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麻阳中学联盟2020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怀化市麻阳中学联盟2020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姓名: ‎ 准考证号: ‎ 绝密★启用前 麻阳三中 麻阳中学联盟 麻阳一中·2020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 麻阳民中 语文 考试时间:2020.6.19:00~11:30‎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量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答题区域。写在规定答题区域之外或写在本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现代学术不断走向专业化与职业化,追求“高精尖”对学者具有极大吸引力。相比之下,文化科学普及工作显得有些简单。无论在学者的科研项目里,还是在学术评价体系中,普及都是一个不那么“高大上”的领域。有意思的是,社会大众对普及读物的需求却空前强烈一他们期待了解科技新发展,希望掌握经济、法律、心理相关知识,愿意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界的“高冷”和大众的“热情”形成鲜明反差,反映出当前我国学者撰写的科学普及读物缺乏。在科学领域,以天文学为例,在近年译介的普及读物中,我们看到包括引力波的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基普索恩等一大批科学家的名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方面,近年来我们取得不小进步,但仍有较大提高空间。比如,目前学者撰写的汉字普及读物中,影响较广的是瑞典学者林西莉的《给孩子的汉宇王国》,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我国作者在创作方面还有哪些不足。文化科学普及是基础教育与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既关乎文化传承、科学普及的树人大计,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在这样一个领域上,亟待中国当代学者投入更多精力,拿出更多高水平作品。‎ 学术大家从事普及工作是中国学界的优良传统。新文化运动以来,面向大众的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播,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自觉担当。不少名家,如朱自清、顾颉刚、王力、朱光潜、李长之、陆宗达,他们笔下的科普读物篇幅不大、内容平易、语言轻松,却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与教育热忱。朱自清《经典常谈》,用朴素清晰的笔触介绍经史子集中的经典著作,为初学者娓娓讲述传统文化要义与精神;李长之《孔子的故事》饱含深情地讲述孔子生平,展现孔子在风雨飘摇中的理想与坚持;王梓坤《科学发现纵横谈》,从东西方的科学传统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的方法与世界观……无论“常谈”故事”还是“纵横谈”,前辈学者的努力形成了中国文化科学普及的优良传统。‎ 在这一传统中,我们发现,把象牙塔中的高精尖,转化为面向大众的文化科学普及,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讲给普通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绝非“小儿科”。这对学者提出更多要求——深入浅出地介绍专业知识,需要透彻的本体研究,一针见血指向关键之处,否则容易在知识海洋中徘徊打转;想充分吸引初阶读者,不仅要有优美清晰的文笔,还要把握时代文化脉搏,不断尝试新颖多元的表现形式。有学者提出一个精彩的普及理念:“大学标准,小学趣味。”在为孩子讲解古诗词时,既要保持大学教学标准,知识准确、思想端正、审美纯正,又要揣摩小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审美心理,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既保持学术品质,又放下学者架子,这种心态尤为可贵。‎ 从一定程度上说,全民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学术生命力的源泉,更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本。让人欣喜的是,在社会需求带动下,大批专业人士尤其青年学子走向文化科学普及领域。他们受过严格学术训练,又适应普及话语方式的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一支专业、优质的创作队伍。近年来,普及读物数量繁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质量水平和原创性都明显提升。有专家指出,学术普及是教育和科研单位重要社会职能,能否在学科设置、职称评定等机制层面有所安排有所鼓励,同样关系这项事业的发展前景。‎ 期待中国当代学者能以别样方式“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做好文化科学普及大文章。‎ ‎(孟琢《做好文化科学普及大文章(书里书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科学普及工作相比专业化、职业化的现代学术而言,不太受部分学者欢迎。‎ B.文化科学普及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对树人大计有重要影响,中国学者需拿出好作品。‎ C.朱自清、王力等名家笔下的科普读物都讲解了科学的方法和世界观,有着深厚的积淀。‎ D.大批专业人士走向文化科学普及领域,使得近年来普及读物数量繁多、质量更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提出问题,再结合历史与现实论证做好文化科学普及的必要,最后提出呼吁。‎ B.文章以瑞典学者《给孩子的汉字王国》为例,说明西方对我国科普作品的影响大。‎ C.文章使用举例论证,来说明前辈学者的努力形成了中国文化科学普及的优良传统。‎ D.文章论证了要把学术讲给青少年绝非易事,既要保持学术品质又要放下学术架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大众对普及读物的需求空前强烈,是受到了学者对高精尖热烈追求的影响。‎ B.科学领域和中华传统文化领域的普及的对比,突显出学界和大众的鲜明反差。‎ C.学术大家从事文化科学普及工作,是中国学界从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优良传统。‎ D.学术普及是教育单位的重要职能,也是学术生命力的源泉,关系教育事业的前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心理学依据。现代西方学习心理学联络派的代表斯金纳认为:行为随着其后的及时的结果变化,愉快的结果强化行为,不愉快的结果抑制行为。赏识和惩戒都是利用这一原理针对不同的教育情境采取的不同教育方式。惩戒就是要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施以不愉快的结果,以抑制其不当行为。‎ 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教育学依据。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社会生活充满着各种规则和惩戒,教育要为学生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就不能一厢情愿地否定教育惩戒,否则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不能炼出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 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法理依据。职责与权力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对学生具有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制管理学生的职业权利。权力意味着不可放弃,否则就是不作为,就是失职。同时,教育惩戒权还是教师的一种专业权力,教师必须具有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专业自主权。教育惩戒权是其专业自主权的必然组成部分。‎ ‎(摘编自“360百科”《教育惩戒权》)‎ 材料二:‎ 从9月24日《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规定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罚站罚跑”,到11月15日《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除“罚站罚跑”,前后不到两个月,教师惩戒权因缺乏具体操作细则又回到了讨论的原点。‎ 教师惩戒权无法兑现,还与大多数家长不支持教师惩戒有关。对于教师惩戒,大部分家长只能接受口头训斥。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将教育惩戒权的具体规定下放学校主管部门。可是,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谁会去出台容易刺激家长的具体惩戒规定呢?‎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从现阶段来看,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并没有受到上位法的保护,教师惩戒权从纸上落到地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摘编自维扬书生《别让教师惩戒权成为纸上权利》,“红网”2019年1月18日)‎ 材料三:‎ 事实上,对于“罚站罚跑”条款被删除,不必过度解读和担心。“罚站罚跑”的提法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不是简单的“自我否定”,而是基于现实的复杂性、多样性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更理性、更审慎的解决问题的路径。与其一味在“罚站罚跑”上纠结,不如多方倾听,将更有利于完善整个条例。‎ 法律不宜、也不可能事无巨细。诸如“罚站罚跑”等具体措施不能广泛适用于各年龄段和各教育类型学生群体,也不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根据实际制定更有针对性和更合理可行的惩戒措施。与其写入法律,不如下放权利。广东在全国率先用立法赋予老师教育惩成权,其意义不在于制定出哪些具体的惩戒措施,而在于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提出教师有惩戒权,并给出了原则性、指导性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行使教育惩戒权是一种职务行为,一旦产生意外后果,不能简单地把老师推向前台,甚至把老师当替罪羊,学校及主管部门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只有最大程度地消除后顾之忧,老师才能放心大胆地依法行使教育惩戒权。‎ ‎(摘编自陈广江《比“罚站罚跑”更值得关注的是恰当行使惩戒权》,2019年11月19日)‎ 材料四:‎ 首先,教育惩戒方式并不单一。它是一个有着等级区分的体系。“分级”意味着科学合理是教育惩戒的重要依据,要对学生不同的失范行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教育惩戒也包含了训诚、督导、矫治、反省等内容,既有刚性又有弹性,体现着因材施教、因龄施教的理念。‎ 而且,教育惩戒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要用正当且有序的程序组织起来。再者,教育惩戒不能没有校规校纪“配套”。不同等级的教育惩戒都给校规保留了空间。因为,教育惩戒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能够指引实施的“手册”。‎ 最后,教育惩戒绝不是一罚了之。之所以如此注重体系化的建设,之所以在刚性之外保持灵活性,之所以如此看重兼顾不同学生个体的特点,是因为教育惩戒终归为了教育。只有目的正确,才能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定,继而选择适宜的方法。‎ ‎(摘编自丹图《教育惩戒并非一罚了之》,《广州日报》2019年11月26日)‎ ‎4.下列对“教育惩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惩戒是一种教育方式,由于随后的结果变化会对当下的行为产生影响,教育惩戒对学生行为必然会产生相应的教育效果。‎ B.教育惩戒是一项职业权力,权力是不可放弃的,教师放弃教育惩戒就是失职,对教师专业权力的使用也会有消极影响。‎ C.教育惩戒是一种职务行为,一旦产生意外结果,无论是主管部门或者学校,都不应该把教师推向前台或让教师承担相应责任。‎ D.教育惩戒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立法的支持与保护,又需要校规校纪的配套指引,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学生没有养成一定的规则意识,没有锻炼出承担责任与挫折的心理品质,教育的缺失尤其是教育惩戒的缺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B.因材施教或因龄施教都是教育的基本原则,落实在教育惩戒中,就要区分不同的惩戒等级,从而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失范行为采取针对措施。‎ C.教育惩戒包含训诚、督导、矫治、反省等多项内容,如果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目的不够正确,则很难做出正确的判定或者采取适宜的措施。‎ D.教育惩戒的刚性在于立法明确并制定细则,教育惩戒的弹性在于下放具体实施给主管部门或学校,两者都出于教育惩戒的目的性考虑。‎ ‎6.针对《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中“罚站罚跑”条款从规定(草案)到删除(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的变化,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观点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它们的主要分歧,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条款修订的理解。(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渐 丰子恺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象山坡而象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或者象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衿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甚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荫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然而由冬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夏,由夏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间实在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就退在后面,或高呼“不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 当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述,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选自《静观人生》,有删改)‎ ‎[注]①留连:留恋不舍。②轧:拥挤。⑧永劫:佛教中指永无穷尽之时。‎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圆滑”概括了人的一生的整体变化,“骗人”是指大自然没有显著痕迹的渐变,让人产生恒久不变的错觉。‎ B.作者指出人之所以能适应人生境遇的种种变化,就是因为这些变化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达到的。‎ C.时间之所以让人感到渺茫和不可思议,是因为和空间相比,时间既无法把握,又无法挽留。‎ D.这篇散文语言优美、细腻,文采飘逸、富有想象力,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文学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8.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引用两处诗句的含义和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有人认为丰子恺是一个“活在日常生活里的智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裴遵庆,字少良,绛州闻喜人。幼强学,该综图传。外晦内明,不干当世。年既长,始以仕家推荫为兴宁陵丞,调大理丞。边将萧克济督役苛暴,役者有丑言,有司以大逆论,遵庆曰:“财不足聚人,力不足加众,焉能反?”由是全救数十族。频擢吏部员外郎,判南曹。天宝时,选者岁万计,遵庆性强敏,视簿牒,详而不苛,世称吏事第一。肃宗时,为吏部侍郎。萧华辅政,屡荐之,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代宗初。仆固怀恩阻兵汾上。物中官为词。帝以遵庆忠厚大臣,故奉诏宣慰。遵庆至,怀思抱其足,泣且诉。遵庆道帝所以不疑。即劝入朝,怀恩许诺。副将范志诚谏日:“嫌隙成矣。奈何入不测之朝。独不见来填、李光强乎?二臣功高不赏,琪已及诛。”怀恩乃止。遂以惧死为词。会蕃寇陷京师,乘舆幸陕,遵庆自汾州奔赴行在。及乘舆还京,以遵庆为太子少傅。永泰元年,与裴冕等并于集贤院待制,知选事。时选人天兴县尉陈琯于铨庭出言不逊,凌突无礼。代宗诏付遵庆于省门鞭三十,贬为吉州员外司户参军。罢为集贤院待制改吏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朝廷优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宣平坊榜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 尝有族子病狂易,告以谋反,帝识其谬,置不问。性淳正。老而弥谨。每荐贤,有来谢者,以为耻。谏而见从,即内益畏。虽亲近,但记其削稿疏数,而莫知所言。大历十年薨,年九十余。初为郎时,著《王政记》。述今古治体。识者知其有公辅器云。‎ ‎(摘编自《新唐书》《旧唐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罢为集贤院待制/改吏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朝廷/优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宜平坊榜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 B.罢为集贤院待制/改吏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朝廷优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宜平坊榜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 C.罢为集贤院待制/改吏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朝廷/优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宜平坊榜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 D.罢为集贤院待制/改史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朝延优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宜平坊榜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推荫,封建时代,因祖先勋劳或官职而循例受封,得官称为“推荫”‎ B.大逆,封建时代指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罪行,为“十恶”之首 C.中官,本为古官名,后又指宫内、朝内之官,文中指宦官。‎ D.乘舆,旧指皇帝或诸侯所用的车舆,文中代指皇帝,即唐代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遵庆宅心仁厚,仗义执言。役夫因为不满将领萧克济督促劳役岢刻暴虐而说他的坏话,有关官员要按反叛论处役夫的罪行,裴遵庆据理力争,保全了几十族人的性命。‎ B.裴遵庆精明能干,频繁升迁。天宝年间参加选官的每年上万人,裴遵庆审查簿籍文书详细而不苛刻,公认为吏部第一人。裴遵庆能力超群,屡屡升职。宰相萧华多次推荐他。‎ C.裴遵庆德高望重,备受信任。外族攻陷京城,皇帝逃到陕郡时只召见了裴遵庆,族人的儿子告发裴遵庆谋划反叛,皇帝将这件事情搁置起来不子追究。‎ D.裴遵庆厚道正直,持承谨慎。裴遵庆年紀越大越谨慎,推荐的贤才上门感谢,他认为这是耻辱:劝谏被采纳,内心就更加惶恐:裴遵庆写的奏疏,连亲人近侍也不知道其中内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副将范志诚谏日:“嫌隙成矣。奈何入不测之朝。独不见来頊、李光弼乎?(5分)‎ ‎(2)初为郎时,著《王政记》,述今古治体,识者知其有公辅器云。(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秦州杂诗①(其一)杜甫 满目悲生事②,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③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④此淹留。‎ ‎[注]①此诗是作者携家前往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投奔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所作。②生事,即生计。③鱼龙、鸟鼠,即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④心折,即心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满”字传神,极写悲况之广,“远游”交代路途遥远,绾涉后面的陇山、关隘、鱼龙与鸟鼠。‎ B.颔联“迟回“浩荡”,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秦州山关的地势特征,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 C.颈联对仗工整,借山水写出了秦州一带的空旷宁静,以此村托诗人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 D.“心折”二字呼应开篇“悲”字,结构上首尾呼应,情感上引出思虑,战事不断,秦州还能淹留?‎ ‎15.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的“ , 。”这两句,是景语也是情语,是实写也是虛写,极力渲染了浓重的悲秋情结。‎ ‎(2)李白在《蜀道难》中体现水势激荡,山谷轰鸣的句子是,“ , ”。‎ ‎(3)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作者求师心切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日,“长江文明物语——长江文明与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展览”在江苏省张家港博物馆开展。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 了华夏5000年文明史。青藏彩陶、巴蜀青钢、楚国漆器、景德镇瓷……这些长江岸边 的文化遗产,向我们展现了生生不息的开放创新精神。‎ 长江最显性的特点是开放。它对异质文化的包容性极强,中国文化最早传播到东亚,便是从长江流域起步的。南京六朝300余年,从建筑到文学再到佛教,悉数传至 的邻邦直至海上丝绸之路把这种文化交流推向了顶峰。长江 了诸多世界先进文明,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区城。‎ 便利的交通、丰饶的物产和精湛的技艺。创造了长江文化的高峰。楚式漆器是中国漆工艺的高峰,通常以黑漆为底,再用红漆或彩漆绘制纹样,颜色鲜明绚丽、对比强烈。漆器的花纹大多是人物、动物等为主。且多采用曲线线条。显示流动迁回的视觉效果。是反映出楚人的文化精神的结晶。‎ ‎17.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长江文明物语——长江文明与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展览”的破折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明天用红烛——要一斤重的——对,香一封,到赵府上去赔罪。‎ B.峰会举办地点为中国北京,主题是“顺应变革浪潮——全媒体时代的媒体发展战略”。‎ C.杨喜是盛安小区项目部经理,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社区党总支副书记。‎ D.其框架结构也基本相似——基本以作家作品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 ‎18.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滋长 星罗棋布 朝发夕至 融会 B.滋长 鳞次栉比 一衣带水 融汇 C.孕育 鳞次栉比 朝发夕至 融会 D.孕育 星罗棋布 一衣带水 融汇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漆器的花纹以人物、动物等为主,且多采用曲线线条,追求流动迂回的视觉效果,这种精美的设计反映出楚人的文化精神。‎ B.漆器的花纹大多是人物、动物等为主,且多采用曲线线条,显示出流动迂回的视觉冲击力,这种精美的设计是楚人文化精神的结晶。‎ C.漆器的花纹大多是人物、动物等,且多采用曲线线条,显示出流动迁回的视觉冲击力,这种精美的设计反映出楚人文化精神的结晶。‎ D.漆器的花纹以人物、动物等为主,且多采用曲线线条,表现流动迂回的视觉效果,这种精美的设计反映出楚人的文化精神。‎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冠状病毒的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① 。冠状病毒可存在于猪、牛、猫、犬、貂、骆驼、编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哺乳动物中。② ?它们首先要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上。冠状病毒粒子外包着囊膜,膜表面分别有刺突糖蛋白、小包膜糖蛋白和膜糖蛋白等3种蛋白。刺突糖蛋白,也就是上文提及的“皇冠”的突起,是③ 。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位于宿主细胞表面上的受体。刺突糖蛋白把宿主细胞的大门打开,细胞便被冠状病毒感染。‎ ‎21.下面是-封自荐信,请找出两处用词不准确的地方,并续写-一个结尾。注意:结尾要表达自己的求学意愿,语言准确、得体,不超过100字。(5分)‎ 尊敬的XX大学领导:‎ 您好!我是XX中学高三学生XX。我希望通过自主招生来实现我在贵校就读的梦想,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斧正我的申请材料。‎ 我从小就热爱科学。……‎ 我还热爱文学。我很小就跟随父母在《论语》《世说新语》《红楼梦》等书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长大后,又广泛阅读《巴黎圣母院》《复活》《简爱》等外国文学名著,可谓学贯中西。‎ 我兴趣广泛。……‎ 结尾: ‎ 此致 敬礼!‎ XX中学XXX X年X月X日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9年,“硬核”一词流行。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映引发了一场对“硬核科幻”的讨论;在中美贸易战中,华为集团绝地反击,成功突围,被称为“硬核华为”:在大连地铁上,76岁刘增盛老人腰部挂着一个“勿需让座”的LED显示牌,被称为“硬核大爷”。‎ ‎“硬核”一词因出现频率高,弘扬社会正能量,被《咬文嚼宇》编辑部评为2019年十大流行语之一。“硬核”,译自英语“hardeore”,原指一种力量感强、节奏激烈的说唱音乐风格,后来引申指“面向核心受众,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近年来,人们常用“硬核”形容“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等。‎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中华民族面临巨大考验。在抗疫过程中,“硬核”一词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作为时代有为青年,对于“硬核”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1.C(“王梓坤《科学发现纵横谈》,从东西方的科学传统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的世界观”,不是“朱自、王力等名家笔下”都有。)‎ ‎2.B(文章以瑞典学者《给孩子的汉字王国》为例,说明的不是“西方对我国科普作品的影响大”,而是说明我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方面,仍有较大提高空间”)‎ ‎3.C(A,无因果关系;B“突显出学界和大众的鲜明反差”错:D,张冠李戴。)‎ ‎4.C(“都不应该把教师推向前台或让教师承担相应责任”理解错误。)‎ ‎5.D(“教育惩戒的刚性在于立法明确并制定相关细则”概括错误,“教育惩戒的刚性”不包括“制定相关细则”。)‎ ‎6.(1)①材料二认为,这是因为缺少具体操作细则与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教师惩戒权的落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②材料三认为,这是基于现实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理性解决问题的考虑,多方倾听将更有利于完善整个条例。(2)示例一:从教育的角度考虑,教育对象不同,惩戒的方式不应该固定,从规定到删除是一种弹性,更有利于教育惩戒。示例二:从权力的角度考虑,权力应具有可操作性,从规定到删除是一种虚化,不利于教育惩戒。‎ ‎7.B(“种种变化”表述有误,文中主要指人对“境遇变衰”的忍受和适应。)‎ ‎8.含义:①和无限的时间相比,人的寿命如同击石之火光般短暂,不应在短暂的光阴里争名夺利:(2分)②但如果有看待时间和人生的正确态度,无限的空间和时间完全可以收缩在方寸的心中。(2分)作用:这两处引用升华了主题,使文章形象生动,意蕴更深刻。(2分)‎ ‎9.①他关注普通的日常生活,并以日常生活为中心探讨人生,感悟哲理,获取智慧。如:面对人类社会凶险残酷的争斗,把人生与搭火车相比,道出了人生应与火车中一样谦让、和平的感悟与哲理。‎ ‎②善于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做比喻,使抽象的事理生活化、具体化。如:以时辰针作为人生的象征,阐明人生“不动”与“无常”的辩证哲理,与日常接轨,深入浅出。‎ ‎③善于用生活化的细节,人间的常事常情,平易近人的说理。如:“我们虽然已经数十寒署,但在制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调动起读者的生活感受和经验,产生心灵的共鸣。‎ ‎10.B(“知选事”为“掌管考选举士,铨选职官之事”,故后宜断,排除AC;“令”为“让”意,前面宜断,排除D项。)‎ ‎11.B(“十恶'之首”应为“十恶之一”。)‎ ‎12.C(“皇帝逃到陕郡时只召见了裴遵庆”错误。由“遵庆自汾州奔赴行在”可知“只召见”于文无据。)‎ ‎13.(1)(他的)部将范志诚劝谏说:“皇帝对你的怀疑已经生成,为什么要到不可预料的朝廷去呢?难道没有看见来瑣、李光弼吗?(关键词“嫌隙”“奈何“独”各1分,句意2分)‎ ‎(2)当初他当郎官时,撰写了《王政记》,叙述古今的治国纲要,有见识的人知道他有宰相的才干。(“治体”识者”器”各1分,句意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裴遵庆的字叫少良,绛州闻喜县人。(他)从小刻苦学习,博览图书,外表糊涂内心明白,不巴结权贵。成年以后,才因上辈的功劳被任命为兴宁陵丞,后调任大理丞。边境将领萧克济督促劳役苛刻暴虐,役夫说他的坏话,有关官员要按反叛论罪,裴遵庆说:“(他们)财产不足以招兵,勇力不足以服众,怎能造反?”因此保全救活了几十族人。(他)多次升官后任吏部员外郎,判南曹。天宝年间,参加选官的每年上万人,裴遵庆生性能干敏捷,审查簿籍文书,详细而不苛刻,当时认为他是吏部第一人。唐肃宗时,(他)任吏部侍郎。萧华任宰相,多次推荐他,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代宗初年,仆固怀恩在汾州集结军队,用宦官祸乱朝政为托词,皇帝因为裴遵庆性情宽厚又任重臣,因此派他带诏书去宜诏慰问。裴遵庆到了汾州,仆固怀恩抱着他的右腿,一边哭泣一边诉说。裴遵庆跟仆固怀恩说明皇帝不怀疑他的原因,劝说仆固怀恩到朝廷觐见皇帝。仆固怀恩答应了。(他的)部将范志诚劝谏说:“皇帝对你的怀疑已经生成,为什么要到不可预料的朝廷去呢?难道没有看见来瑱 ‎、李光弼吗?两位大臣功劳极大无法赏赐,来瑱已经被诛杀。”仆固怀恩就停下来,用畏惧死罪作为托词。适逢外族攻陷京城,皇帝逃到陕郡,裴遵庆从汾州赶赴皇帝驻地。皇帝回到京城后,提升他任太子少傅。永泰元年,跟裴冕等一起任集贤院待制,主管官员选任事宜。当时选的天兴县尉陈琯在铨庭言语无状,僭越礼仪,代宗下诏让裴遵庆在省门鞭打(陈馆)三十下,贬为吉州员外司户参军。罢除他知选事,担任集贤院侍制,改任吏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身份再次主管官员选任事宜。皇帝优待他,考虑他年高有德,让他在家里办理选官事宜。他在宜平坊、东市两街张榜召集被选官员。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件美事。曾有同族兄弟的儿子有疯癫病,告发裴遵庆谋划反叛,皇帝知道这事荒谬,搁置不予追究。(他)生性厚道正直,年老后更加谨慎。每次推荐了贤才,有来感谢他的,他认为是耻辱。劝谏被采纳了,内心就更加惶恐。即使是亲人近侍,只记得他草拟奏章的稀少和频繁,但没有人知道他说了什么。大历十年去世,享年九十多岁。当初他当郎官时,撰写了《王政记》,叙述古今的治国纲要,有见识的人知道他有宰相的才干。‎ ‎14.C(“宁静”不准确,应为“寂寥”:“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以偏概全,不止远游)‎ ‎15.①穷困潦倒、全家生计无依之悲。“悲生事”“因人”,点明家境困苦,要投靠他人而生活。‎ ‎②投靠亲友,飘泊不定之悲。诗人居无定所,只得携家到秦州投奔从侄、朋友而远游。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过陇山与险关,涉鱼龙河,渡鸟鼠山,一路艰险万分。‎ ‎③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一路西征,不停的战火,让诗人担心秦州也不是安宁之所。(每点2分,三点即可满分:每点中观点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16.(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知经叩问。(错字、漏字等均不给满分。)‎ ‎17.A(A项的作用是标示插入语,B、C、D项与文段的破折号均为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18.D(孕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滋长:生长:产生。语境是在既存事物中酝酿新事物,应选“孕育”。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切。鳞次栉比:多形容房屋等密集。文化遗产的分布方式与星罗棋布相合,应选“星罗棋布”。一衣带水:形容两岸虽然为水面所隔,但相距很近,往来方便。“朝发夕至”:形容旅行迅速或交通便利。语境是指相距很近,应选“一衣带水”。融汇:融合汇聚。融会:融合。语境是融合汇聚之意,应选“融汇”。)‎ ‎19.A(B项“大多是人物、动物等为主”句式杂糅。C项“反映出楚人文化精神的结晶”句式杂糅。D项“表现……效果”搭配不当。)‎ ‎20.①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 ‎②冠状病毒是如何进人宿主细胞的呢 ‎③冠状病毒感染细胞的关键(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1)①第一段“斧正”是一个敬辞,用于请人改文章。此处应为“审阅”。(1分)②第三段“学贯中西”,夸大其词,显得不真实、不得体。(1分)(评分标准:找出即可得分。)‎ ‎(2)[示例]恳请领导接受我的申请,给我一个机会来证明我的实力,张扬我的个性,实现我的价值和理想。我选择贵校,就是选择我的人生,我倚仗的是内心深处对贵校的神往,对人文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我相信贵校能助我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4分)(要求:能表达入校意愿,语言自然流畅,表达准确得体)‎ ‎22.建议参照2019年全国高考卷评分标准,以45分为基准分评分。‎ 作文解析:(一)概念解释 ‎“硬核”,译自英语“hardcore”,原指一种力量感强、节奏激烈的说唱音乐风格,后来引申指“面向核心受众,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近年来,人们常用“硬核”形容“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等。‎ ‎“硬核人生”指有过硬的内在品质,有独立思想、理性思维,不会盲目追随他人观点的人生观。‎ ‎“硬核”一词作为2019年十大流行语之一,围绕“硬核”写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点,弘扬社会正能量。‎ ‎(二)审题分析 ‎1.审材料 ‎“硬核科幻”:是指“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创作团队有丰富的想象力,敢于创新,有爱国的自豪感、自信心,能不畏困难把想象落实到行动。‎ ‎“硬核华为”:华为身上的狼性文化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精神。华为直面挑战,脚踏实地、自主创新、科技自立,有忧患意识,艰苦奋斗,勇毅坚定,用长远眼光看未来。‎ ‎“硬核大爷”:刘增盛大爷拒绝年轻人给他让座,是一种自立自信的体现。老人以不给他人添麻烦为荣,这反映出了老年人群体对其他年龄阶层群体的理解,令人尊敬感佩。‎ ‎“勿需让座”体现的是善意和理解,是一种美德和道德自觉。当这种道德自觉成为个人习惯,并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时,所带来的正是人心与人心的拉近。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做好自己,多为他人着想,多传递正能量,都是值得点赞的。‎ ‎2.审提示语 写作中需涉及疫情中的“硬核”表现,并结合自身谈对“硬核”的认识和思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