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呢?这需要在文化传播的理念、框架以及方式等方面用心用力。‎ 首先,在理念上,告别以“传者”为中心的单向传播理念。无论是对内传播,还是对外传播,一厢情愿地认为受众会无条件地接受传播的内容,是不现实的。为此,需要尊重受众的接受期待,平等地与受众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地灌输。盛气凌人的说教没有人愿意听,受众只会背你而去。所以,宣传工作就不能以“传者”为中心,而应充分尊重受者的权利和感受,提升传播的质量和水平,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所要传播的价值理念植入到目标受众心中去。‎ 其次,在传播框架上亟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框架问题。如今,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内外有别的宣传模式需要修正。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已经成为传播现实,这就需要从受众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二是主流价值观、非主流价值观、中国文化之间的秩序问题。三者完全重合显然是不现实的,如何寻求三者之间的最大“交集”,这是文化整合需要破解的课题。将三者有效地整合起来,获得“共识”之后,构建一个立体的传播框架,将三个维度的价值理念有效地运转起来。主流价值观传播应该处于金字塔的顶端,非主流价值观传播处在中间层,文化传播应该是金字塔的基座。三个层面的传播是上下贯通的尤其是主流价值观不是孤悬在金字塔的顶部,它应从非主流价值观和中国的文化基座中汲取最大共识,获得丰厚的民意支持和文化地气,这样才能实现主流价值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 25 -‎ 其三,创新传播方式。习近平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的内容演绎,就是成功的文化传播案例之一。比如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设计者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复活了张择端笔下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生活,让原先静态的历史名画变成了生动的动态场景。场景生动再现了古代中国城市的祥和、热闹生活,智慧地表达了中国文化中的和谐、兼容的理念。‎ ‎(摘自张涛甫《中国文化如何输出》,有删改)‎ 材料二 最近,“90后”古风美食播主李子柒在海外走红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月桃花开,采来桃花酿成酒;五月樱桃季,开始酿樱桃酒、烘樱桃干;从手工造纸,养蚕缥丝,再到制作各种家居物……子柒的视频多以中国传统乡村生活及其独特的物产为中心,充满着浓郁的烟火味道和恬静的田园气息。‎ 有人说她的视频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她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而文化学者贾静楠认为,李子柒视频中的劳作和生活方式、饮食服饰、手工艺品等内容,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田园牧歌式的影像满足了国外一些观众对于传统中国的想象,说明中国文化可以通过创新手段发扬光大。‎ 在北大教授张颐武看来,李子柒视频创新方式,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对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有积极意义。这种大众文化传播方式更有着独特优势,“大众文化从感性上会让人形成对一种文化的初步和基本印象,从而提高跨文化传播效率,也为更多的高雅文化传播打开了空间。”‎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吸引着海内外关注的目光:“add oil(加油)”“guanxi(关系)”等许多中式英语词汇,先后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电影《流浪地球》在北美、澳洲票房成绩亮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也成为对外文化传播的新渠道,通过生动丰富、具有现场感的介绍,“润物细无声”地日益凸显出文化对外传播的正面效果。‎ 业内人士指出,李子柒视频从专业性上看,视频作品质量较高,甚至不输成熟的工业化纪录片。视频中充满了数天及数季度的跟拍,大量延时拍摄则被运用于展现时节变化之美,此外还有滤镜调色、微距特写、中远景切换等技术运用。‎ - 25 -‎ 据抖音视频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现在在海外有影响的文化视频作品质量都较高,“然而不足的是,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大多还停留在功夫、美食、服饰等具象和器物层面,体现中国当代文化特征的文化产品还较少在国外产生较大影响。”‎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指出,对外文化传播中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我们的故事里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所积累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如果这些故事得到外国读者的喜欢,就意味着中国文化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他们的喜欢。‎ ‎“文化传播要了解受众需求,不能只考虑‘我有什么’,还要考虑‘他对什么感兴趣’。”张颐武说,“李子柒视频能够引发人们的强烈兴趣,说明了传播题材的吸引力。”‎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中国的文化传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在于文化传播理念有偏差、框架不清晰以及传播方式陈旧。‎ B. 为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需要修正当下内外有别的宣传模式,将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 C. 设计者运用高科技手段将《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繁华生活动态化,更好地表达了和谐、兼容的理念。‎ D. 李子柒视频之所以受追捧,是因为顺应观众需求而选择了充满烟火味道和田园气息的中国传统乡村生活。‎ ‎2. 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在中国文化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既得益于国力的提升,也与大众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不无关系。‎ B. 大众文化一般具有感性化的特点,便于让外界接受,能够让外国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C. 本文在充分肯定李子柒视频的同时,也指出了它存在肤浅简单、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等问题。‎ D. 尽管人们对李子柒视频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争论,这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为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中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开设了以汉语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孔子学院”。‎ B. 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林语堂,用英文写了《生活的艺术》一书,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该书一出版就引起了轰动。‎ - 25 -‎ C. 京剧文化海外推广者孙萍说:“传播的目的在于接受,我们要用别人听得懂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D. “add oil(加油)”“guanxi(关系)”等许多中式英语词汇,先后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 ‎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请简要概括李子柒视频在全球走红的原因及意义。‎ ‎【答案】1. C 2. C 3. D ‎ ‎4. ①以设问开篇,引出中心论点。②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式的论证结构。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等。 ‎ ‎5. ①李子柒视频内容上尊重受众需求,制作质量高,传播方式新颖。②传播了中国文化,增进了世界对中国的理解;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为当下中国文化的传播带来启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 A项,“框架不清晰”错,不能把“传播框架上亟需解决两个问题”等同于“框架不清晰”。‎ B项,“将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错,文中说“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已经成为传播现实”。‎ D项,以偏概全,从文中看,李子柒视频之所以受追捧,原因不止一个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 C项,“也指出了它存在肤浅简单、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等问题”不是本文的观点,文中说“有人说她的视频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她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而文化学者贾静楠认为……说明中国文化可以通过创新手段发扬光大”,可见文章对李子柒视频是赞同的。‎ - 25 -‎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 D项,“add oil(加油)”“guanxi(关系)”等许多中式英语词汇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是国家实力增强带来的影响,而非“中国文化如何输出”的内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论证的特点。作答时,往往考虑两点:文章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文章使用了什么论证结构。其中论证方法常见的有举例论证法、引用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假设论证法等;文章常见的论证结构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 ‎①以设问开篇,“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呢”一句设问引出中心论点:这需要在文化传播的理念、框架以及方式等方面用心用力。②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式的论证结构,第一段提出总观点“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呢?这需要在文化传播的理念、框架以及方式等方面用心用力”,接下来以“首先”“其次”“其三”三个分论点分别对“文化传播的理念”“框架”“传播方式”三部分进行论证。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列举2010年世博会和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引用习近平的讲话等。‎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 - 25 -‎ 李子柒视频走红的原因有三点:第一,依据“李子柒视频中的劳作和生活方式、饮食服饰、手工艺品等内容,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田园牧歌式的影像满足了国外一些观众对于传统中国的想象,说明中国文化可以通过创新手段发扬光大”,可知其视频内容上尊重受众需求;第二,依据“李子柒视频从专业性上看,视频作品质量较高,甚至不输成熟的工业化纪录片。视频中充满了数天及数季度的跟拍,大量延时拍摄则被运用于展现时节变化之美,此外还有滤镜调色、微距特写、中远景切换等技术运用”,可知其视频制作质量高;第三,依据“李子柒视频创新方式,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对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有积极意义。这种大众文化传播方式更有着独特优势”,可知李子柒视频传播方式新颖。‎ 李子柒视频走红的意义有三点:第一,“李子柒视频创新方式,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对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有积极意义”,即传播了中国文化,增进了世界对中国的理解;第二,依据“对外文化传播中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我们的故事里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所积累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如果这些故事得到外国读者的喜欢,就意味着中国文化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他们的喜欢”,可知李子柒视频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第三,依据结尾张颐武所说“李子柒视频能够引发人们的强烈兴趣,说明了传播题材的吸引力”,可知李子柒视频为当下中国文化的传播带来启示。‎ ‎【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花之笔记 张晓风 旅行美国,最喜欢的不是夏威夷,不是佛罗里达,不是剧场,不是高速公路或迪斯尼乐园,而是荒地上的野花。在阿利桑那,高爽的公路上车行几小时,路边全是迤逦的野花,黄粲粲的一径开向天涯,倒教人怀疑那边种的是一种叫做“野花”的农作物,野牛和印第安人像是随时会出现似的。‎ 多么豪华的使用土地的方法,不盖公寓,不辟水田,千里万里的只交给野花去发展!‎ 我愈来愈喜欢这种不入流的美丽。‎ 一路东行,总看到那种容颜,终于,在波士顿,我知道了它的名字,“蓝水手”,BlueSailor。‎ - 25 -‎ 像一个年轻的男孩,一旦惊讶于一双透亮的眼睛,便忍不住千方百计去知道她的名字——知道了又怎样,其实仍是一样,只是独坐黄昏时,让千丝万缕的意念找到一个虚无的、可供挂迹的枝柯罢了。‎ 知道你自己所爱的一种花,岁岁年年,在异国的蓝空下安然的开着,虽不相见,也有一份天涯相共的快乐。‎ ‎《诗经》有一个别名,叫葩经,使我觉得桌上放一部《诗经》简直有一种破页而出的馥馥郁郁的香气。‎ 有一种花,叫爆仗花,我真喜欢那名字——因为有颜色,有声音,而且还几乎是一种进行式的动词。‎ 那种花,香港比较多见,属于爬藤类,花不大,澄黄澄黄的仿佛千足的金子,开起来就狠狠地开满一架子,真仿佛屋子里有什么喜事,所以那样一路噼哩啪啦地声势壮烈地燃响那欢愉的色彩。‎ 还有一种花的花名也取得好,叫一丈红,很古典,又很泼悍。‎ 其实那花倒也平常,只是因为那么好的名字,看起来只觉得是一柱仰天窜起的红喷泉,从下往上喷,喷成一丈,喷成千仞,喷成一个人想象的极限。‎ 有些花,是只在中国语文里出现,而在教科书里却不成其为花,像雪花、浪花。‎ 所有的花都仰面而开,唯独雪花俯首而开,所有的花都在泥土深处结胎,雪花却在天空的高处成孕。雪花以云为泥,以风为枝桠,只开一次,飘过万里寒冷,单单地要落在一个赶路人温暖的衣领上,或是一个眺望者朦亮的窗纸上,只在六瓣的秩序里,美那么一刹,然后,回归为半滴水,回归入土。‎ 浪花只开在海里,海不是池塘,不能滋生大片紫色的、白色的、粉色的花,上帝就把浪花种在海里,海里每一秒钟都盛开着浪花。‎ 有什么花能比浪花开得更巨大,更泼旺,那样旋开旋灭,那样方生方死——却又四季不凋,直开到地老天荒。‎ 人站在海边,浪就像印度女子的佩然生响的足环,绕着你的脚踝而灿然作花。‎ 有人玩冲浪,看起来整个人都开在花心里,站在千丝万绪的花蕊里。‎ 把浪说成花,只有中国语文才说得那么好吧!‎ 我讨厌一切的纸花、缎带花和塑胶花,总觉得那里面有一种越分,一种亵渎。‎ 还有一种“干花”,脱了水,苍黄古旧,是一种花中的木乃伊,永远不枯,但常年的放在案头,让人觉得疲倦不堪。不知为什么,因为它永远不死,反而让你觉得它似乎从来没有光灿生猛地活过。‎ - 25 -‎ 我只愿意爱鲜花,爱那明天就握不住的颜色、气息和形状——由于它明天就要消失了,所以我必须在今天用来不及的爱去爱它。我要好好地注视它,它的每一刹那的美其实都是它唯一一次的美,下一刹,或开或阖,它已是另一朵了。‎ 我对鲜花的坚持,遇见玻璃花便破例了。哈佛的陈列室里有一屋子的玻璃花,那么纤柔透明——也许人造花做的极好以后就有一种近乎泄漏天机的神秘性。‎ 也许我爱的不是玻璃花,而是那份已成绝响的艺术,那些玻璃花都是一对父子做的,他们死后就失传了——花做得那么好当然也不是传得下来。‎ 我真的不知道我是爱上那做得特别好的晶莹得虚幻的花,还是爱那花后面的一段寂寞的故事。‎ 我爱花,也许不完全是爱花的本身,爱的是那份乍然相见的惊喜。‎ 有一次,去海边,心里准备好是要去看海的,海边有一座小岩岬,我们爬上去,希望可以看得更远,不料石缝里竟冷不防地冒出一丝百合花来,白喷喷的。‎ 整个事情差不多有点不讲理,来海边当然是要看海捡贝壳的,没有谁想看花,可是意外地遇上了花,不看也不忍心。‎ 自己没有工作进度表,也不管别人的旅游日程——那朵花的可爱全在它的不讲道理。‎ 我从来不能在花展中快乐,看到生命那么规矩地站在一列列的瓶瓶罐罐里,而且很合理地标上身价,就让我觉得丧气。‎ 听说有一种罐头花,开罐后几天一定开花,那种花我还没看就已经先发腻了。‎ 生命不该充满神秘的未知吗?有大成大败、大悲大喜不是才有激荡的张力吗?文明取走了蒔花[2]者犯错误的权利,而使他的成功显得像一团干蜡般的无味。‎ 我所梦想的花是那种可以猛悍得在春天早晨把你大声喊醒的栀子,或是走过郊野时闹得人招架不住的油菜花,或是清明节逼得雨中行人连魂梦都走投无路的杏花,或是那些各式各流的日本花道纳不进去的、市价标不出来的、不肯许身就范于园艺杂志的那一种未经世故的花。‎ 让大地是众水浩森中浮出来的一项意外,让百花是莽莽大地上扬起来的一声吹呼!‎ ‎(选自《张晓风做文集)》,有删改)‎ ‎[注]蒔花:栽种花。‎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迤逦”“黄粲粲”“一径开向天涯”等词语,写出了野花之繁多、颜色之绚丽,表达了作者的惊喜。‎ B.‎ - 25 -‎ ‎ 哈佛陈列室里的玻璃花虽然是人造花,但在作者看来,它不仅是玻璃花,更是一种极为精湛且已成为绝响的艺术。‎ C. 作者之所以厌恶罐头花,是因为它的生命状态已经被人为预设、固定,丧失了生命应当具有的神秘未知感。‎ D. 结尾处作者情感如大江决堤,既表达了对虚伪作假现象的强烈憎恶,又发出了对生命自由与个性的热切呼唤。‎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既有对野花、爆仗花、一丈红等花的实写,又有对雪花、浪花、玻璃花等花的虚写,虚实结合,丰富了意蕴,增强了感染力。‎ B. 文章融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寓情于花,缘花阐发生命之感悟,于柔婉中带出刚劲,于诗意情调中透出哲思。‎ C. 文章善用对比,如将鲜花和纸花、缎带花、塑胶花、干花作对比,将自由生长的花与花展中的花作对比,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态度。‎ D. 文章写自然中的鲜花、中国语文里的花、陈列室里的玻璃花等等,古今中外,自由流转,漫漫而谈,体现了笔记体散文的特点。‎ ‎8. 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9. 作者通过“花之笔记”,表达了怎样的生命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A ‎ ‎8. 综合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爆仗花之绚丽和开花场面之大,而且沟通视觉和听觉,用声音写出了花开之热烈,表达了作者看到爆仗花开的惊喜。 ‎ ‎9. ①喜欢自由、热烈、奔放的生命状态。作者之所以对路边的野花特别喜爱,是因为各种野花“黄粲粲”“一径开向天涯”,呈现出自由、热烈、奔放之势。‎ ‎②喜欢个性独特的生命状态。作者之所以喜爱雪花,是因为雪花具有“俯首而开”“在天空的高处成孕”的独特个性。‎ ‎③珍爱生命,珍惜当下。鲜花每一次花开的美丽都是唯一的,作者“在今天用来不及的爱去爱它”。‎ ‎④喜欢富有创造性的生命过程。作者喜爱哈佛陈列室里的玻璃花,是因为它巧夺天工,凝聚着造花人的心血和智慧。‎ ‎⑤喜爱跌宕起伏、富有张力的生命过程。作者喜爱海边小岩岬的石缝里冒出来的百合花,是因为她从中享受到了“那份乍然相见的惊喜”。‎ ‎【解析】‎ - 25 -‎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D项,“表达了对虚伪作假现象的强烈憎恶”理解错误,文章结尾没有表达“对虚伪作假现象的强烈憎恶”。‎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 A项,“虚实结合”错,“雪花、浪花、玻璃花”等也属于实写。‎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核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答题时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再结合句子解释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花不大,澄黄澄黄的仿佛千足的金子”运用比喻手法,把爆仗花花朵比喻成金子,写出爆仗花开的喜庆;“狠狠地”一词是人具有的情态,文中用于爆仗花花开的态势,“狠狠地开满一架子”,把爆仗花的繁多一下子表现出来;“噼哩啪啦”是拟声词,是听觉才能感受到的,文中把视觉上看到的花朵开放用听觉来表现,是通感修辞手法,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爆仗花之绚丽和开花场面之大,而且沟通视觉和听觉,用声音写出了花开之热烈,从作者情感上,表达了作者看到爆仗花开的惊喜。‎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总览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写作特点。对作品做体验式探究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厘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其次联系生活,明确观点。在对文本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分析评判作者的观点态度。‎ - 25 -‎ 作者通过“花之笔记”,用喜爱的花朵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所以从文章中筛选出作者对各类花朵的描写,然后概括出作者的生命态度即可。‎ ‎①第一段作者表达了对路边的野花的喜爱,是因为各种野花“黄粲粲”“一径开向天涯”,呈现出自由、热烈、奔放之势。‎ ‎②作者之所以喜爱雪花,是因为“所有的花都仰面而开,唯独雪花俯首而开,所有的花都在泥土深处结胎,雪花却在天空的高处成孕”,作者喜爱雪花“俯首而开”“在天空的高处成孕”的独特个性。‎ ‎③文中说,“我要好好地注视它,它的每一刹那的美其实都是它唯一一次的美,下一刹,或开或阖,它已是另一朵了”,鲜花每一次花开的美丽都是唯一的,作者“在今天用来不及的爱去爱它”,表达作者珍爱生命,珍惜当下的生命态度。‎ ‎④作者喜爱哈佛陈列室里的玻璃花,是因为它巧夺天工,凝聚着造花人的心血和智慧,“也许人造花做的极好以后就有一种近乎泄漏天机的神秘性”,作者借哈佛陈列室里的玻璃花表达自己喜欢富有创造性的生命过程。‎ ‎⑤作者喜爱海边小岩岬的石缝里冒出来的百合花,是因为她从中享受到了“那份乍然相见的惊喜”,作者通过“意外地遇上了花”,表达自己喜爱跌宕起伏、富有张力的生命过程。‎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 25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B.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C.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D.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其特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如苏轼的《赤壁赋》。‎ B. 先达,对前辈的尊称。“先达”中的“先”字与“先哲”“先贤”中的“先”字意思一样。‎ C. 字,古代对一个人的称呼,可与名的意义一致,也可相关,甚至相反。如韩愈字退之,名与字意义相反。‎ D. 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分三等,称三甲。考中一甲者称“进士及第”,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不畏时俗,敢为人师。他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宣扬从师之道。‎ B. 柳宗元痛恨流俗,心存顾虑。他对为人师者遭受谩骂而深感不满,又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生病。‎ C. 宋濂现身说法,勉励后学。他在给马生的文章中,用自己早年勤苦学习和虚心求教的经历勉励他潜心向学。‎ - 25 -‎ D. 杨时求学心诚,尊师重道。他曾特意到颖昌向程颖学习,四十岁拜见程颐时,久立雪中,以免打扰他休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4. 柳宗元用“蜀犬吠日”“越犬吠雪”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案】10. A 11. B 12. B ‎ ‎13. (1)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饭都来不及煮熟,又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2)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 ‎14. 揭露当时不尊师从师,对敢为人师者、从师学习者妄加非议的社会现实。‎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还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必要时可以直接凭意思和修辞等断句。‎ 这段话的大意是: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 ‎“吠噬”与“狂走”是“数州之犬”发出的动作,排除BD;“累日”表示时间,意思是好几天;“至无雪”意思是到没有雪的时候,也是表示时间的一个词;排除C。经过分析,断句如下: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B项,先达,应该指有德行有学问的前辈,“对前辈的尊称”说法错误。‎ 故选B。‎ ‎【12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项,“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生病”错误,应该是“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顾忌”。‎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以是,因此;暇,空闲;挈挈,匆匆忙忙;东,向东奔去。‎ 译文: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饭都来不及煮熟,又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第二句得分点:之,这些;齿,提及;乃,反而;及,赶不上。‎ 译文: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者写作意图能力。探究题虽然具有“答案开放,个性解读”的特点,具有较大的自由发挥度,但它决不是毫无限度完全随意的发挥,而是一种基于文本进行的不同层面和角度的深思和探究。作答本题,首先理解两个故事的含义,然后把握作者讲述故事的创作目的。‎ ‎“蜀犬吠日”是说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越犬吠雪”是说越地很少下雪,所以一下雪,越地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柳宗元援引“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例子,来批判当时耻于从师的社会流弊,揭示出当时贵族阶层压抑、打击勇为人师者的嚣张气焰。他用类比手法讽刺了士大夫之族无知无识、少见多怪的恶劣行径,并对韦中立不受流弊束缚,拜师求学的态度给予了肯定和赞扬。‎ ‎【点睛】‎ - 25 -‎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1.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群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2.我小的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的圣贤的学说。又忧虑不能与才学渊博的老师和有名的学者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一屋子,他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等待他高兴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 25 -‎ ‎3.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醒来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书有感(二首)‎ ‎[宋]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在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首诗的首句运用比喻,把池塘比喻为一面镜子,写出了池塘清澈明净的特点。‎ B. 第一首诗中诗人用“徘徊”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天光云影倒映在水面上的动态景象。‎ C. 第二首诗写“蒙冲巨舰”因春水萌生变得如羽毛般轻盈,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江水力量之大。‎ D. 两首诗歌语言庄重典雅,内蕴丰富,融景趣、情趣、理趣于一炉,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道的启迪。‎ ‎16. 两首诗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读书感悟?请简要说明。‎ ‎【答案】15. D 16. 其一:要心灵澄明,就得常读书多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其二:读书做学问需要深厚积累,厚积才能薄发。(或:读书做学问需要灵感,有了灵感,问题会豁然开朗,迎刃而解)‎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等能力。做题时,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一般要考虑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D项,其二的语言口语化,“庄重典雅”不正确。‎ - 25 -‎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主旨的能力。把握诗歌的主旨,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第一首诗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风景之作,实际上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该诗以景喻理,形象而又深刻,巧妙地表达了一种微妙的而又令人愉悦的读书感受。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表面是写水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清如许”,实则预示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认真读书,不断求新求异,不断获取新知,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 第二首诗歌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景物描写,气势磅礴,沉郁悲凉,抒发出了韶光易逝的感怆。‎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传达出对人生之短暂与个体之渺小的感伤。‎ ‎(3)《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词精炼传神,生动地描绘出初登山顶时看到的壮美景象。‎ ‎(4)《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主人公对恋人跋涉远郊给自己带回的礼物,倍加珍视。‎ ‎【答案】 (1). 无边落木萧萧下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3). 寄蜉蝣于天地 (4). 渺沧海之一粟 (5). 苍山负雪 (6). 明烛天南 (7). 自牧归荑 (8). 洵美且异 ‎【解析】‎ - 25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萧,不尽,蜉蝣,渺,沧海,粟,负,烛,荑,洵。‎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瓷彩绘是指在瓷胎(或陶胎)上,利用各种陶选材料和工艺技术进行描图、填色、烧成。陶瓷彩绘常见的有釉上和剩下两种,其彩绘门类有古彩、粉彩、青花等等。历代陶瓷艺术家________运用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技法进行彩绘装饰。中国画在陶瓷彩绘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________,常见的________有山水、人物、花鸟等。( ),如中国水墨画强调“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在瓷坯上的青花泼墨画则强调“料分五色”,是运用多层次的青花颜料的色度进行表现。陶光彩绘最后还要经过炉火的烧成,烧制者根据不同的陶瓷材质及施轴的特性来确定密温的高低和烧成的时间,烧出来的陶瓷因而能坚持作者原来创作画面的色调意图,形成使造型装饰、色彩、材质多要素相融合,从而创造出________的艺术形象。因此,有人说,陶选彩绘艺术是泥与火的艺术,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惯常 多姿多彩 体栽 尽善尽美 B. 时常 丰富多彩 题材 尽如人意 C. 时常 多姿多彩 体栽 尽如人意 D. 惯常 丰富多彩 题材 尽善尽美 ‎19.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陶瓷彩绘与中国画在设色、运笔等工艺上各有特色 B. 中国画与陶瓷彩绘在设色、运笔等工艺上大同小异 C. 中国画与陶瓷彩绘在设色、运笔等工艺上各有特色 D. 陶瓷彩绘与中国画在设色、运笔等工艺上大同小异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烧出来的陶瓷因而能保持作者原来创作画面的色调意图,形成造型装饰、色彩、材质多要素相融合 B.‎ - 25 -‎ ‎ 烧出来的陶瓷因而能坚持作者原来创作画面的色调意图,形成造型装饰、色彩、材质多要素相融合 C. 烧出来的陶瓷因而能保持作者原来创作画面的色调意图,使造型装饰、色彩、材质多要素相融合 D. 烧出来的陶瓷因而能坚持作者原来创作画面的色调意图,使造型装饰、色彩、材质多要素相融合 ‎【答案】18. D 19. B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解答词语题,一般从以下地方思考: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三、要注意词语使范围,搭配的对象;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①惯常,习以为常,成了习惯的;时常,常常,经常。句中表达历代陶瓷艺术家运用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技法进行彩绘装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所以选用“惯常”。‎ ‎②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侧重于形状和颜色;丰富多彩,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句中用于表达陶瓷彩绘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种类的多样,应选用“丰富多彩”。‎ ‎③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句中“山水、人物、花鸟”属于题材内容。‎ ‎④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尽如人意,形容非常让人满意,常用于否定句。句中用于修饰“艺术形象”,选用“尽善尽美”。‎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注意前后文的衔接。‎ 依据前后内容一一照应,“中国水墨画强调‘墨即是色’……在瓷坯上的青花泼墨画则强调‘料分五色’”,可以确定“中国画与陶瓷彩绘”的顺序;依据中国水墨画强调“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以及瓷坯上的青花泼墨画“运用多层次的青花颜料的色度进行表现”,可知二者在工艺上大同小异。‎ 故选B。‎ - 25 -‎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烧出来的陶瓷因而能坚持作者原来创作画面的色调意图”搭配不当,将“坚持”改为“保持”,排除BD;二是“形成使造型、装饰、色彩、材质多要素相融合”句式杂糅,删除“形成”,或在句子末尾加中心语“……的风格”,排除A。‎ 故选C。‎ ‎21.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画横线的词语后,不改变语段原来情感和风格的一项是 在图像爆炸的今天,文学较之影像绘图等视觉媒介,其独具一格之处究在何处?是甘心【A】委身(投身)影视,还是可着劲儿与图像【B】眉来眼去(眉目传情),倒把自己抛了?文学依赖的终是文字,组合,腾挪,想象,于平常字里生乾坤。弄文字的人就该咀嚼、【C】咂摸(涵咏),正如余光中所说:“把文字压缩、推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并拢,折来且叠去,……让文字在变化各殊的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如此,方能让想象在语言的空间里翩翩起舞,人物在语言的雕琢中【D】神情毕现(栩栩如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能力。解答词语题,一般从以下地方思考:一、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二、要注意词语使范围,搭配的对象;三、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①委身,多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把自己的身体、心力投到某一方面;投身,指积极主动献身出力。二者语体色彩不一样,不能互换。‎ ‎②眉来眼去,现多指不正当地勾搭,贬义词;眉目传情,用眼色传递情意,多用于男女之间。二者感情色彩不一样,不能互换。‎ ‎③咂摸,仔细辨别,多用于口语;涵咏,书面语词汇,为古代文论术语,指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二者语体色彩不一样,不能互换。‎ ‎④神情毕现,比喻极细微东西都显现了出来;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二者都可用来夸赞语言的作用,可以互换。‎ 故选D。‎ ‎22.根据下面“回”的字形演变和提供的例句,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 25 -‎ 甲骨文 金文 战国文字 篆文 隶书 楷书 回:象形字,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为回旋、旋转。‎ 例句:‎ ‎①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琵琶行》‎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④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1)上述例句中的“回”字,使用本义的有哪些?(只填写序号)。‎ ‎(2)请根据上述例句中“回”的本义和引申义,各写出两个包含“回”字的成语。‎ ‎①用本义:______ _______②用引申义______ _______‎ ‎【答案】(1)②④‎ ‎(2)百转千回 回肠荡气;回心转意 回头是岸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义的能力。依据所给出的字形与本义,要求考生能够区别常见句子中“回”字的含义,以及该字的本义和引申义。‎ ‎①“回灯”,指把撤了的灯拿回来,此处的“回”是拿回,是引申义。‎ ‎②“峰回路转”,指山峰、道路迂回曲折;此处的“回”是迂回、回旋之意,是本义。‎ ‎③“回车”,指掉转车头;“回”有掉转之意,引申义。‎ ‎④“鸟飞回”,指鸟儿在空中回旋、旋转,“回”字是本义。‎ 故②④是本义。百转千回、回肠荡气、峰回路转中“回”是本义;回心转意、回头是岸、妙手回春的“回”是引申义。‎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性文章。‎ - 25 -‎ 费孝通先生认为,具有空间阻隔和时间阻隔特点的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在这样的社会里,“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还认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不是法治的社会,“克己复礼”是人最高的行为准则。而当下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信息互联互通,法治深入人心。于是,有些青年人就认为,只要不违犯法律,自己就可以率性而为,无需“克己”。‎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性文章。‎ 要求:①议论有针对性,说理方式多样,语言有特色;②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小议“克己”‎ ‎“克己”,这个词,是说人们应该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一个人,如果做到克己,小则能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轻松实现自己的目标;大则,能益国益民,为后人树立精神的榜样。‎ 古往今来,一个个名人志士的例子,也告诉着我们克己的重要性。‎ 一代伟人毛泽东,便是个克己的人。在那个众人追名逐利的年代,他许多的同学都参加科举考试,想考个功名,以享有名利。但毛泽东,却恪守着“报国报民”这个原则。他于功名利禄不屑一顾,粪土当年万年侯。投身于危险的救国运动中,并几十年不变。“报国救民”,正因为他的这种克己为国,才能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才能让新中国在神州大地上崛起。‎ 邓亚平,一代乒乓巨将。加入国家队时,她身高不足‎1米5,没有乒乓训练的基础与天赋。但是,她却有着不放弃的克己精神。凭着这种精神,别人吃饭时她练球,别人睡觉时她练球,别人放假时她还练球。“坚守刻苦”便是邓亚平的克己。正因为她有着这样克己的精神,让她练成了世界上最快的发球速度,让她成为了世界上的乒乓运动员,让她为祖国捧回了一个又一个荣誉,更让她成了全民敬仰的对象。‎ 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亚平,都告诉我们,想要做好事,想要做成大事,必须克己!当然,这个社会中,也有不少人丢弃了克己,不坚守原则,而身败名裂。‎ 一些黑心商家制造毒奶粉、毒大米,毒鸡蛋,为了谋利,而置百姓安危于不顾;一些不法分子制造分裂,滥杀无辜,造成了多少的恐慌与不幸;一些国家蛮横无理,硬是要抢夺别国的土地,又造成了多少民愤民怨。丢弃了克己,不管是人,还是国家,都受到人民的唾弃。由此可见,做人,一定要坚守克己,切不可置原则于不顾。‎ 那么,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克己体现在那里呢?‎ 学习时,当别人谈天说地时,我却静心读书,这是克己;吃饭时,当别人浪费无度时,我克己节约,这是克己;睡觉时,当别人上网看小说,我尽早安睡,以保持明天的好精力,这是克己;遭遇到与老师,同学的矛盾时,我换位思考,宽容大度,这更是克己。‎ - 25 -‎ 克己,那是修身的根本;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是迈向成功的桥梁。一个人学会克己,生活会美好;一群人都学会克己,世界会美好!‎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所给材料提出了一个关键词“克己复礼”,并围绕“克己复礼”提出一个问题:礼治社会中,“克己复礼”是人最高的行为准则,那么法治社会中是否可以率性而为,而无需“克己”?考生可以依据自己所学知识和自己对社会的见解,分析讨论这个问题。分析讨论时,考生应该明确“克己复礼”的概念,它是指人们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那么我们在现在社会是否应该丢弃“礼”,如果不丢弃,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礼节?考生只要明确出中心,整理好思路,即可写一篇有见解的文章。‎ 立意:‎ ‎1.人生不能一味“率性而为”;‎ ‎2.现代社会仍需“克己”;‎ ‎3.“克己复礼”是人最高的行为准则;‎ ‎4.青年需要自我约束。‎ 素材:‎ ‎1.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颍阳人。祭遵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他从小就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贤孝博学。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颍阳一带时,祭遵前去投奔,刘秀便将其收到帐下。刘秀发现祭遵为人正派,做事讲究原则,便任命他为军市令,负责军营的法令,管理军纪。祭执法严明,不徇私情,为大家所称道。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相后,依法把这名小侍从处以死刑。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欲降罪于祭遵。有人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这样号令三军才有威信,保证以后再也没人敢以身试法了。”刘秀听了觉得有理,笑着说:“这个侍从死得太妙了,他一个该死的人让我看到了我的营帐中的两个贤人。”于是,他不但没有降罪于祭遵,还提升他为刺奸将军。后来,祭遵因屡立战功,又被封为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做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了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装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 25 -‎ ‎2.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由此看来,“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 ‎3.东汉人杨震是个值得称赞的清官。他做过荆州刺史,后调任为东莱太守。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冒邑。冒邑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吏任内荐举的官员,听到杨震到来,晚上悄悄去拜访杨震,并带金十斤作为礼物。王密送这样的重礼,一是对杨震过去的荐举表示感谢,二是想通过贿赂请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关照。可是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说:“幕夜无知者。”意思是说晚上又有谁能知道呢?杨震立即生气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狼狈而回。‎ ‎4.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结构层次:‎ ‎《小议“克己”》是一篇优美的考场作文。文章开门见山,首先解释了“克己”的概念,并提出观点:一个人,如果做到克己,无论从小的方面来说还是大的方面来说都很重要。文章列举了毛泽东和邓亚萍的事例,写他们为了远大目标,约束自我,成就自我。文章运用对照式,从相反的一面列举了一些黑心商家的不法行为,两者对照,更能体现“克己”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到了当今中学生,应该怎样克己,最后进行总结,收束全文。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心突出,紧紧围绕中心来展开论证,逻辑流畅,结构清晰。‎ ‎【点睛】‎ - 25 -‎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主次关系、取舍关系和条件关系等。‎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