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检测考试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检测考试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试卷 说明:请把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直接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作答。‎ 第Ⅰ卷(共32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敕造(chì)    阜盛(fǔ)     内帏(wéi)  宫绦(tāo)‎ B.盥洗(guàn)   两靥(yè)     忖度(cǔn)  瞋视(chēng)‎ C.懵懂(měng)   贾赦(hè)    绾着(wǎn) 便宜(biàn)‎ D.錾银(zàn)    戏谑(xuè)    驯骡(xùn)  罥烟(juà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旧历的年底必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毕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B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 C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蔼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D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韪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莫言是我国著名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已经 海内外。莫言获奖后,其作品一夜之间便  。购书中心开门十分钟不到,上百本莫言作品存货被一扫而空。对于因得奖而引发的抢购、阅读莫言作品的热潮,莫言很  ,他说:“我不希望出现所谓的‘莫言热’,即便有,也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冷却下去。大家该干吗就干吗。” ‎ A.斐然 名噪一时  不以为意 B.蜚声 洛阳纸贵 不以为然 C.斐然 洛阳纸贵 不以为然 D.蜚声 名噪一时 不以为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 B.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研究表明,公共交通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主要出行方式,票价是他们是否选择这种交通方式的最主要因素。‎ C.10月12日,记者从陕西省林业厅获悉,经过一年的调查取证,有关专家已证实位于巴山墩地的陕西省镇坪县可能确实存在野生华南虎。‎ D.用语不妥帖,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 ‎5.下列文学常识知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的高峰,原名《石头记》,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B.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故乡》、《社戏》、《孔乙己》、《阿Q正传》等都选自其中;《祝福》选自《呐喊》中。‎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等。‎ D.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因其在小说创作中的成就,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6、从下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黛玉关于自己读书的事前后说法矛盾。下面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乙)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A.听了贾母的话,黛玉自觉失言,因而小心更正。‎ B.反映了黛玉的机警、聪明和细心。‎ C.对贾母之言出自亲情,对宝玉之言出自谦虚。‎ D.反映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状态。‎ ‎7、下面的人物语言最能表现贾宝玉叛逆性格的一句是(   )‎ A.“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B.“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C.“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D.“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8、下面对《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王进贾府》这个题目是教材编者加的。‎ B.《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作者为清朝作家曹雪芹。‎ C.《林黛玉进贾府随过林黛玉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大批主要人物,初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D.文中介绍人物笔法多变,疏密相间,有详有略,虚实结合,详写贾母、凤组、宝玉、王夫人,虚写贾赦、贾政等等。‎ ‎9.下面对《红楼梦》主题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封建叛逆者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败、罪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B.小说通过贾府由极盛到衰败的过程,表现富贵如过眼云烟、万事转头空的哲理。‎ C.《红楼梦》通过描绘一批纯洁少女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的苦难,表现了红颜薄命的普遍现象。‎ D.《红楼梦》通过贾府由盛转衰,再归复崛起的叙述,真实地表现了世间万物“物极必反”的朴素真理。‎ ‎10、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会,作者对宝玉的服饰作了细致的描写,而对林黛玉的服饰却只字未提,这是为什么?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黛玉的服饰平常,没有什么特点。‎ B、女孩细心常留意细节,男孩则不注意这些细节。‎ C、即便是男孩的服饰也极尽夸张,足见贾府的不同一般。‎ D、宝玉眼中,衣服裙裾是不屑之物,故视而不见。‎ ‎11、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寓意是:() A.“祝福”是全文故事发展的线索,贯穿始终。 B.“祝福”为塑造祥林嫂的性格提供了典型环境。 C.祥林嫂出现在祝福之夜,亦死于祝福之夜,突出了主题,又使文章结构谨严。 D.题目是“祝福”,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两相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12、“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四婶这句大喊在文中的作用是:( ) A.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祥林嫂的歧视和摧残。 B.表现了地主阶级的迷信与自私。 C.使祥林嫂用替身赎罪的幻想破灭了,造成她在封建神权压力下精神崩溃。 D.表现了地主阶级的凶恶本质,说明祥林嫂死于封建政权的迫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①‎ 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节)‎ 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②旄倪:指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放桀,武王伐纣 放:释放。‎ B.贼仁者谓之贼 贼:戕害。‎ C.五旬而举之 举:攻克。‎ D.诛其君而吊其民 吊:慰问。‎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一组是(  )‎ ‎①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 ②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③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④七十里为政于天下 ⑤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 ⑥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一国之君要辨识没有才干的臣子并罢免他们,不能仅仅听身边之人和诸大夫的意见,还要倾听百姓的声音。‎ B.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表明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以民为本。国君如果倒行逆施,就是老百姓的敌人。‎ C.战争胜利后,齐宣王想吞并燕国的土地,孟子认为需要看燕国的百姓是否愿意,如果兼并了燕国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 D.《尚书》记载,商汤最先征伐葛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但后来却因不公平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 第Ⅱ卷(共88分)‎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2分)‎ ‎(2)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3分)‎ ‎17、、默写题(10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 ‎(2)《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 。‎ ‎(3)《秋兴八首(其一)》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是  , 。‎ ‎(4)《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 。‎ ‎(5)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 , 。‎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8.试结合诗句分析,作者在这首词的上阙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把旅途中的见闻感受情景并茂地表现出来?(4分) ‎ ‎ 19.这首诗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请简要概括。(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鉴 赏 家 ‎ 汪曾祺 ‎①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第二是都很大,很香甜,很好看。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挤筐、变色、过小的都剔下来。他的果子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他出去买果子比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和园主打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 ‎②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两个儿子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儿子连忙解释:“不是的。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儿子的心里不安。”“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又说:“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一种风俗,早早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儿子依了他。‎ ‎③叶三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④季匋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需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 ‎⑤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谄媚。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 ‎⑥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好在哪里?”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陶 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诗: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乱。季陶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何以见得?”“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对!”‎ ‎⑦季陶民最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他佩服大家李复堂,但是画风和李复堂不似。李复堂画多凝重,季匋民画飘逸。李复堂画多用中锋,季陶民画微用侧笔。李复堂画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意在笔先;季陶民没有那样的恣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净,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他的墨荷参用了张大千,但更为舒展。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且喜作长幅,荷梗甚长,一笔到底。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季匋民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着胭脂。”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不卖?”“一张也不卖!”‎ ‎⑧他把季陶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寿材里。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了,但是四季八节,他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供。季陶民死后,其画价值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说:“不卖。”有一天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叫迁听涛。一问,是日本人。迁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叶三收藏的季陶民的画的。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迁听涛用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不停地赞叹:“喔!真好!真是神品!”‎ ‎⑨迁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迁听涛怅然而去。叶三死了,他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20、小说题目是《鉴赏家》,第一段却用了大量笔墨写叶三卖果子,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分)‎ ‎21、赏析第④段画线句“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3分)‎ ‎22、第⑤段画线句“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写出了季陶民怎样的性格特点?这对叶三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2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从情节和结构而言,本文没有强烈的冲突和波澜起伏的情节,只是写了一个爱画的人,写了他的生活,其实只是写了一个字“美”。 ‎ B.季陶民的《紫藤花开》《老鼠上灯台》《红花莲藕》三幅画着力于工笔写实,色彩绚烂,生动形象,具有诗化的意境。‎ C.季陶民爱画荷花,作者有意将季陶民和李复堂所画的荷花进行对比,突出了二人画风的不同,也将褒贬寄寓其中。‎ D.日本人迁听涛很想花大价钱买叶三珍藏多年的画,却被叶三一口拒绝,这说明叶三比对方更了解季陶民画的价值行情。‎ E.这篇小说用朴素的语言讲述叶三和季陶民两人身份迥异却意趣相投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厚的人文理想,引导读者感受生活中的美。‎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24、一个大学毕业生去参加职业招聘的录取面试,当他迟到了40分钟匆匆赶到时,负责面试的主管冷冷地质问:“你迟了整整40分钟,还来干什么?”他在简短说明理由之后,说道:“我知道我没希望了。我来只是想看您还在不在,好让我当面说声‘对不起’。”他话音刚落,主管站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被录取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