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0届高三一模汉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0届高三一模汉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绝密 ★ 启用前 拉萨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汉 语 ‎(供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少数民族考生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知识与运用: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哺育(bǔ) 省亲(xǐng) 豢养(huàn) 戛然而止(jiá)‎ B. 修葺(qì) 遏制(è) 箴言(jiān) 风雪载途(zǎi)‎ C. 蜷伏(quán) 模样(mó) 狭隘(ài) 翘首期盼(qiào)‎ D. 绽放(zhàn) 参差(cēn) 荟萃(cuì) 处变不惊(chù)‎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B项,“箴言”读音应该是zhēn;“风雪载途”读音应该是zài;‎ C项,“模样”读音应该是mú;“翘首期盼”读音应该是qiáo;‎ D项,处变不惊读音应该是chǔ。‎ 故选A。‎ ‎【点睛】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及字形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2.下列各项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喧哗 决别 粗犷 络绎不绝 好高鹜远 B. 潮汛 怂恿 彗星 花团锦簇 张皇失措 C. 狼籍 幅员 推崇 栩栩如生 忠贞不逾 D. 贮蓄 诬蔑 屏嶂 耐人寻味 不屑置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形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和字形的识记,也要注意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A项,“好高鹜远”应该是“好高骛远”;‎ C项,“狼籍”应该是“狼藉”,“忠贞不逾”应该是“忠贞不渝”;‎ D项,“屏嶂”应该是“屏障”,“不屑置辨”应该是“不屑置辩”。‎ 故选B。‎ ‎【点睛】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字。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 ‎3.下列各项能够完全构成反义词的一项是( )‎ A. 近况——远景 潦草——完整 强壮——瘦弱 B. 空虚——充实 领先——落后 俭省——华丽 C. 灵活——延迟 埋没——发现 温饱——饥寒 D. 廉价——昂贵 浓郁——清淡 萧索——繁华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词语意思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反义词。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作答时需要考生理解词语意思,认真比对,选出正确答案。‎ A项,“近况——远景”不是反义词。近况,指近时的情况;远景,指远处的景色。‎ B项,“俭省——华丽”不是反义词。俭省,指不浪费财物,节省;华丽,豪华美丽。‎ C项,“灵活——延迟”不是反义词。灵活,意指敏捷,不呆板;延迟,推迟到较后的时间。‎ D项,都是反义词。‎ 故选D。‎ ‎【点睛】完成反义词试题要结合平时所积累的字词知识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4.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 生意惨淡 教训惨痛 伤亡惨重 脸色惨白 B. 放松警惕 放弃计划 放声歌唱 放大图像 C. 加重负担 加速疼痛 加强锻炼 加剧发展 D. 凌空高挂 凌厉攻势 凌乱屋子 凌辱弱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词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词语的恰当搭配。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词语搭配。词语搭配是否恰当,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法,是否符合运用习惯。‎ C项,“加速疼痛”和“加剧发展”搭配不当,应该是“加速发展”“加剧疼痛”。‎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一方面要仔细分析语法,另一方面考生平时要多积累。‎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全都是褒义的一项是( )‎ A.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既不能过于标新立异,也不能过于墨守成规。‎ B. 只有我们两个人的意见不谋而合,其他人仍然还是莫衷一是。‎ C. 青年人要懂得高瞻远瞩,而且一定要在时代的潮流中乘风破浪。‎ D. 如果不能在困境中守望相助,反而落井下石,再深的情感也会破裂。‎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成语意思,分析成语词性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本题主要侧重词性的考查。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混词性的成语。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理解成语的意思,了解成语的用法,然后根据句子内容分析成语的词性。‎ 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故意以与众不同显示自己。褒贬都有。‎ 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是贬义词 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是中性词。‎ 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是中性词 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是褒义词 乘风破浪:指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志向远大,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是褒义词 守望相助: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是褒义词 落井下石:指看见人要掉进陷阱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是贬义词。‎ 故选C。‎ ‎【点睛】分辨成语的词性,可用以下方法:第一、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二、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与成语相关联的信息;第三、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词性。‎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在进行旅游开发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 B. 中国政府对菲律宾在南海侵犯我国领土、妄图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提出了严正抗议。‎ C. 学生会组织校青年志愿者二十余人,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发放宣传单,劝导行人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 D. 父母亲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赡养义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A项,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也指回顾过去的人和事。使用正确。‎ B项,牟取,赚取非法的利益,有犯罪行为。使用正确 C项,劝导,规劝开导;耐心劝导。使用正确。‎ D项,赡养,成年子女对父母或晚辈对长辈在物质上帮助和生活上照顾。应该是用在子女对父母的照顾,句中运用错误,应改为“抚养”。‎ 故选D。‎ ‎7.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彩像一位艺术大师,让雪山增添了不尽的神奇。时而云蒸霞蔚,玉龙山 ;时而碧空如水,群峰 ;时而云带束腰,云中雪峰皎洁,云下 ;时而晚霞似火,雪峰如披红纱, 。‎ A. 时隐时现 晶莹耀眼 娇艳妩媚 冈峦翠碧 B. 时隐时现 晶莹耀眼 冈峦翠碧 娇艳妩媚 C. 娇艳妩媚 冈峦翠碧 晶莹耀眼 时隐时现 D. 晶莹耀眼 时隐时现 娇艳妩媚 冈峦翠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进行筛选。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积累成语的含义。‎ 时隐时现:意思是一会儿隐没,一会儿出现。‎ 晶莹耀眼:形容光亮而透明,多数是指露珠等球型物体。‎ 娇艳妩媚:形容具有极度的美丽和吸引力。‎ 冈峦翠碧:山岗草木郁郁葱葱的样子。‎ 结合成语意思,根据“云蒸霞蔚”可知第一空填“时隐时现”;根据“碧空如水”,可知第二空应是“晶莹耀眼”;根据“云中雪峰皎洁”,可知第三空云下应是“冈峦翠碧”;根据“晚霞似火,雪峰如披红纱”可知第四空应是“娇艳妩媚”。‎ 故选B。‎ ‎8.在下列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前方是一个古老的球场。 岁月和风雨的侵蚀,球场的大部分建筑已倾塌, 透过这些断壁残垣,依稀可以想见当年比赛的热烈场面。可以说,古代体育运动, ‎ 开启了人类逐步进入有序竞争的序幕, 是人类力与美结合最早开出的一朵灿烂之花。‎ A. 由于 但是 不仅 也 B. 由于 而且 因为 所以 C. 虽然 但是 不仅 却 D. 虽然 而且 因为 所以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可以从以下三步入手:第一步:从句子内容角度,梳理清楚各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把握题目所给选项的关联词是否能够准确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三步:掌握常见关联词语的配对关系。通过阅读题干可知“球场的大部分建筑已倾塌”和“岁月和风雨的侵蚀”是因果关系,所以选“由于”;“透过这些断壁残垣,依稀可以想见当年比赛的热烈场面”与前边是转折关系,所以用“但是”;“开启了人类逐步进入有序竞争的序幕”和“是人类力与美结合最早开出的一朵灿烂之花”是递进关系,所以用“不仅……也……”。‎ 故选A。‎ ‎【点睛】常见关联词及其所代表的关系 并列关系: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那么……那么、既然……又、也、又、还、同时、……又……又……、一会儿……一会儿……、既……又……、也……也……、不是……不是……、不是……而是……‎ 选择关系: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或是……或是……、‎ 转折关系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而、只是 因果关系: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 (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 递进关系: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不但 (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不但不……反而……、……连……也……、……更不要说……‎ 假设关系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仍然、还是) 、假使……便……‎ ‎9.将“把上一代好的东西传承下去。”插入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①我觉得,人活着的意义是传承。②一个家庭值得传承的东西已经不少,更何况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③身为教师,任重而道远。④文化传承,是我们今生不可推卸的责任。‎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依据文段,①的前后两句是设问句,一问一答,所以不宜插入;②后边的两个句子紧接传承,交代传承家庭的东西的和中国文化,比较连贯,不宜插入;③后边“身为教师,任重而道远”这句话,在哪方面“任重而道远”,所以应该在前边进行一下交代,所以把“把上一代好的东西传承下去”这句话插入比较顺畅;④的后边句子,紧承教师任重道远,再谈文化传承,比较顺畅,不宜插入。‎ 故选C ‎【点睛】此类试题是连贯,这就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补写的语句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来说,所补写的语句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的语句与上下文的关系为: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10.下列括号内的句子,与原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炎热的太阳快要把焦渴的大地烤干了。‎ ‎(焦渴的大地快要被炎热的太阳烤干了。)‎ B. 自从她外出打工,母亲每时每刻都在担心着她。‎ ‎(自从她外出打工,母亲无时无刻都在担心着她。)‎ C. 大家一致认为,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了。‎ ‎(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最好的主意了。)‎ D. 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难道我们不应该加以制止吗?‎ ‎(对于破坏环境行为,我们应该加以制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式转换的能力。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B项,“无时无刻不……”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表示永远,不间断;“母亲无时无刻都在担心着她”语意是母亲不担心她,应改为“母亲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她”,才和第一句“母亲每时每刻都在担心着她”意思相同。‎ 故选B。‎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阳光中学在2012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世界读书日”。‎ B. 《钢铁是怎样炼成》这部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士兵的光辉事迹。‎ C. 小区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D. 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沂门目连戏可谓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A项,成分残缺,“开展”没有宾语,在句子最后加“活动”;‎ B项,搭配不当,“塑造”和“事迹”不搭,把 “事迹”改成“形象”;‎ C项,句式杂糅,“主要的原因”和“造成的”要一个;‎ 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2.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沿着曲折的河堤,一排垂柳婆娑起舞,笑迎路人一起享受这美好时光。‎ B. 布达拉宫,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坐在红山之上,俯瞰世间的是是非非。‎ C. 今年,藏北高原的气温实在太低了,好像一切事物都静止了似的。‎ D. 利用一切媒体技术,将西藏的魅力展现出来,这不是在宣传藏族文化吗?‎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运用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衬托(反衬、陪衬),顶真,对比,对偶,反复,反问,反语等。‎ A项,拟人句,“婆娑起舞”“笑迎”赋予了垂柳人的动作;‎ B项,比喻句,拟人句,把“布达拉宫”比作“长者”,“俯瞰”一词赋予了“布达拉宫”人的动作;‎ C项,没有运用修辞;‎ D项,“这不是在宣传藏族文化吗?”,是反问句。‎ 故选C。‎ ‎【点睛】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 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 ‎1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现在的学校好呢?还是原来的学校好?”老师问一位新转来的学生。‎ B. 《红色歌曲,唱响广安》活动,表达了人民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C.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实在抱歉!”‎ D. 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做好此类题目,一要熟练掌握十六种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是顿号、逗号、句号、分号、冒号、问号、引号、括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感叹号的使用方法;二要弄清句子结构,理解句子意思。‎ A项,“是……还是……”是选择问,选择问中间用逗号,最后用问号,所以把第一个问号改逗号;‎ B项,《红色歌曲,唱响广安》这里的书名号使用错误,因为是活动,所以应改成双引号;‎ C项,中间的句号使用错误,因为前边和后边都是一个人说的话,所以把句号改成逗号;‎ 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可参考以下技巧:1.反复试读。句中的标点也是用来表达句意的,反复试读,往往能读出应该停顿的长短、位置,发现错误的标点符号。2.揣摩语气。句末标点一方面表示停顿,另一方面也是一定语气的表现形式。因此根据句子的语气可以确定句末点号。3.弄清功用。必须切实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功用,特别是易混的标点,更要弄清其互相之间的区别。4.分析结构。不能让标点影响句子结构层次的完整而形成语病,或因层次不清而影响句意的表达。如单句内部结构之间不能用句号、问号等句末点号,复句内部结构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5.留意套用。所谓“套用”,是指在标点使用时,有不少情况是点号和标号连在一起使用,在使用时应当注意分析二者的位置关系。最常见的有:引号与句末点号的套用,括号与点号的套用。‎ ‎14.下列各项,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乘坐飞机已经近年来成为重要的交通方式。‎ B.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乘坐近年来飞机已经成为重要的交通方式。‎ C.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乘坐飞机已经成为重要的交通方式。‎ D.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乘坐飞机成为已经交通重要的方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辨析病句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病句中的语序不当一类,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题干,排除有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语病,如果没有错误,再看修饰语部分的语序是否存在错误。本题中“近年来”是时间状语,所以放在句首,排除A、B两项;“已经”是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应该放在动词前边,排除D项。‎ 故选C。‎ ‎【点睛】常见的语序不当有以下几种:‎ ‎1、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1) 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2) 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3) 动词或动词短语;‎ 词或形容词短语; (5) 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 之前。‎ ‎2、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1) 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2) 表时间或处所的; (3) 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分 语); (4)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目的可 因、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对象。‎ ‎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1) 副词的位置不对。‎ ‎(2) 介词位置不当 ‎(3) 是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 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15.下列诗句,描写春季的一项是( )‎ A.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诗句内容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一般是景色描写。首先熟读,然后逐词逐句抓典型的意象来进行分析。本题考查描写的季节角度,所以着眼典型的景色,看属于哪个季节的事物。‎ A项,春季,“草色遥看近却无”意思是“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可知是春季;‎ B项,冬季,“忽如”意思是“就像”,这里使用比喻,“梨花开”指“白色的雪花”,可知是冬季;‎ C项,夏季,“莲叶无穷碧”“荷花别样红”指荷花开的正盛,可知是夏季;‎ D项,秋季,“霜叶红于二月花”指枫叶红了,可知是秋季;‎ 故选A。‎ ‎【点睛】对诗句的理解,内容会涉及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二、阅读: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各题。‎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6. 下列各项为文本划分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C.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D.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7. 下列文中加点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使:任用 B. 事:侍奉 C. 对:正确 D. 礼:礼节 ‎【答案】16. B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本题句意为:鲁定公问:“君王差使臣子,臣子事奉君王,依什么原则?”孔子回答说:“君王差使臣下要依礼相待,臣下事奉君王以真心无欺为准。”“君使臣”中“君”是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臣事君以忠”“臣”是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本题往往涉及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文言实词释义题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所以除了死记硬背还应该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1)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2)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3)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4)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5)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6)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7)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C项,“孔子对曰”的翻译是“孔子回答说”,“对”是回答的意思。‎ 故选C ‎【点睛】文言实词的积累,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要做好此题应该对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另外也可以放到语境中先推断句意,然后再推断出重点实词的义项,尤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参考译文:‎ 鲁定公问:“君王差使臣子,臣子事奉君王,依什么原则?”孔子回答说:“君王差使臣下要依礼相待,臣下事奉君王以真心无欺为准。”‎ ‎(二)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各题。‎ ‎①《芥子园画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中国画教材,它运用浅显易懂的方法,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使得社会上为数众多的职业画工,甚至是文人画家,都可以迅速地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比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也都是在无人指点的情况下,就上手学习《芥子园画谱》,从而掌握了一定的规矩准绳。所以,作为艺术普及类的教材,《芥子园画谱》在艺术开蒙方面,堪称卓越。‎ ‎②《芥子园画谱》可以自学、速成,易入门。但是,中国绘画讲求“师古人”“师造化”,也就是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经过长期的揣摩消化,得其精髓,才能成一家风骨。所有受《芥子园画谱》启蒙的绘画大师,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也正是依此才成为一代宗师。‎ ‎③在黄宾虹这位中国画大家看来,画谱虽有开蒙之功,但也成为帮助懒汉偷懒的工具,它造成了只学画谱之法而不重视“师承”的严重弊端。何为“师承”?宾虹老人曾解释过,古人既然已经创立了法度,那后人就必须在掌握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创造变化。而古人的法度,即“笔墨之法”,只有通过临摹这种“师承”途径,才能全面掌握。然而,诸如《芥子园画谱》之类的画传画谱却提供了一条看似美好的“捷径”,那么,由临摹名家大师真迹,进而获得先贤笔墨精神这一“师承”途径,就必然受到极大的冲击。因此,那些能够入乎规矩之中、超乎规矩之外的“神品”“逸品”就无从谈起了。‎ ‎④以《芥子园画谱》为代表的古代画传画谱,虽然在艺术开蒙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中国画的精髓则全未窥见,而不学之人尤爱视画传画谱为“法器”,于是废临摹而为抄袭,靡然成风,传统的中国画教学逐渐沦落。由此所带来的结果,近代以来的中国画坛中,一些革命派要革《芥子园画谱》的命;有些传统派也要拆《芥子园画谱》的庙。黄宾虹等画家的看法,对还原画谱等传统艺术启蒙类书籍的原始定位,无疑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 ‎18. 下列各项,不属于《芥子园画谱》的“原始定位”的一项是( )‎ A. 介绍中国画基本技法 B. 介绍中国画知识 C. 可以直接形成自我风格 D. 便于学画者入门 ‎19. 下列各项,不属于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绘画风格的方法的一项是( )‎ A. 由画谱入门,进而临摹古人的法度。‎ B. 师承“笔墨之法”,领会其精髓。‎ C. 绘画中要能够创造变化。‎ D. 只需使用画谱进行艺术开蒙。‎ ‎20. 下列各项,概括本文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正确看待《芥子园画谱》 B. 《芥子园画谱》的不足 C. 不断创新《芥子园画谱》 D. 绘画的入门与技巧 ‎2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肯定了《芥子园画谱》在艺术开蒙方面的积极作用。‎ B. 第②段的“但是”表转折,引出下文对《芥子园画谱》的思考。‎ C. 第③段中黄宾虹指出使用《芥子园画谱》过程中存在严重弊端。‎ D. 文章最后强调不宜再用《芥子园画谱》来进行中国画的教学。‎ ‎【答案】18. C 19. D 20. A 21. D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C项,曲解文意,“可以直接形成自我风格”错,原文第二段“但是,中国绘画讲求“师古人”“师造化”,也就是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经过长期的揣摩消化,得其精髓,才能成一家风骨”可知,不能直接形成,还需要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揣摩消化,得其精髓。‎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D项,说法绝对,“只需使用画谱进行艺术开蒙”错,原文第三段中“画谱虽有开蒙之功,但也成为帮助懒汉偷懒的工具,它造成了只学画谱之法而不重视“师承”的严重弊端”可知,画谱虽有开蒙之功,但形成不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文章第一二段主要内容是肯定了《芥子园画谱》作为艺术普及类的教材,在艺术开蒙方面,堪称卓越;第三段主要写的是黄宾虹这位中国画大家辩证的来看待《芥子园画谱》;第四段针对有的人“要革《芥子园画谱》的命;要拆《芥子园画谱》的庙”,黄宾虹等画家对还原画谱等传统艺术启蒙类书籍的原始定位,无疑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从这里可知,文章主要论述的是要正确看待《芥子园画谱》。‎ 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归纳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支,明确每个题支的主要内容。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 D项,曲解文意,“不宜再用《芥子园画谱》”错,由“黄宾虹等画家的看法,对还原画谱等传统艺术启蒙类书籍的原始定位,无疑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可知,《芥子园画谱》得到了黄宾虹等画家的肯定。‎ 故选D。‎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三)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各题。‎ 忘 季羡林 ‎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 ‎②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着疑惑的神气。我连忙说:“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他点头称是。但是,过了没有五分钟,他又问我:“你是谁呀!”我敬谨回答如上。在每一次会面中,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尴尬的局面总会出现几次。我心里想:老友确是老了!‎ ‎③前几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富丽堂皇的北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举行年会。我这位画家老友是敦煌学界的元老之一,获得了普遍的尊敬。按照中国现行的礼节,必须请他上主席台并且讲话。但是,这却带来了困难。像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煞车的部件似乎老化失灵。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煞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会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听众的忍耐也决非无限。在这危难之际,我同他的夫人商议,由她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往他口袋里一塞,叮嘱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礼仪常规。然而他一开口讲话,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云外。看样子是打算从盘古开天辟地讲。照这样下去,讲上几千年,也讲不到今天的会。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我心里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针办。我请他的夫人上台,从他的口袋掏出了讲稿,耳语了几句。他恍然大悟,点头称是,把讲稿念完,回到原来的座位。于是一场惊险才化险为夷,皆大欢喜。‎ ‎④我比这位老友小六七岁。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我脑袋里的煞车部件,虽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点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铭是:老年之人,煞车失灵,戒之在说。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 ‎⑤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⑥我认为,有的,而且很大。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对于“忘”的评价却越来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的水平。苏东坡的词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是把悲和欢、离和合并提。然而古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深有体会之言。悲总是多于欢,离总是多于合,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造物主不赋予人类以“忘”的本领,那么,我们人类在这么多的悲和离的重压下,能够活下去吗?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这样的例子,文学史上还少吗?‎ ‎⑦因此,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圣人、贤人、哲人、诗人、阔人、猛人,这人,那人,能有这样的本领呢?‎ ‎⑧我还必须给“忘”大唱赞歌。试问:如果人人一点都不“忘”,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选自《怀旧集》,有删改)‎ ‎22. 概括“老友确是老了”的两件事。(每件事不能超过15个字)‎ ‎23. 品析语言。‎ 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从修辞角度)‎ ‎24. 下列各项,对第④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写了“我”因忘事糊涂程度不深而沾沾自喜。‎ B. 与老友的忘对比,突出了“我”的自律和欣慰。‎ C. 突出作者对老友晚年凄惨之况的惋惜之情。‎ D. 为下文“然而”的自我否定蓄势。‎ ‎25. 找出表明文章写作思路发生明显变化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26. 下列各项,不属于作者要给“忘”大唱赞歌的理由的一项是( )‎ A. “忘”可以使人在悲和离的重压下活下去。‎ B. “忘”可以使痛苦的感受减轻。‎ C. “忘”剩下的残痕能让诗人写出动人心魄的诗篇。‎ D. “忘”能够促使人不断冷漠。‎ ‎27. 根据词语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①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 ‎②比喻无限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 )‎ ‎③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 ‎28. 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通过叙述有关“忘”的故事,告诉了人们要懂得“忘”的生活智慧。‎ B. 本文主要讲述关于“忘”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在生活中强烈的舍弃感情。‎ C. 本文重点说明“忘”的原因和结果,传播有关大脑记忆原理的相关知识。‎ D. 本文议论了“忘”与“不忘”的区别,阐释了生活中的舍弃智慧和道理。‎ ‎29. 下列各项,不属于本文写作特点的一项是( )‎ A. 叙议结合 B. 叙事生动 C. 结构清晰 D. 借事抒情 ‎30. 下列各项,对本文文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 B. 游记 C. 抒情散文 D. 说理散文 ‎【答案】22. (1)每次见面,反复询问“我”的姓名;(2)年会讲话,忘了讲稿,说个不停。 ‎ ‎23. 运用夸张的修辞,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无限夸大,生动形象地将老友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 24. C ‎ ‎25. 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26. D ‎ ‎27. (1). 化险为夷 (2). 九霄云外 (3). 沾沾自喜 28. A 29. D 30. D ‎【解析】‎ ‎【2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首先精读文章,分析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准答题区间,再次重读文段,概括要点。‎ 文章记述了老友的两个事例,一个是原文第二段记叙的“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过了没有五分钟,他又问我,我是谁”,这是第一件反复问我的名字之事;第二个是原文第三段中“像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煞车的部件似乎老化失灵。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煞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这是第二件年会“讲个不停”之事。‎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鉴赏作品语言艺术的能力。对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的赏析,可以从如下角度切入:①关注语言的形象性,从字词表意的角度赏析;②关注语言的生动性,从修辞使用的角度赏析;③关注语言的色彩性,从色彩搭配的角度赏析;④关注语言的多变性,从句式安排的角度赏析;⑤关注语言的技巧性,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⑥关注语言的抒情性,从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 从修辞角度看,“观众变成化石”,运用了“夸张”说法,形象的说明了老友讲话时间太长,没完没了,说话没有节制,由此也形象的把他糊涂的形象通过这种夸张手法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语言生动有趣。‎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段落内容的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需要认真分析文段,抓住主要情节,逐句分析,然后进行高度整合概括。‎ C项,曲解文意,“表达作者对老友晚年凄惨的惋惜”错,这一段的内容主要写了 “我”因忘事糊涂程度不深而沾沾自喜,与老友的忘对比,突出了“我”的自律和欣慰;结构上为下文“然而”的自我否定蓄势,既体现了思维的变化及波澜的设置,又实现由叙转议的巧妙衔接。所以没有“惋惜之情”。‎ 故选C。‎ ‎【2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过渡段的分析的能力。过渡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分析前后文的内容,归纳段意,然后看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过度句起到了一个怎样的作用。‎ 依据文章的第四段的主要内容“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可知,“我”为自己的“不糊涂”而沾沾喜喜;依据第六段中的开头“我认为,有的,而且很大。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对于忘的评价却越来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的水平”可知,“我”意识到了“忘事糊涂”也是有好处的。第五段“然而”是标志词。所以,答案应该是第五段: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这句话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文段的高度概括能力。要求学生通读语段,概括主要内容,挖掘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表达意图,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 D项,“忘能够促使人不断冷漠”错,结合第六段“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下去的。”“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可知,作者的观点是“忘”可以使痛苦的感受减轻,不是使人变得冷漠。‎ 故选D。‎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成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 第三段最后,“化险为夷”的意思是:化危险为平安。‎ 第三段中间,“九霄云外”的意思好是:形容远得无影无踪。‎ 第四段最后,“沾沾自喜”的意思是:形容自以为很好,洋洋自得的样子。‎ ‎【2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首先浏览选项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其次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 这篇文章主要从老友的“忘”写起,写他日常生活中琐碎小事的遗忘糊涂,从而感慨面对生活的苦痛,人在精神上主动忘却、主动舍弃的一种生活智慧和处事境界。文章的关键词应该是“忘”,这一点应该把握好。‎ A项,正确;‎ B项,“舍弃感情”错,文章的主旨意在提倡是“忘”,因为没有“忘”,人类在这么多的悲和离的重压下会承受很多痛苦,而不是“舍弃感情”;‎ C项,“有关大脑记忆原理的相关知识”错,无中生有;‎ D项,“阐释了生活中的舍弃智慧”错,文章的主旨是“忘”,而不是“舍弃”;‎ 故选A。‎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写作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总览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写作特点。侧重点为四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对作品做体验式探究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厘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 D项,“借事抒情”错,不是抒情,是议论。文章1至4段长于叙事,生动形象的叙述了“老友确是老了”的两件事,属于记叙,且叙事生动形象,所以AB正确;第5段承上启下,由叙转议的巧妙衔接;6至8段长于议论,是作者关于“忘”的解读,感慨面对生活的苦痛,人在精神上主动忘却、主动舍弃的一种生活智慧和处事境界,属于议论,并非抒情;然后整篇文章整体叙议结合,先叙事后议论,结构清晰,所以C正确 。‎ 故选D。‎ ‎【30题详解】‎ 本体考查现代文文体特征的能力。掌握主要的文体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注意在平常的练习中掌握它们的文体特征,对这四种文体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A项,文体是“小说”错,小说注意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本文没用典型的人物塑造和具体的情节描写,也没用环境描写;‎ B项,文体是“游记”错,游记是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现在也多指记录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有带科学色彩的,有带抒情色彩。此文没有游览经历的内容;‎ C项,文体是“抒情散文”错,文章整体思路夹叙夹议,后边内容是作者针对“忘”引发的议论,不是抒情;‎ D项,文体是“说理散文”正确,文章前半部分生动形象的叙述了“老友确是老了”的两件事,后半部分长于说理,是作者关于“忘”的解读,感慨面对生活的苦痛,人在精神上主动忘却、主动舍弃的一种生活智慧和处事境界。所以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 故选D。‎ ‎【点睛】‎ 语言,是指作家通过小说作品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所使用的文学语言。它包括作家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作家的叙述语言,指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一般指全文的语言特色,包括修辞、句式、地方色彩和语言风格四个方面,主要是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即文中人物对话、独白等,人物语言应该是性格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三、作文(60分)‎ ‎31.根据下面的材料作文。‎ 刚刚结束的2019年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豪取十一连胜,以全胜的战绩傲娇夺冠。随后,中国女排被特邀出席了国庆招待会 ,而且在国庆庆典的群众游行中登上了游行花车,压轴出场。后来,队长朱婷说,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能够穿上带国旗的比赛服参加国际比赛,为国争光,这样的初心和梦想也一直支撑着自己继续前行。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敢于拼搏,团结合作,誓不放弃的女排精神就是中国精神。‎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亲身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中国女排精神 ‎“提到中国女排,就有落泪的感觉。”这几天,年轻网友这样说。‎ 伟大的精神总有催人泪下的力量。正是靠着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拼搏精神,中国女排在极其艰难的情形下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赢得了一场场荡气回肠、慷慨壮烈的史诗般胜利,最终在里约赛场赢得金牌,再次在奥运赛场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高高升起五星红旗。‎ 这种感动整整绵延了35年。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起,拼搏精神一直深植于中国女排,成为这支光荣集体的强大基因。尽管其间几经挫折、磨难、沉浮,但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一直洋溢于国际赛场。在最艰困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一次次奋起,而没有丝毫放弃。这种愈挫愈奋的坚强,铸就了几代中国女排的精神气质,在漫漫岁月中丰富了中国女排精神的内涵,成为一代代中国观众热爱女排、支持女排、守望女排、将女排视作“英雄之师”的重要理由。‎ 一支英雄之师需要一代代人去奉献和传承。在中国女排漫长的奋斗历程中,有一位代表性人物需要我们铭记,她就是郎平。在中国女排最需要、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她一次又一次放弃个人利益,不计荣辱得失,毅然走向一线,担当起国人的期望与重任。‎ 几个普通镜头,留下了这种精神的感人瞬间:上世纪90‎ 年代中期,郎平从大洋彼岸归来执教陷于低谷的中国女排,首都机场欢迎的人群中,有她当年五连冠的老战友,她遥遥地向着战友们挥手示意,无声宣示着振兴这支英雄之师的意志。几年前,老队友陈招娣去世,郎平在深深的悲恸中坚定了重回中国女排、续写中国女排辉煌的信念。她忘不了,30多年前,正是陈招娣忍着伤痛,与大家奋战到夺冠的最后时刻,更忘不了女排姑娘誓把受伤的陈招娣“背上领奖台”的骨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战斗情谊。这一切,赋予女排精神鲜活、实在的内容,成为郎平的生命意志。‎ 奥运赛场,向来是最高强度的竞技比拼,但是也是精神意志的较量。竞技者自身的潜力与能量,往往在拼搏中激发、昂奋、高涨、磅礴,形成气吞山河的力量。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中国女排硬是咬下了这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这是拼搏精神的胜利与壮歌!‎ 中国女排在里约再度夺冠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日益崇尚训练条件、奖金待遇的当下体坛,拼搏精神弥足珍贵、永不过时、必须弘扬!‎ 中国女排在奥运赛场写下的新的壮歌,将鼓舞国人在感动落泪之时,用踏踏实实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以点滴奉献汇入时代大河。‎ 女排精神不朽!‎ ‎【解析】‎ ‎【详解】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审题】材料主要讲中国女排以全胜的战绩夺冠及队长朱婷的一番感悟。主要需要抓住朱婷的感悟分析立意。结合“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能够穿上带国旗的比赛服参加国际比赛,为国争光,这样的初心和梦想也一直支撑着自己继续前行”分析,需要牢记初心,砥砺前行。结合“对于中国人来说,敢于拼搏,团结合作,誓不放弃的女排精神就是中国精神”分析,主要可以从脚踏实地,拼搏奋斗,理想目标,永不言弃等方面分析立意。‎ 参考立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顽强战斗、勇敢拼搏;梦想,成功的动力;目标与成功;合作的力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标题《爱国,是每一位中国人的底气》。开头可以结合女排精神内涵分析,引出论点“中国女排是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中国女排和女排精神一直在指引着各行各业的中国人,在各自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奋斗,勇敢无畏地追求上进;不论是成长路上还是比赛场上,总会充满竞争,总会遇到强敌,我们都该心怀梦想,勇敢地面对,该有向前的勇气;成长过程中,我们要不断超越自我,积累经验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人生最大的精彩不仅在于登顶的那一瞬间,而在于我们始终相信:天道酬勤,努力就有回报,蚌病成珠、化茧为蝶”等。‎ ‎【素材】中国女排,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团队,屡攀世界顶峰,自1981年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起至今,近40年间,女排无数次感动、振奋着中华儿女。有人说,每每看到拼搏在赛场的中国女排,就能从头到脚获得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从何而来?或许在一段采访中可以得到答案。在9月14日中国首战对战韩国3:0胜利后,曾7次征战世界杯的女排主帅郎平表示:“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出战,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我们的使命,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女排精神,洪荒之力!”“中国女排一直是我心中的神!”“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一定是中国红”……当近10亿中国观众聚焦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当全世界华人瞩目这场意义远超体育竞赛的巅峰对决,一份久违的感动像闪电击中亿万观众,一股雄奇的力量穿越重洋,叩响每个中国人的心扉。‎ ‎“三连冠”“五连冠”,在那个国门刚刚打开、人民呼唤精神力量的时代,中国女排以她们无畏的拼搏精神跨上巅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在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女排精神如同一面旗帜,让世人看到中国的集体主义、爱国精神、自强意志,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能创造怎样的奇迹。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成为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价值标签。时光流转,世事沧桑。‎ ‎“再难的逆境也绝不言弃”,“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会被打倒”,“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中国女排正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勇毅去拼搏去奋斗。今天,啃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硬骨头,涉过经济转型升级的险滩,都需要发扬女排精神,去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梦想化作风帆。壮哉,女排精神!加油,中华儿女!‎ ‎“女排精神”之永不言弃、敢于拼搏 ‎ 且不说女排在经历辉煌后所渡过低谷期时的坚韧努力,单是在本次奥运会上,每一场的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坚毅和勇敢,就已经够让我们领略在她们身上所呈现出来的“永不言弃”的精神。在本次奥运会上,女排的前行之路甚是坎坷,每一场比赛的对手都是在国际上比较有实力的队伍,每一场比赛都打得让人揪心又兴奋。女排姑娘们面对对手没有放弃拼搏,一分一分追,一分一分赶,虽然一路踉跄,但目光坚毅。可能姑娘们的目标不是冠军,而是告诉自己即使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但依然竭尽全力,永不言弃。‎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