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五结尾第02课典型例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五结尾第02课典型例题含解析

第 02 课 典型例题 例一:(2016 新课标 2 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 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 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 【答案】 语文素养来自生活 语文,在有的人眼里是简单而又深奥的两个汉字,在有的人眼里是一本印满了晦涩难懂 句子的课本,在有的人眼里只是一门需要划定分数的学科。实际上,语文是生活,更是一种 素养,是一种品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人格。从我们出生开始,语文就在我们的身边, 涵养着我们的生活。 从牙牙学语时的一声“爸爸妈妈”,到幼稚少年背诵文章的流利熟练,到坚毅青年洋洋 洒洒的妙笔生花,再到成熟中老年时的满腹经纶……你所看到的每一个字,发出的每一个音 节,写下的每一个笔画,都是语文素养积淀下来的结果。想要成为一个有气质而不低俗的人, 首先就要学好语文,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有人认为,语文课上无需听老师枯燥无味的讲解,课下花点时间看看就行,“画画字词句, 考考试不难”。但是认为只凭自己的“看看”就可以掌握课文内容,这是万万不可取的。老 师在课上尽心尽力地讲解,是“听”的重要环节,课堂上回答问题,同学交流,更是自己“说” 的有益练习。朗朗诵读,深深思考,与老师对话、互动,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提升语文素养。你有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融入社会, 经历在学校中不曾经历的事情,并且在心中对这些事情做出评价。老人家过马路有学生搀扶, 你会感到生活的无限美好,在写文章时,心中充满温暖。发现、思考、总结;观察能力、思 维能力、组织能力、情感能力提升——这就是语文素养积累的过程。 然而,最重要的,莫过于阅读。有位作家讲过一个故事:秘鲁一座小城的警察脾气暴躁, 市民意见很大,市长想了一个办法,让警察用三天假期读三部文学作品,果然,警察们的脾 气有了改善,于是,市民们的怨气也减少了很多。可见,阅读不仅能丰富人的文学底蕴,更 能提高人的总体素质。仔细想一下,你不曾渴望过在书的缥缈仙云中漫游吗?打开《诗经》,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意境会让许多渐渐远去的日子回到眼前;翻开《史记》,领略那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雄浑气魄,见证历史上一幕幕的波谲云诡;浏览《山海经》, 在“山中奇谭,海外奇观”中漫步,随着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自由翱翔。“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惆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黑发不知勤 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警醒……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都是人类绵长的情思和惊人的智慧, 每每阅读这些美丽的文字,都能让我们汲取无限的存之不易的人类文明精华,从而让我们的 语文素养得到升华。 酒曲经过长时间的酿造才能制成美酒,同样,语文素养的提升也不在一朝一夕间,需要 长年累月的努力和积累,才能完成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捧一本书,揣摩字句间的深意,体会 从书页中流淌出的情感,配一盏清茶,言谈举止间流露出不同于常人的气息,岂不美哉? 【点评】 本文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论据来论证论点,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尤其是对中国古诗文和 名言警句的大量引用,充分显示了作者的文学素养之深。行文思路清晰,从每个人都离不开 语文学习谈起,娓娓道来,从容不迫。分别从在课堂跟老师学习、同学交流到社会实践,再 到大量的经典阅读几个方面来论证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进而论述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以及通过社会实践,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积累,完成质的飞跃,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大量 名言、诗句的引用增加了文章的文学韵味,显示了作者文学功底的深厚。设问结尾,深刻有 力。 【答案】 条条大路通罗马 如何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呢?文题给出了“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 践”三条途径。探究这三条途径,它们相关相通、并行不悖,如条条大路,均可抵达罗马;似根 根琴弦,都 能弹响佳音。多渠道学习,多方面获取,更能加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 首先,向阳花木易为春,课堂学习有利培养语文能力。 学校是学习的最好场所,优雅的环境,优越的设施,典范的教材,专业的教师……为学习 创设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我们以饱满的精神,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就能在学习名篇佳作中, 领悟规 律、丰富知识、明悉事理、培养情怀。而且,因为有教师进行“听说读写”的辅导点 拨、同学 间的研讨交流,学习还会不断地由“山重水复”转入“柳暗花明”,从而让我们这 株渴望生长的 小树,在最适宜的阳光雨露中,快速枝繁叶茂、茁壮成材。 其次,腹有诗书气自华,大量阅读可以提升语文能力。 课外要大量而广泛阅读,获取各方面的知识。阅读是量的积累,水满才能自然外溢。自然 科学、 社会科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要读,以阅读丰富知识、积淀人文底 蕴,提高明 辨是非、识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形象一点说,要像饥饿的牛吃草,莫管是茅草、荆 草,软草、硬 草,埋头勤啃,一概吞入,多多益善;然后通过反刍咀嚼,慢慢消化,在选择中汲取 营养和精华,进而健壮牛身,耕耘播雨。 再次,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实践能够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 相等,生 活处处是语文,也时时需要语文。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地提升 语文素养。 试想,如果没有十几年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语言艺术的磨炼,侯宝林怎能成为相 声界的大师?如 果没有几十年用心体味、用心品读中外诗书的经历,季羡林怎能成为学术界 泰斗? “操千曲而 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的话,堪为社会实践有助于提升语文素 养的最好注脚。 “道义平生无捷径,风波随处有虚舟。”尽管上述三个方面都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渠 道,但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想成就事业,还需主观上的努力奋斗、拼搏进 取;只有勤 奋地探索、勇敢地搏击,才能最终走向成功。辛勤耕耘,必有收获;愿大家都能经 营好自己的语 文之田,花繁果硕,金秋丰盈。 【点评】 文章开篇设疑,通过探究文题给出的三条途径关系,于巧妙回答问题的同时亮出核心观 点“多渠道学习,多方面获取,更能加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然后从三个方面作逐一的 阐 发,最后归结全文,申述要旨,一贯而龙成。此外作者用语考究,遣词准确、造句鲜活,时而 短句概 括,时而长句述理,长短交错,骈散结合,令人目不暇接。综合运用对偶、排比、比喻、 引用等修辞,使文章的语言隽永、内蕴厚重,文采飞扬。 【解析】 可供参考的立意角度: (1)可以以“课外大量阅读”为主、“课堂有效教学”“社会生活实践”为辅提升语文 素养。 论述时可阐述课外大量阅读可以拓展知识面,提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学生“课 内得法,课外收益”,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同时也要适当阐述“课堂有效教学”“社会生 活实 践”对提升语文素养的作用。 (2)可以把“课堂有效教学”作为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以“课外大量阅读”“社会 生活实 践”为辅进行论述。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用优美的语言陶冶学生情操, 用满腔的热 情点燃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精心设计给学生以启迪, 让学生在听讲、 讨论、自主学习中提升语文素养。同时适当论述“课外大量阅读”“社会 生活实践”对提升 语文素养的作用。 另外,在选出较好、较有效的一种提升语文素养的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论证的思辨性, 就是既 要讲明为什么以这种方法为主,还要不忘论述其他两种方法所起到的辅助作用。 2016 年的作文继承了 2015 年高考的命题形式,但内涵更加丰富,利于学生写作能力 的 发挥。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不写空话套话,论述要具体。今年的考场作文审题难度不大,只要扣在“语文素养提 升的主 要途径”上,就不会跑题。学生可以简单比较材料中的三条途径,选取一条途径重点 论述,也可 以三条途径综合论述,或者进行拓展。但写作时要有具体、典型的论据支撑观点, 事实胜于雄 辩,不要列举空洞的论据,不要空喊口号。 (2)体现思辨性。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但学生一定要对所议途径进行分析 比较, 论证其与个人语文素养、与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的关系,以及其对 国家的软 实力和文化自信的意义。思维要有层次和深度,这样的文章才能体现作者的智慧和 眼光。 (3)书写要规范、清晰。不要写错别字,特别是题目、首尾段落、每段的首尾处,字一定 要写正 确。 例二:(2016·天津卷)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 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 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 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 800 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手执书卷,结庐人境 怜惜过《安徒生童话》里的人鱼公主,为与王子在一起,毅然服下药物,忍受剧痛割舍 鱼尾穿上水晶之鞋;感伤过《三毛传》里荷西与三毛那坚贞不渝的凄美爱情,从西班牙到撒 哈拉沙漠,一路高歌,一生相随;钦佩过《司马迁传》中的太史公,蒙受巨辱仍然顽强生存, 并创作传世之书的勇气与毅力。如实相诉,书本在我十几载的春花秋月中一直不离不弃,已 成为不可缺少的良师挚友。 手执书卷,结庐人境,是我对古老阅读方式的传承。与其将手指束缚于手机屏,不如将 眼睛固定在书本之间。时代在飞速前进,科技的强大已然远超我们的想象,很多人投身于网 络阅读。的确如此,网络阅读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掏出手机或平板电脑进 行阅读,方便且快捷。但是年轻人如此长时间地留恋于电子产品,就像吸毒的人离不开毒品 一般,时间越长,越难摆脱。他们俨然忘记世界上还有一种叫做书的东西。 手执书卷,结庐人境,是为在光怪陆离的世界,寻得一丝清闲与幽静。虽说文人陶潜曾 言“心远地自偏”,要想在嘈杂怪诞中保持闲适,只需将自己的心灵置于山清水秀的桃花源。 此刻,我更愿意将书本比作自己的桃花源。网上阅读固然为我们提供便利,而且会提供栩栩 如生、色彩缤纷的图片,使阅读异彩纷呈,但是社会有时太过芜杂,同时网络信息亦令人眼 花缭乱,我们不得不被迫接收各类信息。相信你也曾因为各类或真或假的信息而头昏脑涨过, 那此时一本沉默的实体书就是你的解忧酒。它不似电子产品般使你容易疲劳、浮躁,更不会 让外界各类繁杂的事务打扰你的清幽,相反犹如一阵温婉的清风,为你抚平忧愁,让心灵来 一次舒适的休憩。在嘈杂的乱世中,捧读一本书,它可以为你传递从古至今的年代巨史,圣 贤伟人的名言警句,抒情才子的优美散句。 手执书卷,结庐人境,再次抚摸那些被人冷落许久且布满灰尘的书本吧,擦去它身上的 尘埃。回想,现代社会的哪位文人作家是整日抱着电子产品阅读的?他们哪个不是名副其实 的书虫?他们对实体书的热爱远超于电子阅读。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打破那层厚重屏幕的阻 隔,在其面前的读者,永远没有真真切切的触感。此时,你已怦然心动,想如古人圣贤般, 于竹林书屋、河岸柳下,高吟唐诗宋词,品味《诗经》《史记》,在赞美传统文化悠长深邃 的同时,更在暗喜现代化的冲击未曾泯灭人类最伟大的行为之一——纸质阅读。 当世界早已灯红酒绿,标新立异之时,人类如饥似渴地追求更便捷新奇的事物,久而久 之,那些祖宗留下的传统就会被抛弃。当电子阅读取代真实的书本阅读,这无疑将是人类史 上的一次灾难。那些记录历史长河中各类优秀文化的图书不再被人亲近,人类只会在电子屏 幕上用手指绘画。书本不在,如何让你的心灵在这个快节奏且压力巨大的社会中休憩?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文章立意准确,构思巧妙。诗化的题目,为文章内容增添了不少 诗意的浪漫。考生选取了人们熟悉的《安徒生童话》《三毛传》《司马迁传》开篇,自然而 巧妙地引出了自己的观点,可谓匠心独运。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古诗词的运用驾轻就熟, 又能结合现实中网络时代快餐式阅读的种种弊端,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有说服力。 文章最后两段结合现实,畅谈了传统阅读的好处,使得整篇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给人 深刻的启迪。 【解析】 “阅读”这一话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围绕“阅读方式”设题,引导学生反观自身 的阅读行为,却颇具匠心。该题立意明确,角度多元,考生可写传统的书本阅读,也可写时 尚的网络阅读;可写精读的深入,也可写速读的实用;可写传统阅读方式的局限,也可以反 思快餐式阅读的不足;还可以写自己在阅读方式选择上的心得或困惑…… 例三:(2016·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 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答案】 创新成就未来 林肯曾说:“卓越的天才不屑走一条人家走过的路,他寻找迄今没有开拓过的地区。” 人活于世,不可随波逐流,只愿我们能不断创新,不断在创新中彰显个性,或许最终可以看 到成功的彼岸草丰水美,春暖花开。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有人却偏偏喜欢剑走偏锋,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别 人绝口不道的内容。正因如此,井冈山上燃起了星星之火;莱特兄弟带着梦想飞上云霄;诺 贝尔发明出威力惊人的炸药。这正是彰显个性,敢于创新的表现。因此,我们要有独到的思 维、坚定的信心,才能创造出不一样的成功。 “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异想天开。”马克·吐温说。 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与信心,坚持将自己独具匠心的创意付诸行动,最终将会收获意想不到 的成功。在西班牙,有一家叫“龙江饭店”的中餐馆。在别家饭店都在尽可能延长营业时间 来增加营业额时,他们却在尽可能缩短营业时间。这家餐馆的做法并不是疯子的做法,他们 是在创新,是在用独特方法吸引顾客,用一种别具特色的“饥饿营销”的方式来增加营业额。 很快,这种方式就让嘲笑者们再也笑不起来。正是这种独特的神秘感,吊足了顾客的胃口, 让龙江饭店成为了同行中的佼佼者。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这种创新意识来照亮自己的成功 之路。 克里夫·扬曾是一位以种植土豆为生的农民,直到他 57 岁时,他决定用长跑来改变人 生。苦苦训练四年后,他参加了人生中第一场超马拉松比赛。第一天他远远落后于其他选手。 然而他打破常规,尝试新的方法——凌晨 1 点就开始了他的夜间穿行,他超过了 5点醒来的 领先者们。接下来的几天,他继续采用这种战略。5 天后,克里夫·扬成为胜利者,震惊世 界。 克里夫·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敢于创新,在任何年龄,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成功 的。席慕容曾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过河的人。”如果我们有独树一帜 的创意,每个人都可以在生命长河中走出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道路。 罗丹用一块别人都 认为不宜雕刻的石头,刻出了举世闻名的大卫;卡尔·本茨经历重重困难,失败无数次后制 造出内燃机汽车;北美丐帮在乞讨牌上写搞怪标语展现个人魅力,使行人乐于施舍。多一分 创新,多一分个性,就多一分成功的可能。 一位培养过数位院士的中学老教师曾这样说:“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 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所谓有心人,就是有创意,有个性的人。只有这种人, 才更有可能成就未来。让我们做个有心之人,摆脱思维的束缚,在蓝天中自由翱翔,在大海 上扬帆起航。 【点评】 本文论证思路非常严谨,论证语言深刻有激情,论证材料丰富准确。例如使用了林肯的 名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莱特兄弟、诺贝尔发明,马克·吐温的名句,“龙江饭店” 的营销策略,克里夫·扬的取胜之法,席慕容的名句,罗丹、卡尔·本茨、北美丐帮惊人之 举、一位培养过数位院士的中学老教师的名句,将大量的名人名言、典型事例作为论据,充 分论证了观点。论据的使用层次清晰,完全符合行文的思路和论证的逻辑。文章结尾写得既 深刻又极富有激情。富有激情的呼吁,增强了论证的气势和力量。再次回扣论点,使文章结 构完整。 【解析】 其次,“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 也许有话要说。”这话如何理解?防止考生不懂,命题人解释了——有话则短,因为别人说 过;无话则长,因为别人无话处正是发现创造大有可为的地方。难怪有陈寅恪的“三不讲”, 难怪有课堂上的“发出我的声音”的那些老师喜欢的学生。似乎这一句的理解更倾向于“创 新”一词,是这样吗? 不尽然。这个话也可以这样理解:“有话则短”,该说不说,不敢招事,推脱责任,缺 少担当勇气;“无话则长”,王顾左右而言他,偏重就轻,无理搅三分,废话连篇,不干实 事,骗吃骗喝,皇帝的新装,这是贪腐的官员最擅长的本领,这就还能是创新的意识? 所以,个性与创新,这不是两个对立的概念,而是两个有一些交叉的概念。彼此中没有 必然联系,其间关系总有些剪不断理还乱,所以在材料的后面小心翼翼地加上了两个“有时”, 一个“也许”。显然,命题人主观上想对前两年作文命题的一点小突破,以体现稳中求变的 命题原则。 例四:(2015 新课标 1 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 科学之谜 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 变普通技术 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 影,跋山涉水捕 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 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开启第三只眼 无论是笃学敏思、矢志创新,还是爱岗敬业、拼搏一生,忙碌时,我们也许忽略了美的存 在。你 多久没有驻足欣赏圆月与繁星了?你多久没有弯腰观赏植物的美态了?你多久没有看 看父母脸 上的笑容了?……繁忙时,我们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 拿出摄像机,开启第三只眼,小刘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过去的东西,我们无法挽留,但是 我们可 以记录那美好的瞬间。当你在某年某月某日审视这些美好时,你也许会心头一震。当 《时间都 去哪儿了》的歌声再响起时,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令我汗颜,从幼时的牙牙学语, 到今天和父亲 同台演唱,大萌子的成长事迹勾起了我的回忆,但回忆却如此模糊。 开启第三只眼,让我们领略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之美,让我们感受到“何 妨吟 啸且徐行”的坦荡之美,让我们欣赏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之 美。萨顶 顶为什么身赴西藏,因为她找到了一方净土;李军为什么只车赴远,因为他寻觅到了 喧嚣中的宁 静之美。如果时间可以停滞,真希望永远停留在开心的那一刻,在不可能的同时, 第三只眼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十个字的辞职信,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我们在身心俱疲的 时候,依旧埋头苦干,恐别人的反超,恐功名的缺失,恐时间的流逝。可是,难道你要一辈子活 在忙碌之中吗?不,不是的!放下心中的杂念,放下手中的工具,上述十个字的理由绝对成立。 你还没看过万里长城的雄壮,你还没看过壶口瀑布的雄浑,你还没看过布达拉宫的神圣,难道 你就这样了却此生吗? 当下,快生活的节奏风靡全球,人们的步伐加快了,第三只眼也随之关闭了。忽略了圆月、 圆日的无穷,忽略了周围世事的短暂。“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何其壮哉!当时间、 美景消失殆尽时,我们已无法补救。在“觉今是而昨非”之际,请放慢你的脚步,山中百合花 的绽放,需要第三只眼的参与,我们没有理由关闭它。 开启第三只眼,这是发现美的眼,这是欣赏美的眼,更是留下美的眼。世界之貌,尽收眼底, 这就是第三只眼。 【点评】 本文题目不落俗套,有新意,把“摄像机”比喻成“第三只眼”,使人眼前一亮,引发读 者 阅读兴趣。全文一气呵成,考生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与向往,呼吁用 “第三只眼”去发现美,去欣赏美。全文文采飞扬,多次引用古诗文名句,将寄寓大自然的情 怀 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举例论证丰富翔实,从《时间都去哪儿了》到萨顶顶、李军, 从“世界 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到万里长城、壶口瀑布、布达拉宫,娓娓道来,如数 家珍。这样 的作文不仅体现出这篇考场作文的“现场感”,更展现出考生丰富的阅读积淀。 【解析】 材料中最后三名候选人分别是“大李”“老王”“小刘”,“这三人中,你认为谁 更具 风采?”似乎可以任意选择立意角度,但要求中也进一步明确“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 文,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表明审题时还应综合思辨,求同存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