔后唐。‎ D.耶律倍心怀故土。他虽身在异国却思念亲人,不断派使者前往问安。在李从珂弑君后,他还暗中派人密报辽太宗,希望派兵攻打后唐。‎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始得地而料民,民必不安。若乘破之势,径造忽汗城,克之必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以天下让主上,今反见疑;不如适他国,以成吴太伯之名。(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 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②,松州③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杜工部:即杜甫。因杜甫被授有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衔,因此人称杜工部。题目中的“杜工部”表明是模 仿杜诗风格,“蜀中离席”才是本诗标题。②天外使:唐朝往来吐蕃的使者。③松州:唐设松州都督府,治所在 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内。因西陵吐蕃国,是唐朝西南边塞,故常有军队驻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人在开头泛言人生离别的普遍和平常,慨叹在干戈中离别的沉重感伤,读来不仅曲折顿挫、气势雄放,而且自然地引出下文的伤时感世之情,可谓落笔不凡。‎ B.颔联从侧面含蓄地指出时局的纷乱:使者久久未得回归,边境处有大军驻扎。这不仅勾勒出西北边境历年战乱的紧张局面,更饱含着诗人那无限忧国商时之情。‎ C.颈联“座中醉客延醒客”一句,诗人用“醉客”指栈行席上的朋友,“醒者”则是指自己,宴席上朋友不断向诗人敬酒来拖延时间,诗人对此不免产生不满之情。‎ D.尾联上承“醉客”,用汉代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典故,说成都美酒本足以伴人终老,更何况当垆卖酒的还是如卓文君这样的美女呢!此两句表面赞美,实则婉讽。‎ ‎15、本诗是李商隐模仿杜甫的风格而写的,其中的“江上晴云杂雨云”一句,与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 中的“塞上风云接地阴”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军队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胜。‎ ‎(2)庄子《逍遥游》里蜩与学鸠自述了其一般的飞行高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面对飞上九万里高空的大鹏,它们发出了这样的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遇人不淑的女主人公并没有沉湎于被弃的痛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她放下过去,重新生活的决心。‎ 第 II 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岁月浩浩,历史悠悠,中国古典诗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中华文明不是古典诗词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就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那些性灵的飞扬、生命的忧思、历史的感喟,( ),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 。由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唤醒了人们对于古典诗词的记忆与热爱,收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期中令人眼前一亮的“飞花令”环节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谓“飞花令”本是中国古时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该令诞生于西周,成熟于隋唐。行飞花令时首选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 7 个字。飞花令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诗词之美,美在情感之真纯,亦美在表达之深刻。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灿烂的一抹亮色,以及其真实的表达与动 人的遐思,在历史的长河中缤纷闪耀, ,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 项是( )(3 分)‎ A.源远流长 举重若轻 高深莫测 光彩照人 B.渊源流长 举重若轻 高深莫测 流光溢彩 C.源远流长 举足轻重 博大精深 光彩照人 D.渊源流长 举足轻重 博大精深 流光溢彩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中华文明既是古典诗词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 B.古典诗词不但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 C.中华文明不但是古典诗词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 D.古典诗词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一篇篇优美的诗词之中都蕴含着 B.一篇篇优美的诗词之中都涵盖着 C.都展现在一篇篇优美的诗词之中 D.都潜藏在一篇篇优美的诗词之中 ‎20.下面是某校成人礼邀请函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 十八岁是孩子生命旅途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这个神圣的时刻,我们诚挚请求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 我校,参加孩子的“成人礼”仪式,那是我校将惠赠一份精美的纪念品,等着您的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某校图书馆进馆阅览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 连贯,不超过100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杭州某小学《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比赛上,一名小学生毫不避讳地宣称“我的梦想就是发财”,他在演讲中说:“有了钱自然就不一样,生活中有空闲时间了,自己有闲钱了,自然就可以干些自己想干的事情。人生就那么几十年,循环地度过和自由地度过,绝对是两种感觉,所以我认为发财了无论如何总比没钱好。”‎ 这个与众不同的梦想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议论,有人因其用于真实表达自我而感到惊喜;有人因天真无邪的孩子被“一切向钱看”的不良风气所熏染而感到忧心……‎ 上面的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你联系个人的生活与感悟,以“一位大哥哥”或“一位大姐姐”的名义给这位小学生写一封信,敞开心扉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 A (原文句息为转折关系,此处为因果关系,错。) ‎ ‎2. C (不是证明“有利于和平共处,消除冲突和战争”。)‎ ‎3. C (与西方的一神教不同,中国的宗教神灵除了至高无上的“天”,还有其他特殊神,总体上属于多 神信仰)‎ ‎4. B(文中描述父亲“整个人神经了一般”,是说他高兴得有些反常,但并非说父亲得了神经病;“我” 也不是因为这件事而“追悔莫及”) ‎ ‎5.(6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6分)‎ ‎①“我”的自言自语和父亲的“沉默”产生了鲜明对比,从文章开头就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文章最后才揭示父亲已经去世的真相,表达了作者“子欲养而亲不在”的伤痛,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③这种特殊的“唠嗑”贯穿小说全文,起着线索连接作用,将父亲的往事与儿子的感受交织在一起。 ‎ ‎6.(6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其它理解能自圆其说可酌情给分)‎ ‎①父亲老实巴交。交个公粮能让人偷梁换柱,受尽村里人欺负;‎ ‎②父亲自尊心强。交公粮被欺负后内心一直很压抑,儿子出人 头地后才感到扬眉吐气;‎ ‎③父亲为人执着。为了争一口气,坚持让儿子五次参加高考;‎ ‎④父亲任劳任怨。为了儿子的未来,父亲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⑤父亲望子成龙。对儿子充满期待,说“儿子是文曲星下凡”, 对儿子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 ‎7. C (C 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我们依赖的信息大多来自书本、网络,可以说,90%的信息是依靠 近距离阅读而获取的。要适应这样的生活方式,青少年就易患所谓的现代文明病一一近视眼。”因此,人 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大多来自书本、网络不是患近视眼的原因,原因应是“近距离阅读”。) ‎ ‎8. C (C 项,有两个问题,-是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到“澳大利亚法定上课时间”,二是因果关系不当, 不是“有法定上课时间就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而应该是“法定上课时间很短,才有足够的户外活动 时间”) ‎ ‎9. (答对一点得2 分,答对 3 点即可得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政府层面,政府应加强对视觉健康的关注,在公共教育、预防保健、医疗保障以及社会引导等方面进 行切实可行的政策规划。‎ ‎(2)学校层面,减轻学生学习压力,降低学生用眼强度,保障学生户外活动时间。‎ ‎(3)医疗卫生机构层面,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对国民视觉健康的相关研究,向市民普及视觉保健知识。‎ ‎(4)家庭层面,家长应积极获取视觉健康方面的知识,纠正孩子不良用眼习惯。‎ ‎10. C (原文标点:上谕曰:“此地濒海,非可久居,留汝抚治,以见朕爱民之心。”驾将还,倍作歌以 献。陛辞,太祖曰:“得汝治东土,吾复何忧。”倍号泣而出。) ‎ ‎11. B (擢:提拔,提升。) ‎ ‎12.C (“立即离开了故国”,与原文“唐明宗闻之,遣人跨海持书密召倍,倍因畋海上。使再至,倍 谓左右曰:“我以天下让主上,今反见疑;不如适他国,以成吴太伯②之名。”立木海上,刻诗曰……”不符。 ) ‎ ‎13.(1)如今刚刚攻得渤海国就统计人口,老百姓必定会骚动不安。倘若乘着这破竹之势,直接进军忽汗 城,一定能攻破它。(得分点:料、造、克) ‎ ‎(2)我把天下让给了太宗,如今反而被猜忌,我不如去别的国家,以此获得吴太伯那样(让位于弟)的名声。‎ ‎(得分点:见疑、适、成) ‎ ‎【参考译文】‎ 耶律倍,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自幼聪敏好学,文武全才,被立为太子。天显元年,耶律倍随 辽太祖讨伐渤海国,最终攻下了扶余城。当时辽太祖打算统计户口,耶律信进谏说:“如今刚刚攻得渤海 国就统计人口,老百姓必定会骚动不安。倘若乘着这破竹之势,直接进军忽汗城,一定能攻破它。”于是 辽太故祖听从了他的建议。耶律倍与大元帅耶律德光为前锋,乘天黑包围了忽汗城,忽汗城城主走投无路, 便请求投降。不久,又反叛,辽太祖就攻占了忽汗城,将渤海国国名改为东丹国,将忽汗城改称天福城, 封耶律倍为人皇王,主持东丹国国政。并赐给天子衣貌,建年号为甘露,耶律倍于是上任执政。太祖告诫 耶律倍说:“这地方临近大海,不能长久地呆在这儿,留下你在这里治理此处,是为了表现我的爱民之心。” 太祖的车驾将要返回朝廷,耶律倍便作歌以献。等到太祖辞行时,太祖对耶律倍说:“能够有你治理东部 国土,我还担心什么呢?”耶律倍号啕大哭地为他送行。不久,各部落大多叛乱,大元帅耶律德光征伐平 定了他们。太祖去世的讣告传来后,耶律倍当天就赶到了太祖陵墓的所在地。耶律倍得知皇太后要立耶律 ‎ 德光为帝,便对公卿大臣们说:“大元帅耶律德光的功德已施及人、神,为中、外之人所景仰,应该让他 主持国家大政。因此,与文武百官一道请求皇太后立耶律德光为帝,而自己让出帝位。因此,大元帅耶律 德光登上了皇帝的位置,就是辽太宗。太宗即位后,耶律倍受到猜忌。辽太宗将东平改称南京,就让耶律 倍迁到此地居住,还赶走了老百姓,又安置了卫土暗中监视耶律倍的行动。耶律倍回到南京后,便命令王 继远写了《建南京碑》一文,又在西宮建造了藏书楼,写作了《乐田园诗》。唐明宗得知这些情况后,便 立即派人拿着书信渡过渤海秘密召见耶律倍,耶律倍就乘机去海上打猎。后唐使者第二次来到,耶律倍对 身旁的部下说:“我把天下让给了太宗,如今反而被猜忌,我不如去到别的国家,以此获得吴太伯那样让 位于弟的名声。”于是他立了块.木头在海上,木上刻有诗句:“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他后来携带高美人,戴着书籍,漂洋过海而出国了。到达汴京后,耶律倍拜见了唐明宗。 唐明宗将唐庄公的后妃夏氏嫁给了耶律倍,给他赐姓东丹,起名叫慕华。耶律倍尽管身在异国,但经常想 起家乡的亲人,他派回家乡问安的使者一直没断。后来,唐明宗的养子李从珂杀害了明宗,自立为帝。耶 律倍暗中报告过太宗说:“李从珂杀害了后唐君主,你何不讨伐他呢?”等到辽太宗扶立石敬瑭为后晋的君 主后,石敬瑭出兵攻打洛阳。李从珂想自焚,便召耶律倍来一起死。耶律倍拒绝了,最后被李从珂派壮士 李彦绅所杀,享年三十八岁。‎ ‎14.C(“饯行宴席上朋友不断向诗人敬酒来拖延时间”有误,“延”是邀请的意思,在此为“劝酒”, 并非“拖延时间”,“诗人对此产生不满之情”有误!) 15. (1)内容和手法相同:诗中的“云雨”、“风雨”不仅仅是指天气的变化的情况,还用之比喻社会风 云诡谲,此两处都是运用了双关的表现手法。(3 分,手法 1 分,内容分析2分) (2)表达的情感相近:这两句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局面的担忧,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3 分)‎ ‎16.(1)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2)抢榆枋而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17. C (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渊源流长:是个词组,不 是成语,是对成语“源远流长”的误用。举足轻重: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 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 问题。博大精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奧精微。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 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光彩照人:形容人(-般形容女子)或事物十分美好或艺术成就辉煌,令人注目、 敬仰。流光溢彩:光像在流动,色彩像要溢出来,借以形容车灯、霓虹等,亦形容时装表演和珠宝的色彩 艳丽。) ‎ ‎18. B ‎ (原文句子属于偷换主语与关联词使用不当。一是画横线句子前面的主语是“古典诗词”,本句 主语也应该是“古典诗词”,而且“浓缩精华”的定语是“中华文明”,而不是“古典诗词”。二是这个 复句的前后语义是递进关系,应该选用关联词“不.........。A 项两个错误均有。C 项主语不当。D 项关 联词使用不当。)‎ ‎19.D(此题重点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括号前的叙述对象是“那些性灵的飞扬、 生命的忧思、历史的 感喟”,应该充当主语,所以排除 A、B 两项。c 项的“展现”是指明显地表现出来的意思,而 D 项的“潜 藏”指隐藏在显露的外表之下。“那些性灵的“飞扬、生命的忧思、历史的感喟”不可能明显地表现在诗 词中,所以,“潜藏”更符合答案。)‎ ‎20.【参考答案】①“请求”改为“邀请” ②“来到”改为“光临” ③“那时”改为“届时” ④“惠赠”改为“赠送” ⑤“等着”改为“期待”。‎ ‎21.进馆阅览需持读者证,先到服务台领代书板,选书时,将代书板插在所取书的位置。读后如不借阅,请将书放回原处,取回代书板;如借阅,请取回代书板,携书至借阅处办理。离馆时,请将代书板放回原处。‎ ‎2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围绕一个小学生谈自己的梦想切入,针对该学生的梦想,产生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就是立意的切入点。如从“有人因其用于真实表达自我而感到惊喜”可以立意为“每一种真实,都十分可贵”;从“;有人因天真无邪的孩子被“一切向钱看”的不良风气所熏染而感到忧心”可以立意为“论当前社会风气对孩子的正负面影响”。‎ ‎【点睛】注意身份把握,是用书信格式,且定位自己口吻为“大哥哥”或“大姐姐”。‎ 附书信格式 一般的书信由六个部分构成。这六个部分是:称呼、问候、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 ‎(1)称呼:写一封信,先要把收信人的称呼顶格写在第一行,然后,再在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 说。‎ ‎(2)问候语:问候语要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它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3)正文:正文一般分为连接语、主体文、总括语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开头都应另起一行,空两格落笔。‎ ‎(4)祝颂语:祝颂语是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如“此致”“祝”等。它可以紧接着正文写,也可以独 占一行,空两格写。另外,在写与“此致”和“祝”相配套的“敬礼”“健康”一类表示祝愿的话语时,‎ 一般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5)署名:写完信之后,在信的右下角写上发信人的姓名叫做署名。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 谓,如“同学”“好友”,“弟”“妹”等。‎ ‎(6)日期:发信的日期可写在具名的后边,也可以另起一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