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老校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老校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菏泽一中老校区高三教学质量阶段监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用时150分钟 一、课内基础题(选择每题一分,填空每句一分,共52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无乃尔是过与 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D.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能力。“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己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所以考生对于常用的通假字要能够识记,并理解其意思,平时也要多记诵。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项,“与”同“欤”,句末语气词;‎ B项,“颁”同“斑”,花白,斑白;‎ C项,没有通假字;‎ D项,“闵”同“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故选C。‎ ‎【点睛】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己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 ‎2.下列选项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悟言一室之内 B.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29 -‎ C. 君子生非异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暴霜露, 斩荆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能力。“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己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所以考生对于常用的通假字要能够识记,并理解其意思,平时也要多记诵。本题要求选出“下列选项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 A项,“失”同“佚”,散失/“悟”同“晤”,面对面的意思;‎ B项,“底”同“抵”,都/“知”同“智”,智慧;‎ C项,“生”同“性”,资质,禀赋/第二句没有通假字;‎ D项,“受”同“授”,传授/“暴”同“曝”,冒着。‎ 故选C。‎ ‎3.下列选项中通假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 浩浩呼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凭借 B.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同“磨”,磨灭 C. 扈江离与辟芷兮 “辟”同“僻”,幽僻 D. 日月忽其不淹兮 “淹”同“湮”,停留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能力。“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己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所以考生对于常用的通假字要能够识记,并理解其意思,平时也要多记诵。本题要求选出“下列选项中通假字解释有错的一项”,D项,“淹”不是通假字。‎ - 29 -‎ 故选D。‎ ‎【点睛】通假字是中国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官方审定标准用字时,也会把通假字当作标准用字,而不采纳本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称为“本字”。‎ ‎4.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吾师道也 B.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日割月削 C. 晋军函陵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D 臣具以表闻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 A项,輮: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B项,西:名词用作状语,向西/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C项,军,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驻扎/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连夜;‎ D项,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南:名词作动词,图谋。‎ 故选B。‎ ‎【点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 ‎5.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9 -‎ A. 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B.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C. 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D. 李牧连却之( 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和理解其意义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C项,“顺流而东也”意思是“顺着长江东下(向东进发)”,“东”是方位名词作动词,“东下”的意思。故选C。‎ ‎6.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边界,边境)‎ B. 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 C. 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 D.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和理解其意义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要求选出“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的意思是“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之后,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所以“封”,是名词作动词,“当作疆界(边界,边境)”的意思。故选A。‎ ‎7.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我之谓也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輮以轮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29 -‎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而今安在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要求选出“各组句子的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项”,‎ A项,判断句,“……非……”为否定判断句,意思是“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为宾语前置,“之”提宾标志,即“谓我也”,意思是“(这句话)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 B项,宾语前置,“之”为提宾标志,即“不知句读,不解惑”,意思是“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判断句和状语后置,“寒于水”即“于水寒”,意思是“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C项,省略句,即“輮(之)以(之)为轮”,意思是“用煣的工艺使她弯曲把它制成车轮”/被动句和判断句,“此非……乎”,这不是……吗。“于”标被动,意思是“这不正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D项,宾语前置句,“吾谁与归”即“吾与谁归”,意思是“没有这样的人,我又和谁一道呢”/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意思是“到如今在哪里呢”。‎ 故选D。‎ ‎8.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无乃尔是过与?‎ A.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 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为宾语前置句,“是”提宾标志,“尔是过”即“过尔”意思:恐怕该责备你了;‎ A项,为状语后置句,“谋动干戈于邦内”即“于邦内谋动干戈”,意思是“反而在境内策划使用武力”;‎ - 29 -‎ B项,为状语后置句,“申之以孝悌之义”即“以孝悌之义申之”,意思是“用孝敬父母,有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化百姓”;‎ C项,为定语后置句,“客有吹洞箫者”即“有吹洞箫客”,意思是“有会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 D项,为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意思是 “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故选D。‎ ‎9.下列句子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②是寡人之过也③夫晋,何厌之有?④凌万顷之茫然。⑤戍卒叫,函谷举。⑥具告以事,欲呼张良……⑦不然,籍何以至此⑧轩凡四遭火,得不焚⑨莫之夭阏者⑩若属皆且为所虏⑪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⑫之二虫又何知 A. ①④⑨⑪ B. ⑤⑧⑨⑩‎ C. ③⑦⑨⑫ D. ①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为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即“求可使报秦人”,意思是“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人”;‎ ‎②为判断句,“……也”表判断,意思是“这是我的过错”;‎ ‎③宾语前置句,“何厌之有”即“有何厌”,意思是“那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④为定语后置句,“万顷之茫然”即“茫然万顷”,意思是“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⑤被动句,“举”是“被攻占”,意思是“守边的戍卒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 ‎⑥为定语后置句,“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意思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⑦为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意思是“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样对你呢”;‎ ‎⑧为被动句,“焚”是“被焚烧,被焚毁”,意思是“: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 ‎⑨为宾语前置句,“莫之夭阏者”即“莫夭阏之”,意思是“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它了”;‎ ‎⑩为被动句,“为所……”表被动,意思是“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俘虏”;‎ - 29 -‎ ‎⑪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蚓无利爪牙,强筋骨”,意思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⑫为宾语前置句,“何知”即“知何”,意思是“这两只小虫子(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故选C。‎ ‎10.下列选项中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行李之往来③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④大行不顾细谨⑤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⑥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⑦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A. ①③④⑤⑦ B. ①②③⑤⑦‎ C. ②③⑤⑥⑦ D. ②④⑤⑥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掌握情况。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本题,‎ ‎①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妻子;‎ ‎②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带的包裹;‎ ‎③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④细谨:古义今义均为:细枝末节;‎ ‎⑤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非同寻常的事。今义:很,特别;‎ ‎⑥盘桓: 古义今义均为:犹豫不决;‎ ‎⑦以为:古义:把……当做。今义:认为。‎ 故选B。‎ ‎【点睛】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义之中。词义的扩大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 29 -‎ C.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D.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掌握情况。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项,有事:古义:用兵。今义:泛指有事情;‎ B项,下流: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今义:下游;卑下的地位;卑鄙龌龊;‎ C项,感慨:古义今义均为: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慨叹;‎ D项,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故选C。‎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C.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掌握情况。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项,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不中用;‎ B项,约束:古义:名词,盟约。今义:限制,使不越出;‎ C项,所谓:古义今义都是“所说的”之意;‎ D项,故事:古义:先例、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故选C。‎ ‎13.下列加点词全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①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②暮去朝来颜色故 - 29 -‎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B. ①吴之民方痛心焉 ②蚓无爪牙之利 ‎③吾从而师之 ④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 ‎③整顿衣裳起敛容 ④为巡船所物色 D.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河内凶,则移粟于河东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掌握情况。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加点词全含古今异义的一项”,‎ A项,①成立: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建立;②颜色:古义:神态、脸色、姿容。今义:色彩;③其次:古义:两个词,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次要的地位;④恐惧:古义今义均为:害怕或恐惧。‎ B项,①痛心:古义:痛恨。今义:极度伤心;②爪牙:古义:爪子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③从而:古义:跟随(他)并且。今义:表因果的连词;④因为:古义:因此创作。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C项,①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②峥嵘:古义今义均为“高俊”之意;③整顿:古义:整理。今义: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④物色:古义:访求,文中是盘查的意思。今义:有目的或按标准寻找、挑选。‎ D项,①所以:古义:缘故,原因是。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②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③道路:今义古义均为: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路;④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故选B。‎ ‎【点睛】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义之中。词义的扩大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 29 -‎ ‎1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屈平属草稿未定 B.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C. 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野芳发而幽香 D.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的一词多义词含义能力。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解题时,注意一定要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来判断其在句中的含义。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项,属:通“嘱”,致意,引申为劝酒/属:屈平属草稿未定;‎ B项,夺:改变/夺:耽搁;‎ C项,发:开仓赈民/发:开花;‎ D项,易:改变/易:改变。‎ 故选D。‎ ‎【点睛】一词多义,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词语有多种含义。换言之,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导致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时颇感费解的原因之一。一词多义主要是由引申、比喻、假借等产生的,因而一个词语的多种含义主要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等。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即词的最初的意义。它是词的比喻义、引申义和假借义的触发点。作答题目时,要注意它的比喻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15.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河内凶,则移其民与河东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C. 而刘夙婴疾病 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D.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答案】C ‎【解析】‎ - 29 -‎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的一词多义词含义能力。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解题时,注意一定要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来判断其在句中的含义。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项,凶:指荒年/凶:不幸,这里指丧父;‎ B项,期:期服,指穿一年的丧服/期:注定;‎ C项,婴:缠绕/婴:缠绕;‎ D项,少:轻视,看不起/少:一会儿。‎ 故选C。‎ ‎16.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一日,大母过余曰 B. 大王亦幸赦臣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C.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D.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属今为之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的一词多义词含义能力。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解题时,注意一定要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来判断其在句中的含义。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项,过:责备/过:拜访,看望;‎ B项,幸:幸而,幸亏/幸:幸而,幸亏;‎ C项,顾:顾及,顾虑/顾:回头;‎ D项,今:如果/今:将要。‎ 故选B。‎ ‎17.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B. 沛公置车骑,脱身独骑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 29 -‎ C. 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D. 乃令张良留谢 鲁君疑之,谢吴起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的一词多义词含义能力。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解题时,注意一定要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来判断其在句中的含义。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项,靡:倒下,此指后退/靡:无,没有;‎ B项,置:放弃/置:放;‎ C项,非:指责,非难/非:指责,非难;‎ D项,谢:告别/谢:拒绝。‎ 故选C。‎ ‎18.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愿陛下矜愍愚诚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B. 若望仆不相师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C. 比去,以手阖门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D. 至于鞭篳之间,乃欲引节 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的一词多义词含义能力。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解题时,注意一定要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来判断其在句中的含义。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项,矜:怜悯/矜:顾惜;‎ B项,相:指代性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相:指代性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C项,比:等到/比:并列,与……相当;‎ D项,引:指自杀/引:引退。‎ - 29 -‎ 故选B。‎ ‎19.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B.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罟不入洿池 C. 其次关木索、被篳楚受辱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D. 又重之以修能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的一词多义词含义能力。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解题时,注意一定要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来判断其在句中的含义。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项,因:通过,经由/因:通过,经由;‎ B项,数:列举罪状/数:细密的;‎ C项,被:遭受/被:通“披”,披散;‎ D项,修:美好的/修:撰写,编著。‎ 故选A。‎ ‎20.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恨私心有所不尽 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B.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所守或匪亲 C. 即除魏阉废词之址以葬焉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D. 家有老妪,先妣抚之甚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的一词多义词含义能力。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解题时,注意一定要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来判断其在句中的含义。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29 -‎ A项,恨:遗憾,后悔/恨:遗憾,后悔;‎ B项,亲:指父母/亲:亲信;‎ C项,除:修整/除:台阶;‎ D项,先:已故的,多用于尊长/先:表率,榜样。‎ 故选A。‎ ‎21.下列对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B. 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C. “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 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D. 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陛,是宫殿”说法错误,陛,是宫殿的台阶。还有“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说法错误,殿下是中国古代对皇后、皇太子、诸王的敬称,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君主制国家王储、王子、公主等的敬称。故选B。‎ ‎2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卿”是对他人的敬称, “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 “愚”是对自己的谦称, “臣”也是谦称。‎ B. 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C.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其意是年事已高,就上书皇帝请求退休,好让一把老骨头能葬在故乡。‎ D. 摄,古有“代理”之意,“摄政”指代国君处理国政。‎ - 29 -‎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说法错误,“除”,除去旧职以任新职。故选B。‎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 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 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C. “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 “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故选C。‎ ‎【点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一般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品阶勋爵)、科举、姓名、礼俗(冠礼、婚姻、丧葬)、宗法(族,昭、穆,大宗、小宗,亲属,丧服)‎ - 29 -‎ ‎、宫室、车马、饮食、衣饰等。复习备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要做到:阅读文言文时,要时时关注相关的文化常识专有名词,通过查字典、找资料等方式识记这些文化常识的具体内容,并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常识内容按照定的分类标准加以整理。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秘诀只有一条,就是注重平时积累。具体的方法有:①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分类整理。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古典文学(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礼制官制、天文历法(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建筑(住宅布局及名称)、科举制度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通过查找资料解方法,积累相关的文化常识,②各个击破,积少成多,对已经收集整理的文化常说,要经常阅读、理解以达到记忆的目的。比如我们对古代的官制就可以分类整理,积累之后,还要注重记忆。‎ ‎24.名句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 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 ‎(3) 《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气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8)《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9)《赤壁赋》 中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___________,________。‎ ‎(10)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12)《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13)《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14)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9 -‎ ‎【答案】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君子生非异也 (4). 善假于物也 (5). 人生如梦 (6). 一尊还酹江月 (7). 舞榭歌台 (8).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9). 金戈铁马 (10). 气吞万里如虎 (11). 元嘉草草 (12). 封狼居胥 (13). 贏得仓皇北顾 (14). 白露横江 (15). 水光接天 (16). 舳舻千里 (17). 旌旗蔽空 (18). 舞幽壑之潜蛟 (19). 泣孤舟之嫠妇 (20). 寄蜉蝣于天地 (21). 渺沧海之一粟 (22). 取之无禁 (23). 用之不竭 (24). 挟飞仙以遨游 (25). 抱明月而长终 (26). 舞幽壑之潜蛟 (27). 泣孤舟之嫠妇 (28).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9). 齐彭殇为妄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博、省、知、生、尊、酹、榭、嘉、胥、贏、仓皇、舳舻、旌、壑、嫠、蜉蝣、沧、禁、挟、遨、虚诞、殇、妄。‎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二、课外文言文(共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分)‎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稍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出参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 - 29 -‎ 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 景元四年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25.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B. 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C. 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D. 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26.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下划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文中“少孤”即指邓艾年幼时父亲就死了。‎ B. “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字供长辈呼唤。‎ C. “辟之为掾”中“掾”即掾吏,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分曹治事的属吏,官府里的办事员。‎ D. “迁南安太守”中“迁”与徙,都指调动官职。“迁”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27.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邓艾在战乱时迁徙汝南,为农家牧养小牛。后在颍川看到一篇谈及如何作文、为人的碑文,便把名字改用碑文的文字,以励其志。‎ B. 邓艾做过都尉学士,后来改任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最初没有很表示感谢。‎ - 29 -‎ C. 邓艾和征西将军郭淮一道抵御蜀国的偏将姜维。姜维撤退,邓艾认为应该分兵把守,后又识破了姜维的计谋,得以不败。‎ D. 邓艾率军从阴平进攻,他击败了马邈和诸葛瞻后,到达雒城。后主刘禅捧着皇帝大印,到邓艾面前请求投降。‎ ‎2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 ‎②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 ‎【答案】25. B 26. B 27. D ‎ ‎28. (1) 姜维撤退,郭准想乘机向西去攻打羌人。邓艾说:“贼人离开这 里还不远,或许还会回来,我们应该分兵把守,以防万一。”‎ ‎(2)邓艾到达成都,督察驾驭/巡视管理将士,没有发生抢劼掠夺的事.安抚接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都恢复原来的事业,蜀国人都称赞邓艾。‎ ‎【解析】‎ ‎【2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维”“吾军”“人”“桥”“此”“化”“吾”“东”“洮”,虚词“卒”“而”,‎ AC项,“还”意思是“回来”,作“维”的谓语,意思是“姜维现在突然返回”,结构完整,“吾军人”为下句主语,“还”后停顿,排除AC两项;‎ D项,“吾”作“持”的宾语,其后停顿,排除D。‎ 再结合本句意思: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说他们应当渡河,而不是架桥.这是他们的计策,姜维派廖化来牵制我,使我们不能返回,所以姜维一定会从东面袭击洮城。句子可以断开为: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故选B。‎ ‎【26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 - 29 -‎ 项,“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名供长辈呼唤”说法错误,古人称呼他人,一般称他的字,不能呼名。呼他人的名,很不礼貌。一个人的字,是在成年后才有的。故选B。‎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后主刘禅捧着皇帝大印,到邓艾面前请求投降”说法错误,原文倒数第二段“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刘禅派使者拿着皇帝的大印,请求投降,非后主刘禅捧着皇帝大印到邓艾面前请求投降。故选D。‎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句中“因”译为“乘机”;“西”,方位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去”译为“离开”;“宜”译为“应该”;“不虞”译为“万一”。(2)句中“检御”译为“督察驾驭/巡视管理”;“无所虏略”译为“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绥纳”译为“安抚接纳”;“降附”译为“投降归附的人员”;“旧”译为“原来的”;“称”译为“称赞”。‎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邓艾,宇士载,义阳棘阳人。少年时候就失去了父亲,魏太祖曹操攻破荆州后,邓艾家迁居汝南,替农民养小牛。读了前任太丘长陈寔的碑文,说:“文章为世人典范,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于是为自己起名为范,宇士则。他的宗族亲戚中已有叫此名字的,所以他又改掉这个名字。后来任都尉学士,因为有口吃的毛病,不适宜做文书,于是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没有表示感谢。每当他看到高山大湖,就指手划脚,认为军营该安在何处等,当时的人都笑话他。后来任典农纲纪、上计吏。拜访太尉司马懿。司马宣王认为他与众不同,征召他任太尉府掾,又升任尚书郎。‎ - 29 -‎ 邓艾出任征西将军参军,又升任为南安太守。嘉平元年,和征西将军郭淮一道抵御蜀国的偏将姜维。姜维撤退,郭淮想乘机向西去攻打羌人。邓艾说:“蜀国贼敌离开这里还不远,或许还会回来,我们应该分兵把守,以防万一。”于是郭淮留邓艾驻军白水北面。三天后,姜维派廖化从白水南岸面对邓艾的驻地驻扎下来。邓艾对将领们说:“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说他们应当渡河,而不是架桥。这是他们的计策,姜维派廖化来牵制我,使我们不能返回。所以姜维一定会从东面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距离邓艾军营六十里。邓艾当夜秘密行军赶到洮城,姜维果然渡河夺城:但是邓艾已抢先到达并占据了洮城,才没有战败。朝廷赐给邓艾关内侯的爵位,加授讨寇将军的官衔,后来升任他为城阳太守。‎ 景元四年冬天十月,邓艾自阴平行走百余里,全是无人之地,凿山开路,架设栈道,山高谷深,十分艰险,加之运粮十分困难,形势近于危险。邓艾用毛毡裹住身体,推转而下。众将士都攀木缘崖,一个一个前进。首先来到江由县,西蜀守将马邈投降。西蜀卫将军诸葛瞻从涪城退还绵竹,排列战阵,等着狙击邓艾。邓艾派遣自己的儿子邓忠等率兵从右边包抄,司马(官名)师纂等率兵从左边包抄。但二人出击均告失利,同时退回来说:“敌人坚守牢固,很难击破。”邓艾大怒道:“生死存亡的选择,全在此一举,还说什么可与不可!”大骂邓忠和师纂,要斩首示众。二人又率兵快马回去重新作战,大败敌兵,斩下诸葛瞻及尚书张遵等人的脑袋,进军至雒县。刘禅派使者拿着皇帝的大印,写了封书信(让使者带着)来到邓艾兵营,请求投降。邓艾到达成都,巡视并约束将士,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安抚收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都回复旧业。蜀国人都称赞邓艾。‎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不往。 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 - 29 -‎ 初,出为宾州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邠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 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故所部无盗。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2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B. 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C. 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D. 园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3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 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 C. 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 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3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汉忠身材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B. 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C. 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D. 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但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所以将领们都不太喜欢他。‎ ‎3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 29 -‎ ‎(2)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答案】29. A 30. D 31. D ‎ ‎32. (1)王汉忠随太宗出征太原,率先登城,被流矢射中眼珠,作战更加奋勇,皇帝赞许他,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2)王汉忠有见识和谋略,军中政事非常整肃,每次出兵,清晨时一定焚香祷告说:“希望部下将士不要违犯我的命令,违者毫不宽恕。”‎ ‎【解析】‎ ‎【2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一句中,“其父”作主语,“遣人追及”作谓语,“于萧县”是介宾短语作状语,故必须在“苏”和“其”之间断开,该句的意思是:一夜之后被害者复活了,其父派人在萧县追上了他。这样排除B项、C项。“奇其材力置左右”中,“奇”的意思是“以……为奇”,根据语境,自然是“以其材奇”,故应该在“材力”后断开。专有名词,如官职名、地名和人名不能断开,据此分析,本题A项正确。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疏通句意:因为斗殴杀了乡里少年,就逃走了。一夜之后,被害者复活了,其父派人在萧县追上了他,王汉忠不肯回去,向西到了京城。太宗在王府,召见了他,很欣赏他的身材和气力,将他安置在身边。‎ ‎【3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D项,“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过于绝对化。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皇帝赐予官员父母、妻室以爵位名号,存者称封,已死称赠。明、清文武官员一品封赠三代,二、三品封赠二代,四品至七品封赠一代,亦按不同品级封赠其妻以不同名号,一般在有庆典时封赠。故选D。‎ ‎【31题详解】‎ - 29 -‎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曲解文意,手下的将领很不高兴的原因错误,不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而是王汉忠“自矜尚”。故选D。‎ ‎【3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从征”:“随行,跟随”;“急”:“猛烈,剧烈”;“壮”:“以……为壮美,赞赏”;“流矢中眸”:“被流矢射中眼珠”。第二句关键点:“识略”:“见识和谋略”;“行师”:“用兵,出兵”;“祝”:“祷告,向鬼神求福”;“贷”:“宽恕,饶恕”。‎ 参考译文: ‎ - 29 -‎ 王汉忠,字希杰,是徐州彭城人。年轻时豪放不羁,膂力过人,身形魁梧高大,擅长骑马射箭。徐州节度使高继冲想将他召至帐下,王汉忠不肯前往。因为斗殴杀了乡里少年,就逃走了。一夜之后,被害者复活了,其父派人在萧县追上了他,王汉忠不肯回去,向西到了京城。太宗在王府,召见了他,很欣赏他的身材和气力,将他安置在身边。太宗即位以后,任命他担任殿前指挥使,屡次升迁为内殿直都知。王汉忠随太宗出征太原,率先登城,被流矢射中眼珠,作战更加奋勇,皇帝赞许他,升为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投降后,用他的部下安抚城中。班师回京后,改任殿前左班指挥使,三次升迁为右班都虞候,兼涿州刺史。雍熙年间,改任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年,出任宾州团练使,历任冀、贝二州部署,迁任天雄军。端拱二年,入朝为侍卫马军都虞候,兼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向南入侵,王汉忠会合诸军将其击败,杀敌甚多。真宗即位后,将他从中山召回朝廷。不久,又外放高阳关都部署,晋升为威塞军节度使。咸平三年,又任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改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任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掳掠中山,王汉忠率领诸将在郊外布阵迎击,契丹败逃,王汉忠领兵追杀,斩获很多,活捉其地位显要的将领。加封殿前副都指挥使,兼任保静军节度使。咸平五年,罢西面经略使,任命王汉忠为邠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担任钤辖,统率戍守边疆的士兵二万五千人,交付王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后召回京城,因为违抗诏令无功获罪,贬为左屯卫上将军,出任襄州知州,在基本俸禄之外每年增加供给钱二百万。尚未赴任,得暴病而死。追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王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王从政、王从益为左右侍禁。王汉忠有见识和谋略,军中政事非常整肃,每次出兵,清晨时一定焚香祷告说:“希望部下将士不要违犯我的命令,违者毫不宽恕。”因此他的部下从无偷盗抢劫之事发生。性格刚强果敢,不拘小节,轻视财物乐善好施。爱好读书,颇能作诗。喜欢儒士,对待幕宾佐吏有礼,名声很大,因此骄矜自大,上级将帅都不太喜欢他。‎ 三、作文(60分)‎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在旧上海的斑驳光影里,街巷闾里中,穿着旗袍、擎着纸伞的女子曾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如今,旗袍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今年99岁的海派旗袍大师褚宏生,却依然默默坚守。海派旗袍制作,镂空细密,工艺繁复。80多年来,褚宏生一直坚持一针一线亲自缝制,精益求精制作每件旗袍,即便做一个小小的盘扣,也要花三个小时。无论机器怎样先进,褚宏生都不为所动。今天,人们称他为“活着的传奇”“上海滩最后一位裁缝”。‎ ‎②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跳槽已成为年轻人的“新常态”,求职更像是“尝试”,有人一年换5份工作。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李家华认为,“人们每个阶段的追求、想法不同,不是一份自始至终的工作能涵盖的”。‎ ‎③2019年1月,人社部发布通告,拟发布15个新职业,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的工程技术人员,而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等也入围。电子竞技员“入围”新职业,一时引发人们热议。‎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执着坚守,不忘创新 ‎99岁的褚宏生在旗袍的世界里用一针一线的坚守成就了“活着的传奇”,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我们领略到了旗袍的迷人魅力;当代青年在一次次“跳槽”的尝试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他们不断尝试的勇气让我们无限憧憬未来的美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既要学习褚宏生摒弃浮躁、执着坚守的精神,又要学习当代新青年勇于尝试勇于创新的勇气,紧紧追随时代的脚步,及时更新自我意识。既执着坚守,又不忘创新,这才是个人和社会得以发展的正确之途。‎ - 29 -‎ 当今世界,物欲横流的社会让很多人迷失了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提倡对传统道德的坚守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让人们摒弃浮躁、脚踏实地的最好药方。‎ 劳斯莱斯为什么能在众多的汽车品牌中脱颖而出呢?因为他们一直重视对品质的坚守,从汽车的整体外观,到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总是用尽心思,从未偷工减料,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从未敢有半点疏忽,因为他们深深懂得,唯有对汽车品质的坚守,才能使自己在汽车行业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在各种利益诱惑的驱使下,一些现代企业却放弃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为了盈利而不择手段,在奶粉中添加大剂量的三聚氰胺,结果给婴儿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当然,三鹿企业的下场只能是倒闭关门,这是他们放弃商业底线、放弃道德坚守的应有代价!‎ 由此可见,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执着坚守传统的正能量品质是多么重要。可是,仅仅坚守这些就足够了吗?不,执着坚守只能让我们免于步入歧途,而要想得到长足发展,还需敢于尝试、敢于改变的创新精神。‎ 褚宏生在坚持对旗袍制作精益求精的同时,难道就没有改变与创新吗?一个小小的盘扣就要花费三个小时,这不仅仅是因为手工缝制的缘故,更是因为费尽心思去改换样式的缘故。如果褚宏生老先生缝制的旗袍都是千篇一律的话,我想仅凭他一针一线式精益求精的坚守是绝不可能被今天的人们称为“活着的传奇”的。因此,坚持正宗是毋庸置疑的,但敢于尝试、适时改变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才会使其获得更旺盛的生命力,保证其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当代的青年如果能坚守住道德的底线,摒弃浮躁,那么一年换五次工作又何妨?终有一日,他们将会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自己的合适定位,从而将自己的生命价值发挥到极致,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切于我们有益的东西,我们都要坚守,但这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我们还要在坚守中求变化、求发展。执着坚守,不忘创新,唯有如此,才能让个人与社会得到最大的好处,才能让自身变得越来越强大。‎ ‎【解析】‎ ‎【详解】(一)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暗含任务驱动,“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 29 -‎ 写一篇文章。”,这就要求考生就材料陈述自己的思考,表述自己的看法。本题有三则材料,其中材料①,褚宏生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工匠精神、匠人精神。虽然时代变迁,但是他热爱自己的职业,一直坚持手工缝制,精益求精,追求极致,追求完美。匠人精神并不是变化之敌,既要改变,也要坚守。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保持适应与变化固然重要,但是总有一些东西是相对不变的,总有一些价值是永恒的。对于个人和集体来说,对浮躁的摒弃,对某些价值的坚守,是走向未来的助力。材料②,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年轻人要勇于适应,勇于尝试,勇于改变,勇于放弃,这样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潜能,但前提是也要摒弃浮躁之心,做到脚踏实地。材料③,当代社会一些新事物、新职业的出现,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应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与时俱进,积极改变自我意识,在知识、技能方面的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迭代,这是应对职业更新、职业迭代的最有效手段与方法。‎ ‎(二)立意:仔细分析三则材料,寻找三则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就某一则材料单独立意,也可结合三则材料综合立意。①从工匠精神的角度立意。可以谈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弘扬,对待工作、职业、事业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态度等。②从适应社会变革的角度立意。可以谈对待新事物、新职业的态度,要勇于适应,敢于变革,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创造自己的价值等。③从两者结合的角度立意。既可以谈要适应社会的变化,积极应对,也可以谈要在实际的工作中摒弃浮躁,坚守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等。‎ ‎(三)结构思路:先由所给材料引入论述观点,即“既执着坚守,又不忘创新,这才是个人和社会得以发展的正确之途”,紧接着运用两个分论点来加以论述:一是对传统道德的坚守是让人们摒弃浮躁、脚踏实地的最好药方,二是要想得到长足发展,还需敢于尝试、敢于改变的创新精神。对观点的论证过程中采用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文章结尾再次呼应开头,强调“执着坚守,不忘创新,唯有如此,才能让个人与社会得到最大的好处,才能让自身变得越来越强大”。‎ ‎(四)相关素材: ‎ ‎1、让“工匠精神”照亮“中国品牌”,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所谓工匠精神,既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一种从业的追求;既是对自我的期许,也是对他人的承诺;既是一种职业的操守,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堪称工匠者,必有对事业的沉静与专注,必有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品质的追求。他们细心打磨,不至极致必不轻付于人。他们承继传统而不泥古,融会贯通推陈出新。他们诚信重诺,视质量品牌为生命而决不妥协姑且。他们摒弃浮躁,沉潜于事滴水穿石,有事业心而无功利心。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小到技术研发、车间生产、服务提升等微观领域质量水平的提升,大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振兴、创新驱动等宏观战略的实施,都离不了工匠精神的支撑。‎ ‎2‎ - 29 -‎ ‎、莎士比亚曾说:“本来无望的事,大胆的尝试,往往能成功。”是啊,如果人们没有尝试,现在也许还在树上生活;如果人们没有尝试,现在还会成为当今世界的主宰吗?如果人们没有尝试,现在的生活也许还在黑暗中;如果人们没有尝试,也许在几千年前就已经灭绝;如果人们没有尝试……‎ 尝试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是成功的前提。契诃夫曾说过:“路是人的脚走成的,为了多辟几条路,必须多向没有人的地方走。”只有在别人没有探索过的领域,大胆的尝试,才会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成功。‎ ‎3、创新,是以未来发展为目标进行变革;而坚守,则是以历史为鉴,坚定地守护过去的某种观念或规则等。这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系统,但是这两者并不矛盾,甚至可以相融相契。这是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有趣之处就在于这两套系统虽然有时会出现一些冲突,却并不像数学答案一样一对一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比尔·盖茨在没有自己的专机以前,出行从来不坐头等舱。有人问其原因,盖茨微笑着说:“头等舱比经济舱飞得快吗?”说得真好啊!从短短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比尔·盖茨“坚守”节俭的品质,因此,旅途中坐头等舱的虚荣对他来说有如浮云。 ‎ 与其相反,美国信封大王麦肯锡,每次出行必选头等舱,而他的理由非常简单——头等舱的顾客大都是社会名流、业内精英,其中蕴涵着巨大的商机。在那里,麦肯锡有更多的机会认识更多的客户,从而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由此看出,麦肯锡不拘泥于所谓的勤俭持家,而是喜欢走创新之路。同一些头等舱中的乘客相比,许多人只注意到头等舱的舒适享受,而麦肯锡却以独特的眼光发现其背后的商机。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许多名流真的成了他的重要客产。 ‎ 你看,坐飞机选择什么舱虽然是件小事,却从中折射出两种行为准则,而且是完全不同的行为准则,但两个人都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实,创新和坚守并非相悖,而是相辅相成的,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我们应当做出最合适的选择。面对罪犯,包青天铁面无私,坚守法律的刚性;为了使孤寡老人免受拆迁之苦,亚伯拉罕·林肯选择让公路改道,放弃事先设计好的路线,做出人性化的变通。关云长忠心不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张子房先后易主,终随刘邦,大事既成,又隐居深山……这是“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还有古语中的“君子固穷,不失本心”与“随遇而安,相时而动”“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与“大丈夫能屈能伸”等等,无不折射出古人“创新与坚守”的智慧 ‎4、日本曾有一位九岁的天才书法家,四幅作品被私人收藏,拍卖价高达1400‎ - 29 -‎ 万日元。小田村夫曾预言这将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但几年后他在众多新星中销声匿迹,不为别的,只因为他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受欢迎,不断改变风格,不断临摹,其作品反成了毫无价值的书法仿制品,失去了原本具有的隽永的风格,自己的作品成了“王羲之”、“柳公权”的复制品。世界上之所以大师级人物寥若晨星,绝不是因为天生的庸才太多,而是因为太多的天才没有坚守本心随波逐流而成了庸才。社会需要创新,同样需要坚守——创新者,变其思维;坚守者,守其本心。创新与坚守兼具,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世界。 ‎ 阿丹与阿蒙是师出同门的画家,两人原本俱擅长画虎。一日,老师同时对两人提出了拓展一些新画路的建议。阿丹沉吟半晌,决定不采纳这个建议,只是一心研究各类虎的体型、习性;阿蒙同样思考了一番后决定接受,开始画一些山水草木。多年以后,阿丹去阿蒙家小坐,进门后入目的便是墨色的箭竹、山间的流水、百花盛开的泉边……刹那间阿丹有如入仙境之感;作为回访,阿蒙不日前往阿丹家,推开屋门,一头咆哮的猛虎迎面扑来,威严的气势从天棚直逼地板,虽是墨彩绘制,却让人有臣服的冲动……两种选择,决定了二人不同的画风,不同的艺术方式,却收获了同样的成功——毕竟通往成功之路自古便不止一条。‎ ‎ ‎ - 2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