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保分小题天天练8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保分小题天天练8含解析

保分小题天天练(八)‎ ‎        ——背练在平时,天天有收获 一、语言基础题 ‎(2019·山西太原高三5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信息技术创新________,数字经济发展________,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全球发展正在全面迈向泛数字化、泛网络化阶段。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断取得突破,同时也________,共同推动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深度信息化。‎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数字经济和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从一穷二白走到世界前列,比如天河超级计算机发展就是这样的________。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脚印,厚积薄发,光荣绽放。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内主要互联网企业、IT龙头企业等纷纷进入云计算领域,我国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共享经济等互联网经济领域也取得广泛成功。‎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使得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不仅要实现简单的数据交互,更要实现数据整合与加工再造,为工业、建筑、交通等更多产业信息化提供支撑,为更多智慧城市领域发展提供示范,为更多人民美好生活和健康生活需求提供保障。‎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 B.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 C.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使得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 D.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不断深入,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使得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画线句“随着……使得”,属于介词掩盖主语,缺少主语,根据语义,应让“未来”作主语,所以应删去“使得”,排除C项、D项;原文“特别是”前后是递进关系,犯了“语序不当”的毛病,应将“特别是”前后内容互换,排除A项,故选B项。‎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B.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5‎ C.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本题要求填写分句的下半句,根据上半句,内容上应该先说遇到什么情况,再说我们怎么做;句式应选择“如果……就”这样的假设句式,也可以省去“如果”,保留“就”,所以排除A项、B项。D项,“的”字赘余。故选C项。‎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日新月异  应运而生  相辅相成  典型 B.沧海桑田  水到渠成  相反相成  示范 C.日新月异  水到渠成  相辅相成  典型 D.沧海桑田  应运而生  相反相成  示范 答案 A 解析 “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本题对象是“信息技术创新”,用“日新月异”更合适。“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强调“条件”。“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一般指新生事物。根据前文语境,这里应用“应运而生”。“相反相成”,两个对立的事物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促成。即相反的东西也相互依赖,具有同一性。“相辅相成”,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这里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并不是对立的事物,所以用“相辅相成”。“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示范”,作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典范。这里并不具有供大家学习的语境,应用“典型”。故选A项。‎ 二、名篇名句拉网训练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正当“解衣欲睡”,后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寻友一同夜游承天寺。‎ ‎(2)《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写月光如水、疏影横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很多古人的作品,总让我们陶醉于当时的明月清风、松柏竹林。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我们保有内心的一份闲适和豁达,再平凡的生活也有诗意,再繁杂的日子也能美丽。(用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句子作答)‎ ‎(4)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作者在寒冬腊月中勤学不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作者向“乡之先达”谦恭、虚心地求学的句子是:‎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述说了自己早年求学时,穿着破旧衣服处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的状态。‎ ‎(7)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穿戴华丽的同学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关雎》中,统摄全诗且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关雎》中直接描写青年男子想要追求美貌少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3)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4)天大寒 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 ‎(5)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 ‎(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7)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9)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10)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三、素材好声音 ‎【文化思索】‎ 为什么我们离不开诗和远方 随着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的普及,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的诗词也得到了新的应用及传播。央视《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将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受到大众喜爱。《经典咏流传》以传统诗词名篇配乐为主,新歌词创作为辅,体现出“新旧结合”“新旧共生”的文化生态,不仅提升了传统诗词的传播度,还催生了新的诗词体式的出现,这对于诗词当代化具有深刻意义。‎ 这些节目降低了诗词欣赏的门槛,使之赢得了更为广泛的受众。节目播出的同时,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手段的加入,使节目制作方与观众即时互动成为可能,并在受众中形成二次创作、延伸创作的基础。节目中,作为内容的诗词与多种传播形式呈现出互动关系,体现出以下两大创新点:‎ 5‎ 首先,音乐与诗歌再次紧密结合,呈现出“万口相传”的盛况。自古以来,诗词的创作与传播都与音乐密不可分。《诗经》《乐府》中的大部分篇章都来自于民间歌谣。经过文人的改造,民间歌谣的艺术性得以提升,从而获得更广泛传播并经典化的可能。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诗与乐,从一开始就是相互配合、相互成就的。古代诗词的配乐,今天大多已失传,即便有极少数保留,也不再符合当下的审美需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中华诗词千古不断的生命力,需要新声乐章来配合,使之为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观众喜爱。创作与音乐结合的“新声乐府”,形成新的经典乐章便成为新时代的需求。《经典咏流传》由经典传唱人用“新声”重新演唱旧词,使得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彼此融合、彼此促进。两季以来,已有《蜀道难》《声律启蒙》《登鹳雀楼》《明日歌》等家喻户晓的名曲出现,呈现出巨大传播优势。‎ 其次,明星与素人共同登台,展示出诗词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蓬勃的生命力。经典传唱人来自不同的领域,既有老一辈歌唱家、偶像团体等专业人士,也有外籍友人、大学教授、乡村教师、残障人士。这些传唱人将各自独特的人生机遇及生命体验融入了诗词中。第二季《画·无声》的传唱人无声合唱团由14名听障儿童组成,他们用最简单的音符,唱响了无声的天籁。‎ ‎《经典咏流传》歌词以传统诗词名篇为主,加以部分新词,使得新音乐——经典诗词——新词三位一体。这种“古今结合”的模式在继往开来、创造新经典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定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对经典诗词的背离。其实,诗词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进。诗词从未将当时出现的新内容、新事物摒弃于诗歌之外。杜甫诗中由胡商带入中原的海棕;岑参集中来自异域殊方的优钵罗花;黄遵宪笔下的火车、电灯;叶嘉莹笔下的照相机……当然,传统诗词境界、内容、词汇都形成了固有的风格,以新内容入诗可能造成不和谐的冲突感,这也对词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旧结合”还催生出新的诗歌体式。如青少年中影响力很大的“古风”体。此类歌曲声调唯美,注重旋律,多用民族乐器。歌词方面则多以白话诗逻辑来组织传统诗词片段,呈现出介于传统诗词与白话诗之间的新特性。《经典咏流传》中的部分篇目,如《少年狂》《别董大》新词部分吸纳了“古风”元素,使之与经典名篇结合。作为一种青春的文体,此类作品多有欠成熟之处。但将古典意境与当下流行元素结合的尝试,使得诗作呈现出一种新的语言风貌。‎ 随着新的娱乐、传媒方式的出现,诗词面临与古代截然不同的文化生态。在电影、电视等多种文化形态的冲击下,要保有诗词的生命力及社会影响力,就不能将诗词创作局限在小众范围内,而是要放眼于更广阔的天地,谋求内容及体制上的新发展。这既与中华民族丰沃的诗词文化土壤一致,也与中国诗词艺术的演进规律一致。‎ 总而言之,伴随着中国国力增强、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传统诗词也必将更深入大众视野,广泛影响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5‎ 完成其在当下文化生态下的继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