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汕头市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年汕头市普通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试题 本试卷100页,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音乐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音乐经过数千年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民族艺术智慧和文化传承,形成了鲜明的民族个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人文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具有特殊的美育价值。 中国传统音乐有助于审美修养的提升。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乐感”文化,注重心与乐的相通相融,追求音响的虚淡空灵,讲究韵味的深邃悠长。通过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如箫、筝、笛等民族独奏乐器因其清丽婉转的音色特点,适于表现悠闲淡泊的审美情致。京剧、昆曲、越剧等戏曲剧种,其唱腔唱词、伴奏乐器、服饰舞美等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活动也都渗透着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如蒙古族音乐的悠扬高亢、维吾尔族音乐的热情奔放、侗族大歌的委婉质朴。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力形成的过程,也是审美修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 30 - 中国传统音乐有助于理想人格的养成。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好的音乐不仅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涵养性情,对社会精神风尚也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在孔子的教育哲学中,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音乐建立和维护社会统一、宜人的法定秩序,最终实现社会的“大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强调音乐对人思想的净化作用,认为音乐教育承担着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完善的人的重要功能。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古琴以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与文人雅士的精神志向息息相通,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留下了如《高山流水》《广陵散》《阳关三叠》等大量优秀作品。传统音乐的学习,能让学生与优秀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产生共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励精神,温润心灵,进而培养起对人类、自然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最终达到理想人格的养成。 中国传统音乐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人们对某种文化在观念、心理和行为上的认可、接受和融入,它可以使人们在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方面达成一致,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都是最重要、最有生命力的文化认同内容。我国的传统音乐如同浩瀚的海洋,单就民间音乐而言,56个民族保存了丰富的歌种、乐种、曲种、剧种等,而每个种类又有多种多样的乐器以及乐队组合、唱法和奏法等表现形式,现已收集到的民间歌曲有约30万首,器乐曲约200种,这些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大量文人音乐、宫廷音乐与宗庙祭祀乐等音乐资源。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摘编自许冰《传统音乐教育如何传承“乐感”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B. 中国传统音乐指的是各民族的歌种、乐种、曲种、剧种等及其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C. 学习传统音乐,感受其中的自然美、艺术美、人文美,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 D. 清、和、淡、雅既是古琴的音乐品格,也是古代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总体上采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了中国传统音乐特殊的美育价值。 B. 文章首段从国家、民族的高度指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是全文立论的基础。 C. 文章主体部分从三方面具体论证传统音乐的美育价值,逻辑上是逐层深入的。 D. 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使论证显得充分有力。 - 30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承并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既有助于学校美育教育,也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B.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活动都渗透着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文化内涵。 C. 学习或欣赏中国传统音乐必须做到心与乐相通相融,否则就无法提升审美修养、养成理想人格。 D. 《乐记·乐论》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这与文中孔子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项,“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错误,原文是“音乐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且“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在原文中是就中国传统音乐而言的。 B项,“中国传统音乐指的是……”错误,表述的只是“民间音乐”,据末段“此外,还有大量文人音乐、宫廷音乐与宗庙祭祀乐等音乐资源”可知。 D项,“学习传统音乐,感受其中的自然美、艺术美、人文美,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错误,曲解文意,原文“古琴……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陈述对象是“古琴”,且“必由之径”指的是“学习古琴是必定经由的途径”,意思是因为古琴具有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与文人雅士的精神志向相通,因此学习古琴被认为是古代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经之途。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 30 - D项,“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错误,文章没有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C项,“无法提升审美修养、养成理想人格”错误,说法武断,原文第三段“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乐感’文化,注重心与乐相通相融”,只是强调学习欣赏者要用心感受其美、引发共鸣并获得审美熏陶,但并非一定要做到心与乐相通融才能提升审美修养、养成理想人格,心与乐不能相通相融的结果只是无法发挥或难以发挥中国传统音乐的美育功用,而且审美修养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养成还有许多音乐之外的途径。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关键在创新。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新时代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勇于解决与发展不适应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法规制度束缚。 - 30 - (摘自人民日报《抓住大机遇建好大湾区》,有删改) 材料二: 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级湾区相继崛起,分别以金融、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主要特点。当前三大湾区基本处于服务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轨中。而我国目前主要有渤海湾、胶州湾、杭州湾、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等湾区。其中,渤海湾区范围太大,湾区内联系不够紧密;胶州湾区覆盖范围太小;杭州湾区地理条件不及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发展水平较低。而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最有条件建设“湾区经济”的先行区,外向型程度最高,内部联系也日益密切,未来有望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级湾区竞争,成为国家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 当前珠三角制造较发达,整体处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香港、深圳等部分城市已出现创新型经济特征。单纯从经济总量看,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湾区相当,但在引领全球经济发展、主导全球资源配置、带动全球产业升级等方面差距明显。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进入国家战略,未来有望成为第四个国际一流湾区。 材料三: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拓展了新空间。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大湾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创新大湾区合作发展体制机制、破解合作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供了新契机。 - 30 -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大湾区经济运行仍存在产能过剩、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不匹配等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增强。在“一国两制”下,粤港澳社会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属于不同关税区域,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大湾区内部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协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强,部分地区和领域还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区域发展空间面临瓶颈制约,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人口红利逐步减退。所以,粤港澳地区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仍需政府和区域共同克服这诸多困难。 (摘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有删改) 4. 下列对粵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粵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在我国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具备我国最高的开放程度和最强的经济活力。 B. 粵港澳大湾区在我国“湾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先行先试作用,它比国内其它湾区更具发展优势。 C. 粵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并不比世界级湾区逊色,未来发展态势良好,有望跻身国际一流湾区。 D. 2017年粵港澳大湾区GDP增速明显领先世界三大湾区,说明粵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蕴藏巨大发展潜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勇于探索、大胆尝试、积极创新,解决不利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法规制度束缚,才能有效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良性发展。 B. 粵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它的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对推动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也有积极意义。 C. 当前世界级三大湾区都处于由服务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轨中,说明创新型经济是湾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也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新方向。 D.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势头良好,这与当前的世界发展形势和国内的深化改革有着密切关系;但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仍须克服诸多困难。 6. 为什么说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最有条件建设“湾区经济”的先行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B 6. ①从自然地理条件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范围适中,地理条件优越。 ②从区域内外部联系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外向型程度最高,内部联系日益密切。 ③从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水平较高,经济总量高,已出现创新型经济特征。 - 30 -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项,“粵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并不比世界级湾区逊色”错误,材料二中“单纯从经济总量看,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湾区相当”,可知经济总量只是不逊色于“纽约湾区”,而非“世界级湾区”。 故选 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 项,“是我国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错误,把未然表述为已然,由材料二“未来有望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级湾区竞争,成为国家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中的“有望”可知粤港澳大湾区还未真正成为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 故选B。 【6题详解】 - 30 -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根据常识,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已达7000万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可知从自然地理条件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范围适中,地理条件优越;“而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最有条件建设‘湾区经济’的先行区,外向型程度最高,内部联系也日益密切,未来有望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级湾区竞争,成为国家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可知从区域内外部联系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外向型程度最高,内部联系日益密切;“单纯从经济总量看,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湾区相当,但在引领全球经济发展、主导全球资源配置、带动全球产业升级等方面差距明显。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进入国家战略,未来有望成为第四个国际一流湾区”,可知从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水平较高,经济总量高,已出现创新型经济特。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第十一根红布条 曹文轩 麻子爷爷是一个让孩子们很不愉快,甚至感到可怕的老头儿!他那一间低矮的旧茅屋,孤零零地坐落在村子后边的小河边上,四周都是树和藤蔓。他长得很不好看,满脸的黑麻子,个头又矮,还驼背,像背了一口沉重的铁锅。他总是独自一人,从不搭理别人。除了用那头独角牛耕地、拖石磙。听大人们说,它的一只角是在它买回来不久,被麻子爷爷绑在一棵腰般粗的大树上,用钢锯给锯掉的,因为锯得太挨根了,弄得鲜血淋淋的,疼得牛直淌眼泪。 人们因为他的古怪,也不怎么把他放在心里。只有在小孩子落水后需要抢救的时候,人们才忽然想起他——不,严格地说,才想起他的那头独角牛! - 30 - 这一带是水网地区,大河小沟纵横交错,家家户户住在水边上,门一开就是水。到了发大水的季节,方圆三五里三天五天就传说哪里又淹死个孩子!落水的孩子被捞上来,不管有救没救,总要进行一番紧张的抢救。这地方上的抢救方法很特别:牵一头牛来,把孩子横在牛背上,然后让牛不停地在打谷场上跑动。那牛一颠一颠的,背上的孩子也跟着一下一下地跳动,这大概是起到人工呼吸的作用吧?有救的孩子,在牛跑了数圈以后,自然会“哗”地吐出肚里的水,接着哇哇哭出声来:“妈妈……妈妈……” 麻子爷爷的独角牛,是全村人最信得过的牛。只要有孩子落水,便立即听见人们四下里大声吵嚷着:“快!牵麻子爷爷的独角牛!”也只有这时人们才会想起麻子爷爷,可心里想着的却是牛而绝不是麻子爷爷。 这是发了秋水后的一个少有的好天气.一个打鱼的叔叔打捞起一个孩子,等那个打鱼的叔叔把这个孩子抱上岸,河边上已围满了人。有人忽然认出了这个孩子:“亮仔!”亮仔双眼紧闭,肚皮鼓得高高的,手脚发白,脸色青紫,看样子,没有多大救头了! 一个小伙子箭一般射向村后那片林子。 麻子爷爷像虾米一般蜷曲在小铺上,他已像所有将进黄土的老人一样,很多时间是靠卧床度过的。他不停地喘气和咳嗽,像一辆磨损得很厉害的独轮车,让人觉得很快就不能运转了。听了小伙子的话,他颤颤抖抖地翻身下床,哆嗦了好一阵,解开牛绳,拉着独角牛就朝林子外走。 “放!”还没等独角牛站稳,人们就把亮仔横放到它的背上。独角牛叫着,两只前蹄不安地刨着。麻子爷爷紧紧地抓住牛绳,用那对混浊的眼睛望着它的眼睛。牛忽然走动了,慢慢地,沿着打谷场的边沿。紧接着被麻子爷爷牵着的独角牛真的越跑越快了。它低着头,沿着打谷场“吃通吃通”地转着,独角牛老了,跑了一阵,嘴里往外溢着白沫,鼻子里喷着粗气。但这畜生似乎明白人的心情,不肯放慢脚步,拼命地跑着。扶着亮仔不让他从牛背上颠落下来的,是全村力气最大的一个叔叔。就这样一个叔叔也跟得跑得气喘吁吁了。汗流满面。他差点赶不上它的速度,险些松手让牛把亮仔掀翻在地上。 至于麻子爷爷现在怎么样;可想而知了。他脸色发灰,尖尖的下额不停地滴着汗珠。他咬着牙,拼命搬动着那双老腿。不时地闭起眼睛,脸上满是痛苦。有几次他差点跌倒,可是用手撑了一下地面,跌跌撞撞地向前扑了两下,居然又挺起来,依然牵着独角牛跑动。 跑呀,跑呀,牛背上的亮仔突然吐出一口水来,紧接着“哇”地一声哭了。独角牛站住了。 麻子爷爷抬头看了一眼活过来的亮仔,手一松,牛绳落在地上。扑倒在地上。独角牛在一旁“哞哞”叫起来“拴根红布条吧!”一位大爷说。这里的风俗,凡是在牛救活孩子以后,这个孩子家都要在牛角上拴根红布条。 - 30 - “噢,麻子爷爷!”人们突然想起他来了。麻子爷爷背靠草垛,脸斜冲着天空,垂着两只软而无力的胳膊,合着眼睛。那张麻脸上的汗水已经被吹干,留下一道白色的汗迹。一个内行的老人突然从麻子爷爷的脸上发现了什么,走到麻子爷爷面前,把手放到鼻子底下。过了一会,他用发哑的声音说:“他死啦!” 人们看着他:他的身体因衰老而缩小了,灰白的寸发上沾着草屑,脸庞清瘦,因为太瘦,牙床外凸,微微露出发黄的牙齿,整个面部还隐隐显出刚才拼搏着牵动独角牛而留下的痛苦!人们长久地站着不发出一点声息,像是都在认真回忆着,想从往日的岁月里获得什么,又像是在思索,在内心深处自问什么。 独角牛先是在打谷场上乱蹦乱跳,然后一动不动地卧在麻子爷爷的身边。它的双眼分明汪着洁净的水。它跟随麻子爷爷几十年了。麻子爷爷锯掉它的一只角,可是,它如果真的懂得人心,是永远不会恨他的。那时,它刚被买到这里,就碰上一个孩子落水,去打谷场的一路上,它不是赖着不走,就是胡乱奔跑,用犄角顶人。那个孩子当然没有救活,就是那天,麻子爷爷锯掉了它的一只角!也就是在那天,它比村里人还早就认识了自己的主人! 在给他换衣服下葬的时候,从他怀里落下一个布包,人们打开一看,里面有十根红布条,也就是说,加上亮仔,他用他的独角牛救活十一条小小的性命! 麻子爷爷下葬的第二天,那天独角牛突然失踪了。几天后,几个孩子在滩头发现它死了,一半在滩上,一半在水中。 它的那只独角朝天竖着,拴在它角上的第十一根鲜艳的红布条,在河上吹来的风里飘动着…… (有刪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先写麻子爷爷是一个让人感到可怕的老头儿,与后面他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B. 小说中从麻子爷爷狠心锯掉独角牛的牛角这一个情节,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绝情的人。 C. 小说语言形象生动,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使叙述充满画面感。 D. 小说中写到人们“又像是在思索,在内心深处自问什么”,写出人们的痛里含着海恨和歉疚。 8. 结合故事情节,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麻子爷爷”这一人物形象的。 9. 小说的结尾写独角牛死在滩头和风中飘动的红布条,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7. B 8. ①正面 - 30 - 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文中既有对麻子爷爷外貌,动作的正面描写,如“长得很不好看,满脸的黑麻子,个头又矮,还驼背”,“麻子爷爷紧紧地抓住牛绳,用那对混浊的眼睛望着它的眼睛”刻画了一个外貌丑陋不讨喜但内心柔软善良的形象;侧面描写“人们长久地站着不发出一点声息,像是都在认真回忆着,想从往日的岁月里获得什么,又像是在思索,在内心深处自问什么。”又如写“它如果真的懂得人心,是永远不会恨他的”,从独角牛的角度写麻子爷爷的无私,善良,“人们长久地站着不发出一点声息”则以写人们的愧疚从侧面写出麻子爷爷舍己救人精神的伟大。②细节描写。文中“用手撑了一下地面,跌跌撞撞地向前扑了两下,居然又挺起来了,仍然牵着独角牛跑动”这一细节描写,刻画了麻子爷爷在关键时刻不顾一切无私救人的高尚品德。③欲扬先抑。小说先写麻子爷爷外貌丑陋,脾气古怪,不近人情,再写麻子爷爷为救小孩耗尽生命最后的一点力气,一抑一扬,突显了麻子爷爷的高大形象。④对比。文中作者既把麻子爷爷相貌的丑陋与善良的内心形成对比,又把一开始人们对麻子爷爷的误解到后面人们的愧疚进行对比,突出了麻子爷爷舍己救人的高贵品格。⑤制造矛盾冲突。麻子爷爷已经是即将入土的老人,在救亮仔的过程中有几次他差点跌倒,可是用手撑了一下地面,居然又挺起来,依然牵着独角牛跑动。麻子爷爷是用自己的性命在拯救别人,赞美了麻子爷爷无私奉献的精神。 9. ①写独角牛死在滩头,是一种悲剧式的结尾,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麻子爷爷为了救人耗尽生命,独角牛也不独活,突出了人们的愧疚之情,令人深思,给人警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②写飘动的红布条,既在结构上呼应了标题,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又在内容上深化了小说的主旨,十一根红布条也就是十一条人命,作者通过飘动的红布条,赞美麻子爷爷无私奉献之情。此外,飘动的红布条,也是一种善良与无私奉献的象征,启示着人们不要因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人性至真至纯的一面。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B 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绝情的人”错误,文中塑造的麻子爷爷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绝情”二字与人物形象不符合。 故选B。 【8题详解】 - 30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正面描写“他长得很不好看,满脸的黑麻子,个头又矮,还驼背,像背了一口沉重的铁锅”“麻子爷爷紧紧地抓住牛绳,用那对混浊的眼睛望着它的眼睛”刻画了一个外貌丑陋不讨喜但内心柔软善良的形象;侧面描写“人们长久地站着不发出一点声息,像是都在认真回忆着,想从往日的岁月里获得什么,又像是在思索,在内心深处自问什么”,可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麻子爷爷的无私,善良舍己救人的精神;文中“至于麻子爷爷现在怎么样;可想而知了。他脸色发灰,尖尖的下额不停地滴着汗珠。他咬着牙,拼命搬动着那双老腿。不时地闭起眼睛,脸上满是痛苦。有几次他差点跌倒,可是用手撑了一下地面,跌跌撞撞地向前扑了两下,居然又挺起来,依然牵着独角牛跑动”,可知这一细节描写,刻画了麻子爷爷在关键时刻不顾一切无私救人的高尚品德;“麻子爷爷是一个让孩子们很不愉快,甚至感到可怕的老头儿”“在给他换衣服下葬的时候,从他怀里落下一个布包,人们打开一看,里面有十根红布条,也就是说,加上亮仔,他用他的独角牛救活十一条小小的性命”,可知欲扬先抑的手法,突显了麻子爷爷的高大形象;“人们因为他的古怪,也不怎么把他放在心里”“听了小伙子的话,他颤颤抖抖地翻身下床,哆嗦了好一阵,解开牛绳,拉着独角牛就朝林子外走”,可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麻子爷爷舍己救人的高贵品格;“麻子爷爷像虾米一般蜷曲在小铺上,他已像所有将进黄土的老人一样,很多时间是靠卧床度过的。他不停地喘气和咳嗽,像一辆磨损得很厉害的独轮车,让人觉得很快就不能运转了”“麻子爷爷抬头看了一眼活过来的亮仔,手一松,牛绳落在地上。扑倒在地上”,可知制造矛盾冲突,赞美了麻子爷爷无私奉献的精神。 【9题详解】 - 30 - 此题考查把握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通读文章,理解文意,从内容和结构分析作用。(1)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2)结构角度。这是重点。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作用。“麻子爷爷下葬的第二天,那天独角牛突然失踪了。几天后,几个孩子在滩头发现它死了,一半在滩上,一半在水中”,可知写独角牛死在滩头,是一种悲剧式的结尾,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麻子爷爷为了救人耗尽生命,独角牛也不独活,突出了人们的愧疚之情,令人深思,给人警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在给他换衣服下葬的时候,从他怀里落下一个布包,人们打开一看,里面有十根红布条,也就是说,加上亮仔,他用他的独角牛救活十一条小小的性命”“它的那只独角朝天竖着,拴在它角上的第十一根鲜艳的红布条,在河上吹来的风里飘动着……”“第十一根红布条”,可知写飘动的红布条,既在结构上呼应了标题,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又在内容上深化了小说的主旨,十一根红布条也就是十一条人命,作者通过飘动的红布条,赞美麻子爷爷无私奉献之情,此外,飘动的红布条,也是一种善良与无私奉献的象征,启示着人们不要因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人性至真至纯的一面。 【点睛】规范答题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如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等。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往往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要尽量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信息。 (4)根据赋分分条答题原则。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一个重要的暗示。比如某道题配给2分,若要求考生概括作答,则只要答出概括内容(概括中的词语必须紧扣原文)即可;若要求用原文来作答,则是在原文中寻找两处恰当的语句(将原句稍作压缩)作答。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邦奇,字常甫,鄞人。年十五作《易解》及《释国语》。登弘治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出为湖广提学副使。下教曰:“学不孔、颜,行不曾、闵,虽文如雄、褒,吾且斥之。”在任三四年,诸生竞劝。时世宗方为兴世子,献皇遣就试。乃特设两案,己居北而使世子居南。文成,送入学。世宗由此知邦奇。嘉靖初提学四川以亲老乞归久之桂萼掌铨去留天下提学官起邦奇福建。未几,选外僚入坊局,改右庶子,迁南京祭酒。以身为教,学规整肃。就迁吏部侍郎。丁外艰归。 帝尝奉太后谒天寿诸陵,语及择相。太后曰:“先皇尝言提学张邦奇器识,他日可为宰相,其人安在?”帝憬然曰:“尚未用也。”服阕,即召为吏部右侍郎,掌部事。推毂善类,人不可干以私。铨部升除,多受教政府,邦奇独否,大学士李时衔之。郭勋家人犯法,舁重贿请宽,邦奇不从。帝欲即授邦奇尚书,为两人沮止。寻改掌翰林院事,充日讲官,加太子宾客,改掌詹事府。九载考绩,晋礼部尚书 - 30 - 。以母老欲便养,乃改南京吏部。复改兵部,参赞机务。帝犹念邦奇,时与严嵩语及之。嵩曰:“邦奇性至孝,母老,不乐北来。”帝信其言,遂不召。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一。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 邦奇之学以程、朱为宗.与王守仁友善,而语每不合。躬修力践,跬步必谨。昼之所为,夕必书于册。性笃孝,以养亲故,屡起辄退。其母后邦奇卒,寿至百岁。邦奇事寡嫂如事母。所著《学庸传》、《五经说》及文集,粹然一出于正。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九》,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嘉靖初/提学四川以亲老/乞归/久之/桂萼掌绘/去留天下提学官/起邦奇福建/ B. 嘉靖初/提学四川/以亲老乞归/久之/桂萼掌铨去/留天下提学官/起邦奇福建/ C. 嘉靖初/提学四川以亲老/乞归/久之/桂萼掌铨去/留天下提学官/起邦奇福建/ D. 嘉靖初/提学四川/以亲老乞归/久之准萼掌铨/去留天下提学官/起邦奇福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祭酒,祭祀时所用之酒。古代祭祀时,供奉三牲和祭酒,以示对神灵的尊敬,文中借代指主祭者。 B. 尚书,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尚书》也是中国儒家典籍之一,又名《书》。 C. 谥,谥号,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D. 王守仁,亦称王阳明,是心学之集大成者。他反对程朱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而是提倡“致良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邦奇以身作则,教学严谨。出任湖广提学副使期间,严格要求生员,学如孔、颜,行如曾、闵,学生们都受到鼓励,勤奋学习。 B. 张邦奇为官清廉、公正。面对郭勋丰厚的财物不动心,公正执法,也引来郭勋的忌恨,所以郭勋对他在升迁尚书一事上进行阻挠。 C. 张邦奇生性孝顺,多次因孝亲辞官。严嵩曾转达邦奇的话说,因为母亲年事已老,为了孝养母亲,不愿意来北方。皇上因此不再召见他。 D. 张邦奇推崇程朱理学,亲力亲为。对待家族成员,无论是母亲还是寡嫂,都尊奉伦理道德,用心奉养。身体力行,著述丰厚。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30 - (1)服阕,即召为吏部右侍郎,掌部事。推毂善类,人不可干以私。 (2)昼之所为,夕必书于册。性笃孝,以养亲故,屡起辄退。 【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张邦奇)守丧期满,就被征召为吏部右侍郎,掌管吏部事务。推荐贤才,别人不可以为了私利去求取(官位)。 (2)(张邦奇)白天所做的事,晚上必定写在本子上。他生性非常孝顺,因为孝养父母的缘故,多次起用后就辞官。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嘉靖初年,担任四川提学,以孝顺父母的理由请求回家。久而久之,桂萼掌管选拔官吏,任免天下提学官,起用邦奇到福建任职”。 “提学四川”,官职名称,单独成句,之后断开,排除AC; “去留天下提学官”中,“去留”是任免的意思,之间不断开,排除BC。 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A 项,“祭酒,祭祀时所用之酒。古代祭祀时,供奉三牲和祭酒,以示对神灵的尊敬,文中借代指主祭者”错误,“祭酒”为汉魏以后的官职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清末始废。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 30 - C项,“严嵩曾转达邦奇的话说,因为母亲年事已老,为了孝养母亲,不愿意来北方”错误,严嵩实际并未转达张邦奇的话,而是严嵩刻意欺瞒皇帝之语。 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服阙”,守丧期满;“推毂”,推荐;“干”,求取;“即召为吏部右侍郎”,意义上的被动句;“人不可干以私”,状语后置,别人不可以为了私利去求取(官位)。(2)“书”,写;“笃”,非常;“退”,辞官;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 30 - 张邦奇,字常甫,鄞县人。十五岁时创作《易解》和《释国语》。考中弘治末年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担任检讨史官。出京担任湖广提学副使。对底下的人教诲道:“学习方面不像孔子、颜回,行为方面不像曾参、闵损,即使文章写得像杨雄、左思,我也要斥责他。”任职三四年,诸位学生竞相勤勉。当时世宗刚刚被推举为太子,献皇派遣他去考试。于是特别设置了两张书桌,自己坐在北面,让太子坐在南面。文章完成后,送太子入学。世宗因此知晓邦奇。嘉靖初年,担任四川提学,以孝顺父母的理由请求回家。久而久之,桂萼掌管选拔官吏,任免天下提学官,起用邦奇到福建任职。不久,选调外官进入坊局,张邦奇被改任右庶子,担任南京祭酒。以身作则,学堂规矩齐整恭敬。升迁为吏部侍郎。遭遇父亲去世,回家守丧。 皇帝曾经侍奉太后拜谒天寿山诸位先帝陵寝,交谈间说到选择宰相的事。太后说:“先帝曾说提学张邦奇器量学识非凡,日后可以任命为宰相,这个人现在在哪里呢?皇帝幡然醒悟,说:“还没有任用呢。”张邦奇守丧期满,就被征召为吏部右侍郎,掌管吏部事务。推荐贤才,别人不可以为了私利去求取。铨部升职和任命官员,大多听命于宰府,唯独邦奇没有,大学士李时对他怀恨在心。郭勋的家人触犯法律,郭勋带着丰厚的财物请求宽恕,邦奇没有同意。皇帝想要立即任命邦奇为尚书,被这两人阻止。不久改任掌管翰林院事,任职日讲官,加封太子宾客,改任掌管詹事府。九年考核官员的政绩,被晋升为礼部尚书。因为母亲年老想要便于奉养,于是改任南京吏部。又改任兵部,参赞机务。皇帝尚且怀念邦奇,时常跟严嵩谈及邦奇。严嵩说:“邦奇生性非常孝顺,母亲年老,不愿意来北方。”皇帝相信严嵩的话,于是没有召见邦奇。二十三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被追赠为太子太保,谥号文定。 邦奇的学问以程朱理学为宗。尊敬王守仁,友好相处,但是言谈间多有不合。亲身修行力求实践,步步谨慎。白天所做的事,晚上必定写在本子上。生性非常孝顺,因为孝养父母的缘故,多次起用后就辞官。邦奇的母亲在邦奇死之后才去世,寿命达到百岁。邦奇对待寡嫂像对待母亲一样。所创作的《学庸传》、《五经说》和文集,这些著作的纯粹都是出自于正道。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南赣作) (明)王阳明 吹角峰头晓散军,横空万骑下氤氲。 前旌已贺洗兵雨,飞鸟犹惊卷阵云。 南亩渐欣农事动,东山休共凯歌闻。 正思锋镝堪挥泪,一战功成未足云。 注释:作者王阳明曾任南赣巡抚,当时山贼肆虐,他在南赣崇义县打败以谢志山为首的起义军,勒石纪功。这首诗写的是战胜以后,在返回路上遇雨的情景。 - 30 -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句用角声、雾气氤氲烘托战场上激战之后的情形,不见打仗场面,却可感受到战场的气氛。“横空”二字体现了军队的气势。 B. 作者用“飞鸟犹惊”的夸张手法暗示打仗的激烈,用雨衬托打仗的紧张心情。 C. 五六句展现出诗人打仗后还关心农事的细心,鲜明地展现一个关心民生的官员形象,同时与开篇的横空豪情相互映衬。 D. 末二句展现出作者的襟怀与气度,打胜仗后一切云淡风轻。这跟“回首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有相似的神韵。 15. 诗歌的题目是“喜雨”,你认为“喜”在哪里? 【答案】14. B 15. ①喜在打胜仗。从“散军”“前旌已贺”看出打仗告捷后大家心情的愉悦。②喜在农事正常进行。从“南亩渐欣农事动”看出诗人联想到农田上农民正常耕作,丝毫没有因为战事而受影响,诗人感到欣慰。③喜在当地局势太平。“一战功成”可见打仗后,当地局势太平,百姓生活安定,诗人的心境平稳淡定。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掌握关键信息,最后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 B项,“衬托打仗的紧张心情”说法错误。诗歌的题目是“喜雨”,因此“喜”是诗歌的感情基调;结合注释中的“战胜以后,在返回路上遇雨的情景”写作背景,以及诗句中的“前旌已贺”,可知这里是用路上遇雨的场景,衬托出打仗胜利之后的轻松心情。 故选B。 【15题详解】 - 30 -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本题中,要抓住“喜”字进行分析。首先,从“晓散军”“前旌已贺”,结合注释“这首诗写的是战胜以后”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对打胜仗的愉悦欣喜之情。其次,诗人看到“南亩渐欣农事动”,农田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农事没有受到战事的影响,诗人由此而“喜”。最后,诗人看到“东山休共凯歌闻”,知道战事没有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结合末句“一战功成未足云”中,也可以看出诗人为当地局势太平,百姓生活平静而喜。 【点睛】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确定诗歌类型。通过读题目、作者和诗歌的题材,看出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明确这诗词写的是什么,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2.抓关键句,体味情感。从律诗的一般规律来看,艺术中心在中间两联,思想中心在首尾两联。(注重绝句的三四句,律诗的首尾联)3.抓意象和重点词语,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深悟情感。4.品艺术特色和抒情方式。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运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表达出来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诗人在饮酒后,唱出自己情思悠远和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的两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2) 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强调了君子并非与一般人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来使自己得到提升。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借莺、燕的活动来显示春天勃勃生机。 【答案】 (1). (1)渺渺兮予怀, (2). 望美人兮天一方。 (3). (2)君子生非异也, (4). 善假于物也。 (5). (3)几处早莺争暖树, (6). 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渺”“生”“莺”“燕”“啄”的书写。 - 30 -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国内最早的漆饰家具是明宣德年间的方角双门橱,这种被称为雕漆的工艺,比单纯填漆家具更华丽。明中叶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以黄花梨、紫檀木等优质木材为主材的家具。在另外的广大南方地区,人们 ,制成 的竹家具,尤以斑竹所制家具最为贵重。明代家具在宋代家具的基础上,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明式家具品种丰富,用材多样,其中以黄花梨最佳。这种硬木色泽柔和、纹理清晰坚硬,富有弹性。由于木质坚硬且有弹性,所制家具用料的横断面很小。因此,家具造型简练、挺拔。由于木材本身的色泽纹理美观,所以明式家具很少施漆,仅仅擦上透明蜡即可充分 木材本身质感。另外,明式家具制作工艺精细合理,全部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结合部件,坚实牢固,能适应冷热干湿变化。( ) 清代家具中最出色的是宫廷家具。各种宫廷家具色彩绚丽、纹饰华美。其中,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具的装饰主题是吉祥图案,花纹与雕刻手法均严整细密,使它无论在中国漆器史上,还是中国家具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因地制宜 别具匠心 推陈出新 展示 B. 就地取材 别具匠心 革故鼎新 展示 C. 因地制宜 别具一格 革故鼎新 显示 D. 就地取材 别具一格 推陈出新 显示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高低宽狭的比例或以适用美观为出发点,或为了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姿。 B. 高低宽狭的比例或以适用美观为出发点,或有助于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态。 C. 高低宽狭的比例或有助于适用美观,或以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姿为出发点。 D. 高低宽狭的比例有助于适用美观、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姿。 19.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0 - A. 最华贵富丽雕漆家具的装饰主题是吉祥图案,花纹与雕刻手法均严整细密,使它无论在中国漆器史上,还是中国家具史上,都成为不可多得的杰作。 B. 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具的装饰主题是吉祥图案,花纹与雕刻手法均严整细密,它无论在中国家具史上,还是中国漆器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C. 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具以吉祥图案为装饰主题,花纹与雕刻手法均严整细密,无论在中国家具史上,还是中国漆器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D. 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具以吉祥图案为装饰主题,花纹与雕刻手法均严整细密,它无论在中国漆器史上,还是中国家具史上,都成为不可多得的杰作。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处,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就地取材:在本地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身的潜力。此处由上句苏州的以黄花梨、紫檀木等优质木材为主材的家具引出,说的是另外地区的情况,因此强调选材的问题,应选择“就地取材”。 第二处,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指文学艺术上或其他方面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两个成语都有与众不同义,但别具匠心更强调匠心,而此处强调的是与以黄花梨等为主材的木材材料不同的竹材风格,所以用“别具一格”。 第三处,革故鼎新:指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根据语境“明代家具在宋代家具的基础上”,填入“推陈出新”。 第四处,显示:出现意思。展示:从优秀中选出来显示,更具有主动性。根据语境“木材本身质感”,填入“显示”。 - 30 - 故选D。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语句复位题能较好地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是近年常考的题型。解答时,要从语言表达连贯的角度思考,根据话题是否一致、句序是否合理、前后是否衔接等,选出补写最恰当的一项。 首先联系上文,语境讲的是明式家具制作工艺精细合理,括号内的语句主语都是高低宽狭的比例也是体现这一点。接着观察四个选项,每个选项都有两个意思:适用美观、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姿。再比较这两点的语意先后与轻重。适用应是家具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纠正身姿坐姿是更高层次的作用,两者是递进关系。 AD项,将这两点表述为并列关系,不恰当; C项,“高低宽狭的比例或有助于适用美观,或以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姿为出发点”本末倒置。 故选B。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文中划线句子第一分句的主语是装饰主题,最后分句的主语是雕漆家具,结构混乱;“使它”与“都是”搭配不当;“无论在中国漆器史上,还是中国家具史上”关联词表述递进关系,因此连接的分句语序不当。 A项,“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具的装饰主题是吉祥图案……使它无论在中国漆器史上”错误,第一分句的主语是装饰主题,“使它”中的“它”应是雕漆家具,指代不明。 B项,“它无论在中国家具史上,还是中国漆器史上”错误,中途易辙,而且关联词连接的分句语序不当。 D项,“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具以吉祥图案为装饰主题,花纹与雕刻手法均严整细密,它”错误,“它”指代上句中的“花纹与雕刻手法”,不合逻辑。 故选C。 - 30 -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从2018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对“中国农民丰收节”反响强烈,纷纷策划各自的节庆活动。各地各部门办好丰收节,①________ 一是坚持农民主体办节日。农民是丰收节的主体,农民广泛参与是关键。丰收节能否办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各种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支持鼓励农民开展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关的庆祝活动。② ________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数量多、民族也多,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庆祝丰收的习俗。这就要求我们务必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农时农事,把传统活动继承好、保留好、发扬好,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纷呈、融合互动、相得益彰。我们不搞千篇一律,不搞过多的规定动作,一定要把特色体现出来。三是坚持节俭热烈办节日。节俭是农民的美德,我们办节不能追求奢华和排场,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③ _________。四是坚持开放搞活办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综合性的节日,既属于农民,也属于全社会,甚至属于全世界,让全社会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农民的节日。 【答案】 (1). ①关键是要做到“四个坚持”。 (2). ②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办节日。 (3). ③又要避免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第一个空对应“一是坚持农民主体办节日”“三是坚持节俭热烈办节日”“四是坚持开放搞活办节日”,可知应填入概括性的句子,即“关键是要做到‘四个坚持’”;第二个空根据位置和对应“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数量多、民族也多,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庆祝丰收的习俗”,填入各地不同,即“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办节日”;第三个空对应“既要有节日的仪式”,填入进一步的内容,即“又要避免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 - 30 - 21.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为大力营造喜迎亚青会的浓厚社会氛围,近日,汕头亚青会执委会办公室向广大市民征求“喜迎亚青会”宣传标语。标语要求能生动表述汕头建设发展奋斗目标和亚青会办会宗旨理念,能成为汕头高标准办好亚青盛会的有力宣言,也能传达出广大汕头市民期盼亚青、喜迎亚青的真实心声。 请你以汕头市民身份,拟两则喜迎亚青会的宣传标语,每则标语不超过20个字。 宣传标语一: 宣传标语二: 【答案】宣传标语一:千年潮文化,万众亚青情!(建设目标,市民心声) 宣传标语二:办亚青盛会,展汕头激情,圆青春梦想!(建设目标,亚青理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拟写宣传标语的基本能力。这类题,首先需要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语文素养进行创意解读;最后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基本的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动性。本题注意目的是“喜迎亚青会”“营造喜迎亚青会的浓厚社会氛围”,标语要符合要求,“标语要求能生动表述汕头建设发展奋斗目标和亚青会办会宗旨理念,能成为汕头高标准办好亚青盛会的有力宣言,也能传达出广大汕头市民期盼亚青、喜迎亚青的真实心声”,围绕“建设目标”“市民心愿”“亚青理念”“亚青要求”等来写标语,比如“千年潮文化,万众亚青情”,就从“建设目标,市民心声”的角度表达了汕头市民的热情,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今晚看央视新闻,许许多多的“90后”挺身而出,穿上“志愿红”,奔赴疫情严重地区,成为战“疫”中一道闪亮的风景。他们用默默奉献诠释志愿精神,作为“00”后的我想了好多。 材料二:今天早上我看到了一段视频: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幸染病,救人未救己,与世长辞。他的爱人护士长蔡利萍痛哭着追赶载着刘院长的殡葬车,听着她悲切的哭声,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材料三:今天,网络直播课开课了。看到学校的老师,超兴奋,超激动,久违了,老师们! - 30 - 材料四:今天,接到通知,要返校了,开心。我们体验了史上最长的寒假,经历了最漫长的等待与期盼。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以上材料摘自某位同学在疫情期间所写的日记,读完之后你有什么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能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范文: 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新冠疫情肆虐之际,全国4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每一个义无反顾的身影,都是最美的身影,每一个医务人员都是伟大的“逆行者”,都是这场战“疫”中的英雄!他们既是白衣天使,又是战斗英雄,向英雄致敬,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新冠肺炎发生以来,我们每天都为这样的画面泪目,那是被口罩勒到破皮的脸颊,被汗水浸到泛白的双手,手术室外席地而眠的身影……无数白衣天使用他们逆行的身影阻挡疫情肆虐,撑起患者的希望。我们不知道你是谁,却知道你为了谁,来自人民的白衣战士,在为人民负重前行。医护人员并非钢铁之躯,也没有三头六臂。如果不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是父母眼中照顾不好自己的孩子,是妻子眼中不懂浪漫的丈夫,是孩子眼中永远爽约的妈妈……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中的一员。然而,当他们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英勇奋战在抗疫最前线那一刻,就成了人民心中的“超级英雄”。 “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医护人员冒着生命的风险,冲锋在前,钟南山院士年届高龄仍奔赴武汉;有人身患重症仍战斗在最前沿;有人骑车4天3夜赶回战“疫”一线,有人染上病毒离开了人间……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白衣战士深知前方“疫”线的艰险,依然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选择离开家乡、暂别亲人,把小家放在心底,为大爱冲锋在前。有位医生,在其所在医院的发热门诊连上14天班,随后按要求隔离观察14天,就在刚刚结束医学观察的第二天,她又主动随医疗队出发前往武汉。有时,我们佩服与感念的不只是白衣战士的不屈意志,更有再次抉择时的坚定姿态。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广大医务人员医者仁心,无私奉献,甘于付出,为国纾难,为民解忧,在病魔与人民之间垒起“隔离带”,筑牢“防火墙”,撑起“保护伞”,靠坚守传递希望,以生命守护生命,为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疫长城”。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 30 - 为致敬抗“疫”斗争以来,这些勇敢的逆行者,多家媒体发起“致敬最美‘逆行者’”网络活动,也是它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这个活动举办的很好,让我们行动起来,为战“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点赞!让我们行动起来,把最美“逆行者”作为我们追求的明星,成为我们心目中真正的英雄,愿我们每一次对英雄的仰望,都是一次唤醒人生目标的自我昭示;每一次对英雄的赞美,都成为一次砥砺奋进的郑重宣誓。向最美“逆行者”致敬,有了他们,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群英荟萃,雄风浩荡!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是一篇材料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它仅仅只是提供了一段材料,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广。一般来说,首先要研读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初步理解材料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其次,要找出材料的中心句,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1.审题: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文字材料、写作指令和写作要求。 (1)文字材料: - 30 - 本题是由四则材料组合而成的,在审题立意时,需要学生寻找到材料间的逻辑联系,学生应对材料逐一进行分析,找出材料间的联系与区别,求同存异,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再针对写作的具体要求进行写作。四则材料均摘自某位同学在疫情期间所写的日记,是该同学在疫情期间的所见所思所悟,紧扣当下热点,贴近学生生活,考生阅读材料后应该有所感悟。第一则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记录的是该同学在疫情期间所看到的央视新闻:许许多多的“90后”穿上“志愿红”逆行奔赴疫情严重地区,参加志愿者活动,成为战“疫”中一道闪亮的风景。第二句话的“他们用默默奉献诠释志愿精神”既是“我”的感悟,也提示了考生此则材料的重点,是对疫情期间“90后志愿红”的表现及其所诠释的“志愿精神”的思考;后半句“作为‘00’后的我想了好多”既表明了“我”的身份,也引导同样身为“00后”的考生深入去思考、感悟。第二则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记录的是抗疫英雄刘智明不幸染病,与世长辞。第二句话记录的是刘院长的爱人,同样身为医护人员的蔡利萍面对丈夫离世的悲痛,而“我”倍受感动,“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显然,这是“我”对于刘院长“救人未救己”的的心灵触动,也是“我”对妻子泪别亡夫的深切同情。这里至少折射出几方面的思考:一是刘院长在疫情期间治病救人却未能救己的思考。个人的生命在疫情面前显得那么脆弱和渺小,但是面对疫情带来的死亡威胁,作为诸如医务工作者之类的“逆行者”们,却以单薄的身躯支起抗疫的大旗,以一己之力援百家之危,这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个人生命在社会大义面前的“无我”的彰显,这是一种“伟大源于平凡”的“大我”之境。二是对刘院长的妻子蔡利萍泪别亡夫的感念和反思。疫情期间,肆虐的病魔夺走了4000多条宝贵的生命,造成了成百上千个家庭的残缺。材料中蔡利萍泪洒殡葬车只是这些破碎家庭的一个缩影,考生可感同身受,将笔触延至对蔡利萍护士长乃至受疫情影响的千千万万的家庭的同情,也可以据此追溯引发这场悲剧的原因,进而引发对自然的敬畏。三是对以上二者关联的思考。刘院长“救人未救己”彰显的是“大爱”之伤,蔡护士长泪洒殡葬车体现的是“小我”之痛,如何辩证看待这种“大爱”与“小爱”、“大我”与“小我”的关系,也是考生能否根据材料将文章写向深刻的关键。第三则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今天,网络直播课开课了。”展现的是受疫情影响,学生迎来了新的学习方式。第二句话写的是“我”的感受:“超兴奋,超激动,久违了,老师们!”意在引导考生去感悟特殊时期特别的授课模式的新鲜感和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返校上课的遗憾,及因此而弥足珍贵的师生情谊。第四则材料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话重点是“我”对返校通知的感受,是“开心”的。第二句话是“我”最为学生对返校这一事件的心声。“史上最长的寒假”、“最漫长的等待与期盼”,这是作为学生对疫情期间的学习思考:因为疫情,假期变得漫长,因为漫长,反而滋生了前所未有的对返校的渴望和期盼,这是作为学生最真实的声音。第三句话则可以看做是“我”对整个疫情期间的的总结、回顾和思考:“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来自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场疫情,看似漫长,实则短暂,所有在疫情期间产生的苦与乐、喜与悲,都将成为历史,成为过去,但因疫情而产生的各种悲欢苦乐,不管是志愿者们的忙碌身影,还是逆行者们的悲欢离合,亦或是同学们的线上听课,都是值得回忆和反思的,他们将成为我们“亲切的怀念”,这种怀念,或甜蜜温馨,或深切悲痛,但都是历史的一个印记,启发着我们去迎接更美好的未来。可以说,这句话放在第四则材料中,起到了总体关联前三则材料的作用。综合来看,第一、第二则材料写的是“他人”,侧重引导考生关注在疫情期间那些“逆行”于疫区的英雄和受到疫情影响的家庭和个人,第三、第四则材料写的是“自我”,侧重引导考生去感受在疫情期间学习生活的新变化,一方面引导考生去感念师恩、领悟生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学生的自己,最好的抗疫就是好好课,不辜负那些为了能够快速复课而在疫区“逆行”的英雄。 (2)写作指令和写作要求 - 30 - ①写作指令:指令点明材料来源“某位同学在疫情期间所写的日记”,暗含了写作语境“疫情期间”,考生不能脱离这个语境随意发挥。指令要求考生根据由材料触发的“联想和思考”,“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这就要求考生行文不能脱离材料,但也不是对材料进行扩写,而是由材料引发的“联想和思考”,例如由材料一、材料二引发对抗疫英雄表现的思考,致敬抗疫英雄,感恩英雄的付出,并向英雄学习,身为“00”后如何向抗疫英雄学习等。②写作要求: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说明不管考生是从综合角度出发立意,还是从单则材料的角度出发立意,均应视为“符合题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参考立意:致敬战疫中的“志愿红”,你们最美;向疫区最美“逆行者”致敬;疫情之中的“大我”与“小我”;“志愿红”默默奉献,微光成炬,感恩有你;抗疫路上,感谢有你;抗疫不分年龄,我是00后,抗疫战场上绝不落后;疫期学习迎来新方式,我自律我成长;同心抗疫,“课”不容缓 3.行文结构:文章先引用材料,明确地提出观点“向最美‘逆行者’致敬”,再列举了抗疫过程中的感人画面,表达了自己的感动和崇敬。接下来剖析了“逆行者”值得被冠以“英雄”称号的原因:把小家放在心底,为大爱冲锋在前;无私奉献,甘于付出。最后总结全文,饱含感情地歌颂了“逆行者”的担当和勇敢,肯定了社会对“逆行者”的“致敬”。文末重申观点,照应前文,回扣题目。 4.写作素材: (1)前不久,华科协和医院医生的一封“请赴一线”的申请书刷屏,短短百字,看了让人热血沸腾,尤其是最后的“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一语,更是令人肃然起敬。随后,“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这句激荡人心的“誓言”,出现在更多医护人员的请战书中。 (2)面对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钟南山再次临危受命,挂帅出征。连日来,他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情况……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尽管给出建议:“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84岁的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 (3)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每天拖着一双不方便的腿脚,带领医护人员“保卫武汉”,已连续30多天奔走在抗疫一线。这个没有被自身疾病和疫情吓倒的男人,在得知同样在医院工作的妻子感染新冠病毒时,才害怕落泪,因为担心失去她。 (4)山东青岛84岁高龄的杨立梓老人主动申请,在社区摸排情况、发放宣传材料;家在陕西城固的军人何玉朴,因为肩负防疫任务主动取消了原定大年初六举行的婚礼;来自空军军医大学的王新、仲月霞夫妇,顾不上照顾家中老人,同时递交请战书前往武汉……面对疫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负责任敢担当。 (5)所谓英雄,不过是平凡 - 30 - 勇敢。疫情当前,医务工作者“逆行”走向一线。解放军医生刘丽因为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口罩,脸庞留下深深勒痕;90后护士单霞为避免毛发沾染病毒,毅然剪掉了自己的长发;初为人父的90后高铁随车机械师陆德茂在大年初一接到单位的备乘电话后,放下熟睡的儿子紧急归队;80后铁路变电值班员熊婷24小时在疫区守护京九线,已经连续9天没有回家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逆向而行”,在“大疫”中书写大义,用真情与大爱、勇敢与奉献,集结成万里神州抗击疫情的硬核力量。 (6)驰援武汉的西安国际中心医院医疗队228名医护人员一起做出决定:集体理发。一缕缕青丝被剪下,摆放整齐,写上女医护人员的名字。满头秀发变平头甚至光头,所有女队员都没有哭,反而觉得这是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一位护士说,“等我长发飘飘时,再来看看武汉。” (7)因为疫情,这个假期承载了特殊而厚重的教育使命。在寒假和延期开学阶段,广大教师、机构应以身心健康为核心倡导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锻炼、自主劳动、自主探究,实现更有价值的自主成长。“停课不停学”需进行顶层设计和科上络课程内容、如何进行优质资源整合、推送,对相关技术平台与系统进行遴选,都需要教育部门科学设计、严谨推进。每临大事有静气,教育尤是如此。我们期待,在这个特殊的假期,更多学校、在线教育机构、家长能保持一份静气与定力,让教育能始终沿着情怀、温度的方向稳健前行。这不仅是学生之需,也是未来之需,国家和民族之需。 - 30 - - 3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