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语文试卷 ‎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第I卷第1至6页,第II卷第6至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   第Ⅰ卷(选择题 共33分)‎ 一、(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年的暑假,博物馆成了当之无愧的旅游“热点”,可博物馆里展出的“高仿品”却让不少旅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博物馆不展出真品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真品被外借,不得不拿仿品暂时  ;有的是因为真品品相不好,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便将品相更好的仿品拿出来展览;但更多情况下,(   ),毕竟真品保护起来工序复杂,用仿品替代则方便许多。不少游客带着“朝圣”的心情来到文物面前,忽然得知文物竟是仿造的,不免一时间  。‎ 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越来越大,几乎让博物馆就是大众的“第二课堂”,学校不仅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不少历史爱好者也已然是博物馆的常客。一些博物馆和文物更是晋升成了“网红”,吸引游客  前来“打卡”。游客  赶来,却只能看到一件仿品,自然心有不甘。当下,博物馆需要重新“定位”,把真品藏着掖着已经明显挫伤了公众学习参观的兴趣,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也会跟着大打折扣。博物馆要收起“高冷范”,转变得生活化些、接地气些,让文化历史因为“活”而变得“火”,更好地发挥文化教育的作用。‎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填补 心灰意冷 陆陆续续 不约而同 B. 补充 心灰意冷 络绎不绝 不远万里 C. 补充 兴味索然 陆陆续续 不约而同 D. 填补 兴味索然 络绎不绝 不远万里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展出真品的博物馆还是出于成本考虑 B. 由于商业原因,博物馆才不展出真品 C. 博物馆不展出真品还是出于成本考虑 D. 出于保密考虑,博物馆才不展出真品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越来越大,博物馆几乎就是大众的“第二课堂”,不仅学校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不少历史爱好者也已然是博物馆的常客。‎ B. 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越来越大,几乎让博物馆变成大众的“第二课堂”,不仅学校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不少历史爱好者也已然是博物馆的常客。‎ - 14 -‎ C. 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越来越大,博物馆几乎就是大众的“第二课堂”,学校不仅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不少历史爱好者也已然是博物馆的常客。‎ D. 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越来越大,让博物馆几乎变成大众的“第二课堂”,学校不仅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的常客还有不少历史爱好者。‎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❶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当前正处于价值转型期,诗歌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人性价值、道德价值、文化价值都在变化,如何创造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命题。有两条路径有助于诗人提高境界,创造高格。‎ ‎❷第一,突破现实局限,创造“境外之境”。诗歌不是叙述事情怎样发生的,而是向人们描述事情怎样更好地发生,优秀的诗人要想出常人想不到的好。简言之,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不是表现与被表现的关系,而是要从现实局限出发,展开诗的理想之维,引领现实向更理想的状态发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原稿中说:“自然中之物,相互关系,相互限制,故不能有完全之美。然其写之于文学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遗其关系、限制之处”就是一种突破现实局限、创造境界的方法。“材料必求之于自然”、构造“必从自然之法则”,都是言说“创造境界”的材料和原则。‎ ‎❸从境内材料和法则出发,虚构出境外的“理想”,这不仅给出了诗歌的目标,还给出了实现目标的方法。通过诗人的想象和创造,从“境内”走向“境外”,需要突破现实的局限。这一创造过程需要诗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创造“境外之境”,才能激发诗人超越有限生命的宇宙感、历史感、人生感。‎ ‎❹第二,人在“事”上磨,从“自我”走向“人类喉舌”。21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圾派、口水化写作,以及“梨花体”“乌青体”等,大都是聊以自慰的“呻吟”。这些诗有“合乎自然”的一面,容易引发热潮,但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转眼烟消云散,谈不上“人类喉舌”。“人类喉舌”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而且是千千万万人的事。王阳明说:“人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诗的意义、价值、梦想都诞生在诗人做“事情”的过程中。“事”中有“情”,有“生命意志”,有“欲”。“事情”关乎实践、关乎意境之“意”。王国维境界说提出的“合乎自然,邻于理想”的两个维度,要求诗歌不仅关注人的一般本性的普遍性,更重要的是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合乎自然”,即合乎“人性的本然”;“邻于理想”,即靠近“理想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会”。只有契合这两个维度,才能写出“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诗人不是一劳永逸的“职业”,“邻于理想”就要求诗人永远行走在路上,永远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⑤诗歌是人类自我认识的方式之一,我们不仅通过诗歌认识自我的性情,创造更美的人性;而且,在诗歌的创作、传播、接受实践中,人与他人、社会、世界相互建构,推动历史发展。“境界”以“精神生产”的力量,通过“‎ - 14 -‎ 物质生产”,间接影响“世界”;“世界”又为“境界”提供鲜活的实践沃土。如此前赴后继,推动人们攀登在“世界——境界”的金字塔上。“精神生产”改变不了现实,只有通过改变现实社会关系,才能解决现实问题。诗人在人生实践中,体味酸甜苦辣,体会人间冷暖,使“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相互作用,将境界创造进行到底。    (摘编自宋湘绮《新时代诗歌应提高境界,创造高格》)‎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价值转型期诗歌的诸多价值都在变化,这是诗人需创造高格的内在动因。‎ ‎  B.诗歌不仅要表现现实,更要从现实局限出发,引领现实向更理想的状态发展。‎ ‎  C.21世纪以来出现的诗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没有关注千千万万人的事。‎ ‎  D.人类可以通过诗歌认识自我的性情,创造更美的人性,乃至推动历史发展。‎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指出了在文化创新的时代诗人创造高格的两条路径。‎ ‎  B.文章在论证从“自我”走向“人类喉舌”时,先树靶子,批评了一些错误的创作倾向。‎ ‎  C.“境界说”是名家权威学说,因此文中虽只引用该学说来论证观点,却并不显单薄。‎ ‎  D.文章末段主要围绕“境界”与“世界”的辩证关系展开论述,重申文章的中心论点。‎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遗其关系”,还是“材料必求之于自然”、构造“必从自然之法则”,这些创造境界的法则都是就境内而言的。‎ B.诗人只要站在时代前沿,创作的诗歌契合“合乎自然,邻于理想”两个维度,就能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 ‎ C.张若虚的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就是诗人突破现实的局限,创造“境外之境”的一个典范。‎ D.“精神生产”改变不了现实,只有通过改变现实社会关系才能解决现实问题,可见诗歌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 三、(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 留侯张良者,字子房,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 14 -‎ 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子不疑代侯。‎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殆天授 殆:大概 B.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王:做王,统治 C.与项王有郄 郄:嫌隙 D.因举燕、代、齐、赵 举:兴起,发动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良因说汉王曰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B.乃以齐王田荣反 大块假我以文章 C.而使人连彭越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乃封张良为留侯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 14 -‎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男子在20岁举行加冠礼时起的,在日常交往中,自己称名或字,尊称他人称字。‎ B.“三万户”指食邑三万户。邑万户之人被称“万户侯”,是封建社会一个特殊阶层。‎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谥”,指谥号。古代帝王、诸侯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立志报仇,不顾破产败家。青年时代的张良是个豪侠之士,弟弟去世,张良不重埋葬,而是费尽家财雇用刺客行刺秦王,以报答韩王。‎ B.张良富有远见,毅然选择刘邦。张良想投奔景驹,半路上遇到刘邦。张良被授予官职,与之交往,盛赞沛公才能,就不再去见景驹。‎ C.张良足智多谋,善于举荐贤才。张良劝说沛公烧毁所过的栈道,以此来安定项王的心。在下邑,张良举荐了三位大将。‎ D.张良城府极深、注意明哲保身。刘邦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张良拒绝了刘邦的“三万户”封赏,请求与萧何等一起改封留地。‎ 第Ⅱ卷( 共117分)‎ 四、 ‎(28分)‎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 ‎(2)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9分)‎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①。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②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③?‎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④。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⑤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 14 -‎ ‎【注】①斛:容量单位,古人以十斗为一斛。 ②陇上,此处泛指田野。 ③喷霜竹:即吹笛。④泪落哀筝曲:东晋名臣谢安(字安石)晚年被疏,有一次陪晋孝武帝听筝,有感于自身际遇不禁落泪。⑤宝镜:传说中一块能照人肺腑的古铜镜。后来得之者惊而失手之间落入水中,遂不复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三句直抒胸臆,“闲愁千斛”是以夸张手法状写词人内心的愁苦之多。‎ B.“虎踞”二句自问自答,点明吊古主题,其中“兴亡”的意思侧重于“亡”。‎ C.“柳外”五句寓情于景,“归鸟”一词寄寓词人收复中原、重返故里的抱负。‎ D.“江头”二句以写景收束全词,由江风怒吼想象出“波浪翻屋”的骇人画面。‎ ‎(2)词人说自己有“闲愁千斛”。从词作中挑出你感触最深的两处“闲愁”,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1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9分)‎ ‎(1) 人生得意须尽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2)_________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 ‎(3)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_______。 (杜甫《阁夜》)‎ ‎(4)垆边人似月,_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其二)》)‎ ‎(5)开琼筵以坐花,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 ‎(6)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 ‎(杜牧《阿房宫赋》) ‎ ‎(7)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 ‎(8)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__。 (《老子》)‎ 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18题。(22分)‎ 邻居们 老舍 明先生对不识字的太太放纵儿女,和邻居吵闹,辞退仆人这些事,给她一些自由,以为是为明家露脸。明先生的头抬得很高。他有在洋人那里赚钱的职业,他求不着别人,所以用不着客气。他永远不看书,因为书籍不能供给他什么。可是,他究竟还有点不满意。他清清楚楚的看见自己身里有个黑点,象水晶里包着的一个小物件。可是他没法去掉它,它长在他的心里。‎ - 14 -‎ 邻居是对儿姓杨的小夫妇,明先生看不起他们,总以为教书的人是穷酸,没出息的。尤其叫他恨恶杨先生的是杨太太很好看。他看不起教书的,可是女教书的——设若长得够样儿——多少得另眼看待一点。杨穷酸居然有这够样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几倍,他不能不恨。‎ 明先生的小孩偷了杨家的葡萄。界墙很矮,孩子们不断地过去偷花草。对此,杨先生始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自然会自动过来道歉,可明家始终没来。杨太太决定找明太太去。‎ 杨太太很客气:“明太太吧?我姓杨。”‎ 明太太准知道杨太太是干什么来的,而且从心里头厌恶她:“啊,我早知道。”‎ 杨太太所受的教育使她红了脸,而想不出再说什么。可是她必须说点什么。“没什么,小孩们,没多大关系,拿了点葡萄。”‎ ‎“是吗?”明太太的音调是音乐的,“小孩们都爱葡萄,好玩。我并不许他们吃,拿着玩。”‎ ‎“我们的葡萄,”杨太太的脸渐渐白起来,“不容易,三年才结果!”‎ ‎“我说的也是你们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许他们拿着玩。你们的葡萄泄气,才结那么一点!”‎ ‎“小孩呀,”杨太太想起教育的理论,“都淘气。不过,杨先生和我都爱花草。”‎ ‎“明先生和我也爱花草。”‎ ‎“假如你们的花草被别人家的孩子偷去呢?” ‎ ‎“谁敢呢?”‎ ‎“你们的孩子偷了别人家的呢?”‎ ‎“偷了你们的,是不是?你们顶好搬家呀,别在这儿住哇。我们的孩子就是爱拿葡萄玩。”‎ 杨太太没法再说什么了,嘴唇哆嗦着回了家。作为最新式中国人的杨先生不便于当面交涉,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只求明先生嘱咐孩子们不要再来糟蹋花草。‎ 信是杨家仆人送过去的,被明太太窝回去了。‎ 下午,老妈子拿进一封信来。杨先生接过一看,门牌写对了,可是给明先生的。他忽然想到扣下这封信,可是马上觉得那不是好人应干的事。告诉老妈子把信送到邻家去。‎ ‎“拿回去吧,我们不看这个!” “给明先生的!”老妈子说。‎ ‎“是呀,我们先生没那么大工夫看你们的信!” “是送错了的,不是我们的!”‎ ‎“送错了的?”明太太翻了翻眼,马上有了主意,“叫你们先生给收着吧。当是我看不出来呢,不用打算诈我!”拍的一声,门关上了。‎ 怎么处置这封信呢?私藏别人的信件?拆开看看?是不光明的。想来想去,杨先生决定给外加一个信封,改上门牌号数,扔在邮筒里。第二天早晨,夫妇忙着去上学,忘了那封信。‎ 下学回来,刚要吃饭,听见明家闹起来了。饭后,杨家的老妈子知道了消息:明先生打太太是为一封信,要紧的信。杨先生想必定就是他所存着的那封信了。既是要紧的信,为什么不挂号,而且马马虎虎写错了门牌呢?混蛋应受惩罚。他想起那些葡萄来……第二天早晨把那封送错的信和劝告明家管束孩子的信一齐发了,他不希望明先生悔过,只教明混蛋看看读书人是怎样的客气与和蔼,是君子就够了。‎ - 14 -‎ 明先生见着了写信的人,知道了信的内容:他和一个朋友借着外国人的光儿私运了一些货物,被那个洋人晓得了。所以他担心,命令太太去索要那封信。明太太宁肯挨打也不肯去,这太难堪了,就诬说杨家不给。明先生的气不打一处来,就凭个穷酸教书的敢跟我斗气。哼!他向孩子们发了命令。邮差下午四点多送来了信。明先生看完,心中说不出是难受还是痛快。痛快的是,他看明白了那封写错了门牌的信,杨先生没有拆开;难过的是另一封,使他更讨厌那个穷酸,他觉得只有穷酸才能那样客气,客气得讨厌。‎ 路上,杨先生满心痛快:既然把那封信送回了原主,而且客气的劝告了邻居,这必能感动了明先生。‎ 一进家门,他楞了,院中的花草好似垃圾箱忽然疯了,一院子满是破烂儿。他知道这是谁作的。‎ 怎么办呢?他想要冷静的找主意,可冷静不了,他的那点野蛮的血沸腾起来。扯下衣服,捡起两三块半大的砖头,隔着墙向明家的窗子扔了去。听着玻璃的碎裂,他心里痛快。他似乎忽然由文明人变成野蛮人,觉出自己的力量与胆气,象赤裸裸的洗澡时那样舒服,无拘无束的领略着一点新的生活味道。他等着明先生来找他打架。‎ 明先生不想过来,因为他觉得杨先生不那么讨厌了。看着破碎玻璃,虽不高兴,可也不十分不舒服。他开始想到嘱告孩子们不要再去偷花。可一想起杨太太,又不能不恨杨先生;可是恨与讨厌,他现在觉出来,是不十分相同的。“恨”有那么一点佩服的气味在里头。‎ 第二天是星期日,杨先生在院中收拾花草,明先生在屋里修补窗户。世界上仿佛很平安,人类似乎有了相互的了解。‎ ‎(原文有删改)‎ ‎1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明先生认为杨先生穷酸,杨先生认为明先生混蛋,他们各自猜测着对方,自觉优越,作者从有限视角来叙述,让读者觉得分外可笑,同时也很可悲。‎ B.小说通过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明家、杨家两对做事风格不同的人物,对比鲜明。‎ C.杨先生表面上是“最新式”的中国人,骨子里还是一个旧式读书人,只是加了一些现代小市民的“自以为是”。‎ D.文章语言诙谐幽默,字里行间带着诙谐的讽刺,讥讽明家夫妇,嘲笑杨家夫妇,但是幽默背后有严肃的悲悯。‎ ‎16.请概括作者塑造的明太太形象。(4分)‎ ‎17.老舍的短篇小说结构上具有“集中”“紧凑”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特点。(6 分)‎ ‎18.老舍是文化型的伟大的小说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北京的市民社会。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的主旨。(9 分)‎ 六、整本书阅读(7分)‎ ‎19.《论语·季氏》中陈述了择友的三个标准“‎ - 14 -‎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根据此观点,在《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这三部作品中,你认为哪一个人物最适合做朋友?为什么?写一段话阐述你的理由。要求:三个标准择其一即可,理由恰当充分,不少于100字。(7分)‎ 七、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1月22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规则》规定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教师对学生违反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法规,或者有其他妨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有害身心健康行为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规则》明确了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与权利,为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适度的惩戒提供了法律依据。‎ 该征求意见稿发出后,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人认为《规则》的出台是“众望所归”。‎ 请从下列身份中任选一个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观点和看法。‎ ‎①以在校学生的身份;‎ ‎②以一线教师的身份;‎ ‎③以社会热心人士的身份。‎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低于700字。‎ ‎ ‎ ‎ 参考答案及解析 ‎ 第Ⅰ卷(选择题 共33分)‎ 一、(每小题3分,共9分)‎ ‎   1. D - 14 -‎ ‎【解析】填补:补足空缺或欠缺。补充:原来不足或有损失时,增加一部分。此处意思是“真品被外借”用仿品填补空缺,并无增加之意,所以应该选“填补”。兴味索然: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心灰意冷:灰心丧气,意志消沉,形容失去了进取心。根据上文“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等语境,这里应跟兴趣有关,所以填“兴味索然”。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陆陆续续:有先有后,时断时续。根据语境,此处应有接连不断之意,所以用“络绎不绝”。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约定而彼此的看法相同或言行一致。根据“却只能看到一件仿品,自然心有不甘”等语境,此处宜 “不远万里”。‎ ‎ 2. C ‎【解析】此处所述应该跟“博物馆不展出真品的原因……”“工序复杂”相照应,B D两项的原因分别是“商业原因”“出于保密考虑”与下文的原因内容不符,可排除B、D两项;A项本身表述不清晰,没有体现出“不展出真品”与“成本”的因果关系,可排除。‎ ‎ 3. A ‎【解析】 “随着……让……”使句子缺主语,排除BD两项;“几乎”应放在“博物馆”后面,“不仅”应放在“学校”前面,排除C项。‎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4.D ‎【解析】A项无中生有,“内在动因”一说错误;B项曲解文意,“不仅要表现现实”错误,原文为“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不是表现与被表现的关系”;C项曲解文意,“21世纪以来出现的诗”说法范围扩大,原文只是说“21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圾派、口水化写作,以及‘梨花体’‘乌青体’等”。‎ ‎5.C ‎【解析】C项引用论证,除王国维的“境界说”外,还有王阳明的论述。‎ ‎6. B ‎【解析】 B 项“只要……就……” 关联词语错误,根据原文应为“只有……才……”。‎ 三、(每小题3分,共15分)‎ ‎7.D ‎【解析】举:攻取,攻下 ‎8. B ‎ ‎【解析】把,拿。 A.趁机;接着。C.并; 但是。D.于是;竟,却。‎ ‎9. D ‎【解析】画线句子的大意是:当初臣从下邳起兵,与皇上相会在留县,这是上天把臣送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侥幸偶尔料中,臣愿意获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句中,“与上会留”是会于留县,留是地名,不是动词,中间断开,排除AB项。“愿”是动词,排除C项。故选D。‎ ‎10. A - 14 -‎ ‎【解析】A项的解说错误,应为“字,在日常交往中,自己称名,表示谦卑,上对下、长对幼,一般也称名;晚辈对长辈、同辈之间,一般称字。”故选A。‎ ‎11. D ‎【解析】改封张良在留地,为留侯。是与萧何等一起受封,不是封到一个地方。‎ 第Ⅱ卷(共117分)‎ 四、(28分)‎ ‎12.(10分)‎ ‎(1)张良多次把《太公兵法》向沛公进言献策,沛公认为非常好,常常采纳上面的计策。张良对别人讲说这册书,别人都不能领悟。‎ ‎(得分点:数,多次、屡次;善:形意动,认为……好;为,介词,向、对;省,领悟、明白。“不省”的主语是“他人”)(5分)‎ ‎(2)汉王您的将领唯独韩信可以委任大事,能够独当一面(独自承担一方面的任务)。如果想舍弃这些地方,就送给这三个人,那么楚军就可以被攻破了。‎ ‎(得分点:属,委任、托付;当:承担、担任;捐,前一个是“舍弃、抛弃”,后一个是“捐献、捐送、送给;“则楚可破也”是被动句)(5分)‎ ‎13.(1)(3分)C ‎ ‎【解析】寄寓一说有误。 ‎ ‎(2)(6分)答案示例:‎ ‎ ①“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对统治者不利用有利地形积极抗金的愤怒。‎ ‎②“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自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③“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忠心无用、知音难觅、华年易逝的苦闷。‎ ‎④“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对国势衰退的伤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 评分参考:每个要点3分,答出其中两个要点,得6分。有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14.(9分)‎ ‎(1)莫使金樽空对月(1分)‎ ‎(2)女娲炼石补天处 (1分)‎ ‎(3)天涯霜雪霁寒宵(1分)‎ ‎(4)皓腕凝霜雪(1分)‎ ‎(5)飞羽觞而醉月(1分)‎ ‎(6)金块珠砾,弃掷逦迤(2分)‎ ‎(7)不义而富且贵(1分)‎ ‎(8)始于足下(1分)‎ ‎(每空1分,丢字、错字、多字均不给分)‎ 五、(22分)‎ - 14 -‎ ‎15.(3分)A ‎【解析】A项,“杨先生认为明先生混蛋,他们各自猜测着对方,自觉优越”说法错误,从杨先生“始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自然会自动过来道歉”“作为最新式中国人的杨先生……不要再来糟蹋花草”等,可见,杨先生并不认为明先生混蛋,而是以己度人,认为对方如果受过教育,一定能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后悔,也并未觉得优越。“有限视角”错误,应为全知视角。‎ ‎16.(4分)‎ 塑造了明太太自私、自作聪明(1分),霸道、蛮不讲理(1分),市侩兼泼妇的形象(2分)。‎ ‎17.(6分)‎ ①故事篇幅短小。在短小的篇幅里表达深厚的主旨。‎ ②选材集中,全文写了“葡萄事件”和“信件事件”两件小事,在小事中刻画人物形象。‎ ③事件紧凑,前后有机推动。“葡萄事件”后方有“信件事件”,衔接自然。‎ ‎(每点2分,答对三点满分,如答成场景集中,矛盾集中言之成理亦可。)‎ ‎18.(9分)‎ ‎①写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沟通困境。文明沟通,难以解决,“野蛮”的方式,却换来意想不到的太平,收到了讽刺的效果。‎ ②揭露人性中的弱点。如明先生的狭隘、嫉妒、骄纵,杨先生的忍让、迂腐等,并进行了善意的嘲讽。‎ ③新旧文化思想之间的冲突。杨先生是教师,自诩为“最新式中国人”,但他骨子里仍有旧式文人的迂腐隐忍;而明先生虽受过新式教育,并为洋人工作,可是仍有浓厚的狭窄虚荣的旧式思想,正是新旧文化的冲突引发了邻里间的矛盾。明杨两家的摩擦,体现了民族文化自省年代对文化价值观的反思。‎ ‎(每点3分)‎ 六、 (7分) ‎ ‎19.(7分)略 七、作文(60分)‎ ‎20.按高考评分标准。‎ ‎(1)建议均分43分。‎ ‎(2)建议一类文50分以上,二类文41-49,三类文36-40,四类文36以下。‎ ‎(3)文体不符合,36分左右。 ‎ ‎(4)补充说明:无标题,扣2分;每个错别字扣1分,不重复计分;字数不足的,每少50个字扣1分;未完篇的作文(不足400字),总分不得高于3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 ‎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 14 -‎ 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附:【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他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 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张良想去跟随他,走在路上碰到沛公。沛公正带领几千人攻占下邳,便跟随了沛公。沛公让张良做了厩将。张良多次向沛公讲《太公兵法》,沛公非常高兴,常接受他的计策。张良对别人说,别人都不理解。张良说:"沛公可能是天授之才。"就跟随他,没有离开他去见景驹。‎ 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趁机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于是派张良回去。他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 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 ‎ - 14 -‎ 汉王于是派随何去游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联络彭越。等到魏王豹反汉,汉王派韩信率兵攻打他,乘势攻占了燕、代、齐、赵等国的领地。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过后八年,留侯去世,定谥号叫文成侯。他儿子张不疑袭封为侯。‎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