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 莆田第十五中学 2019~2020 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高二 语文 命题人: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①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 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 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 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②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 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 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 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 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 世纪 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 和史传类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 的亲密关系。 ③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 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 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 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 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 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方 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 的讲述目的。 ④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 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 班 级 姓 名 座 号 分 数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2 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 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 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 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 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 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 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 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 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 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 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 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 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 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 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 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 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 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3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 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 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 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 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 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4-5 题。(9 分)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 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 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 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 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 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 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 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 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 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 油盐,还有诗和远方。(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4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 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 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 7 岁,武亦 妹 16 岁,陈更 20 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 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 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 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 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 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 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 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 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 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 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 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 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 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 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 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 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 5 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 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 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 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 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 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 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 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 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 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 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 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 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 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 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 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 抱以乐观的态度。 6 5、“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6 分)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14 分 ) 英 雄 佛刘 清明节前夕,爸爸给乡下的奶奶打电话,乡下的奶奶说,今年就不用回来啦,有 些事奶奶一个人就都办了。爸爸说,那怎么行呢,即便是我答应,虎子也不会答应 啊。乡下的奶奶说,那你们就来吧,其实我也想虎子了。 虎子不是别人,就是我。不算今年,我已经是第四次回去看望乡下的奶奶和叔叔了。 一想到乡下奶奶的小院,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向往,我知道,那是我另一个意 义上的家。 回去那天的阳光很不错,春风已经把田野吹出了毛毛绿。老远,我就看见了站在 村口的奶奶,我大喊一声,像一只脱了缰的小马驹,奔向奶奶的怀抱。 乡下的奶奶流泪了,她喜悦的脸庞上堆满了皱纹。这样的时刻,无论是奶奶、爸 爸,还是我,都是幸福的。 乡下奶奶的院落不是很大,有一年下雨,西边的院墙还倒掉了,本来乡下的奶奶 是想等当兵的叔叔回家修砌的,可是叔叔没有等来,却等到了爸爸。那一次,爸爸很 卖命,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一个人忙活了两天,虽然墙修砌得不是 很好,可是爸爸却累虚脱了。乡下的奶奶说,你这又是何必呢?爸爸说,只有这样, 我的心才能安慰一些。 现在,爸爸修砌的那堵墙还好,上面爬满了干枯了的牵牛花的叶蔓,一株枣树探 出墙外,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乡下奶奶的房子已经很旧了。前几年,叔叔牺牲的时候,政府准备出资为乡下的 奶奶翻盖一下老房子,却被奶奶拒绝了。奶奶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房子还能用,没那 个必要了,如果政府真的关心我的生活,那么就请你们把村里的小学修一修吧。村里 的小学被重新翻盖了,学校是以叔叔的名字命名的,我去过一次,还在学校的门口留 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7 后来爸爸也想为乡下的奶奶盖一座新房子,可是奶奶依旧没答应。 爸爸常常给乡下的奶奶买很多的东西,但那些东西,是吃的都被她分给了左邻右 舍,如果是穿的,就捐赠出去。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再没有比乡下的奶奶更倔强的 人了,但大家都无法改变她,只好改变自己。 我没有看到过生前的叔叔,乡下的奶奶常常向我描述叔叔小时候的样子,说那时 的叔叔爬墙上树,摸鱼捉鸟,无所不会。等长大了,就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了,但心肠 好,碰上邻居有什么帮忙的活儿,总是不惜体力,村里的人都很喜欢他。顺着乡下奶 奶的目光,我能够看见那时的叔叔,他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威 武的身影常常走进我的梦中,让我流一梦的泪水。 叔叔是个英雄,他死于一次探亲回家的路中,因为两个落水儿童,叔叔一去就再 也没有回来。叔叔的事迹感动了那个小城所有的市民,他被大家称为英雄。 白发人送 黑发人,悲痛自不必说。后来政府遵从乡下奶奶的意愿,把叔叔安葬在了老家,因为 在那里,乡下的奶奶可以时常地去看一看儿子。 我和爸爸这次回来的目的主要是给叔叔扫墓,其实即便我们不回来,乡下的奶奶 还有那些乡亲也会把叔叔的墓地扫得干干净净的,但是爸爸说,心里不踏实。 清明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中已经有了麦苗的味道。一路上,我们无语,爸爸 一手扶了乡下奶奶的胳膊,每年他都是这样的姿态,这样看上去他们更像是一对母 子。 乡下的奶奶把爸爸买来的鲜花一一摆放在叔叔的墓碑上。整个过程,她的表情肃 穆、慈祥,没有一点悲伤。她说,儿子,你哥和你侄子又来看你了,你看看你侄子已 经有你那么高了。爸爸说,给你叔鞠个躬吧,我点点头,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 躬。透过水泥地,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叔叔的生命, 正一点点传输到我的身体中。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明白了,乡下的奶奶不是我的亲奶奶,叔叔也不是我的亲 叔叔,可是自从叔叔救了我,我们就成了一家人。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写的是清明节下乡祭扫的事,多处运用了插叙手法,使相关故事的来龙去 脉逐渐清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B.小说善于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人物,如对“叔叔”的表现,既有外 貌、动作等的描写,也有他人的评价。 8 C.修砌院墙时,“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 “爸爸”因歉疚而急欲补偿的心理。 D.“叔叔”舍身救人,“爸爸”知恩图报,待“奶奶”如亲人,这都体现了人们在面对 他人的不幸时真诚相助的可贵精神。 7、小说以“虎子”为讲述人,这有什么好处?(5 分) ————————————————————————————————————————— ————————————————————————————————————— 8、小说以“英雄”为题,为何却用大量笔墨来写“乡下的奶奶”?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分) ————————————————————————————————————————— ————————————————————————————————————— (四)、古代诗文阅读 9、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划横线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 分) A、不霁何虹 B、族秦者秦也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项王军壁垓下 10、下列各句划横线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韩魏之经营 D、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11、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B、戍卒叫,函谷举 9 C、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2-15 题。(共 19 分)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 长史欣至咸阳请事。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 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 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赵将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 秦将,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 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 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南面称孤,约共攻 秦?此孰与身伏斧锧,妻子为戮,袍泽为屠乎?”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 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见项羽,再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 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 王,置楚军中,使长使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徭使屯戍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今秦军降,诸侯吏 卒多奴虏使之。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诈吾属降,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秦 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议,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 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三十 余万人新安城南。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 追之不及 10 B.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 /不及 C.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 /不及 D.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 之/不及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南面:古代天子、诸侯都南面听政,所以用南面表示称王。称孤:古代帝王自 称“寡人”或“孤”。 B.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后“袍泽”引申为成了将士、战友的代 名词。 C.徭使:被派徭役去驻守边疆。屯戍:做为军人戍守边境的同时,按例应为百姓 耕作,也称“屯田”。 D.上将军: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出自前 633 年,晋文公设置“中军”“上军”和“下 军”三军。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赵国大将陈馀用白起、蒙恬功高却被杀害的前车之鉴和赵高可能谋害章邯的现 实情况来劝降章邯,加重了章邯的犹豫和疑惧。 B.赵高心怀鬼胎,担心秦国兵败,自己会被二世追责,恰章邯早有反意,所以准 备用章邯来做替罪羊,解脱自己的困境。 C.章邯因国内奸臣当道,二世昏聩,且慑于楚军强大的军力,屡败之后,恰好项 羽也主动派人劝降,因而最终率军归降楚军。 D.跟随章邯投降项羽的秦兵多被诸侯联军慢待羞辱,心中不服,所以密谋举事, 被项羽将领发觉,项羽担心兵变,坑杀了这些降卒。 11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蒙恬为秦将,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 ————————————————————————————————————— (2)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今秦军降,诸侯吏卒多奴虏使之。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6—17 题。(共 9 分)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17、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 分) 12 -------------------------------------------------------------------------------------------------- ------------------------------------------------------------------------------------------------------- 18、默写(每个空格 1 分,共 12 分)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 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江花月夜》中,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 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由己及彼,体现两人心心相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巴黎圣母院失火,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巴黎圣母院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是 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 遗产。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遗憾。 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______,更是称这场大火是当 初法军火烧圆明园的报应,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等字眼______。 13 1860 年,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烧杀抢掠,大火燃烧三天三夜,这座中国有史以来 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最终付之一炬。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 给国人带来内心的伤痛难以抚平。但是,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巴黎圣母院并无可 比性。圆明园被毁是野蛮战争的历史伤痕,而巴黎圣母院失火却是和平时期的安全事 故,它们的灾难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一种巨大损失。 被焚毁的圆明园和失火的巴黎圣母院,都是承载人类文化艺术的圣地,都是人类历 史中______的一部分。当“遗产”“瑰宝”被冠以“世界”“人类”这样的前缀词,它们就成为 了超越国别的、需要世界人民共同守护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雨果曾经______地痛斥 英法联军的恶行,今天,我们又怎能口不择言地发泄仇恨?现代社会文明应不断进 步,但不少人的认知水平却不如百年前的雨果。( )我们不能用圆明园曾经发 生的悲剧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历史从来无意教给我们用仇恨包裹文明。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拍手称快 层出不穷 不可或缺 义正辞严 B.拍手称快 数见不鲜 不可或缺 振振有词 C.额手相庆 层出不穷 缺一不可 义正辞严 D.额手相庆 数见不鲜 缺一不可 振振有词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内心的伤痛难以抚 平。但是,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 B.诚然,圆明园被毁是历史上我国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内心的伤痛难以抚 平。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 C.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内心伤 痛。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 D.诚然,圆明园被毁是历史上我国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内心伤 痛。但是,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 14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国仇家恨是文明社会中人们提醒自身不要重蹈覆辙的纪念碑,更是血的教训, 但绝不是幸灾乐祸的根源。 B.国仇家恨是血的教训,更是文明社会中人们提醒自身不要重蹈覆辙的纪念碑,但绝 不是幸灾乐祸的根源。 C.国仇家恨绝不是幸灾乐祸的根源,它是血的教训,更是文明社会中人们提醒自身不 要重蹈覆辙的纪念碑。 D.国仇家恨绝不是幸灾乐祸的根源,它是文明社会中人们提醒自身不要重蹈覆辙的纪 念碑,更是血的教训。 (六)、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高山上终年都覆盖着皑皑白雪,这些雪,远看上去如同一个庞大而坚固的白雪帝 国,坚不可摧,然而积雪越厚,下面的雪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当这种压力达到极限 的时候,哪怕是一点点外界的力,比如动物的奔跑、滚落的石块、刮风、轻微的震 动,甚至在山谷中大喊一声,都足以引发一场大型雪崩。 雪崩时是一场壮观的灾难! 可是当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15 莆田第十五中学 2019~2020 学年上学期期末答题卷 高二 语文 (每小题各 3 分) 题号 1 2 3 4 5 6 9 10 11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6 19 20 21 答案 5.(6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6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 姓 名 座 号 分 数 _ _ _ _ _ _ _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6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默写(每个空格 1 分,共 12 分)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 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4)《春江花月夜》中,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 诗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 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7 (6)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由己及彼,体现两人心心相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六)、写作(60 分) 18 参考答案 1、【B】由原文第二段“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 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可知,“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 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属于传统故事和早期小 说在流传形式上的差异,并非本质差异。 2、【C】由原文第四段“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 目的”,可知,“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错误。同时“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 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因果关系错误。另 外“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应是“小说家”。 3 、【B】第四段“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 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 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可知,小说家对虚构的依赖没有降低。 4、【B】A 项“都充分肯定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C 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 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D 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 有误,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5、①“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 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 了诗意和远方; ②“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 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 ③“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的理性思考; ④“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 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 19 6. 答案:B。(没有正面描写) 7.答案:①“虎子”是被救者,是事件的当事人,以他的视角讲述,真实亲切。②“虎 子”是个懵懂的孩子,以他的视角观察,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客观、自然,主题的表达 更含蓄、丰富。(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5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 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答案:①便于叙事,可借“奶奶”之口讲述“叔叔”生前的情况。②制造悬念,激发读 者探寻“英雄”的阅读兴趣。③深化主题,“奶奶”面对不幸,坚韧而有大爱,也是英雄。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9、C 10、D 11、B 12、C 13、C 14、B 15、(1)蒙恬是秦国的大将,在榆中开辟了几千里的土地,最终也在阳周被杀害。这 是为什么呢?(“为”“开”“竟”“句式”各 1 分,句意 1 分。) (2)秦中官兵很多人对待他们不像样子,现在秦军投降了,诸侯军的官兵经常象对待 奴隶一样地使唤他们。 16、答案:.B 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防止因声音而发生泄密事件,所以 在这里是指环境的庄严肃静。 17、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 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18、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0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9、A 拍手称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额手 相庆:把双手合掌放在额上,表示庆幸。结合“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 少网民”分析,选用“拍手称快”。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尚未穷尽。数见不鲜: 常常见到,并不新奇。结合“‘天道有轮回’等字眼”分析,选用“层出不穷”。不可或缺: 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缺一不可:少一样也不可以。语境主要讲“被焚毁的 圆明园和失火的巴黎圣母院”是人类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选用“不可或缺”。义正 辞严: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振振有词: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修饰 “痛斥”,选用“义正辞严”。故选 A。 20、C “历史上我国”语序不当,应该是“我国历史上”,排除 B 项、D 项;“给国人带 来内心的伤痛难以抚平”谓语宾语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巴黎圣母院”前面需要介词 “与”,排除 A 项。故选 C。 21、B “是……更是……”递进关系,“不要重蹈覆辙的纪念碑”更重要,应该放在后 面,排除 A 项; “幸灾乐祸”和后文“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联系紧密,排除 C 项、D 项。 故选 B。 【解 题】 这是一道寓言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的重点在于讨论雪崩发生时,是不是每 一朵雪花都没有责任,由此类比联想,深入思考社会和人生问题。从思维的层面,本 题重在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从价值观的层面,重在考查考生的责任 担当意识和对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的认知。 21 【参考立意】 1.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曾经无辜。 2.雪崩时,每一片雪花都要反思。 3.事必关己,人人有责。 4.无尽的人,都与我有关。 5.不做与世隔绝的孤岛。 【考场范文】 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自由在高处》的作者熊培云说:“每个人都在愤世嫉俗,每个人都在同流合 污。”压垮坚不可摧的白雪帝国的是一片雪花的微弱重力,灾难面前,没有一片雪花可 以幸免,没有一片雪花堪称无辜。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众人沉默导致的悲剧不可胜数。 雪花的罪过之一,在于在本该惩恶扬善的场合都选择了沉默。高铁霸座男霸占座 位,出言不逊,忽视规则,可同车的乘客却无一人挺身而出,伸张正义。共享单车乱 停乱放的乱象饱受诟病,可究竟哪一位公民在目睹恶行时出言劝阻呢?更令人唏嘘的 是,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倘若有一人调解矛盾,出言相劝,车上的 15 人又怎会 错过生命的下一站? 造成混乱世风的不是坏人的猖獗,而是好人的沉默。笑而不语或许最可以概括这种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卓然心态,凡不牵涉己身,又何必像救世主一样伸张正义?你 做得不对,但我笑而不语。或许笑而不语者有足够的理由感到骄傲,因为他们不仅避 免了潜在的冲突,克服了言语的暴力,还在相视一笑中体会到智商与情商的双重优越 感。可问题是,你的笑而不语,或许克服了个体的暴力,却纵容了群体的暴力,沉默 是短浅的代名词,愿“下一个掉入江中的”不是你。 随波逐流,失去自我,“平凡之恶”是时代的悲剧。 22 雪花的罪过之二,在于身在作恶而不自知,二战后的柏林法庭对奥斯维辛集中营 典狱长的评价是“平凡之恶”。数年来,他唯一的工作就是忠诚地完成上级交付的任 务,但这不能开脱他刽子手的罪名。二战中日本士兵寄给母亲的照片中,刺刀上挑着 从孕妇子宫中剖出的胎儿,自己脸上还挂着孩子般灿烂的微笑。 这种如黑夜般可怖的扭曲,源自阴谋家的刻意煽动,也源自无法挣脱的社会狂 热,但归根结底是每一朵雪花对良知的背叛,是平庸和愚昧杀死了道德。 暗中观察,明哲保身,“精明”的利己主义造成社会悲剧。 雪花的罪过之三,在于意识清醒而不为。精明的利己主义者能辨善恶,但他们的善 恶观在与个人利益的交锋中从未胜出。面对不善,他们或许会蹙紧眉头,叹一声“然 而”,然而一声“然而”,终无下文。精明的小人填满了宇宙,以至于屈原自叹“鸷鸟之不 群兮,自先世而固然”,最终只好“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先圣之所厚”。英雄的背影,在 混恶的背景下显得如此的旷远而孤独。 在这个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叫行动者,一种叫观察者。灾难面前,行动者推诿 责任,观察者强加责任,说来说去都是在与自我认同做斗争。可事实是,没有一片雪 花是无辜的,每个人都需要反思自己在时代悲剧前的个体责任。 【范文展示】 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高山上的皑皑白雪构成坚不可摧的白雪帝国,然而雪积到一定程度,一点点外界的 力都足以引发一场灾难性的雪崩。可是当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 任。真的没有责任吗? 这里的雪花其实是一个隐喻,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片觉得自己没有责任的“雪 花”。 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刻着德国牧师马丁·尼莫拉发人深省的短诗: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 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 23 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 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因为已经没有人了。” 所有被迫害的人是不是很像一片片无辜的“雪花”?可是,不管你是哪一朵“雪花”, 不管你说自己有没有责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一片“雪花”都难逃“雪崩”的厄运,因 为从一开始,大家就忘了自己是无数“雪花”中的一片,大家都放弃了自己的责任。 每一片“雪花”都不是无辜的。 当无数的“雪花”聚集在一起构成壮观的“白雪帝国”时,厚厚的雪层之下隐隐传来微 微的断裂声,耳边是呼啸的风声,一个喷嚏都会导致一场壮观的雪崩。2008 年,美国 雷曼兄弟的破产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或者叫金融雪崩。全球投资者损失惨重, 哀鸿遍野。那些投资人很像一片片无辜的“雪花”,但是哪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呢?谁都 不是无辜的,国家的监管不力、投资人的贪婪、普通民众的无知…… 每一片“雪花”都难辞其责。 万州公交车事件中,乘客与司机起了争执,继而演变为互殴,最后导致了车辆失 控,大巴冲进长江,一车十五人无一生还。悲剧触目惊心,是闹事女乘客的错?司机 的错?还是其他乘客的错?都有错,闹事女乘客素质低下,司机的不冷静和缺少职业 素养,其他乘客冷漠旁观……“作死者”固然是找死,明哲保身者的沉默也会让自己陷入 没顶之灾,于是大家一块死。 “雪崩”时,每一片“雪花”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死去的人已经无暇自省,活着的 人却应该多多思考:如果我是那个乘客,如果我是那个司机,如果我是其他乘客,我 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没有谁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当“雪崩”发生时,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