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Word版含答案
- 1 -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鹤壁市高级中学第一次模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时下热播的、由作家猫腻网络小说《庆余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发全网热 议。除了改编尊重原著、表演到位、制作精良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 因。原著将千百年的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展现在众人眼前,用文化的力量引发读者 深深的情感共鸣。有些精彩篇章,如庄墨韩与范闲“朝堂斗诗”的情节,直接取用古代诗词 的精粹制造故事爽点,在弘扬传统文化之美上有着“点穴”之功。 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 品的价值基因。入选“中国网络文学 20 年 20 部”的《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 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来架 构。在人物描写、氛围营造和语言表达上,《诛仙》吸收和化用了《山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 元素。作者在创作中又受到《蜀山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仙侠武侠小说影响,将其神韵融 入作品血脉,使《诛仙》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和艺术阐释。 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 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 构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 材料二:近年来,网络文学持续高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 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发展。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 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学。 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渊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 经典或戏仿名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一些早期作者,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 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莲青漪的《狼毫小笔》,模仿唐诗宋词情韵兼备,描绘名胜古迹形神俱足,演绎历史传说袭 故弥新,广受读者喜爱。 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纵观当红的网络文 - 2 - 学作品,如《琅琊榜》《鹤唳华亭》等,往往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 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认同和追慕。这些作品的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点大致相同,那 就是原作者大多是酷爱古典文学之人,他们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 巧妙借用和转化,让雅好此道的读者对其作品爱不释手。 许多网络作家想方设法吸收优秀传统文学创作经验,希望能够更为生动形象、更具中国 风格地表现当下中国人的处世方式、生活理念、美学追求,希望能更充分展现中华传统美德 和中华人文精神,更广泛凝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生存经验、生活智慧,更深刻容纳中华民 族强大的精神基因。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拥有观念后来居上和技术上弯道超车的优势。可 以说,网络文学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已经从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相对表浅的层面, 朝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内里更为纵深地开掘。例如,在众多网络文学作品中, 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精神得以更充分、更精彩、更接近青年读者阅读心理的阐发与呈现。 网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还在于其数量的庞大和产业转化的日益成熟,这使其 在传播上具有巨大优势。网络文学出现以来,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在 文学生产与消费领域得到充分发挥,使文学创作、作品传播和阅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网 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文学造成巨大冲击和强烈影响,网络文学在表现方式、语言形态、 创作手段、审美元素、评论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文学有所不同,扩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 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也是其重要贡献。 (摘编自陈定家《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文学开掘宝贵资源,打造精品力作》) 材料三:中华悠久的历史给网络小说丰富的历史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个历史朝代 都被网络小说当作背景进行“演义”。《明朝那些事儿》尊重历史事实,以现代人的情感讲述 明朝故事,在人情事理的基础上还原历史。《后宫·甄嬛传》《芈月传》等小说,或以真实的 历史为依据展开飞驰的想象,或虚构一段模糊的历史,演绎中国式的人情事理与中国智慧, 在想象的故事中以中国人当下的社会视角来表达情感,让读者从中获得愉悦和启悟。 网络文学在作品的文化意蕴、虚拟世界的想象力、人物形象的精气神、作品的类型风格 等方面,表达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那些优秀网络作家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中 华文化的精髓融于精彩的故事中,以艺术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网络作家们应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即以现代观念重新观照 传统文化。如《木兰无长兄》向《木兰诗》致敬,《将夜》中的夫子及其弟子,保持着精神的 独立,又有强烈的家国责任意识。但我们也应看到,网络小说中不乏后宫争宠、厚黑学、封 建迷信等文化糟粕,如梦入神机的小说《佛本是道》蕴含着“生命如同蝼蚁”的观念,跳舞 - 3 - 的小说弘扬“丛林法则”等。这样的创作动向值得警惕、并亟待及时纠偏。 (摘编自周志雄《网络文学如何传承中华文化》)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们模仿文学史上的经典进行创作,这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学。 B.许多网络文学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原作者对古典文学的酷爱,他们对古典诗词意境的借 用和转化,得到读者的认可。 C.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既使文学创作、作品传播和阅读方式发生革 命性变化,又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D.悠久的中华历史给网络文学提供了丰厚的创作土壤和广阔的想象空间,网络文学能从中 获得新的生命力。 5.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无论《诛仙》还是《将夜》,都在汲取传统文化营养的同时,将现代思想融入其中,对传 统文化作出了新的阐释。 B.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网络作家们不再关注唯美语言和写作技巧这类浅层的形式,而是 注重对思想与精神的开掘。 C.如果网络作家意识不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创作的重要性,那么他的作品将不会引发读者 的情感共鸣。 D.网络作家应当用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来解决文学创作中的走偏问题,从而表达 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 6.网络文学要想打造精品力作,应该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6 分) 4.C【解析】 “又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错,原文材料二最后一段说“网络文学的快 速发展……扩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可见,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 的是网络文学,而不是新媒介。 5.A【解析】B“不再关注”“而是注重”错,原文材料二第 5 段说“网络文学对传统优秀文 化的传承弘扬,已经从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朝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 涵和精神内里更为纵深地开掘。”可见,表层要关注,内里更应该注重,二者是递进关系, 不是并列关系。C“将不会”错,太绝对。D“用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来解决文学创 作中的走偏问题”错,从材料三最后一段“但我们也应看到”可知,前后内容应该是转折关 系,也就是说文学创作中的走偏问题是用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时出现的值得警惕的反 - 4 - 面现象,并不是说“用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6.①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 的“精神血脉”)。②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接受经典的 引领。③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认同 和追慕。④不仅关注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更注重对内涵和精神内里的纵 深开掘。⑤植根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壤,以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⑥对中华文化进行 创造性转化,警惕创作中出现的文化糟粕并及时纠偏。(两点以内,每点 1 分;三点 4 分; 四点 6 分) 南阳一中第一次月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消除矛盾、化解危机,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 发展,是全球治理的大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向世界贡献的 中国方案,其中“坚持对话协商”“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合作共赢”“坚持交流互鉴”“坚持 绿色低碳”的行动主张直接回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全球治理难题。目前, 中国正通过一系列举措将理念落实为现实行动,以自己的实践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展现中国大国担当,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2014 年至 2016 年,中国同“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超过 3 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 500 亿美元,“一带一路”倡 议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的“中国力量”。 (摘编自任洁《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谭星宇《开放的世界开放的经 济》) 材料二: 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探测器的首次月背 着陆和巡视探测,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 5 - 嫦娥四号任务引入了德国、瑞典、沙特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开辟了我国月球与深空探 测国际合作的新范式。这些国际合作载荷将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数据,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过去十年,中国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提供 22 万幅卫星图像,约 8000 景卫星图像在成员 国得到应用,促进了亚太区域科研、灾难监测与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中国利用优势资源, 服务航天领域的博士研究生学位教育,为各成员国培养青年英才;中国提出与亚太空间合作 组织各成员国共同构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的倡议,并在第一届高峰论坛期间与各成 员国共同发布《北京宣言》,以提升各成员国航天基础能力、共享服务能力、快速响应能力、 产业驱动能力和互联互通能力。 (摘编自新华网《“嫦娥四号”月背探索记》、张克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为亚太空间合 作页献中国力量》等) 材料三: 2017 年 5 月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是中国能源开发 一次历史性突破,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每立方米的可冰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是等量常规天然气的 1.43 倍,明显高于煤炭、石 油,燃烧污染却又比煤炭、石油小,更加清洁环保。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攻坚克难获得成功, 依赖于“中国理论”的创新。试采现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邱海峻介绍说,我国在全球率先建 立了可燃冰“两期三型”成矿理论,创立可燃冰“三相控制”开采理论,应用于试采模拟和 实施方案制定,确保了试采过程安全可控。 “低渗粉砂质储层水合物矿藏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广泛分布,很多国家对可燃冰有 - 6 - 强烈需求。我们现在掌握了这一技术,将来可以进行技术输出,有利于解决‘一带一路’沿 线资源、能源问题,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发展和融合。”邱海峻说。 (摘编自吴涛、张旭东《我国可燃冰资源可用百年以上》) 材料四: 新世纪以来,能源、环境、气候变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全球可持续发展,而中国倡导的建 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清洁能源国际共享,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目前,我国正加快 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体系。在核电研究方面,作为四代核电技术的高温气冷堆是一种近乎理想 的安全的核反应堆,业内人士将其称为“固有安全性”。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张 作义指出:“关于第四代核能技术,国际上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都做了大量的研究, 但只做到方案研究,而我们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实际建造电站的。2018 年 10 月 31 日,由哈 电集团(秦皇岛)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承建的蒸汽发生器通过出厂验收,标志高温气冷堆示范 工程关键设备的研发制造难题已全面攻克。对此,哈电重装董事长王守革自豪地说:“这台 高温气冷堆核电蒸汽发生器的研制成功,从设计、材料、工艺各个环节都实现了完全的自主 创新,为我国核电在‘一带一路’中顺利走出去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 (摘编自王璐、左翰嫡《全球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已完成》,韩维正《低头有勇气抬头靠 实力》)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打造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国与国关系,内容涵盖 了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其中又以贸易投资为工作重心。 B. “鹊桥”中继星把接收到的地面站的遥控指令通过前向链路转发给着陆器、巡视器, 再经由返向链路把收到的数据以不同的频段转发到地面站。 C. 向全世界开放航天数据,中国这一举措不仅能帮助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升航天 科技实力,还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D. “可燃冰”开采和高温气冷堆研制是我国对“坚持绿色低碳”行动主张的具体落实, 其技术输出有利于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问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全球治理难题,要有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的清晰 认识,也要有相应的实践,在这两方面,中国都作出了表率。 B. 无论是提出构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还是倡导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都说明 中国具有全球治理开放合作的大格局和大国担当的精神品质。 - 7 - C. 在航天科技、可燃冰开采和核电站建设等领域,中国虽然起步比欧美发达国家晚,但 都能凭借自主创新全面赶超,取得令人自豪的世界一流业绩。 D. 海域可燃冰的开采理论和第四代核能技术的研发成果,都能使我国占领新能源研发技 术高地,为推动全球能源消费革命和完善全球治理创造条件。 6. 未来,我国可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为全球治理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6 分) 4.D [详解] A 项,“其中又以贸易投资为工作重心”错误。结合文本内容“2014 年至 2016 年……倡议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的‘中国力量’”分析可知,“其 中又以贸易投资为工作重心”于文无据。B 项,“再经由返向链路把收到的数据以不同的频段 转发到地面站”错误。结合材料二图片内容分析,“鹊桥”中继星把接收到的地面站的遥控指 令通过前向链路转发给着陆器、巡视器,再经由返向链路把收到的数据发送回中继星,再经 过对地数传以不同的频段转发到地面站。C 项,“中国这一举措不仅能帮助亚太空间合作组织 成员国提升航天科技实力”错误。结合“嫦娥四号任务引入了德国、瑞典、沙特等多项国际 合作项目,开辟了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合作的新范式。这些国际合作载荷将向全世界科 学家开放数据,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分析可知,“中国这一举措不仅能帮助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升航天科技实力”于文无据。 5.C[详解]C 项,“中国虽然起步比欧美发达国家晚,但都能凭借自主创新全面赶超,取得 令人自豪的世界一流业绩”错误。“关于第四代核能技术,国际上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 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只做到方案研究,而我们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实际建造电站的”“2017 年 5 月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是中国能源开发一次历史性 突破,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019 年 1 月 3 日……继星传回了世 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嫦娥四号任务引入了德国、瑞典、沙特等多项国际合作 项目,开辟了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合作的新范式”等分析可知,“中国虽然起步比欧美发 达国家晚,但都能凭借自主创新全面赶超,取得令人自豪的世界一流业绩”于文无据。 6.①理论方面:完善、推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带一路”等倡议,继续为解决全球 治理难题提供中国方案;②经济方面:加大对外投资和贸易力度,继续为全球开放型经济发 展注入中国力量:③科技方面:加大对外科技合作、共享、输出力度,继续促进全球科技发 展和环境保护。(评分细则: “理论”、 “经济”、“科技”三个概括性的词语可以没有,但内 容一定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的:照抄原文,不加提炼的酌情扣分) - 8 - 南阳一中第二次月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 依据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地表水可划分为五类。一至三类为合格饮用水水源;四 类为轻度至重度污染水质,人体不能直接接触;五类基本上已无使用功能。2016 年中国环境状 况公报显示,1940 个国考断面中,一至三类水质点为 1316 个,占 67.8%。但是,目前全国 600 多个城市中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水污染的恶化更使城市水短缺雪 上加霜。对我国 118 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也显示,有 115 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 度污染约占 40%。 城市污水按来源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径流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机 关、商业和城市公共设施;工业废水往往含有腐蚀性强、有毒有害、难以生物降解的污染物, 因此必须进行处理,达到一定标准后方能排入生活污水系统;城市径流污水是雨雪淋洗城市大 气污染物和冲洗建筑物、地面等形成的,在降雨初期所含污染物多会高出生活污水数倍。 (摘编自《城市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指南》) 材料二: 处理工艺 单位污水 投资(元吨) 单位污水 处理费(元吨) 单位污水 耗电(度吨) 单位污水 用地(平方米吨) 鼓风曝气 833 >0.25 0.64 1.21 氧化沟 574 0.25 0.23 1.20 人工湿地 138 0.20 0 2.79 (摘编自沈耀良等《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 材料三: 城市污水通过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后,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处理。一级处理的对象是污 水中的漂浮物、悬浮物,可采用筛滤截留法等。二级处理,指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使其各项 指标达到要求,多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三级处理,又称深度处理,弥补二级处理 的欠缺,可使用化学、物理以及生物方法,比如中和法、人工湿地法等。 某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利用闲置盐碱地处理污水,共占用芦苇 荒地 80 公顷。污水进入湿地后,芦苇繁密的茎叶减缓水流速度,过滤并加速沉降污水中的漂 - 9 - 浮物和悬浮物。同时,基质表面和芦苇根系吸附大量微生物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生物膜时, 大量的悬浮物被基质和芦苇根系截留、过滤与吸附,有机污染物或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 及异化作用而被去除,或作为养分与元素被芦苇根系直接从水体中吸收。 芦苇有适应缺氧土壤条件的结构与特征。能通过发达的通气组织将氧气传送到根区,促 进根区的氧化还原反应与好氧微生物活动,保证污水中的氮磷不仅能作为营养成分被植物和 微生物直接吸收,而且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从污水中被 去除。只要持续收割芦苇成熟的茎叶,或者定期更换湿地床基质,就可保证污水中的养分被 持续有效地移走,从而使污染物最终从系统中被去除。并且,芦苇根系分泌物还能杀死污水 中的大肠杆菌和病原菌。 经过该市污水厂处理后的水,水质优于地表水五类标准,可以直接用于淡水养鱼和水生 植物种植。这种处理工艺还促进了物质能量的自然循环,改进了生态系统结构,并且能够防 治近海区域的赤潮。 (摘编自夏汉平《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机理与效率》) 4. 下列对“地表水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地表水的类别划分不仅要考虑环境功能,更要兼顾保护目标。 B. 四类地表水属于轻度至重度污染水质,有时可用于水产养殖。 C. 工业废水在进行去毒去害的处理后,可以排入生活污水系统。 D. 从降雨期污染物含量来看,城市径流污水始终高于生活污水。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16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国考断面中合格饮用水源占多数,这应与倡导“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分不开。 B. 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存在较为突出的水资源短缺和水域污染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生 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径流污水的处理力度。 C. 芦苇的根系能够直接从水体中吸收有机污染物,或者通过生物膜吸收、同化及异化有 机污染物,从而达到有效处理污水的目的。 D. 污水处理厂在处理城市污水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可采用各自不同的处理方 法,有时三个阶段也可共用同一种方法。 6.相对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某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的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有哪些优点?请 结合材料进行分析。(6 分) 4.B A 项,“不仅……更”的递进关系错误,材料一第一段只是说“依据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 - 10 - 目标……五类”,并没有说“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哪个更重要。C 项,工业废水只“进行去毒去 害的处理”还不可以排入生活污水系统。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内容可知,工业废水还往往会有腐 蚀性强,难以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必须进行处理,达到一定标准后方能排入生活污水系统。D 项“城市径流污水始终高于生活污水”错,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城市径流污水“在降雨初期所含 污染物会多出生活污水数倍”。 5.B “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存在较为突出的水资源短缺和水域污染问题”错,材料一第一段 提到“目前全国 600 多个城市中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 6.①降低费用,节约资源。所需的单位污水投资大幅减少,单位污水处理费相对较低, 并且无须耗电。(2 分) ②适用性强,操作简便。适用于整个污水处理阶段,只要持续收割芦苇或定期更换湿地 床基质即可。(2 分) ③保护生态,效益显著。能促进物质能量的自然循环,改善生态系统结构,防治近海区 域的赤潮。(2 分)(每点 2 分,意对即可) 【解题思路】本题答案主要集中在材料三,材料二图表中也有体现。分析材料二的图表可知,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和前两者比较,单位污水投资大幅减少,单位污水处理费相对较低,且无须 耗电,显然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有降低费用、节约资源的优点。根据材料三第二、三段的内容 可知,某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的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可以进行“漂浮物和悬浮物”的一级处 理,也可以进行“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下去除有机污染物的二级处理,还可以进行 “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的深度处理,涵盖了 污水处理的所有阶段,适用性强;并且“只要持续收割芦苇成熟的茎叶,或者定期更换湿地床基 质” ,就能“使污染物最终从系统中被去除”,操作简便。材料三第四段提到“还促进了物质能量 的自然循环,改善了生态系统结构,并且能够防治近海区域的赤潮”,可见这种人工湿地处理工 艺还能够有效保护生态。 信阳市罗山县第一次调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机器人新闻是使用算法自动从结构性数据中生成的新闻,这种依赖数据生成新 闻的程序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高速生产出海量的内容。所谓机器新闻写作是一种自然语言生 成引擎,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各种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 据库,借助人工智能(AI)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最后由机器自动 - 11 - 生产新闻。由此可见,机器人新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自动化,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 新闻。 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的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 脱颖而出。通过“多、快、好”且本来就备受关注的新闻消息吸引并锁住大众,机器人新闻 俨然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紧随着西方国家将机器人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成功实践,近几年来,把机器人撰写新闻稿 件应用于新闻生产过程也在国内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推广,并在体育、财 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的报道也主要是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 快讯等新闻题材。 (摘编自《机器人新闻:开启新闻生产模式新样态》) 材料二:最先出现的腾讯梦幻写手,第一次将 AI(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应用于国内新 闻生产中;新华社推出的“快笔小新”则是开启了央媒机器人写稿的先河;今日头条的“张 小明”让写稿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了 2.0 的时代。其它的如阿里巴巴与第一财经、南方 都市报等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到利用机器人生产新闻过程的大潮中,并推出了自己的新闻机器 人“DT 稿王”和机器人“小南”,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促进传媒业传统思维的转化、采编流程 的优化以及内容结构的深化,日渐成为新闻生产过程的最佳触媒。 人工智能在目前还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但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 力和处理速度上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物联网时代的海量传感器可能使媒体面临 更多的大数据挖掘报道,这将使机器人新闻的优势持续扩大。 同时,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人工智能也能轻松地对每个用 户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 那些重大的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比如初发地震、突发 性洪涝灾害等专业新闻媒体可能无法实时记录的场景,对于机器人新闻来说并不值一提,通 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数据处理,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将消息 发布和传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 (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将被普遍应用》) 材料三:目前的 AI 写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背后的潜力依然让“靠写字谋生”的笔者 不能平静。如今,业内都在讨论 AI 的“奇点”,“奇点”可以理解为 AI 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变成 强人工智能。李开复认为,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如同人类可以推理和解决问 题的 AI)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从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智慧)可能仅仅需 - 12 - 要一天的时间。 虽然当下,写作者还可以惴惴度日,但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奇点真的 来临,作为写作者的人的价值真的毫无存在的必要了吗? 雨果科幻文学奖获得者,《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给出了她的思考:“在未来,工厂机器流 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 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 驱动力。”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计算能力和文字转化,而是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 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你给 AI 再多次的训练,它也只不过是更改一个个价值对应的函数和 概率,却理解不了这些价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 新作品的题材了。创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 (摘编自《机器人书写时代到来,营销行业将被彻底颠覆》)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机器人新闻起源于西方国家,极为广泛运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俨然成为媒介抢占 市场的一把利器。 B. 人工智能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的优势还将持续扩大, 但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C. 人工智能可充分利用其数据处理能力的优势,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从而生产满足用 户个性化需求的阅读产品。 D. 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写作者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但写作者的人的价值 依然存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机器人新闻,具有“多、快、好”的特点,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 成功,正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 B. 人工智能不仅可将人从日常繁重的写作流水线上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促进人以更富 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 C.“奇点”的来临虽然对写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它不理解“价值”背后的含义,更缺乏 写作者的个性化思考。 D.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写到了国内媒体对机器人新闻的重视,但前者重在介绍机器新 闻写作新样态,后者重在介绍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情况 6、机器人新闻有哪些优点和局限?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 13 - 4.A (“极为广泛运用”有误,原文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推广”。) 5. C (“它”应指人工智能。) 6.优点:自动化程度高、写作效率高,发稿多快好。可以用来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生产出 定制化的新闻。在地震等传统媒体无法实时直播的领域,能精准、有效、最快发布信息。 局限:无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力,目前只能报道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 题材。机器人只能靠函数和概率,无法理解背后的含义,更无法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 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机器人无法具备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 思索。(答对一点给 1 分,共 6 分) 洛阳一高9月月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9 月 25 日 16 时 23 分起,来自 7 家国内航空公司的 7 架大型客机依次从北京大兴 国际机场起飞,分别前往广州、上海等地,标志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 截至目前,共有 66 家航空公司意向入驻大兴机场,其中 20 家境内航空公司、46 家港澳 台地区及外国航空公司,各航空公司航班时刻陆续获批。预计到 2022 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将 达到 4500 万人次,国际航班占比 20%;到 2025 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 7200 万人次,国际航 班占比有望达到 30%。 (摘编自《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新标杆新国门新引擎》) - 14 - 材料二:全球周转领先的机场建设面积与跑到数量情况(单位:公顷,条) (摘编自《十张图带你了解大兴机场国际地位旅客吞吐量、中转速度全球领先》) 材料三:记者了解到,在值机环节,大兴机场协同航空公司共配备了 400 余台自助值机 和自助托运设备,自助覆盖率达到 80%,一些自助设备还引入了人脸识别等技术,旅客在值机 时自动将身份信息和人脸信息匹配,无须打印登机牌。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管理中心航站楼管理部经营规划主管王辉表示,大兴机场一个特色亮 点就是全程无纸化。也就是说,从第一关的值机到最后的登机环节都是无纸化的,覆盖了所 有的流程,旅客采取无纸化出行,总体来看,旅客整个出港行程将会节约 15 到 20 分钟的时 间。 据初步统计,大兴国际机场共创造 40 余项国际、国内第一。这里是世界最大的单体隔震 建筑、世界首个高铁下穿航站楼、世界首个“双进双出”航站楼,亚洲最大机库也建在这里。 为体现环保理念,大兴国际机场也成为全球枢纽机场中首次实现场内通用车辆 100%新能源的 机场。 (摘编自《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 4 年建成全球最大机场再创“中国速度”》) 材料四:众所周知,大兴机场的兴建,一方面是要解决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深度饱和问题, 另一方面则是有着支撑“雄安新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作用。 大兴国际机场作为一个亿级流量规划的新机场,必将从物流、人流、资金流、技术流和 信息流等层面拓展北京城市的功能发展和经济再飞跃,也会为环京城市的发展和多城市共享 - 15 - 发展提供自身的价值导向,对周边的就业和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带动效应。 大兴国际机场的投用,还意味着北京成为继上海之后我国第二个真正意义上的双机场城 市。大兴机场,作为国家发展的新动力,其投入使用使北京正式迈入了“一城双枢纽”的时 代。近年来,首都机场一直受机场运量深度饱和所困。2018 年,首都机场吞吐量破亿,高峰 时期,每小时起落架次达 87 次。值机、安检时间长,机场人流、车流大,周边交通压力增大, 新开航班受制约,航班延误率高……这些情况都不同程度地出现。 很多特大城市在面对单一民航机场庞大客流导致的地面交通负担问题时,都会选择开启 多机场模式。 (摘编自《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会带来哪些改变?》) 4.下列不属于大兴国际机场创造的“国际第一”的一项是(3 分) A.大兴国际机场拥有世界最大的单体隔震建筑。 B.大兴国际机场拥有世界首个高铁下穿航站楼。 C.大兴国际机场拥有世界首个“双进双出”航站楼。 D.首次实现场内通用车辆 100%新能源,体现环保理念。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到 2022 年,大兴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有望达到 4500 万人次,国际航班占比达 20%。 B.在全球周转领先的机场建设面积前十机场中,大兴国际机场居第五,接近北京首都机 场。 C.大兴国际机场和芝加哥奥黑尔机场都拥有 7 条跑道,并列第一,建设规模全球领先。 D.大兴国际机场的投入使用,意味着北京成为继上海之后我国第二个“双机场”城市。 6.结合材料,分析大兴国际机场兴建的原因及具体作用。(6 分) 4.(3 分)D(扩大范围,原文是“大兴国际机场也成为全球枢纽机场中首次实现场内通 用车辆 100%新能源的机场”) 5.(3 分)D(说法不严密,原文是“第二个真正意义上的双机场城市”) 6.(6 分)原因:解决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深度饱和问题。(2 分) 作用:①支撑“雄安 新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 分)②拓展北京城市的功能发展和经济再飞跃;(1 分)③ 为环京城市的发展和多城市共享发展提供自身的价值导向,对周边的就业和产业发展,带来 巨大的带动效应。(1 分)(原因 2 分,作用①2 分,②③各 1 分,共 6 分) - 16 - 河南部分学校开学考试(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1 月 27 日,央视对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造过程进行“慢直播”,24 小时不间断地呈 现施工现场的实时画面。没有主持人,没有解说字幕,只有一个固定机位,若干工人忙碌工 作,不快进,也不切镜头。没想到,竟吸引了大量网友观看。 “慢直播”是相对于过去的直播生态而言的,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直播通常以“快”为前提,第 一时间告诉受众何处发生了何事,带有某种形式的解说和主持人旁白,受众还可以看到后期 特效镜头切换等。但“慢直播”几乎不存在任何外界的干预,没有音乐,没有旁白,没有字幕, 没有引导和话题设置,只是展现现场情况,让用户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感兴趣的内容,给用户 充分的想象空间。虽然单位时间信息量不如“快直播”大,但“慢直播”时间更长,对事件的展示 更完整。目前,“慢直播”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旅游景区、安防监控、阳光厨房、交通路况监测等 领域。 (摘编自《火神山医院“慢直播”为何火了》 材料二: 材料三: “慢直播”的“慢”,并不单纯是时间上绝对的长,而是相对节奏上的“慢”。有些人不太喜欢,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去捕捉那些相对时间短,但能够产生独特价值的题材来进行“慢直播”。 比如说很多人没有看过昙花的开放,那么“慢直播”可聚焦这短短的一分钟;或者一些市政工程, - 17 - 它的关键部分往往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发生并结束,这也是“慢直播”非常好的题材范围。当然, 要突破“慢直播”在节奏.上的迟缓问题,可通过题材的策划,从直播的过程中挖掘变化和节奏, 这样才有可能吸引用户。 还有一类“慢直播”,它所考虑的是对常规视频内容的一种补充,没有指望在预计的时段里 出现特别有价值的内容,但是它在意一种长时间的关注和人们随时可看的一种需求。它往往 会应用在一些特殊区域、特殊地点里面的一些监控角度。这其实是监控需求本身的一种价值 外溢。所以在“央视频”的“慢直播”栏目里,会看到一些著名的景点、众所周知的热门地点的“慢 直播”,实际上重点价值在于它本身的地标特点,而并不在于它直播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内容。 (摘编自《解读“慢直播”的价值新定义》) 材料四: 就“慢直播”这一技术手段本身的运用而言,凡是受众关注度高的新闻,都有进行“慢直播” 的基础。具体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适用于突发性事件的“慢直播”。在一些突发重大新闻事 件当中,凡是场景相对集中、人们关注度高、亟须第- -时间了解进展情况的,都可以通过设 立“慢直播”平台,满足受众的了解、参与、互动、监督等不同需求。另一种是非突发性事件的“慢 直播”。比如,武汉的樱花季、五一期间的北京故宫等,都可以通过设立“慢直播”平台,吸引 更多受众。同时也可以结合 AR 等技术手段,为受众提供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提高媒体的信息 传播力和影响力。 对于新出现的“慢直播”,当下最主要的是对内挖掘价值、本地扩大合作,而不是把精力放 在跟外界联合共享这些并不一定能给自身带来价值的事情上。能够挖掘的“慢直播”的价值是非 常大的,它的背后往往可以衍生出一系列优秀的短视频作品。有了“慢直播”镜头,相当于在现 场安排了一个 24 小时不休息的记者,会捕捉到过去被错过的镜头。 (摘编自《“慢直播”发展前景如何》) 4.下列对“慢直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慢直播”没有主持人,没有解说字幕,不存在镜头切换,只是展现现场情况。 B.“慢直播”与“快直播"相比,单位时间内信息量相对比较少,但对事件的展示更为完整。 C.“慢直播"只适用于那些需要长时间来展示事物的发展过程且具有独特价值的题材。 D.“慢直播”可适用于突发性事件和非突发性事件,其结合 AR 等技术手段可为观众提供 真实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直播与“慢直播”相比,速度快,观众在观看时可以明显感受到后期特 - 18 - 效、镜头切换等处理痕迹。 B.调查显示,观众喜欢“慢直播”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这样的直播方 式能够给人们带来真实感。 C.“慢直播”只是展现现场情况,无须旁白,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旅游景区、安防监控、阳光厨房、 交通路况监测这些领域。 D.突发重大新闻事件应当进行“慢直播”,而不宜采用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直播,因为“慢直播” 满足受众的了解、参与、互动、监督等不同需求。 6.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如何提高“慢直播”的吸引力。(6 分) 4.C【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 项表述不当。“只适用于那些需要长时 间来展示事物的发展过程且具有独特价值的题材”分析有误,相对时间短但能够产生独特价值 的题材可用来“慢直播”,没有指望在预计的时段里出现特别有价值的内容也可用来直播。 5.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应当进行“慢直播’,而不宜采用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直播"分析错误。根据“都可以通过设立“慢直播'平台”可知这一判断无依据, 因而后面的因果关系也不成立。. 6.①捕捉那些相对时间短但能够产生独特价值的题材进行“慢直播”。②在直播的过程中挖掘 变化和节奏。③寻找“慢直播”的价值外溢。(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答题区间集中在材料三,考生应对材料 三的内容进行梳理,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归纳分析,注意不要遗漏。题干中有“分析如何提高‘慢 直播’的吸引力”的要求。因此答题时找到文中与“慢直播”的吸引力的相关信息.然后分析这些 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这样答案即可得出。 河南省2021届新高三学期初第一次模拟考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 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 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 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 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 - 19 - 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 然产物。 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 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 龙术”。 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 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 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恒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 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 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 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 填补空白,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 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 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 - 20 - 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 2006 年成立了中医 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 2008 年 10 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 35 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 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 视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4.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3 分)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C.“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D.“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习总书记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示的总思路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 新性发展”,其中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 B. 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结合“八纲” 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 C. 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 2006 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 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 D. 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 2008 年 10 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 35 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 6.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6 分) (二) 4. D 5. C 6. ①具有代表性: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竟争力和国 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 ②具有实际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 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 ③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 - 21 - 独特表现形式之一。 长垣县十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 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 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 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摘自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 2015 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 讲》) 材料二: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共同责任,随着对 贫困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反贫困实践的有效推进,贫困概念和反贫困的理论不断发展。精 准扶贫是对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体现了以人为本、赋权提能、参与合作的反贫困 思想,并将该思想具体化、可操作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精 准扶贫理论体系。 (摘编自王介勇等《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 材料三: 贵州省江口县通过发掘本地资源与特色文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 护,探索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江口县以“天下名岳之宗”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 山申遗为契机,创建区域品牌,大早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梵净山周 边的自然村落风景优美,少数民族居多,这里保留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因此江口县引 进多家旅游企业,创建景区、中国传统古村落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了旅游产业群。另一 方面,江口县发展规模化生态农业,重点扶持生态茶和冷水鱼等项目。江口县引进了专业的 企业,由企业负责研发、技术指导、标准认证、茶叶深加工和市场开拓,同时在景区周边删 去开发茶园,实现“茶旅”互动,促进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摘编自谢玉梅《脱贫攻坚背景下的设计参与扶贫——基于江口的考察》,《光明日报》 - 22 - 2019 年 5 月 8 日) 材料四: 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云南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发源于青海唐古拉 山脉的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长达 1200 多公里,这条大河流经云南两岸的山区正是云南茶叶的 主产区,这里拥有成片的古茶园,其中不乏树龄在数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树。居住在这一流 域的布朗族、傣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世代以茶为生,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 民族茶文化,近年来,云南省把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茶产业引导 扶持,将其视为促进农村脱贫攻坚、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政策扶持方面,重点茶产区各 级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各级财政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重点打造区域 品牌,做大做强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三个品牌。与此同时,为解决云南茶叶销路不畅、 困扰茶农与消费者的卖难买难问题,云南从省里到市、县都在努力搭建多种销售平台,通过 走出去、请进来,助力茶产业成长壮大。 (摘编自《茶产业托起云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梦》,《光明日报》2020 年 2 月 21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精准扶贫方略是我国目前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它通过对贫困对象的精准帮扶,争取 拔除“贫根”,实现脱贫致富。 B. 贵州省江口县把产品研发、标准认证等工作交给专业的企业进行运作,这种做法推进了产 业规模化,促进了产业良性发展。 C. 近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其生态资源、地理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交通资源的优势,把茶产 业作为当地重点产业来抓。 D. 云南省古茶园区域拥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这两种资源可以设计出 更为精准的扶贫方案。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精准扶贫的具体内容、作用和价值,据此可知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是 解决我国当前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B. 材料三中,贵州省江口县通过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两项举措, 探索出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 C. 材料四中,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推进精准扶贫、带动茶农增收,云南省各级财政加 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 D. 通过材料三、四的对比可以发现,云南古茶园如果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茶旅”互动的文章, - 23 - 可能会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6. 贵州省江口县与云南省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内容有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 明。 4 C 5B 6.①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施绿色扶贫的战略;②利用当地资源打造区域品牌, 然后以区域品牌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扶贫。 中牟一高高三第一次双周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一 个 与 现 实 零 距 离 的 题 材 , 要 让 文 学 性 不 被 坚 硬 的 现 实 埋 没 , 让 艺 术 在 接 近 纷 纭 社 会 时 不 至 于 窒 息 , 就 必 须 有 飞 扬 的 灵 魂 。 钟 南 山 是 个 公 众 人 物 , 几 乎 没 有 虚 构 的 空 间 ; 而 真 实 的 东 西 往 往 会 有 种 种 限 制 。 但 作 家 创 作 并 非 无 所 作 为 。 熊 育 群 的 作 品 《 钟 南 山 : 苍 生 在 上 》 把 笔 触 深 入 到 钟 南 山 的 内 心 世 界 , 对 他 的 精 神 和 情 感 进 行 大 胆 挖 掘 ,并 且 打 破 时 空 限 制 ,将 人 物 置 于 复 杂 的 背 景 与 宏 大 的 视 野 中 , 以 文 学 的 力 量 复 原 某 些 重 大 时 刻 , 记 录 历 史 , 留 下 现 场 , 并 对 此 进 行 深 刻 反 思 。 本 报 特 邀 《 收 获 》 杂 志 副 主 编 、 《 钟 南 山 : 苍 生 在 上 》 责 编 钟 红 明 和 作 家 熊 育 群 做 了 一 次 对 谈 。 钟 红 明 : 新 冠 肺 炎 疫 情 是 一 场 波 及 众 多 国 家 与 人 群 的 、 看 不 见 硝 烟 的 战 争 , 在 《 燃 起 黑 色 的 春 天 》 一 文 中 你 曾 写 道 , 你 “ 突 然 理 解 了 战 争 年 代 弃 文 从 戎 的 文 人 ” 。 是 什 么 让 你 决 定 写 一 部 关 于 钟 南 山 的 长 篇 非 虚 构 作 品 ? 熊 育 群:新 冠 肺 炎 疫 情 突 如 其 来 , 是 人 类 的 一 场 大 灾 难 。 特 别 让 人 不 安 的 是 , 已 经 84 岁 的 钟 南 山 深 夜 赶 往 疫 区 武 汉 ,他 那 张 高 铁 上 仰 头 小 憩 的 照 片 让 我 非 常 感 动 。 12 年 前 我 采 访 过 他 , 写 过 他 的 报 告 文 学 , 这 些 年 也 特 别 关 注 他 。 正 是 因 为 这 个 原 因 , 有 关 部 门 希 望 我 来 写 钟 南 山 , 我 自 己 也 有 写 作 的 冲 动 。 于 是 , 通 过 钟 南 山 的 助 理 得 到 支 持 , 我 便 一 头 扎 下 去 , 开 始 了 创 作 。 钟 红 明 : 这 部 作 品 有 六 个 章 节 , 你 写 了 钟 南 山 过 往 的 大 量 经 历 , 他 的 父 亲 母 亲 , 他 的 婚 姻 爱 情 , 他 在 英 国 留 学 , 他 在 “ 非 典 ” 中 的 经 历 … … 都 是 出 于 什 么 考 量 ? 是 要 写 出 一 个 人 的 脉 络 和 土 壤 吗 ? - 24 - 熊 育 群 : 事 实 上 这 有 些 传 记 写 作 的 特 点 , 我 想 把 他 的 一 生 呈 现 出 来 , 当 然 是 有 重 点 有 选 择 的 。 只 有 把 他 的 人 生 写 透 了 , 才 能 写 出 钟 南 山 为 何 敢 医 敢 言 , 才 能 理 解 他 的 性 情 、 胸 怀 和 作 为 。 我 不 想 神 化 任 何 人 , 人 都 有 七 情 六 欲 , 都 有 自 己 的 缺 陷 , 我 只 把 他 当 普 通 人 来 写 。 但 人 比 人 确 实 有 高 低 , 有 的 人 令 人 高 山 仰 止 , 有 的 人 唯 利 是 图 , 正 因 为 如 此 , 钟 南 山 的 出 现 才 显 得 珍 贵 无 比 。 钟 红 明 : 如 果 从 《 钟 南 山 : 苍 生 在 上 》 概 括 出 几 个 关 键 词 , 就 是 — — “ 时 间 与 空 间 ” “ 泪 水 ” “ 挫 折 ” “ 敢 医 敢 言 ” “ 记 忆 ” 。 你 在 后 记 里 说 : “ 他 也 将 是 一 个 时 代 的 记 忆 ! ” 为 什 么 你 会 用 “ 时 代 的 记 忆 ” 来 概 括 钟 南 山 ? 熊 育 群 : 因 为 新 冠 疫 情 如 此 大 的 灾 难 , 是 个 历 史 事 件 , 将 来 一 定 会 被 后 人 说 起 。 显 然 , 重 要 的 人 物 缺 少 不 了 钟 南 山 , 钟 南 山 是 值 得 书 写 的 。 钟 红 明 : 现 在 有 些 人 避 用 “ 报 告 文 学 ” 而 用 “ 非 虚 构 ” , 我 个 人 觉 得 , 背 后 是 一 种 文 学 观 的 差 异 。 我 注 意 到 你 以 往 的 作 品 , 无 论 是 人 文 地 理 类 的 , 还 是 虚 构 类 的 长 篇 小 说 , 你 都 进 行 了 大 量 的 实 地 采 访 , 甚 至 到 国 外 进 行 追 踪 采 访 … … 为 何 会 经 常 采 用 这 样 “ 费 力 ” 的 写 作 方 式 ? 熊 育 群 : 我 认 为 这 是 写 作 的 常 态 。 我 这 样 做 并 不 代 表 我 不 重 视 虚 构 , 不 重 视 想 象 , 恰 恰 相 反 , 我 要 让 自 己 的 作 品 充 满 想 象 , 甚 至 是 魔 幻 。 但 这 想 象 不 是 胡 思 乱 想 , 只 有 符 合 历 史 与 现 实 逻 辑 的 想 象 才 震 撼 人 心 。 还 有 就 是 文 章 的 细 节 是 来 自 生 活 的 , 它 充 满 了 生 活 的 气 息 , 有 着 现 实 的 力 量 。 ( 摘 编 自 《 对 话 <钟 南 山 :苍 生 在 上 >作 者 》 , 《 文 汇 报 》 2020 年 5 月 13 日 ) 4.下 列 对 材 料 相 关 内 容 的 理 解 和 分 析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3 分 ) A.关 于 为 何 在 疫 情 背 景 下 写 钟 南 山 的 问 题 , 熊 育 群 表 示 自 己 熟 悉 钟 南 山 , 对 他 赴 武 汉 抗 疫 之 事 很 感 动 , 有 写 作 的 冲 动 , 有 关 部 门 也 希 望 写 他 。 B.被 问 到 为 何 写 钟 南 山 过 往 的 大 量 经 历 时 , 熊 育 群 认 为 传 记 式 的 写 法 可 以 写 透 钟 南 山 的 人 生 , 而 只 有 写 透 他 的 人 生 , 才 能 写 出 他 为 何 敢 医 敢 言 。 C.面 对 为 何 将 钟 南 山 视 为 “ 时 代 的 记 忆 ” 的 提 问 , 熊 育 群 表 示 新 冠 疫 情 是 个 历 史 事 件 , 而 钟 南 山 凝 聚 着 时 代 的 记 忆 , 是 值 得 书 写 的 。 D.关 于 经 常 采 用 “ 费 力 ” 的 写 作 方 式 的 问 题 , 熊 育 群 表 示 “ 费 力 ” 写 作 是 常 态 , 自 己 也 重 视 想 象 , 重 视 背 离 现 实 逻 辑 的 想 象 带 来 的 震 撼 效 果 。 5.下 列 对 材 料 相 关 内 容 的 概 括 和 分 析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3 分 ) - 25 - A. 《 文 汇 报 》作 为 组 织 方 , 聚 焦 文 学 与 现 实 的 关 系 , 期 望 文 学 可 以 复 原 和 记 录 新 冠 疫 情 这 样 的 重 大 时 刻 , 从 而 展 现 文 学 的 力 量 和 飞 扬 的 灵 魂 。 B.钟 红 明 作 为 对 谈 的 一 方 和 责 编 , 关 心 作 家 的 写 作 动 机 和 写 作 方 式 , 并 举 出 对 方 经 常 进 行 大 量 实 地 采 访 的 实 例 , 从 而 引 发 一 些 相 关 问 题 的 过 论 。 C.熊 育 群 作 为 对 谈 的 另 一 方 和 作 者 ,关 心 文 学 表 达 的 力 量 ,故 而 重 视 主 题 的 时 代 性 、 文 学 的 现 实 性 和 文 章 细 节 的 生 活 气 息 ,也 留 心 魔 幻 的 文 学 想 象 。 D.文 学 如 何 回 应 时 代 和 现 实 的 问 题 ,既 是 组 织 方 和 对 谈 双 方 共 同 关 心 的 问 题 , 也 是 新 冠 疫 情 这 一 特 殊 历 史 时 刻 人 类 必 须 共 同 面 对 的 问 题 . 6.钟 红 明 是 如 何 做 到 在 对 谈 中 引 发 对 话 并 将 话 题 引 向 深 入 的 ? 请 结 合 材 料 简 要 分 析 。 ( 6 分 ) 4. D D 项,“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错,原文“但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 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可知是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选项曲解文意。 5. D D 项,“也是新冠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错,原文“因为新冠 疫情如此大的灾难,是个历史事件,将来一定会被后人说起”,可知是新冠疫情是人类所关 注的,并非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问题。 6. ①有比较充分的准备:熟悉对方的写作,作为责编,尤其熟悉作品《终南山:苍生在 上》; ②重视对方的观点:提问时采用对方文章中的说法来引出话题,营造对话氛围; ③逐步深入地提问:从写作动机问起,问到写作方式和具体内容,最后问到对方的文学观。 中牟一高高三第二次双周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上海民营企业创造了全市 1/4 的生产值、1/5 的进出口总额、1/3 的税收收入。在上海科 技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九成,全市近半数的专利授权由民营企业获得。近些年来, 上海每年新增就业岗位 60 万个左右,民营企业新增就业人数占全市的比重超过七成。推动民 营企业发展,上海市政府要优化政务服务,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要带头贯彻鼓励、支持、 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制度环境。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 - 26 - 还要更加全面、更大力度,目标是加快打造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 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民营企业是内贸流通的主力军。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的中坚力量。 民营企业是商务发展的生力军,国内贸易份额占 90%,外贸出口份额占 48%,对外投资份额占 49%。 近年来,商务部一方面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为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各类内贸流通 企业松绑减负,同时,支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内贸流通企业创新发展。商务部部长钟 山指出要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取消商务部行政事业性收费,推动出口退税、贸易融 资、贸易便利化等措施落地,出台扩大消费、创新流通等政策,让民营企业更有活力。 与此同时,我国民营企业近年来对外投资意愿较强,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截至 2017 年 底,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 1.6 万亿美元,民营企业占半壁江山。对此,商务部积 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对境外投资设立企业实行“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 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并取消了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审批。要 继续支持有实力、有信誉的民营企业走出去,为民营企业营造更优越的环境。 (摘编自央广网) 材料三: 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 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民营企业有困难是难以避免的,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从 宏观来看,我国拥有巨大的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有 13 亿多人口的内需市场:从中观 来看,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本丰富,劳动力 的比较优势仍然明显;从制度来看,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党中央对民营企业的支持,针对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体现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可以合理预期,未来一系列“有意义、有温度、能感知”的改革举措将陆续出台,政策效应 会进一步释放,解决民营经济在税收、融资等方面的燃眉之急,让民营企业在政策上有更多 获得感。 民营企业最大的挑战是民营企业自身,一定要走出舒适区,成为勇于创新的勇敢者。这 说明,民营企业要渡过难关,不仅需要政府创造条件,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产生“等 靠要”的想法。“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 - 27 - 精神的核心,就是敢于尝试、大胆创新。发挥企业家精神,辨认和抓住新的机遇,广大民营 企业就可以在这轮经济结构调整中获得新的生长。 ( 摘编自《人民日 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海市政府优化了政务服务,推行多项措施,为民营企业打造了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B.为推动内贸流通企业创新发展,商务部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为民企松绑减负。 C.政治优势、不断增强的科研创新能力等都是我国民营企业能够较好发展的有利条件。 D.民企最大的挑战是其自身,说明了企业家不敢创新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营经济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上海科技创新和新增就业做出了贡献。 B.商务部“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是在民企走出去步伐加快的情况下提出的。 C.民营企业能否走出当前困境,其根本在于政府能否对民营企业提供优越的政策扶持。 D.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向的转变,给民企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6、三则材料均体现了国家对民营企业的重视,但各有侧重,请简要回答。 4.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 项,变未然为已然,“优化了”“打造了 “错误,材料一说的是“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上海市政府要优化政务服务,打造国际一流营 商环境”。B 项,从材料二第 2 段“近年来,商务部一方面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为以民 营企业为主体的各类内贸流通企业松绑减负,同时,支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内贸流通 企业创新发展“可以看出,“推动内贸流通企业创新发展”的手段是“支持发展新业态新模 式”,而非“推进‘放管服’改革,为民企松绑减负”。D 项,无中生有,“企业家不敢创 新………障碍”于文无据。 5.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 项,“其根本在于政府能否为民营企业提 供优越的政策扶持”错误,由材料三最后一段可知,企业家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认和抓住新 的机遇是民营企业走出当前困境的关键。 6.材料一侧重政府应该如何为民营企业提供一流的营商环境;(2 分)材料二侧重政府应 如何为民营企业减负,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创造更优越的环境;(2 分)材料三侧重讲述如何发 挥我国政治体制上的优势,让民营企业在政策上更有获得感。(2 分) - 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