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部分学校高二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川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情与国情相连。面对震古烁今的史诗性变化,把握时代脉动,深入现实生活,创作中华民族“新史诗”,是诗人的使命与责任。‎ 作为人类早期的精神产品,史诗是集体编撰、反映人类童年时期英雄传说、历史事件的古代叙事长诗。根据描写对象,分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前者称神话史诗,充满幻想和神奇色彩,如印度《摩诃婆罗多》;后者讲述英雄人物事迹,如《伊里亚特》史诗界定标准是西方提供的,在他们看来,中国没有史诗。美国学者海涛华武断地认为,在中国文学中可以看到欧洲文学中除了史诗之外的所有重要文类。这种说法缺乏依据,也不符合中国的文学实践事实上,自中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以来,中国就在文体和观念上建立了与西方不同的史诗范式中国史诗的主角不是个人而是人民,题材不是神话而是现实,内涵上是一种建立在历史事件、人物基础之上,弘扬国家主体文化和精神的文学样式。‎ 改革开放以后,不少诗人创作史诗,但“史诗”仅限于篇幅的“长”,缺少精神的“重”,在文体和思想高度上并未实现对《诗经》杜甫诗实质意义的超越。当代诗人在新史诗创作中,应坚持什么原则呢?‎ - 24 -‎ 坚持民族性。民俗学家钟敬文说:“一部民族史诗,往往就是该民族在特定时期的一部形象化的历史。”史诗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人类在特定时代创造的艺术范本吉狄马加的我,雪豹》就是立足族“小传统”、面向中华“大传统”抒发个人情怀的、具有史诗气质的典范之作。民族既是史诗创作的对象,也是史诗激励的目标。当代诗人的史诗创作,必须坚持本土的、民族的精神特质,使史诗彰显民族精神气魄、美学精神,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坚持时代性。时代是文艺的灵魂,文艺是时代的先声,诗歌特别是史诗更应因时而兴,乘势而变。如果说郭沫若面对的时代主题是启蒙,艾青、贺敬之面对的是救亡、解放,李瑛面对的是建设,今天我们面对的则是发展。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火热的社会实践、恢宏的时代旋律是史诗的底色。因此,史诗创作必须反映时代、观照时代,立足解决时代问题、回应时代课题,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达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吟咏好。‎ 坚持人民性。关注人民生活、感受人民喜悲、传递人民心声、描绘人民梦想,是中国气派的文艺的核心法则,鲁迅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史诗既需要把人民作为创作的源泉,也需要把人民作为服务的源头,一个诗人只有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与人民生活在一个价值层面上、一个精神共同体中,才能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作品,才能称得上“人民诗人,比如梁平的《重庆书》是近年来颂唱现实主义的长篇佳作。‎ 扎根民族,立足时代,面向人民,拿出积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的优秀作品,是史诗创作必然取向,也是主体自觉、文化自信在人民诗人创作上的应有体现。诗人一旦对当下“史诗般的实践”有正确的体验和认知,个人历史意识和家国天下精神共振,为时代写作、为人民写作和为个人写作就会完美地统一诗人通过抒写大时代,会由“小我”升华为“大我”,由个体诗人转变为人民诗人。‎ ‎(摘编自李瑾《新时代呼唤中华民族新史诗》,219年5月22日《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深入现实生活,创作出反映时代脉动的中华民族“新史诗”,是中国诗人的使命与责任。‎ B. 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史诗是集体编撰、反映人类所有英雄传说与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C. 诗人要做民族诗人、坚持民族性,民族既是史诗创作的对象,也是史诗激励的目标。‎ D. 诗人创作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作品,就要与人民生活在一个价值层面、精神共同体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反驳美国学者的说法,指出中国早已在文体观念上建立了与西方不同的史诗范式。‎ B. 文章采用例证法,论述了史诗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人类在特定时代创造的艺术范本。‎ C. 作者引用鲁迅的话,论证了坚持人民性、描绘人民梦想是中国气派的文艺的唯一法则。‎ D. 文章论证结构严密,分别从民族性、时代性与人民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史诗创作的原则。‎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4 -‎ A. 中国史诗排斥个人、拒绝神话,必须建立在历史事件、人物基础之上,弘扬国家主体文化与精神。‎ B. 中国史诗创作诗人多、篇幅长,但没有精神实质,没有实现对《诗经》的实质意义的完全超越 C. 当代史诗激励着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不断前行,进而形成了其本土的、民族的精神特质。‎ D. 诗人个人历史意识与家国天下精神共振,通过抒写大时代,会由个体诗人转变为人民诗人。‎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项,“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错误。原文中说“作为人类早期的精神产品,史诗是集体编撰、反映人类童年时期英雄传说、历史事件的古代叙事长诗”。‎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唯一法则”说法错,结合“坚持人民性。关注人民生活、感受人民喜悲、传递人民心声、描绘人民梦想,是中国气派的文艺的核心法则”分析,原文中为“核心法则”。‎ 故选C。‎ ‎【3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显性内容,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标题、论点或分论点、结论性句子等。三是综合分析,比较鉴别。‎ A项,“排斥个人、拒绝神话”说法错,原文中“中国史诗的主角不是个人而是人民,题材不是神话而是现实”。‎ B项,“没有精神实质”错,原文中是“缺少精神之重”。‎ C项,颠倒因果。原文为“当代诗人的史诗创作,必须坚持本土的、民族的精神特质,使史诗彰显民族精神气魄、美学精神,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G的号角终于吹响。‎ ‎6月6日‎,随着‎5G商用牌照正式发放,一场围绕新技术、新应用、新市场的商业角逐“满血”开启。在这条赛道上,除了备受关注的运营商和手机厂商,还有大量幕后玩家们正蓄势待发。‎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4G的升级版。但过去的四代网络技术全部是服务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需求,‎5G则主要是为了服务“物与物”和“人与物”之间的通信需求,可覆盖的产业更加多样。相比之下,‎5G的优势也更明显,主要体现在独特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超可靠低时延和海量机器类通信。‎ 和‎4G商用类似,‎5G的商用也遵循了通信产业的发展逻辑。据介绍,在‎5G商用初期,运营商会进行大规模的网络建设,主要受益者将集中在设备制造商及其上游。进入中期后,预计将迎来一大波终端换机潮,来自用户的终端设备支出和电信服务支出有望获得快速增长。因此,终端设备厂家及相关产业链将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受益者。而在‎5G终端和网络持续普及的中后期,与‎5G相关的信息服务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互联网企业将开始搅动‎5G产业链 ‎(摘自陆柯言、林腾《‎5G赛道正式开启,哪些产业将迎来大利好?》,‎2019年6月7日凤凰网)‎ 材料二:‎ - 24 -‎ 材料三:‎ 华为是当前在‎5G领域技术实力最雄厚的一家科技公司华为‎5G技术到底强在哪里?为何说比美国还牛?研究数据表明,华为在职的科学家,其中至少有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拥有各领域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七千名,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六万多名以及各种应用型人才六万多名。华为‎5G基站技术在很多方面领先世界。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华为的‎5G基站外形采用了“刀片式”的设计,安装更便捷,可以更方便的适应各种环境部署,不管是铁塔、铁杆、房顶、墙壁,都不用专业的机房机柜;其次,为了使华为‎5G基站达到“刀片式”的设计理念,华为克服了很多困难,体现了将“困难留给自己,方便留给户”的企业理念:其三,华为‎5G基站融台了高频微波技术,正如华为老总任正非所说“当前来说,能把‎5G技术与微波同时做在一起的只有华为一家”,这对于一些分布不集中,或铺设光纤很困难的地区来说,不但省去了运营商的建设成本,也加快了‎5G网络建设的进程。‎ ‎(摘编自中科学网)‎ ‎4. 下列不能体现‎5G独特优势应用场景的一项是 A. 汽车自动驾驶 B. 物联网建设 C. 互联网有线传输 D. 大容量数据无线移动传输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商用的正式启动,人们的通需求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必定引发一场新技术、新应用、新市场的商业角逐。‎ B. ‎5G的商用也符合通信产业的发展规律,所以首先受益者将是网络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其次是‎5G网络设备制造商及其上游企业。‎ C.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华为以17%的‎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排名第一中,中国三家企业的 - 24 -‎ ‎5G专利占比达到三成以上,领先其他各国。‎ D.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韩国企业在‎5G标准必要专利方面也远超美国,占比接近四分之一,紧随中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二,也不容小觑。‎ ‎6. 请结合材料,分析华为‎5G技术须先世界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4. C 5. B ‎ ‎6. (1)华为在‎5G技术方面注重技术创新,专利数量世界第一。(2)人才资源丰富,无论是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实际应用方面,人才众多。(3)华为‎5G基站技术先进,基站安装更便捷,融合了高频微波技术,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建设速度。(4)“困难留给自己,方便留给用户”企业理念使华为深受用户欢迎。‎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题干问的是“下列不能体现‎5G独特优势应用场景的一项是”,‎ C项,‎5G技术是在移动网络传输而不是有线网络传输。‎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项,“首先受益者将网络运营商和手机厂商”错误,原文说“在‎5G商用初期……主要受益者将集中在设备制造商及其上游”。‎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 24 -‎ 结合“研究数据表明,华为在职的科学家,其中至少有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拥有各领域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七千名,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六万多名以及各种应用型人才六万多名。华为‎5G基站技术在很多方面领先世界”分析,人才资源丰富,无论是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实际应用方面,人才众多。结合“华为的‎5G基站外形采用了‘刀片式’的设计,安装更便捷,可以更方便的适应各种环境部署,不管是铁塔、铁杆、房顶、墙壁,都不用专业的机房机柜”“华为‎5G基站融台了高频微波技术,正如华为老总任正非所说‘当前来说,能把‎5G技术与微波同时做在一起的只有华为一家’,这对于一些分布不集中,或铺设光纤很困难的地区来说,不但省去了运营商的建设成本,也加快了‎5G网络建设的进程”分析,华为‎5G基站技术先进,基站安装更便捷,融合了高频微波技术,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建设速度。结合“为了使华为‎5G基站达到‘刀片式’的设计理念,华为克服了很多困难,体现了将‘困难留给自己,方便留给户’的企业理念”分析,“困难留给自己,方便留给用户”企业理念使华为深受用户欢迎。结合材料二图表内容分析,华为在‎5G技术方面注重技术创新,专利数量世界第一。‎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完成下面小题 黑娃照相 张弓 右手插在袄兜里,捏紧了一叠八元四角钱的钞,十八岁的张黑娃两腿生风地上中品庙会去了。‎ - 24 -‎ 多亏了俺那长耳朵货!黑娃捏着钱,得意地寻思。‎ 今年打罢新春,他就背着二十五斤蜀黍,去北山后换回来四只长毛娃子,黑娃的勤劳获得了长毛兔的报答。今天清早,黑娃第一次给长毛免剪毛就卖了八块四毛钱。‎ 这笔空前巨大的收入,在整个家庭里引起了空前巨大的震动。‎ 黑娃爹想着,听说这兔毛一年剪五回,头一回就剪了八块四,老天爷!俺黑娃真长着“置业手”,攥着那钱的耙子,如今政策上兴的是劳动致富,这可是上了那红头文件的,啧啧!‎ 黑娃娘望着黑娃嘱咐说:“中岳庙上起会哩,如今兴了达责任田,活路山自己安排,你就去会上把这钱花了,想吃啥,吃!想穿啥,穿!”‎ 黑娃来到会上,便一头钻进了百货棚,他整整用了半的工夫,终于认准了一件小翻领、有拉链的红绒衣,但又想,眼看就是“谷雨”,接着就是“立夏”,绒衣穿不了几天就该换李了,于是果断放弃。‎ ‎“他娘的,美美地吃它一顿再说!”黑娃打量着路边一溜儿排开的十多个饭棚,他从北到南地察看了一遍,又渐渐感到惶恐,似乎每看到一种食物,心里便立即冒出五种以上不应该吃的理由。这六毛钱一碗的拉面,那三毛钱一碗的羊肉汤,还有那五毛钱才买二十个的水煎包子,还是先寄存在这儿,明年吃。‎ 这时,天已过午,他捏着分文未少的纸币,又徘徊起来,感到这样双手空空地回去,好象对不起娘的嘱托,也对不起长毛兔的情意似的好像有谁看破了黑娃的心思,在一幅广告牌前,两个小伙儿正在指点着说:‎ ‎“这花钱不能算多,可是要啥有啥!”‎ ‎“走走,咱也‘美一回’去!‎ 黑娃纳罕地跑过去,看见广告牌上写着:“彩色快照,化妆摄影。随照随取,画面新颖……”‎ 这时,一位梳大背头、戴黑镜的青年摄影师正高高地站在花坛上,举着一部照相机说:“照一照,十年少!”‎ 黑娃向花坛上望去,只见那里摆着一对沙发,沙发中间着一个茶几,茶几上放着两个高脚酒杯。花坛旁边树权上,挂着西服、领带、科子裤两个大小伙子已经换上了西装革履,正在打着领带,傻乎乎地相视而笑。黑娃认出,原来这是邻村社员从像东请来的两个烧窑匠,前天才出了一窑叮当响的好砖。‎ - 24 -‎ 黑娃正愣愣地望着,两位烧窑匠已经登上花坛摄影师对准镜头“嚓”的一声,“好!摄影师当即取出白色的底片,玩魔术似的,向人们晃动底片说:“变,变!”底片上迅速显影,瞬间,一张彩色照片已经呈现在人们面前。‎ ‎“嗐嗐”,咱俩算“美”了一回!”‎ 黑娃忍不住把手伸过去,说:“照相的,把相片给俺看看!”‎ 摄影师瞅瞅黑娃,又啾瞅黑娃的手,忙把相片收回去,说:“不敢不敢,你这手一摸,得留下五个指头印儿!”‎ 人们“轰”地笑了。‎ ‎“你说啥?”黑娃当众受辱,脖子也涨红了。‎ ‎“啥?”摄影师说,“人家的片,再看也是人家的。你想看,就自己照一张。”‎ 黑娃大声说:“照就照!”‎ 摄影师提醒黑娃:“小老弟,三块八一张,先交钱。”‎ 黑娃觉得耳朵里“嗡”的一声。但那诧异和笑的目光又使他涨红了脸庞,他“刷”地从里掏出两张二元钱的钞票,以破釜沉舟的姿态,把钞票到开发票的小桌子上,拍桌说:“你给我照!”‎ 摄影师先是愕然,继而肃然起敬,看闹的人们也都收声息,对这个穿着补丁袄的小伙儿刮目相看了。‎ 当黑娃把钞票摔到桌子上的时候,他心里猛地一沉。但他望着人们瞠目结舌的样子,又感到无比的快意。‎ ‎“穿哪件衣裳?”摄影师热清地询问着。‎ 黑娃向树衩上漂了一眼,指着一件蓝色西装上衣说:“就要它!”又指着一件翻领毛线衣“还有它!”‎ ‎“系领带吗?”摄影师双手比划着问。‎ ‎“系上!”‎ ‎“照有照啊!”黑娃催促着。‎ ‎“笑笑!”摄影师说。‎ ‎“嚓!”‎ 当黑娃脱去西装,重新换上破袄的时候,摄影师已经把刚刚显影的彩色相片呈送到黑娃面前,呀呀!相片上的黑娃,是那样英俊、富有、容光焕发,庄重的仪态。‎ 黑娃愣愣地望着相片,那眼神好象在问:这一位果真是俺么?但他很快便确认,这就是本来的黑娃,或者说,这就是未来的黑娃。‎ - 24 -‎ 黑娃为今日赶会的一个意外圆满的结局感到满意。黑娃想着,心里又踏实而舒适了。他再次掏出彩色照片,审视良久,忽然对相片里的他说“我说你牙,你好好听着,再过两年,来真个的!”他又回头望着山下的庙会,望着那鳞次栉比的货、饭铺,大声喊叫着:“你们——统统的——给俺留着!”‎ ‎“留着”“留着!”群山发出了回声。‎ 穿过盛开着油菜花的田间小路,黑娃哼着梆子戏,飞快地回家去了。‎ ‎(上海文学》一九八一年第七期,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笔空前巨大的收入在整个家庭里引起了空前巨大的震动”,这句说明了黑家以前的极度贫穷的生活状态,也表明这种状态即将发生巨大变化。‎ B. 小说第3自然段至第6自然段采用了插叙的手法,交代了黑娃养长毛兔挣钱的过程以及父母对他的赞许,使小说内容丰富,情节完整。‎ C. 小说中摄影师先是拾讽刺黑娃,嫌他的手脏,见到黑娃拿出了钱,便热情地为他服务,表明摄影师多变的性格和善于经营的技巧。‎ D. 这篇小说风趣幽默,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情,如“再过两年,咱来真个的”“你们——统统的——给俺留着!”‎ ‎8. 黑娃不舍得买穿的,也不舍得买吃的,却一下子花了三块八照了一张相你如何看待他的这一反常举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黑娃”这一文学形象的?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1)邻村两个烧窑匠拍照“美一回”的做法刺激了黑娃照相的想法。(2)摄影师的激将法和人们吃惊羡慕的神情目光使黑娃最后坚定了照相的决心。(以上为表层意蕴)(3)体现了黑娃内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4)“要啥有啥”的彩色照片能够满足黑娃的虚荣心。(以上为深层意蕴) ‎ ‎9. (1)言行描写。通过黑娃照相的行为和与摄影师的对话等言行塑造了一个精明、爽快而又好面子的勤劳的农村青年形象(2)心理描写。通过黑娃赶会时和照相前后的心理活动,表现了黑娃剪兔毛卖得四块八毛钱后的兴奋得意、风趣幽默和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和自信的内心世界。(3)侧面描写。通过父母对黑娃的评价和称赞,表现了黑娃致富能手的特点。‎ ‎【解析】‎ ‎【7题详解】‎ - 24 -‎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C项,“表明摄影师多变的性格”的说法有误。摄影师前后态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黑娃决定掏钱拍照了,体现了他善于经营,灵活善变的特点。‎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黑娃不舍得买穿的,也不舍得买吃的,却一下子花了三块八照了一张相你如何看待他的这一反常举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黑娃向花坛上望去,只见那里摆着一对沙发……东请来的两个烧窑匠,前天才出了一窑叮当响的好砖”“黑娃正愣愣地望着,两位烧窑匠已经登上花坛摄影师对准镜头‘嚓’的一声”“瞬间,一张彩色照片已经呈现在人们面前”“‘嗐嗐’,咱俩算‘美’了一回”等分析,邻村两个烧窑匠拍照“美一回”的做法刺激了黑娃照相的想法。结合“摄影师瞅瞅黑娃,又啾瞅黑娃的手,忙把相片收回去,说:‘不敢不敢,你这手一摸,得留下五个指头印儿’”“人们‘轰’地笑了”“人家的片,再看也是人家的。你想看,就自己照一张”等分析,摄影师的激将法和人们吃惊羡慕的神情目光使黑娃最后坚定了照相的决心。结合“在一幅广告牌前,两个小伙儿正在指点着说:‘这花钱不能算多,可是要啥有啥’”分析,“要啥有啥”的彩色照片能够满足黑娃的虚荣心。结合“我说你牙,你好好听着,再过两年,来真个的!”“你们——统统的——给俺留着!”等分析,体现黑娃内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9题详解】‎ - 24 -‎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黑娃’这一文学形象的?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需要明确手法,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点明效果。人物描写的方法: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②侧面描写。结合“多亏了俺那长耳朵货!黑娃捏着钱,得意地寻思”“天已过午,他捏着分文未少的纸币,又徘徊起来,感到这样双手空空地回去,好象对不起娘的嘱托,也对不起长毛兔的情意似的”“忽然对相片里的他说‘我说你牙,你好好听着,再过两年,来真个的’”等分析,运用心理描写,通过黑娃赶会时和照相前后的心理活动,表现了黑娃的兴奋得意和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结合“俺黑娃真长着‘置业手’,攥着那钱的耙子,如今政策上兴的是劳动致富,这可是上了那红头文件的,啧啧”“黑娃娘望着黑娃嘱咐说:‘中岳庙上起会哩,如今兴了达责任田,活路山自己安排,你就去会上把这钱花了,想吃啥,吃!想穿啥,穿!’”分析,侧面描写,通过父母对黑娃的评价和称赞,表现了黑娃致富能手的特点。结合“不敢不敢,你这手一摸,得留下五个指头印儿”“照就照!”“小老弟,三块八一张,先交钱”“你给我照”“就要它”“又指着一件翻领毛线衣‘还有它!’‘系领带吗?’摄影师双手比划着问。‘系上!’‘照有照啊!’黑娃催促着”“他‘刷’地从里掏出两张二元钱的钞票,以破釜沉舟的姿态,把钞票到开发票的小桌子上,拍桌说”等分析,运用语言、动作描写,通过黑娃照相的行为和与摄影师的对话等言行塑造了一个精明、爽快而又好面子的勤劳的农村青年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还至赣州,议讨溯头贼,独仲容未下。横水破,仲容始遣弟仲安来归,而严为战守备。守仁岁首大张灯乐,仲容信且疑。守仁赐以节物,诱入谢。仲容率九十三人营教场,而自以数人入谒。守仁呵之曰:“若皆吾民,屯于外,疑我乎?”悉引入祥符宫,厚饮食之。贼大喜过望,益自安守仁留仲容观灯乐‎。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贱入,以次悉擒戮之。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而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相能。守仁前后平贱,率归功琼,廷和不喜,大臣亦多忌其功,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剩已,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岁禄一千石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成报寝。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 B. 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 C. 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 - 24 -‎ D. 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 乡试,明、清时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级,每三年举行一次,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称为秀才。‎ C. 丁忧,指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须停职守制的制度,文中“丁父忧”指为其父守制。‎ D. 乞骸骨,是古代官员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守仁年少有为,文武双全。他二十岁考中乡试,学业大进,但他更喜欢谈论兵法,而且擅长射箭。‎ B. 王守仁擅长谋略讨贼有功。讨伐盗贼仲容时,王守仁设计引诱其团伙入城,一一擒获并杀了他们。‎ C. 王守仁不慕名利,推功于人。他把平贼的功劳归于兵部尚书王琼,却导致王琼与大学士杨廷和不和。‎ D. 王守仁天资聪明,自创学派。他十七岁就能与人谈论朱熹格物致知之学的大意,后来又悟得阳明学。‎ ‎13.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悉引入祥符宫,厚饮食之(明史·王守仁传》)‎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与蔺相如》)‎ ‎(3)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国》)‎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5)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答案】10. B 11. B 12. C ‎ ‎13. (1)(王守仁)把他们一起引入祥符宫,好好地用酒食招待他们。(2)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3)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4)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5)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 ‎【解析】‎ ‎【10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令”是命令的意思,宾语为“将士”,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 ‎“提督”是提调监督的意思,宾语为“军务”,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 句意:王守仁上疏说手中权轻,不能用来命令将士,请求赐予军旗牌令,提调监督军中事务,以便能方便做事。‎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乡试考中称为秀才”错误。乡试考中称为举人。‎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项,“他把平贼的功劳归于兵部尚书王琼,却导致王琼与大学士杨廷和不和”颠倒因果,结合“守仁前后平贱,率归功琼,廷和不喜”分析,王琼与大学士杨廷和不和,王守仁把功劳归于王琼,导致杨廷和不高兴。‎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补充句首主语“王守仁”;“厚”,优厚;“饮食”用酒食招待;“之”,代词,他们。(2)“均”,权衡、比较;“之”,代词,这;“以”,连词,表目的,来;“负”,使动用法,使……担负。(3)“是以”,所以;“为”,治理;“富”,使动用法,使……富裕;“治”,治理。(4‎ - 24 -‎ ‎)“赢”,担负;“景”,同“影”,像影子一样。(5)“简”简略;“而”,连词,表并列;“陋”浅陋。‎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二十岁考中乡试,学业大进。只是更喜欢谈论兵法,而且擅长射箭。兵部尚书王琼一直认为王守仁的才华不同寻常。十一年八月擢拔他做右佥都御史,到南州、赣州一带做巡抚。当时,南州盗贼蜂拥而起。王守仁到了以后,亲自率领精锐的士兵驻扎在上杭。假装退兵,出其不意,直捣敌巢,连续攻下四十多座敌营,俘虏、斩获七千多敌人。王守仁上疏说手中权轻,不能用来命令将士,请求赐予军旗牌令,提调监督军中事务,以便能方便做事。第二年七月进兵大庾。一共攻破敌巢八十四座,俘获、斩首六千多人。回到赣州,商议征讨浰头盗贼,只有仲容没被攻下。横水被攻破以后仲容才派弟弟仲安来归降,却(偷偷地)紧密备战。王守仁在年初广泛地张灯奏乐,仲容将信将疑。王守仁赐给他们节日礼物,引诱他们入城拜谢。仲容率领九十三人在教场安营,自己带领几个人入城拜谒。王守仁呵斥他们说:“你们都是我管辖的百姓,聚集在外面,难道是怀疑我吗?”把他们一起引入祥符宫,好好地用酒食招待他们。盗贼喜出望外,更加放心。王守仁请仲容留下观赏灯乐‎。正月三日 - 24 -‎ 举行合祀先王的祭礼,王守仁在城门口埋伏了披甲士兵,盗贼入门,就一一擒获并杀了他们。当时,奸邪的坏人在朝中构陷忠良、煽风点火,灾祸变化难以预料,没有王守仁的话,东南平贼之事就很危险了。世宗深知此事。刚刚即位,就立刻召守仁入朝受封。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和,王守仁铲平盗贼,都把功劳归于王琼,杨廷和不高兴,大臣也有很多嫉妒他的功劳。因此就让王守仁做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不去任职,请求回家探亲。不久,论功行赏,封特进光禄大夫,岁禄一千石。当时他已经遭遇父丧,屡次上疏辞去爵位,请求记录其他诸位大臣的功劳,这些请求都没有回复。王守仁病得很重,上疏祈求告老还乡,不等皇命下达,终究归去。走到南安死去,享年五十七岁。王守仁天资聪明。十七岁拜谒上饶娄谅,和他谈论朱熹格物致知之学的大意。游览九华山回来,在阳明洞中筑室,几年都没有什么收获。贬谪到龙场的时候,穷荒之地无书可读,每天复习以前所学,忽然悟到格物致知之学,应该从内心而非外物去寻求,叹息说,道就在这里。学者一致听从他,世间于是有“阳明学”。‎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菜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中的“屠”字,把“热”人格化了,表达了诗人对暑热的憎恨。‎ B. 领联示上联,写天气酷热,人们和上天都担心江河湖海因此而枯竭。‎ C. 颈联中作者由酷热而思凉爽,虚写了昆仑、蓬莱这两处清凉的世界。‎ D. 本诗既有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济世拯民思想。‎ ‎15. 有人说作者王令“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助于天下”,请结合尾联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尾联中诗人说不能够携带天下人一起去避暑,又怎忍心只身独往那清凉世界昆仑和蓬莱山呢?②作者满腔壮志,愿意且能够承担世之重任。③作者愿与天下人共苦难,胸襟博大,此等胸怀和抱负“有助于天下”。‎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上天都都担心江河湖海因此而枯竭”错误。“天岂不惜河汉干”,河汉:银河,不是江河湖海。‎ 故选B。‎ ‎【15题详解】‎ - 24 -‎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有人说作者王令‘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助于天下’,请结合尾联对此加以分析”,需要结合尾联内容分析。“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我不能够携带天下人一起去避暑,又怎能忍心独自一个,到那儿去逍遥徜徉?诗人尽情抒发了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豪情,显示了其博大的胸襟。“手提天下”诸语,想象奇特,气魄宏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直接展示诗人广大的胸怀,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完全一致,也是他“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助于天下”(王安石语)的品质的表现。重在抒发了诗人愿与天下共苦难的豪情,显示其博大的胸襟。‎ ‎(三)名名句默写 ‎16.补出下列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是说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似。‎ ‎(2)李白在《将进酒》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自己必定对国家对社会有价值的强烈自信和不慕金钱的态度。‎ ‎(3)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十四个叠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宇宇含愁,声声是愁。‎ ‎【答案】 (1). 人生代代无穷已 (2). 江月年年只相似 (3). 天生我材必有用 (4). 千金散尽还复来 (5). 寻寻觅觅 (6). 冷冷清清 (7). 凄凄惨惨戚戚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已”“材”“戚”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璀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文明 ,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中华文明是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壮大的丰厚滋养。为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更大贡献,就应交流至鉴、 。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从未中断,(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我们应采取学习借鉴,纳各种文明的有益成分,优秀文化基因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 24 -‎ ‎。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不断创造出卓越的文明成果,让中华文明更加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姹紫嫣红 一脉相承 兼收并蓄 熠熠生辉 B. 赏心悦目 一脉相承 兼容并包 金碧辉煌 C. 姹紫嫣红 薪火相传 兼容并包 熠熠生辉 D. 赏心悦目 薪火相传 兼收并蓄 金碧辉煌 ‎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应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各种文明的有益成分吸纳,优秀文化基因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B. 我们应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吸纳各种文明的有益成分,使优秀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C. 我们应采取学习借鉴,使各种文明的有益成分吸纳,使优秀文化基因应当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D. 我们应采取学习借鉴,吸纳各种文明的有益成分,优秀文化基因也应该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不断衍生发展,而且包容并蓄,更具有排他性。‎ B. 不但具有排他性,而是在包容并蓄中不断衍生发展。‎ C. 从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在包容并蓄中不断衍生发展。‎ D. 从不具有排他性,并不断衍生发展,达到包容并蓄的地步。‎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姹紫嫣红:指各种颜色娇艳的花朵。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修饰“文明”,选用“姹紫嫣红”。‎ - 24 -‎ 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语境主要讲中华文明和亚洲文明的相承流传,选用“一脉相承”。‎ 兼容并包:把各方面或各种事物都容纳进去。兼收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主要讲世界文明和亚洲文明应该交流至鉴,吸收彼此不同的内容,选用“兼收并蓄”。‎ 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结合“中华文明”分析,选用“熠熠生辉”。‎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A项,结构混乱,有两个主语。‎ C项,成分残缺,“采取”缺少宾语。‎ D项,成分残缺,“采取”缺少宾语;结构混乱,有两个主语。‎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语境“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从未中断”,承上句“从未”,后句中应为先包容并蓄再衍生发展。分析选项内容,C项衔接恰当。‎ 故选C。‎ ‎20.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130-150字。‎ ‎(1)请从《战争与和平》中尼古拉·罗斯托夫、塔莎·罗斯托娃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人,概述其性格特点,并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请从《边城》中翠翠、傩送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人,概述其性格特点,并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 24 -‎ ‎(3)请从《苏东坡传》中欧阳修、苏洵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人,概述其性格特点,并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1)娜塔莎•罗斯托娃是《战争与和平》中最动人的女性形象。她感情丰富,小说中恋爱自始至终伴随着她,孩提时代就大胆地与表兄鲍里斯相爱;她热情奔放,对理想、生活、尤其是爱情有严格的标准,成年后,与鲍里斯重逢,虽然鲍里斯升任军官,前途远大,但没有选择他。她具有强烈的追求精神,安适温馨的家庭生活没能稳住她的心,她总是在幻想,在追求。‎ 罗斯托夫家族是作者美化的宗法制庄园贵族的典型,尼古拉是罗斯托夫家的大儿子,是《战争与和平》中尚武性民族性格的典型代表。他单纯善良、为国奋战,一心想成为军人报效祖国,在申格拉本战役中勇猛无畏,奋勇杀敌,直至负伤。他孝顺懂事、有责任心,因父亲去世退职回家,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也承担起偿还债务的责任。‎ ‎(2)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外公不理解她,曾幻想出逃,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担心外公,为自己的想法害怕自责。她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傩送远去,爷爷去世,她一夜之间“长成大人”,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了她对执著。 ‎ 傩送是船总顺顺的次子,天保的弟弟。他情感专一,执着,深爱着翠翠,和她一见钟情,执着地为她唱歌,而且与自己的哥哥一同为翠翠唱情歌以作为“决斗”,热烈地追求着她。他蔑视钱财,对王团总陪嫁的碾坊,毫不动心,敢于追求自己的最爱。他心地善良,当知道哥哥闯滩而死的时候,他心怀愧疚,舍弃一切,远走他乡。‎ ‎(3)苏洵中年奋发努力,富涵学识,对孩子言传身教。他嫉恶如仇,将女儿许配给程家,但不久去世。他勃然大怒但不妄为,借用家族聚会指桑骂槐为爱女报仇,对豪门公然挑战并当众谴责程家,断绝亲戚关系,显示出他嫉恶如仇的性格,东坡后来也表现出这种特性。他作为苏东坡的父亲,是他的榜样、目标,更是他的偶像。‎ 欧阳修是当时文坛领袖,他记事撰文笔锋缜密、吟诗赋文才情横溢,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他胸中怀大道、刚正不阿,他欣赏苏轼试卷的问题和内容,但因以为是弟子曾巩所写,为避嫌而定为第二名。他善于发现、提携人才,他欣赏苏轼、苏洵、王安石等人的才能,积极举荐,并在文风、政治等方面加以引导与帮助。‎ ‎【解析】‎ ‎【详解】‎ - 24 -‎ 本题属于微型写作,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写作即可。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1)题干要求“请从《战争与和平》中尼古拉•罗斯托夫、塔莎•罗斯托娃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人,概述其性格特点,并结合作品进行分析”,明确选择的人物,结合作品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可以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2)题干问的是“请从《边城》中翠翠、傩送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人,概述其性格特点,并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翠翠是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小女孩,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翠翠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她爷爷把她领大,一老一少相依为命。她既是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的女儿。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傩送有着他母亲的美好品格,细腻。傩送孤独地追求着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飘泊到什么地方。‎ ‎(3)题干要求“请从《苏东坡传》中欧阳修、苏洵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人,概述其性格特点,并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结合《苏东坡传》中关于人物的内容分析概括。明确选取的人物,结合人物的经历、事件等分析概括即可。‎ 四、写作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省博物馆举办的传统书画展的最后一天,振华中学高二一班学生辛仲梦向班主任请假,想利用下午自习课时间去参观一下。此举引发了同学们的议论。有的说:“将来高考又不考这些内容,何必浪费时间去参观呢!”有的说:“花点学习时间去参观参观,提高一下审美水平也不错嘛!”还有的说:“让将来学艺术的同学去参观一下,就行了。”……‎ 结合材料内容,请以该班班长袁化梓的身份给班主任钟华舒写一封信,汇报同学们上述看法,并从班委的角度提出建议,供班主任参考。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就参观传统书画展向班主任提出的建议信 班主任:‎ 您好!‎ - 24 -‎ 听说咱班辛仲梦向您请假,想利用下午自习课时间去参观省博物馆举办的传统书画展,不知您是否准假?班里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有持反对态度的,“将来高考又不考这些内容,何必浪费时间去参观呢!”也有持赞成态度的,“花点学习时间去参观参观,提高一下审美水平也不错嘛!”还有持半赞成态度的,“让将来学艺术的同学去参观一下,就行了。”对此,我和班委同学商量了一下,提出一个建议供您参考:应该准假,让辛仲梦去参观吧!‎ 我和班委为何要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呢?原因有三:‎ 一是参观传统书画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现在我们要强化四个自信,即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这是我们民族立身之本。传统书画其实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如王羲之的书法、赵子昂的绘画等,都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杰出代表。参观这样的传统书画展,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也有利于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或许有学生说,“将来高考又不考这些内容,何必浪费时间去参观呢!”说高考不考这些内容,其实也是不对的。现在有关高考的内容包括着一点四面,所谓一点就是立德树人,所谓四面就是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法治与创新。可见,传统文化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因此,让辛仲梦去参观传统书画展,是极为应该的!‎ 二是参观传统书画展,有利于学生提高触类旁通迁移能力。比方说,要学习宋朝历史,参观观摩《清明上河图》,则有利于学生直观感受宋朝经济文化生活的丰富程度;要学习唐朝文化,参观敦煌飞天壁画,则有利于学生领略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精髓;要学习书法,观摩郑板桥的书法、赵孟頫的书法、颜真卿的书法,则有利于学生提升传统书法的鉴赏水平。……而所有这些,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审美水平,也有利于促成学生文学领域、艺术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科技领域之间的交融,提升学生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所以说“花点学习时间去参观参观,提高一下审美水平也不错嘛”,这种说法是极为正确的!光让将来学艺术的同学去参观一下,就行了的观点也是有失偏颇的!‎ 三是参观传统书画展,不仅不会浪费学习时间,相反,还能提升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让辛仲梦去参观传统书画展,可能要耽误一些自习课的时间;但辛仲梦参观回来后,肯定会利用其他时间把耽误的学习内容找补回来,甚至学习效率会更高。因为视野开阔了,势必会带来学习效率的提升!千万不要拒绝辛仲梦请假要求,因为这是开阔学生眼界的大好机会!‎ 上述是班委的建议和缘由,请班主任予以斟酌!‎ 此致 敬礼 班长袁化梓 ‎2019年7月8日 ‎【解析】‎ ‎【详解】‎ - 24 -‎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青年人的生活态度,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材料比较简单,主要讲在省博物馆举办的传统书画展的最后一天,振华中学高二一班学生辛仲梦向班主任请假,想利用下午自习课时间去参观一下。此举引发了同学们的议论。抓住同学们议论的内容“将来高考又不考这些内容,何必浪费时间去参观呢”“花点学习时间去参观参观,提高一下审美水平也不错嘛”“让将来学艺术的同学去参观一下,就行了”等分析,观点主要分为赞成、反对、辩证。题干要求“以该班班长袁化梓的身份给班主任钟华舒写一封信,汇报同学们上述看法,并从班委的角度提出建议,供班主任参考”,在写作中,需要全面汇报,然后提出可行的建议。可以建议准假,也可以建议不准假。‎ 参考立意:学习需要劳逸结合;科学认识高中生活;生活需要脚踏实地,也需要诗和远方;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科学安排自己的时间,做一个高素养的人等。‎ 行文结构:可以先向班主任阐述一下班级出现的基本观点,进行分类分析总结。结合高中生活特点及高中生的素质要求和同学们的期望等分析,从学习时间、安全角度、提升文化素养、传统文化、长远眼光等角度分析建议等。‎ ‎【素材】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中国传统文化的断代,已经360多年。由于我们在很长时间内不能以开阔的胸怀理解资本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文明一直保持一种强烈的警惕性,不能积极地学习西方文化那些先进成果,结果反过来损害了我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这十多年间,又出现国学热,涌现一些国学大师。但笔者发现,一些人只是就国学谈国学,已走入歧路。今日谈国学,应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国学,就必须了解现代社会发展趋势。这样,他研究国学,才能真正得出比较全面、成熟、中肯的结论。‎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驻济各高校青年书画爱好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还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在校园中营造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创建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现代具有重要意义。‎ - 24 -‎ 举办此类活动,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活跃思维,启迪智慧,增加师生之间对艺术作品的交流与探讨,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培养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丰富广大同学的课余生活,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青春,流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青春,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幽情。沐着花季的阳光,踏着青春的脚步,汇聚心灵的预约,编制飘飞的彩虹,演绎文墨的哲理,抒发人生的激情,畅想创意的未来,展示艺术的魅力。书画,中国文化的精髓。她是美的代名词,可在现代流行元素日益猖獗的今天。已经日益衰竭。今天,在数字教育的浪潮中,本着对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热情,特举办这次名为《书画缤纷舞动青春》的书画展。‎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个性化及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为每一个学生创造终身发展的机会和培养学习方向与特长。‎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