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高一语文质量检测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主观题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 45 分;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本题 3 小题请将 1-3 小题答案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题 1. “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 可亲”分别写的是哪两个人物?( ) A. 贾探春 贾迎春 B. 贾探春 薛宝钗 C. 史湘云 贾迎春 D. 史湘云 薛宝钗 2.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 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描写的是( ) A. 贾宝玉 B. 贾琏 C. 贾蓉 D. 贾环 3. 下列语句不是出自《红楼梦》的一项是( ) A.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B.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 人。 C.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D.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答案】1. A 2. A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 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 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此题在于通过分析人物外貌描 写体会人物性格特征。迎、探、惜三春: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 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 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身躯凛凛,相貌堂堂。所以分别写的两个人 - 2 - 物是贾探春、贾迎春。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本题考查的 是鉴赏判断人物形象,抓住所给材料的关键词语分析判断,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 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 无缘无故的寻找愁苦,有的时候又装疯卖傻。虽然生就一副好面容,肚子里却没有半点学问。 糊里糊涂的连人情世故也不懂,愚笨顽劣不愿读书。行为奇怪性格乖张,那里管世人对自己 不好的评价呢?“纵然生得……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 里的学问当然是借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要求独立不羁、个 性解放,正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那管世 人诽谤”是对宝玉叛逆性格的褒扬。描写的是贾宝玉。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 “下列语句不是出自《红楼梦》的一项”,需要注意结合语句特点分析。 A 项,出自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说《凡例》。这是对曹雪芹一生的总结,也是对红楼一书倾注了 大量心血的吐露与见证。 B 项,这是贾宝玉说的话。 C 项,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此句也用来表示人物或事情的发展分分合合拥有一定 的必然性,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注定。《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 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分久必合,合久必 分”就出此处。 D 项,是《红楼梦》中的跛足道人所做《好了歌》里的语句。 故选 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 - 3 - 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 “这是个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 得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周瑞家的与平儿忙起身,命刘姥姥“只管等着,是时候我们来请你。”说着,都迎出去了。 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红桃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 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 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 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 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 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 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 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就有家下许多媳妇管事的来回话。周 瑞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 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 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 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 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得说了……今日我带了你 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越没个派 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 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 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 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舚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 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 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 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 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 - 4 - 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 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 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 听了,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至刘姥姥的跟前。凤 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 车坐罢。”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出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子们一齐乱跑,说“奶奶 下来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 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 催促刘姥姥,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才忍耻说,这是其谨慎性格所致。 C. 刘姥姥因为家中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这 一情节,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虏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 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板儿”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 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使她的话语显得不那么突兀。 5. 选文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 析。 6. 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 得体。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4. A 5. 反衬了刘姥姥初人贾府时的心情,渲染了氛围,为王熙凤的出场做了铺 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高明,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王熙凤的出场,由此可见贾府 之盛极一时。 6. (示例 1)凤姐接待刘姥姥时傲慢无礼。①“不接茶”“不抬头”等动作描写,表现了凤 姐的傲慢;②“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等动作、神态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 意;③“周姐姐……不敢称呼”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 (示例 2)风姐接待刘姥姥时比较得体。①“满面春风”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凤姐的热情; ②“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③多处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的 周到和客气。 - 5 -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 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 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B 项,“这是其谨慎性格所致”不当,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 C 项,作者这样安排不是为了说明“上山擒成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这与主题不符; D 项,“行乞的幌子”评价不当,刘姥姥到荣国府虽然是寻求经济帮助,但算不上是“行乞”; “使她的话语显得不那么突兀”表述不当,刘姥姥因一见面就张口求人的话语说不出口,才 想让板儿这个孩子“童言无忌”地说出她不好意思说的话,并不是她说话“突兀”。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 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解题时,可以从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 情节、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等方面进行考虑。解析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是为展开故 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这处细节描写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如表现刘姥姥的身 份、情感,表现贾府的富有,为王熙凤出场做铺垫等。见到匣子不知何物细节说明地位差距 大,引出下文寻求经济上的帮助,同时“倒唬的一展眼”也反映出当时刘姥姥恐惧的心理, 对渲染紧张(主要是求人)气氛也有一定的作用。 【6 题详解】 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表达出观点。只有这样 才能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对于小说情节合理性的探 究,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节等 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解题时,先从文章中找到有关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 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然后仔细体会,进行分析。做好此题要回到原文,根据人 要探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及其他人的映衬可以归纳总结出,两种观点都可以回答,只 要理由充分即可。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 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 - 6 - 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 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 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文言文阅读类 请将 7-11 题答案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一)课内文言文 7-8 题,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不敏:愚钝 B. 俯不足以畜妻子.. 妻子:妻子和儿女 C. 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孝敬父母 D.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是故:因此,所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的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 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C 项,“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故选 C。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A. 为.长者折枝 B. 吾见其难为 C. 视为止,行为迟 D.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 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例句:“为”,介词,替,给。 A 项,“为”,介词,替,给。 B 项,“为”,动词,做。 C 项,“为”,介词,因为。 D 项,“为”,动词,叫作,称为。 - 7 - 故选 A。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计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 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 乃持铁盾入到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 曰:“能复饮乎?”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 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 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 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 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豨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 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为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余日,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 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 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注], 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 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 武侯。 (节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宫车晏驾:古代帝王死亡的讳称。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 见/臣等计事/顺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 不见臣等/计事顺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 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 - 8 - 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对刘邦有多种称呼:“高祖”“沛公”“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 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 “沛公”是因起兵于沛,众人拥立,“汉王”源于 曾被封为汉中王。 B. “禁中”又称“禁内”,指帝王所居宫内,因帝王所居的宫苑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所 以才有“群臣绛、灌等莫敢入”的情形。 C. 在古文中,“迁”可以指调动官职,如“累迁”指的是多次调动,也可以指升官,如“升 迁”,而“左迁”指的是降职、贬官,如文中提到的“迁为左丞相”指的是降官。 D. 樊哙死后,被追封为“武侯”,侯,是爵位的一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爵位 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侯居第二等,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以屠狗为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赴项羽设下 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 樊哙为了保护刘邦,勇闯营帐,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 勇猛,还义正词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C. 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凭借战功,地位不断升高,后来又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 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D. 樊哙晚年,被人奏言和吕氏关系亲近,受到高祖猜忌,高祖命令陈平在军中斩杀樊哙,陈 平因为畏惧吕后,而把樊哙押回长安,由于高祖去世,樊哙幸免于难。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死且不辞,岂特厄酒乎! (2)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答案】9. D 10. C 11. B 12. (1)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独(还,只)怕一杯酒吗! (2)这一天(如果)没有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业几乎危险了。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 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 - 9 - 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 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 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 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 “起丰、沛”与“定天下”是并列关系,主语均为“陛下与臣等”,两者之间应断开,据此 排除 A、C 两项; “顾”作疑问副词,意为“难道”,常用于句首,其前应断开,据此排除 B 项。 本题句意为:当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一带起兵,平定天下,多么豪壮呀!如今天下已定, 又是多么疲乏呀!况且陛下病重,大臣们都很惊恐,不接见我们共谋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 和一个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陛下难道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 故选 D。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根据平时积累掌握的知识作出 答案,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 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C 项,“如文中提到的‘迁为左丞相’指的是降官”分析错误,文中“迁为左丞相”指的是升 官。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 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 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 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 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 B 项,“面对项羽的威胁”分析错误,结合文本第一段内容分析,文中项羽并未威胁樊哙。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 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 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 - 10 - 的关键词。 (1)“且”,尚且;“辞”,推辞;“岂”,难道;“特”,只。(2)“是日”,这一天; “微”,无,没有;“谯让”,谴责,责备;“殆”,危险。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 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 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 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 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樊哙,是沛县人。 以宰杀狗为职业。 高祖做沛公,让樊哙担任舍人。 项羽在戏下,想 要攻打沛公。 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告诉项羽没有封锁函谷关的事情。 饮 酒半酣时,亚父谋划想要杀掉沛公。 樊哙守在营帐外,听说情况危急,就拿着铁盾闯入营帐 中。 项羽说:“壮士。”赏赐给樊哙一杯酒和一只猪腿。 樊哙饮酒之后,拔剑切肉吃,全吃 完了。 项羽说:“能再喝酒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独怕一杯酒吗! 沛公先 入关平定咸阳,军队在霸上餐风宿露,来等待大王。 大王今天到了,却听信小人的谗言,和 沛公之间有了嫌隙,我担心天下分裂,人们心里会不再信任大王。”项羽也因此最终作罢, 不再有诛杀沛公的想法。 这一天(如果)没有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业几乎危险了。 汉王做了皇帝,因为樊哙坚守和作战有功,增加封邑八百户。 楚王韩信反叛,樊哙跟从 高祖到达陈地,战胜韩信,平定了楚地。 又赏赐列侯爵位和诸侯剖符,世世代代不断绝,又 增加封邑舞阳。 后来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到代地攻打韩信。 从霍人到云中,与绛侯共同 平定了这些地方,增加封邑一千五百户。 后又趁机攻打陈豨与曼丘臣的军队,在襄国作战, 攻破柏人,平定清河、常山总共二十七个县,摧毁了东垣,升为左丞相。 樊哙娶吕后的妹妹 吕须为妻子,所以和其他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起初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曾经病得很严重,讨厌见人,躺在宫中,下诏令给守门人不 许让群臣进宫。 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众多大臣都不敢进入。 十多天后,樊哙流着泪 说:“当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一带起兵,平定天下,多么豪壮呀! 如今天下已定,又是多 么疲乏呀! 况且陛下病重,大臣们都很惊恐,不接见我们共谋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和一个 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 陛下难道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高帝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反 叛,高帝让樊哙凭借相国的身份攻打燕国。 这时高帝病得很重,有人诋毁樊哙和吕氏勾结, - 11 - 假如皇上有一天驾崩,那么樊哙就会率领军队杀尽戚夫人、赵王如意这些人。 高帝听说了以 后非常生气,于是让陈平带着绛侯前去代替樊哙担任将领,到军中就斩杀樊哙。陈平畏惧吕 后,抓捕樊哙到了长安。 到了以后高祖已经驾崩,吕后释放了樊哙,让他恢复了官爵与封邑。 孝惠六年,樊哙去世,谥号是武侯。 四、古代诗歌阅读。 请将 13 题答案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注]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唐末黄巢之乱。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的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居所破旧”,后者作“缺少”讲。 B. 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 C. 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直抒胸臆,以长辈的身份语重心长地鼓励弟侄。 D. 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14. 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答案】13. A 14. ①颈联写的是窗外竹子的影子在书桌上摇曳,泉水发出汩汩之声,仿 佛流入砚台中,“竹影”“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环境的清幽高雅。②弟侄在纷乱的战争环 境中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心境的体现。③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好学、 专注求学的态度的赞美之情。 【解析】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 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 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 - 12 - A 项,“前者指‘居所破旧’”分析错误,首句的诗意是“为什么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 养”,所以首句的第一个“穷”字指“处境窘困”。 故选 A。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诗歌景物描写,概括诗句情感的能力。分析诗句景物描写可根据诗句的含 义来分析。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 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 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本题要求分析颈联,首先要分析颈联写了什么景色,然后分析这 些景色所体现的环境特点,最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分析情感时,要由表及里进行分析。 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竹影”“泉 声”既体现了环境的清幽高雅,也体现了人物内心的宁静,表达的是作者的喜爱之情。视觉 与听觉相结合,我们可以想见其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借以表现诗人对弟侄勤奋 刻苦的赞美之情。 15.古文背诵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 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君主想到自己地位的高而险,就要加强自我修养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想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要端正自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阿房宫建筑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 (1). 以吾一日长乎尔 (2). 毋吾以也 (3).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4).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5). 蜂房水涡 (6).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 与 字 义 分 不 开 , 学 生 应 借 助 字 义 来 识 记 字 形 。 注 意 重 点 字 的 写 法 。 如 “毋”“牧”“黜”“矗”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语言运用题(26 分) 请将(16-20)题答案用 2B 铅笔涂答题卡上, - 1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也许,你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却从来就无心注意他们两鬓日益斑白的发 丝;也许,你只是运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将商场上的对手攻击得 ,甚至倾家荡产, 而此时你会说“这就是竞争”,但你可曾想过,这会招来更多的“虎视眈眈”。 也许,你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些 而欺诈行骗,到头来 ,却喜滋滋地 沉醉于苦心赚得的“战利品”上。 也许,在自己心的舞台上,你一直是一个独舞者。 宇宙由一个微小粒子爆炸开来,从此浩浩苍穹间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地球,人类出现、繁 衍,从茹毛饮血的时代渐渐发展而来,形成了社会,拥有了文明。 ( )然而,事物往往都有一个“度”,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如果眼中 只有自己,而不给别人留下 的话,那么,他将永远生活在“自我”之中,直至孤 独地死去。 我们生活在人群中间,我们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么,就别做那个独舞者,看到自 己的同时也看到别人吧。 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到了什么也无关紧要,即使心中 装着他人,也可以无怨无悔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上面的舞蹈者,要看一看舞台有多大;而舞台有多大,就 要看你的心有多大!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狼狈不堪 蝇头小利 众叛亲离 立足之地 B. 体无完肤 蝇头小利 分崩离析 弹丸之地 C. 狼狈不堪 蜗角虚名 分崩离析 立足之地 D. 体无完肤 蜗角虚名 众叛亲离 弹丸之地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只装着自己而不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 B. 人“个体”的本性,决定于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或只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 C.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而只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 D. 人“个体”的本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而只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是 - 14 - A. 凭栏回首,我们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割了什么也无关紧要,只有心中装 着他人,才可以无怨无悔了。 B. 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割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心中装 着他人,就可以无怨无悔了。 C. 凭栏回首,我们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心中装 着他人,就可以无怨无悔了。 D. 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有心中装 着他人,才可以无怨无悔了。 【答案】16. A 17. D 18. C 【解析】 【1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 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 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 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狼狈不堪: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 非常窘迫的样子。体无完肤: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浑身受伤。也比喻论点全被驳 倒或文章被删改了很多。结合“将商场上的对手攻击”分析,选用“狼狈不堪”。蝇头小利: 用来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蜗角虚名:形容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结合语境分析,主要讲 为了自己的一点小利益而欺诈行骗,选用“蝇头小利”。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弃。 形容十分孤立。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主要讲欺诈行骗带来的恶果,选用 “众叛亲离”。立足之地:能站住脚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处所或能生存下去的地方。弹丸 之地: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结合“如果眼中只有自己,而不给别人留下” 分析,主要讲不给别人留一点空间,选用“立足之地”。故选 A。 【1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 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 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 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A 项、C 项,文段主题是讲人的个体本性,而非社会 性。B 项,“决定”是说前者是后者的先决在条件,后者是由前者产生的;“决定于”则是指 后者是前者先决条件,前者是由后者的产生的。综合分析,D 项正确。故选 D。 - 15 - 【1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 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 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 度不大。A 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收获”,意思是指取得成熟的农作物,比喻心得、成 绩、战果。“收割”,泛指收获农作物。B 项,不合逻辑,“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不合逻 辑,应该是先付出后得到;“收割”用词错误。D 项,不合逻辑,“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 不合逻辑。“只要……就”表示足够条件,即有这个条件就会产生后一个分句指出的结果, 但并不排除在别的条件下也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强调是一种充分条件,但不是达到结果的唯 一条件。“只有……才”表示必备条件,即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后面的那个分句指出 的结果,但有了所说的条件,也不一定能产生所说的结果,还要看是否具备其他的条件。故 选 C。 1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哈姆莱特决非“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就注定了他与丑恶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 ②他说:“时代变得越发不像样子,一个农民的脚趾竟然这么靠近一个朝臣的脚后跟,擦伤 了后者的冻疮。” ③尽管哈姆莱特有令人钦佩的才能,竭力想除旧布新,但他总是郁郁不乐,迟疑不决,他始 终是孤立的。 ④他虽然善于思索,却优柔寡断;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 ⑤可见哈姆莱特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 A. ①⑤④③② B. ④②⑤③① C. ②④①⑤③ D. ①②④③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 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注意把握关联词语与前后句的联系。结合前面内容“一个农民的 脚趾竟然这么靠近一个朝臣的脚后跟”“可见”分析,②⑤在一起;结合“始终是孤立 的”“这”分析,得出“他与丑恶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结论,结合“决非‘完人’”分析, - 16 - ④可以为首句,故选 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荀子的君子式人格, ;孟子的大丈夫人 格, ;墨子的苦行侠人格, ;杨朱的贵我人格, ;再一种便 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 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②绝对自我,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③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④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A. ④③①② B. ④①②③ C. ①②④③ D. ③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排列语序的能力。解答时要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 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本段段意是: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 本题可从第三、四空入手分析。 第三空承接“墨子的苦行侠人格”,应体现“苦行”特点,①的“赴汤蹈火,摩顶放踵”更 能与“苦行”对应,故填①。 第四空承接“杨朱的贵我人格”,应是以自我为中心,故填②。 故选 A。 21.根据下列短语,选填对联,注意:故事与人物要吻合。 纵刘失增 功名古已传 鸿门设宴 退秦存郑 深夜出城 是非今难断 上联:楚霸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烛之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上联:楚霸王 鸿门设宴 纵刘失增 是非今难断 (2). 下联:烛之武 深 夜出城 退秦存郑 功名古已传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仿写句子的能力,重点考核对联,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 - 17 - 致,结构形同,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仄”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 三、四声,“平”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此题注意人物和事件的吻合,同时注意 “纵刘失增”和“退秦存郑”;“鸿门设宴”和“深夜出城”;“功名古已传”和“是非今 难断”结构的对称。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 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①______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 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称奇的是②__________,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 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 pH 值发 生了变化,③________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答案】 (1). 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 (2). 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 (3). 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借助补写句子来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补写句子,注意分析整个语段。 这段文字属于说明性文字,说明对象是“花青素”,第一处是对后面内容的总括,依据后面 在酸性、碱性、中性环境中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第二处, 后面以牵牛为例,可以知道“有些花的颜色一日数变”;第三处,前面说“花瓣表皮细胞的 液泡内 PH 值发生了变化”,此处是说“花青素随之发生变化”。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 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 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第一处内 容是后面“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中则是紫色”这 句话的统领,第二处内容后面说“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 变成蓝色”,这是举例对前面句子的说明,第三处,后面说“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可知前面是原因。 六、作文(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18 - 岁末,一场冬雪后学校的停课,让正在读高二的小明不用早起上学,在舒适的家中享受 温暖的空调。对此,小明家里的长辈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爷爷认为,下 雪就放假,孩子不能接受风雪的磨砺,这是被惯坏的一代;妈妈认为,学校这么做是保护学 生安全,属暖心之举;爸爸却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时代已经进化到竞争无需用苦 力的时候了,今天的孩子需要面对的绝不只是自然界风雪的考验。 小明把家中长辈们的争论发到班级群里,引发了老师、同学和家长们更大范围、更多角 度的讨论。 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向长辈或同龄人,也可以向 其他相关方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不经历风雪,无以识英才 ——致校领导的一封信 亲爱的校领导: 您好! 我是一名来自高二的学生,小明。一场冬雪的停课,让我能够不用早起上学,在舒适的 家中享受温暖的空调,学校出于学生人身安全考虑的暖心之举,让我感受到了校领导对我们 学生的关爱以及校园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能够在这样的学校学习并接受熏陶,我感到无比 的荣幸。 然而,仅仅因一场冬雪就停止课程,是否有些小题大作、过于低估我们的学习热忱和抗 风雪能力了呢?毕竟,不经历风雪,无以识英才。 “路不险,则无以知良马;任不重,则无以识英才。”诚哉斯言,自然界的风霜雨雪固然是 对我们的考验,但接受风雪的磨砺对我们的成长而言何尝不是好事?鲁迅先生说:“倘能生存, 我当然仍要学习。”先人仰之弥高,我们又怎可因为区区一场风雪就废止学习?“知识是力 量的源泉”,唯有知识是终身的财富。君不见,古有囊莹映雪照亮先人读书坦途,今有周总 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峥峥誓言犹响耳畔。舒适的家、温暖的空调的确带来一时的享 受与快感,但却会成为读书之路的绊脚石,“糖衣炮弹”会磨蚀我们的进取之心,混灭我们 不屈的灵魂。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挑战,今 天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自然界风雪的考验。昔日杜野老笔下的“广厦千万间”早己成为现实, - 19 - 现代科技走进校园也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诸多便利。我们面临的压力更多的来自于同龄人的 竞争、父母的期待、自己对于前路的茫然,等等。这次的冬雪只是我们前进路上的一个小小 考验,倘若我们将其作为不学习的借口,解怠了学业,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那才是真正的得 不偿失。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我们心怀对知识 的热爱和对时代的济世情怀,冬雪也好、夏雷也罢,都无法成为我们奔赴知识殿堂路上的拦 路虎。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冬雪停课事件一方面也 许会造成某种程度对学习的懈怠,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敲响了坚定理想信念的警钟。我们并没 有你们想象的那么脆弱,身处和平时代,我们更懂得知识的珍贵和奋斗的价值。且将轰轰的 雷声当作梦想的礼炮,头顶的风雪当作加冕的桂冠。三更有梦书作枕,莫负今朝少年名! 谢谢您阅读我的来信,希望我的肺腑之言能给您一些启示。 此致 敬礼! 学生小明 2019 年 3 月 17 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任务很明确,“假 如你是小明”,要求以小明的身份写作,其他任何人或者没有角色限定的人物,都不符合题 目要求;“向长辈或同龄人”界定了言说对象,要“目中有人”,不能自说自话,面对“长 辈或其他有关方面”,要有正名意识,充分阐释一代人的感受和见解,要做到语气委婉,体 现商榷与对话感,语气不能生硬或者武断,更不能出现训斥性的语言,面对“同龄人”,要 有感召意识,由表及里地去阐释这一代人特殊的时代考验和磨砺,打开一代人的生活世界与 精神世界,语言真挚而有号召力,向“其他相关方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时,也应明确 写作对象;“你会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偏向说理阐释类文章。然后分析材料,材料中由 冬雪放假引发了家里不同长辈的看法,涉及三个人、两代长辈的观点。爷爷质疑这种做法, 认为没有风雪的磨砺,这一代是被惯坏的一代,缺少应有的身心素质,他否定学校的做法。 妈妈的话语其实委婉否定了爷爷的看法,认为学校这样做是“暖心之举”;爸爸的表态实际 上是兼容了前二者的说法,“绝不只是”并未完全否定“爷爷”的认识,但“无需用苦力” 强调了这一代人有着特殊的际遇,面临着不一样的磨砺和考验,把思考引向深入,具有思辨 性和探究性。从三者关注的焦点看,爷爷、妈妈主要是围绕着雪后学校放假这一表层事件进 - 20 - 行评价,但爸爸的话则将问题延伸到“这一代人该接受怎样的磨砺才能顺应时代的挑 战”“这一代人应该如何成长”这样具有思辨性、探究性的问题上,逼问的是这一代人的自 我认知与时代感受。所以,本题不能仅就“学校放假”这件事的是与非进行议论,而要从下 雪放假这件事上谈新一代人对新时代背景下的磨砺和挑战有着怎样的认识,怎样证明自我, 在给出这一代人判断的同时,要阐释“这一代人如何看待‘风雪磨砺’,又面临着哪些新的 磨砺与考验”。本题可以引发多种思考,只要紧扣中心,结合时代,切合要求,都可以写出 优秀的文章来。最后分析文章的行为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 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 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从不同角度分析各种磨砺对人成长的意 义;最后回扣论点并总结全文。安排结构时要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参考立意: 磨砺不止眼前的风雪,真正的挑战是智慧的比拼、能力的较量;认清时代要求,勇于接受挑 战;顺应时代要求,吃苦也有新方式;应有健康体魄,更需砥砺精神。 素材: 树要成材,需要园丁的修剪;玉要成器,需要工匠打磨;青春,同样需要雕琢,才会绽 放绚丽的光彩。 在成为一个成名艺人的背后,都站着成千上百个梦想破碎的人。成都男孩马雪阳因参加 2007 年的“快乐男声”踏进娱乐圈,前往韩国进行长达半年之久的学习,他这样描述自己的 生活:“……晚上 8 点到 12 点的舞蹈训练才是最难熬的,回到住所,连澡都不想洗,倒头便 睡。”魔鬼般的练习成就了他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形象。青春的剧目,没有彩排,唯有勇敢接 受斧凿的雕琢,才能成大器。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学校停课是繁华盛世给予新青年的包容与理解,但绝不能成为学 生自我松懈的理由。在家复习才是这种意外假期的正确攻略。小事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 意志,既扫屋又能扫天下。当代青年应锻炼顽强的意志,在小事中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只有 每个青少年凝魂聚气,共同为中国社会建设增砖加瓦,中国梦才不是画饼充饥,社会主义才 不是空中楼阁。 不忘初心,奋发有为。在假期中因短暂的快乐而忘记自己的心之所向,应该是长辈们最 担忧我们的一点,的确,养成一个好习惯据说要二十一天,但形成一个坏习惯却是一念之间。 形形色色的诱惑总是让本就心智不齐的青少年乐不归蜀,因此,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自觉 抵制或大或小的诱惑不至乱花渐欲迷人眼,如此才能“一日看尽长安花。”爸爸所说的考验, - 21 - 应该也在于此吧。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 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 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 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 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 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 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 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 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 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 视角度。 - 2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