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海口四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曾正娟 史华玮 终审人:黄丽珠 考生注意:本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 袁行霈 ‎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 ‎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 (《周 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 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 臻于“道”,臻于“久”。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 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③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 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 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 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 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 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 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 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 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④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 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 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它各家也各有自 - 26 -‎ ‎ 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 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以 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 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 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 ‎⑤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才能 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 ‎(节选自 2011 年《新华文摘》,有改动)‎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二、三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书》中的“有容,徳乃大”,《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 久”都是告诫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 B. 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我们可以用“海纳百川”四个字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C. 中华文明的整合模式具备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特点。‎ D.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融入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后,就逐渐消亡了。‎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B. 我国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也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山西应县木塔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 C. 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 D. 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许多文化遗存除了散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国各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 B. 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比较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建立功业。‎ - 26 -‎ C. 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 D. 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第二、三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第二、三两段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回答此题,要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第二、三两段有关内容进行仔细比照。不难发现D项,“就逐渐消亡了”的说法错误,在原文中无根据。故选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回答此题,要将各选项内容和文本有关内容进行仔细比照。原文开头第二节便说“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这说明包容思想早在商周时代就已具备,可C项却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显然时间推断有误。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回答此题的重点,要放在理解和分析正确与否上。A项,强加因果,“使得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说法有误。原文第四节说的是“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故选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 26 -‎ ‎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智慧城市的最早提出者美国的IBM公司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六个核心系统如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组成。这些系统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所以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摘自科普中国网“智慧城市”条目 材料二:‎ ‎11月17日,2017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启幕,论坛云集众多国内外领先智慧城市的政府代表及领袖,还有智慧城市领军企业的学者、精英,共同探讨智慧城市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应对智慧城市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同行以及观众打开思路,开拓视野。华为、中电科、平安科技、国民技术等众多智慧城市领域领军企业前来参展,还带来了各自的智慧解决方案和新近成果。‎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程晓波在致词时指出,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方面不断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已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典型载体和落实四化同步的范例。‎ 程晓波表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自己很高兴见到中国智慧城市已经从最初的起跑、跟跑发展到当前的并跑阶段,到未来可能会实现领跑和超越。‎ 程晓波表示,尽管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步伐非常快,但是,也必须要清醒的看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挑战。应对比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还要提高的问题,要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过程中,要更多地调动大众参与积极性,还要通过移动互联、智慧应用来突破瓶颈,为大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服务,让大众体会到智慧城市带来的现实获得感。‎ - 26 -‎ ‎《程晓波: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从“跟跑”发展到“并跑”阶段》节选 材料三:‎ 本届(2016)智慧城市评估体系共有六大类一级指标,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人群及保障体系。根据一级指标得分率情况来看,“保障体系”得分最高,整体情况普遍良好;“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两类指标的得分率都在40%上,表明大部分城市的建设水平相对较好;而“智慧经济”与“智慧民生”两类指标得分情况明显偏低,说明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在该方面的建设还明显不足,需要建设者们深入了解群众生活的真需求和期待,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而通过对201个样本城市的行政区划对比,可见华东与华南地区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分数,并且其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四个地域成绩较为相近,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西北地区总体得分最低,需要加强开发。‎ ‎——科学网《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发布》节选 材料四:‎ 图表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4.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它最早由美国的IBM公司提出,目的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提供美好生活,促进城市发展。‎ B.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步伐非常快,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方面已经成为世界上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范例。‎ - 26 -‎ C. 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必须要清醒的看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D. 预计,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6.0万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2.64%,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7万亿元。‎ ‎5. 依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等核心系统组成,它们各自独立为城市的人提供生活保障。‎ B.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C. 依据第大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数据,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四个地域成绩较相近,可见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D. 中国智慧城市已经从最初的起跑、跟跑发展到当前的并跑阶段,实现领跑和超越也必将指日可待。‎ ‎6. 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数据显示,“智慧民生”类指标得分偏低,请结合材料,谈谈加强智慧民生建设的建议。‎ ‎【答案】4. B 5. B ‎ ‎6. ①调动大众积极参与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过程;②了解大众的真需求和期待,为大众提供相应的服务;③通过移动互联、智慧应用来突破克服技术难关,使为群众提供的服务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找到答题区间,认真筛选,逐个判断正误,最终确定答案。‎ B项,“已经成为世界上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范例”错。原文说“新型智慧城市已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典型载体和落实四化同步的范例”。‎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注意经常设置的误区,答题时一定要认真,逐字逐句分析,最终确定选项。‎ - 26 -‎ A项,“它们各自独立为城市的人提供生活保障”错。城市各系统是以协作的方式互相衔接的,原文是“这些系统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 C项,“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无关”错。原文是说“可见华东与华南地区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分数,并且其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D项,“必将指日可待”错。原文说:“中国智慧城市已经从最初的起跑、跟跑发展到当前的并跑阶段,到未来可能会实现领跑和超越”原文是说“可能会实现”。‎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结合材料,谈谈加强智慧民生建设的建议。”要求回答的是“加强智慧民生建设的建议”,然后结合文本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整合答案。‎ 此题答题的要求区间在材料二和材料三,答题时可根据文中的相关语句解答。由“说明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在该方面的建设还明显不足,需要建设者们深入了解群众生活的真需求和期待,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可推知,要了解大众的真需求和期待,为大众提供相应的服务;“要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过程中,要更多地调动大众参与积极性”,可推知,要调动大众积极参与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过程。由“还要通过移动互联、智慧应用来突破瓶颈,为大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服务,让大众体会到智慧城市带来的现实获得感”可推知,要通过移动互联、智慧应用来突破克服技术难关,使为群众提供的服务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点睛】现代文阅读选择题答题技巧:‎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虚 拟 - 26 -‎ 毕飞宇 这个冬天特别冷。‎ 祖父神情淡然,但手指头在动,是欲言又止的那种动,祖父的大限不远了,他要对我交代什么了。‎ 父亲看在眼里,退了出去。望着父亲的背影,祖父很轻地咳了两声。我了解我的祖父,祖父的咳嗽大部分不是生理性的,是他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说。‎ 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最有机会上大学;但是,祖父把时间全部给了学生,父亲在另外一所中学读书,父亲没有考上,祖父的57个学生考上了31个,在当年,这是“放卫星”般的天文数字。九月,省报的记者把祖父的故事写成一篇长文:《春蚕到死丝方尽》。黑体的通栏标题很吓人的,还配了祖父的一张标准像。‎ 祖父在享尽殊荣的同时冷静下来了,突然就有了愧疚。他建议他的儿子去补习。可祖父忽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春蚕》是一只无坚不摧的拳头,把父亲的自信给砸烂了,父亲拒绝了“春蚕”的建议:“忙你的去吧。”‎ 父亲不是省油的灯,他模仿祖父的笔迹给教育局长写了一封信,要求他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一份工作,口吻酷似祖父。那些年,这样的事求之不得呢。局长爽快地让父亲进了县教育局。‎ 一个月后,祖父急匆匆地来到了父亲的办公室,他瘦小的身体暴发出了雷霆般的震怒:上补习班去!局长打圆场了:“教育局挺好的……”祖父指着局长的鼻尖:庸俗!鼠目寸光!一年之后,祖父做了校长,而教育局长有机会出任副县长了。在组织部人员面前,祖父重复了那六个字,教育局长功亏一篑,他的委屈和愤懑落在了父亲头上。‎ 父亲是祖父的一块肿瘤,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祖父很少喝醉,但是,只要喝醉了,他都要来一次规定动作:跪在马桶前沿,对着马桶一口一个“对不起”。呕吐出来的“对不起”毁掉了这一对父子,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他们也说话,却不看对方的眼睛。‎ 但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却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祖父记得清清楚楚,涉及面极广,诸如名牌大学、国家机关、公司名称、荣誉机构,院士、教授、研究员、副省长、副县长、办公室主任、董事长。也有记不住的时候,他在记忆阻塞之前往往要做一次深呼吸,随后,一声长叹。这一声长叹比马桶的下水道还要深不可测。‎ 祖父的癖好,往好处说,爱才;往坏处说,他眼里其实没有人,只有高智商,他酷爱高智商。一旦遇上,不管你是谁,他的血管就陡增激情,奔涌起宗教般的癫狂和牺牲精神,沉着,持久。“爷爷做了三十五年的教师,三十二年的班主任,九年零十个月的教导主任,六年零八个月的副校长,两年半的校长……”祖父对自己还算得意。‎ - 26 -‎ 父亲退出去了,我打破沉默:“嗨,不就是爸爸那点事嘛……”‎ 祖父说:“这事吧,我有责任。我呢,痛苦了好久。你爸退休那天,我就释怀了……”‎ 我很意外——他的眼神里不是释怀。‎ ‎“……你说……你说我能得到多少个花圈呢?”祖父凄然地望着我。似乎鼓足了勇气。‎ 这算什么事呢。‎ ‎“当年荣校长182个。我数过两遍。”祖父十分凄凉地憋了半天,轻声却又清晰地说。‎ 荣校长的职务是祖父接替的,“182”也成了祖父岁岁年年的梦。‎ ‎“你想要多少个就有多少个!”我想让说话轻松一点,特地挑选了嘻哈的语气。‎ ‎“不能做假。”语气刻板,严厉,中学教师特有,“不能做假!”‎ 祖父赋闲多年了,他又不像荣校长在岗位上轰轰烈烈地倒下去的;再说了,这年头早就不是1982年了;再再说了,这是什么时候?大家都忙着过年呢。‎ 我的祖父,我们县里最著名的物理老师兼中学校长,他死在了小年二十六。这一天特别特别地冷。‎ 祖父曾为解寂寞,开了微博,我在上边发了讣告。微博长久寂寞。‎ 我取出钱包,来到了花圈出租处,要来纸、笔、墨。我努力回忆祖父大醉的那些夜晚说出的那些名字职务单位,我不可能记得住,但意思无非是这样的——‎ 剑桥大学东方语言学中心副主任罗绍林遥寄哀 思斯坦福大学高能研究所研究员茅开民遥寄哀思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储阳遥寄哀思 ‎……‎ 一口气写了两个多小时,并不悲伤。事后我没有数,我不想知道具体数据。‎ 世界就在这里了,我亲爱的祖父,你桃李满天下,——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 父亲没有给祖父送花圈,只是亲笔书写了一副挽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父亲一直站在遗体旁,却没有瞻仰祖父的遗容,一秒也没有。他紧抿双唇,头有些昂,目光在扫视他手书的挽联,最终落在下联上。他没有泪,但是,毕竟上了岁数,有了水光,眼神很亮,像洞穿。‎ ‎7.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教育局长因祖父是名人而为父亲安排工作,后又因未能如愿升官而迁怒于父亲,这说明他是一个公报私仇的无耻小人。‎ B.‎ - 26 -‎ ‎ 祖父临终前,他的种种表现让“我”很意外,按常理,祖父应在这时对“我”父亲致歉,但祖父却没有,这说明祖孙隔膜也很大。‎ C. 本文叙述手法巧妙,倒叙的运用让父亲的故事自然插入,使文章前后呼应、浑然一体,颇似《祝福》中对祥林嫂故事的处理。‎ D. 小说标题意蕴丰富,表面上是指“我”为祖父的葬礼虚拟送花圈的人名,实际上是表明祖父一生的功绩是真实存在的。‎ ‎8. 文中写“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这个情节有何作用?‎ ‎9. 小说中的祖父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情节结构:为最后“我”为祖父虚拟送花圈的人名埋下伏笔;祖父对学生的关注与后文学生对祖父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祖父死后的凄凉。同时也交代了祖父与父亲之间关系淡漠的原因:祖父因爱学生而忽略甚至牺牲了父亲的前途。②人物:突出了祖父无私奉献,一生以学生为傲的形象。③主题:反映社会现实,引发我们对于人情冷漠和德育、智育问题的反思。 ‎ ‎9. ①理想崇高:祖父是一名中学物理教师,一辈子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理想使命,热爱工作,无私奉献的基层教育者。②爱才如命:他极爱高智商的学生,近乎狂热。③刻板耿介:在与“我”父亲的关系处理和父亲工作事宜上的处理,祖父严肃刻板。对待教育局长的方式和评价中,他正直耿介的性情十分突出。‎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A项中说教育局长是“无耻小人”太过,他可以算是“小肚鸡肠之人”。B项中“‘我’很意外”,是因为祖父口头说“释怀”,但眼神里“不是释怀”,所以说“种种表现”不对。同时“这说明祖孙隔膜也很大”不妥。C项错在“倒叙”,小说中父亲的故事属于插叙,且与《祝福》的处理不同,《祝福》采用倒叙的方式。‎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的设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如C - 26 -‎ 项中“倒叙”手法就是明显错误。‎ ‎【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文中写‘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这个情节有何作用?”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情节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情节的作用,要结合情节自身的作用,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对主题的揭露等方面等等,这些是涉及内容上的作用。另外在结构的安排上的作用。首先整体阅读小说,梳理小说的情节,再理清答题思路。分析小说中重要情节的作用,一般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作答。从内容上看,祖父一心为学生,无私奉献,祖父因爱高才生而忽略甚至牺牲了父亲,忽视了父亲,从而导致祖父与父亲之间关系淡漠,据此小说塑造了祖父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同时,祖父对学生的关注也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学生的反应很冷淡,引发我们对于人情冷漠和德育智育问题的反思。从结构上看,一般都是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比如小说最后写“我”为祖父虚拟送花圈的人名埋下伏笔。 ‎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中的祖父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小说,理清故事情节,找到与祖父有关的有效答题区间,再分点概括其形象特点。有关祖父形象的描写与叙述,分散在小说中,需要都找到才能概括全面。小说第三节“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最有机会上大学;但是,祖父把时间全部给了学生,父亲在另外一所中学读书,父亲没有考上,祖父的57个学生考上了31个,当年,这是“放卫星”般的天文数字。” 第六节中说“他(父亲)模仿祖父的笔迹给教育局长写了一封信,要求他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一份工作……局长爽快地让父亲进了县教育局。”第七节说“一个月后,祖父急匆匆地来到了父亲的办公室,他瘦小的身体暴发出了雷霆般的震怒……”这说明祖父在与“我”父亲的关系处理和父亲工作事宜上的处理,祖父显得严肃、刻板。第九节中“但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却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祖父记得清清楚楚,涉及面极广。”第十节说“祖父的癖好,往好处说,爱才;往坏处说,他眼里其实没有人,只有高智商,他酷爱高智商。”由此可见:祖父是一名身形瘦小的中学物理教师,一名一辈子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理想使命,他极爱高智商的学生,近乎狂热。从“爷爷做了三十五年的教师,三十二年的班主任,九年零十个月的教导主任,六年零八个月的副校长,两年半的校长……”祖父对自己还算得意。”可知:他热爱工作,无私奉献的基层教育者。去世前,他希望能超过荣校长182‎ - 26 -‎ 个花圈的事情,从他对待教育局长的方式和评价中,可见他正直耿介的性情。综上:祖父是一个身形瘦小,爱才如命,刻板耿介,但有着崇高的理想的人。‎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勇猛,不畏生死”“ 坚韧顽强,有血性”“内心脆弱,害怕失败”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读书,多所历览。外祖死,常清孤贫,年过三十,未有名。‎ 将军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材能,每出军,奏傔从三十馀人,衣服鲜明。常清慨然发愤,投牒请预。常清细瘦,脚短而跛,仙芝见其貌寝,不纳。明日复至,仙芝谢曰:傔已足,何烦复来?”常清怒曰: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故无媒自前,公何见拒之深乎?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公其念之。”仙芝犹未纳。乃日候门下,仙芝不得已,补为傔。‎ 会达奚部落背叛,自黑山北向,西趣碎叶。仙芝以二千骑追蹑,达奚行远,人马疲,擒贼略尽。常清于幕下潜作捷书,具记井泉次舍,遇贼形势,克获谋略,事颇精审。仙芝取读之,皆意所欲出,乃大骇。即用之,遂知名。以功授叠州戍主。仙芝每出征讨,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决。仙芝委家事于郎将郑德诠,其乳母子也,威动军中。常清尝自外还,诸将前谒,德诠见常清始贵,易之,走马突常清驺士去。常清命左右引德诠至廷中,门辄闭,因离席曰:“吾起细微,中丞公过听,以主留事,郎将安得无礼?”因叱曰:须暂假郎将死,以肃吾军。”因杖死,以面仆地曳出之。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遂以状白仙芝。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谢。会大将有罪,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常清性勤俭,耐苦劳,出军乘骡,私厩栽二马,赏罚分明。‎ 天宝末入朝,而安禄山反,帝引见,问何策以讨贼。常清见帝忧,因大言曰:“天下太平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 26 -‎ ‎”天子壮之。明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副使,乘驿赴东京,常清募兵得六万人,然皆佣保市井之流。乃斫断河阳桥,以东京为固守之备。十二月,禄山渡河,常清使骁骑拒之,杀柘羯数十百人。贼大军至,常清不能御,进入上东门,战不利,贼鼓而进,劫官吏,再战于都亭驿,又不胜。引兵守宣仁门,复败。乃语高仙芝曰:“贼锐甚,难于争锋,潼关无兵,一夫奔突则京师危,不如急守潼关。”仙芝从之。‎ 败书闻,帝削常清官,使白衣隶仙芝军效力。仙芝使衣黑衣监左右部军,边令诚以诏书至,示之,常清曰:“吾所以不死者,恐污国家节,受戮贼手,令死乃甘心。‎ 始,常清败,径入关,欲见上陈讨贼事,至渭南,有诏赴潼关,常清忧惧,为表以谢,且言:“自东京陷,三遣使表论成败,不得对。”又言:“臣死后,望陛下无轻此贼,则社稷安。”至是临刑,以表授令诚而死,人多哀之。‎ ‎(节选于《新唐书·封常清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B. 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C. 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D. 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夫”在文言中有多种释义,最初指独夫,暴君,如,《孟子·梁惠王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一夫,指殷纣王,后又指“一人,一农夫”,如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欧阳修《解官后答韩魏公见寄》“老为南亩一夫去,犹是东宫二品臣”。而文中,“一夫奔突则京师危”的“一夫”则指一个士兵。‎ B. “牒”指用竹片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投牒”,在文中指呈递文书。‎ C. “子羽”是孔子弟子,因为相貌和体型都不好看,被孔子认为没有前途,但其刻苦学习。终成大器,文中借此典故希望高仙芝不要以貌取人。‎ D. “左右”是多义词,有方位“左边右边”之意,有动词“支配”之意,也有副词“反正”之意,文中指跟随的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封常清出生贫苦,相貌丑陋,开始并不受赏识,但他锲而不舍,抓住时机写出一篇让高仙芝非常赏识的战报,从而崭露头脚。‎ - 26 -‎ B. 封常清执法严明,因郑德全故意纵马冲击他的侍从,就依法处死了他,后又斩杀两名犯罪的大将,于是军中人都很怕他。‎ C. 封常青大声向皇帝进言,提出大的战略方针,皇帝很赏识,派他前往迎敌,他到达东京后,招募军队,截断河阳桥据守。‎ D. 封常清认为,据守潼关,能够守护京师长安,自己虽可能被以临阵逃脱的罪名杀死,但也胜过死于敌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故无媒自前,公何见拒之深乎 ‎(2)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谢。‎ ‎【答案】10. B 11. A 12. C ‎ ‎13. (1)我仰慕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没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一定要拒绝呢?‎ ‎(2)高仙芝很吃惊,到见了封常清,敬畏他的公正,没敢责备他。他也不道歉。‎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本题有两个考点,一是“事有逆顺势有奇变/”中间断在何处,从句式和句意来看就为“事有逆顺/势有奇变”,可排除C和D;‎ 二是“挑马箠渡河”是修饰关系不可断开,“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中间可断可不断,排除A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把握情况。A项文中“一夫”指叛军。‎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因大言”不是大声,封建制度不允许,应该是指说大话,夸口。另外,说的也不是战略方针。‎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高义”高尚的品德;“事鞭辔”侍奉您;“媒”介绍人;“见”偏指一方代词,我。第二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公”公正;“让”责备;“谢”道歉。‎ - 26 -‎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封常清是蒲州猗氏县人,外祖父教他读书,学识广博精深。外祖父死后,常清孤苦贫穷,三十多岁了,还没有成名。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才能,每次出兵,高仙芝任命了三十多名侍从,衣裳鲜艳漂亮,封常清因而感慨,并报名请求担任侍从。封常清很瘦,加上脚又跛,高仙芝瞧不起他的外表,不录用他。第二天他又来了,高仙芝道歉说“:侍从已录取够了,哪里用得着又来呢?”封常清发怒说“:我仰慕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没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一定要拒绝呢?看容貌录用人,会把子羽看错,您还是考虑一下吧。”高仙芝还是没接受他,他就每天到门口来等候,高仙芝没办法,就把他录取到侍从里了。‎ 遇上达奚各部反叛,从黑山向西奔向碎叶城,高仙芝率两千名骑兵追击,达奚走了很远的路,人和马都疲劳了,因此几乎被全部俘获或杀死了。封常清在下面暗暗写好了捷报,详细记载了井眼、泉水、驻军地点、胜敌的情况和战术,条理分明。高仙芝拿来看了,都是自己想写的,于是大惊,马上采用了。于是封常清有了名气。后因功封叠州戍主。高仙芝出征,他常任留后。封常清有才能又果断,没有事能难住他。高仙芝委任郎将郑德诠管理家事,他是高仙芝奶妈的儿子,在军中很威风。封常清有次从外面回来,众将上前拜见。郑德诠见他才上任,轻视他,骑马撞了他的骑马侍从后离开了。封常清命侍从把他带到厅堂里,就关上了门,离开座位说“:我出身微贱,御史中丞大人错爱,让我主持留后事务,郎将怎能无礼?”接着叱责他说“:必须借你的死,来严肃军纪。”于是用杖打死了他,把他的脸朝下拖了出去。高仙芝的妻子和奶妈在门外哭着求情,没能救他的命,很快将情况告诉了高仙芝,高仙芝很吃惊,到见了封常清,敬畏他的公正,没敢责备他。他也不道歉。遇上大将犯罪,他又杀死了两位,全军没有不害怕他的。封常清生性勤劳节俭,吃苦耐劳,出兵骑驿马,私人马厩只有两匹马,赏罚严明。‎ - 26 -‎ 天宝末年进京朝拜时,安禄山反叛了,皇帝召见他,问用什么办法对付叛贼。封常清看见皇帝担忧,就夸口说:“国内长期太平,人们不懂作战。但道义上有正义和不义,战场上有各种谋略。我请求赶到洛阳,用全部库存物招募勇士,甩着马鞭过黄河,不久就把叛贼的头献到朝廷来。”皇帝欣赏他的勇气。第二天,任命封常清为范阳节度副大使,骑驿马到了洛阳。招募到六万军队,但都是市民和仆役,于是安排军队拆毁了河阳桥把东京作为固守的防备之处。十二月,安禄山度过黄河,封常清派精锐骑兵抵御,杀死了叛军几十上百人。叛军大部队到了,封常清抵御不住,退进上东门,接战后又战败了。叛军击鼓进兵,搜捕官员。封常清又在都亭驿迎战,又打了败仗。退兵守宣仁门,又打败了。‎ 于是他对高仙芝说:“叛军力量很厉害,很难和他们争锋,潼关没有守军,一旦被叛军突然袭击,京城就会危险了,不如赶快去守潼关。”高仙芝听从了他。‎ 战败的报告送到了朝廷,皇帝罢免了封常清的官职,让他作为老百姓隶属高仙芝办事。高仙芝让他穿着黑色衣服监督部署在左右边的军队,边令诚拿着杀死他的诏书来了,给他看,封常清说:“我之所以不拼死子啊战场,是怕侮辱了国家的官职,被叛军抓住杀死。现在我死心甘情愿。”当初封常清战败后,直接进了潼关,想见皇帝汇报征战叛军的情况,到了渭南,皇帝下诏书命他到潼关去,封常清既忧虑又害怕,就写遗表谢罪,说道:“自从洛阳失守以后,三次派使者上奏章陈述讨贼战略,都没有被接见,”又说:“我死了以后,希望皇上不要看轻了这叛军,那么国家就安定了。”到将被处死时,将遗表交给边令诚就去受死了。人们多数同情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国棋王逢 杜牧 玉子纹楸一路饶①,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伏柱②,鏖兵不羡霍嫖姚③。‎ 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注】①玉子纹楸:精美的棋子、棋盘;一路饶:即让一子。②周伏柱:指老子,曾做过周朝的柱下史。③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两次大破匈奴,屡建战功,曾为嫖姚校尉。‎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从令人难忘的对弈场景人手,“檐雨竹萧萧”烘托出幽雅惬意的环境。‎ B. “羸形暗去春泉长”是说王逢下棋扶弱起危好比春泉潺湲不息,充满了生机。‎ C. “拔势横来野火烧”运用比喻,说明王逢进攻起来势如拔旗斩将疾如野火燎原。‎ D. 颈联不仅写出王逢以静制动进攻厮杀的棋风,还写出了其精通兵法多才多艺。‎ ‎15. 本诗句句写“棋”,那么诗人是怎样借“棋”写别情的?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 26 -‎ ‎ ①首联描绘了淅淅沥沥的秋雨、萧萧瑟瑟的修篁的环境,诗人与友人窗下摆棋对弈的场景,给人幽雅又惬意的感受。“最宜”二字,足见友情之深厚,也增添了别离之感伤。②中间两联运用比喻和典故,表现了友人高超的棋艺,可以看出两人对弈之趣。然而这种惬意会随着友人的离开而不得,棋艺越妙,离别之情越浓。③尾联诗人借与好友王逢相约,要将万余日时间,尽行于棋局上销用,表面上是几多豪迈,几多欢快,实际上却暗寓着百般无奈和慨叹,抒发的离情别绪极为浓郁,极为深沉。‎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还写出了好友精通兵法多才多艺”分析错误,“还如”“不羡”可知颈联与“精通兵法”无关。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这类题目在组织答案时,可以依照原诗的顺序,采用逐句、逐联、逐层的方式叙说,即每一句、每一联、每一层写什么内容,这个内容怎样体现情感的。对于绝句,可以逐句分析;对于律诗,可以逐联分析;对词曲,可以逐层分析。回答本题抓住“句句写‘棋’”“怎样借‘棋’写别情”这两个关键词,回答时应该按照“描写了与棋有关的什么事,抒发了什么别情”的内容逐句分析即可。‎ 这是一首颇有趣味充满深情的送别诗。作者的友人王逢是一位棋艺高超的围棋国手,于是作者紧紧抓住这点,巧妙地从纹枰对弈一路出发,以爽健的笔力委婉深沉地抒写出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起首即言棋,从令人难忘的对弈场景下笔,一下子便引发人悠悠缕缕的棋兴。“最宜”二字,足见友情之深厚,也增添了别离之感伤。‎ 颔联转入对枰上风光的描写上:“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羸形,指棋形羸弱。这是赞美友人绝妙的棋艺,说他扶弱起危好比春泉淙淙流淌,潺湲不息,充满了生机;进攻起来突兀迅速,势如拔旗斩将,疾如野火燎原。然而这种惬意会随着友人的离开而不得,棋艺越妙,离别之情越浓。‎ 颈联承前,使事言棋,赞叹友人的棋风:“守道还如周伏柱,鏖兵不羡霍嫖姚。”这两句说王逢的棋动静相宜,攻防有序,稳健而凌厉。防御稳固,阵脚坚实,就像老子修道,以静制动,以无见有。进攻厮杀,首尾相应,战无不胜,较之霍去病鏖兵大漠,更加令人惊叹。这四句淋漓兴会,极力渲染烘托,表现出友人高超的棋艺和自己真挚的友情。‎ - 26 -‎ ‎“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所谓转入正题,不是正面接触,而是侧面揭示,以期代送。如今他遇上王逢这样棋艺高超,情投意合的棋友,该是多么欢乐啊。可是友人就要离去了,留下的将仅仅是“最宜檐雨竹萧萧”那种美好的回忆。因此这两句含蕴极丰,表面上是几多豪迈,几多欢快,实际上却暗寓着百般无奈和慨叹,抒发的离情别绪极为浓郁,极为深沉。‎ ‎【点睛】(1)古代诗歌表达感情的特点:①多是含蓄、隐晦的; ②多是丰富、复杂的;③有时是发展变化的。‎ ‎(2)多角度思考。①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 的情感;②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 ‎ ‎(3)答题模板: 第一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第二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涉及多种情感的,答题时一般按在诗歌中出现的先后为序。‎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爱国是文学作品一个永恒的主题。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表明自己临危受命;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建功立业的理想。‎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秦始皇的残暴。其中将阿房宫的钉子与百姓的粮食作了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在《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了却君王天下事 (2). 赢得生前身后名 (3). 钉头磷磷 (4). 多于在庾之粟粒 (5). 朝菌不知晦朔 (6). 蟪蛄不知春秋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赢”“磷”“庾”“晦朔”“蟪蛄”,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 26 -‎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____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 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 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 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 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 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 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 26 -‎ C.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答案】17. B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冲锋陷阵”,指做事不畏艰难险阻,冲在前面;“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由语境“在时代的战场上”可知,应该使用“冲锋陷阵”。‎ 第二处,“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亊;“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由语境“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可知,此处应是褒义的语境,应使用“指点江山”。‎ 第三处,“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由“生命之土”可知,此处是所可以让人们有所寄托的地方,应使用“安身立命”。‎ 第四处,“超凡脱俗”,超出一般,脱离世俗;形容与众不同,非常特別;“超世绝伦”,超出世俗,无人可比;由“精神之天”可知,这是说脱离世俗,应使用“超凡脱俗”。‎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衔接和连贯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 根据上下文可知,此处应补写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B、C两项,这两项“无论……都”是条件关系。‎ ‎“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 “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A项。‎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 - 26 -‎ 仰望天空”,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导致句子出现了两个主语,排除BD两项。‎ 二是照应不当,前面是“天空和土地”,后面也应是先“天空”后“土地”,排除C。‎ 故选A。‎ ‎【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 ‎20.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① 不如一棵树。一棵树② 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③ 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中,④ 我们呢?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⑤ 不要说⑥ 声音的体验中体会秋天来临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尚且 而且 但是 且 于 B 甚至 ‎/‎ 并且 而 更 从 C 尚且 还 或者 ‎/‎ 更 在 D 还 尚且 还 但 ‎/‎ 向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 26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考查虚词的使用,这个题目属于近几年来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过的考点。可能是绝大多数考生复习的盲点,大概会令人错愕。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题中A项,⑤处前后是递进关系,不能用表并列的“且”;C项,③前后是并列关系,不能用表选择的“或者”;D项,⑥处应用表示来由的“从”,不能用表示朝向的“向”。‎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 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同学们在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首先必须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二、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三、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例如:1.虽然天气十分寒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却”表示转折的意思并没有错,可是,一念原句就给人不通顺的感觉。如果把“却”放在“清洁工”之后,句子就通顺了。 五、不要滥用关联词。例如:1.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2.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句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滥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 第二句,滥用“但是”,应删去。‎ ‎21.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客套话,请选出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 A. 他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确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B. 我校拟筹办150年校庆庆典,届时欢迎各兄弟学校莅临指导。‎ C. 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甚感激!‎ D. 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的能力。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A项,根据前文“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 - 26 -‎ ‎ “连声道歉”这个语境,“献丑”不符合语境,献丑是谦辞,在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不是道歉语。B“莅临指导”指上级对下级;C“璧还原物”,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璧”敬称对方的东西。所以选D。‎ ‎2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会带来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限制燃放不一定避免火灾; (2). 限制燃放也不一定能避免环境污染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逻辑推理的能力,注意抓住语段中推理错误,或表述绝对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仿照给出的例句填写,此题注意抓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两个句子前后的关系是“可能”,不是“必然”。‎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 ‎②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文天祥《念奴娇》)‎ ‎③四十年来,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从跟随世界走向引领世界。‎ ‎④某居委会主任由“致富带头人”蜕变为贪污腐败分子,某演员由明星变成了偷税漏税“名人”。‎ ‎⑤“退休干部楷模”杨善洲,用二十年改变荒山,但不变的是他一生为民的执着和信念。‎ ‎⑥十九大报告主题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变的意义 - 26 -‎ 疾步向斑马线赶去,虽然只有最后几秒的绿灯时间,却仍然抱着侥幸,可以躲避五十几秒在原地被骄阳烘烤的等待。‎ ‎  被身前一对母子挡住了去路,来不及改变向前的方向,红灯已经无情的亮了。在高高矗立的红灯下,我像是被枷锁铐牢的奴役。只能在心里暗暗的埋怨。烦躁的挪移着双脚,一股从下至上的狂热窜上脚底,几遍穿着鞋,却似光脚站在高温地面煎烤般痛苦。‎ ‎  急躁的望着缓慢而持久的红灯,欲抬头斥责不近人情的太阳,却被它的光芒摄退,简直亮瞎了眼!不管了,我要翻身农奴做主人,我要冲过去,不要当“有素质的学生一代”了,反正又没有车。‎ ‎  偷偷向前移,用余光瞟过旁边的母子。心里有些暗暗的谴责,他们也都自觉的在遵守,‎ ‎  不过真的是太热了,你们有遮阳伞,我可没有。再说,我也实在挨不过剩下三十几秒。‎ ‎  “妈妈,我们走吧,好热啊,反正没有警察叔叔,又没有汽车,好热啊!”稚嫩的同音在我提脚的同时发出。这是个好机会,和他们一起闯总不会被鄙视了。‎ ‎  “这个是交通规则,你看你旁边的姐姐都在等,她还没雨伞呢。红灯停绿灯行,幼儿园的老师可都是教过的。不能看有没有警察叔叔和车才等的!”男孩若有所思的盯着我点点头。我嘿嘿的笑笑,心虚极了。也改变了向前走的想法,收回了迈出的步子和向前穿越的心。更有一股由内至外的愧疚涌出,只希望他们看见我脸上呈出的尴尬红晕时,会理解为是晒红的。‎ ‎  才低头抬头的霎那,就已经是绿灯了。我跟在那对母子背后,踩着绿灯倒计时的秒数安稳的走着。‎ ‎  小小的改变有很大的差别。只是收回了闯过红灯的小小一步,就顺着一个母亲教育孩子的心,做了一个大大的优秀例子。若毅然向前跨步,这孩子的心就不会那样直面了吧。或许我的小小改变,男孩对于交通规则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改变自己的同时,我也就这么改变了别人。‎ ‎  改变别人,改变家庭,改变国家,改变世界看似很难。如果我们从自身做起,从改变自己做起,用自己的好行为影响着其他人,慢慢的去改变,从小到大的改变。似等待红灯的一件小事,我们自觉遵守,旁人看见也不好意思去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等待红灯的队伍,就有越来越少的事故发生,越来越稳定的交通秩序被建立,一个文明国家的出现会远吗?‎ ‎【解析】‎ - 26 -‎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由六则材料组成,材料①出自《周易》,强调的是“变”和“通”;材料②出自文天祥《念奴娇》,说的是信念和忠心永不改变;材料③说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材料④说的是一些人忘记了初心,自甘堕落;材料⑤说的是杨善洲不忘初心的优秀事迹;材料⑥是十九大报告的主题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题干要求考生“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考生可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改革开放、变与不变等角度来立意。如作文立意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行文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可以结合古今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个人方面,如苏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国家方面,如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使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等,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立意角度参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改革开放,砥砺奋进;变的是方法,不变的是初心;等等。‎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 ‎ - 26 -‎ ‎ ‎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