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6月统一练习(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6月统一练习(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6月统一练习(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类住在一个布满病毒的星球上,如果我们戴上一副能看见病毒的眼镜,会发现它们几乎布满了所有物体的表面。但是不必恐慌,大多病毒都能与我们和平共处,有些甚至对人体有益。当然,部分病毒也有着惊人的致病力。哈佛大学免疫学和传染病学博士内森·沃尔夫说:“一个能制造灾难的病毒,必须既拥有杀伤力,又具备传播力。”随着人类的进化,人们学会了狩猎,开始驯养动物,同时拥有了大规模的固定社区。大量的病毒通过动物在人群中传播和变异,这让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更加密切,为病毒风暴的酝酿创造了条件。         事实上,许多病毒最初都是从野生动物身上“跳”到人类世界,成为人类致病源的。让人闻之色变的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便是如此。艾滋病病毒是非洲猴免疫缺陷病毒在黑猩猩体内发生基因重组形成的一种新病毒,最初在黑猩猩种群中蔓延。后来人类在捕杀黑猩猩时接触到了它们的血液,这种病毒传播到人身上,并在人类世界暴发。1976年发现的埃博拉病毒,已有多方证据表明也来源于野生动物,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这些野生动物真的是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吗?科学家们表示:找出病毒源头固然重要,但是人们更应当认识到, 许多时候野生动物或许是无辜的,人类自身可能才是灾难的始作俑者。如果人们不去捕杀这些野生动物,动物携带的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就会小得多。此外,由于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 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环境被破坏,迫使野生动物不断变更栖息地,自然疫源地也随之发生变化。由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四处扩散,而人类往往对这些病毒缺乏免疫力。         可以说,病毒导致的流行病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交通运输的日益发达、人际交往的频繁、旅游的国际化、移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球性“大连接”,让以前分散在各处并处于静止状态的病毒有机会快速流动、高度混合,将人类真正带入流行病时代。输血、移植和注射等医学技术的革新,帮助人类摆脱了许多致命疾病的威胁,但也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新路径。大量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使得病毒的耐药性增强,基因突变加快, 各种新型耐药病毒不断出现。此外,人类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都是导致新的病毒性传染病产生和流行的重要原因。         病毒引起的疾病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传染病大流行期间,大量人群感染疾病并死亡,医疗卫生系统高负荷运转,正常的社会秩序被打乱,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影响。面对病毒的危害,人类控制传染病的关键环节是尽快有效切断“传染链”。注重预防、早期控制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甚至可以建立一个世界性的“早期警报系统”, 以便尽快发现新疾病的暴发或旧疾病异乎寻常的传播。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现在我们虽然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控制传染病的蔓延,但更应意识到,病毒传播主要是由于人类自身引起的,与病毒作战,人类首先要学会“自善其身”。         (取材于黄婷、文风等的文章)         材料二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病毒是个十恶不赦的大恶魔。但实际上,从人类起源开始,病毒与人类就一直协同进化,紧密相连。病毒与人类宿主之间的持久斗争是人类演化的关键推动力, 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没有病毒,就不会有人类。         我们所熟悉的大多数现代哺乳动物,都属于有胎盘的哺乳动物。有了胎盘,哺乳动物的胚胎才能在出生之前得以在母体的子宫里面发育成熟。20世纪70年代初,科学家意外地观察到一种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这种病毒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入侵动物细胞并在动物体内定居,且在变异后失去了毒性和传染性,成为了“有用之材”。胚胎发生学的研究发现,ERV 通过前病毒DNA与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的基因组结合,在卵子受精时开始不断地复制。当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膜着床时,ERV产生的融合蛋白使一些早期胚胎细胞融合,从而逐渐形成胎盘。换句话说,若不是借助病毒蛋白,就不能演化出最初的有胎盘哺乳动物,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人类。         另外,近年来科学家们利用大数据分析发现,自人类与黑猩猩进化分离以来,近三分之一的蛋白质适应演化,都是病毒驱动的。在人类演化过程中,当瘟疫出现时,被病毒袭击的宿主,要么自身产生抗体生存下来,要么死亡。面对这种生与死的压力,宿主的免疫系统会全面反击病毒的侵害。有意思的是,最近研究表明,不仅免疫系统的细胞蛋白有免疫功能, 而且几乎所有细胞的蛋白质在接触病毒时,都能参与反击。生物学家们认为,这种与病毒之间的持续战争、相互作用影响着细胞的每个部分。病毒几乎劫持宿主细胞的所有功能以便进行复制和传播,因此与其他的进化压力(如捕食或环境条件)相比,它们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细胞结构的进化。         近些年来的人类基因组研究揭示,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脊椎动物直接从病毒那里获得了100多种基因,这是病毒侵入动物细胞内的结果。这些病毒基因的频繁变异以及新病毒基因的侵入,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地球上生命的基因多样性很大一部分蕴藏在病毒之中。我们基因组的一部分就来自感染了人类远古祖先的上千种病毒,人类体内复制DNA的酶系统的形成就有病毒的功劳。其实,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就是在40亿年前从病毒起源的。         我们跟病毒之间的关系,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病毒是我们既不想要,但又离不开的“老朋友”。         (取材于苗德岁的相关文章) ‎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类与动物关系密切,为病毒风暴的酝酿创造了条件。‎ B.只拥有杀伤力而不具备传播力的病毒,很难制造灾难。‎ C.病毒加速传播与不断进化,源于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 D.每一次病毒暴发时,尽快寻找到病毒的原宿主很重要。‎ ‎ ‎ ‎(2)根据材料一,下列行为对预防病毒性传染病产生和流行不利的一项是( )‎ A.使用抗生素预防疾病。 B.定期给宠物注射疫苗。 C.杜绝食用野生动物。 D.维护公共环境卫生。 ‎ ‎ ‎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ERV 的认识不正确一项是( )‎ A.早在远古时代ERV 就已经入侵动物细胞,并且逐渐与动物协同进化。‎ B.20 世纪 70 年代初,ERV 被科学家发现并命名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C.ERV 产生的融合蛋白对早期哺乳动物的胎盘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D.ERV 与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的基因组结合,在卵子受精时开始复制。‎ ‎ ‎ ‎(4)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病毒对促进细胞进化的作用比环境条件的作用大。‎ B.人体能够与病毒斗争的蛋白质均来自于免疫细胞。‎ C.如果没有病毒,就没有地球上生命的基因多样性。‎ D.病毒侵入导致人体基因的频繁变异时刻都在发生。‎ ‎ ‎ ‎(5)‎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就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上面两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病毒的关系?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送浮屠文畅师序         韩  愈         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问其名则是,校其行则非,可以与之游乎?如有墨名而儒行者,问之名则非,校其行而是,可以与之游乎?扬子云称:“在门墙则挥之,在夷狄则进之。”吾取以为法焉。         浮屠师文畅喜文章,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缙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贞元十九年春,将行东南,柳君宗元为之请。解其装,得所得叙诗累百余篇,非至笃好,其何能致多如是邪?惜其无以圣人之道告之者,而徒举浮屠之说赠焉。夫文畅,浮屠也,如欲闻浮屠之说,当自就其师而问之,何故谒吾徒而来请也?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如吾徒者,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行,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而语之,不当又为浮屠之说而渎告之也。         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圣人者立,然后知官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是故道莫大乎仁义,教莫正乎礼乐刑政。施之于天下,万物得其宜;措之于其躬,体安而气平。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文武以是传之周公、孔子,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今浮屠者,孰为而孰传之邪?夫鸟俯而啄,仰而四顾;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弱之肉,强之食。今吾与文畅安居而暇食,优游以生死,与禽兽异者,宁可不知其所自邪?         夫不知者,非其人之罪也;知而不为者,惑也;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知而不以告人者,不仁也;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余既重柳请,又嘉浮屠能喜文辞,于是乎言。         【注】①门墙:师门,借指儒家观念盛行的地方。②夷狄:对少数民族的一种蔑称。 ‎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可以与之游‎⋅‎乎    游:交往  B.当自就‎⋅‎其师而问之      就:成就 C.人物之所以蕃‎⋅‎    蕃:繁衍  D.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  信:诚实 ‎ ‎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作者“推崇儒学”观点的一组是________ ①浮屠师文畅喜文章          ②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    ③是故道莫大乎仁义 ④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   ⑤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  ⑥知而不为者,惑也 A.①③⑤B.④⑤⑥C.③⑤⑥D.②③⑤‎ ‎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首段用“墨名而儒行”打比方,后写文畅禅师结交儒士,喜文章,暗示文畅禅师心慕儒家学说,故和他“谈儒”。 B.作者虽然应柳宗元之约给佛教徒文畅作序,但也毫不留情地批评了柳宗元为文畅写文却不述儒道的做法。 C.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儒家之道的宗旨就是积极推行圣人之道,其核心就在于仁义之道和礼乐之道。 D.作者借写序议“儒佛”事,盛赞儒家圣人之道,又暗含对佛教的贬斥,但讲来既不失礼,又站稳立场,可谓难得。‎ ‎ ‎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有行,必请于  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 ②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 ③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 三、名著阅读 ‎ ‎ ‎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有人将画线句的含义解读为“仁者要自立自达,也要立人达人”,也有人解读为“仁者要自立自达,必先立人达人”。你赞同哪一种解读?请从以下几则《论语》中选择参考依据,简要阐述理由。 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②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论语•宪问》) ③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宪问》) ④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 四、诗歌鉴赏 ‎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江上${^{(1)}}$         杜甫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         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注释:(1)此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所作。 ‎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颔联“永夜”二字暗示诗人在漫长的秋夜难以入眠。‎ B.首联描写了夔州秋景,“荆楚”二字暗含飘零之意。‎ C.颈联意为年老还功业无成,无奈只能对镜叹息。‎ D.尾联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思报主”的拳拳之心。‎ ‎ ‎ ‎(2)下列诗句中“倚楼”这一细节描写,与本诗“行藏独倚楼”一句蕴含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        )‎ A.故人千里同明月,尽夕无言空倚楼。(唐·子兰《登楼》)‎ B.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晚秋》)‎ C.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宋·陆游《秋晚登城北门》)‎ D.雪靥酒红微笑,倚楼起把绣针小。(宋·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 ‎ ‎(3)本诗中“高风下木叶”与李白《秋思》“天秋木叶下”,描写的景象和抒发的情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秋思 李白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注)‎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注)莎鸡:虫子名。在这里指纺织娘。‎ 五、情景默写 ‎ ‎ ‎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众弟子各言其志,孔子对曾皙“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的追求最为赞赏。 ②《醉翁亭记》中,山间朝暮之景美在“________,________”的晦明变化。 ③《琵琶行》中,以环境描写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④读书交流会上,主持人请你用一句古代诗文形容博学内省的重要意义,你会写下:“________,________”。 ‎ 六、现代文阅读 ‎ ‎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原下的日子 陈忠实 ①新世纪到来的第一个农历春节过后,我买了二十多袋无烟煤和吃食,回到乡村祖居的老屋。我站在门口对着送我回来的妻女挥手告别,看着汽车转过沟口那座塌檐倾壁残颓不堪的关帝庙,折回身走进大门进入刚刚清扫过隔年落叶的小院,心里竟然有点酸酸的感觉。已经摸上六十岁的人了,何苦又回到这个空寂了近十年年的老窝里来。 ②从窗框伸出的铁皮烟筒悠悠地冒出一缕缕淡灰的煤烟,火炉正在烘除屋子里整个一个冬天积攒的寒气,我从前院穿过前屋过堂走到小院,南窗前的丁香和东西围墙根下的三株枣树苗子,枝头尚不见任何动静,倒是三五丛月季的枝梢上暴出小小的紫红的芽苞,显然是春天的讯息,然而整个小院里太过沉寂太过阴冷的气氛,还是让我很难转换出回归乡土的欢愉来。 ③我站在院子里,抽我的雪茄。东邻的屋院差不多成了一个荒园,兄弟两个都选了新宅基建了新房搬出许多年了。西邻曾经是这个村子有名的八家院,拥挤如同鸡笼,先后也都搬迁到村子里新辟的宅基地上安居了。我的这个屋院,曾经是父亲和两位堂弟三分天下的“三国”,最鼎盛的年月,有祖孙三代十五六口人进进出出在七八个或宽或窄的门洞里。在我尚属朦胧浑沌的生命区段里,看着村人把装着奶奶和被叫做厦屋爷的黑色棺材,先后抬出这个屋院,在儿孙们此起彼伏的哭嚎声浪里抬出村子,抬上原坡,沉入刚刚挖好的墓坑。我后来也沿袭这种大致相同的仪程,亲手操办我的父亲和母亲从屋院到墓地这个最后驿站的归结过程。许多年来,无论有怎样紧要的事项,我都没有缺席由堂弟们操办的两位叔父一位婶娘最终走出屋院走出村子走进原坡某个角落里的墓坑的过程。现在,我的兄弟姊妹和堂弟堂妹及我的儿女,相继走出这个屋院,或在天之一方,或在村子的另一个角落,以各自的方式过着自己的日子。眼下的景象是,这个给我留下拥挤也留下热闹印象的祖居的小院,只有我一个人站在院子里。原坡上漫下来寒冷的风。从未有过的空旷,从未有过的空落,从未有过的空洞。 ④我的脚下是祖宗们反复踩踏过的土地。我现在又站在这方小小的留着许多代人脚印的小院里。我不会问自己也不会向谁解释为了什么又为了什么重新回来,因为这已经是行为之前的决计了。丰富的汉语言文字里有一个词儿叫龌龊。我在一段时日里充分地体味到这个词儿的不尽的内蕴。 ⑤我听见架在火炉上的水壶发出噗噗噗的响声。我沏下一杯上好的陕南绿茶。我坐在曾经坐过近二十年的那把藤条已经变灰的藤椅上,抿一口清香的茶水,瞅着火炉炉膛里炽红的炭块,耳际似乎萦绕着见过面乃至根本未见过面的老祖宗们的声音:嗨!你早该回来了。 ⑥第二天微明,我搞不清是被鸟叫声惊醒的,还是醒来后听到了一种鸟的叫声。我的第一反应是斑鸠。这肯定是鸟类庞大的族群里最单调最平实的叫声,却也是我生命磁带上最敏感的叫声。我慌忙披衣坐起,隔着窗玻璃望去,后屋屋脊上有两只灰褐色的斑鸠。在清晨凛冽的寒风里,一只斑鸠围着另一只斑鸠团团转悠,一点头,一翘尾,发出连续的咕咕咕……咕咕咕的叫声。哦!催发生命运动的春的旋律,在严寒依然裹盖着的斑鸠的躁动中传达出来了。 ⑦我竟然泪眼模糊。 ⑧傍晚时分,我走上灞河长堤。堤上是经过雨雪浸淫沤泡变成黑色的枯蒿枯草。沉落到西原坡顶的蛋黄似的太阳绵软无力。对岸成片的白杨树林,在蒙蒙灰雾里依然不失其肃然和庄重。河水清澈到令人忍不住又不忍心用手撩拨。一只雪白的鹭鸶,从下游悠悠然飘落在我眼前的浅水边。我无意间发现,斜对岸的那片沙地上,有个男子挑着两只装满石头的铁丝笼走出一个偌大的沙坑,把笼里的石头倒在石头垛子上,又挑起空笼走回那个低陷的沙坑。那儿用三角架撑着一张铜丝箩筛。他把刨下的沙石一锨一锨抛向箩筛,发出连续不断千篇一律的声响,石头和沙子就在箩筛两边分流了。 ⑨我久久地站在河堤上,看着那个男子走出沙坑又返回沙坑。这儿距离西安不足三十公里。都市里的霓虹此刻该当缤纷。各种休闲娱乐的场合开始进入兴奋期。暮霭渐渐四合的沙滩上,那个男子还在沙坑与石头垛子之间来回往返。这个男子以这样的姿态存在于世界的这个角落。 ⑩我突发联想,印成一格一框的稿纸如同那张箩筛。他在他的箩筛上筛出的是一粒一粒石子。我在我的“箩筛”上筛出的是一个一个方块汉字。现行的稿酬标准无论高了低了贵了贱了,肯定是那位农民男子的石子无法比兑的。我自觉尚未无聊到滥生矫情,不过是较为透彻地意识到构成社会总体坐标的这一极:这一极与另外一极的粗细强弱的差异。 ⑪这是新世纪的第一个早春。这是我回到原下祖屋的第二天傍晚。这是我的家乡那条曾为无数诗家墨客提供柳枝,却总也寄托不尽情思离愁的灞河河滩。此刻,三十公里外的西安城里的霓虹灯,与灞河两岸或大或小村庄里隐现的窗户亮光;豪华或普通轿车壅塞的街道,与田间小道上悠悠移动的架子车;出入大饭店小酒吧的俊男靓女打蜡的头发涂红(或紫)的嘴唇,与拽着牛羊缰绳背着柴火的乡村男女;全自动或半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与那个在沙坑在箩筛前挑战贫穷的男子……构成当代社会的大坐标。我知道我不会再回到挖沙筛石这一极中去,却在这个坐标中找到了心理平衡的支点,也无法从这一极上移开眼睛。 ‎ ‎(1)第②段中加点词“暴出”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 ‎ ‎(2)简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 ‎ ‎(3)对文章内容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⑨段“都市霓虹”与“筛沙石”男子的生活形成对比,暗示了城市的浮华。‎ B.第②段景物描写突出了小院的沉寂和阴冷,也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复杂与沉重。‎ C.本文融记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一体,语言苍劲有力,句式灵活多变。‎ D.第①段中“心里竟然有点酸酸的感觉”写出作者告别妻女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E.第⑥段“生命磁带上最敏感的叫声”表明斑鸠已与作者的生命记忆密不可分。‎ F.第③段写长辈的辞世与年轻人的远离,突出对祖辈的怀念和家道中落的感伤 ‎ ‎ ‎(4)第⑥段写斑鸠叫声的用意是________。‎ ‎ ‎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5)结合全文,简述作者年过六十仍选择回归故乡小院写作的理由。‎ 七、名著阅读 ‎ ‎ ‎ 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子命仙女们为贾宝玉演唱的《红楼梦》十二支曲,预示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其中有一句曲词:“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这句曲词中涉及了小说中哪几个人物?暗示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和命运?请根据原著进行简要分析。 ‎ 八、语言表达 ‎ ‎ ‎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全民抗疫期间,中小学本着“停课不停学”的原则,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由于在网络上师生问答没有在教室里方便,很多教师选择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将答案发布在网课的“聊天区”。不少同学却将“聊天区”当作“弹幕区”,回答不够严谨,语言风格也过于随意。有一次王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请谈谈你对《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其他角色关系的理解”,有四个同学在聊天区留言:         同学A:老人与大马林鱼战斗到最后时,老人发现大马林鱼不是他的敌人,更是陪伴他的朋友。         同学B:大海可以看作是一个特殊的角色。老人与大海是一种相爱相杀的关系,一方面大海是老人生存的依赖,另一方面大海为老人带来种种艰难的挑战。         同学C:鲨鱼跟老人才是真正的冲突关系,当鲨鱼吃掉大马林鱼最后一块肉时,老人对它恨之入骨。         同学 D:“小男孩”是所有村民中唯一能够真正理解老人的人,而其他村民视而不见老人所付出的努力。 ‎ ‎(1)请指出以上四位同学留言中语言表达既准确,又得体的一句是    ‎ ‎ ‎ ‎(2)请将其他三句进行修改。‎ 九、小作文 ‎ ‎ ‎ 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学校举办读书节,征集“阅读文化衫”的创意设计方案。请你从《论语》《边城》《呐喊》《老人与海》中选择一部作品为主题,设计一款文化衫,描述你的设计图案,并说明设计意图。要求:符合原著内容,主题鲜明突出。 ‎ ‎ ‎ ‎ ②“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古人依天时确定农时。今天,人们渐渐远离了农耕生活,但却依然在观察、品味、思考节气。学校公众号推出“节气与生活”栏目,号召同学们投稿。请你从“二十四节气”的清明、芒种、寒露、大雪中选择一个,撰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该节气的感悟,参与投稿。 ‎ ‎ ‎ ‎ 微写作。高考前夕,同学们经历了很多高中阶段的“最后一次”:“最后一节复习课”“最后一次值日”“最后一次课间操”“最后一次统练”“最后一节晚自习”……,有的让我们感动不已,有的让我们陷入深思,还有的让我们难以忘怀……请描写其中一个片段,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 ‎ ‎ ‎ 本学期每位同学都度过了一个“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期。请你结合学习体验,谈一谈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150字左右。 ‎ ‎ ‎ ‎ 请以“珍惜”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150字左右。 ‎ 十、材料作文 ‎ ‎ ‎ 曾国藩曾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这些话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 十一、命题作文 ‎ ‎ ‎ 请以“          的北京”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6月统一练习(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筛选常整合铝息(实用市)‎ 传因归读 科常阅够 新根阅务 评价都点特倾射加价值和影响 信息正知与概括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文言文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言射开较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名著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言射开较阅读 文都指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诗歌鉴赏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五、情景默写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名篇较句默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六、现代文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传因归读 散都北读 体会语句验置(小说)‎ 文都指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七、名著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射楼长》‎ 名较划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八、语言表达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见根阐废 表三准疫 成体的硫用 病句正率修改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九、小作文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赏析射可描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微写作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微写作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微写作 材正知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微写作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十、材料作文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话正共文 材正知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十一、命题作文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材正知文 标验乙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