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高二3月月考(2017-0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高二3月月考(2017-03)

潮南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总分值: 150 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间书法的文化艺术价值 马相武 民间书法这个概念,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民间书法,也没有绝对的官方书法,二者是相对而言。比如民间书法经常相对的是文人书法、官方书法和书法家书法。它们不光具有阶层色彩,还带有主流与非主流的区隔,比如官方书法常常相当于主流书法。有时候民间书法的概念使用带有贬义,暗指太随意、太土气、不入流、不雅观、缺少传统规范和法度。也有时候官方书法的概念使用带有贬义,暗指机械刻板模仿、缺乏艺术个性、随大流、大路货、太正统,或一味追求形式的典雅工丽,风格华靡萎弱。所以,这些概念的使用,关键是要看带入的语境,相比较的对象,价值判断的指向,这些才是最重要的。简单地说真正的书法在民间或者说在官方,其实都是错误的、偏颇的。民间书法和官方书法,虽有先后、源流之别,然往往于排斥对立中互补共存、相互依赖。‎ 民间书法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书法历史上,有些书法类型,有些书法家,是受到官方或朝廷提倡推广的。比如“二王”,欧、颜、柳体等,它们几乎都是先由书法家书法和文人书法演变而成官方书法。而大量的汉简、敦煌抄经和汉砖瓦当文字,以及大量至今尚未收藏发掘完结的碑帖等等,都属于民间书法范畴。当代的“毛体”曾经风靡全国,同时受到官方和民间的普遍欣赏和模仿研习,却随着政局的变化而逐渐消退。这既是典型案例,又是特异案例。‎ 民间书法,从表面上看,一般指书家书者属于民间,是普通市民或农民,是平民阶层。然而,我倒是觉得,其实不好以地位、身份和出身高低来划分民间书法和官方书法的。一个普通平民,写得一手直逼真迹的“毛体”,他是官方书法还是民间书法?他当然是官方书法。对于书者,你可以说他是民间书法家;对于书法,你可以说他是官方书法。官方书法和民间书法往往是一个悖论的存在,有一个相对的差异和关系,又往往有一个含混的边界,甚至交叉地存在,复合地覆盖。往往很难简单地划分论定。 ‎ 在古代,官方朝廷并不仅仅维护官方书法,它们对于民间书法所起的推动作用也往往是难以否认的。北魏时期,民间书法得到了无比繁盛的发展,民间书法精品受到朝廷极大的认可和欣赏,并且加以推行宣传,蔚为风潮,壮观不已。在山东的邹县、莱州等地发现的摩崖作品,许多是民间书法瑰宝和艺术奇葩,对传统的书法艺术起了极大的丰富作用和启发作用。许多著名书法家情不自禁地加以模仿借鉴,成为官方书法的审美借鉴和艺术风格的一个有机构成。反过来,又推动刺激了民间书法文化艺术的发展演变。‎ 中国书法起源于民间,篆隶楷行草的形成和演变,都是极好的证明。民间是书法的来源或源泉,汉简、敦煌抄经和汉砖瓦当文字以及大量碑帖资料,一直就是书法家研习的对象,它们是书法的文化宝库和丰富艺术资源所在。历代书法家成就大者和集大成者都从民间书法吸收艺术文化养料,都高度重视从民间书法矿藏得到技艺创新的借鉴。‎ 当今书法界,加上善书者和爱好者,人群庞大,光怪陆离,林林总总,这是信息化和大众文化时代加上商业大潮搅动之下必然的现象,不足为奇。然而,鼓励提倡大家放眼民间,辨清本末,正本清源,也不失为具有拓展创新书法文化艺术可能的提议和指向。‎ ‎ (选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下列对“民间书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民间书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具有阶层色彩,属于非主流书法,常常带有贬义。‎ ‎ B.民间书法,相对于官方书法而言,一般表现为随意、土气、不入流、不雅观、不符合规范和法度。‎ ‎ C.民间书法是一个历史范畴。汉简、敦煌抄经和汉砖瓦当文字,以及大量的碑帖等,都属于民间书法范畴。‎ ‎ D.民间书法,一般指书家书者属于民间,是普通市民或农民,是平民阶层,一旦其身份地位阶层变了,也就随之变为官方书法。‎ ‎2.关于民间书法的文化艺术价值,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民间书法,有着对官方书法的补充作用。民间书法和官方书法,虽有先后、源流之别,但却常常在相互依赖中排斥对立。‎ ‎ B.民间书法,对官方书法起推动作用。北魏时期,民间书法发展繁盛,其精品受到官方朝廷极大的认可和欣赏。‎ C.民间书法,对传统书法艺术起了极大的丰富作用和启发作用。摩崖作品中的精品,成为官方书法的审美借鉴和艺术风格的有机构成。‎ ‎ D.历代书法家成就大者和集大成者都只从民间书法中吸收艺术文化养料,民间书法为他们提供了技艺创新借鉴的艺术资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民间书法,也没有绝对的官方书法。有些民间书法奇葩可以变成为官方书法,而有些官方书法也可能退变成民间书法。‎ ‎ B.那些机械刻板模仿、缺乏艺术个性、随大流、太正统,追求形式的典雅工丽,风格华靡萎弱的官方书法,不是真正的官方书法。‎ ‎ C.官方书法和民间书法的边界一直是含混不清,很难简单划分论定的。它们之间有时交叉存在,复合地覆盖,有一个相对的差异和关系。‎ ‎ D.当今书法界存在离奇杂乱的现状,鼓励提倡大家放眼民间,辨清本末,正本清源,有可能会拓展创新书法文化艺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刘节:史家风骨士子魂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以名流云集著称,陈寅恪地位最尊,自不待言。陈又与岑仲勉并称“二老”,加上刘节、梁方仲,则号称“四大教授”。刘节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在当时堪称岭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1926年,刘节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专攻中国哲学史。清华国学研究院同学王力对刘节的印象和评价:“君待人无贵贱,一接以礼。视友事若己事,蔼然似长者。”‎ 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刘节与陈寅恪的师生情谊广为人知。据中山大学历史系老师回忆,逢年过节,刘节去拜望陈寅恪时,必对老师行下跪叩头大礼,一丝不苟,旁若无人。刘节还曾对学生说:“你们想学到知识,就应当建立师生的信仰。”但这句话在当时被当作罪证受到学生猛烈批判。1952年到1969年,在送恩师陈寅恪最后一程的陈门弟子中,长期陪伴老师左右的,唯独刘节一人。他是在任何压力下都绝不批陈的学生,义无反顾地与恩师同甘共苦,其自身所受苦难之深重已达无以复加之地,却还经常主动把老师要受的苦难都揽到自己头上。1967年底,红卫兵要抬陈寅恪教授去大礼堂批斗,陈夫人出面阻止,被造反派狠狠推倒在地。刘节挺身而出,代替老师去挨斗。批斗会上,“小将”们对刘节轮番辱骂、殴打,之后又问他有何感想,刘节昂起头回答:“我能代替老师挨批斗,感到很光荣!”‎ 抗日烽火绵延,家国罹难,导致学人不能安于讲席,经受乱离流浪之苦,刘节可谓体验得真切。从《刘节日记》中可以看出,尽管背井离乡,生活条件恶劣,要靠中英庚款的研究经费资助才得以勉强度日,他却安贫乐道,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以治学和研究为乐。‎ 在治学上他主张求真、自信。他说,“考据学是求真之学”,“历史学家要有很强的自信力,一个历史学家要坚定不移,不要为一时的风浪而动摇不定”。‎ 在“文革”期间,刘节先后遭受60多场批判,受到戴高帽、剃光头、被抄家、遭殴打、罚劳改等等非人待遇,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刘节仍写下这样掷地有声的话:“人格同学问是一致的,决没有学问好而人格有亏的伟人。”表示“假定有一种势力要打破我的信仰,使我不能安静为学,我当然要抵抗……设若有一种势力要阻碍我的志向,使我不能如愿以偿,我当然要拿出毅力来”。‎ 面对这类政治运动,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但读书的人自能感受到他是以平常心、宽恕心处之的。这有一个旁证,据其学生姜伯勤后来回忆,作为“白专”学生的典型,他也参与批判了刘节唯心主义史学,但1959年本科毕业时,刘节却向学校的党委领导表示:“你们要把姜某留下来,这个人能成器。”这既可见刘节的眼光,也可见其胸襟。‎ 刘节对子女的教育一贯民主、宽容,据刘节的儿子刘显曾回忆,“我感觉他对我们兄弟俩是慈爱而不溺爱,严格而不严厉”。在他看来,虽然父亲可以说“孔子的门徒”,但回想起来,父亲对儿子、妻子都是很平等、民主的。“他从来不说重话,可以说对儿子亦子亦友、对我母亲亦妻亦友”。刘显曾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也同样是因为父亲鼓励他发展自己的兴趣。在刘显曾20岁生日时,父亲对其说“感情要专一”。当时刘显曾正在上高中,当天他亲自来学校要儿子回家过生日,“在他看来这是我的成年礼了,所以要告诉我这个重要原则。‎ ‎【相关链接】刘节,近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著述颇丰。在研究先秦古史、先秦诸子思想、史学史方面有卓著成就,为了不被古代多种传说迷惑,他通过对古代文字的钻研去发现古史的真实材料。他多年开设史料学和史学史课程,著有《中国史学史稿》,这本书对历代修史制度、史籍之宏富多样和著名史家的成就均有翔实的论述,见解独到,尤其重视历史哲学的发展,是中国史学史学科重要代表作之一,著名史学家白寿彝称誉本书为“必传之作”。‎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有大师陈寅恪、与陈并称“二老”的岑仲勉,再加上刘节、梁方仲两位教授,名流云集,堪称岭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B.文章着重叙述了刘、陈的师生情谊。刘节对陈寅恪行下跪叩头大礼,任何压力下不批陈,与恩师同甘共苦,代替老师挨批斗,这份诚挚的士子情怀令人钦佩。‎ C.文章在刻画刘节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刻画了刘节的语言、动作等;“挺身而出”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D.“文革”让刘节经历了非人的生活,而他却没有在日记中留下关于这一时期的记录,可见他处事的平常心、宽恕心;姜伯勤事件也能从侧面表现这一点。‎ ‎5.本文是如何体现传记文学的真实性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 答: 。‎ ‎6.刘节先生身上体现着怎样的“风骨”? (5分)‎ 答: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云襟胸怀 ‎【美】贾莱斯·凯瑟·莱斯特 ‎“我从来就不恨北方佬,最可恨也最让人诅咒的就是那场战争……”我的姨妈贝蒂一讲起她的故事,总是用这句话开头。那时,尽管贝蒂姨妈快80岁了,但我可以想象到故事里她的容貌——刚刚20岁,长着一双亮晶晶的蓝眼睛,非常漂亮。‎ 贝蒂姨妈完全有理由憎恨内战——南北战争。她的兄弟中有一位在葛底斯堡战场上战死,另一位当了俘虏。随后,她年轻的丈夫詹姆斯——南部邦联的一名军官——也被俘虏,关到了某地的一所不为人知的战俘营里。‎ ‎9月下旬的一个热天,贝蒂家从前的奴隶郎纳来到贝蒂家,告诉她一件奇怪的事。他在查看离范·米特家半英里处的一家农舍的空房子时,听到屋里有人的低声呻吟声。他随着呻吟声来到阁楼上,发现那里有一名受伤的联邦政府士兵,在他的身边还放着一支步枪。‎ 贝蒂姨妈跟我讲起她第一次看到那个身穿污泥斑斑的蓝军服、长着胡子的人时,她总是说:“我简直就像是步入了一场噩梦之中;令人作呕的可怕的绷带,吓人的血腥气味。孩子,那就是战争的真实写照:没有军号,没有战旗,只有痛苦和污秽,无可救药与死亡。”‎ 贝蒂在阁楼上发现伤兵的证件,她从这些证件中得知,他是弗蒙特州的中尉亨利·比德尔,她很清楚应该把这位联邦政府军官的情况向南方邦联的军队报告。但是,她也明白自己不会那么做。她是这样向我解释的:“我一直在想,他是不是在什么地方有一位妻子等着他。”由于贝蒂的精心护理和照料,重新点燃了亨利·比德尔身上奄奄一息的生命火花。‎ 当比德尔的体力有所恢复时,他给贝蒂讲起他在弗蒙特州韦斯·菲尔德的妻子和儿女。当贝蒂讲起她的两个兄弟和丈夫詹姆斯的情况时,比德尔也仔细地倾听着。‎ 在山谷地带,10月的夜晚变得越来越冷。骤降的气温加剧了比德尔伤口的感染。在一个黑夜里,贝蒂果断地将比德尔搬到她自家暖烘烘的厨房上面的一个秘密阁楼上。‎ 但在第二天,比德尔发起高烧来。贝蒂明白她必须求人帮助,否则他就会死去,所以她就去找她的私人医生、多年朋友——格雷厄姆·奥斯本。奥斯本医生仔细地为比德尔做了检查,然后摇摇头说:“几乎没什么希望了,除非能弄得到合适的药品。”“那好,”贝蒂说,“我到哈珀斯渡口的北方军队那儿去弄。”‎ 医生惊讶地看着她说:“你简直是疯了!联邦政府军的司令部在二十英里之外。即使你去了,他们也决不会相信你的话。”“我要带上证据,”贝蒂说着,从阁楼上取下一份血迹斑斑的、上面盖有战时统帅部官方大印的证件,“这是他最后一次晋升的记录,我让他们看看这个,他们就一定会相信的。”‎ 当她终于赶到哈珀斯渡口并找到联邦军司令官时,太阳都快落山了。 史蒂文生将军听了她的叙述,仍不相信她的话。他说:“我们已经接到比德尔阵亡的消息。”‎ ‎“他还活着,”贝蒂坚持说,“但是如果他得不到清单上的这些药品,他就活不了多久了。”‎ ‎“好吧,”将军最后说,“我不想为了搞清这件事,而拿一个巡逻队的生命去冒险。”他转向一个下级军官说,“你负责让范·米特太太得到这些药品。”他并不怎么理会贝蒂的感谢,却说道,“不管你讲的是真是假,你都是一位勇敢的女性。”‎ 有了贝蒂带回的药品,奥斯本医生将比德尔从垂危中拯救出来。“我不能再这样连累你了,”比德尔对贝蒂说,“我现在身体状况已经够棒了,可以走了。” 于是他们安排由贝蒂的朋友萨姆先生用他的运货马车送比德尔回驻守在哈珀斯渡口的联邦政府军司令部。‎ 比德尔被送往华盛顿。在那里,他把自己的经历向战时陆军部长斯坦顿作了汇报。斯坦顿给贝蒂写了一封感谢信,并签署了一项命令,要求把詹姆斯·范·米特从战俘营中释放出来。‎ 有关文件记载,有个叫做詹姆斯·范·米特的曾经被送到俄亥俄州的一个战俘营。可是,当那些衣衫褴褛的俘虏们被带到贝蒂面前时,詹姆斯却不在其中。接着又查了几个战俘营,结果也是一无所获。后来,在特拉华堡,在靠近一排战俘的末尾处,一个高个子的士兵从队伍中走出来,蹒跚着扑向贝蒂的怀里。贝蒂拥抱着他,泪流满面。‎ 亨利·比德尔拄着拐杖站在一旁,此时,只见他正悄然垂泪……‎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有删改 )‎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小说的题目“云襟胸怀”意为可遮云揽月的胸怀,比喻胸襟开阔。这一题目既有艺术性,也很好地表现了战争不能让人性丧失的主旨。‎ B.作者笔下战争生活的选取有独特的视角,这里没有硝烟战火和苦痛,只有不同战争立场中的人们的相互救助,这是浪漫主义的手法。‎ C.“我一直在想,他是不是在什么地方有一位妻子等着他。”从贝蒂姨妈的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当时的普通百姓普遍存在着反战情绪。‎ D.从发现比德尔的郎纳,到医治他的贝蒂、奥斯本,再到送比德尔回联邦政府军的萨姆,作者安排多人救助,突显事件复杂艰险。‎ E.小说开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描写贝蒂姨妈救比德尔的经过,虽然简单,但情节波澜起伏,张弛曲折。‎ ‎8、小说中贝蒂姨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作者采用什么手法刻画这个人物?(4分)‎ ‎ 答: 。 ‎ ‎9、从全文看,小说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 答: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保兴字光裔,本名保正,太祖取兴守之义改之。建隆初,年十四,以荫补供奉官。明年,迁尚食副使。太祖尝召功臣子弟询以时事,保兴年最少,应对明白,太祖奇之,拜如京使。开宝中,领顺州刺史,太宗征河东,为御砦四面都巡检。太平兴国八年,出为高阳关监军。守信①卒,起复,领本州团练使。雍熙初,契丹扰边,与戴兴、杨守一并为澶州前军驻泊。李继迁入钞②,徙银、夏、绥府都巡检使。尝巡按罨子砦,并黑水河,趣谷中,夏人知之,以数千骑据险,渡河求战。保兴所部不满二千人,乃伏兵于河浒,俟其半渡,遽击之,斩首百余级,追北数十里。优诏褒美。端拱二年,知平戎军,徙莫州,俄为西京都巡检使。淳化五年,拜蕲州团练使,为永兴军钤辖,改夏、绥、麟、府州钤辖。至道二年,徙延州都巡检使兼署州事,改本路副都部署,与范重召等五路讨贼。有岌伽罗腻③数族率众来拒,保兴选敢死士数百人衔枚夜击,歼之。自是吴移、越移诸族归降。还,至乌、白池,贼又为方阵来拒。保兴麾众出入阵中会乘马中流矢挺身持满④易骑奋呼且行且斗凡三日四十二战贼遂引去咸平二年知威虏军  会夏人入钞,保兴发官帑钱数万缗分给战士,主者固执不可。保兴曰:“城危如此,安暇中覆?事定,覆而不允,愿以家财偿之。”夏人却,驿置以闻,真宗贷而不问。三年,就拜棣州防御使。徙知邢州,改澶州。在郡颇峻刑罚,每捶人,令缓施其杖,移晷方毕。五年,以疾求归京师。未几卒,年五十八。保兴世豪贵,累财钜万,悉为季弟保从之子所废。                                       ‎ ‎(选自《宋史•石保兴传》)‎ ‎【注】①守信,石保兴的父亲。②钞,女真族姓,这里指他们居住地河南一带。③岌伽罗腻,为党项大族。④持满,拉满弓弦。‎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保兴麾众出入阵中/会乘马中流矢/挺身持满/易骑奋呼/且行且斗/凡三日四十二战/贼遂引去/咸平二年/知威虏军/ ‎ B.保兴麾众出入阵中/会乘马中流矢/挺身持/满易骑/奋呼/且行且斗/凡三日四十二战/贼遂引去咸平二年/知威虏军/‎ C.保兴麾众出入/阵中会乘马/中流矢挺身/持满易骑/奋呼且行且斗/凡三日四十二战/贼遂引去/咸平二年/知威虏军/‎ D.保兴麾众出入/阵中会乘马/中流矢挺身持满/易骑奋呼/且行且斗/凡三日四十二战/贼遂引去/咸平二年/知威虏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荫补,又叫恩荫,指因祖辈、父辈的地位而使得子孙后辈在入学、入仕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文中即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 B.起复,封建时代官员因父母死丧而辞官回家守孝,守孝未满期而奉召任职即为“起复”。‎ C.衔枚,古代行军时口中衔着枚,以防出声。枚,古行军时,士卒口衔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形如筷子。‎ D.徙,调动官职,文中是说石宝兴调动官职担任邢州知州。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还有迁、调、领、转、诣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保兴洞晓时事。太祖召集功臣子弟,向他们询问时事,石保兴虽然最年轻,但应答清楚;太祖认为他是奇特的人,授官如京使。‎ B.石保兴英勇抗敌。至道二年,他率领军队出入贼兵的方阵中,挺身持弓,且战且行,历经三天四十二战,取得了胜利。‎ C.石保兴颇有谋略。他巡视罨子砦、黑水河时,故意快步进入谷中,诱敌深入;夏人果然中计,带着数千骑兵渡过黑水河与石保兴交战。‎ D.石保兴敢作敢当。咸平二年,夏人入侵,他说服拦阻他的主管官,坚决要求把官钱发放给战士;皇上最终知道这事,并没追究他的责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伏兵于河浒,俟其半渡,遽击之,斩首百余级,追北数十里。(5分)‎ 译文:                              。‎ ‎(2)城危如此,安暇中覆?事定,覆而不允,愿以家财偿之。(5分)‎ 译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小重山 吴淑姬①‎ 谢了荼蘼②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注】①吴淑姬:北宋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 貌美,慧而能诗词。②荼蘼(tú mí):—种花,白色,有香气,夏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 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 ‎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 风揉碎槐影,令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女子的芳心仿佛也被揉碎;“莺虽老”,而“声尚带娇羞”,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富于情味。‎ B.开头写荼蘼花谢,春天结束,而犹有“无多花片子,缀枝头”,说明荼蘼将谢未谢,春事将休未休。残花缀满枝头,给人以凄清之感。‎ C. “一川烟草浪,衬云浮”,写出在浮动的白云映衬下,河岸长满烟草,大河涌动波浪的场景,运用比喻,以动写静,表现了女子深重的愁情。‎ D. “独自倚妆楼”承上启下:上片写女子触景生情,情苦而不忍睹;既不忍睹,遂回妆楼;既回 妆楼,更愁情难耐;既愁情难耐,则倚楼凝望。‎ E.“愁”字画龙点睛,使通篇有了精神。而“一川烟草浪”所表现的愁情,与“心儿小”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女子内心难以忍耐的痛苦。‎ ‎15.本词结尾说“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抒情主人公“愁”的缘由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 ‎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1)屈原《离骚》中,诗人用反问句表达自己即使受挫甚至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原来志向的两句是“ , ”,与于谦《石灰吟》中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 (2)韩愈《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如果有人谈到谁是老师,谁是弟子,则大家共同嘲笑;而广大各行各业的人,即“ ”不以彼此相识为耻。‎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 ”两句,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①习总书记强调,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就是要学习他无限忠诚、光明磊落的坚强党性。‎ ‎②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经济就一直处于悬崖的边缘,英国脱欧又给日本当头一棒,日本经济目前是如履薄冰,深陷衰退的泥沼。‎ ‎③孙桂兰老人离休后,并没有安享晚年,反而当上了“义务红娘”,200多对有情人在她的牵线搭桥下喜结良缘,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④周末天气晴好,在宜宾附近的草莓种植大棚内,三五成群的市民提着篮子,意兴阑珊地当起了“农夫”,享受着采摘新鲜草莓的乐趣。‎ ‎⑤对鲍勃·迪伦获得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各方褒贬不一,瑞典文化作家斯文松就认为,瑞典文学院“为取悦群众而颁奖给迪伦”,但这恐怕是他的一得之见。‎ ‎⑥《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剧组来到重庆为该片做宣传,一向喜爱美食的张嘉佳对重庆美食如数家珍,一连说出多家重庆火锅店的店名。‎ A.②④⑥ B.①③⑥ C.③④⑥ D.①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事实上,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世界上本没有一种万能的一劳永逸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B.农业部与阿里巴巴在苏州签署了农业电商合作协议,双方实现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业电子商务、电商扶贫、电商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C.如何在继承古代书院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对其可取部分进行现代化改造,使之适应当下的教育环境,是当代书院面临的共同课题。‎ D.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保问题日渐严重。‎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当两个氢原子核聚合成一个氦原子时 ① 发生聚变。 ② 这个过程中,少量的质量转变成巨大的热量。 ③ 解决这一聚变过程的控制问题,世界各地建立了许多实验装置。 ④ 此类设备效果都不理想。 ⑤ 近日,中国科学家有了重大突破。这项突破显示 ⑥中国的聚变研究已经遥遥领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才 从 为了 但是 ‎/‎ 出 B.‎ 就 在 为 不过 而 ‎/‎ C.‎ 才 ‎/‎ 为了 然而 不过 了 D.‎ ‎/‎ 但是 为 可是 但 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许多人都知道农作物收割之后受潮长霉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其实,黄曲霉在农作物的生长期间也可以形成。比如玉米,土壤中的黄曲霉“种子”会在玉米棒中“萌发”。‎ 对农业生产中黄曲霉毒素超标的玉米,科学家们① 。比如可以与不超标的混合,把总的含量降到比较低。这种玉米不能用于人的食物,② 。可以喂给成年的猪、牛、鸡等食用,黄曲霉素很难残留在肉中。此外,③ 。经过蒸馏,黄曲霉毒素无法进入酒中。‎ ‎21.下面是2014 年中央文明办颁布的“中国志愿服务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汉字和字母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 答: 。‎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李云飞,到山村做了一名教师。‎ 有一年,她接到了一笔捐款,这笔捐款的使用方式,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她没有把钱用在“现实问题”上,比如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而是在其他老师反对下,她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山沟,亲身感受外面广阔的世界。‎ 面对记者的一大堆的问题,年轻女教师只恬淡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里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 对于李云飞使用捐款的方式,你怎么看?请将你的看法写成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C(A.“常常带有贬义”错,原文说“有时带有贬义”,“要看带入的语境”。B.“一般表现为随意、土气、不入流、不雅观、不符合规范和法度”错。D.“一旦他的身份地位阶层变化,他就随之变为官方书法”,原文无此意)‎ ‎2.C(A“在相互依赖中排斥对立”错,原文是“然往往于排斥对立中互补共存、相互依赖”。B“民间书法,对官方书法起推动作用”错,原文是说:官方朝廷不仅仅维护官方书法,对于民间书法也起了推动作用。D“都只从民间书法中吸收艺术文化养料”错,原文是“‎ 都从民间书法吸收艺术文化养料”。)‎ ‎3.D(A.“有些民间书法奇葩可以变成为官方书法,而有些官方书法也可能退变成民间书法”错,原文无此意。B.这些官方书法虽有不足,但仍是官方书法。C.“边界一直是含混不清”错,原文是“又往往有一个含混的边界”。) ‎ ‎4.D(D项原文为“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而选项“他却没有在日记中留下关于这一时期的记录”, 表述不当)‎ ‎5.①引用了同时代的王力及刘节儿子等人对刘节的评价,从侧面烘托了传主形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引用传主自己的言论、介绍他的著作,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③叙写传主不同时期的真实经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6.①坚持信仰,保持独立的人格。“文革”期间,刘节遭受了非人待遇,他以平常心、宽恕心对待;艰难岁月中,以顽强的毅力,矢志不移,坚守人格和学问的纯净。②安贫乐道,保持乐观心态。离乱岁月里,他背井离乡,勉强度日,却能保持乐观心态,以治学和研究为乐。③治学严谨,不被传说迷惑,钻研,求真。他主张治学要求真、自信,也用一生践行着这一主张,对于学术,认真考据,不为政治风浪左右。(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 ‎7、AE ‎8、①贝蒂姨妈是一个美丽善良,聪明勇敢,胸襟开阔,在战争中救助敌人,最终解救了自己丈夫的普通妇女形象。②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手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正面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侧面烘托有史蒂文生将军赞其勇敢以及战时陆军部长斯坦顿写感谢信,签署释放詹姆斯的命令等。‎ ‎9、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戏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让人有种美好憧憬。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10.A(“阵中”是“出入”的宾语,“出入阵中”不可断开,故排除C、D;“挺身持满”“易骑奋呼”句式整齐,“易骑”“奋呼”间不可断开,故排除B)‎ ‎11.D(“领”表示兼任,“诣”是前往、到某地去的意思,均不能表示调动官职)‎ ‎12.C(石保兴并没“故意”步入谷中,夏人也并非“中计”和石保兴交战)‎ ‎13.(1)(石保兴)于是在黑水河边埋伏士兵,等到敌兵渡到一半时,急忙攻击他们,斩敌首一百多级,追击败兵数十里。(“遽”“北”各1分,“伏兵于河浒”状语后置局1分,语意准确连贯2分)‎ ‎(2)城池像这样危险了,怎有时间向朝廷请示,事情办好后,再向朝廷请示如果不被准许,我愿用家财来偿还。(“中覆”“ 以”各1分,“不允”被动句1分,语意准确连贯2分)‎ ‎14、BC(A选项2分,D选项3分)‎ 解析:B“缀满枝头”不妥,原文说“无多花片子”;C“在浮动的白云映衬下,河岸长满烟草,大河涌动波浪”不妥,“一川烟草浪,衬云浮”是说连天烟草,衬着浮动的白云,犹如浪涛滚滚,铺天盖地而来“。‎ ‎15、①青春将逝的感慨,荼蘼已谢,春意消歇,莺虽老而声尚带娇羞,自然产生青春将逝的深沉感慨。‎ ②思念远人的愁绪,抒情主人公独自伫立妆楼,倚楼凝望远方,思念远人;‎ ③眼前之景的触发,荼蘼已谢,庭槐影碎,莺已老,一川烟草,满目浮云,自然触发女主人公满腹愁绪。‎ ‎16. (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3)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17. B(②“如履薄冰”形容行事极为谨慎,内心充满戒心,一般不形容客观形势;④“意兴阑珊”意为“意兴将尽”,此处应为“兴致勃勃”。 ⑤ 一得之见: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注意区分: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18.D(“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成分赘余,“经常性地”与“频频”重复,删去其中一个)‎ ‎19.B ‎20. (1)采用了一些使用它们的合理方式(2分)‎ ‎(2)但作为禽畜饲料是可以接受的(2分)‎ ‎(3)酿酒也是一种出路(2分)‎ ‎21.参考答案:标志是汉字“志”变形:上边是展翅高飞的鸽子,象征和平、和谐;下边是中国书法中草书的“心”,象征志愿者的爱心。寓含奉献、友爱、互助的精神。(答出构图要素,给3分;答出寓意给2分)‎ ‎22、作文参考立意:‎ ‎(1)赞成:‎ 视野决定高度;‎ 选择高楼就是选择远见,选择发展;‎ 点燃心中信念的灯;‎ 只有看到高楼,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把握现在,引领未来;‎ 精神援助胜过物质援助;‎ 激发内心的渴望比物质的获得更重要 ‎(2)反对:‎ 对于落后的山村学校添置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才是当务之急;‎ 开阔眼界,激发渴望方式很多,不是非得用“实地考察”的方式;‎ 把孩子带到深圳看世界还容易被人误解为老师借机去旅游;‎ 有吸引别人眼球,借机炒作的嫌疑。‎ ‎(3)辩证地看待李老师使用捐款的方式:动机很好,但方式值得商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