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4 页 1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2020 级上学期高一 12 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课内基础知识(本题共 14 小题,28 分) 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知晓 B.善假.于物也 假:借助 C.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知道,懂得 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族:族人 B.而闻者彰. 彰:彰显 C.而耻.学于师 耻:耻辱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全面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举酒属.客 劝请 ②纵一苇之所如. 好像 ③望美人..兮天一方 所思慕的人 ④正襟危.坐 危险 ⑤苏子愀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 ⑥下.江陵 下面 高一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4 页 2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⑤⑥ 4.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着 B.越长城之限. 限:界限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漫:放荡 D.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人非生而知之者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或师焉,或不焉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须臾成五采 B.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C.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輮以为轮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多平方,少圜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磴几不可登 高一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4 页 3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绝.江河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孰能无.惑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D.则耻.师焉 不耻.相师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极.天云一线异色 初极.狭,才通人 B.其阴.,济水东流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道.皆砌石为磴 是日,观道.中石刻 D.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10.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C.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D.徘徊于斗牛..之间 1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高一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4 页 4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②顺流而东.也 ③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 ⑧不耻.相师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 B.①⑤/②③/⑥⑦/④⑧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D.①⑤/②⑥⑦/③/④⑧ 13.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A.客有吹洞箫者 B.而今安在哉 C.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D.徘徊于斗牛之间 14.下列句子中和其他句子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 C.崖限当道者 D.而又何羡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6 题。 材料一: 近年来国内外游学线路迅速升温,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游学拓宽眼界。公开数据显示, 2017 年暑假国内游学报名人数增长 140%以上,是海外游学增长率的 2 倍。上海、北京、广州、深圳 等城市参加游学的人数位居前列。 2017 年我国城市家庭亲子游学报告显示,今年暑期报名海外游学的人数增长达到 70%,人均花 高一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4 页 5 费 2.5 万元。而国内游学的增长是出境的 2 倍,人均花费在 4000 元。从售卖城市的分布来看,上海、 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报名参加游学人数最多,一线城市排名靠前。内蒙古、宁夏、贵州、甘肃 等城市是国内游学热门目的地。 在海外游学市场方面,报告显示,海外游学增长达到 70%以上,人均消费 2.6 万元,中产家庭 是海外游学的主力。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位居十大海外游学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三甲。报告预计, 今年全国夏季海外游学市场规模达到 80 万人次,营收 200 亿元,国内外游学总体量预计超过 300 万 人次。 (摘编自《北京商报》) 材料二: 不久前,《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里提到,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 月薪三万出头。可是,她最近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买了,原因就是孩子一个暑假就花了 35000。 20000(游学)+5000(阿姨)+2000(钢琴)+2000(游泳)+6000(培优)=35000 元。在天津,孩子过暑 假要花多少钱呢?就此有记者做了问卷调查,共收到 203 份有效问卷,大多数网友选择了 5000 元以 下,可以看出咱天津的家长们养孩子还是很淡定的。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孩子暑期花费这一项,有 70%以上的网友选择了 5000 元以下,仅有 7%的网 友愿意为孩子过暑假花费上万元。从《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中不难看出,花费 的大头是海外游学。对于调查中,“您自己的孩子或者周围朋友的孩子参加过海外游学吗”一项, 选择“周围很多孩子参加过”的网友仅 20%,大多数人周围孩子参加过海外游学的没几个,或者干 脆没有。对于“有机会参不参加海外游学”,50%以上的网友认为孩子去不去海外游学应该视家庭经 济条件而定,而有机会就会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的网友不足 20%。对于“参加海外游学的目的”, 绝大部分网友选择“为了让孩子开阔视野,提高独立性”,仅 16%的网友认为是“同学都去,不去 怕孩子有失落感”。对于目前孩子的教育消费,过半网友认为偏高了,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同 时认可放养式教育的家长寥寥无几。对于暑假怎么过才有意义,网友们意见不一,但愿意遵从孩子 意愿的家长不少。 从调查可以看出,天津的家长们还是比较理性的,更认同培养孩子量力而行,对海外游学这样 的高端消费盲目跟风者不多。 (摘编自北方网) 高一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4 页 6 材料三: 游学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就有“游学博闻”之语。孔子周游列国, 历时十余年,行程数千里,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进行整理,编成 《论语》,传诵至今。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漫游祖国各地,到处寻访古迹,采集传说,为他写下“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直到明代的徐霞客、清初的顾炎武, 这种传统代代相传,成就了中国古人知行合一的优良士风。 游学也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教育形式。13 世纪,来自意大利的马可·波 罗在中国游学 17 年,其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不仅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同时也成为了研究我国 元朝地理和历史的重要典籍。18 世纪,英国上层社会也兴起了一股赴欧洲大陆游学的热潮。今天的 日本,游学早已成为教育文化的一部分,国家大力支持中小学学生游学,并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其 费用。 游学这种教育形式,曾因费时、费力、费钱等原因,加之社会各界对学生游学在外的担心,一 度有被搁置的趋势。2016 年末,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 11 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 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把“研学旅行”纳入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游学传统 的回归。 游学传统的回归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具有扩大了见闻,磨炼了意志,陶冶了情操的作用, 值得大力推广。但目前也有些游学掺杂了一些别的因素。比如融入了过多的商业因素,使游学逐渐 变成商人赚钱的一种手段。对于这些问题,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要摆正心态,要意识到游学是为学 生提供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是锻炼学生意志和提升境界的绝佳方法。 游学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其价值依然灿若明星,其精髓贵在知 行合一,诚如毛泽东在青年时所言:“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 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摘编自《光明时评:游学精髓就在知行合一》)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表明 2017 年暑假海内外游学人数大幅增长,并点出了游学的热门目的地,材料二以天津 为例,指出家长们的选择不是很理性的。 高一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4 页 7 B.材料三以较大篇幅谈及游学的内涵和中外游学的传统,并阐释游学的意义与价值,深刻地揭示了 游学的精髓在于知行合一。 C.《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从制度上给予了保障,从而消除了家长“有游无学”的担 忧。 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对游学现象的报道与评论,有利于我们从不同视角认识游学这一现象。 16.怎样才能正确地开展游学活动?请结合材料进行简要概括。(6 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7~20 题。 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会魏帅杨 师厚卒,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 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明宗即位,秦王从荣表为记室。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 荣许归葬放还陕三年,起为陕州司马。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开运末, 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 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俄拜翰林学士。隐帝即位,崇谅以母老求就养,领台州刺史,食郡奉。 会举师讨三叛,节度使白文珂在军前,崇谅知后事。凡供军储、备调发,皆促期而办,近镇赖之。 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 迎居于陕。周祖践祚,书诏繁委,皆崇谅为之。广顺初,加工部侍郎,充职。会兖州慕容彦超加封 邑,彦超已怀反侧,遣崇谅充使赐官告,仍慰抚之。时多进策人,命崇谅就枢密院引试,考定升降。 崇谅以母老思乡里,求解官归养。诏给长告,赐其母衣服、缗钱,假满百日,令本州月给钱、米面。 俄拜.礼部侍郎,复为学士。诏令侍母归阙,崇谅再表以母老病乞终养,优诏不允。世宗征高平,崇 谅尚未至,陶谷乘间言曰:“鱼崇谅逗留不来,有顾望意。”世宗颇疑之。崇谅又表陈母病,诏许 高一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4 页 8 归陕州就养。讫太祖朝不起。太宗即位,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致仕。岁余卒。 (节选自《宋史·鱼崇谅传》)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B.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C.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D.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弱冠,古时男子 20 岁称弱冠,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较 年少,故称“弱”。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的时候,朝廷会赐以旌节,故称。 C.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唐 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 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 D.拜,表示官职提升之意,与此同义的还有“迁”“拔”“擢”等。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鱼崇谅奉养母亲,尽心尽力。隐帝即位后,鱼崇谅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就近奉养;周祖时,他因为 母亲思念故乡请求辞官回家奉养母亲。 B.鱼崇谅督办军事,快速完成。在讨伐三叛时,鱼崇谅主持后方的工作,有关军事储备、调度征发 的事情,他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办理好。 C.鱼崇谅举荐贤能,量才适用。周祖登基后,鱼崇谅除起草各种制书诏令外,还积极举荐贤能之人, 并通过考试来考定他们官职的升降。 D.鱼崇谅遭人离间,受到猜疑。世宗讨伐高平时,鱼崇谅没有及时到达,陶谷就趁机进谗言,说鱼 高一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4 页 9 崇谅逗留在家是在观望,皇帝对此颇有猜疑。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诏令侍母归阙,崇谅再表以母老病乞终养,优诏不允。(5 分) 译文: ②讫太祖朝不起。太宗即位,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致仕。(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21~22 题。 书怀示友十首(其一) 陈与义 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 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 城东陈孟公①,久阔今何如。 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 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②。 似闻有老眼③,能作荐鹗④书。 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 【注】①陈孟公:东汉名士陈遵,子孟公。此处指诗人的友人陈国佐②东家驴:杜甫《逼仄行》东 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③有老眼:杜甫《闻惠子过东溪》“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 ④荐鹗:指推荐贤人。 21.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3 分)( ) 高一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4 页 10 A.诗的前两联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一句的意思很 接近。 B.“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的“契阔”,都表示“久 别重逢”之意。 C.最后一联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寓意深远。别有一 番韵味。 D.用典是本诗的一大艺术特色,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一、二联)、拟人(尾联)等修辞 手法。 22.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 2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0 分) (1)《荀子·劝学》中“ , ”两句,表明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 习收获大的道理。 (2)《荀子·劝学》中“ , ”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只 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 3 ) 韩 愈 《 师 说 》 中 , 士 大 夫 之 族 以 地 位 官 职 为 借 口 拒 绝 从 师 学 习 的 语 句 是 : “ , ”。 (4)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来表现泛舟的快乐,任凭 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5)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萧声的幽 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小题,15 分) 高一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4 页 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24~26 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 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 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一气呵成。其 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 样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 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 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 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 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_,只在篇末一 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 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2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B.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C.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D.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2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2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 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 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 高一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4 页 12 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 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2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 分) 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使孤独者感到了慰藉; 爱心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使跋涉者感到了希望。 答: 五、写作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人要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高一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4 页 13 1.A【答案】知,同智,见识。 2.D【答案】A.族:类;B.彰:清楚;C.耻:以......为耻。 3.A【答案】②往;④端;⑥攻占 4.C【答案】漫:弥漫 5.A【答案】B.“有”同“又”;C.“受”同“授”,传授;D.“不”同“否” 6.B【答案】A.“采”同“彩”;C.“缪”同“缭”;D.“輮”同“煣” 7.D【答案】A.“冯”同“凭”;B.“圜”同“圆”;C.“知”同“智” 8.D【答案】A.绝:横渡/停止;B.惑:疑难问题/糊涂;C.无:没有/无论;D.耻:以...... 为耻 9.C【答案】A.极:名词,尽头/副词,非常;B.名词,山的北面/形容词,阴天,没有 阳光;C.道:名词,道路;D.望:农历每月十五/看 10.B【答案】A.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C. 学者: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D.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大多数人。 11.A【答案】B.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C. 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D.斗牛: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 宿名;今义:一种体育运动。 12.D【答案】①⑤名作状 ②⑥⑦名作动 ③使动 ④⑧意动 13.D【答案】介宾短语后置 14.C【答案】ABD 宾语前置 C 定语后置 15.A【答案】【解析】A.“以天津为例,指出……”有误,材料二的调查只是针对天津 网友。且家长“很理性” 16.【答案】①根据家庭经济情况,量力而行,合理设计;②正确认识游学的意义和价 高一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4 页 14 值,有针对性地开展游学活动;③把游学活动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④ 遵从孩子的意愿,更好地锻炼孩子,促进其成长。 17.A【解析】要断句的语段内容是叙述传主的一段经历,按顺序思考可判定正误。“从 荣诛”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后应断开,排除 C、D 两项;“俄”是个表时间的副词, 意为“不久”,“以”是个表原因的介词,与“从荣许归葬”联系紧密,故“俄以从荣 许归葬”间不可断开,故选 A 项。原文加上标点为: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 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18.D【解析】“拜”意为授予官职。 19.C【解析】“积极举荐贤能之人”有误,由原文“时多进策人……考定升降”,可知 当时进献策略的人很多,鱼崇谅只是依照命令,召集考试,考定这些进策人的升降,而 不是举荐他们。 20.①诏书命令(他)侍奉母亲后回到朝廷,鱼崇谅再次上表陈述因为母亲年老多病,请 求奉养终身,诏令嘉奖但不允许。 ②到太祖朝为止不再任用(他)。太宗即位,下诏授任(鱼崇谅)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兵部 侍郎退休。 【解析】①诏令:诏书命令或下诏书命令。归阙:回到朝廷。表:上表陈述。乞:请求。 ②讫:到……为止。起:任用。授:授任。致仕:退休。(句意各 1 分) 【参考译文】 鱼崇谅字仲益,他的祖先是楚州山阳人,后来迁徙到陕州。鱼崇谅年幼时善于写文章, 二十岁时,相州刺史征召他为从事。适逢魏帅杨师厚去世,以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一 半的州县隶属于相州。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节度使贺德伦归 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明宗即位,秦王从荣上表推荐鱼崇谅为记室。从荣被斩杀, 由于连坐鱼崇谅被除去官籍,流放庆州。清泰初年,移到华州。不久因从荣被允许在家 乡安葬,放鱼崇谅回到陕州。清泰三年,起用他为陕州司马。在后晋做官时,捧着土产 进贡,宰相推荐他任屯田员外郎、知制诰。开运末年,契丹进入汴州,契丹宰相张砺推 荐他为翰林学士。契丹主回北方,留鱼崇谅在京城。汉祖进入京城时,全部搜索出鱼崇 高一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4 页 15 谅所接受的契丹的诏书,在朝堂焚毁,又任命他为知制诰。不久授任翰林学士。隐帝即 位,鱼崇谅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就近奉养,兼任台州刺史,接受州郡的俸禄。适逢出兵讨 伐三叛,节度使白文珂在前线,鱼崇谅主持后方事宜。凡是提供军事储备、调度征发, 都能在短时间内办理好,附近驻守的军队都仰赖他。鱼崇谅的亲属都在凤翔城中,过了 一年城池被攻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鱼崇谅一家数十口人,使他们都平安无事。鱼崇 谅请求休假,把家人从岐州迎接到陕州居住。周祖登位,制书诏令繁复琐碎,都是鱼崇 谅起草的。广顺初年,鱼崇谅加任官工部侍郎,充任职官。适逢兖州慕容彦超增加封地, 慕容彦超已怀有不安分之心,朝廷派遣鱼崇谅任使者赐予他委任官职的封诰,一再安抚 他。当时进献策略的人很多,皇帝命令鱼崇谅到枢密院召集考试,考定他们的升降。鱼 崇谅因为母亲年老思念家乡,请求辞官回家奉养母亲。诏令给他长假,赏赐他的母亲衣 服、缗钱,假期满一百天,命令鱼崇谅所在的州每月给他钱和米面。不久为礼部侍郎, 再次做学士。诏书命令(他)侍奉母亲后回到朝廷,鱼崇谅再次上表陈述因为母亲年老多 病,请求奉养终身,诏令嘉奖但不允许。世宗征伐高平,鱼崇谅还没有来到,陶谷乘机 离间说:“鱼崇谅逗留家里不来,有观望的意图。”世宗很怀疑。鱼崇谅又上表陈述母 亲生病,诏令允许他回陕州就近奉养母亲。到太祖朝为止不再任用(他)。太宗即位,下 诏授任(鱼崇谅)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退休。一年多后去世。 21.B【答案】(B“久阔”是指分别太久) 22.【答案】①对世风的感叹。诗歌前四句通过将“俗子”与“贤士”进行对比,写出 了诗人对世风的感叹。② 对友人的思念。“城东”四句使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 的思念之情。③对功名利禄的鄙弃。诗歌末四句,诗人笔锋一转,写到听闻上天有眼, 能够举荐贤士,但诗人明确表示,自己已经没有了追求功名利禄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对 功名利禄的鄙弃。 23.【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高一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4 页 16 24.D【答案】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衣无缝:比喻诗文等没 有破绽。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走动。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 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 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 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25.B【答案】从逻辑关系上看,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因此”才表因果。 从上下文逻辑意脉贯通上看,先言“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26.B【答案】此句必须有主语“这”与上文衔接,排除 AC;同时,“鲜明可感的内容” 是“浓烈的情感抒发”的直接表现,排除 AB。 27.友谊是寒冷冬日里的炭火,使远行者感到了温暖;友谊是久旱大地上的甘霖,使期 盼者感到了清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