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12课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12课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1 - 第 12 课 推荐作品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 记一记 通假字 (1)前十有.九年: (2)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3)往往阳.狂垢污: (4)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答案:(1)通“又” (2)通“现”,显现 (3)通“佯”,假装 (4)通“叩”,询问 辨一辨 1.一词多义 (1)闻 ①不与世相闻.( ) ②今已显闻.( ) ③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 ④以勇气闻.于诸侯( ) ⑤闻.道有先后( ) (2)许 ①引之长丈许.( ) 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 ③时人莫之许.也( )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 ) ⑤塞上长城空自许.( ) 答案:(1)①动词,来往 ②名词,名声,名望 ③动词,听说 ④动词,闻名,出名 ⑤ 动词,懂得,理解 - 2 - (2)①数词,表示约数 ②名词,处所,地方 ③动词,赞同,认可,相信 ④此,这样 ⑤期望 2.古今异义 (1)然终不遇.. 古义: 今义:没有遇到 (2)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古义: 今义: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像 (3)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古义: 今义:丈夫的配偶 (4)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古义: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5)子灿见窗户..皆闭 古义: 今义:窗子 (6)力请客.. 古义: 今义:请人吃饭、看戏等 答案:(1)不被赏识,得不到重用 (2)遗留下来的样子 (3)妻子儿女 (4)任职 (5)窗 子和门 (6)请求客人 3.词类活用 (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2)不冠.不袜.: (3)岁.得帛千匹: (4)贼二十余骑四面..集: (5)客奋椎左右..击: (6)闾里之侠皆宗.之: (7)故仇.我: (8)余既耸然异.之: (9)见方山子从.两骑: (10)亦足以富乐..: - 3 - (11)则不快.吾意: 答案:(1)名词作状语,以庵为居,以蔬为食 (2)名词活用作动词,戴帽;穿袜 (3)名词作状语,每年 (4)名词作状语,从四面八方 (5)名词作状语,从左右两侧 (6)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宗,尊崇 (7)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仇敌 (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1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享乐富足 (1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痛快 4.文言句式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3)自谓一世豪士: (4)鹊起于前: (5)何为而在此: (6)欲以此驰骋当世: (7)亦足以富乐: (8)见方山子从两骑: (9)客不得已,与偕行: (10)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11)然终不遇: 答案:(1)判断句,“……,……也”表判断 (2)判断句,“……也”表判断 (3)判断句,“谓”为判断词 (4)状语后置,应为“鹊于前起” (5)宾语前置,“何为”应是“为何” (6)省略句,“驰骋”后省略介词“于” (7)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 (8)省略句,“见”前省略主语“余” (9)省略句,“与”后省略“之” (10)省略句,“河南”前省略“于” (11)被动句,“不遇”,不被提拔重用 - 4 - 填一填 1.作者简介 (1)苏轼(见第 6 课苏轼介绍) (2)魏禧(1624~1681),字 ,一字叔子,号 ,江西宁都县人。 时 期散文家,明亡后隐居宁都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称“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以 文会友,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不应,逝 于扬州。他的散文简洁雄健,慷慨激昂,摹画淋漓,著有《魏叔子文钞》。 答案:(2)冰叔 裕斋 清朝 2.文化常识 【侠客文化】 侠客自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此时的侠客形象,是平民、门客出身的“刺客”形象。他 们或因不满国家制度,或因为报国仇私恨,或因报答主君知遇之恩成为刺客。如专诸刺王僚、 刺韩傀、 刺庆忌、 刺秦王。他们为了自己心中所崇尚的信念舍生忘死,不 求富贵、不畏权势,以一腔热血成全心中大义,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秦统一 天下后,以法制治国,韩非《五蠹》有云:“儒以文乱法, 。”侠客在统治者 眼中成了不安定因素。在国家机器的打击下,侠客开始蛰伏起来,至汉朝初期,已成了以“游 侠”为主的市井侠客。而到唐宋时期,文人以豪迈不羁的性格和气度雄浑的笔触谱写了一篇 又一篇的侠义赞歌。诗仙李白写的《白马篇》《侠客行》《边城儿》等名篇,雄奇豪放,飘然 若仙,将侠客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表达得淋漓尽致。 答案:聂政 要离 荆轲 侠以武犯禁 理一理 1.思路归纳 (1)《方山子传》 内 容 生平 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 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 晚年—— 晚年 生活 生活清苦——庵居蔬食 徒步往来山中 不交外界——不与世交往 人莫识也 穿戴奇特——所著帽,方屋而高 - 5 - 主 旨 淡泊自守 同为“不遇”的感慨 (2)《大铁椎传》 做客 粗犷威严 侠义之士辞别 英勇无畏 答案:(1)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2)行踪飘忽 决斗 2.主题提炼 (1)《方山子传》 本文通过对方山子生平的生动介绍和描写,展现了一位出身富家,少年踌躇满志、威武 侠义,中年 、 、 、 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喜爱 之 情 , 流 露 出 作 者 对 自 由 、 安 宁 生 活 的 向 往 , 同 时 也 隐 约 流 露 出 自 己 的心情。 (2)《大铁椎传》 本文属于传记文,作者在纪实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艺术的 ,塑造出了一个 丰满的侠客、大力士的英雄形象,透露了 的感慨。 答案:(1)舍弃豪华 自甘清贫 崇尚道义 崇尚自然 因仕途坎坷而郁郁不得志 (2)想象和虚构 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人才不为世所用 想一想 清代王文儒评《方山子传》说:“隐字侠字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 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是(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 6 -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⑥ 解析: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答案:C 【文本细读】 一、整体感知 1.《大铁椎传》是如何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答: 答案:文章主要通过言谈动作来表现大铁椎的性格,文笔简练而生动。如写动作方面是 健啖,夹大铁椎,饮食拱揖不暂去,问话皆不答,言讫不见,大呼挥椎,尘滚滚驰去等,写 言谈方面是“止,皆不足用,吾去矣”等,都能够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很好地表现了大铁 椎作为一个“异人”的特点。 二、细节探究 2. 《方山子传》中,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 情态? 答: 答案:①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惊。 ②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所以笑 过之后邀请作者住宿在自己破旧的家里,让作者自己感受远离政治的安宁。 3.《方山子传》中,作者为何“耸然异之”,继而“独念”少年方山子意气风发之状? 答: - 7 - 答案:方山子的表现不是常人的表现,超乎寻常,因而作者“耸然异之”;又在其家看 到萧条的景象,这使作者自然联想到少年方山子。同时,也使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了方山子 淡泊的心态个性。 4.《大铁椎传》第二段从哪些方面对大铁椎进行了描写? 答: 答案:第②段从大铁椎的外貌、食量、兵器、口音、性格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描写,初步 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勇力、性怪奇的异人形象。 5.《大铁椎传》第三段的哪些描写从侧面表现了大铁椎的武艺高强? 答: 答案:①“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一句,从陈子灿的角度表现了大铁椎身怀绝技、 行踪飘忽;②以高信之的“多力善射”、宋将军的“工技击”,二人居然对初来乍到的大铁 椎“俱不敢问”,突出了大铁椎武艺之超群。 三、思维发散 6.读完《方山子传》,让你联想到哪些古今“异人”,试总结他们的共同之处。 答: 答案:①嵇康:在好友阮籍母亲的丧礼上,携酒抱琴,饮酒弹琴祭奠。②刘伶:纵酒放 达,或脱衣裸形于室,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 中? ③郑板桥:疾恶如仇,天生傲骨,爱吃狗肉不爱财。以画竹闻名,号称诗、书、画三绝。 一位姚姓财主费尽心机,使用狗肉计,才骗得一幅。④“布鞋”院士 :他黑衣蓄胡、光脚穿 布鞋,被网友称为“仙风道骨”。有侠气,不拘小节、潇洒随性、喜欢喝酒,又是国内遥感 领域泰斗级专家。 异人的共同点:显于外,颠疯、孤独、怪异;藏于内,清醒、高洁、坚守节操、不肯同 流合污、有理想、有抱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 8 - 【古代文化知识拓展积累之一】 古代官职名称 1.统治者 皇帝:此称号始于秦王嬴政。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兼采帝号,称为“始皇帝”。从 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俗称皇上。 太上皇:秦始皇追尊称他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汉高祖刘邦尊称他的父亲太公为“太 上皇”,也尊称为“上皇”。历代皇帝未死时即传位于太子,也就自称太上皇。 皇太子:皇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称为“皇太子”。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但也有例外, 由皇帝选定册立。此制始于西汉,后历代沿称,亦称“太子”。 驸马:驸马最早只是一个官职,西汉武帝时始置,是驸马都尉的简称,多由宗室及外戚、 诸公主的子孙充任。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为驸马,但已非实际的官职, 清代时则称为“额附”。 2.中央官职 三公、九卿: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但朝代不同、时期不同, 三公之官名称不同,职掌也不同。三公,始于周朝,或指司马、司徒、司空,或可指太师、 太傅、太保。秦设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和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帮助丞相处 理事务),组成中枢机构。汉代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为三公,下设九卿, 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东汉称大司马为太尉。唐宋沿用此称。明清以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已无实权,只用于大臣的最高荣誉。 宗主: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的官员,为九卿之一。始于秦,汉沿置。多 由皇族中的人充任,为皇族事务机关的长官,宗室、外戚有罪,须由其批准,才能处治。历 代职掌略同。 三省:为中书省(取旨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 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 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 握政府大权。 六部:东汉始,尚书省成为行政的总负责机构,事务繁多,便分曹办事,后变曹为部, 至隋唐定为六部。是指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礼部(典礼、迎宾、 科举学校等)、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和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各 部的正、副长官分别为尚书、侍郎。部下设司,司的正、副首长分别为郎中、员外郎,下属 官员有主事等。 九寺: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 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3.地方官职 - 9 - 郡守、太守: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 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长史: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刺史原为朝廷所派巡察地方的官名,东汉以后成为 州郡最高军政长官,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属官有长史等。 节度使、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节度使在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 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 书记等。 持节: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 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知府、知州、知县(县令):知府为地方行政长官,总官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知州 为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市长;知县为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4.其他常见官名 爵:即爵位、爵号,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 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 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一般只设一个丞相,俗称大丞相,有时分为左右两个丞相,右 丞相专门管理国事,左丞相是皇帝的“私人顾问”,不需要管理国事。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 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 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 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博士:博士同样是官名。专掌儒家经学的传授,执教于太学,成为传播孔孟学说的国家 学官。其职责为议政、制礼、藏书、教授、试策、出使等。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纠察、弹劾朝廷、诸侯官 吏过失诸事。延续至清朝。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 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 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 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 迁 九 江 郡 司 马 。 ” 白 居 易 当 时 被 贬 至 九 江 , 位 在 州 郡 别 驾 、 长 史 之 下 。 - 10 - 语言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安排下资金、队伍、设施保障的 ,我国农村垃圾处理 尚处于起步阶段,非法倾倒、随意堆放、无控处理、简易处理等问题仍然 ,无害化 处理能力和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 )。而作为公益民生保障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垃 圾处理设施之于城市,好比卫生间之于家庭,与人们的生活 。社会各界在对此类设 施严格要求的同时,不妨多一些理解和包容,避免出现 的现象,毕竟卫生间出现故 障、产生异味的概率肯定要高于客厅和卧室,但我们又有谁能够离得开卫生间呢?因此,值 得重申的是,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我国的垃圾处理,成就要充分肯定,问题也毫不 规避。因此,我们每个人如果都能普遍执行垃圾分类制度,树立垃圾分类理念,那么环境卫 生肯定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园就会更加的美丽。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各级政府需提供常态化、规范化的收运和处理服务 B.亟须各级政府提供常态化、规范化的收运和处理服务 C.常态化、规范化的收运和处理服务应该被各级政府提供 D.各级政府应该把常态化、规范化的收运和处理服务提供给乡村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前文语境是“我国农村垃圾处理尚处于起步 阶段”,主语是“我国农村垃圾处理”。A 项,主语是“各级政府”。C 项,主语是“常态化、 规范化的收运和处理服务”。D 项,主语是“各级政府”。根据主语一致的原则,A、C、D 三 项均可排除。故选 B 项。 答案:B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参差不齐 俯拾即是 休戚相关 无中生有 B.良莠不齐 比比皆是 休戚相关 吹毛求疵 C.参差不齐 比比皆是 息息相关 吹毛求疵 D.良莠不齐 俯拾即是 息息相关 无中生有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参差不齐:本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 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对象为人。语境 对象为“资金、队伍、设施保障”,应用“参差不齐”,排除 B、D 两项。第二空,比比皆是: - 11 - 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找,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 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特别多。语境形容问题多且随处可见,应用“比比 皆是”,排除 A 项。第三空,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忧喜、祸福 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语境是“之于城市,好比卫生间之于家庭”,强调 关系密切,与“祸福”无关,应用“息息相关”。第四空,无中生有:把没有说成有,指凭 空捏造。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可以指指摘细小的毛病。此处 语境强调“卫生间”存在问题在所难免,所以希望“多一些理解和包容”,避免挑错,应用 “吹毛求疵”。故选 C 项。 答案:C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我们每个人如果都能普遍树立垃圾分类理念,执行垃圾分类制度,那么环境卫生肯定 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园就会更加的美丽。 B.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普遍执行垃圾分类制度,树立垃圾分类理念,那么环境卫生肯定 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园就会更加的美丽。 C.我们每个人如果都能普遍执行垃圾分类制度,树立垃圾分类理念,那么环境卫生肯定 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园就会更加的美丽。 D.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普遍树立垃圾分类理念,执行垃圾分类制度,那么环境卫生肯定 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园就会更加的美丽。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中,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如 果”应放在主语“我们每个人”之前,排除 A、C 两项;“树立垃圾分类理念”应放在“执行 垃圾分类制度”之前,语序不当,排除 B 项。故选 D 项。 答案:D 4.下列三种情景中,有五处语言运用不恰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5 分) 【情景一】 祝贺词:“之子于归”(女儿出嫁办喜宴),“宜室宜家”(贺人新居落成),“洙泗高 风”(贺校庆),“弄瓦之喜”(贺人生儿子),“齿德俱增”(贺寿)。 【情景二】 学校百年校庆,学校拟向全体校友发出短函:“亲爱的校友,母校定于 2019 年 5 月 27 日上午举行一百周年庆典,全体师生恳望您届时务必出席。” 【情景三】 小张在收到梅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写 作有莫大的帮助,定当珍藏。” ① 改为 ; ② 改为 ; - 12 - ③ 改为 ; ④ 改为 ; ⑤ 改为 。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宜室宜家”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贺 人新居落成不合适,可改成“贺人结婚”。弄瓦:古人把瓦(一种纺织工具)给女孩玩,希望 她将来能胜任女工。旧时用“弄瓦之喜”来祝贺人家生女孩,弄璋:古人把璋(一种玉器)给 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用“弄璋之喜”来祝贺人家生男孩。情景二中, “务必”带有命令的口气,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或者长辈对晚辈,可删除或改成“拨冗”, “拨冗”指(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情景三中,“寄奉”是敬辞,用于自己寄给别人东 西,语境中是小张收到梅先生的著作,可用“惠赠”,“惠赠”是称人赠与的敬词;“过目” 是敬辞,看一遍(多用来表示审核),可改为“拜读”,“拜读”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 答案:①“宜室宜家”改为乔迁之喜,或将“贺人新居落成”改为“贺人结婚”;②“弄 瓦之喜”改为“弄璋之喜”,或将“贺人生儿子”改为“贺人生女儿”;③“务必”改为“拨 冗”或去掉;④“寄奉”改为“惠赐”;⑤“过目”改为“拜读”。 5.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围绕“共享经济”提取 5 个关键词语。(5 分)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先后出现,开启了我国共享经济模式。共享经济是社会上闲散资 源的整合,与消费者的信息连接后,提供给消费者有偿使用,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 来实现的。目前,共享经济已渗透到交通、住宿、餐饮等多个领域,日益广泛地影响着人们 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答: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概括能力。“共享经济是社会上闲散资源的整合”,关键词是“资 源的整合”,调整为“整合资源”;“与消费者的信息连接后,提供给消费者有偿使用”是 谈论共享经济的主要内容,关键词是“信息连接”和“有偿使用”;“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 过互联网来实现的”,这句说的是共享经济的途径,关键词是“互联网”;“目前,共享经 济已渗透到交通、住宿、餐饮等多个领域”说的是共享经济的影响,关键词是“多个领域”。 答案:整合信息 信息链接 有偿使用 互联网 多个领域 文本巩固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 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 13 -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 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 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 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 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崇,敬仰 B.环堵.萧然 堵:通“睹”,看 C.方山子怒.马独出 怒:使……奋起 D.与公侯等. 等:齐,同样 解析:“堵”,墙。 答案:B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朱家、郭解:两人都是西汉时期的游侠,以任侠得名,事迹见于《史记·游侠列传》。 B.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 状的帽子。 C.勋阀:功勋之家。因前代有功勋,后代可以世袭的高贵门阀,是封建社会的一种赏赐 和继承制度。 D.公侯:公爵与侯爵,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封建社会爵位可分为王、公、 侯、伯、子五个等级。 解析:封建社会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答案: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的第 1 段先介绍传主的简要经历以及“方山子”这个代号的由来。“欲以此驰骋 当世,然终不遇”,写出了传主的怀才不遇。 - 14 -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 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来丰富其形象。 C.“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与其他人的“不获”形成对比,表现了方山子“气 盖世”的英雄本色。 D.文章通过对苏轼与方山子的相遇与相交的记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的性格 和人生取向的赞赏。 解析:“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说法错误。原文是“稍壮,折节读 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答案:B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译文: (2)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译文: 解析:(1)关键词:“庵居蔬食”“闻”“莫”。(2)关键词:“怒”“得”“因”。 答案:(1)他住茅屋吃素食,不与外界来往;舍弃车马,抛毁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 没有人认识他。 (2)方山子奋马独自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于是,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 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二、课外探究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 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 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①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 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 郡太守,徙上郡。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 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 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 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令 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 - 15 - 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 敢击。有白马将②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 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 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 太守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 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 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 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 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 平太守。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节选自《史记·卷一百九》,有删减) 注:①典属国:负责与附属国外交事务的官员,也简称“属国”。②白马将:乘白马而 出监护军队的将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 以此爱乐为用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 以此爱乐为用 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 以此爱乐为用 D.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 以此爱/乐为用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将”是动词,意思是“率领”,宾语是“兵”,主 谓宾俱全,结构完整,应在“兵”和“乏”之间断开,排除 D 项;“处”是“地方”,名词, “乏绝”是“处”的定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 B 项;“不尽饮”的主语是“士卒”,二者 不能断开,且“近”的宾语是“水”,“不近水”不能断开,排除 C 项,故选 A 项。 答案: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射:中国古代“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 B.转,改任官职,无所谓升迁。徙,表示升职,如“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 16 - C.“孝景”,是汉景帝的谥号。帝王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谥号以褒贬善恶。 “景”是美谥。 D.麾下,本指旗下,借指将帅的部下之意,或者是对将帅本人的敬称。本文指部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 项,“徙,表示升职”说法错误,徙,调动 官职,或改任官职,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故选 B 项。 答案: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广家世代学习射技,自己当初从军抗击匈奴之时,因善于骑射而杀敌颇多;在后来 的战场上,他的射箭技能也经常发挥作用。 B.李广作战时骁勇过人。吴、楚两地叛军作乱,他跟随太尉攻打叛军,并夺得叛军旗帜, 因此在昌邑城下立功扬名。 C.李广作为将领能做到处乱不惊。李广带了百余名骑兵去追击三个匈奴人,后来却遇到 了几千名匈奴骑兵,手下被吓得惊慌失措,他却下令下马解鞍来迷惑敌军。 D.李广出兵雁门关遭遇兵败而被俘,被押解途中得以逃脱,按律令被除去官职。因损失 惨重,本人又被俘虏,应被处以死刑,后来得到他人帮助而被贬为普通人。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D 项,“得到他人帮助”说法错误,文章 倒数第三段说“当斩,赎为庶人”,意思是“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选项误解“赎”的含义,且把“庶人”理解为“普通人”也不准确,“庶人”泛指无官爵的 平民或百姓。故选 D 项。 答案: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译文: (2)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为”,向,对;“负”,倚仗、依 靠、凭借;“数”,多次;“亡之”,失去他。(2)“详”同“佯”,假装;“睨”,斜眼看; “暂”,突然;“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跳上;“因”,趁势。 答案:(1)公孙昆邪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能(才能气概),天下没有第二个,自己倚 仗有本领,屡次和敌人作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 (2)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 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落下去。 - 17 - 【参考译文】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 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前 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 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 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调他任上谷太 守,匈奴每天都来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己 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面作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于是又调他任上郡太守。以后 李广转任边境各郡太守,又调任上郡太守。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 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 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 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 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 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 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 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 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 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 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 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 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 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 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暮黄昏,匈 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 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 去向,所以无法随后接应。武帝即位,在这个时候李广从上郡太守调任为未央卫尉。 后来,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 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匈奴 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 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 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 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几百名追捕的骑兵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 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 - 18 - 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 罪,削职为民。 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将军(韩安国),韩将军迁调右北平。于是 天子就召见李广,任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 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带兵,遇到缺粮 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 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 备考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7 题。 杨万里传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 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 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 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 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 论伟之。 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 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 “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入对,言:“天下有无形之祸,僭非权臣而僭于权臣,扰非盗 贼而扰于盗贼,其惟朋党之论乎!盖欲激人主之怒莫如朋党,空天下人才莫如朋党。党论一 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 宁宗嗣位,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 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 万里为人刚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 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嘱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 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 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 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 19 - 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谥 文节。 (摘自《宋史·杨万里传》)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 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B.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 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C.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 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D.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 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除”意思是“(被)授予”,后面应跟官职,而“临 安府”是地方,“教授”才是职务,故应在“教授”后断开,排除 B、C 两项;“未赴”是说 没有赴临安府教授这一职务,“丁父忧”意思是遭遇父亲丧事,这是两个独立的事件,应断 开,且“民逋赋者”是定语后置句,“逋赋”是“民”的后置定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 A 项。故选 D 项。 答案:D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宰相是古代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职。宰相也叫相、相国、丞相,历史上各个 朝代都设一个宰相,此人地位仅次于皇帝。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四级科举考试依次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考中者分别称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官员退休。致仕的年龄各朝代有特殊规定,一般是七十岁,有 疾病可以提前,“乞休致”是官员自请退职。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 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或褒或贬评价的称号。 解析:此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 项,“宰相也叫相、相国、丞相”说法错误, “宰相、相、相国、丞相”四者存在差别。“历史上各个朝代都设一个宰相”说法错误,宰 相在各朝代有时设两三个或更多。故选 A 项。 答案:A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杨万里虚心求教,正心诚学。在张浚贬谪永州时,他多次拜谒不得见,后以书力请才 拜见成功;他为了终身谨记张浚正心诚学教诲,把自己书斋取名为诚斋。 - 20 - B.杨万里为人正直,遇事敢言。他任奉新知县时,为张栻被贬袁州一事,他上疏为张栻 抗争,又写信劝宰相虞允文助力,事虽未成,大家公认杨万里人格高尚。 C.杨万里慧眼识才,为国举才。任东宫侍读时,宰相王淮问他:宰相第一要务是做什么? 他认为选拔人才最重要。他所举荐的朱熹等六十人,先后被王淮提拔任命。 D.杨万里沁屈权贵,刚直爱国。韩侂胄当政时,他卧家十五年,仍心忧国事并忧愤成疾。 当听说韩侂胄用兵时,他失声恸哭,表达激愤又留字别妻子儿女,笔落而逝。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 项,“他任奉新知县时,为 张栻被贬袁州一事,他上疏为张栻抗争”说法错误,原文第二段是说“召为国子博士。侍讲 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 伟之”,由此可知,为张栻被贬袁州“抗疏留栻”一事是在他担任国子博士时。故选 B 项。 答案:B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 译文: (2)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译文: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得分点(1)“兴”,形成;“发”,兴起;“其端发于 士大夫”,状语后置句,应为“其端于士大夫发”;“及”,遍及。(2)“始”,起初;“善”, 好;“由此”,因此;“见”,表被动,被。 答案:(1)朋党之论已经形成,它的开端是在士大夫阶层兴起的,但它的祸患则遍及天下。 (2)孝宗起初喜爱他的才能,征求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杨万里因此 不被重用。 【参考译文】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考取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永 州零陵县县丞。这时张浚贬谪到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 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张浚以“正心诚意”之学勉励杨万里,杨万里终身信服其教导, 并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诚斋”。 张浚入相,将杨万里推荐给朝廷。杨万里被授予临安府教授,他还没有赴任,便遭遇父 亲丧事。后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他不准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老百姓有逃避赋税的 只把他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老百姓都高兴地前往官府缴税。不扰民赋税就交清了,县里因 而大治。时值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交相推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翰 林侍讲学士张栻因论说唐朝宰相张说被谪守袁州,杨万里上疏进言,要求留张栻在朝,又写 - 21 - 信给宰相虞允文,用和同之说加以劝说,张栻虽然没有留住,但大家公认杨万里人格高尚。 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东宫幕僚都以得到一个正直的人相庆 贺。有一天太子读《陆宣公奏议》等书,杨万里都根据书中的事实对太子规劝和告诫,太子 深深敬重他。这时王淮做宰相,有一天王淮问他说:“宰相最先办的应是什么事情?”杨万 里回答说“人才”。王淮又问:“哪些人是人才呢?”杨万里就写上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 献上,王淮依次提拔任用他们。 光宗即位,征召他为秘书监。进宫回答皇帝问题时,进谏道:“国家有一种无形的祸患, 超越职权行事,不是权臣而甚于权臣,扰乱国家,不是盗贼而甚于盗贼。这就是朋党之论呀! 大概想激起人君的愤怒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朋党,挖空天下的人才也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朋党。 朋党之论一旦形成,它的开端在士大夫阶层兴起,但它的祸患将遍及天下。” 宁宗即位,提升杨万里为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到了退休的年龄,他请求退休。进 宝文阁待制,退休。嘉泰三年(1203),皇帝下令进封他为宝谟阁直学士,赏赐衣带。 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孝宗起初喜爱他的才能,征求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 没有好评,杨万里因此不被重用。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 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说:“官可 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韩侂胄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 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 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忽然从外面回来了, 说起韩侂胄对金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哭,急忙叫人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 专权,目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 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完就去世了。 杨万里精于诗歌,著有《易传》流行于世。光宗曾为他写“诚斋”二字,学者称他为“诚 斋先生”,死后赐谥“文节”。 写作训练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女性柔美,男性阳刚”是中国传统的性别审美标准和性别气质。不过,近几年来,一 些占据荧屏的年轻男演员在服装、发饰乃至举止上逐渐“女性化”,性别模糊趋势逐渐加剧, 比如很多男演员爱美、爱打扮,说话娇滴滴的,甚至有兰花指、捂嘴笑等女性化动作。这种 男性“阴柔美”,引发不少争议。 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何思考与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 22 - 解析: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主要讲某些男演员的“阴柔美”,引发不少 争议,如何认识这种“阴柔美”呢?立意时,符合材料内涵、言之成理即可。可论述男性应 具有原本的“阳刚”之气。这既符合中华传统性别审美习惯,又符合社会性别分工的要求。 也可论述“刚”与“柔”不在外表,而在内涵。判断男性有无阳刚之气,不能只看外表,更 要看其健康行为、责任意识、担当能力等。还可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男性“阴柔美”。 一个社会应该允许、支持每个人有自己的社会性别实践,这样才能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 文明社会理应审美多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