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辛集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河北辛集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个3分,共21分) 1.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唉声叹气 徇私舞弊 亲和力 坼裂 B. 恪守不渝 察言观色 一柱香 撕打 C.插科打诨 罄竹难书 度假村 隐密 D. 应接不暇 跚跚来迟 三部曲 冒失 2.下列选项中关于划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久假不归(借) 一文不名(占有)计日程功(获取)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拜访) B.因人成事(依靠) 俾众周知(使) 博闻强识(记) 破荆州,下江陵(攻克) C.不赞一词(添加) 大放厥词(代词) 不虞之誉(料想、意料) 知不可乎骤得(突然,马上) D.色厉内荏(软弱) 功败垂成(倒下)不逞之徒(得志,如意)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3.下列选项中成语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不论是“悼亡说”“恋情说”还是其他说法,也不管论述得如何充分,和诗歌自身给我们的感受比起来,总是令人有言不尽意的感觉。 ②别人都说刘庆春如何如何了得,依我看,也不过如此,还不是因为他有幸忝列门墙于名师? ③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有加。 ④本届夏季奥运会即将举行,相关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少美芹之献。 ⑤面对身处舆论漩涡中打假专业户方舟子,公共媒体不为已甚,但别有用心的人唯恐天下不乱,必置之死地而后快。 ⑥记得访问当天风雨如晦,他赶到办公室时,里面的格子衬衣已经湿透了。我赶紧招呼他坐下,转身去了茶水间给他泡热茶。 ⑦歹徒以为躲在山上,警方望尘莫及,可以苟喘一时,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没几天他们几个就被抓捕归案了。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 ①②⑥⑦ D. ②④⑥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很多人买了新手机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手机贴膜,但是,虽然贴膜保护了手机,却会给主人带来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等困扰。 B.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停车场、卫生间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C.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在完成了冰雪艺术画廊的施工后,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兴奋地徜徉其间,犹如置身于北国童话世界。 D. 《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是一部将爱国主义与动作元素完美结合的国产优秀影片。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作者鲁迅。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作品。另外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B.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永和九年”是用王公即位年次来纪年的。 C.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其中前四史按照成书年代排序为《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 《三国志》(西晋-陈寿)《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D.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在古代中国,名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字是男子束发之年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虽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但也有个别人有字。 6.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 )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7.下列句子中说法不得体的一项是( ) A.贾宝玉和甄宝玉对话中说:“世兄谬赞,实不敢当。弟是至浊至愚,只不过一块顽石耳, 何敢比世兄品望高清,实称此两字。” B.《红楼梦》第十八回 “贾妃看毕,称赞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C.萧云仙道:“小弟新到贵处,仰慕贤人君子。前日奉读老先生怀古佳作,所以特来拜谒。”(《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D.那两位记者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明天早晨定会驾临府上聆教。’ 便转身向方先生恭维,陪着一路走出车站。(《围城》)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个3分,共9分) ①经典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源泉,而经典阅读则是传承与激活民族文化精神的关键环节。经典阅读曾经只限于少数学者,并通过相对固定的教育场所得以薪火传递。当今,我们则可以借助大众媒体的多元途径,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在此过程中,有两种选择:一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二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显然后者更受欢迎。这标志着传统的经典阅读与传授方式的重大变化:一是在对象上,由知识阶层转向大众群体;二是在空间上,由教育场所转向媒体空间;三是在方式上,由讲——读互动转向单向传授。学者、媒体与大众群体三向合力,意味着一个新的经典传播时代——经典“代读”时代的到来。 ②经典“代读”热的兴起,是大众传媒与学者群体携手合作、一同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时代产物。以上三者在经典“代读”中融为一体,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大众媒体的泛生活化。在当今时代,媒体内化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知识精英的抗边缘化。面对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与商业逻辑的残酷选择,日益趋于边缘状态的知识精英渴望走出书斋,重返文化中心舞台。三是经典崇尚的中介化。随着大众精神追求的高涨,崇尚经典成为新的时代风气,然而大众群体普遍无法自主阅读,不得不求助于学者“代读”,以获得对经典的了解和体会。央视《读书时间》与《百家讲坛》的兴替交接,自然地成为其典范性的标志。 ③从大众传媒时代本身的发展历程与规律来看,经典“代读”之火爆或缺陷,都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率先经历了类似的历史阶段。其中法国电视二台创办于1975年1月的《毕沃读书》最具典范意义。该栏目在约90分钟节目里,全是主持人、作者和读者一起自由论谈。10多年间,这个高雅节目赢得了难以想象的20%左右的收视率,被称为法国的“文学弥撒”,法国作家、学者都将在《毕沃读书》中亮相视为无上荣耀。西方的类似栏目,显然具有多重指向性意义,包括强化文化导向、标示思想高度、激活传播方式等意义。由此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了优良的电视读书氛围与传统,这是由其文明发展阶段与整体国民素养决定的。 ④与西方相比,我国当前的经典“代读”在文化导向上无疑是一致的,但在思想高度与传播方式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开办于20世纪90年代,以央视《读书时间》为代表的一批读书栏目,一直无法摆脱收视率低迷的困扰,相继黯然落幕。而《百家讲坛》之以“讲坛”为名,实际上是大学课堂在媒体虚拟空间的延伸与革新。它将传播重心落在以文、史、哲为内容的文化经典上,并由此打造出易中天、于丹这样的“学术明星” 。在此,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三:一是我们为何不能在《百家讲坛》兴盛之际,依然坚守《读书时间》?二是我们为何不能选择多方互动的自由论辩,只能接受由学者单向灌输的“代读”?三是我们为何总是局限于故事性、趣味性的欣赏口味,而缺乏应有的思想锐度与精神高度?这昭示着我国经典“代读”走向更高层次、实现自我超越的紧迫性与可能性。(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8.下列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经典“代读”的缘起与走向。 B.我国经典阅读对象及阅读内容形式的变迁。 C.经典“代读”热的兴起及典范性标志。 D.我国当前经典“代读”与西方相比的异同。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众精神追求的高涨及其普遍无法自主阅读是促进经典“代读”热兴起的原因之一。 B.《百家讲坛》栏目选择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的传授方式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 C.《毕沃读书》的成功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及整体国民素质水平都很高。 D.我国当前经典“代读”与西方相比的差异昭示我国经典“代读”实现自我超越的紧迫性。 10.下列各项中,对我国当前经典“代读”火爆原因概括有错的一项是(3分)( ) A.媒体内化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经典“代读”的火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B.知识分子渴望重返文化中心舞台,为经典“代读”提供了阅读的传授者。 C.大众精神追求高涨,崇尚经典成为新的时代风尚,为经典“代读”的火爆提供了广泛的接受者。 D.采用“讲——读”互动的方式,更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而“代读”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趣味性,也更符合大众的欣赏口味。 三、古诗文阅读(本题8小题,共37分) 捕蛇者说 (唐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嗣:继承 吾恂恂而起 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B. 君将哀而生之乎? 生:使......活下去 往往而死者 往往:常常 C.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食:喂养 则弛然而卧 然:......的样子 D. 竭其庐之入 入:进入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旦旦:天天 12.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捕蛇者说》的“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叙事兼议论文体,它可以发表议论,可以叙事。议论叙事都是为了说明道理。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其中“人”是避讳了“李世民”的“民”字。帝制时代,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不可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不得直书其名,应该以别的字相替代。 C.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范仲淹、王安石、曾巩等。其中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王安石字逸少,号半山。 D.“观人风”,谓观察民情,了解施政得失。观风就是写实,反映社会,反映时代。 1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评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全文来看,本文开篇写异蛇之异有三,分别为颜色之异,毒性之异,用途之异,又写 “岁赋其二”,目的在于突出表现对当政者不顾人民死活而招募捕蛇者的不满。 B.当作者提出“更若役,复若赋”的时候,蒋氏“大戚”,而前文只是“貌若甚戚”;到后来提到悍吏横行时,蒋氏见到自己的蛇还在,就高兴地躺下了。由此可见,蒋氏还是喜欢捕蛇这个行业的。 C.本文在写作手法方面,除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和卒章点明主题外,对蒋氏其人的刻画也极富特色,既有神态描写,又有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让人感到此人的音容体貌宛在眼前。 D.本文叙事开篇,因事而感,因感而议,先事后理,先果后因,文风委婉曲折,波澜纵横,脉络清晰,层层递进。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 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世说新语》第 31 则) A.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 B.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 C.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 D.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 15.翻译句子。(10分,每个5分) (1)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 崔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 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16.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吴诗以讽刺见长。开头两句,一个“飞”字,突出雪大风猛,一个“暗”字,更显雪意正浓,接着轻描宫中“落旋干”的景象,此句不着议论,讽喻之情自在诗外。 B.吴诗“绿树”二句,写华清宫内的绿树和碧绿的门帘相映,没有谁知道外面的天气已非常寒冷,表达了诗人对宫内条件的赞美之情。 C.崔诗“草遮”一句,写用石头修得整齐的磴道因御驾匿迹而格外冷清,杂草已将石磴掩盖,与吴诗中的华清宫形成鲜明反差。 D.崔诗先写华清宫白天的景色,荒草丛生,寂无声息,宫中之树,直插云霄;再写夜间之景,情景相称,诗的韵味更加浓郁。 17.两首《华清宫》诗,虽题材相同,但手法、主题各异,请具体分析两首诗各自使用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 18.名句填空。(6分) (1)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 , ”两句否定了生死等同的说法,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2)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驾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 , 。 (3)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 ”;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 ”,所以不必羡慕江水和明月。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共15分) 垃圾 六楼又下楼了,倒垃圾,垃圾桶边有一个女人,这女人是小区的清洁工,她看见六楼走过来,跟六楼笑了笑,但六楼压根没用眼睛瞧她。六楼其实也是个女人,但两个女人的层次完全不同,六楼的丈夫当官,而这个女人,是清洁工,六楼从不跟女人打招呼,女人不也计较这些,六楼不睬她,她也不介意,下次见了六楼,仍然笑。 六楼提一包米下来,女人盯着六楼看,六楼走到垃圾桶前,一伸手,把米扔了。女人很吃惊,说:“米也扔了呀?” 六楼没睬女人,扔了米,转身往楼道里去。 女人把那袋米提起来看,一袋十斤装的米,真空包,完好无损,连空气都没进去,女人冲着六楼的背影喊道:“这米也扔了吗? 六楼没回头,也没睬女人。 女人说:“好好的呀。” 六楼说:“你觉得好,拿去吃呀,但话说在前头,这米过期了,吃坏了身体,别怪我没告诉你。”说着,消失在楼道里。 女人仔细看那袋米,果然,她看见了标注的保质期,女人算了算时间,超过保质期一天,女人笑了笑,提了米走了。一个瘦瘦的保安在值班室看见了,就说:“又捡到好东西呀? 女人说:“一袋米,说过期了,哪过期了呀,好好的。” 瘦保安说:“六楼扔的? 女人说:“是。” 两人说话的时侯,六楼又下来了,这次搬了一箱苹果往垃圾桶方向走来。女人多嘴,又问:“这苹果也要扔了吗?” 六楼仍不睬她,走到垃圾桶边,把苹果扔了进去。 女人随后把苹果箱打开,发现里面除了两个烂苹果外,其它全是好好的,女人就摇头,跟自己说:“这样好的苹果也不吃,真是浪费呀。”说完,把苹果搬走了,搬到了门口值班室,跟瘦保安分苹果。女人捡什么好东西,都会分给瘦保安。六楼扔了两条烟,女人让保安去捡,瘦保安捡了后,发现那烟虽然过了保质期,但没发霉,瘦保安乐了,跟女人说:“当官的就是有钱,这么好的烟都扔了。”六楼扔了几件衣服,女人让瘦保安把这些衣服捡走了。 这天,六楼又搬下来一箱橘子,女人也在垃圾桶边,六楼砰的一声把橘子扔进垃圾桶,女人问:“这橘子又坏了吗?” 六楼还是不睬她,走了。 女人在六楼走后,把那箱橘子打开,里面确实有烂橘子,女人把烂橘子捡出来扔了,扔着扔着,发现橘子下面是一沓一沓的钱,数了一下,共十沓,是十万元。女人数钱的时,保安走了过来,看见了钱,说:“莫作声,我们把钱分了。”女人说:“六楼肯定不知道橘子下面有钱,知道了,肯定不会扔的,要还给人家。”瘦保安说:“六楼又不知道下面有钱,咱们分了吧。”女人说:“这钱不能要,做人要有底线。” 女人搬箱子往六楼去,敲了敲门,门开了,六楼说:“怎么,你也要送礼?” 女人说:“不是,这是你扔的橘子。” 六楼说:“一箱烂橘子,你拿去就是,送回来做什么?” 女人说:“这里面有十万块钱。” 说着,女人把箱子放下转身走了。 瘦保安在楼下对女人说:“你就是个傻瓜。” 这天晚上,瘦保安趁六楼不在家,潜了进去,发现书房一堆书旁摆着一个箱子,满一箱子钱。神色慌张的他让巡警注意上了,毫无疑问,瘦保安被抓了,当然牵出了六楼和她的丈夫。几天后,六楼丈夫出事了,被纪委立案调查。(摘编自《微型小说选刊》) 1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六楼又下来了”,用借代手法表明了六楼女人经常会把刚过期的东西丢掉,暗示了六楼的奢侈腐化。小说反复写六楼“不睬女人”,表现了六楼女人的傲慢与世俗,同时也对小说主旨起到了一定的突出作用。 B.小说结尾写六楼的丈夫被调査与六楼之前的傲慢形成反差,具有正能量,警醒那些贪婪受贿的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深化了小说主题。 C.这篇小说的叙述语言显得波澜不惊,贴近生活,提炼寻常用语,简洁而实在,尤其是通过对话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展现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 D.小说标题“垃圾”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指真的垃圾,又暗指贪污受贿的六楼当官的、想不劳而获的瘦保安之类的社会垃圾。小说围绕六楼扔垃圾、清洁工捡垃圾来展开事件,发现箱底的钱是小说高潮,送还钱则是故事的结局。 20.小说开头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1.请简要分析本小说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清洁工女人的什么性格特点。(6分) 五、语言表达应用。(本题2小题,共8分) 22. 读下面的文字,写一句总括性的话,填在段末横线上。(不超过20字)(3分) 古村古镇的保护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发之初。江苏的周庄古镇和浙江楠溪江流域的苍坡村、芙蓉村,成为较早得到保护的古镇和古村。由于专家们多年的呼吁,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终于于2003年11月获得公布。安徽南部的西递村、宏村,也于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关于古村古镇保护的共同宣言,各地古村古镇的保护仍然停留在各自为政、缺少呼应的散兵作战阶段,根本没有形成应有的气候。从欧洲及日本等地古村古镇保护的经验来看,全国性的古村古镇保护宣言成为保护运动的有力保证,因此 。 23.阅读下面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词序句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5分) 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六、写作。(60分) 以“代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河北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命题:郭磊 校对:张青平 1-5.ABDDC 6.A 7.D 8.A【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答题前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文本内容。题干问是的“对全文内容的概括”,而B、C、D三项都是对文章局部内容的概括,有的选项只涉及经典“代读”的缘起,有的选项只涉及经典“代读”的走向,并不能概括全文的内容,只有A项的概括最全面。 9.B【解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引导”一词不妥。据原文第①和④段内容推测,应该是“《百家讲坛》栏目选择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的传授方式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而非“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 10.D【解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采用‘讲——读’互动的方式,更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曲解原文。根据原文第①段,“由‘讲——读,互动转向单向传授”可以推知,由学者单向传授,更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 11.A 12. C 13.D 翻译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它)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然而捉到后把它晾干用来作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抵他的赋税。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管理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 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您是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赋税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如果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处处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的样子惊扰了乡间的平静,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呢!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在危险之中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就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严苛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种毒蛇更厉害呢!所以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从这里得到它。 14.D 译文 渡过长江的各位人士,每遇到美好的日子,就互相邀请在新亭这个地方聚集,就着美丽的花朵,边赏花边饮酒作乐.周候在中间坐着,叹道 :“风景跟往昔一样,江山却换了主人。”大家听了都相视流泪.只有丞相怒气豪迈,说:“应当共同合力效忠朝廷,最终光复祖国,怎么可以相对哭泣如同亡国奴一样!” 15.(1)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在危险之中呢!(犯死、若、旦旦,每个1分,句意2分) (2)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就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虽、乎、毒,每个1分,句意2分) 16.B诗歌所表达的并非“赞美之情”,而是对统治者腐朽生活的“愤恨之情”。 17.答案:(1)吴诗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写华清宫,将宫外之况与宫内之景进行对比。【宫外,暗云压城,雪花如卷,天寒地冻,草木枯瑟,而宫内呢,只见雪飘之形,不见雪堆之景,树林郁郁葱葱,楼阁碧帘垂地,一片暖融融,统治者的生活自然悠闲,外面的寒冷,他们亦毫无觉察,这样下去,结果很难设想。】揭露了统治者只顾自己贪图安逸的生活、不顾民生疾苦的丑恶现象,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之情。 (2)崔诗运用时空转换的描写方式,一、二句言白昼之情,三、四句写夜间之景;从登山入宫之道写起,再写华清宫中之景。通过对华清宫凋零衰败景象的描写,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流露出对唐朝当年兴盛繁荣的缅怀及时过境迁的伤感,或者写对历史兴衰更迭之叹,或者写以古鉴今,都算对。【运用夸张“云树深深碧殿寒”、拟人“明月自来还自去”以及寓情于景的写法,答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可得分】 18.略 19.D 20.①交代了事件的起因。(交代、铺垫、引入都可)②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刻画了人物性格,清洁工的包容宽厚,六楼的傲慢待人。 【每条3分】 21.①神态(细节)描写:“笑了笑”“仍然笑”——朴实、宽厚、包容。②语言描写:“这钱不能要,做人要有底线。”——正直善良,保有道德底线。③对比:六楼的和女人对比——朴实、宽厚、包容(瘦保安和女人对比——正直善良,保有道德底线)【每条3分】 22.中国古村古镇保护宣言急需尽快制定出来(如只有保护,没有宣言得1分) 23.答案: ①动荡不安的政局,②不断衰退的经济,③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④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句式协调一致,3分;语序恰当,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