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名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考评(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原名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考评(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中原名校2019-2020学年下期质量考评一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 试卷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到审美与文艺创造上的产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和各家各派思想的产生发展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在考察中华美学精神时,也要充分注意各家各派尤其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的重要作用。而论及儒家思想的美学影响,核心的一点就是对美善统一尽善尽美的境界追求。‎ 中华美常精神一向与善和真的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从善的角度来看,儒家把“仁者爱人”看作最高的善。仁与礼分不开,礼也不能脱离仁。所以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即离开了任,礼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孔子所说的“爱人”,又不仅仅是爱自己,而是把爱己与爱人高度统一起来,“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一种真诚博大的人道精神。培育和发扬这种精神,和儒家所说的“治国平天下”、以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民本主义有密切相联,最终目的在于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而又爱好和平的国家。因此,这种精神又与为国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分不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说的美,不能脱离以上所说的与最高的善相关的“仁”。审美与文艺创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陶冶人们的情感心理,使它符合“仁”的要求,直至如孔子所说的,使每一个人都以行“仁”为最大快乐。这也就是中国自古以来所说的广义上的艺术一“ 乐”所担负的最重要的任务。这里所说的“乐”,不只指音乐(声乐和器乐)‎ - 28 -‎ ‎ ,还包含诗(歌词)和舞,舞又同舞者的动作节奏和舞者的服装及其花纹色彩有关。所以,古代的“乐”实际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的表演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愉快,但目的又不仅仅在于引起审美愉快,而是要通过这种愉快去感发人们的“仁”心。孔子说“人而不仁,如乐何”,即离开了“仁”,“乐”就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可言。荀子也曾说过,“乐”的作用是为了“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孔子和荀子都指出了“乐”的美和以“仁”为本的善的实现分不开。而这种善的实现就是要使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和谐共生,所以广义的艺术——“ 乐”的美必须是“和”的。‎ 总之,“仁”的完满实现既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同时又能通过艺术的表现而成为一种最高的审美境界。两者既有区别,又完全能统一在一起。正因为这样,孔子第一次明确提出“乐”的创造既要“尽善”,又要“尽美”。“尽善”就是要使“乐”所表现的内容没有任何不符合善的东西,“尽美”就是要把善表现在能引起人们最大审美愉悦的感性形式中,使“乐”的歌唱、演奏及与之不能分离的舞蹈,听起来、看起来都有一种极为鲜明光辉美丽的节奏与文采,就如孔子盛赞古代与尧治国的伟大业绩相连的“乐”那样,“焕乎,其有文章”。‎ ‎——摘编自刘纲纪《成于“尽善尽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华美学精神中,对美善统一、尽善尽美的境界追求,儒家思想起了重要作用。‎ B. 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把“爱人”放到了超过“爱已”的位置。‎ C. 音乐(声乐和器乐)、诗(歌词)和舞都属于“乐”的内容,离开了“仁”就无法存在。‎ D. “乐”所表现的内容没有任何不符合善的东西,也就是达到“尽善”,“仁”就完满实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 段阐释了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关系。‎ B. 第二段重点论述中华美学精神善和真问题,进而把人道精神上升到爱国主义精神。‎ C. 第三段中以“乐”为例,论述审美与文艺创造的根本目的,就是陶冶人们的情感心理。‎ D. 文章先提出话题,再从“仁”和“乐”来论述,得出中华美学精神成于尽善尽美的结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思想的道德境界和审美理念对中华审美文化的深远影响是超过其他各家学派的。‎ B. 作为儒家的重要思想,“仁者爱人”是一种博大的人道精神,与“治国平天下”有联系。‎ C. 儒家思想中的“仁”要达到一种最高的审美境界,还需要通过“乐”这类艺术来表现。‎ D. “尽善尽美”是“乐”所追求的境界,“乐”能引起人们最大审美愉悦时,“善”就在其中。‎ ‎【答案】1. A 2. B 3. D - 28 -‎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B项,把“爱人”放到了超过“爱己”的位置说法不当,原文的表述是:孔子所说的“爱人”,又不仅仅是爱自己,而是把爱己与爱人高度统一起来。即孔子是把爱人与爱己高度统一的,没有分高下。‎ C项,表述太绝对,离开了“仁”就无法存在的说法不当。音乐(声乐和器乐))、诗(歌词)和舞是客观存在,原文强调它们属于“乐”,“乐”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仁”。‎ D项,曲解文意,达到“尽善”,“仁”就完满实现的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达到“尽善”,只是“仁”完满实现的重要条件之一。‎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议论文论证就是用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要梳理清楚论证思路,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最后对选项进行仔细解读,明辨正误,把每一个选项和文章中对应句子进行比对,结合选项加以分析,找出错误选项及错误的地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曲解文意,“第二段重点论述中华美学精神善和真的问题”的表述不正确。原文第二段开始虽然提到“中华美常精神一向与善和真的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 但没有展开论述“中华美学精神善和真的问题”。而只是从“善”的角度阐发儒家“仁”的精神。‎ 故选B ‎【3题详解】‎ - 28 -‎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D 项,曲解文意,选项“乐”能引起人们最大审美愉悦时,“善就在其中”的说法错误,原文是“‘尽美’就是要把善表现在能引起人们最大审美愉悦的感性形式中,使‘乐’的歌唱、演奏及与之不能分离的舞蹈,听起来、看起来都有一种极为鲜明光辉美丽的节奏与文采……”。‎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的做题技巧:完成论述类文本要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智能手环主体一般采用医用橡胶材质,天然无毒,外观设计高档时尚、大方,不仅具有运动健康秘书的功能,还具有时尚装饰的功能,有流线花环,颜色也是多样,这种设计风格对于习惯佩戴首饰的用户而言,颇具有诱惑力。手环的设计风格堪称百搭。而且,别看小小手环个大不大,功能还是很强大的,比如它可以说是一款高档的计步器,具有普通计步器的一般计步,测量距离、卡路里、脂肪等功能,同时还具有睡眠监测、高档防水、蓝牙4.0数据传输、疲劳提醒等特殊功能。‎ 智能手环内置低功耗蓝牙4.0模块,可以与平板、PC客户端进行连接;可以随时随地设置身高、体重、步幅等信息和上传运动数据。另外,智能手环还具备社交网络分享功能,比如用户可以将睡眠质量、饮食情况和锻炼情况以及心情记录等通过绑定微博等社交网络进行分享。在使用时间上,由于智能手环内部内置了一颗锂聚合物电池,续航时间可达10天,续航能力还是很强的。‎ ‎——摘编自《智能手环有哪些特点及特性》‎ - 28 -‎ 材料二: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智能手环运动监测功能通过重力加速传感器实现。重力传感器已是一种很成熟的技术,手机也有应用,比如现在智能手机的屏幕翻转功能,就是通过传感器来实现的。传感器通过判断人运动的动作得到一些基础数据,再结合用户之前输入的个人身体体征的基本信息,根据一些特定算法,得到针对个人的个性化监测数据,诸如运动步数<距离以及消耗的卡路里等,从而判断运动的频率和强度。由于每个人运动随个人身体体质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因而用户在使用手环进行监测前需要在APP中录入自己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信息自动同步到手环中,通过传感器监测运动动作,经过特定算法最终实现运动监测的功能。睡眠监测也通过相同的传感器技术实现。人的睡眠按照脑电波信号可分为五个阶段: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动眼期。在不同的阶段人的脑电波可以迅速改变,有意思的是,重力加速传感器并不具备直接探测脑电波的功能,它是将人在睡眠中的动作的幅度和频率作为衡量睡眠的标准,来判断睡眠处于哪个阶段。手环的智能闹钟功能,会在快速动眼期将用户唤醒,因为在快速动眼期睡眠者会出现与清醒时相似的高频低幅的脑波,比较容易唤醒,如果此时唤醒,睡眠者会感到神清气爽,有一个很好的睡眠效果。‎ ‎——摘编自沈丹《智能手环是如何进行数据传输的》‎ 材料三:几年前,智能手环作为可穿戴设备进入大众视野,以实现健康管理、运动监测、手机交互等功能为目标被炒得火热。功能看似高端,门槛实则低,一时间市场内涌现了大量可穿戴设备厂商。‎ 然而近年全球可穿戴行业疲态已显,智能手环炒作红利期已退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在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市场出现疲软态势,整体销量为2300万只,仅仅保持了3.1%的微弱增长,出货量则为270万只,较2015年同期的560.万只下降了51.6%。预计2018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在400亿元左右。‎ - 28 -‎ 真正随着热潮成长起来的智能手环企业少之又少,早期进入市场的品牌如今的经营状况也很惨淡。种种迹象都表明智能手环遇冷是行业的现状,我们需要思考智能手环在脱离炒作红利期后,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它的降温。目前来看,智能手环的需求依然存在,也非纯概念炒作,并且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智能手环作为能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其实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虽然野蛮生长的红利期已过,但是寻找到智能手环的刚需,依然能成为它下一次热潮的引爆点。‎ ‎——摘编自沙水《智能手环春天已过;未来出路在何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能手环有助于运动,可随时随地上传运动数据,也可通过绑定微博等社交网络端分享睡眠质量、饮食情况和锻炼情况等。‎ B. 在手环进行监测前在APP中录入自己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目的是通过个性化数据来判断运动的频率和强度。‎ C. 手环的智能闹钟功能主要是根据睡眠中动作的幅度和频率来实现的,在探测到出现高频低幅的脑波时唤醒睡眠者。‎ D. 几年前,智能手环被炒得火热,由于门槛低,市场内涌现了大量可穿戴设备厂商,如今智能手环行业遇冷,炒作热潮已退。‎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能手环内置低功耗蓝牙4.0模块,可以与平板、PC客户端进行连接;内置锂聚合物电池,续航时间可达10天。‎ B. 目前重力传感器已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智能手环通过使用这一技术来判断人运动的动作,得到一些基础数据。‎ C. 从材料三图表中可知,2015年是智能穿戴设备野蛮生长的红利期,此后虽市场规模还处在增长中,但增速已放缓。‎ D. 智能手环虽遭遇发展困难,但智能手环已找到市场的刚需,在这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成为下一次热潮的引爆点。‎ ‎6. 以上三则报道,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请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每则不超过20字。‎ ‎【答案】4. C 5. D ‎ ‎6. ①智能手环外观越来越时尚,功能更加强大。②智能手环通过传感器的数据实现监测功能。③智能手环行业市场遇冷,期待下一次热潮。‎ ‎【解析】‎ ‎【4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项,曲解文意,“在探测到出现高频低幅的脑波时唤醒睡眠者”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重力加速传感器并不具备直接探测脑电波的功能,它是将人在睡眠中的动作的幅度和频率作为衡量睡眠的标准,来判断睡眠处于哪个阶段”可知,智能手环并不能探测到脑波,选项的表述不当。‎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D项,未然和已然的错误,选项“但智能手环已找到市场的刚需”的说法是已然,而原文“但是寻找到智能手环的刚需,依然能成为它下一次热潮的引爆点”表达的是一种推测,属于未然。‎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题干要求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以上三则报道,指出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每则不超过20‎ - 28 -‎ 字。从材料一,“智能手环主体一般采用医用橡胶材质,天然无毒,外观设计高档时尚、大方,不仅具有运动健康秘书的功能,还具有时尚装饰的功能,有流线花环,颜色也是多样,这种设计风格对于习惯佩戴首饰的用户而言,颇具有诱惑力”等文字,可以概括出:智能手环的特点美观实用、功能多样。从材料二,“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智能手环运动监测功能通过重力加速传感器实现”等相关文字,可以概括出智能手环的监测功能主要是依靠重力加速传感器实现。从材料三, “真正随着热潮成长起来的智能手环企业少之又少,早期进入市场的品牌如今的经营状况也很惨淡。种种迹象都表明智能手环遇冷是行业的现状,我们需要思考智能手环在脱离炒作红利期后,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它的降温”“但是寻找到智能手环的刚需,依然能成为它下一次热潮的引爆点”等相关文字可概括出:手环行业降温的原因分析和对新的热潮到来的期待。注意控制字数,提炼归纳。‎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熬冬 江岸 在冬季漫长的一天里,陈奶奶除了做两顿饭,吃两顿饭之外,就是把一窝鸡放出来,给它们喂食。大雪应该是在半夜时分开始下的,早晨起来的时候,陈奶奶打开大门,站在自家廊檐上,看见黄泥湾宛如一只小小的船,淹没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之中,都分不清哪是房子哪是树了。从早到晚,她开门望了好几次,大雪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她怕滑倒,便一天也没出门。‎ 这样的天气,即便把鸡放出来,它们也无法去野外觅食,只能龟缩在廊檐上,还会在地上屙一堆堆鸡屎。)陈奶奶懒得放它们出来。快到晌午的时候,鸡群在鸡埘里乱扑腾,一只只脑袋都贴在竹编的鸡埘门上,尖嘴从门缝里露出来。显然,它们已经饿坏了。她只好把它们放出来,在廊檐上多撒了几把稻谷。‎ 傍晚。陈奶奶又在廊檐上撒了几把稻谷。几只鸡应该都吃饱了,鱼贯进入鸡埘。陈奶奶堵了鸡埘的门,却发现廊檐上还有一-只鸡在啄食。她咕咕唤了两声,那只鸡非但没有向她走来,反而怯生生地往后退,退几步之后,又笨拙地跳下廊檐,跳到白雪皑皑的院子里。在白花花的积雪反衬下,院子里亮光光的,她看清楚了,这是一只麻褐色的鸟儿,比她的鸡小了许多。‎ - 28 -‎ 这个小可怜,恐怕是大雪封山,无处觅食,饿极了,才落到院子里偷食吃。陈奶奶蹑手蹑脚地进了家,轻轻关上门。她从门缝里往外看,那只鸟儿又飞到廊檐上,寻觅吃的。鸡群几乎把地上的稻谷吃光了,鸟儿好不容易才从地缝里啄食一粒两粒被鸡们遗落的稻谷。她看了一会儿,急忙从谷仓里抓了一把稻谷,轻轻拉开门,将稻谷撒在鸟儿面前。鸟儿吓得慌忙飞到了院子里。过了片刻,它又飞到廊檐上,尽情地啄食起来。‎ 第二天晌午,雪停了,天气却变得分外寒冷。陈奶奶出来喂鸡,不禁哆嗦一下,又哆嗦一下。她扬手撒了一把稻谷,鸡们一下子朝稻谷撒落的地方扑去。她突然发现鸡群里多了一只黑褐色的鸟儿。这下,她彻底看清楚了,这是一只斑鸠。斑鸠的羽毛稀拉拉的,有些潮湿凌乱。它挤在鸡群中间,依然怯生生的,躲在鸡的身旁,不时啄上一口。‎ 显然,这是一只苍老的斑鸠,一只在野外无法觅得足够食物的老斑鸠。这天晌午,陈奶奶比平时多撒了好几把稻谷。鸡们都吃饱了四散走开,只有老斑鸠还在啄食。这会儿,它不再那么矜持了,啄食的速度明显加快。.‎ 从此以后,每天早晨,每天傍晚,这只老斑鸠总会适时出现在廊檐上,和鸡群一起进食。陈奶奶怀疑它没有飞远,可能就躲在她家旁边的山坡上,守望着她的小院。否则,它怎么可能那么准时地不请自到呢?有一次,它不知怎么来晚了,陈奶奶隐隐约约有些失落。等它出现的时候,鸡群已经把地上的稻谷吃光了。陈奶奶赶紧又撒了一把稻谷。这一次,它没有惊慌逃走,而是和一只喂了很久的鸡一样镇定地站立着,开始进食。‎ 每天除了给自己做两顿饭,给鸡喂食之外,陈奶奶又多了一件事情,就是给这只老斑鸠喂食。‎ 转眼要过年了。儿子开车回村里来接她,要把她接到竹园镇和他们一起过年。陈奶奶捡了一筐鸡蛋,让儿子带给孙子孙女吃,她却不愿意离开村子。‎ 儿子说,娘,平时您说在镇上住不惯,要留在村子里,我也依您了。过年您再不去镇上,自己一个人怎么过呢?‎ 陈奶奶说,我走了,没人给它喂食,它会饿死的。‎ 还像去年一样,我把鸡也逮走,您就放心吧。‎ 我说的不是鸡。它像我一样,七老八十了,不中用了。我一走,怕它熬不过这个冬天。我哪里也不去,我得陪着它,帮它把冬天熬过去。陈奶奶说着,叹息了一声。‎ 这一声叹息,让儿子实在琢磨不透。儿子追问,娘,您说吧,到底是啥?咱们带它一起走。一只老斑鸠,你带不走它,我也撇不下它。别管我了,你走吧,你们自己好好过年吧。有它陪我过年,挺好。‎ 儿子半天无语,不知怎么劝慰娘。和一只老斑鸠一起过年,娘真是越老越糊涂了。‎ ‎(有删改)‎ - 28 -‎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一段既写出了陈奶奶的基本生活景况,又渲染了环境,说明雪大,为下文老斑鸠的出现做了铺垫。‎ B. 作者观察细致,对老斑鸠初次在院子里进食的过程描绘得神形兼备,写出老斑鸠惊慌、谨慎和试探的形象。‎ C. 文中说“陈奶奶隐隐约约有些失落”,写出了陈奶奶对老斑鸠的挂念,也表明了陈奶奶心地善良和生活孤独。‎ D. 小说娓娓道来,以朴实自然的语言叙事,后面陈奶奶和儿子的对话,表明作者对陈奶奶儿子的不满和讽刺。‎ ‎8. 小说什么以“熬冬”为标题?请简要说明。‎ ‎9. 小说结尾写陈奶奶“和一只老斑鸠一起过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冬天和基本内容——生命的煎熬。②既指陈奶奶年事已高可能过去不了这个寒冬,也指没有觅食能力的老斑鸠难以熬过这个冬天。③寄托了作者对陈奶奶这样的空巢(留守)老人的担忧。 ‎ ‎9. ①表现了陈奶奶善良、热心,担心老斑鸠会饿死。②表明陈奶奶这样的空巢(留守)老人与老斑鸠样同命相怜;③突出主题,写出空巢(留守)老人的孤独和不被理解的处境。‎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 D 项,曲解文意。“表明作者对陈奶奶儿子的不满和讽刺”的说法不当,结合原文可知:陈奶奶对自己的儿子可能有失望,但看不出不满,更谈不上讽刺。因为“儿子开车回村里来接她,要把她接到竹园镇和他们一起过年”说明做儿子的还是有孝心的,只是他并不真正懂娘的内心,因此陈奶奶对儿子只是有些许失望。‎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标题作用的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解答时注意结合文本内容,由表及里的分析。一般标题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 - 28 -‎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5)具有象征意义;(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7)寄托作者情感;(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10)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11)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题干要求简要说明,小说为什么以“熬冬”为标题?做这种题,我们要细读文本,再结合内容,从表面上、实质上两个角度去分析标题的含义。“熬冬”这个标题,交代了写作的时令,是寒冬,又比喻生命的尾声;而一个“熬”字,写出了生命的煎熬。这里的“熬冬”表面是指老斑鸠过不了这个冬天,其实是指年事已高的陈奶奶难以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天。这篇小说寄寓了作者对空巢老人的悲悯情怀,也希望普天下的子女能常回家看看年迈的老爸老妈,以此为题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本(小说)的重要语段(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尾句(段)的作用主要是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题干要求简要分析,小说结尾写陈奶奶“和一只老斑鸠一起过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道题在回答的时候,首先要结合文本思考:陈奶奶为什么要“和一只老斑鸠一起过年”,因为这只老斑鸠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正在“熬冬”;而陈奶奶何尝不是在“熬冬”呢?这表现了陈奶奶的善良和同病相怜的悲悯情怀,同时呼应了标题,更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对于空巢老人,多一些理解和关爱。总之,从人物形象的塑造,结构上标题的呼应;主题上的揭示等角度作答。‎ ‎【点睛】如何把握文学类作品的主旨 ‎ ‎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 ‎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28 -‎ 王若虚,字从之,藁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未几,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天兴元年,哀宗走归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乃谓奕辈曰:“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奕辈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曰:“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日:“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祁等固辞而别。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金亡,徽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日:“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乃令子忠先归,遣子恕前行视夷险,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号《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节选自《金史·王若虚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人为国史院编修官/‎ B. 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 C. 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人为国史院编修官/‎ D. 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人为国史院编修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实录,依照真实情况记录。编年体史书的一种,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也有以王朝命名。‎ B.‎ - 28 -‎ ‎ 刺史,原为巡查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 C. 尚书省,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隋唐后与中书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 D. 泰山,与华山、衡山、庐山、嵩山并称五岳,古时有天子到泰山封禅祭天地,后也以“泰山”比喻岳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若虚少有高才,仕途颇为顺利。他年少聪明慧悟,仿佛很早就同文字打交道;他曾历任翰林文字、著作佐郎、左司谏、直学士等职。‎ B. 若虚身处官场,做实事重名节。他为官颇有成就,曾出使夏国,编成《宣宗实录》;对翟奕等人作碑文的要求,他用道理来回绝。‎ C. 若虚不畏权贵,碑文交由他人。翟奕等人对他不写碑文很恼怒,最后碑文由刘祁写好,经他和元好问删定后,只是直接叙述事件。‎ D. 若虚不仕元君,东游泰山而逝。金国灭亡后,他穿平民服装北归;与友人游历泰山时感慨人生,希望终老于此,在一大石上坐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 ‎(2)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 ‎【答案】10. C 11. D 12. C ‎ ‎13. (1)当时翟奕一类人依仗权势,作威作福,有人稍稍顶撞他们,他们就进谗言,罗织罪名,使那人立即被杀害。‎ ‎(2)大家的意见是请你们二位撰写碑文,而且已经报告给郑王(崔立)了,希望二位不要推辞。‎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宜采用排除法。‎ - 28 -‎ 画波浪线的句子大意是:承安二年中经义科进士第,调任鄜州录事,历任管城、门山二县县令,都有爱民的政绩。任期满,百姓不分老幼都来挽留送行,过了几天才能出发。因人推荐,被召入朝廷任国史院编修官。断句要注意分析句子结构,特别是句中的写作对象,同时要抓住断句的标志。本句“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其中“进士”是“擢”的宾语,所以应在“进士”后断开,从而排除A项;“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是对称结构,其中“录事”“县令”是官职名,反映了他的官职升迁情况,故其后均要断开,从而排除B项。“皆有惠政”是他为官时的举措;而“秩满”“老幼攀送”是讲他任期满后深得百姓爱戴的表现;所以在“秩满”后要断开,故排除D项。而“用荐人为国史院编修官”是讲他的官职的再次升迁情况。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D项,“庐山”不是五岳之一,应将“庐山”改为“恒山”。‎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曲解文意,“最后碑文由刘祁写好”的说法不当。根据原文“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应是:刘祁(于是)就草定了碑文,交给了元好问,元好问不中意,于是自己撰写碑文写成以后给王若虚看,共同删定几个字,但只是直接叙述事件经过罢了。‎ 故选C。‎ ‎【13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 第(1)句采分点:“辈”,是复数概念,译为“类、等”;“恃”,仗恃、依靠;“忤”,顶撞、忤逆;“谗构”,用谗言构陷。‎ 第(2)句采分点:“属”,动词,撰写;“白”,告诉;“其无”,还是不要,表祈使语气;“让”,谦让,推辞。‎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 28 -‎ 王若虚字从之,是豪城人。从小聪颖慧悟,好像老早就跟文学打交道似的。承安二年中经义科进士第,调任鄜州录事,历任管城、门山二县县令,都有爱民的政绩。任期满,百姓不分老幼都来挽留送行,过了几天才能出发。因人推荐,被召入朝廷任国史院编修官,升为应奉翰林文字。奉命出使夏国,还朝后被任命为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下来担任著作佐郎。正大初年,《宣宗实录》编撰完成,升为平凉府判官。不久,召入朝任左司谏,后来又调为延州刺史,入朝担任直学士。天兴元年,金哀宗奔走到归德。第二年春天,崔立之变发生。小人们都附和他,请求为他建功德碑,翟奕假借尚书省的命令召王若虚作碑文。当时翟奕一类人依仗权势,作威作福,有人稍稍顶撞他们,他们就进谗言,罗织罪名,使那人立即被杀害。王若虛料定自己必死无疑,私下对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说:“现在召我作碑文,我不顺从就会 被杀害,作了就会败坏名节,声誉扫地,不如一死为好。虽然如此,我还是姑且用道理说服 他们。”于是告诉翟奕等人说:“丞相功德碑应当把什么事写进去?”翟奕等愤怒地说:“丞相 以京城归降大元,使上百万的百姓得以活命,这不是功德吗?”王若应说:“学士的职责是代 王立言,把撰写功德碑称作是代王立言,可以吗?况且丞相既然以京城归降,那么朝廷百官 都是丞相门下的人。自古以来,难道有门下之人为主帅歌颂功德,而能使后代人相信吗?”翟奕等人不能强制他,于是召太学生刘祁、麻革等赶到尚书省,元好问、张信之将立碑的事告诉他们,说:“大家的意见是请你们二位撰写碑文,而且已经报告给郑王(崔立)了,希望 二位不要推辞。”刘祁等坚决推辞离去。以后几天,不断催促,刘祁就草定了碑文,交给了元 好问,元好问不中意,于是自己撰写,写成以后给王若虚看,共同删定几个字,但只是直接叙述事件经过罢了。后来元军入城,功德碑最终没有建立。金国灭亡后,他改穿平民服装向北回到镇阳,与浑源刘郁东行游历泰山,来到黄岘峰,在萃美亭歇息,环视同游的人说:“我 在尘世中沉沦了一生,没有料到晚年却到达仙人的洞府,果真能够在此山终老,我的愿望就完全实现了。”于是叫他的儿子王忠先回去,派儿子王恕往前走,察看山路平坦险峻的情形,于是垂足坐在一块大石上,坐了很久,闭着眼睛便去世了,时年七十岁。所著文章叫《慵夫 集》、《滹南遗老集》,各有若干卷,流传于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处士故居 王建①‎ 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千柳拂堤。‎ 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 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 风景宛然人自改,却经门外马频嘶。‎ 注:①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沧于下僚,世称王司马。‎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通过写露浓烟重杂草繁茂的景象,表现出李处士故居的衰败,烘托出一种冷清的氛围,奠定了感伤的情感基调。‎ - 28 -‎ B. 颔联赋予花月以人的情态,写院中的花儿凋落,月也是残缺的,暗示李处士故居这里已人迹罕至,表现一种落寞的情怀。‎ C. 尾联中作者写李处士故居虽“风景宛然”,可宾、主已不在,最后一句写马的嘶鸣来抒情,表现出自己的感慨和伤怀。‎ D. 这首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通过烟露、草树、柳堤、花月、榭、马等多种意象来表现李处士故居夜晚的阴冷凄清。‎ ‎15. 颈联是如何来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颈联通过虚实结合(想象)、对比(反衬)来表达了作者对李处士故居物是人非的慨叹伤感。作者来到李处士故居,不禁想起往昔李处士在这里大张筵席、宾主畅饮的情形。而如今眼前“风景宛然”,李处士却已不在,只剩故榭荒路的凄凉,诗人见此情此景一股凄凉落寞的伤感便油然而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赋予花月以人的情态”说法不当,颔联“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并没有比拟的手法,该句只是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用“落花残月”的意象来暗示李处士故居这里已人迹罕至,表现诗人落寞的情怀。‎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借助诗歌表现手法,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意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写作背景及注释,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回答本题,应先读懂诗句内容,然后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意象进行分析。注意回答手法,一定先要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点明诗人的情感。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和抒情,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 ‎ - 28 -‎ ‎、象征、用典等,修辞包括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比拟、拟物、夸张等。题干要求简要分析颈联是如何来表现作者情感的?首先把握住颈联的内容,然后翻译一下这句诗的意思,接着从手法的角度分析作者的情感。“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的意思是诗人想象过去这个地方欢畅宴饮的画面,而今亭榭楼台已经倾颓了,路径上满是荒草,这里没有了昔日的热闹景象了。上一句是作者想象的画面,下一句是现实的凄迷落寞的景象,作者运用虚实结合、今昔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物是人非的苍凉之感。总之,结合诗句,简单翻译,然后从手法的角度思考,最后用简洁的文字归纳即可。‎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螃蟹设喻,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于“用心躁也”,从反面论述要学习必须专注、持之以恒。‎ ‎(2)《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起初对爱情充满了渴望,她“__________”,遥望复关,看不见就“__________”,看见了就有说有笑。‎ ‎(3)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诗人情感推向高潮,抑郁孤寂的凄然即刻被兴奋昂扬的爱国之情淹没。‎ ‎【答案】 (1). 蟹六跪而二螯 (2).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 乘彼垝垣 (4). 泣涕涟涟 (5). 萧关逢候骑 (6). 都护在燕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 - 28 -‎ 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第一句“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正呼应了题干的“螃蟹设喻”“用心躁也”;该句要注意“蟹”“螯”“鳝”;第二句要注意“垝垣”“泣涕”“涟涟”等字的正确书写;第三句要注意“萧关”“候骑”“燕然”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村落是珍贵的农耕文明遗产。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让传统村落融入未来,在__________下进行功能定位,重新融入城乡发展,是今后的一个重要__________。传统村落要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实现不断发展,这是对传统村落最好的保护。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发展旅游依然是当下传统村落最现实的保护与发展手段之一,( ),更不能为__________游人任意编造和添加与村落历史文化老关的“景点”。面向未来,要依靠传统村落的智慧指引美丽乡村建设,在风貌特色方面,利用适合新民居的创造和推广的方式进行形象易懂的指导,多采用传统的建造、生产、生活的方式传承和延续传统村落。我们要__________,积极促进传统村落的国际传播,推动传统村落申报世界遗产,采取措施吸引国外游客,将传统村落推向世界,提升传统村落的旅游品质。我们要通过完善宣传、打通渠道、加强设施,使传统村落推广成为世界旅游的目的地,让世界了解中国丰富多彩、数量庞大的农耕文化遗产,了解中国美丽鲜活的传统村落。‎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需要在品质提升、健康引导上下功夫,也需要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B. 不能不在品质提升、健康引导上下功夫,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C. 但仍需要在品质提升、健康引导上下功夫,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D. 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为仍需要在品质提升、健康引导上下功夫 ‎18.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新格局 议题 招徕 推陈出新 B. 新形式 议题 召唤 革故鼎新 C. 新形式 话题 召唤 推陈出新 - 28 -‎ D. 新格局 话题 招徕 推陈出新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要通过完善宣传、打通渠道、加强设施,使传统村落成为世界旅游的目的地 B. 我们要通过加强宣传、打通渠道、完善设施,把传统村落推广成为世界旅游的目的地 C. 我们要通过加强宣传、打通渠道、完善设施,使传统村落推广成为世界旅游的目的地 D. 我们要通过完善宣传、打通渠道、加强设施,传统村落推广成为世界旅游的目的地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 做这种题要注意前后句的暗示与限制,前面的语境是“尽管发展旅游依然是当下传统村落最现实的保护与发展手段之一”,这是一个让步转折句,所以后文应紧接表转折的关联词“但”之类的,从而排除BD两项;括号后面的句中有“更不能”,所以前面应是“不能”,与之呼应,这样就排除了A项。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做此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形式”是指某物的样子和构造,区别于该物构成的材料该物构成的材料,即为事物的外形。有时也指办事的方法、方式。“格局”,对局势、态势的理解和把握。即一个人对事物所处 的位置(时间和空间)及未来的变化的认知程度。根据语境,是在新格局下对传统村落下进行功能定位,故选“格局”,从而排除BC两项。“议题”一般指会议讨论的题目;也多指需要慎重对待讨论的问题;“话题”指谈话的题目、谈论的主题。结合语境,传统村落重新融入城乡发展,是今后的一个重要应选“议题”。从而排除D - 28 -‎ 项。“招徕”,指的是招揽,把对象招引到白己面前来;有时比喻招揽客人。“召唤”是用某种方式或方法把人们唤来,通常指口头呼唤某人。根据语境,不能为了“招揽”游人任意编造和添加与村落历史文化老关的“景点”,故“招徕”更合适。“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革故鼎新”: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语境是我们要积极促进传统村落的国际传播,推动传统村落申报世界遗产,所以选“推陈出新”。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首先要明白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的病因是两个:一是搭配不当,应该是“完善设施”“加强宣传”;二,结构混乱,“使……推广成为”错误,可去掉“推广”或“使”换成“把”。根据第一点我们可以排除AD两项;根据第二个病因,可以排除C项。‎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是2020年11月在我国“鹿城”三亚市举办的第六届亚洲沙滩运动会会徽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和整体寓意,要求语意简明,行子通顺,不超过85字。‎ - 28 -‎ ‎【答案】会微是由运动员(人形)、树叶(椰树)、太阳、浪花(海浪)和鹿组成的数字“6”。会徽表明了运动会的届数、内容和举办地,休现了三亚的地域特色和休育拼搏精神,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这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图示,不放过图示中的文字,然后概括答题。题干要求根据2020年11月在我国“鹿城”三亚市举办的第六届亚洲沙滩运动会会徽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和整体寓意,要求语意简明,行子通顺,不超过85字。作答分步进行,先答构图要素,再答出寓意。会徽由于都做了一点的夸张的漫画式处理,所以要仔细观察,左边是一个动态的人形,好像在打沙滩“排球”;圆形的排球其实是太阳;右下角有浪花、椰树叶子,一个鹿的形状,整个图案像个“6”字。这个会徽比较生动形象地介绍运动会的届数、内容、举办地,更彰显了举办地的地理风情和人文精神,更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总之,结合徽标的构件,然后指出其寓意即可。‎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说明这三处的问题。‎ 现在生活节奏加快,出版行业发达,碎片化阅读盛行,许多人花费很多时间去阅读,却是读后即忘,无法沉淀,根本原因就是选择的书不对。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呢?答案就是经典!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人类文明的成果,只能通过阅读经典而代代相传。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极强的内聚力、渗透力、融合力和再生力。所以,要想短期内提升自己的修养,必读国学经典。‎ ‎【答案】①读后即心,无法沉淀,根本原因不一定就是选择的书不对;‎ - 28 -‎ ‎②人类文明的成果,不只通过经典的阅读代代相传;‎ ‎③短期内提升自己的修养,不一定要读国学经典。‎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逻辑推理的能力。解答此题,第一步,读文段,明大意,通读文段,把握文段话题,概括文段大意。在这一步中就要注意文段中具有因果、条件、包含、矛盾等关系的句子。第二步,看例句,定方式,此步骤与仿写句式有相同点,要求所填句子与所给例句形式上基本一致,表述方式上基本一致。第三步,明错误,巧推导,首先明确例句对应的原文所出现的逻辑问题,以便在寻找其他错误时有方向,然后再读原文,依据前面分析,推导错误,并参照例句方式组织答案。第四步,回原文,求合理,结合例句及原文,审视答案是否合理。题干要求回答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说明这三处的问题。这种题考核的关键都是避免说话太绝对。‎ ‎“许多人花费很多时间去阅读,却是读后即忘,无法沉淀,根本原因就是选择的书不对”,根本原因不一定是书的选择,而是阅读者的心态;“人类文明的成果,只能通过阅读经典而代代相传”,表述太唯一,走向了绝对化,人类的文明成果,除了以文字和书本的样态呈现外,还有以建筑物等景观的形式呈现。“要想短期内提升自己的修养,必读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更提倡细嚼慢咽、潜移默化地吸收,而不能搞速成。‎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Ο二Ο年新年贺词中说,2019年,改革开放不断催生发展活力;放眼神州大地,处处都有新气象、新变化;并从“国家经济发展”、“科技研发水平”、“社会民生改善”、“国防军队建设”、“对外开放交流”等方面展示了2019年国家发展的新成就。‎ 对于2019年国家发展的这些新气象、新变化、新成就,请就你印象最深的一方面,谈谈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乃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手800字。‎ ‎【答案】例文:‎ 新时代,新青年,新气象,新使命 - 28 -‎ 青春是一座万物葱茏的院子,我们流连于此,乐而忘返。我们是匠人,把一串串文字铺满小路,用想象编织一个个梦境;我们是游人,倾听到青草拔节时不安的躁动,鼻翼也缠绕着花朵盛开时新鲜的芳香。   ‎ 然而,追求梦想的道路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如歌中所言“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没有艰苦的奋斗与拼搏,何来成功的傲然绽放?没有泪水与汗水的铺垫,何来胜利时的粲然笑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梦想的实现,时间会验证!‎ 青春是短暂的,同时也是最美好的。我们也应为此而更加明白青春的珍贵,珍惜我们的大好年华。欧阳修曾说过:“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曾经,数不尽的革命先驱用他们的青春为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作为新世纪中学生的我们,只在幸福年代接过建设者的任务,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又有什么理由可以蹉跎岁月呢?‎ 我们要知道:迷人的彩虹出自大雨的洗礼,丰硕的果实来自辛勤的耕耘。朋友,今天我们正处在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时代,前有师长掌舵,后有父母鼓励,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要永不言弃。面对挑战,我们怎能被一些挫折和失败所吓倒呢?让我们好好地把握青春,学那穿云破雾的海燕去搏击八方的风雨;学那高大挺拔的青松去傲雪凌霜。只有如此,青春才会是一首动人的篇章!‎ 青春,因梦想而绚烂,因奋斗而出彩。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才能绽放最美的青春芳华。从去年开始,深圳启动了每年一次的“深圳好青年”推选活动,选出一批锐意创新、求知奋进、实干担当、爱心坚守、追求卓越的青年榜样。入围的“深圳好青年”,有的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孔雀计划”人才、创新型企业创始人,有的是扎根基层一线的公安民警、教师、工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用实际行动演绎奋斗青春,将个人的成长与深圳的发展融合在一起。青春建功,不仅是个人的成功,也会激发更多有志青年的奋斗精神和创造潜能,引导青年人才立足岗位争创一流,为城市和国家发展注入强劲青春活力。‎ ‎ 青年的群像即是未来的样子。青年发展好了,未来更加可期。当前,深圳正在全方位立体化推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一方面让城市对青年发展更友好,营造有利于青年发展的客观环境、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好地满足青年的发展需求,提高城市对青年的承载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让青年对城市发展更有为,将人才工作与城市定位、科技发展、产业规划统筹谋划,引领青年与城市同成长、共发展,提高青年对城市的认同感、参与感、贡献度。在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心怀梦想为之奋斗,想想就令人心动。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青年,为了无悔青春,奋力向前冲吧!  ‎ - 28 -‎ 青年朋友们,新年新春,新气象,新使命,让我们踏上时代的新征程吧,去追逐我们新的梦想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材料的中心词就是一个“新”字,“就是要推陈出新,要有新的思想理念,要开拓新的领域境界”,立意行文都必须要围绕“上述材料”来谈,从审题来说难度不大。从所给材料来看,“新”是有多重含义的,从个人到民族、国家,层层拓展,所以立意也应考虑这一点。还有一重含义,“‘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标志!国家日新月异,真正的新时代,不一样的新气象!” 题干要求“对于2019年国家发展的这些新气象、新变化、新成就,请就你印象最深的一方面,谈谈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乃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手800字。这道题对“新”的认识是学生思考的重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展,关注国家发展,树立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从实践角度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立意角度:‎ ‎1.今日中国日新月异,今日时代气象万千。‎ ‎2.开拓,圆梦人生;创新,圆梦中国。‎ ‎3.新青年,新思想,开拓新领域 ‎4.青年日新,则国日新。‎ ‎5.新年,新时代,新成就,万象更新。‎ ‎6. 新思想新理念,绘中国新蓝图。‎ 结构层次:‎ 这是一段引语式的材料。由新时代的领路人在新年贺词中的金句说开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Ο二Ο年新年贺词中说,2019‎ - 28 -‎ 年,改革开放不断催生发展活力;放眼神州大地,处处都有新气象、新变化;并从“国家经济发展”、“科技研发水平”、“社会民生改善”、“国防军队建设”、“对外开放交流”等方面展示了2019年国家发展的新成就。过去的2019所取得的成就只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的一个点而已,但却是新的起点,可以看出国家的强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更加完善,对外交流更加频繁,这是新气象、是新的成就。作为世纪青年,我们更应该奋发有为,为祖国复兴梦早日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所以,这篇文章开篇可引用习总书记的话,然后过渡到已经取得的成就,重点更写新时代给予青年的期望和责任,我们应该如何奋斗、不辱使命。。奋斗的青春是最美的。最后,呼吁大家:用奋斗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用责任、担当去完成新的使命,实现新的成就,最终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素材积累:‎ ‎1. 2035年,是伟大祖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里程碑;2035年,是伟大祖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加油站,是新征程的新起点。‎ ‎2.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教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3.每天都是新的一页,每一页都写满奋斗的历程。新年新春,新使命,新征程,万象更新。‎ ‎4. 青春,一个美好的字眼,一个梦想成真的最好时机。兴许在追逐梦想的途中,有很多人都与我们背道而驰,逆境重重。但泰戈尔说过: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战斗。青春,不是我们拿来挥霍的资本,而是我们拿来拼搏的基础。也许很疯狂,但那又怎样,不忘初心,坚定地一步步地走下去。也许,青春早已逝去,但却仍坚持自己的初心,这也是一种成功。‎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 - 28 -‎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 ‎ - 28 -‎ - 2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