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汪清六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时量:150 分钟;分值:150 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一、语言知识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懵.懂(měng) 谬.种(miù) 戏谑.(nüè) 尘芥.(jiè) B. 吞噬.(shì) 黏.液(nián) 脸颊.(xiá) 惫.懒(bèi) C. 翠幄.(wéi) 忖.度(cǔn) 俨.然(yǎn) 麻痹.(bì) D. 舵.把(duò) 瞋.视(chēn) 阜.盛(fù) 负疚.(jiù)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 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 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 项,戏谑(nüè) ——xuè; B 项,脸颊(xiá)——jiá; C 项,翠幄(wéi)——wò。 故选 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蹂躏 桅杆 吞噬 椎形 B. 雾霭 拗口 寒喧 尸骸 C. 作揖 侍候 循私 携手 D. 嫡亲 搀扶 拭泪 嘈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 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 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 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 2 - A 项,“椎形”应为“锥形”; B 项,“寒喧”应为“寒暄”; C 项,“循私”应为“徇私”。 故选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 中国步手枪射击队奥运选拔赛开局阶段,枪手们的成绩差强人意....;在选拔赛进入中段后, 队员们开始争相展现自己的实力,陕西小将郭文珺和来自江苏的张鹏辉双双打破世界纪录。 B. 数十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把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心空前地凝聚在一起,华夏儿女 风雨同舟....、共赴危难,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得到了空前的弘扬和光大。 C. 科学家借助卫星图像证实,位于南极洲西部地区的威尔金斯冰架突然崩裂,一块面积相当 于 7 个美国纽约曼哈顿区的 400 多平方公里的巨大冰川从冰架上断裂入海。科学家解释说, 气候变暖首当其冲....。 D. “水立方”这座由港澳台同胞等捐助的现代水乐园,已被英美建筑师评为“21 世纪十大现 代建筑之一”,外表美轮美奂....,内部更是处处体现高新技术。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 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 的词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A 项,“差强人意”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这里是与选拔赛中段的良好成绩比较而言的, 符合语境。 B 项,“风雨同舟”,比喻共同经历患难。符合语境。 C 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这里是要表达气候变暖是“罪魁祸首”, 与语境不符。 D 项,“关轮美奂”,形容房屋建筑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符合语境。 故选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 1~2 岁之间,并且 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 - 3 - 学生完成 20 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 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D.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 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 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 项,句式杂糅,“根据……调查”“……调查显示”,二者任留其一; B 项,语序不当,改为“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 C 项,搭配不当,“推动”和“受益”搭配不当,删去“和企业广泛受益”。 故选 D。 5.下面是对《祝福》题目意义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B. 祥林嫂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从而揭露了封 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 C. 作者深深同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祝福》这个标题,寄托了作者对祥林嫂的悼念和祝福 之意 D. 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死得寂寞、冷清,使“凶人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 的呼号”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祥林嫂之死的悲剧性,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把握文本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 括文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 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 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 C 项,“寄托了作者对祥林嫂的悼念和祝福之意”错误。“祝福”并不是表达同情和祝福之意, 而是增强小说的悲剧性,体现了作者的嘲讽之意。 故选 C。 - 4 - 【点睛】小说标题的作用一般有:概括情节,揭示主旨;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暗示象征, 深化主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小说阅读题中,如果题目中问到:小说以“XX”为题目 的好处是什么?小说以“XX”题目的目的是什么?小说为什么以“XX”为标题?我们一般可 以考虑从小说标题的作用角度去解题。解答此类题目需注意运用专业术语,还要结合文本作 具体阐释。 6.对祥林嫂向“我”打听灵魂的有无时的心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祥林嫂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精神麻木,灵魂有无都无所谓,只想弄个明白。 B. 祥林嫂希望有灵魂,能和自己的儿子阿毛相见,慰藉自己孤独的心。 C. 祥林嫂怕有灵魂,害怕死后在地狱被锯开来。 D. 祥林嫂既希望有灵魂,又希望没有灵魂,心情十分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综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这类题需要结合前后语境,本着词 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的原则。另外还要注意人物性格以及主旨思想。 A 项,“灵魂有无都无所谓,只想弄个明白”错误。结合文本考虑祥林嫂对灵魂有无想得很多, 并非无所谓,捐门槛等情节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故选 A。 7.小说结尾再次写鲁镇“祝福”的热闹景象,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热闹的气氛与祥林嫂的死恰成鲜明对比,说明祥林嫂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 B. 热闹的气氛与祥林嫂的死恰成鲜明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也与前文 形成呼应,使小说结构更为严谨。 C. 热闹的景象恰似是祥林嫂的葬礼,表现出人们对祥林嫂的同情。 D. 热闹的气氛与祥林嫂的死恰成鲜明对比,反映了民众的愚昧、冷酷,同时也与前文形成呼 应,使小说结构更为严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说明祥林嫂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说法不准确;C.“热闹的景象恰似是祥 林嫂的葬礼”说法不正确,也没有表现人们对祥林嫂的同情;D.“反映了民众的愚昧、冷酷” 表述不准确。只有 B 项表述的全面、准确。 8.《祝福》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 - 5 -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 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 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A. 真实地描绘了鲁镇旧历年底的欢庆气氛。 B. 具体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并形象地展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 C. 衬托“我”及时回到故乡过年的欢愉心情。 D. 表现“我”对故乡鲁镇深沉的感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营造氛围,烘托 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深化)文章主旨。分析时要从故事情节、背景、人物形象的 作用上进行分析,还要结合景物描写在文中的具体位置。 本题是《祝福》开头景物描写,“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一声钝响”,渲染了一种沉闷压 抑的氛围,暗示了社会环境的黑暗与沉闷,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 A 项,“欢庆气氛”错,无中生有不合语境。 B 项,正确。 C 项,“欢愉心情”错误。 D 项,“对故乡鲁镇深沉的感情”错,无中生有不合语境。 故选 B。 【点睛】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环境描写。自 然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渲染、烘托、营造某种氛围;引出下文,为下文内容做铺垫; 交代人物身份、人物活动背景场所;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理;象征、暗示、深化小说 主题;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二、古诗文阅读(共 29 分) (一)(共 16 分) 阅读《琵琶行》选段,完下面小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 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 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 - 6 - 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 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 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 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 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9.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的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 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 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 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的情景。 D. 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10. 对节选部分第一段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 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 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D. 第五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悲惨的心情,第六句用月光进一步反衬诗人此时的心情。 11. 下列选项中对第二段诗人运用手法描摹音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 巧用拟声词和叠音词,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 C. 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D. 运用拟人手法描摹声音,增强音乐效果。 1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答案】9. C 10. D 11. D 12. (1)主人(我)和客人都下了马,到了船上,举起酒杯想喝酒,但没却没有管弦音乐。 (2)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东 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的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 - 7 - 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 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之中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 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 一轮明月。分析选项内容,C 项正确。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 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 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 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D 项,“反衬”错误。应该是烘托。“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酒喝得不痛快更 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 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 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 要求,如本题立足第二段内容,找到描摹音乐的内容,分析手法。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 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 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 共十四句,有叠词,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 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 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 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 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 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侧面描写,大家都 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 着一轮明月。语段没有使用拟人修饰。 - 8 -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 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 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主人”,诗人自指;“欲”,打算,想要;“管弦”,指的是音乐。(2)“乍”,突 然;“迸”,溅射;“突出”,突然出击(古今异义词);“鸣”,鸣奏,齐鸣。 【点睛】参考译文: 夜晚我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得发出飒飒声响。我和客人下马在船 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 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 忽然听见江面传来阵阵琵琶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寻着声源轻声询问弹琵 琶的是谁?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不语。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 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用怀里抱着的琵琶半遮着脸面。她转紧琴轴拨动琴 弦试弹了几声,还没弹成曲调却先有了感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 她一生的不如意。她低眉随手慢慢地连续弹奏,尽情地倾诉心底无限的伤心事。轻轻地拢, 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声音沉重抑扬如暴风骤雨, 小弦细促轻幽、急切细碎,如人窃窃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大小小的 珍珠一颗颗掉落玉盘。一会儿像黄鹂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一会儿又像泉水在冰下流动滞涩 不畅。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 暗暗滋生,此时声音暂歇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琵琶之音陡然高昂,似银瓶炸裂,水浆奔 迸;又像杀出一队铁骑,刀枪齐鸣。一曲终了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 了布帛。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之中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 (二)古代诗歌阅读(7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9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他乡作客、长年漂泊、登台无友、老病孤愁的复 杂感情和抱负无成的怅恨。 B. 首联用“风急”二字领起,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环境,诗人在多风的秋日登高望远,无祈 寿延年之欢,只能惹恨添悲。 C. 颈联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缠身,尾联又从白发日多, 因病断饮,归结到贫穷多病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D. 这首诗气象磅礴,意境宏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既流畅浑厚,又高歌激厉,慷慨激 越,动人心弦。 14. 请简要赏析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的“哀”字使用的妙处。 【答案】13. C 14. ①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渲染出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②写出了 秋季自然景象之悲凉,烘托出了人生之艰难。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 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 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 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 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C 项,错在“归结到贫穷多病是潦倒不堪的根源”。尾联诗人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 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故选 C。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古诗中的炼字题。题干要求简要赏析首 句“风急天高猿啸哀”的“哀”字使用的妙处。炼字题的方法: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 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 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 本题,“风急天高猿啸哀”句是诗人登高首先看到的景象。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 十分悲凉。疾风、白沙、小洲、啸猿、飞鸟,构成了一幅凄清、悲凉的秋景图画,感情词语 - 10 - “哀”字为全诗的“悲秋”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诗人的文字,却 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笼罩着浓浓的“悲秋”气氛,仿佛 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诗人借秋景之悲凉,烘托出人生之艰难。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 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 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 确认,得出答案。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夔州峡口秋江景物特点的两句是: “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 表现全诗主旨的两句是:“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两句是“_____, ___。” 【答案】 (1). 风急天高猿啸哀 (2). 渚清沙白鸟飞回 (3). 同是天涯沦落人 (4). 相逢何必曾相识 (5). 此情可待成追忆 (6). 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 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 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本题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啸”“涯”“渚”“惘”等字,默 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 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 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 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 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 但得不到分数。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 11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80 后”“90 后”成失眠大军主力睡眠经济悄然兴起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然而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在当下快节奏 的生活中,睡个好觉已经变成了一种奢侈。 3 亿睡眠障碍大军:“睡不着的每一分钟都是煎熬” 午夜 12 点半,潇潇(化名)躺在床上刷着手机。虽然窗外已经夜深人静,但她还是睡不 着。她想看看手机上的无聊内容帮自己入睡,但越看越精神。 “睡不好觉的问题是从工作以后才慢慢出现的。过去在学校宿舍作息比较规律,到点就 会睡觉。但是工作以后,这样的习惯就越来越难坚持。” 28 岁的潇潇,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平常加班到九十点钟是家常便饭,回到家往 往已经晚上 11 点左右。而这个时候,她已经不困了。 “最严重的时候我能就这样躺到天亮。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每一分钟都是煎熬。” 因为缺觉,潇潇的黑眼圈比同龄人严重很多,只能用厚厚的粉底来遮盖倦容。 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贺岩(化名)也长期忍受着“缺觉”的折磨。因为工作太忙,他在 工作日的平均睡眠时间最多六小时。 “通常结束工作都是晚上 12 点之后,第二天不到 7 点就要起床上班,最痛苦的就是早上 起床,要上两次闹表才能被吵醒。” 贺岩说,睡够 8 小时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简直就是奢望,为了补觉,他甚至练就了在地 铁里也能“眯一会儿”的技能。 事实上,受睡眠困扰的人远不止潇潇与贺岩。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 27%。 中国睡眠研究会 2016 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已经高达 38.2%,超过 3 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而且这个数字仍在逐年攀升中。 “80 后”“90 后”正成为失眠主力军 令人担忧的是,出现睡眠障碍的人群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像潇潇这样的大城市的年轻人 成为了“高危人群”。 2018 年,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六成以上“90 后”觉得睡眠时 间不足,只有 5.1%的睡眠处于“甜美睡眠”状态。 同年发布的《2018 中国互联网网民睡眠白皮书》则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 线城市压力大,北京的年轻人睡得最少,平均时长不到 7 小时。 - 12 - 工作压力大是影响睡眠质量的“罪魁祸首”,七成互联网用户受其影响。其次为生活压 力、环境因素、个人习惯等。还有超过 58%的网友表示,会牺牲睡眠时间完成最重要的工作。 与此同时,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也不尽如人意。 前不久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9 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显示,6 到 17 周 岁的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 8 小时的占比达到 62.9%。其中,13 到 17 周岁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 8 小时的占比达到 81.2%。 “缺觉”似乎成为了覆盖中国社会各个年龄段的问题。 失眠背后的商机:“睡眠经济”悄然兴起 “为了提高睡眠质量,我尝试过各类保健品,还去办过美容院的按摩卡,只要能让我睡 个好觉,花些钱也愿意。”潇潇说。 和潇潇有类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失眠大军在床上辗转反侧的同时,商家也发现了商机。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输入关键词“助睡眠”,立马弹出大量“助睡神器”。 从褪黑素、助睡眠香薰这样的传统商品,到被冠以“黑科技”的安眠手环、睡眠喷雾等 等。商品价格也相差悬殊,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 例如,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看到一款安眠手环,咨询商家时被告知手环采用的是高科技, 佩戴 15 天左右就能起到助睡眠的效果,并且对人体没有副作用。这款标着美国出产的手环卖 到了两千多元。 在线下,一些大型超市、商场的不少商品都打上了“助眠”标签,并且价格不菲。 某商场一款号称有护颈、助睡功能的枕头标价 1700 多元。据商家介绍,类似产品的销售 情况很好,不少顾客都愿意花上几百甚至上千元购买助睡眠的产品。 此外,一些与睡眠相关的 APP 也相继上线。有些可以记录使用者的睡眠状况,生成睡眠 报告,有的可以通过助眠音频帮助用户入眠。不少 APP 的安装量都超过了千万次。 不过在试过五花八门的产品后,潇潇并不知道哪些真的能帮助自己。 “这些产品有的买来有点儿效果,有的又好像完全没有感觉,更多的时候可能是心理上 的一些安慰。” 拿什么拯救我的睡眠? 医学上认为,睡眠障碍包括了“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三大类 90 余种睡眠疾病,严 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生产安全。 2015 年,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针对不同年龄层给出了睡眠指导建议: 新生儿每天睡 14 至 17 小时,3 至 5 岁儿童睡 10 至 13 小时,6 至 13 岁学龄儿童睡 9 至 - 13 - 11 小时,14 至 17 岁青少年睡 8 至 10 小时,成年人睡 7 至 9 小时,65 岁以上老人睡 7 至 8 小 时。 对于国内很多年轻人来说,想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十分困难。 在中国科协睡眠呼吸科学传播首席专家郭兮恒看来,睡眠障碍最主要的诱因和精神心理 有关。要想获得高质量的睡眠,一定要调整心情,放松心态。 “电子产品的普及、夜生活的丰富令年轻人生活不规律,对他们的睡眠产生了很大影响, 未来这种年轻化的趋势可能还会加重。”他建议,睡前一小时尽量不要再使用电子产品,可 以选择听音乐、看书来替代刷手机。 但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根据武汉科技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智勇及其团队在 2018 年 11 月发布的一项调查 报告,目前,超过八成的劳动者承受一般或更高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处于过劳状态。 与此同时,生活在“高压”状态下的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 2018 年 12 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8.17 亿。 2018 年,手机网民上网时间继续增加,人均周上网时长为 27.6 小时,较 2017 年底提高 0.6 个小时。其中,即时通信类 APP 用户使用时间最长,占比为 15.6%。 “晚上只要不看视频、不刷微博就会觉得空虚,拿着手机才‘有安全感’。”潇潇说, 自己曾经尝试过几次晚上不看手机,但是很快就坚持不下来了。 最近,她网购了几本感兴趣的书,打算晚上没事儿的时候读一读打发时间,但是她还一 直没有打开包装。“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改掉熬夜刷手机的习惯。” (选自新华网 2019 年 3 月 21 日,有改动) 16.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全球睡眠障碍率为 27%。而 2016 年中国成年人的失眠发生率就已经高达 38.2%,中国已经 成为世界上睡眠障碍最严重的国家。 B. 大城市的“80 后”“90 后”正成为失眠主力军,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也不足,“缺觉” 问题覆盖了中国社会各个年龄段。 C. 商家发现了失眠背后存在的巨大商机,各种助眠商品层出不穷,种类繁多,而且也都价格 不菲,但产品的效果却有待商榷。 D. 中国手机网民已经突破 8 亿,手机网民上网时间在继续增加。这种对手机的依赖也是人们 生活在“高压”状态下的一种表现。 - 14 - 1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超过 3 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而这个数字仍在上升之中。潇潇和贺岩的经历不仅不是个 别现象,还比较典型。 B. 中国 6 到 17 周岁的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 8 小时的占比超过 50%,13 到 17 周岁青少年儿童 的情况更为严重。 C. 为了能让自己睡个好觉,大多数失眠的人都愿意花钱购买帮助睡眠的产品,因此这一类产 品的销售情况很好。 D. 睡眠障碍包括三大类 90 余种睡眠疾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生产安全和生活质 量,必须加以重视。 18. 造成年轻人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拯救我们的睡眠?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答案】16. D 17. C 18. 原因:①工作太忙,经常加班,生活不规律。②压力过大,处于过劳状态。③个人习惯 不好,过度依赖手机。④电子产品的普及、夜生活的丰富。⑤环境因素。措施:①调整心情, 放松心态。②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如睡前一小时尽量不使用电子产品)。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 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A 项“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睡眠障碍最严重的 国家”,无中生有。原文“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已经高达 38.2%,超过 3 亿中国人有睡眠障 碍,而且这个数字仍在逐年攀升中”只是表达这种情况比较严重。B 项“大城市的‘80 后’‘90 后’正成为失眠主力军”缩小范围,原文“‘80 后’‘90 后’正成为失眠主力军” 并没有限定在“大城市”。C 项“而且也都价格不菲”曲解文意。原文“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 等”是说商品价格也相差悬殊。故选 D。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 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 之则为正确项。C 项“大多数失眠的人都愿意花钱购买”以偏概全。原文“不少顾客都愿意花 上几百甚至上千元购买助睡眠的产品”,是“不少顾客”,选项理解成“大多数”,理解错 误。故选 C。 【18 题详解】 - 15 -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 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第一问原因:回归原文,根据 “平常加班到九十点钟是家常便饭,回到家往往已经晚上 11 点左右。而这个时候,她已经不 困了”“过去在学校宿舍作息比较规律,到点就会睡觉。但是工作以后,这样的习惯就越来 越难坚持”概括出工作忙、生活不规律的原因;根据“工作压力大是影响睡眠质量的“罪魁 祸首”,七成互联网用户受其影响。其次为生活压力、环境因素、个人习惯等”“超过八成 的劳动者承受一般或更高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处于过劳状态”概括出压力大、环境影响 等原因;根据“与此同时,生活在“高压”状态下的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晚上 只要不看视频、不刷微博就会觉得空虚,拿着手机才‘有安全感’”概括出对手机过度依赖 的与原因;根据“电子产品的普及、夜生活的丰富令年轻人生活不规律,对他们的睡眠产生 了很大影响”概括出电子产品普及、夜生活丰富的原因。 【点睛】文意概括性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围绕题干找到文中的关键语句然后分点作答。筛选 之前要先依据题干确定答题的区域,然后再找与之相关的内容;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 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 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先生退兵 陈忠实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 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 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 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两位差官只好 等着。 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 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 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 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 回天之力!”说罢就转身走了。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朱先生听得门 - 16 - 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 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走了。先生躲走了。”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 的卫兵横枪挡住。那人说:“我找张总督。”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那人 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 让我进门。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 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 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喧道:“先 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 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 去你的书院哩。”朱先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 这个土人。” 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 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朱先生已经踏上咸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 连呜呜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生那里回 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总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张总督又好 气又好笑地说:“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我已经给他们交待过了。”朱先生转过身 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 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张总 督不由脸红了说:“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朱先生不耐烦了:“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 油味儿……”说罢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张总督追上来再次相劝。朱先 生却轻轻松松地说:“你诵一首咸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 道: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 两日后,朱先生回到省城复命张总督。这时,方巡抚已经罢兵,带领二十万大军撤离姑 婆坟,回归甘肃宁夏去了。 - 17 - 张总督立即传令备置酒席,为朱先生接风洗尘压惊庆功。朱先生从褡裢里掏出食物,大 吃大嚼起来。张总督难为情地说:“先生这不寒碜我吗?”朱先生不以为然。吃罢喝了一杯 热茶,背起褡裢告辞。张总督死拉住不放:“我还想请先生留下墨宝。”朱先生又放下褡裢, 执笔运腕,在宣纸上写下两行稚头拙脑的娃娃体毛笔字: 脚放大,发铰短 指甲常剪兜要浅 张总督皱皱眉头不知所云。朱先生笑说:“我这回去姑婆坟,一路上听到孩童诵唱歌谣, 抄录两句供你玩味。”说罢又背起褡裢要走。张总督先要用汽车送,又要改用轿子,又要牵 马驮送。朱先生说:“不宜车马喧哗。” (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有删节) 19.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最后“脚放大,发铰短/指甲常剪兜要浅”的题词内容,不仅反映了民声,也表达了 朱先生对革命军破除陋习清廉为政的期望。 B. 朱先生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知识分子的典范,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将他放在典型环 境中,主要采用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描写来凸显其性格。 C. 朱先生帮助张总督实现了愿望,但又处处拒绝张总督,小说这样写丰富了人物性格,也强 化了“赞美知识分子心存百姓、勇于担当”的作品主题。 D. 小说中人物语言极具个性:朱先生是个读书人,他的语言多为书面语,文雅而古朴;张总 督是带兵的军人,他的语言多为口语,直白且随意。 20. 文中的朱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概括分析。 21. 咸阳桥送行,张、朱二人分别吟诵了两首古诗,简要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 【答案】19. B 20. 朱先生是一个爱读诗书不畏权贵、忧国优民、勇敢从容的知识分子。 ①爱读诗书。朱先生坚持晨诵的习惯,无论是总督差人求见,还是去往劝退方升的路上,都不 忘诵读。②不畏权贵。面对总督的邀请,朱先生再三拒绝,与总督的对话中言语不卑不亢。 ③忧国忧民。朱先生之所以答应前往劝说方升,是要为古城百姓请命,使他们免遭涂炭。④ 勇敢从容。朱先生不带一兵一卒前往敌营,实属勇气可嘉,他肩负拯救古城的使命,表现得异 常淡定从容。 21. ①张总督表里不一,他吟诵古诗,表面上是为朱先生送行,表达一份不舍和祝福,实则 是迫于无奈、应景之诵。②朱先生是触景生情,由咸阳桥联想到战火将造成生灵涂炭,吟诗 而抒忧愤之情。 - 18 - 【解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 项,“主要采用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描写来凸显其性格”表述错误,文中对朱先生没有进行 心理描写。 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人物身份,其次从文中找到人物的各种描写, 通过分析人物所做的事、所说的话以及别人对于他的评价等看人物的性格、品质,最后用准 确的语言加以概括。答题时先概括后分析。 本题中,要求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文中的朱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要到小说中圈 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 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从朱先生坚持晨诵的习惯,如“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 诵读”,可以看出他热爱诗书;从朱先生对总督不卑不亢的态度,如“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 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你好 不仗义!’可以看出他正直清高、不畏权贵;从朱先生答应劝说方升,为民请命,如“朱先 生已经踏上咸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连呜呜 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可以看出他忧国忧民;从朱先生单身前往敌营,如“朱先生转过身 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 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可 以看出他勇敢镇定。 【2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欣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深入阅读文本,然后根据文本内 容,紧扣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的心理。 本题要求是“咸阳桥送行,张、朱二人分别吟诵了两首古诗,简要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 张总督吟诵古诗,是迫于朱先生的要求“你诵一首咸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而张总督心不在 焉又无可奈何地吟诵,表面是为朱先生送行,实际是迫于无奈的行为。朱先生吟诵古诗却是 触景生情,“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朱 先生由咸阳桥联想到眼前可能发生的战事,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 - 19 - 五、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习近平 2019 年 9 月 29 日在国家勋章和国 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这句话触动心弦,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刷屏金句。 材料二:疫情期间,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分别用了 10 天、11 天时间,“中国速度” 的背后是无数辛勤的工作人员和数不尽的支援企业;在全国的每一个角落,从社区网格员到 志愿者,从公安干警、快递员到清洁工,还有无数积极配合社区防控的广大群众……这片 960 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每一个人都在坚守岗位,为抗疫贡献着自己 14 亿分之一的力量。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立足平凡,争做英雄 曾经以为,英雄离我们很远,远得好似浩瀚宇宙里璀璨夺目的星星。我们只能仰望。如 今我终于明白,其实英雄就在我们身边,他们不是遥不可及,也并非高不可攀。 2020 年,随着疫情的扩展,被感染者连日上升,需要救治者数量也在增加,面对住院紧 张的难题,24 小时,铲平一座山!3 天,5 万平方米场地填平硬化!4 天,6 个护理单元+水 电改造总体设计完毕!10 天,你让中国见到灾难,中国让你见到奇迹!当你读完“火神山建 设不完全手册”之后,你就知道这些被戏称“基建狂魔”的建造速度到底有多快!狂魔躯壳 下是这些热血的肉身,虽然很多人说中国是“基建狂魔”,可以用神一般的速度搭建一所医 院。但其实,并不存在超人,他们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师傅,奉献自己,完成共同的目 标。 2019 年 3 月 30 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31 日下午,救火队员遇突 发林火爆燃,27 名森林消防队员和 3 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危险时刻,他们用生命守护百姓 安宁。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可生活中,他们就是母亲普通的儿子,在凉山州森林消防支 队战士的心中,他们就是自己最亲最近的战友。 2018 年 5 月 14 日,重庆飞往拉萨的航班,挡风玻璃突然爆裂、脱落,驾驶舱瞬间失压, 气温骤降到零下 40 度。生死关头,机长刘传健果断应对,平安将飞机降落,确保了 119 名旅 客的生命安全。事后,刘机长向大家分享了他长达 28 年的飞行生涯,身体力行地告诉人们, “把平凡做到极致就是非凡”。 - 20 - 是的,人,生来都是平凡的,但真正的伟大,就在于拥有脆弱的凡人之躯却拥有不可战 胜的神性。只要我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 做到极致,那么平凡的我们也会拥有非凡的人生,这样的我们就是英雄。 扫雷战士杜富国原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守护边疆的士兵之一,可危险面前,他总是挡在战 友的前面。在这个平凡人身上,发扬了深刻的奉献主义精神,成就了伟大。无臂“飞鱼”许 庆不分昼夜苦练游泳,夺得奥运会冠军,在这个残障人士应得到社会救济的时代,他用不懈 的奋斗将平凡变成伟大。董明珠从基层业务员打拼到格力总裁,在那个女性不被人看好的社 会里,她用努力生活的信念,成就伟大。 习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时说:“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 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 同样的,2019 年 9 月 29 日,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 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说:“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英雄精神永远熠熠闪光。英雄不仅民族图谱上的坐标,更是走向未 来的信念基石。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一代代中国人接续奋斗,立足平凡岗位,铸就了可歌可 泣的新时代英雄精神。作为青年的我们,倾听英雄故事,弘扬英雄精神,更要传承英雄信念。 立足平凡,创造伟大,争做英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 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 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 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 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 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第一则材料选自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 的讲话,赞扬英雄模范们的伟大,其核心是“伟大”和“平凡”之间的关联,即“伟大出自 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平凡的人生缔造了伟大的事业。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去写“伟大” 与“平凡”之间的关系。第二则材料通过疫情期间每一个人都在坚守岗位,为抗疫贡献着自 己 14 亿分之一的力量,说明所有的人都可以实现人生的伟大,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伟大的 成就。从这个角度可以去写伟大的人生、伟大的成就。综上,写作核心应围绕“伟大出自平 凡,平凡造就伟大”这一话题展开。 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则进行立意,也可以综合立意。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 - 21 - 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如写作记 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 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 议论,深化主题。 参考立意: 1、立足平凡,争做英雄。 2、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3、英雄也从平凡来。 4、崇尚英雄,争做英雄。 素材: 1.平凡之人在坚守与执着中迎来不凡。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有言:“把每简单事情做好了就 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中印边境的一户牧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四十年如一日自觉巡视边境,每天升起自制的五星国旗,守卫着国土。他们就像沙子,默默 无闻,但却成了光彩夺目的明珠,闪耀雪域。 2.和平年代的英雄也是数不胜数的。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曾三次与 死神擦肩而过,他将一生奉献于核武器的研制,默默付出,无怨无悔,他不是英雄吗?“杂 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野外工作,坚持不懈,走过这一条充满荆棘的艰辛道路,最终取得巨 大的成功,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它难道不是英雄吗?他们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国家取得 了成就,他们是国家的英雄,人民的楷模。还有一类人,他们没有取得举世闻名的成就,但 他们也是我们的平民英雄,也值得被世人尊崇。还记得汶川地震营救员的身影,他们挽救了 千万生命,他们是英雄;还记得黎明时环卫工人忙碌的身影,他们美化了环境,他们是英雄, 还记得烈日下建筑工的身影,他们建起了一座座的高楼,他们也是英雄 其实,我们身边的英 雄有许多,他们出身也许平凡但精神不凡。 3.“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获得共和国殊荣的国家英雄们,无一不是在平凡的岗 位上造就了不平凡的功绩。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到“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 从历经战火洗礼的志愿军一级英雄李延年到 60 余年深藏功与名的张富清,从杂交水稻研究开 创者袁隆平到毕生致力于中医药研究的屠呦呦,还有 60 余年扎根基层的农村先进模范申纪兰、 人民教育家于漪……他们的事迹和贡献永远写入了共和国史册! 行文结构:首先通过点明观点,英雄就在我们身边,他们不是遥不可及,也并非高不可攀; 接着从四个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然后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话,指出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 - 22 - 就伟大;最后呼应前文,呼吁我们应立足平凡,创造伟大,争做英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 1.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 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 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2.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 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 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 角度。 - 2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