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四校2020届高三语文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滨海新区四校2020届高三语文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请将Ⅰ、Ⅱ卷的答案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时请按题号位置,在规 定区域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一、(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的中国,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 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翩翔,天堑变通途。这,不正是孙中山先生所期盼的“富强中国、安 乐中国”? ( ),2018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90 万亿元,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在中国 和推动下,“一带一路”建设 ,首届中国进博会各国客 商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这,不正是李大钊所向往的“为世界进文明, 为人类造幸福”的“青春中国”? 今天的中国,走过改革开放 40 年奋进历程,减贫人口占全球减贫人口的至少 70%以上, 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社会保障体系,忍饥挨饿、缺吃少穿、 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中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在学校,在公园,在田间, 在广场,人们 地唱起《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这,不正是方志敏所渴求 的“欢歌代替了悲叹,笑脸代替了哭脸,富裕代替了贫穷,健康代替了疾苦”的“可爱的中 国”?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倡议 风生水起 云集 情不自禁 B. 提议 风生水起 云集 不由自主 C. 提议 蔚然成风 会集 情不自禁 D. 倡议 蔚然成风 会集 不由自主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天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B.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C.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 今天的中国,辉煌的成就取决于 2018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减贫人口占全球减贫人口的至少 70%以上,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 界最大社会保障体系。 B. 减贫人口占全球减贫人口的至少 70%,建成了养老、医疗、低保、住房的世界最大社会保 障体系。 C. 减贫人口占全球减贫人口的 70%以上,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 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D. 减贫人口占全球减贫人口的 70%以上,成立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 大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 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 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 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提议:指开会或商讨问题时提出供讨论的议案或意见,亦指所提出的建议,也泛指提出意见。 倡议:首先提出建议,发起做某事。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首先提出的,故选“倡议”。 风生水起: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的时间里就发展得特别快,速壮大起来或是产生意料 之外的效果。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多指好人好事。“一 带一路”是在搞经济建设,谈不上好人好事,故选“风生水起”。 云集:像云彩一样聚集,形容人多。会集:聚集。此处“各国客商”强调人多,故选“云集”。 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 不住自己。“欢歌”“笑脸”等词语强调人们是被幸福感激发而唱出歌曲,故选“情不自 禁”。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 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 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A 项,不宜作为总括句,因为本段谈的是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贡献,只谈经济,不谈世 界不恰当。 C 项,句式与第一段和第三段开头不呼应。 D 项,虽然“2018”与下一句衔接紧密,但后文强调成就的取得是渐进的过程,“多年来”“日 益”即在强调进步的长期过程,所以辉煌的成就并非只取决于“2018”。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 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 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A 项,成分赘余,“至少……以上”重复; B 项,成分残缺,应该改为“包括……在内”; D 项,搭配不当,“成立……体系”搭配不当。 故选 C。 4.阅读下面的现代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汪国真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以“微笑走向生活”开头,积极乐观充满肯定的语气,为全诗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调。 B. 诗的第 2 句——第 5 句虽然只运用拟人的修辞,但创设了强烈的抒情气氛,能够达到打动 读者心灵的效果。 C. 诗中分别用了平坦、崎岖、幸福、不幸四个词语来概括人生的各种生活经历。 D. 诗的最后一句“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指的是积极向上、昂扬而又洒脱的生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 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 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 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 项,“诗的第 2 句——第 5 句虽然只运用拟人的修辞”错误。如“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 河”,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诗的第 2 句——第 5 句不只运用拟人的修辞,还有比喻。 故选 B。 二、(9 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站在当代社会、网络时代的高点上,我们谈论传统文化,是在谈什么呢? 有人说“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这种观点可以说道尽了文化、传统的本 质特征。因为,对于我们的传统来说也好,对文化来说也好,它们不过是世世代代累积沉淀 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生活的实践中,是一种生活方式。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在谈 我们的生活与头脑中的传统文化的关系,也就是在谈你我他的日常生活,更谈我们的思路、 我们的风度、我们的气派…… 说到中华文化的玄妙处,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昆曲”。昆曲向以“闲雅 整肃、清俊温润”的艺术品位著称,被看做是精妙高雅的传统艺术。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戏剧 艺术形式,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情趣品位,本身就是传统和时尚的结合。著名作家、昆 曲制作人白先勇曾制作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他大胆创新,并将时尚作为演出的美学标准 之一,力求贴近当代人的日常审美生活,创作了美到极致的画面和舞美,让一部拥有 400 多 年历史的传统名剧具有了符合今天审美的时尚色彩,在演出时,人们感叹“太美了,美得惊 心动魄,美得让人黯然神伤……”昆曲表演中的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可谓是对这种“玄妙” 美的最好解释,“罕有其匹”。 传统文化是古老的文化,它走自己的路,处处坚持自身特色,但如果要融入社会与时代 的大潮,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要求新求异,从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体现时代精神。 故宫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载体。近年 来,故宫推出的一系列“萌系”文创产品迅速蹿红,比如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折扇、建筑彩绘“秘密皇宫”与“戒急用忍”等,“故宫淘宝”在其微信公众平台发布《雍 正:感觉自己萌萌哒》微信小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将有 600 年历史的故宫这一古 老 IP 推上时代的风口浪尖……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这一系列文化创意之举,改变了文物仿制品 素来古典,肃穆但缺少新鲜生命力的形象,切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受到众多网友的认同 和赞扬。正是这种随着时代生活进行文化创新和艺术个性超拔的努力,让古老的故宫走入当 代生活,融入时代的文化之中。 这些年来,我们正努力寻找一个合理的方向和方式来对待传统文化,但现实中,我们看 到有的人在割裂传统文化,有的人对传统文化进行浅薄和轻浮的解构和颠覆,更有甚者,干 脆采取一种商业化的态度,消费传统文化……事实告诉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本就该是亘古常 新的,这是其绵延五千年而不曾断裂的秘诀所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就要让传统文化更深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内化为我们时代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最好的传承之 道。这也印证了文化和传统的生命力所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对于传统、对于文化,当代人应当谨慎地使自己的前进步伐不发生偏差,而不是轻蔑前 人积累下来的庞大的精神遗产。文化是既向后看也向前看,我们的文化传统本性包含着历史 性,这蕴涵了双重意义;它既有高于历史的力量,又依赖于历史;它既决定历史,又为历史 所决定。一个民族不能与历史、与传统割裂开来,我们需要进行好传统和现代的对接,这是 时间给予我们的机会,也是历史要求我们担起的责任。 (节选自《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我们是在谈什么》) 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昆曲作为一种戏剧艺术形式是传统的,但她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情趣品味。 B. 传统文化要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应体现出时代的精神。 C. 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白先勇,他大胆创新,并将时尚作为演出的美学标准之一,制作了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贴近了当代人的日常审美生活。 D. 文化传统具有既高于历史、又依赖于历史,既决定历史、又为历史所决定的特性。 6. 下列对文章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以设问引出“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的观点。 B. 第三段以白先勇制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例,论述传统文化具有玄妙之美,而昆曲 表演中的水袖和昆腔是对这种玄妙美的最好诠释。 C. 倒数第二段批评了对待传统文化的不正确的方式,从反面论证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 D. 文章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联, 层层深入。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文化不只存在于日常生活表面,更在于一种思路、风度、气派,是一种精神呈现。 B. 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意之举,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商业化消费行为。 C. 传统文化创意产品不同于文物仿制,而是融入时尚元素,切合了人们的审美心理。 D. 只有将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进而把传统文化内化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实现对文 化的传承。 【答案】5. C 6. D 7. A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 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 项,“贴近了当代人的日常审美生活”错误。结合文本“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白先勇曾制 作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他大胆创新,并将时尚作为演出的美学标准之一,力求贴近当代 人的日常审美生活,创作了美到极致的画面和舞美”分析,原文是“力求贴近当代人的日常 审美生活”,所以选项中“贴近了当代人的日常审美生活”有误。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 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 项,“文章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错误。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 从“是什么”“怎么样”两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层层深入。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 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 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直接 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 意把握关键句子、显性内容,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标题、论点或分论点、结论 性句子等。三是综合分析,比较鉴别。 B 项,“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商业化消费行为”错误。结合“故宫博物院推出的 这一系列文化创意之举,改变了文物仿制品素来古典,肃穆但缺少新鲜生命力的形象,切合 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受到众多网友的认同和赞扬”“但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人在割裂传 统文化,有的人对传统文化进行浅薄和轻浮的解构和颠覆,更有甚者,干脆采取一种商业化 的态度,消费传统文化……”分析,作者否定“商业化的态度,消费传统文化”,但对故宫 的文化创意系列是持赞扬态度的。 C 项,“切合了人们的审美心理”错误。原句为“切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 D 项,“只有……才……”错误。原句为“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就要让传统文化更深地进入 我们的生活,内化为我们时代生活的一部分”而非选项中所说的“只有……才”的条件关系。 故选 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 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 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 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 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 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 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 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 间的联系。 三、(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 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 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 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顷 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 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 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五年,策薨.,权统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时刘备为曹公. 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 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 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 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 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 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分此二人,各置一方,大事可定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 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 曹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 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 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 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 尽敬,便执臣节。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 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瑜往省.之 省:探视 B. 欲假涂.东归 涂:通“途”,道、路。 C. 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次:次序 D. 北方可图.也 图:谋取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乞与.奋威俱进取蜀 失其所与.,不知 C. 瑜乃.诣京见权曰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D. 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指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祖父即父之伯叔,又叫“伯祖父”“叔祖父”。 B. 郎,对年轻男子的称呼,也就是现在帅哥的意思,按照当时品评人物的标准,不单单要长 得好看,还要有品格、有修养才行。同样被称作“郎”的还有孙策。 C. 公,是君主对贵戚功臣封赐的爵号,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 薨,我国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在唐代,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自六 品到庶人则称死。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和皇太后等身故称“崩”,皇贵妃以下到嫔称 “薨”。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 /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B. 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 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C. 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 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D. 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 /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瑜英勇善战,助孙策占领横江、当利,破笮融、薛礼,击败刘繇后被孙权封为建威中郎 将。 B. 周瑜慧眼识主,袁术想任用他做将领,他认为袁术终究成就不了大事,请求出任居巢长, 借路返回江东,找寻孙策。 C. 周瑜善用计策,在赤壁大战中运用火攻之计,大败曹军。后又请求孙权用美人古玩等物来 麻痹刘备,将关羽、张飞分开。 D. 周瑜精通音乐,即使在饮酒后,弹奏者有什么差错,他也听得出来,每听出来就会回头看 看,当时有歌谣:“曲有误,周郎顾。”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 (2)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 (3)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答案】8. C 9. A 10. C 11. B 12. A 13. (1)又预备小舟,将它们系在大船后面,于是就按照次序前进。(2)恰逢孙策将要东渡 长江,到了历阳,派人快马送信告诉周瑜,周瑜率领军队来迎接孙策。(3)没过多久,曹营 烟火弥漫天空,被烧死和落水淹死的曹军人马很多。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 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 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 出来。 C 项,“次”,后面“江北”为地名,应该译为驻扎。句意:曹操的军队便败退了,曹操带领 军队驻扎在江北。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 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 项,介词,被动。 B 项,连,和;动,结交。 C 项,连,于是;代,你的。 D 项,连,表目的,来;连,相当于“而”,表并列。 故选 A。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 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 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 项,“是君主对贵戚功臣封赐的爵号”文中无此义。“曹公”,指曹操。文中的公是敬词, 对男子的尊称。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 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 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 则。 “兴”是兴起、发起的意思,宾语为“义兵”,不应该断开,排除 A 项、C 项。 “舍”应该是作为……的屋舍,此处应该是作为孙策家的屋舍,结合句意内容分析,“舍策” 不应该断开,排除 D 项。 句意:当初,孙坚发起义兵讨伐董卓,孙坚搬家到舒城。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同年,相互 之间关系很好,周瑜推让道路南边的大宅来作为孙策家的屋舍,还拜见了孙策的母亲,两家 的财物生活用品共用。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 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 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A 项,“被孙权封为建威中郎将”错误。结合“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分析,不是孙权 册封,是孙策册封的。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 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 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豫备”,准备,预备,事先准备;“舸”,小船;“因”,连词,于是;“次”,次 序;“前”,前进。(2)“会”,恰逢;“驰书”,快马飞驰送信;“将”,率领;“迎”, 迎接。(3)“顷之”,是指不久,不一会;“人马烧溺死者”(定语后置句)。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 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 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 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 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城人。当初,孙坚发起义兵讨伐董卓,孙坚搬家到舒城。孙坚的儿 子孙策和周瑜同年,相互之间关系很好,周瑜推让道路南边的大宅来作为孙策家的屋舍,还 拜见了孙策的母亲,两家的财物生活用品共用。周瑜的叔父周尚是丹杨太守,周瑜前往探视 他。正赶上孙策带兵东渡,到达历阳后,孙策派人通知周瑜,周瑜就带领人马迎接孙策。孙 策十分高兴:“我得到你的帮助,事情就能成功了!”周瑜跟随孙策进攻横江、当利,都顺 利攻克。又渡江进攻秣陵,击溃笮融、薛礼,转头攻占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逃走, 而孙策的人马已有数万。不久,袁术派遣他的从弟袁胤代替周尚当太守,周瑜和周尚都回到 了寿春。袁术想要周瑜当他的将领,周瑜发现袁术是不能成大事的人,于是请求当居巢的长 官,想借路返回东吴,袁术听信了他。于是从居巢返回东吴。这一年是建安三年。孙策亲自 迎接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马上给他配置了两千士兵、五十骑。周瑜这一年(正好)二 十四岁,吴中人民称呼他为周郎。 建安五年,孙策死了,孙权统领事务。建安十三年春天,孙权讨伐江夏,周瑜为前部大 都督。这年九月,当时刘备被曹操攻破,想要带领军队向南渡江。刘备和鲁肃在当阳遇到, 于是在一起商量大事,于是就进驻夏口,派诸葛亮去拜访孙权,孙权于是派遣周瑜和程普等 人和刘备合力迎战曹操,在赤壁相遇。当时曹操的军队已有疾病,一开始交战,曹操的军队 便败退了,曹操带领军队驻扎在江北。周瑜等人在江南。周瑜于是准备了数十艘轻快的战舰, 用柴草装在其中,用油灌在其中,用帷幕把船裹上,上面竖上旗子,先用书信向曹操报告, 用自己想投降来欺骗他。又预备小舟,将它们系在大船后面,于是就按照次序前进。曹操的 将士们都伸长脖子在看,都指着说这是黄盖来投降。黄盖翻开这些船,这些船同时点火。当 时风很大,把岸上的驻扎营地都烧了。顷刻间,浓烟烈火铺天盖地,被淹死和烧死的人和马 不计其数。曹操军队于是战败,退回保住了南郡。 孙权授予周瑜偏将军之职,兼任南郡太守。刘备以左将军的身份领荆州牧,治理公安。 刘备到吴京城与孙权见面,周瑜上疏道:“刘备有枭雄的姿态,而且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 将,绝对不是长久屈居人下的人。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刘备留在吴地,为他建造宫室, 赠送美女古玩;再把关张分开,各置一方,大事就可以定下来了。”孙权因为曹操在北方, 自己应该广泛招贤纳士,又害怕刘备很难短期制服,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意见。这时,刘璋 是益州牧,境外有张鲁侵略,周瑜于是进京拜见孙权说:“现在曹操新败,刘璋才开始害怕, 是因为他没有和将军您一起举兵攻曹。我愿意和奋威将军一起攻取蜀地,得蜀之后兼并张鲁, 再留奋威将军守卫蜀地,和马超结盟。我回来和您占据襄阳来压制曹操,这样就可以图谋北 方了。”孙权允许了他的建议。周瑜回到江陵后,整备行装,行军途中在巴丘病亡,当时才 三十六岁。 当初周瑜被孙策认为是朋友,太妃又让孙权以兄长之礼侍奉周瑜。当时孙权还是将军, 将士门客们对孙权礼节上还比较简单,但唯独周瑜先表达敬意,已经实行臣子和君王的礼节。 周瑜年少时曾精心钻研音乐,即使在饮酒三爵之后,弹奏者有什么差错,他也必定听得出来, 听出来就会回头望一望,所以当时有人编出歌谣:“曲有误,周郎顾。”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14 分) 四、(22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词,按要求作答。 凄凉犯 (南宋)姜夔 合肥①巷陌皆种柳,秋风夕起骚骚然。余客居阖户,时闻马嘶,出坡四顾,则荒烟野草, 不胜凄黯,乃著此解。 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马嘶渐远,人归甚处,戍楼吹角。情怀正恶,更我罩 寒烟淡薄。似当时、将军部曲,迤逦度沙漠。 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旧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红落。漫写羊裙②,等新雁 来时系著。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 【注】①南宋时,合肥作为边城重镇,经常遭受兵灾,已失去了昔日的繁华。②羊裙:借用了 王献之题字于羊欣之裙的典故,此处代指写给友人的书信。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这篇长达四十个字的词序,交代了写作缘起,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确实感触很深,“情 动于中而形于言”。 B. 发端两句,以杨柳的依依多情反衬秋日边城的萧瑟冷寂,突出表现了“一片离索”。 C. “马嘶”“吹角”“旅人”“戍楼”,诸多意象视听结合,动静相交,渲染氛围。 D. 下阕虚实相生,时空交织,以昔比今,以西湖比边城,在大跨度的比较中,更显愁思。 E. 词中形容西湖荷花的手法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描写雨后海棠相同,都用了反问。 15. 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情怀正恶”的原因。 【答案】14. DE 15. ①边城荒凉的家国之悲;②客居漂泊的孤寂之感;③追忆友人的思念 之情;④鸿雁传信的成空之惧。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 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 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 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D 项,“下阕虚实相生”错,下阕的内容都是想象虚写。由“追念”二字引入回忆,思绪折转 到过去,带起整个下片。碧水红荷,画船笙歌,往日西湖游乐的美好生活,令作者难以忘怀。 “想如今”句以揣测的语气写对西湖荷花的凋落的想象等。 E 项,“都用了反问”错误。“旧游在否”一句设问,将词意稍稍振起,调节一下叙述的节奏。 应是设问。 故选 DE。 【1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 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 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 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 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 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题干问的是“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情怀正 恶’的原因”,结合全词内容分析。 ①边城荒凉的家国之悲;②客居漂泊的孤寂之感;③追忆友人的思念之情;④鸿雁传信的成 空之惧。 结合“余客居阖户,时闻马嘶,出坡四顾,则荒烟野草,不胜凄黯”分析,抒发客居漂泊的 孤寂之感; 这首词上片描写淮南边城合肥的荒凉萧索景象。概括写出合肥城的荒凉冷落。“合肥巷陌皆 种柳”,词人将“绿杨巷陌”置于“秋风”“边城”的广阔背景中,以杨柳的依依多情反衬 秋日边城的萧瑟无情。就更容易突现那“一片离索”。“马嘶”“吹角”诉诸听觉,旅人“戍 楼”诉诸视觉;这些意象,或处于运动之中,或呈现为静态,在萧瑟的秋风中交织成一幅画 面,调动起读者各种不同的感官,使之充分感受到边城遭受兵燹那种特有的凄凉气氛。 由“追念”二字引入回忆,思绪折转到过去,带起整个下片。碧水红荷,画船笙歌,往日西 湖游乐的美好生活,令作者难以忘怀。追忆友人的思念之情。 结合“漫写羊裙,等新雁来时系著。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分析,“漫写羊裙”,用王 献之书羊欣白练裙的故事。作者想象着:要把表达他此刻心情的信笺系到雁足上,让他捎给 心爱的情人。写到此处作者犹觉意思未尽,但是,姜夔却把鸿雁传书这个人们熟悉知的故事 再翻进一层:只怕大雁行色匆匆,不肯替我带信,因而耽误了日后相见的约会。所以,“羊 裙”只是空写,怀友之情也就始终无法开解,这就使读者对词人的寂寞处境和悲伤情怀更加 同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 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 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秋兴八首其一》) (2)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拟行路难(其四)》) (3)_________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夜归鹿门歌》) (4)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 应是“______________”。 (5)易安居士在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一句中运用叠词增强了 表现力,表现了一种求而不得的愁苦之情,五柳先生在他的《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中也巧妙地运用了叠词,表现了春景的美好和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白帝城高急暮砧 (2). 吞声踯躅不敢言 (3). 鹿门月照开烟树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5). 木欣欣以向荣 (6). 泉涓涓而始流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 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暮”“踯躅”“涓” 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20 分) 阅读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吟唱 ①屈原庙脚下集合了一山坡的秋蝉,鬼柳树、杜仲树和柑橘树上都是,仿佛全世界的蝉 都团结起来,在屈原庙下嘶鸣,像骚坛诗人们的吟唱。乐平里①整个被蝉鸣覆盖了,秋天也被 蝉鸣包裹。 ②我原以为秋天村子里会安安静静,却不料吵声一片。大虫、小虫都吵,白天吵,夜里 还吵。打开窗子,虫鸣涌进来,让人耳鼓齐鸣;关上窗子,村庄似被这些声音抬了起来。我 枕着虫鸣睡觉,虫鸣像无数只手,抚摸着我;又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着我,让我热热乎乎。 我似睡非睡,觉得整个村子都梦幻起来。虫在吟唱,骚坛的诗人们也在吟唱,恍惚中我分不 清,这种吟唱究竟是痛苦呢还是快乐。 ③实在说,虫鸣千篇一律,只有那些诗人们的吟唱像呼唤,又类似欢庆秋天的丰收。朦 胧中一个个吟唱诗人开始在我的眼前浮现。李国杰,颤颤抖抖,一身朴素,面容枯干,长长 的白胡子像鸟儿的羽毛,如果来一阵风,他会像鸟儿一样飞上天。他的吟唱是天籁,能让河 流苏醒,沿着他的诗行,可以找到太阳的光芒。徐正端开始登台了。他也是老态龙钟,现在 中气不足,哮喘不断,神韵暗淡,但他的吟唱挺有味道,只是需间隔、要停顿,把咳咳嗽嗽 掺和了进来。李盛良也飘飘渺渺地来了,他不是故去多年了吗?难道他的魂儿又回归骚坛了? 他有一个好看的鼻子,红红的脸庞,他在吟唱时,嘴巴一张一合,像在喷吐一粒粒饱满的果 实。耕田犁地时想出一首诗,他就在牛尾巴后面、拖着长长的尾音,深情地吟唱。卢学俊亮 相了,耳朵大如一只勺子,他写诗不如儿子卢琼,吟唱却是高手,声音洪亮得像村里的大喇 叭…… ④凌晨三点,我被虫鸣闹醒了。清醒过来后,忧虑却袭上了心头。李国杰九十岁了,他 的吟唱不会永远,会随时中断,端午诗会、中秋诗会,都不能上场了。徐正端离九十也只有 一拃长的距离,病魔缠身,诗会如在庙里举行,他还可以参加,如在村外,他就只有在庙里 吟唱了。李盛良已故去多年,吟唱之声还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是他飘荡的魂灵,但已不可复 制,吟唱来去无踪。卢学俊已得了肾病,吟唱开始喑哑。 ⑤关于吟唱,有人说,哼哼哈哈摇头晃脑的,是远去的古音,毫无诗意;有人说,这是 最美的诗歌。 ⑥骚坛是屈原故里一个古老的诗社,传统就是吟唱。几年的中秋诗会,年轻娃娃们的吟 唱并不成功,各唱各的腔,各吹各的调,有的像山歌,有的像丧事闹夜的调子,也有的像蝉 像小虫子,没有起伏,干吼,韵味都没出来,老一辈精髓的东西没有学到。庙里的守社人、 骚坛社长徐正端看着着急,跟我说他要带个徒弟。培养骚坛传人,我给他推荐了聪明伶俐的 明月。立秋那天,我和明月一起到了庙里。房间里暗淡,我们便把方桌抬到天井里。徐正端 掏出本泛黄的书,那是他的宝贝《韵学津梁》,油渍斑斑的,老师传给他的,他从未示人。他 一页页地翻,一页一页地讲,他吟唱一句,明月跟着学一句,整整一天。教明月之前,他还 在不停地咳嗽,喘不上气来,奇怪的是传艺过程却很平静,他只是偶尔咳嗽那么一两下。在 教明月一句一句地吟唱《橘颂》时,突然来了一阵风,庙前所有的树呼啸起来,接着撒下一 阵雨。看天上,还有阳光从云雾中透射出来。那这阵雨是从哪儿来的呢?大概是屈原听到《橘 颂》的吟唱之声要魂归故里吧。风雨过后,师徒俩又接着吟唱。直到天色已晚,看不清字了。 他把《韵学津梁》递给了我,吩咐我把这本古旧的书多印些,在中秋诗会上发给诗友。我心 里一热,以为这本书他会送给明月,送给嫡传的弟子,没想到他考虑得更多。 ⑦这天晚上,虫儿的吟唱更加声嘶力竭,田园里,山坡上,树丛中,都在喧嚣。这是一 支有组织的队伍,千军万马。 ⑧为了将骚坛现状探个究竟,我和骚坛秘书长择日又去探访了卢学俊。有一次遇到卢学 俊的儿子卢琼,他把诗从手机里翻出来,就像从地里翻土豆一样。不是让我看诗,而是让我 听诗,那是他父亲的声音,仿佛从远古传来。我当时就对他说,你写的诗都让你父亲给吟唱 出来,以后出诗集,就出吟唱版的。这次卢琼也在家,对于我们的造访,爷俩儿既吃惊又感 动。现在写诗的人不多,吟唱的少之又少,更别说学吟唱了。现在竟然有人登门听他们吟唱 诗歌、交流诗歌。卢学俊祖上都是读书人,也都是教书人,耳濡目染,他吟唱的根便扎了下 来。现在老了,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吟唱不能断根,诗歌要进行到底。卢琼有良好 的文化基因,能把诗歌和吟唱的事业进行下去,我毫不怀疑卢琼已写了很多诗,吟唱也在起 步。 ⑨从卢学俊家出来,我的心特别爽快。村庄漆黑一片,空中却是满天的星星。乐平里晚 上的天空和白天迥然不同,但虫鸣是一样的。卢学俊家里很弱的吟唱之声隐隐传来。虫子们 是要鸣叫的,骚坛的诗人也要吟唱,这是天性。 (取材于周凌云的同名散文) 【注释】①乐平里:位于湖北省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至今保存着大量关于屈原的遗迹 遗址,如屈原宅、屈原庙、乐平里牌坊等。 17. 下列对作品中相关知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骚坛”之名源自屈原的《离骚》,“骚”常与《诗经》中的“风”并举。所谓的“风” 诗传统,就是浪漫主义精神;所谓的“骚”诗传统,则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B. “嫡传”的“嫡”表正统,《红楼梦》中林黛玉就是贾母嫡亲的孙女。 C. “秋蝉”又叫寒蝉、暮蝉,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常用意象,常常给人以凄切、悲凉的感受。 D. “吟唱”即吟咏歌唱,“吟”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须用“兮”表示停顿和 节奏变化。 18. 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19. 第③段对几位骚坛诗人吟唱的描写颇有表现力,请赏析划线语句。 20. 第⑦段文字写出了“虫鸣”怎样的特点?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案】17. C 18. ①先是忧虑(“忧虑袭上了心头”),吟唱是那么美好,而老一代的骚 坛诗人或年事已高,或已故去,作者为传承问题担忧。②再是感动(“我心里一热”),听到 徐正端嘱咐把他师传的宝贝《韵学津梁》印给更多人,作者被他的责任感和胸怀打动了。③ 最后是高兴(“我的心特别爽快”),看到卢琼有热情和能力继承吟唱事业,作者感到吟唱也 是人之天性,传承大有希望。 19. ①比喻,作者把李国杰的吟唱比喻为天籁,把吟唱带给人的美好感受形容为“能找到太阳 的光芒”。②拟人(夸张)的手法强调他的吟唱“能让河流苏醒”,形象地写出吟唱的感染 力和艺术魅力。③对比,作者极写李国杰的吟唱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这与前面四字短语形 容李国杰的老态龙钟形成对比,突出了吟唱的巨大魅力。 20. 特点:声音大(声嘶力竭)、范围广(到处都是)、声势壮(有组织,千军万马)。 用意:与骚坛的寂寥现状形成对比,表达了发展、壮大吟唱队伍的期盼之情。 【解析】 【17 题详解】 此题考查识记理解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化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 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 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一些避讳的说法、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 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 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 项,“所谓的‘风’诗传统,就是浪漫主义精神;所谓的‘骚’诗传统,则是现实主义的创 作方法”错误。“风”代表现实主义,“骚”代表浪漫主义。 B 项,“林黛玉就是贾母嫡亲的孙女”,表述错误。林黛玉是贾母唯一的女儿贾敏的女儿,她 是贾母的外孙女,不是贾母嫡亲的孙女 D 项,须用“兮”表示停顿和节奏变化,表述错误。“吟”不需要用“兮”表停顿和节奏变化; 屈原的作品常用“兮”表达情感和表现节奏。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内容,理解并把握心理变化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题干提示,返回原 文筛选出相关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情节等特点。 通过阅读文章可知,在文章第四段,“凌晨三点,我被虫鸣闹醒了。清醒过来后,忧虑却袭 上了心头”,为何“忧虑”?结合下文“李国杰九十岁了,他的吟唱不会永远,会随时中断, 端午诗会、中秋诗会,都不能上场了。徐正端离九十也只有一拃长的距离,病魔缠身,诗会 如在庙里举行,他还可以参加,如在村外,他就只有在庙里吟唱了。李盛良已故去多年,吟 唱之声还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是他飘荡的魂灵,但已不可复制,吟唱来去无踪。卢学俊已得 了肾病,吟唱开始喑哑”可知,作者因为老一代的骚坛诗人或年事已高,或已故去,为传承 问题担忧。第六段,结合“他把《韵学津梁》递给了我,吩咐我把这本古旧的书多印些,在 中秋诗会上发给诗友。我心里一热,以为这本书他会送给明月,送给嫡传的弟子,没想到他 考虑得更多”,说明作者被他的责任感和胸怀打动;直到文章第九段,“从卢学俊家出来, 我的心特别爽快。村庄漆黑一片,空中却是满天的星星。乐平里晚上的天空和白天迥然不同, 但虫鸣是一样的”,可以看出此时的作者是高兴的,因为从卢琼身上,作者看到了希望,看 到了老一辈的传承后继有人。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考虑修辞手法,点明术语,分析运用 及效果;也可以从用词、句式角度分析,比如动词、叠音词等运用的巧妙,或者多用整句、 多用短句、长短结合等。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出好处。 “他的吟唱是天籁,能让河流苏醒,沿着他的诗行,可以找到太阳的光芒”,作者采用比喻 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李国杰的吟唱比喻为天籁,表现他的吟唱多么动听,给人美好的享受; “能让河流苏醒,沿着他的诗行,可以找到太阳的光芒”,同时还采用了拟人和夸张的手法, 形象地写出吟唱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此外,这段文字前后还形成了对比,作者极写李国杰 的吟唱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这与前面四字短语:“颤颤抖抖,一身朴素,面容枯干”形容 李国杰的老态龙钟形成对比,一个容貌枯干的老人,竟然能吟唱出如此动人的诗歌,甚至让 人对他生出敬意,这就突出了吟唱的巨大魅力。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物象的特点以及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 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第⑦段文字写出了“虫鸣”怎样的特点?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 用意,然后根据第七段文字进行分析。分析物象特点要抓住表现特点的词语或句子,概括时 尽量用文中词语;探究作者用意要结合上下文及主旨来理解。 “这天晚上,虫儿的吟唱更加声嘶力竭”,表明虫鸣声音大;“田园里,山坡上,树丛中, 都在喧嚣”,表现了范围广;“这是一支有组织的队伍,千军万马”,表现出声势壮的特点。 分析用意要返回原文看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段内容。结合上文可知,中秋诗会上年轻娃 娃唱的不成样子,吟唱后继乏人;而徐正端收明月为徒并认真教导,且准备将宝贝《韵学津 梁》引发给中秋诗友,作者感觉到了他的用心良苦。在这样的背景下描写虫吟的声音大、范 围广、声势壮,明显是与骚坛的寂寥现状形成对比,同时更表达了发展、壮大吟唱队伍的期 盼之情。 六、(12 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字。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 记录工具,____。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____,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 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 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____,因而越来越多的人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 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答案】 (1). 而且(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载体 (2). 宋词的婉转清雅 (3). 而不 愿意提笔写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景补写的能力。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 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 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 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 读语段,把握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空白处和前后文的关系, 认真把握空白处的前瞻和后延确定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这样解答就得心应手了。 本语段讨论的话题是“汉字”,文段首先介绍“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 然后介绍汉字的作用,最后介绍书法; 第①处根据“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来概括,与前文构成递进关系.根据上 文“唐诗”及下文的“元曲”可以看出此处应填写“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大载体”; 第②处前介绍“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空白处后“元曲的灵动俏丽”,由此 可以看出此处应该谈及“宋词”,可填写“宋词的婉转清雅”; 第③处根据“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主要谈电子信息对汉字的冲击或汉字所面临的困 境,由此可以看出此处可填写“古老的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根据语言环境和分句 间的关系,可以确定空白处听填写的内容: 【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 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 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 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 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2.请描述漫画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100 字左右) 【答案】画面上一只小老鼠,头戴护目镜和口罩,手持水瓶和杨柳枝,身穿带红十字标志的 防护服,画面下方写有“百毒不侵,罩福万家”。漫画寓意是告诫公众,出门佩戴口罩,勤 消毒,做好个人防护,保护自己,罩福二字,谐音“造福”寓意造福社会。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 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 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 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本题漫画的 画面内容是一只小老鼠,头戴护目镜和口罩,手持水瓶和杨柳枝,身穿带红十字标志的防护 服;画面上配的文字是画面下方写有“百毒不侵,罩福万家”;从画面内容老鼠的穿戴可知 漫画寓意是告诫公众,出门佩戴口罩,勤消毒,做好个人防护,保护自己,才会“百毒不侵”, “罩福”二字,谐音“造福”寓意造福社会。 【点睛】漫画题答题技巧: 一、读懂漫画的信息 1.读懂漫画的标题 漫画的标题往往是诠释漫画主旨的点睛之笔,对漫画主旨有提示、启发作用。 2.读懂漫画中的对白或说明文字 3.读懂漫画的构图 4.读懂漫画中的要素 要素包括:“人”“物”“对白”等。 二、提炼、升华;整合与重述 1.提炼、升华 通过以上的“读”基本上理解了漫画的含义和主旨,但从答题角度这还是不行的,要答 好题必须找出漫画涉及到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常识的观点。这时需要对书中相关内容进 行疏理,再回过头来解读漫画,这样对漫画的理解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2.整合与重述 在对观点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注意信息与原理的联系,按照“原理、方法、启示、警示、 说明、表明”等,把观点和漫画中读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做到言简意赅,逻辑严密,最后用 学科术语表达出来。 23.整本书阅读考查 请在《三国演义》《红楼梦》《论语》三部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以“我眼中的 ”为 题,写一首现代诗或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文字。要求:(1)人物形象特征鲜明(2)至少写 到该人物的一件事情。(3)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方法。(4)字数 120 字以上。 【答案】示例: 我眼中的林黛玉 弱质纤纤,风韵淡淡,林妹妹便以这个形象走进我的视野。不知道如何直视这个世界, 只能自己努力抬起骄傲的头,任凭寂寞、疼痛似紫色藤蔓一样在身后纠缠蔓延。别人都说她 似只刺猬,拼命地用刺来保护自己,而我认为,她,不过是只蜜蜂,蛰了别人又何尝没有伤 到自己?紫娟在床前哭着快断了气,你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眼睛里没有一滴眼泪,墙的那 头,锣鼓喧天,宝玉正在迎薛宝钗进门。而你已经万念俱灰,在他们洞房花烛之时,你伴着 一声“宝玉,你好……”离开这个污浊的世界。 看,那是她殷红的血之色;听,那是她幽长的魂之歌;赞,那是她不向这个肮脏世界屈 服的魂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名著的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再结 合题目进行具体写作,这是写作本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需要 充分放开思路,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 这道题目要求学生在《三国演义》《红楼梦》《论语》三部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写一首现代 诗或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文字,题目是“我眼中的……”。三部作品中的人物都很多,考 生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形象丰满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来写,如一代枭雄曹操、义 薄云天的关羽、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心狠手辣的王熙凤、率真的子路等, 要写出“你”眼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性格突出,要结合具体事件,使形象鲜明,所写人物要 与原著符合。还要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恰当使用修辞手法等。 【点睛】名著阅读考查,考点大多落在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和主题理解上,能力层级多为“识 记”。题型多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考生只需要在平时多“识记”基本的名著知识, 了解名著的名段名角即可。 七.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众所周知,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但是在社会进入多元化的今天,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就业取向也随之出现了更多的选择机会。网红这一新兴行业出现了。于是,读书还是做网红, 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真问题”。调查显示,有媒体曾做过一个 95 后就业观的图解,其中提 到,54%的 95 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是主播和网红。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走入高校的学生,选择什么专业,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将是你必须面 对的事情。那么对于上述材料中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和认识,谈谈 你的感想。 要求:①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参考范文: 读书,创造更可靠的未来 一百万个退学生里,才出现一个比尔盖茨。是的,不依靠读书仍会取得成功的幻想风险 太大了,我们承受不起,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在百万个退学生中脱颖而出,而是不会尝试去做 那百万分之一。 当今科技发展十分迅速,网红职业随之而来,凭借其“低难度、高收入”的特点,在众 行业中显得格外耀眼,于是很多学生打算放弃学业,将自己的未来托付给网络,幻想自己可 以成为网红界的比尔盖茨。 然而,乔布斯只有一个,幻想成为“比尔盖茨”的人却有上亿个,既然我们并没有绝对 的把握凭借网红一跃成名,那便脚踏实地,让读书去创造更可靠的未来。 网红的诱惑力固然很大,毕竟作为成功的网红可以获得很高的收益。但反思曾经那位“武 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琵琶女,最终也不过落得一个“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 家作商人妇”的凄凉境地。我们可以去成为一名网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但也不要忘记去 依靠读书和学习,为自己留下一条退路。 我们并不需要排斥自己的理想,却也不要让自己如同琵琶女一般的,犹如昙花一现,在 大放光彩后转瞬即逝,留下的只有满地的忧伤。 现如今,一个国家的振兴永远也离不开科技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人 们的读书学习。相比之下,对于决定国家兴衰的读书与学习,网红职业的存在与否,确实显 得有些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读书,创造未来。或许不会比一名非常成功的网红更加耀眼,但却比网红的未来可靠得 多。 兴盛的网红时代终将成为过去,名盛一时的网红也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作为曾经的 回忆。科技推动了网红时代的兴起,也会推动着另一个行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如一 个人,被此时的时代潮流引领着,不断进步,而他却从未想过要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人。 所以,去读书吧,因为读书可以创造一个更可靠的未来,不只是你的未来,也是一个时 代的未来,这个世界的未来。 在坚持自己理想的同时,去认真读书和学习吧。在“网红时代”盛行之际,你风华正茂, 而在“网红时代”落寞之时,你仍不会碌碌无为,在你蓦然回首之后,你总会发现:学习会 创造一个更加可靠的未来。 【解析】 【分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同时也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从内容上来 讲,本则材料主要围绕选择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展开。现在有很多 95 后最向往的职业是 主播和网红。从作文的任务指令上来看,对于材料中中提到的是做网红还是读书,你有怎样 的看法。首先写这篇文章,必须明确,读书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道路,然后阐述理由,从国家 的角度讲,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的是优秀的人才,不是网红;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读书会 使自己终身受益。其次,网红也没那么好当,高学历者也有很多;再者,网红容易过气,更 何况,成为网红,靠运气,更靠背后的推手和资源,这些都不是由自己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当然,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当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那就是物质利益的诱惑, 人们内心的浮躁。任务驱动型作文重在回答问题,阐述理由,分析原因,行文过程注意语言 表达的逻辑性。 参考立意: 1.读书,改变命运 2.读书,为自己,更为国家 3.人生无捷径,读书更有用 素材积累: 1.读书会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它不像网红一夜成名,它像水滴,经久必会穿石;它 像跬步,积久定致千里;它像小河,聚多次终成江海;它更像颗种子,经过漫长的四季,接 受风雨的拍打,最终长成参天大树,自己功成名就,也为他人觅得一片阴凉。 2.在今年国庆举办的阅兵仪式上,无论是否在场,多数人的心都为之震撼、感动。国家 如此繁荣昌盛,靠的可不是月入百万、千万的网红,而是甘愿为国家牺牲流血的战士,还有 永远站在国家身后的科学家,他们用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让深陷泥潭的人民群众得到 解脱,让“东亚病夫”跻身科技强国。 3.其实,那些想要当网红的人,无非是为了以后能毫不费力地多挣一些钱。可是我认为, 人的一生不仅仅是为了钱,收入的多少也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假设人人都 是为了以后能挣很多钱而读书,而去做网红,那么祖国的科研事业又该怎样发展?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又该怎样实现?因此,我认为人生的路途上没有空子可钻,也没有捷径可走,唯 有努力学习,努力读书,我们才能有一个辉煌的人生。 层次分析: 文章开篇否定成为网红界的“比尔盖茨”,引出论点“读书创造更可靠的未来”。接着 用网红和琵琶女类比,分析网红也需要多读书,在科技进步的如今尤其需要这样。然后说到 网红时代终将过去,应该用读书创造未来。最后,发出呼告,在坚持自己理想的同时,去认 真读书和学习,读书会创造一个更加可靠的未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