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网络文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当代文艺建设的主力军和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并逐渐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战略。然而,飞速发展的网络文艺在高度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轨迹上仍存在低俗、庸俗、媚俗、原创匮乏等问题,其整体的艺术追求和美学要素仍无法完全做到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当前网络文艺的紧迫使命就是要深耕时代沃土,回答时代课题,创作出与时代主流价值观共鸣共振的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描摹时代现实画卷。我国正处于飞速变革的新时代,网络文艺创作不可能脱离时代文化语境去表达和传达数字空间的虚幻想象,而必须立足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描摹时代画卷。近年来从顶层设计到产业赋能都对网络文艺下半场的发展提出现实性和经典化诉求,网络文艺的现实题材也逐渐增多,体现出网络文艺创作的观念调整和美学转向。齐橙的网络小说《大国重工》连载于起点中文网,聚焦我国重型装备领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是网络文学现实主义题材的重要代表作。这类现实题材的网络文艺皆因关注时代现实生活及人物命运起伏而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成为全民热烈讨论的文艺形式。 描摹时代现实画卷成为网络文艺书写新时代伟大变革伟大实践的紧迫任务,同时必须指出的是,现实题材数量的简单增加还不能真正改变现有的文艺创作格局,网络文艺要真正有一番作为,需要在数量积累的基础上呈现质的提升。我们要警惕当前网络文艺现实题材的泡沫化、同质化,以及一些所谓的“冲奖文”对现实的机械排列。同时还应看到,一些被归入现实题材的网络文艺作品看似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却也是自带网络写作惯有的金手指、操作系统、随身空间等升级技能,不免重复着凡人修仙、穿越重生的游戏套路这样的想象无疑是一种白日梦般的欲望叙述,无法触及现实生活的坚硬和痛感,也就无从谈及把握时代生活脉搏,不能传达出作者对社会历史和现实人生的深刻思考。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绘写时代精神图谱。盛唐诗歌有磅礴浑厚之气,晚明戏曲小说追求思想解放之风,“五四”新文学吹响启蒙与救国的号角,当代文学与文艺讴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那么,网络文艺又将绘写怎样的新时代精神图谱呢?网络文艺要满足人们对多层次、高品质阅读的期待,在注重流量和粉丝经济的同时,脚踏实地去感受新时代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和气象万千的现实生活,展现新时代人民生动丰富的精神风貌,谱写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气象,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引领时代文化风向。近年来,中国网络游戏、网剧、网络小说及其改编的影视剧等,纷纷走出国门,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但客观而言,与席卷全球的好莱坞电影、韩剧、日本动漫等文化产品成功的文化输出相比,中国网络文学扬帆出海的历程和经验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对外传播的文化影响力也还不够。因此,未来网络文学若要持续引领文化风向,要在世界文学舞台呈现连接网络空间共同体的目标,除了不断加强原创品质的提升,还应更加敏锐、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反映时代精神,使中国网络文学真正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有力载体。 (摘编自刘桂茹《网络文艺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艺在描摹时代现实画卷时,既要注重现实题材数量的增加,更要注重数量基础上的质的提升。 B.近年来,网络文艺响应现实性和经典化诉求,现实题材逐渐增多,出现了一些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 C.在成功输出文化产品方面,中国网络文艺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经验不足和影响力不够的差距。 D.网络文艺要满足人们对多层次、高品质阅读的期待,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运用例证法,用齐橙的网络小说《大国重工》证明网络文艺创作只要关注现实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B.第一段从中国网络文艺近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人手,提出当前网络文艺的使命,总领全文。 C.第五段对中国网络文学如何引领文化风向提出建议,包括加强原创品质提升和全面反映时代精神等。 D.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网络文艺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描摹时代现实画卷的重要性,态度鲜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艺创作脱离时代文化语境去表达和传达数字空间的虚幻想象,将难以受到大众喜爱,成为全民热烈讨论的文艺形式。 B.只要解决了低俗、庸俗、媚俗、原创匿乏等问题,网络文艺整体的艺术追求和美学要素就能够做到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 C.盛唐诗歌、晚明戏曲、“五四”新文学、当代网络文艺都绘写了时代精神图谱,可见任何时代的文艺都是那个时代精神图谱的体现。 D.凡人修仙、穿越重生之类的网络文艺,只是自日梦般的欲望叙述,无法触及现实生活,不能传递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当前信息的困境由过去的遗乏转化为过剩。一方面,海量信息以及其无序性挑战着人们的认知能力,无效信息、虚假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另一方面,人们应用谋体的能力和时间有限,如何快速高效获取所需信息成为迫切需求诸如“今日头条”等资讯类APP,借助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数据自动过滤掉部分信息,在短时间内呈现给用户更多的有效信息,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信息过剩的困境。 信息化社会的加速发展激化了现代人追求个性化的心理需求市场需求决定着供给,用户对于个性化信息的需求,刺激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产生。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送技术,通过信息呈现方式的不同实现有效的个性化服务。这种基于算法的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较之传统的人工信息在内容的把关上更为精准,给用户带来直接的“私人定制”感,真正实现了用户对于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 (摘编自齐沛尧《浅析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 材料二 算法主导的信息分配机制,高效地打造了一个“私人订制”的时代。然而换个角度看,技术、算法与其说是引领者,不如说是迎合者;与其说是提供思考的导师,不如说是强化偏见的囚徒。 技术为用户量身打造信息,开启了符合读者口味的一扇窗,却关上了多元化的一道门。我们或可名之为“孤岛效应”﹣在自我重复、自我肯定、自我强化中,公众的知识、思想逐渐固化,成为海面上的一座座孤岛只看自己喜欢的、只读自己认同的,难免会带来固执己见、故步自封的危险。 (摘编自《算法时代,人民日报透过舆情看大势》) 材料三 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更多关注,催生了“流量焦虑”;而智能推荐改变原有分发模式,又带来了“算法焦虑”。流量焦虑之下,各种“哭晕体”“震惊体”频现,偏激观点、浮夸文风令人不适;算法焦虑背后,则是所谓的“推荐阅读”助长了虚假信息、低俗内容的传播。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现实中,一些互联网信息平台确实在内容审核上下了大力气某信息聚合类APP的员工中,内容审核团队几乎占去了一半但“偏轨”问题一再发生,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内容的生产靠“众包(一种新闻生产模式,新闻机构通过网络平台邀请用户为新闻报道贡献内容,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承担包括消息源、文字记者、摄影师、评论员等多种角色)”、内容的分发靠算法,这些具有谋体属性的平台,既缺少“总编辑”,也缺少“把关人”,技术取代内容成了主角。生产和分发一旦“去编辑化”,审核团队人再多,也无法应付海量内容而如果谋体平台变成了纯粹的流量平台,既难言质量,也难保导向。 技术承载着价值,决定了它可以也应该成为主流价值的载体比如,在决定给用户推送哪些内容时,不但要考虑用户的个人兴趣和习惯,帮助他们“各取所需”;更需要对内容产品的质量做出全面评价,善于辨别真伪、敢于判断对错技术不是号称中立、逃避责任的借口,而应该成为启发思考、启迪智慧、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流量入口。 重视技术带来的问题,并不是要拒绝技术,而是更需要保持技术敏感,学会“驯服”算法、驾驭技术算法的优势在于充分了解读者、不断回应诉求这也启示主流谋体,不能再“埋着头”创作、“仰着头”传播,而必须发挥技术的“赋能”作用,让主流价值搭上新技术的快车。 (摘编自《用主流价值纤解算法焦虑》) (1)下列不属于对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产生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当代社会已经由信息匿乏转化为过剩,人们应用媒体的能力和时间有限,快速高效获取所需信息成为迫切需求。 B.海量信息以及其无序性挑战着人们的认知能力,无效信息、虚假信息充斥人们的眼球,使当代社会的人陷入困境。 C.当代社会高度信息化,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焦虑,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更多关注,催生了广泛的“流量焦虑”。 D.基于算法的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能给用户带来直接的“私人定制”感,满足当代社会追求个性化的心理需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算法主导的信息分配机制实现有效的个性化服务,受用户欢迎,看上去好像在引领用户成长,实则放弃了媒体的社会责任。 C一味追求“众包”生产新闻内容和靠算法分发内容都体现了互联网信息平台对技术的过分依赖,容易导致新闻价值偏差。 D.技术取代内容成了主角,使得一些具有媒体属性的平台变成了纯粹的流量平台,既难言质量,一也难保导向。 B.算法推送能让被过剩信息包围的用户减少虚假信息的干扰,但又因“推荐阅读”的方式迎合用户而助长了虚假信息。 (3)在信息化社会,众多网络信息平台盛行运用算法推送,你如何认识这一现象?请结合全文思考和分析。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害羞 陈忠实 小学校大门口内侧,并排支着两只长凳,白色的冰棍儿箱子架在长凳上,王老师习惯了在讲台上的一边讲课一边自信优雅地踱步。可是现在他不是面对男女学生的眼睛,而是面对一只装满冰棍儿的木箱,踱步的姿势怎么也优雅自信不起来。 入夏之前,学校买回来一套冰棍儿生产机器,这是春节后开始新学期一直吵吵嚷嚷的结果。教师们共同强烈的感觉是在本校教书最可怜了。张老师说他弟弟的工厂除了发年终奖金,还发了过年所需的一切,连卫生纸也发了一大捆。胡老师说他姐的公司还发了电热毯、电热杯、气压热水瓶。…… 冰棍机器买回来了,当晚召开全体教师会,专题研究如何卖冰棍的问题。终于讨论出一个皆大欢喜的方案来:教师轮流卖冰棍儿,利润归自己。 学校大门离公路不过十米远。王老师低了头或者偏转了头,想招呼行人来买冰棍儿又怕熟人认出自己来。 “王老师卖冰棍儿?” 王老师眯了眼聚了光,还是没有认出来,这人眼晴上扣着一副大墨镜,身上穿一件暗紫色的花格衫子,牛仔裤。 中年人笑笑:“王老师你大概不认识我了,我是何社仓,何家营的。” 王老师记起来了。他教他的时候,他还是个细条条的小白脸哩,一双睫毛很长的眼晴总是现出羞怯的样子。他随意问:“社仓你而今做什么工作?” “我在家办了个鞋厂。”何社仓说。 何社仓把话又转到冰棍箱子上来:“王老师,我刚才一看见你卖冰棍儿,心里不知怎么就不自在,这样吧,你这一箱冰棍全卖给我了,我给工人降降温。你也甭站在学校门口受罪了。” 王老师咕哝着:“你要工人降温也好,你到学校冰棍厂去泵货,便宜。” “王老师你甭不好意思。”何社仓说,“我在你跟前念书时,老是怕人笑话自己。而今我练得胆子大了哩!真的,不瞒王老师说,我这鞋厂,要是按我过去那性子一万年也办不起来。我听说原先在俺村下放的那个老吕而今是鞋厂厂长,我找他去了,想办个为他们加工的鞋厂,他说不好弄。我咬了咬牙给老吕送了一千块。” 王老师噢噢噢地惊叹着。 “王老师,而今……哎!”何社仓摇摇头,“我而今常常想到你给我们讲的那些做人的道理,现在还觉得对对的,没有错。可是……行不通了!” 王老师心里一沉,说不出话。 往日里放学时王老师站在校门口,检查出门学生的衣装风纪,歪带帽儿的,敞着衣服挽着裤脚的,一一被纠正过来,他往往有一种神圣的感觉。现在,他已经无暇顾及这些了。 “王老师生意好红火!”下午时,体育老师杨小光神秘地眨眨眼,“王老师,我引你看场西洋景儿——”说着,拽着他来到一间教室外。 三年级丙班教室里的讲台上,站着六年级甲班班长何小毛,正在给三年级小学生做动员:“同学们要买冰棍儿快到后门去!后门那儿是我们班主任王老师卖冰棍儿。王老师有教学经验,年年都带毕业班,你们将来上六年级还是王老师给你们当班主任……” 王老师吃惊地瞅着何小毛,眼前忽然一黑,几乎栽倒。 这时候何小毛已经跑出来,站在两个老师面前,毫不胆怯地说:“我当推销员有什么不对?你上体育课硬把冰棍摊派给我们,一人一根不吃不行……” 王老师听着就扬起了手,“啪”的一声响,打了何小毛一记耳光。何小毛冤枉委屈地蹬他一眼,捂着脸跑了。 放晚学时,校长成斌来了。说他和吴主任研究过了,王老师向被打学生家长赔情,争取何小毛的乡村企业家的父亲的谅解。 三个人一起去了一座二层楼房面前,何社仓闻声迎出来,大声喧哗着“欢迎欢迎”的话,把三位老师引进底层东头套间会客室。 他吩咐女人说:“你弄几样菜,我跟我老师喝一点。”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酒过三巡,何社仓大杯大杯饮着酒,发着慨叹:“我只有跟三位老师喝酒心里是坦诚的,王老师,我现在有时还梦见在你跟前念书的情景……我小时候那么怕羞!我而今不怕羞了胆子大了。我那个小子小毛根本不知道害怕害羞!我倒是觉得小孩子害点羞更可爱……” 王老师似乎被电火花击中,猛地饮干杯中黄澄澄的啤酒,扔下筷子,大声响应附和着说:“对对对!小孩子有点害羞更可爱!” 说着竟站了起来,忽然鼻子一抽,两行老泪潸然而下,伸出抖抖索索的手,像是发表演说一样:“其实何止小孩子!难道在我,在你们,在我们学校,在我们整个社会生活里,不是应该保存一点可爱的害羞心理吗?” 三个人都有点楞,怀疑王老师可能醉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社仓说王老师当年给他们讲的道理虽然对,但现在却行不通了,这说明他对现实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B.王老师在学校门口面对装满冰棍儿的木箱,怎么也优雅自信不起来,主要是因为他的特长是上课,而不是卖东西赚钱。 C.何小毛这一角色,代表了商品社会下成长的青少年,有灵活的头脑,毫不胆怯的行为,却少了一点可爱的害差心理,具有典型性。 D.小说以“害羞”为题目,写出了王老师卖冰根儿的害羞心理,也从侧面反映出“不害羞”成为当时社会的潮流,发人深省。 (2)小说第二段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如何理解王老师说的“其实何止小孩子!难道在我,在你们,在我们学校,在我们整个社会生活里,不是应该保存一点可爱的害羞心理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与篛林交益笃,在辛卯、壬辰间。前此,篛林家金坛,余居江宁,率历岁始得一会合,至是余以《南山集》牵连系刑部狱,而篛林赴公车,间一二日必入视余。每朝餐罢,负手步阶除,则篛林推户而入矣。至则解衣盘薄,语经谁史,旁若无人同系者或厌苦,讽余曰:“君纵忘此地为圈土,身负死刑,奈旁观者姗笑何?”然篛林至则不能遮归,余亦不能畏昔警而闭所欲言也。 余出狱,编旗籍,寓居海淀,篛林官翰林,每以事入城,则馆其家。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每阅月逾时,检篛林手书,必寸余戊戌春,忽告余:“归有日矣”余乍闻,心忡惕,若哄行驻乎虚空之逗,四望而无所归也篛林曰:“子毋然吾非不知吾归子无所向,而今不能复顾子,且子为吾计,亦岂宜阻吾行哉?”篛林之归也,秋以为期,而余仲夏出塞门,数附书问息耗而未得也。今兹其果归乎?吾知篛林抵旧乡,春秋佳日,与亲懿游好,徜徉山水间,酣嬉自适,忽念平生故人,有衰疾远隔幽燕者,必为北乡惆然而不乐也。 (选自方苞《送王第林南归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 B.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 C.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 D.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人京应试的举人或代指举人进京应试。 B.辛卯,干支之一。“干”指天干,“支”指地支,上下相配以纪年,如“辛卯”之前是“庚子”,之后是“工辰”。 C.幽燕,古称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属燕国,故名。“幽”即古幽州,“燕”也是河北的别称。 D.编旗籍,清代对犯人的一种处罚,即把释放犯人的户籍编人军队,加以管制。八旗汉军旗是清朝八旗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篛林虚心向学。在作者被关监狱期间,他前来问学,不顾监狱中其他犯人耻笑。 B.篛林珍惜友情。在辛卯、工辰年间,他正好进京应试,隔一两天就来看望作者。 C.篛林善解人意。他准备南归,发现作者忧虑紧张的情绪,就多方开导劝慰友人。 D.篛林重情重义。作者出狱后,人城办事常住在他家,他们还经常彼此书信往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朝餐罢,负手步阶除,则篛林推户而入矣。 ②篛林之归一也,秋以为期,而余仲夏出塞门,数附书问息耗而未得一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钓屿① (明)郭汝霖 天畔一舟横,长风万里行 黄擎浮浪远,钓屿芜波明。 唇气山将结,涛声笛共清 倚墙时浩啸,奇览慰生平。 [注]①嘉靖四十年(1561年)闰五月,册封正使郭汝霖一行乘坐“封舟”向琉球王国进发,航行到钓鱼岛海域即兴而作此诗。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领联写初见钓鱼岛。诗歌借着对封舟的动态描写,将钓鱼岛这一主要表现对象自然而然地推到读者眼前。 B.首联写诗人乘舟在大海上航行的情景。既描绘了封舟在大海上扬帆远航的生动场景,一也写出了磅礴的气势。 C.尾联写诗人倚靠着船上的桅杆不时地浩歌长啸,奇美的祖国山川,让他感到足以告慰平生,直抒胸臆。 D.颈联用想象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绘钓鱼岛的风景,给人一种迷蒙飘逸的美感与和谐安详的听觉感受。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形象。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男主人公迎娶女主人公后变得粗暴无礼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的幽静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古代中国,戏曲演出常在广场、寺庙、草台或院坝。成千上万的观众聚拢,如潮的人声夹着摊肆的嘈杂,艺人们为了不让戏剧 在这喧嚣之中,不得不苦心孤诣地寻求突出自己存在和影响的有效手段,从而摸索出以远离生活之法来表现生活的艺术规则。 戏曲的对话是音乐性的,动作是舞蹈性的,( ),使表演者无论在化妆服饰还是动作语言上都颇有“矫情镇物,装腔作势”之感:高亢悠扬的唱腔配以敲击有力的锣鼓,镶金绣银的戏衣衬着匀红抹绿的脸谱……为此,中国的戏剧艺术家长期 说白、咏歌、舞蹈(身段)、武打的表现技巧和功能,乐此不疲在戏曲表演过程中, 的人间生活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使平素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在观剧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刺激。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脸谱、水袖、兰花手以及奇奇怪怪的道具等,都凝固为程式的东西,共同增加了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造成了赏心悦目、 的审美效应。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湮没 揣测 五颜六色 荡气回肠 B.淹没 揣测 五光十色 荡气回肠 C.湮没 揣摩 五颜六色 勾魂摄魄 D.淹没 揣摩 五光十色 勾魂摄魄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外在就表现出来了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形式,决定于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的这一特点 B.外在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决定了这一特点 C.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为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D.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 B.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 C.中国戏剧家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 D.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巧个字。 青篙素是继乙氨嚓咤、氯喳、伯喳之后最有效的杭疟特效药,①________疟原虫发育的早期(滋养体期),对青篙素并不敏感所以不管采用多高的剂量,青篙素对早期的疟原虫也无能为力。②________,青篙素才能发挥作用。但是青篙素的半衰期又非常短,在体内只有两个小时左右只有在对的“时间”(青篙素还在半衰期内),遇上对的“人”(处于中晚期的疟原虫),青篙素才能对疟原虫起效用。对于早期疟原虫,需要在下一个生长循环周期碰到给药才能被杀死,在这样的情况下,③________。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在9月29日结束的2019年女排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以3:0击败阿根廷队,取得11连胜,以全胜战绩成功卫冕,夺得史上第五个世界杯冠军。在颁奖典礼上,本届世界杯最佳阵容揭晓,中国队共有4人入选,分别是最佳主攻朱婷、最佳副攻颜妮、最佳二传丁霞、最佳自由人王梦洁。同时,朱婷荣膺了本届世界杯最有价值球员,这也是她继2015年世界杯后再次夺得这一奖项,成为女排世界杯历史上首位蝉联最有价值球员的球员。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某大学一位讲古诗的教授成了“网红”。网友们赞誉他用“接地气”的幽默为诗歌讲解增加了许多不寻常的现场感。该教授深受网友喜爱与他独特的讲课风格分不开他生活化、个性化的“另类解读”常常与诗人在大众心目中的固有形象形成巨大反转,再加上口音浓重的“麻辣普通话”和激情澎湃的现场表现,造就了这些授课视频巨大的影响力。但随着授课视频被大量转发,该教授的讲课方式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和质疑有人指出该教授讲课中的幽默感裹抉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误导了不少文本的理解向度,甚至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社表科抛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社表科抛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理解内使,概括方纳要刻(文学总) 体会语句验置(小说) 小根阅迹 段落的作表(文学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言射开较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古诗于比较氨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名篇较句默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综三读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语于虫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小根阅迹 一句都接括内容 句子正且与排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此题暂无解答 四、写作(60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材正知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