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白鹿原》是一部亦因亦革、继往开来的现实主义巨著。它以多方面的成功,证明了现实主义文学不仅具有自我更新的活力,而且还拥有无限广阔的前景。‎ ‎②就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来看,陈忠实像路遥一样,没有被甚嚣尘上的文学“新风潮”迷惑和裹挟,也从来没有丧失对现实主义文学的信心。创作这样一部小说,既需要成熟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经验,也需要不为时风所移的冷静和清醒。‎ ‎③陈忠实的成功,首先取决于他能“转益多师”,虔诚而虚心地学习多种模式和风格的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他始终珍惜并学习柳青的文学经验,先后买过许多本《创业史》,无数次研读这部艺术性很高的杰作。对柳青来讲,观察先于想象,身历目见是小说家必须跨过去的铁门槛;他更相信自己的眼睛,更注重对生活和人物的深入而细致的观察,而不是关起门来凭着才气任意挥洒,凭着天马行空的想象随意杜撰。观察需要付出切实的努力,来不得半点马马虎虎的偷懒,所以,柳青才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陈忠实像柳青一样,按照最老实的方式来写小说。如果说,路遥从柳青那里学来了抒情化的叙述方式,那么,陈忠实则掌握了柳青细致、准确、传神的描写技巧。像柳青一样,陈忠实笔下的人物,也是使用錾子在生活的石头上一下一下凿出来的,几乎个个都给人一种雕塑般的坚实感。陈忠实还从巴尔扎克和哈代的长篇小说中、从契诃夫和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中、从《静静的顿河》《愤怒的葡萄》《碧血黄沙》《百年孤独》和《假如明天来临》等多种样态的外国现实主义小说作品中,理解了人与历史的关系,吸纳了新鲜的叙事技巧,领悟到了解决可读性的方法,从而使《白鹿原》成为一部既传统又现代、既庄严又亲切、既有思想性又有可读性的伟大作品。‎ ‎④小说是人类生活别样形态的历史。然而,历史感的丧失,却是当代小说叙事的一大危机。一些小说家的叙事是封闭而苍白的,是没有背景的——既没有现实背景,也没有历史背景。他们笔下的人物与故事,皆如飘忽的影子,忽焉而来,忽焉而去,仿佛无本之木,只有枝叶,没有根系,缺乏清晰的来路和内在的深度。‎ ‎⑤然而,陈忠实认识到了历史与小说的密切关联。没有历史的生活是不完整的,没有历史的人物是不真实的,小说可以被理解为“民族的秘史”。这是更真实的历史,是小说家需要深入理解和叙述的历史。陈忠实通过阅读、调查和思考,深刻地理解了他所叙写的历史生活,理解了处于特定历史语境中的人。‎ ‎⑥在他的理解中,历史不再是僵硬的公式化表述,人也不再是历史干巴巴的填充物,而是有血有肉的复杂生命体。他写出了真实的历史,也塑造出了真实的人物形象。他们有爱恨与情仇,有冲突与和解。《白鹿原》中的历史,就是真正属于人的历史。其中的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冲突,是丰富的人性以及复杂的关系引发的冲突,而不再是某种观念抽象的冲突。‎ ‎⑦《白鹿原》在人性的意义上,超越了非人性叙事的狭隘性;在真实性的意义上,克服了教条的历史意识的虚假性。我们从他的叙事中看到了真实的历史和真实的人。‎ ‎(选自李建军《<白鹿原>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旨趣》,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忠实创作出现实主义巨著《白鹿原》,跟他以路遥为榜样,没有盲目地追逐文学潮流,坚持走现实主义文学道路有很大关系。‎ B. 陈忠实在文学创作中践行柳青说的“文学是愚人的事业”的观点,重视对生活和人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而绝不去运用想象。‎ C. 陈忠实阅读了《创业史》《静静的顿河》《百年孤独》等大量的中外小说作品,虔诚而虚心地学习多种模式和风格的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D. 陈忠实因为很好地吸纳了外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技巧 ,所以能写出既传统又现代、既庄严又亲切、既有思想性又有可读性的《白鹿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③段运用对比论证、事实论证等方法论证了陈忠实创作《白鹿原》取得成功的原因。‎ B. 文章第⑥段论述了《白鹿原》中的历史是真正属于人的历史,其中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复杂生命体。‎ C. 文章最后一段从人性的意义和真实性的意义两个方面概括了小说《白鹿原》的现实意义。‎ D. 文章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在论述了陈忠实创作《白鹿原》取得成功的原因后,进一步阐述了《白鹿原》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旨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鹿原》是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革新,它的成功昭示着现实主义文学不仅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B. 小说是人类生活别样形态的历史,可以被理解为“民族的秘史”。小说家则需要深入理解和叙述历史。‎ C. ‎ 陈忠实从柳青那里学到了细致、准确、传神的描写技巧,而路遥则从柳青那里学到了抒情化的叙述方式。‎ D. 历史感的丧失是当代小说叙事的一大危机,一些小说家的叙事没有现实背景和历史背景,看不出写的是哪个时代的故事和人物。‎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原文信息是“陈忠实像路遥一样……没有丧失对现实主义文学的信心”,不能理解为以路遥为榜样。B项,“而绝不去运用想象”的说法过于绝对,从原文信息“对柳青来讲,观察先于想象”和他所反对的是“凭着天马行空的想象随意杜撰”来看,文学创作是需要想象的。D项,以偏概全,原文信息是“陈忠实还从巴尔扎克……”,这里的“还”就说明了《白鹿原》的成功,是前面两个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陈忠实从多种样态的外国现实主义小说作品中不仅仅是学习到叙事技巧,还理解了人与历史的关系,领悟到了解决可读性的方法,这些共同成就了《白鹿原》的伟大。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文章第三段没有运用对比论证。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看不出写的哪个时代的故事和人物”表述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相关信息可知,“既没有现实背景,也没有历史背景”是指他的故事和人物“缺乏清晰的来路和内在的深度”。故选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 路遥 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阳历二月下旬到三月初,庄稼人出牛动农之前生产责任制的浪潮大规模地席卷了整个黄土高原。‎ 双水村的孙玉厚父子们眼下的腰杆确实硬了许多。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尤其是孙少安,他现在手里破天荒有了一大笔积蓄,去年拉砖除过运输费、房租和牲口草料钱,净赚了两千元。另外,铁青骡子卖了一千六百元。这头牲畜干赚了五百元。两千五百块钱哪!‎ 孙玉厚老汉早已表明了态度,他对儿子说:“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 ‎ 他想拿这钱作资金,开办一个烧砖窑。他先征求了父亲的意见。父亲仍是老话,秀莲让步的附加条件是,烧砖只要一赚下钱,首先就要修建窑洞(不能一辈子住在饲养院)。 ‎ 他,他父亲,少平,秀莲和他妈一齐上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终于修建起了一个烧砖窑。少安在城里拉砖时,已经把烧砖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技术都学会了。烧砖窑建好后,他率领一家人开始打土坯。 ‎ 第一窑砖坯很快装就序。烧砖的炭也用县运输公司的包车拉来了。 ‎ 这天晚上一直弄到大半夜,才把最后的一切细节都安排好——明天早晨就要点火呀! ‎ 鸡叫头遍的时候,少安和秀莲才回到一队的饲养院。现在,牲口都分给了个人,饲养员田万江老汉也搬回家住了,这院子一片寂静。 ‎ 秀莲累得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但孙少安怎么也合不住眼——明天一早,烧砖窑就要点火,年轻的庄稼人兴奋得睡不着觉啊! ‎ 在这静悄悄的夜晚,他的思绪象泛滥的春水一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无数流逝的经历和漫无边际的想象在脑子里杂乱地搅混在一起, 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剪的窗画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鹊……少安猛然听见外面什么地方有人说话的声音。 ‎ 他的心一惊:这时候外面怎么可能有人呢? ‎ 他在被窝里轻轻抬起头,支梭起耳朵,可又没听见什么,他正准备把头放到枕头上,却又听见了外面的说话声——这下确切地听见了,似乎就在外面院子里,而且声音很低,就像传说中的神鬼那般絮絮叨叨……少安尽管不迷信,头皮也忍不住一阵发麻。他本来想叫醒妻子,但又怕惊吓了她。他就一个人悄悄爬起来溜下炕,站在门背后听了一阵——仍然能听见那声音! ‎ 他于是顺手在门圪崂里拿了一把铁锨,然后悄悄开了门,蹑手蹑脚来到院子里。 ‎ 院子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 ‎ 他仔细听了一下,发现那奇怪的说话声来自过去拴牲口的窑洞中。 ‎ 少安紧张地操着家伙,放轻脚步溜到这个敞口子窑洞前。啊!原来这竟然是田万江老汉! ‎ 老汉没有发现他,立在当初安放石槽的土台子前,仍然喃喃地说道:“……大概都不应时吃夜草了……谁能在半夜里几回价起来添草添料呢……唉,牲灵不懂人言呀,只能活活受罪……” ‎ 孙少安忍不住鼻子一酸。他眼窝热辣辣地走到了田万江老汉面前。 ‎ 万江老汉吓了一跳,接着便嘴一咧,蹲在地上淌起了眼泪。 ‎ 原来他是在对那些已经被分走的牲口说话! ‎ 人啊…… ‎ 少安也蹲下来,说:“大叔,我知道你心里难过。队里的牲灵你喂养了好多年,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它们。石头在怀里揣三年都热哩,更不要说牲灵了。你不要担心,庄稼人谁不看重牲灵?分到个人手里,都会精心喂养的。再说,这些牲灵都在村里,你要是想它们,随时都能去看望哩……” ‎ 万江老汉这才两把揩掉皱纹脸上的泪水,不好意思地笑了,对队长说:“唉,我起夜起惯了,睡不踏实,就跑到这里来了……这不由人嘛!” ‎ 少安也笑了,说:“今晚上我也睡不着,干脆让我把旱烟拿来,咱两个拉话吧。我还有点好旱烟哩,头茬,我爸喷上烧酒蒸的!” ‎ 少安于是又转回家里,尽量不惊动睡熟的妻子,拿了烟布袋和卷烟的纸条,悄悄溜出了门。 ‎ 他来到隔壁饲养室,和田万江老汉面对面蹲在一块,一边抽烟,一边拉话。这两个被生活的变化弄得睡不着觉的庄稼人,竟然一直呆到庙坪山那边亮起了白色……天大明以后,仍然精神抖擞的孙少安,就吆喝起一家人,来到了他的烧砖窑前。 ‎ 在亲人们的注视下,他用微微发抖的手划着一根火柴,庄严地点燃了那团希望的火焰。 ‎ 清晨,在双水村上空,升起了一片浓重的烟雾…… ‎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十章)‎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实施生产责任制改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父亲孙玉厚反衬出孙少安的果敢,使孙少安的个性更加突出。‎ C. 田万江老汉“不好意思地笑了”是一种掩饰,“少安也笑了”是一种理解。月夜两人心与心的交流,给人一种真诚和温暖的感觉。‎ D. 节选部分叙述故事不失匠心。如钱如何使用的矛盾解决一笔带过,重点写孙少安一夜无眠的经过,充分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5. 请结合文章分析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作用。‎ ‎6. 路遥《平凡的世界》对孙少安这个改革先行者的形象塑造非常成功。作者是怎样塑造孙少安这一典型人物的?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简要分析。‎ ‎7. 田晓霞和孙少平是高中同学,两人相恋,如果田晓霞是你的姐姐,你赞成两人相恋相爱最终成为人生伴侣吗?请你结合所阅读的作品(第一部前25章或全书),从情节、人物性格、环境方面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4. B 5. ①月夜景物描写,表现了主人公期待砖窑点火的兴奋与激动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②结尾处写点火场景,就暗含一种成功的寓意,预示创业成功。“升起”与上文的“希望”相照应,令人回味,留给读者无限想像的空间。 ‎ ‎6. (1)通过衬托刻画人物。孙少安和家人对两千五百元钱的用途产生分歧,衬托出孙少安敢于进取的品格。田万江老汉舍不得牲口,守旧的思想衬托出孙少安的开拓进取。(2)在特定的环境中刻画人物。小说将人物置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中,并具体描绘人物活动的场景,彰显人物个性。(3)通过细节描写或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如主人公与田万江老汉的对话,展示了曾经的队长对群众的了解和关心。 ‎ ‎7. 赞成。原因有:(1)田晓霞和孙少平一起演出,一起读书,她引领少平发现了更广阔的世界,她是少平的“精神导师”,两人互相倾慕,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2)田晓霞性格活泼开朗,自信乐观,心地善良;孙少平性格自尊独立,不懈奋斗,有精神追求。两人都有年青人积积向上的精神风貌。(3)田晓霞是省报记者,出生于干部家庭,各方面条件优越,孙少平虽来自饱受贫穷和饥饿折磨的农村,但吃苦耐劳,两人的结合终会创造幸福的未来。‎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父亲孙玉厚反衬出孙少安的果敢,使孙少安的个性更加突出”错。这句话并不是表现孙玉厚懦弱,表现的是老人的开明和对儿子的尊重和信任,所以反衬的说法不成立。‎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用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第一处划线句子的作用:“皎洁的月光”表明这是一个晴朗的夜晚,作者心境如水,在月光的映射下,看到了窗花上的事物。“山羊”“小狗”惹人怜爱,“喜鹊”报喜,预示者有好的事情要到来。结合上文可以知道,少安要在第二天烧砖窑点火,可以看出他此时的非常兴奋,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期待美好生活的到来,‎ 第二处划线句子的作用:本句话出现在结尾,从“升起一片浓重的烟雾”可以看出煤窑点火成功。“火”不仅仅代表了点火的成功,也预示着创业的成功。与开头“浪潮席卷黄土高原”、“信心”相照应,令人回味,创业之后怎么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探究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从人物自身的角度分析,考虑是否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其次要从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考虑,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最后还要从主题的角度考虑,主题主要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体现出来。‎ 从文中“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他想拿这钱作资金,开办一个烧砖窑”可以看出孙少安有头脑,有远见,敢于开拓进取;从田万江舍不得牲口,孙少安开到他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孙少安懂得取舍。‎ 从文章开头“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阳历二月下旬到三月初,庄稼人出牛动农之前生产责任制的浪潮大规模地席卷了整个黄土高原”可以看出,孙少安生活在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中,实行了生产责任制,这样的大环境给了孙少安创业的机会,有助于体现人物性格。‎ 从孙少安和田万江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田万江因为牲口被分到个人手里而舍不得,非常难过,孙少安为劝导他说了很多话,这些语言描写可以表现出孙少安对他人的关心;从“他的心一惊:这时候外面怎么可能有人呢”这一心理描写可以看出孙少安的敏感。‎ ‎【7题详解】‎ 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表达出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对于小说情节合理性的探究,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节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本题考查:作为姐姐,对田晓霞和孙少平结婚的态度。首先要求考生对《平凡世界》这本书有一定的了解,然后结合文章对田晓霞和孙少安额生活环境和性格特点等进行分析。‎ 赞成 理由:一、田晓霞是“官二代”,父亲是县里领导,但她却不骄纵,她从父亲身上看到是坚韧和不屈,是远大的抱负:为老百姓干实事,让老百姓吃饱饭。着就为他们两个的交往奠定了基础。孙少平农村出身,二者在家庭上差距大。但是孙少平积极向上,在与孙少平的交往中,她看到了他的倔强与不屈,她鼓励孙少平突破生活的压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没有门第观念,为二者的结合奠定了基础。‎ 二、孙少平和田晓霞时同学。田晓霞性格开朗,自信乐观,孙少平也有一颗奋斗的心,他没有被小农意识所征服,而是在改变生存条件的同时,不忘放弃精神追求,并领悟到更深的生活真谛。这是整个作品中最令人感动的一对人物,二者性格上有相通之处,都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田晓霞理解孙少平,他是一个从贫困家庭出身的农民孩子,经过苦难的洗礼成长起来,他不甘于生活在双水村,而是把眼光投向更远的地方,而孙少平过独立的生活,他要寻求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她希望他能摆脱一个农民单纯的眼光,支持他走出农村,走向新生活。在与孙少平的接触中,她渐渐地从理解变为欣赏,二人惺惺相惜,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点睛】“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或揭示文章主旨,或表达作者情感,或有着丰富内涵。常见的有如下几类: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揭旨明理的议论句、观点鲜明的抒情句、语意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形象的修辞句。‎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路遥的“平凡世界”‎ 厚夫 ‎1986年夏,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发表大体有眉目后,路遥决定去南方的广州逛几天。一来,自己这几年埋头创作,对中国社会的变化不是很敏感,亲自到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走走,现场感受那里的变化,寻求心灵体验,对接下来的创作有好处;二来,即将开工的第二部是写改革开放大潮下我国北方城乡底层人物的梦想与追求,不了解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社会生活的变化,又如何把握?‎ 路遥就是这样一位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是在深入生活体验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文学想象,而不是不负责任地随意胡编乱造。在广州的每一天,他都把自己的见闻与观感写到笔记本上。笔记本写满了,他对同行的王天乐说:回吧,犁地的绳子等着我哩……于是,他们又回到西安。‎ 该想到的都想到了,该做的准备工作也告一段落了。路遥又决定去一趟长安县柳青墓,看看长眠在那里的柳青老人。从文学起步的那天起,路遥就受到柳青各方面的影响,包括精神姿态,包括创作风格。这次,在《平凡的世界》三部曲的第二部即将开始创作之时,路遥去柳青墓显然是有目的的,而不是平平常常的祭扫。‎ 很多年后王天乐这样回忆道:“回到西安后,路遥忽然要领我去一趟长安县的柳青墓。路遥好像对柳青墓地特别熟悉,哪里又多长了几根草都能说清楚。他在柳青墓前转了很长时间,猛地跪倒在碑前,放声大哭。……”路遥在柳青墓前为什么放声大哭?到底想了些什么,说了什么?这些已经永远是历史之谜了。不过,按照路遥的性格来推断,他一定向柳青老人汇报自己的创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创作决心。路遥经常给朋友们说,作家要突破的永远是自己;作家在拳击台的对手就是自己,要不停地战胜自我。柳青生前也经常告诫作家:文学是愚人的事业,文学是以六十年为一个单元。如今,在长篇小说创作进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沼泽之时,路遥虽是位精神硬汉,但也更需要柳青赐予特定的精神力量!‎ 路遥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精心建构的虚拟文学世界中,与小说中的人物倾心对话。第二部是写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北方城乡人物的奋斗与悲欢离合,该出场的人物都已悉数出场了,他们在路遥精心搭建的文学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故事在路遥的笔下不断延伸,人物在路遥笔下不断丰满,他的第二部不断接近目标。‎ 在第二部初稿的最后创作过程中,路遥明显地感到自己身体变化呈加速度状态——苍老许多不用说,走路的速度力不从心,眼睛仍在发炎,难受得令人发狂。他感到这来自身体内部的变化正在让所谓的“青年时代”在瞬间就此永远结束。他还吟起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句:“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色的落叶堆满了我心间,我已经再不是青春少年……”‎ 写到最后,路遥大声给三弟王天乐朗读起来。他的眼里闪着泪花,王天乐的眼里也闪着泪花。路遥笔下倾注了无限情感的中国农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了……‎ ‎(节选自厚夫《路遥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随着城市和农村本身的变化和发展,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冲击,农村生活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追求倾向,现代生活方式和古老生活的冲突,文明与落后,新的思想意识和传统观念的冲突等,构成了当代生活的一些极其重要的内容。‎ ‎(路遥《路遥自传》)‎ ‎②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路遥《平凡的世界》)‎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广州之行,让路遥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社会生活的变化,为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作了准备。‎ B. 路遥写作前专程祭拜柳青,在柳青墓前放声痛哭,这是向前辈汇报自己的创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创作决心。‎ C. 路遥认为作家应该突破自我,不停地战胜自我;在精神姿态,创作风格上都应当有所创新,突破前人。‎ D. 路遥是一位用生命写作的作家。当这位“精神硬汉”发现青春不在之时,他感到了自己的苍老和力不从心。‎ ‎9. 从选文内容看,路遥的作品及文学创作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10. 写到《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最后,路遥高声朗读,眼里充满了泪花。从选文内容看,路遥的眼泪里饱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 ‎【答案】8. A 9. ①路遥的作品关注中国底层人物的命运,尤其对中国农民倾注了无限情感。②路遥的创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注重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反对胡编乱造。③路遥的创作常常从前辈作家那里汲取精神的力量。④路遥把自己沉浸在创作中,与人物对话,创作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 ‎10. ①欣喜泪水。在一部饱含了作者的心血,反应了作者对当代生活深刻理解的作品行将完成的时候,作者流下了激动的、欣喜的泪水。②悲壮的泪水。路遥呕心沥血创作的同时,身体每况愈下。感受到身体内部变化的同时,他并未感伤,而是内心沉寂,为自己感到骄傲与自豪。③爱的泪水。路遥对中国底层的农民充满无限感情,当历史进入崭新的时期,农民开始了新的生活的时候,他的泪水里饱含了对人民的爱。‎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本内容、手法的综合考查。选项中B项,“向前辈汇报了自己的创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创作决心”是作者的推断;C项,所谓“突破”与“创新”是无中生有;D项,“感到了自己的苍老和力不从心”错,路遥吟起叶赛宁的诗,其中有“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的句子,可见没有心理的“苍老和力不从心”。故选AE。‎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题干“从选文内容看,路遥的作品及文学创作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解答时,重点抓住“文学创作”和“特点”。 本题答题区间在文章第一段中,筛选关键词句,概括形成答案。‎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应该集中在文章第一节中。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 ‎ “写到《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最后,路遥高声朗读,眼里充满了泪花。从选文内容看,路遥的眼泪里饱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探究题,探究的题目有两类,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本题要求“饱含了哪些情感”应该是向内挖掘。考生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向内挖掘课文,联系文章内容答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写到最后,路遥大声给三弟王天乐朗读起来。他的眼里闪着泪花,王天乐的眼里也闪着泪花。路遥笔下倾注了无限情感的中国农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了……”和链接的部分“随着城市和农村本身的变化和发展,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冲击,农村生活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追求倾向,现代生活方式和古老生活的冲突,文明与落后,新的思想意识和传统观念的冲突等,构成了当代生活的一些极其重要的内容”概括。‎ 点睛: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 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1. 下列对本词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B. “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C. “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D. “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E. 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巾”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12.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柳永《风霖铃》的下阕。请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 ‎【答案】11. BE 12. (1)相同点是两句都借“柳”的形象来表达惜别留恋之情。(情感角度)‎ ‎(2)不同点是,冯词描绘了春光中万枝新柳闪烁金光的鲜丽春景(画面角度),以乐景写哀情(手 法角度),倍显主人公离索惜别的愁情;柳词是虚写(手法角度),想象分别后晓风残月下杨柳岸清冷 萧索的秋景(画面角度),渲染了离别后的寂寞相思之意(情感角度)。‎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A项,冯延巳虽继承了花间词传统,题材较狭窄,但词风被王国维评为“深美闳约”,善于用大境写柔情,空间境界阔大,如“天长烟远”意境开阔,并不是局部细景的雕琢。C项,“惊”字并非指笛声将送别之人吓了一跳、从美梦中惊醒,而是从满腔愁绪中惊醒。且“禽”被惊飞犹成双成对,离散的人却天各一方,人不如鸟,更增离人心头愁苦。D项,“一晌”指时间之短暂,该句表达的是在短暂时间内感情变化剧烈。对时间、生命无常的感悟并无依据。故选BE。‎ 点睛:此类题目主要考查的内容有表达技巧、情感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分析。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词语句内容的分析比较等。如本题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主要从手法、情感等方面分析。相同点主要抓住“柳”分析。冯词以乐景写哀情,倍显主人公离索惜别的愁情;柳词描绘了晓风残月下杨柳岸清冷萧索的秋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①赵人。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之,而搏髀②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祁。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③,曰阃④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选自《史记•冯唐列传》,有改动)‎ 注:①大父:祖父。②搏髀:拍着大腿。③毂:车轮,此指车。④阃:国门。⑤莫府:“莫”通“幕”;“幕府”指将帅出征时设在外的营帐。‎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B. 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C. 良久,召唐让曰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D.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14.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文帝“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的一组是 ‎①上怒,起入禁中 ②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③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④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⑤陛下法太明,太轻,罚太重 ⑥复以为云中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帝经常想起李齐,那是因为他在代郡的时候,曾多次听尚食监高祛说过李齐的才能。‎ B. 文帝发怒是因为冯唐在众人面前说他即使有李牧这样的贤才也不会任用,使他难堪。‎ C. 云中太守魏尚因为擅自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而受到法办,爵位被削。‎ D. 冯唐在仕途上一直很坎坷,景帝让他做楚相,不久又免了他的职,武求贤时,他已老了。‎ ‎1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②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答案】13. C 14. C 15. C ‎ ‎16. ①您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没有人少独处的时候吗?‎ ‎②当天就命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重让他做云中太守。‎ ‎【解析】‎ ‎【13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文言实词释义题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考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所以除了死记硬背,还应该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1)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2)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3)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4)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5)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6)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7)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意。‎ A项,第一个“善”:和……交好;第二个“善”:善于。‎ B项,第一个“独”:唯独、偏偏;第二个“独”:难道。‎ C项,两个“让”均为:责备。‎ D项,第一个“坐”:犯……罪;第二个“坐”:以臀部着物而止息的动作。‎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内容归纳要点的能力。做这种类型的题要回归到原文当中,找出原句,联系上下文,仔细理解和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全能证明文帝“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的句子:①说的是皇帝的行动;②是皇帝问原因的话,不能证明;⑥指的是魏尚官复原职,与题干无关。 ‎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C项:“因为擅自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而受到法办”错,原文“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从中可以看出魏尚受到法办,爵位被削,是犯了错报多杀六个敌人的原因。‎ 故选C。‎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赋分点:(1)奈何,为什么;众,当众;独,难道。(2)是日,当天;持节,拿着符节;赦,赦免。‎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翻译:‎ 冯唐,他的祖父是赵国人。冯唐以孝闻名,(被推举)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汉文帝(有一天)乘御辇经过,汉文帝(听到冯唐老家在代国)就说:“我住在代国的时候,我的尚食监高祛时常向我说到赵国的将军李齐的能耐,以及他在钜鹿作战时的事迹。现在我每每吃饭的时候,总觉得好像在钜鹿的战场上一样。老人家也知道吗?”冯唐回答说:“李齐还比不上廉颇、李牧做将军。”皇帝说:“为什么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做官帅将,和李牧很要好;臣的父亲原来是代国的丞相,和赵国的将军李齐很要好,所以我知道他们的为人。”皇帝听冯唐说廉颇、李牧的为人,非常高兴,拍打着大腿说:“唉,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做我的将军,(否则)我还担忧匈奴吗?”冯唐说:“陛下即使得到了廉颇、李牧,也不能重用。”皇帝生气了,立即起身回到宫中。过了好半晌,把冯唐叫来责备说:“您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没有人少独处的时候吗?”冯唐道歉说:“粗人不知顾忌避讳。” ‎ ‎ ‎ 在这个时候,匈奴刚刚大举入侵朝那,杀死了北地都尉孙卬。皇帝非常担心匈奴的入侵,就忍不住又问冯唐说:“您凭什么知道我不能重用廉颇、李牧呢?”冯唐说;“我听说古代的君王派遣将军出征的时候,弯腰曲背推着战车,说国门以内的事,归我来管;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您去管。所有军功、封爵、奖赏,都在外面决定,回来再向帝王报告。这不是假话。我的祖父说,李牧做赵国的将军,驻守的边关,军中集市的租税,都自己用来犒劳士兵。赏赐在外面决定,不受中央的干扰。委以重任,要求他完成任务。所以李牧才得以发挥他的才能,派遣精选出来的战车一千三百辆,擅长射箭的骑兵一万三千人,勇士十万:这才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攻破了东胡,灭掉了澹林:在西边抑制了强大的秦国,在南边支援了韩国和魏国。在这个时候,赵国几乎称霸。现在我私下听说:魏尚做云中太守,他的军中集市的租税,全部拿来犒劳士兵;还拿出他的个人生活津贴,五天宰一回牛,犒劳幕府里的宾客、属下的军官和门下的舍人们。所以匈奴远远地躲着他,不敢接近云中的关塞。敌人曾经入侵过一次,魏尚率领车兵和骑兵痛击他们,斩杀很多。士兵们本来是农家子弟,从泥田里走出来从军,哪里知道官府公文、军队的符印。他们只知整天地努力作战,杀敌人,捉俘虏,向幕府报告战功。只要有一句与实际不符,文官就引用法律条文衡量纠正,奖赏得不到,而官员们根据的法规一定得照办。臣很愚钝,总觉得陛下的法太严明,奖赏太少,惩罚太重。且说云中太守魏尚,因报告战功多报了六颗首级,陛下就将他下到监狱里,革去了他的封爵,判处他一年的徒刑。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了廉颇、李牧,也不能重用他们。我实在是愚蠢,触犯了忌讳,该死,该死!”文帝听他说的有理,很高兴。当天就命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重让他做云中太守。又拜冯唐做车骑都尉,主管中央和地方的战车部队。 ‎ 过了七年,景帝即位,任命冯唐为楚相,后又免官。武帝即位,访求贤良之士,乡里推举冯唐。当时冯唐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为郎。‎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正解衣欲睡,后因“___________”而“ _____________ ”,于是寻友一同夜游承天寺。‎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进一步写“老夫”“狂”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们社日迎神赛会,歌舞作乐,与前面的“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照。‎ ‎(4)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写信给孙权说: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水军南下的情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虽流露出看破红尘的消极情绪,但也是达观豁达性格的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月色入户 (2). 欣然起行 (3). 酒酣胸胆尚开张 (4). 佛狸祠下 (5). 一片神鸦社鼓 (6). 舳舻千里 (7). 旌旗蔽空 (8). 人生如梦 (9). 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属于情境型默写题,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需要注意的字:“酣”“尚”“佛狸祠”“社”“舳舻”“旌”“蔽”“尊”“酹”。‎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艺事业进入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尤其是文学创作,走上了“快车道”,每年都有大量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竞相问世,这种繁荣所带来的百卉千葩,让人_____________。纵观历史,古有司马迁历时十余载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近有清代小说家曹雪芹____________,“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当代作家路遥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创作生活,耗时很久才得以完成《平凡的世界》三部曲……________,这些可以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以坚忍的信念和执着的意志经过长期精雕细琢而成的上乘之作。同时,这些著者更以“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着一字空”的一丝不苟与精益求精的精神,( )。当然,在繁荣背后也存在___________的现象。急功近利、胡乱拼凑而成的“文学快餐”,其低劣文字会让很多读者深受其害。‎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美不胜收 殚精竭虑 不言而喻 泥沙俱下 B. 应接不暇 呕心沥血 毋庸置疑 泥沙俱下 C. 美不胜收 呕心沥血 毋庸置疑 鱼目混珠 D. 应接不暇 殚精竭虑 不言而喻 鱼目混珠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可以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经过长期精雕细琢而成的上乘之作。‎ B. 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以坚忍的信念和执着的意志经过长期精雕细琢而成的上乘之作。‎ C. 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经过长期精雕细琢而成的上乘之作。‎ D. 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经过长期精雕细琢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而成的上乘之作。‎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完美地诠释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创作品质 B.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创作品质被完美地诠释了 C. 诠释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完美创作品质 D. 把完美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创作品质诠释了 ‎【答案】18. B 19. C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第一空:“美不胜收”指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前者的主体是事物,后者的主体是人物。结合“这种繁荣所带来的百卉千葩,让人”的语境分析,应选用“应接不暇”,据此排除A、C两项。‎ 第四空:“泥沙俱下”指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结合“急功近利、胡乱拼凑而成的‘文学快餐’,其低劣文字会让很多读者深受其害”的语境分析,应选用“泥沙俱下”,据此排除D项。‎ 第二空:弹精竭虑: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多用来形容工作、事业、文艺创作等方面用心的艰苦。句中强调曹雪芹写作艰苦,用“呕心沥血”。 ‎ 第三空:毋庸置疑:不必怀疑。不言而喻:不用说就明白。句中强调不用怀疑,用“毋庸置疑”。‎ 故选B。‎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赘余,“可以”与“堪”语义重复,可删去“可以”,据此可排除A项;二是搭配不当,“执着”应与“信念”搭配,“坚忍”应与“意志”搭配,据此可排除B项。D项,语序不当,“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应放在“经过长期精雕细琢”的前面,排除此项。故选C。‎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括号前语句的主语是“这些著者”,根据主语一致的原则,应排除B项;“完美”应作为状语修饰“诠释”,而非作为定语修饰“创作品质”,据此可排除C、D 两项。故选A。‎ ‎21.下面这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改正四处即可)。‎ 公告 尊贵的各位游客:‎ 据景区办公室了解到,截至今日,本景区春节黄金周(1月31日到2月6日)各天的门票预订均已超过3万张以上。鉴于本景区最大承载量为3.1万人次/天,依据《旅游法》的相关规定,景区即日起不再接受门票预订,并请有意前来本景区的游客避开黄金周高峰期,另行安排旅游时间。我们非常理解广大游客们对本景区风景名胜的仰慕之情,作此决定,我们深表歉意,希望大家予以合作。‎ 特此公告 ‎××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2014年1月15日 不妥处 修改情况 ‎①‎ ‎②‎ ‎③‎ ‎④‎ ‎【答案】不妥处 修改情况 ‎ “据景区办公室了解到” 删去“到”‎ ‎ “超过三万张以上” 删去“以上”‎ ‎ “游客们” 删去“们”‎ ‎ “仰慕” 改为“喜爱”‎ ‎ “合作” 改“谅解”‎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病,所选文字是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的公告内容。“据景区办公室了解到”有赘余词语,既可删去“到”,也可改“据”为“从”;“超过三万张以上”也犯重复赘余错误,既可删去“以上”,也可改“超过”为“在”;“广大游客们”犯的还是重复赘余的错误,既可删去“们”,也可将“广大游客们”作为不妥之处,删去“广大”;“仰慕”的对象只能是人,不能是景,因而可改为“喜欢”;“合作”一词多用在希望配合时,不用在表达歉意时,所以可改为“谅解”。‎ 点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句式杂糅都可用此法。比如“超过三万张以上”是语义重复,“超过”和“以上”重复。第二,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以用此法。第三,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第四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本景区风景名胜的仰慕之情”中“仰慕”与对象不和应该改为“喜爱”。第五,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的语音标志。‎ ‎22.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划线处的内容。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处不超过20个字。 ‎ 在不少人眼中,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已经成了放假七天或是三天的代名词。佳节年年有,而且毕竟有文化依托,①______。但是,抗日战争纪念日,这是一个既沉重而严肃的日子,②_______。这样的特殊背景下,③_______,难道是中华民族该有的“情怀”么?‎ ‎【答案】 (1). ①不同形式的欢庆未尝不可; (2). ②是应当由衷自豪却也应感伤缅怀的日子; (3). ③将其作为呼呼大睡或休闲疯玩的“福利”。‎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①处根据上文“这些节日成为人们放假的代名词”和“而且毕竟有文化依托”这些句子,表明对节日欢庆的肯定,据此可以填“用不同的形式庆祝”之类的语句。‎ ‎②处根据句子“但是”和“沉重严肃”,表明“抗日战争纪念日”较其他节日所具有的明显不同的感情色彩,据此该处可填“自豪和感伤缅怀”之类的语句。‎ ‎③下句中“难道”的反问语气表明此处应是对错误态度的否定,同时也照应开头,进一步说明对“抗日战争纪念日”这一节假日应该持有的严肃态度,据此推断该处可填“人们不应在这样的日子呼呼大睡或疯玩”之类的语句。‎ ‎【点睛】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同时有字数限制。补写的语句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来说,所补写的语句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的语句与上下文的关系为: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四、作文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19年3月30日18时许,四川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一场森林火灾。着火点地形复杂,交通、通讯不便。当地州县,启动应急预案,投入689人现场实施灭火工作。3月31日下午,扑火人员的转场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突遇山火爆燃,30名扑火英雄遇难。其中有27名凉山州森林消防队员,1名80后,24名90后,2名00后。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中,纷纷自发祭奠英雄。‎ ‎4月5日,海南陵水籍烈士唐博英魂归故里。在朋友圈微信账号为“华仔”的31岁网民,竟然写出“海南男孩太多了,死一个两个正常的……”的言论,还辱骂救火英烈。目前,警方已锁定嫌疑人。2018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已经成为捍卫英烈权益承传英烈精神的“利器”。(据《海南日报》网络记者徐慧玲,邱肖帅报道)‎ 上述事件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情,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捍卫英烈权益,传承英烈精神 四川凉山发生一场森林火灾,着火点地形复杂,交通通讯不便,当地州县立即投入689人现场实施灭火工作,而在扑火人员转场途中,受风力风向突变,遇山火爆燃,30名扑火英雄遇难。而在全国人民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一网友却在谩骂救火英烈,玷污其英灵,遭到众网友的痛斥。可见,我们应依法捍卫英烈权益,传承英烈精神。‎ 依法惩治,捍卫英烈权益。扑火人员冒生命危险上山扑火,他们为人民舍生取义,而一些人在家中毫不感恩之心,还谩骂他们,辱没英灵,究其根本则是孟子所说的人有“四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而人无“四心,非人也。”不负责任的一顿“愤青”,胡言乱语,自以为互联网是法外之地,其实不然。年前“暴走漫画”利用英烈形象作文章并嘲笑他们,对英烈的大不敬,既损害了英烈的合法权益,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消防员作为世界最危险职业,他们受岗敬业精神与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理应被人尊重歌诵,用“英烈保护法”捍卫其尊严。因此,学习英烈奉献和牺牲精神,面对对英烈侮辱谩骂,应心怀正义挺身而出,捍卫英烈的尊严与权益。‎ 尊重英烈,发扬精神。正是因为扑火人员的敬业爱岗精神与舍己为民的高尚品质,才使得山火没有漫延,伤及人民。中国发展与人民平安生活都是由英烈用血肉之躯捍卫的。刘胡兰宁死不屈,受尽严刑拷打也不泄露秘密;黄继光英雄烈士保护法用身体挡住枪口为战友争取机会,英勇牺牲;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这些英烈的艰苦奋斗,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延续,理应被尊重与发扬,让英烈精神永驻我们心中。‎ 继承传统,为国奉献。长征万里犹未尽,抛头洒血需英雄。安邦定国栋梁在,国家昌盛民族兴。传承英烈精神,每人都应尽一份力。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努力学习,坚持不懈,完成英烈们的遗志,为祖国更好地发展奉献力量。怎能忘中印边境詹娘舍哨所的守护神,怎能忘开山岛王继才夫妇,怎能忘“两弹一星”功勋者,怎能忘无名英雄 遵纪守法,自觉捍卫。青少年应自觉捍卫英烈的尊严与权益,面对有损英烈形象的事情要及时制止,学习并传承英烈的高尚品质,努力学习,为祖国发展尽一份力,争一缕光。‎ 正如领袖指出“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因此,捍卫英烈权益,传承英烈精神,没有旁观者。为正义站岗,不为邪恶买单。‎ 岁月静好与负重前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此类材料作文把一个生活事件再现出来,考生必须凭借自己的理解能力、感情倾向、认知水平、判断标准来分析思考,提炼观点,确定立意。本题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核心事件是四川凉山大火中消防员遇难引发的社会反响,尤其是出现辱骂救火英雄的言论。审题难度不大,只要抓住主体事件来分析即可。材料本身也有明显的观点倾向性:从“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中,纷纷自发祭奠英雄”、“目前,警方已锁定嫌疑人。2018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已经成为捍卫英烈权益承传英烈精神的‘利器’”看出,对辱骂英雄言论的做法零容忍,有明确的立意方向。需要注意的是,材料的重心不在于如何讴歌英雄,而在于面对英雄逝去的态度,是缅怀,是致敬,更是学习,是捍卫。据此,考生可以批判玷污英雄的败类,致敬和平年代的英雄;可以写捍卫英雄荣誉,在平凡岗位上践行英雄事迹;还可以反观社会,剖析麻木冷漠者的灵魂,为民族正根。‎ 参考立意:1、一个不尊重英雄的民族没有未来;2、传承英烈精神,没有旁观者;3、为正义站岗,不为邪恶买单。‎ 参考素材:1‎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涌现无数英雄,他们的精神鼓舞一代代人,成为激励民族奋进的精神财富。那么,在英雄唐博英魂归故里人们万分悲痛时,竟然有人在网上侮辱谩骂英烈。互联网非法外之地,言论自由不等于违法。无耻行为受到网民的斥责,《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捍卫英烈权益,承传英烈精神的有效“利器”。‎ ‎2、时代需要英雄。各个时代,都需要英雄;各个岗位,都需要英雄冲锋陷阵。阿里公司有名叫吴菊萍的女英雄,她发现从十层楼高摔下的四岁小孩,毫不犹豫跑上去,在千钧一发之际双手抬起,孩子得救了,自己却双臂粉碎性骨折,这是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30米高,速度为25米每秒,相当于“飞人”博尔特速度的十倍。如果砸到身上,必死无疑。我想,弱女子吴菊萍,用双手托起的不仅是跌落的小孩,而是麻木冷漠中的人心,托起的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可见,时代需要英雄。‎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国人民从来都不缺乏保卫和平、打击邪恶实力的勇气。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就是人民的保护神。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解决多起积案,在办案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去世,年仅四十岁,被评为感动中国“警界女神警”;长期担任中国驻中东大使孙必干,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他在战火中奔波,游走斡旋于,不顾死亡的威胁……无数英雄用自己的汗水青春,甚至是生命换来中国的安定。作为一名中国人何等自豪?我们有何理由不提升自己,见贤思齐而向他们学习呢?‎ 结构示例:“捍卫英烈权益,传承英烈精神”。开篇引材料,亮明观点。主体由四个分论点组成:依法惩治,捍卫英烈权益;尊重英烈,发扬精神;继承传统,为国奉献;遵纪守法,自觉捍卫。结尾引用领袖的话,回扣观点。‎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