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市綦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3 题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丽‛的范畴处于较高位臵,并在其自身的历史流变中 积淀了深厚的美学内涵,具体而言,可分为三个层面:文辞之丽、情思之丽和生 命之丽。 文辞之丽是‚丽‛范畴的最基本特征,它是‚丽‛的表层内涵,古典文论中 的‚丽‛多取此义。如《汉书〃艺文志》云:‚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此‚丽‛即文辞的华丽,但因西汉诸家之赋多缺乏真情实感, 故其文侈丽,实为文病。情思之丽是‚丽‛范畴的深层内涵,它决定着文辞之丽的成败。《文心雕龙〃情采》云:‚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作家之文只有本乎真情,发乎性灵,其文才能美丽自然。故北宋范温的《潜溪诗眼》云:‚巧丽者发之于平淡,奇伟有余者行之于简易。‛文辞的巧丽正是情感自然而然流露的结果,虽看似平淡却美丽无比。然而,无论是文辞之丽还是情思之丽,都是人的生命之丽的外化。生命之丽才是文学艺术具有审美价值、并得以长久流传的内在根源。 中国古人因信奉‚天人合一‛,多注意从自由的生命活动的基点上考察文学, 从而为自己建构起一个整体的、本体空灵的且先于逻辑的生命世界。‚丽‛正是这个生命世界的审美表征。《易经》云:‚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虽然我们从词义的角度讲‚丽‛是附着、依附的意思,但如果我们从审美形象上看,日月星辰悬挂于天,百谷草木植被于地,这不正是天地万物的生命状态之所在吗?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云:‚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人的体貌之丽不也正是人的生命力之充盈流溢的表现吗?当古人把‚丽‛引入文艺批评领域时,‚丽‛实质上正是主体高扬生命精神的艺术显现。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丽‛范畴会成为魏晋六朝美学的核心范畴。‚丽‛正是魏晋士人在自我觉醒后高扬的个体生命力的审美表现,是人的精 1 神的艺术化。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文化中,生命之丽的状态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精 - 18 - 神自由的状态,它是古代士人阶层的理想人格的本质特征。这种自由状态可以从 艺术和人生两个方面显现出来:就艺术而言,它表现为对一切艺术法则的摈弃, 在情景交融、主客冥一的艺术意境中感受主体心灵的净化,体验宇宙生气之跃动, 这也正是中国艺术之‚丽‛的内核;就人生而言,它表现为对一切名教伦理的解 构,在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心灵世界中寻求个体精神的解放,领悟万物生命之 自由,这也正是中国文化之‚丽‛的内质。综合上述对‚丽‛的审美内涵的分析, 一言以蔽之,‚丽‛正是生命力之自由的感性显现。 (节选自胡碟《古典美学范畴中的‚丽‛》) 1. 下列关于“丽”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丽”的美学内涵具体可以分为文辞之丽、情思之丽和生命之丽三个层面。 B.“丽”从文辞之丽到情思之丽,再到生命之丽,是从表层向深层发展的。 C.“丽”的美学内涵早已存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其影响也一直处于较高位置。 D.“丽”其实是人的生命力的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自由的状态的感性显现。 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中国古人信奉“天人合一”,表现在考察文学时注意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动。 B. 古人心中的生命之“丽”,是整体的、本体空灵的且先于逻辑的生命世界。 C. 引用《易经》中的“日月丽乎天”等句重在说明“丽”是附着、依附的意思。 D. 生命之丽的状态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自由状态,是人类理想人格的本质特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因为中国古人信奉“天人合一”,所以,在建构自己的生命世界时是完全不讲究逻辑的,却强调物我两忘。 B. 我们所倡导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是与“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的观点相符合的。 C. “丽”是生命力之自由的感性显现,由此得知,可用一个词来概括中国文化之“丽”的内质,那就是“自由”。 D. 《红楼梦》最打动人的并不是它所用的艳美文辞,也并非它所写的真假人情,而是它高扬人性的觉醒。 2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 1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鸡毛(有删节)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 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 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 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 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 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 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 3 - 18 - 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4 - 18 -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 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B.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 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C.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 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D.本文语言轻松诙谐、简洁自然,记叙了两个不同生活轨迹人物的琐碎故事, 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反映出人物最真实的心理和脾性。 E.小说中的文嫂具有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这样的规矩老实人与金昌 焕的不善和丑恶形成了反差,对比中读者对金昌焕的鄙视、憎恶就更强烈了。 5.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6.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 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一束光每秒钟传播 18.6 万英 里,约 30 万公里,也就是 7 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 8 分 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 8 光分。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 10 万亿公里的空间,这个单位称为 1 光年。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 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 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相比之下, 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假如我们被随意搁臵在宇宙之中,我 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 1/l033。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 ‚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摘编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 - 18 - 5 材料二: 现代大爆炸理论目前是解释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论,它预测我们身处的这个宇 宙来自于暴胀,即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的极短时间内,宇宙以指数形式膨胀。宇 宙学家普遍认为,一旦开始,在宇宙中的某些区域内,它就永远不会停止。在这 些区域内,量子效应会使暴胀永远进行下去。所以从整个宇宙来看,暴胀的过程 是没有终点的。在这个被称作‚永恒暴胀‛的理论中,我们的可观测宇宙只是一 个宜居的‚口袋宇宙‛,是一个暴胀已经停止而恒星和星系得以形成、生命得以 出现的局部区域而已。 2017 年接受采访时,霍金表示:‚永恒暴胀理论通常预测我们的宇宙像是 一个无限的分形,其中布满被暴胀海洋分隔开的不同的口袋宇宙。一个口袋宇宙 中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可能和另一个口袋宇宙中的定律完全不同,这样就共同组成 了一个多重宇宙。‛在采访中,霍金表示他不是多重宇宙理论的支持者,‚因为 如果多重宇宙中不同的宇宙太大甚至是无限大的话,这个理论不可能被检验。‛ (摘编自鞠强《最后的论文:霍金没有留下确定的答案》) 材料三: 预言宇宙的未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我曾经起过一个念头,要写一本题为 ‚昨天之明天:未来历史‛的书。它会是一部对未来预言的历史,几乎所有这些 预言都是大错特错的;但是尽管有这些失败,科学家仍然认为他们能预言未来。 科学家相信宇宙受定义很好的定律制约,这些定律在原则上允许人们预言未 来。但是定律给出的运动通常是混沌的,这意味着初始状态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后 续行为的快速增大的改变。这样,人们在实际上经常只能对未来相当短的时间作 准确的预言。然而,宇宙大尺度的行为似乎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所以,人 们可以预言,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呢,还是最终将会坍缩。这要按照宇宙的现有 密度而定。事实上,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 密度。如果暴胀理论是正确的,则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我正是继承那 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摘编自史蒂芬〃霍金《宇宙的未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生活中常用的度量单位在面对浩瀚的宇宙时会失去价值,人们将速度和距离结合,创造出“光年”来度量宇宙中的距离。 - 18 - A. 地球处于宇宙之中,但它并不是宇宙的典型代表,行星、恒星或星系在空旷、 6 寒冷的宇宙典型环境中数量稀少。 C. 永恒暴胀理论认为,一方面人类可观测的宇宙是一个暴胀已经停止的局部区域,另一方面,暴胀在某些区域内永不停止。 D. 在霍金看来,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曾经预言过未来,但这些预言都是大错特错的,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然没有放弃预言未来。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按照永恒暴胀理论进行假设,如果宇宙中的若干局部区域发生了暴胀停止,恒星、星系、生命以及宜居的“口袋宇宙”或将出现更多。 B. 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取决于宇宙的现有密度,而临界密度的事实似乎表明,暴胀理论是正确的,多重宇宙是宇宙从过去到未来的趋向。 C. 霍金认为,多重宇宙理论只存在于理论层面,因为不同的定律在口袋宇宙体积不确定的情况下无法被检验,其差异性也就难以验证。 D. 定律允许人们预言未来,而初始状态微小的改变对后续行为会产生快速而巨大的影响,人们实际上不能对宇宙未来做出准确的预言。 9. 围绕同一话题,三则材料在内容上各有什么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 .. 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 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 争之,太子得毋废。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 . .. 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 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 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犁明,孝惠 - 18 - 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 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 7 岁馀不能起。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七年秋,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 (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B. 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C. 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D. 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高祖”,帝王庙号。这里指的是汉高祖刘邦,谥号为高皇帝,按照唐朝以前的习惯用谥号称呼皇帝,应该称汉高帝,汉高祖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提法。 B. “夫人”,汉以前,可用于称帝王之妾,汉以后,王公大臣(即官在“执政” - 18 - 以上人)之妻称夫人,后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和下人对主人妻妾的称呼。 C. “崩”,本义为山的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为喻,由此周代开始对帝王的死称“崩”。有时太后死也称“崩”,历史上吕后、窦太后、慈禧等人史书上记载均为崩。 8 D. “本纪”,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XX 本纪”,非帝王不能称本纪。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吕后善于表演。其子惠帝死后,光哭不留泪;丞相陈平请拜吕台、吕产、吕禄(她三个兄弟)为将,掌握南北军军权,诸吕入宫,居中用事,则“太后悦,其哭乃哀”。 B. 吕后自以为是,爱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结果事与愿违,连她自己的儿子都不买她的账,站到她的对立面上去了。 C. 吕后的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私心很重、报复心强,主要表现在对戚夫人及赵王上。 D. 司马迁以其高超的史家智慧,简洁的叙述语言将汉代这一残酷的宫廷斗争描写得惊心动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5 分) (2)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9 分) 感遇四首(其二) 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来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本诗开篇着一“叹”字,凝聚了作者对秋菊的情感。 - 18 - A. 作者将菊与兰相对比,表现了秋菊非同一般的特质。 B. 作者希望盛开的秋菊能够得到赏识,以免辜负芳华。 C. 本诗中菊花的寓意与诗人郑思肖的《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9 15. 本诗中菊花意象和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有着明显的不同。请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为例,简述三者内涵上的不同。(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逍遥游》中描绘了鲲鹏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文中表 达此意的句子是“ , ”。 (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 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 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 ______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 与当时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 )。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 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 - 18 - 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______,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的作用, 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 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_____, 共同构建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0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后来石头上的书法继承了先秦金文的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 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等。 B.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等先秦金文的一些基本特点,都 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 C.后来石头上的书法继承了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等先秦 金文的一些基本特点。 D.先秦金文的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 等,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浑然一体 扬长避短 B.亘古不灭 质朴无华 合二为一 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浑然一体 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 朴素无华 合二为一 相得益彰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 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B.在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 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C.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 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D.在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 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 18 - 20.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①作用概括要全面;②不超过 50 字。(5 分)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 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11 21.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两个例句,归纳赏析方法,从备选例子选择一个量词妙用的例子加以揣摩赏析。(6 分) 例 1:钩 一“钩”月亮。“钩”让人联想到弯弯的银钩。静静的夜空,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小巧轻灵,洁白如玉。“钩”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例 2:泓 一“泓”清泉。“泓”水清澈而又深广的样子。清澈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是那样的充盈而明亮。“泓”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丰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 ①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 ②应是水仙梳洗罢,一螺青髻鉴中心。(雍陶《题君山》) . ③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西厢记〃长亭送别》) . ④友人来访,不小心碰翻了一杯乡愁,浓浓的气氛四溢弥漫。(曲近诗) .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一天,主人问笼子里的画眉鸟:‚你想回到大森林去吗?‛ 画眉说:‚为什么呢?我住在笼子里,吃喝不愁,每天还可以唱唱歌,晒晒 太阳。‛ 主人说:‚可是森林里有美丽的花草、清新的空气,还有广阔的天地。‛ 于是主人打开了笼子,把画眉放回了森林。 - 18 - 一年以后,主人在森林里遇见了画眉鸟。 主人问:‚森林里的生活怎么样?‛ 画眉说:‚好是挺好,就是这笼子太大了,怎么也飞不到边儿!‛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 12 - 18 - 半期试题答案 1. C (“丽”的美学内涵,是在其自身的历史流变中积淀的,而“‘丽’的范畴处于较高位置”。) 2. B(B 项,说法绝对,中国古人信奉“天人合一”并非只在考察文学之时;C 项,引用此文句意在说明生命之丽包括天地万物的生命状态;D 项,应为“是古代士人阶层的理想人格的本质特征”。 ) 3. A(原文是“建构起一个整体的、本体空灵的且先于逻辑的生命世界”,并非 “完全不讲究逻辑”。 ) 4.AD(A 项,“冷酷无情、自私自利”不对;D“语言轻松诙谐”错,应为“干净朴素”“疏朗清淡”。) 5.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②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1 分)③突出了人物形象。 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1 分)④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1 分)(任答三点得满分) 6.①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 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2 分)②对比衬托。作者以 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2 分)③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 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 “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2 分) 7. D(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找出文中相关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 项,材料三原文表述为“几乎所有这些预言都是大错特错”,因此“都是”的说法绝对了。) 8. A(B 项,临界密度的事实表明,宇宙未来既有无限膨胀的可能,也有坍缩的可能,并不确定哪种可能性更大,自然也就无法判断暴胀理论的正确与否。C - 18 - 项,多重宇宙理论只存在于理论层面,是因为如果有些口袋宇宙太大甚至无限大,该理论就不可能被检验,这与其中的定律无关。D 项,人们可以对未来相当短的时间作准确的预言。) 1 9.材料一侧重介绍宇宙广袤和空洞的典型环境,材料二侧重介绍解释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材料三侧重介绍预言宇宙未来困难的原因。 (此题要求回答宇宙空间中心问题中三则材料的各自侧重点,根据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可以分别概括为:材料一侧重介绍宇宙广袤和空洞的典型环境,材料二侧重介绍解释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材料三侧重介绍预言宇宙未来困难的原因。) 10. C(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11. D( “非帝王不能称本纪”错) 12. C( “目光短浅”在戚夫人事件上不能体现) 13.(1)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太后听说听他独自在家,就派人拿毒酒给他喝。(蚤、独居、鸩、饮各 1 分,句意 1 分) (2)现在高帝死了,太后以女主临朝(或翻译为:太后是女主),意欲封吕氏子弟为王(或翻译为“让„„称王”),你们放纵太后的想法,阿谀奉承,背弃盟约,你们有何脸面在九泉之下见高帝呀?(王、背约、句式各 1 分,句意 2 分) 14.D (这道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多为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A 项考炼字,B 项考手法,C 考内容,D 项考形象。D 项中郑诗中菊花意像的寓意的是坚贞不屈。) 15. 《感遇四首》中,李白借菊花表达了对具有高沽的品格(或超拔的才华)却无人赏识的志士(或自己)的哀叹(或者说对菊花空有兰花一样的清雅但却无人赏识的同情)。“三径”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混乱的尘世中对高洁品格的坚守。“采菊”一句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和自在,是他和大自然彼此间的惬意和怡然。(每点 2 分) 这是一道比较阅读的题目,要求比较本诗中菊花这一意象和陶渊明笔下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区别,首先根据所学内容答出 “三径”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混乱的尘世中对高洁品格的坚守。“采菊” 一句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和自在,是他和大自然彼此间的惬意和怡 然;然后根据此诗中的“亦自有芳菲”“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分析李白 - 18 - 借菊花表达对具有超拔的才华却无人赏识的志士的哀叹。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对比,一 种是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诗歌都是要求背诵 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 2 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要求从意象的角度比较,注意结合诗句抒发的情感分析。 16.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7.D (括号前的句子强调“当时文字的重要地位”,应以“金文”作主语;括号后一句话以“石头上的书法”主语,所以括号内的句子最好以“石头上的书法”结尾。) 18.A (第一空,石头应该是“不变”,而不是“不灭”;第二空“朴素无华”多用于人,故用“质朴无华”;第三空,此处强调内容、形式与所处环境的密切关系,没有“合并”之意,故填“浑然一体”;第四空,根据后面“各自发挥长处”,故填“扬长避短”) 19.C (A 项“青铜文明”缺少谓语;B 项“青铜文明”缺少谓语,“唯一”语序不当。D 项,“唯一”语序不当。) 20. 参考:志愿服务能够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使人获得精神满足。 (以“志愿服务”开头 1 分,概括四个作用,每个 1 分) 21.①“川”指平川,一川就是一片平川,满地的意思,多用于形容自然景色。 问闲愁有多少,像满满的平川上弥漫的青草那么多。写出了愁绪的多而广。 ②“螺”外壳高耸,古代女子常梳螺髻,美丽至极。水仙刚刚梳洗罢的乌黑发髻 高高蓬起,就像螺壳那样的形状,真是美丽动人。诗人想象洞庭湖是水仙的一面镜 子,仿佛水仙正对着镜子欣赏自己的青髻,娟秀挺拔的君山恰似镜中的螺形发髻 高耸的样子。 ③“杯”,杯子。“乡愁”是一种思想情绪,摸不着,看不见,而量词“杯”与之 结合,便将其化为清香扑鼻的浓茶,浓香四溢。形象地展现出羁旅异乡的游子相 聚,互吐思亲怀乡之情的动人场面。 - 18 - ④ “鞭”,长鞭。四周山色中,渐渐西下的残阳,离山只有一鞭子高了。既写出了离别的时间,更曲折的描绘出了莺莺依依不舍的心理:张生的马已经望不见了, 但莺莺那颗依恋的心,却还始终系牵在张生的鞭梢上。同时,“鞭”字还创造出令人销魂的意境:四围山色,黄昏笼罩,莺莺伫立凝望远方,张生的身影由近及远,逐渐消融在残阳晚照中,唯有那道鞭影时隐时现,依稀可辨,从而形象而有效的突出了“送别”这个主题。 3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括与鉴赏的能力,要答出运用量词的妙处,语言要简洁, 尽量采用描述性语言。鉴赏格式:解读量词 2 分,结合诗句、文句分析 2 分,表 达效果、情感 2 分) 【参考译文】 吕后,是高祖地位低贱时的妻子,生儿子孝惠帝和女儿鲁元公主。等到高祖做了汉王,取了定陶戚姬,非常宠爱,生了赵隐王如意。孝惠帝为人仁慈懦弱,高祖认为‚不类我‛,经常想废掉太子,改立戚姬的儿子如意,因为‚如意类我‛。戚姬受到高祖的宠幸,常跟着皇上去关东。吕后年纪太大,经常留在关中。如意被立为赵王后,好几次几乎取代太子。靠着大臣的力争,太子才没有被废掉。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高祖在长乐宫驾崩后,太子继承皇位。吕后最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下令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宫,而且把赵王招来。赵王受诏而来,还未到长安,孝惠帝很仁慈,知道太后发怒,便亲自到灞上迎接赵王,一起进宫,亲自陪着赵王一起饮食起居。太后想杀赵王而没有机会。孝惠帝元年十二月,皇帝一大早出去狩猎,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太后听说他独自在家,就派人拿毒酒给他喝。黎明孝惠帝回来时,赵王已经死了,太后又斩断戚夫人的双手双足,挖去眼珠,熏聋耳朵,给她灌了哑药,让她住在猪圈里,把她叫作‚人彘‛。过几天,就叫孝惠帝来观看‚人彘‛,孝惠帝看了问了以后才知道是戚夫人,于是大哭,因而生病,一年多不能起床。从此每天喝酒淫乐不理朝政。 七年秋,孝惠帝驾崩。发丧后,太后哭却没有眼泪。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疆,才十五岁,对丞相说:‚太后只有孝惠帝一个儿子,现在孝惠帝死了,太后却哭的并不伤心,您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丞相说:‚什么原因?‛张辟疆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害怕你们这些人。如今您请求拜吕台、吕禄为将军,率兵驻扎南、北两军。再请求让吕氏子弟进宫,在宫中掌权,这样太后就会心里塌实。你们就可以逃避灾祸了。‛丞相按此行事,太后大喜,这才悲伤哭泣。吕氏的权势从此兴起。 太后行使皇帝的权利,与大臣商议,准备封吕家的人为王,询问右丞相王陵,王陵说:‚高祖杀白马立下誓言:‘不是刘氏子弟而称王的,天下的人可以共同讨伐他。’现在吕氏称王,不合乎盟约‛。太后不高兴,又问陈平、周勃,他们说: ‚没什么不可以的。‛太后很高兴,退朝回宫。王陵责备陈平、绛侯说:‚当初和 - 18 - 高帝歃血为盟,难道你们不场吗?现在高帝死了,太后以女主临朝,意欲封吕氏子弟为王,你们放纵太后的想法,阿谀奉承,背弃盟约,你们有何面目见高帝于九泉之下?‛陈平、绛侯说:‚今天在太后面前公开反对,当朝力争,我们不如你,要说保全国家,安定刘氏后代的君王地位,你又不如我们了。‛王陵无言以对。十一月,太后想要罢免王陵,拜王陵为皇帝的太傅,剥夺了他的相权。陈平为右丞相。 4 - 1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