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新疆石河子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2017-0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新疆石河子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2017-07)

石河子第二中学2018届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语文)‎ 出卷人:严思辰 初审人:崔淑芳 审核:陈吉永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4*3=12分)‎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 “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仍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 ‎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竞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竞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选择4分,简答4分,共8分)‎ 父亲的玳瑁 鲁 彦 净洁的白毛的中间,夹杂些淡黄的云霞似的柔毛,恰如透明的妇人的玳瑁首饰的那种猫儿,是被称为“玳瑁猫”的。我们家里的猫儿正是那一类,父亲就给了它“玳瑁”这个名字。 它什么时候来到我们家里,我不很清楚,据说大约已有三年光景了。父亲给我的信,从来不曾提过它。在他的理智中,仿佛以为玳瑁毕竟是一匹小小的兽,比不上任何的家事足以通知我似的。 当我去年回到家里的时候,我看到了父亲和玳瑁的感情了。 每当厨房的碗筷一搬动,父亲在后房餐桌边坐下的时候,玳瑁便在门外“咪咪”地叫起来。这叫声是只有两三声,从不多叫的。它仿佛在问父亲,可不可以进来似的。 于是父亲就说了,完全像对什么人说话一样:“玳瑁,这里来!” 我初到的几天,家里突然增多了四个人,在玳瑁似乎感觉到热闹与生疏的恐惧,常不肯即刻进来。 “来吧,玳瑁!”父亲望着门外,不见它进来,又说了。 “小孩一样,看见生疏的人,就怕进来了。”父亲笑着对我们说。 但是过了一会,玳瑁在大家的不注意中,已经跃上了父亲的膝上。 “喏,在这里了。”父亲说。 我们弯过头去看,它伏在父亲的膝上,睁着略带惧怯的眼望着我们,仿佛预备逃遁似的。 父亲立刻理会它的感觉,用手抚摸着它的颈背,说:“困吧,玳瑁。”一面他又转过来对我们说,“不要多看它,它像姑娘一样的呢。” 我们吃着饭,玳瑁从不跳到桌上来,只是静静地伏在父亲的膝上。有时鱼腥的气息引诱了它,它偶尔伸出半个头来望了一望,又立刻缩了回去。它的脚不肯触着桌。这是它的规矩,父亲告诉我们说,向来是这样的。 父亲吃完饭,站起来的时候,玳瑁便先走出门外去。它知道父亲要到厨房里去给它预备饭了。那是真的。父亲从来不曾忘记过,他自己一吃完饭,便去添饭给玳瑁的。玳瑁的饭每次都有鱼或鱼汤拌着。父亲自己这几年来对于鱼的滋味据说有点厌,但即使自己不吃,他总是每次上街去,给玳瑁带了一些鱼来,而且给它储存着的。 白天,玳瑁常在储藏东西的楼上,不常到楼下的房子里来。但每当父亲有什么事情将要出去的时候,玳瑁像是在楼上看着的样子,便溜到父亲的身边,绕着父亲的脚转了几下,一直跟父亲到门边。父亲回来的时候,它又像是在什么地方远远望着,静静地倾听着的样子,待父亲一跨进门限,它又在父亲的脚边了。它并不时时刻刻跟着父亲,但父亲的一举一动,父亲的进出,它似乎时刻在那里留心着。 晚上,玳瑁睡在父亲的脚后的被上,陪伴着父亲。 我们回家后,父亲换了一个寝室。他现在睡到弄堂门外一间从来没有人去的房子里了。 ‎ 玳瑁有两夜没有找到父亲,只在原地方走着,叫着。它第一夜跳到父亲的床上,发现睡着的是我们,便立刻跳了出去。 正是很冷的天气。父亲记念着玳瑁夜里受冷,说它恐怕不会想到他会搬到那样冷落的地方去的。而且晚上弄堂门又关得很早。 但是第三天的夜里,父亲一觉醒来,玳瑁已在床上睡着了,静静地,“咕咕”念着猫经。 半个月后,玳瑁对我也渐渐熟了。它不复躲避我。当它在父亲身边的时候,我伸出手去,轻轻抚摸着它的颈背,它伏着不动。然而它从不自己走近我。我叫它,它仍不来。就是母亲,她是永久和父亲在一起的,它也不肯走近她。父亲呢,只要叫一声“玳瑁”,甚至咳嗽一声,它便不晓得从什么地方溜出来了,而且绕着父亲的脚。 有两次玳瑁到邻居去游走,忘记了吃饭。我们大家叫着“玳瑁玳瑁”,东西寻找着,不见它到来。父亲却猜到它那里去了。他拿着玳瑁的饭碗走出门外,用筷子敲着,只喊了两声“玳瑁”,玳瑁便从很远的邻屋上走来了。 “你的声音像格外不同似的,”母亲对父亲说,“只消叫两声,又不大,它便老远地听见了。” “是哪,它只听我管的哩。” 对于寂寞地度着残年的老人,玳瑁所给与的是儿子和孙子的安慰,我觉得。 六月四日的早晨,我带着战栗的心重到家里,父亲只躺在床上远远地望了我一下,便疲倦地合上了眼皮。我悲苦地牵着他的手在我的面上抚摸。他的手已经有点生硬,不复像往日柔和地抚摸玳瑁的颈背那么自然。据说在头一天的下午,玳瑁曾经跳上他的身边,悲鸣着,父亲还很自然地抚摸着它,亲密地叫着“玳瑁”。而我呢,已经迟了。 从这一天起,玳瑁便不再走进父亲的以及和父亲相连的我们的房子。我们有好几天没有看见玳瑁的影子。我代替了父亲的工作,给玳瑁在厨房里备好鱼拌的饭,敲着碗,叫着“玳瑁”。玳瑁没有回答,也不出来。母亲说,这几天家里人多,闹得很,它该是躲在楼上怕出来的。于是我把饭碗一直送到楼上。然而玳瑁仍没有影子。过了一天,碗里的饭照样地摆在楼上,只饭粒干瘪了一些。 第五天早晨,母亲才发现给玳瑁在厨房预备着的另一只饭碗里的饭略略少了一些。大约它在没有人的夜里走进了厨房。它应该是非常饥饿了。然而仍像吃不下的样子。 一星期后,家里的戚友渐渐少了。玳瑁仍不大肯露面。无论谁叫它,都不答应,偶然在楼梯上溜过的后影,显得憔悴而且瘦削,连那怀着孕的肚子也好像小了一些似的。 一天一天家里愈加冷静了。满屋里主宰着静默的悲哀。一到晚上,人还没有睡,老鼠便吱吱叫着活动起来,甚至我们房间的楼上也在叫着跑着。玳瑁是最会捕鼠的。当去年我们回家的时候,即使它跟着父亲睡在远一点的地方,我们的房间里从没有听见过老鼠的声音,但现在玳瑁就睡在隔壁的楼上,也不过问了。我们毫不埋怨它。我们知道它所以这样的原因。 ‎ ‎ 现在距我们离家的时候又已一月多了。玳瑁应该很健康吧?我希望能再见到和父亲的灵魂永久同在的玳瑁。 (选自《故乡的梦》,有删节)‎ ‎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14)段叙述父亲有事将要出去,用“溜”“绕”“转”“跟”等动词描写玳瑁,生动地表现了玳瑁对父亲的亲昵和依赖。 B.文章第(18)—(21)段以大家叫唤“玳瑁”无动静,衬托父亲只消叫两声,玳瑁就走来了,表现了父亲对玳瑁的感情之深。 C.文章饱含深情,叙述真实而有序,描写细腻而生动,记录了父亲和玳瑁的日常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D.文章(22)段“对于寂寞地度着残年的老人,玳瑁所给与的是儿子和孙子的安慰”,表现了玳瑁给孤寂的老人带来儿孙般的慰藉和快乐。 E.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并兼以议论、抒情,夹叙夹议,使文章具有哲理性和深刻性 ‎ 5.文章与巴金的《小狗包弟》在写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请结合这两篇文章的内容探究其在揭示主旨的技法上有何共同之处。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选择4分,简答5分,共9分)‎ ‎“红学泰斗” 周汝昌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他的女儿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60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他的书斋就叫脂雪轩。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曹雪芹当年创作用了10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60年。有两句诗为证:“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1953‎ 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这年周汝昌35岁。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周汝昌不仅是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印文稿用的。先生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相关链接】①周汝昌读中学时研习宋词。在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钟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少。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使他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幼年时醉心欧楷笔法,20‎ 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书法,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②周汝昌大学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后来,他成为被燕大中文系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 ‎ 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 A、周汝昌与著名学者胡适的交往缘于在《民国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文中主要介绍了敦敏诗集中发现的那首《咏芹诗》,这引起了胡适的兴趣,从此两人书信来往不断。 B、周汝昌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的成果,该书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C、周汝昌继承了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的研究方法,成为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D、周汝昌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始终坚守不渝,穷追不弃,他喜欢“国货”,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不以为然,甚至到了冥顽不化的程度。 E、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汝昌是一个“解味道人”,他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认为他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7.周汝昌一生硕果累累,被誉为“泰斗”的他取得了那些成就呢?请结合材料简要析。 ‎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选择每题4分,翻译每题5分,共22分)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梁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梁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诩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余万。一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吁胎,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赢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妥知兵?吾今生缚毛,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_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喊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诏即拜右=}3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拭逆,群巨奉杨伺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界李密,趣兵北讨。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 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一吾属无类矣!”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毛。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耀、田阁拒战太阳门.眼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给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 ‎(选自《唐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十》,有删节) ‎ ‎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 A、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C、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D、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一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工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一感之乱,他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拥戴。 B、工世充有军事才能。叮胎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卜风。 C ‎、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威胁。 D、工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 (2)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人殿伏甲杀之。 ‎ ‎ ‎ 五、诗歌鉴赏(选择题5分,问答题6分,共11分)     ‎ ‎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 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 ‎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E、词作全篇运用视觉描写,写出了欧阳修在琅琊醉心山水的快乐,表达作者的赞美、羡慕之情。‎ ‎13.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 六、理解性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4.孔子借物候现象比喻高尚节操的句子是: , 。《论语十则》‎ ‎15.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 《鱼我所欲也》‎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 。‎ ‎17.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8.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语言运用(选择题每题4分,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9.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 B、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C、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从老师因为他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批评了他,这一段时间他再也不敢在课堂上讲话了。 D、老张用审视的目光看了一眼小李,然后淡淡一笑,话语中带着一种扪心自问的悔意。‎ ‎2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2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 ②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 ‎ ‎③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 ⑤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 ⑥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 ‎ ‎ A、⑤⑥①②④③ B、⑤③②⑥①④ C、⑥③②⑤①④ D、⑥⑤①④②③‎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_____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中则是紫色。更令人惊奇的是________,比如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______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 八、作文(共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缠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 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A 2.C 3.B 1【分析】A项曲解文意,文本第一段说的是“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可题”“不重要”不意味着它“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B 项在文本第二段,第一句话“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用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这里的“过去”指代的就是上一段中说到的“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通常”对应选项的“一般”.C 项在文本的第二段,重点要分析的是“读者、观交、听力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这句,文本第二段,原文说“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表述虽不同,意思是一样的。D 项在原文第二段,原文说“由于未被可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与转述的选项没有出入. 2【分析】C项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C项在文本的第四段的开头,原文并没有表因果的词语。关系应为“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 “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A项在文本第三段,“德国的伊瑟尔说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选项A就是将这句加以转述,谈及了其中的一个原因“空白”,“空白”又用后年的解释“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来替代。B项“否定”是文本具有的要素,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D项在文本的最后一段,原文第一句说“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对应选项“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原文中“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这句对应选项“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原文“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这句对应选项“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3【分析】B项丢掉了基本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使“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变得绝对化,同时 ‎ B项选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A项对应文本第三段,文本得出结论“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在举例说明该结论,因此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就体见了艺术作品召唤性。C项对应文本第四段,第四段分析“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其中一方面就是“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所以“即使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D 项在文本第五段,原文说“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也就是D项中说的“同一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 5.①通过真实的小事件的叙述(或以小见大),凸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揭示文章主题。《小狗包弟》叙述了包弟讨人喜欢、痛别包弟等生活小事件,表现出作者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本文叙述了父亲与玳瑁的日常生活小事,表现父亲与玳瑁的深厚感情及作者丧父的悲痛之情。②运用了对比手法揭示主旨。《小狗包弟》以文学家对待狗与后文红卫兵对待包弟、以包弟的可爱与包弟的悲惨遭遇等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文革时期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本文玳瑁对“我”和母亲的态度与对父亲的态度形成对比,揭示玳瑁与父亲感情之深。(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即可)‎ ‎4.【分析】B选项错在“表现了父亲对玳瑁的感情之深”,应该是“表现了玳瑁对父亲的亲近”。E选项中错在“夹叙夹议,使文章具有哲理性和深刻性。”‎ 三、实用文本类阅读 ‎ ‎6.A,E ‎7.①红学方面: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出版红学研究专著数十部,涉及红学领域的各个层面。②书法方面:创立周体书法,特点是“横逸飞动、作草如真”。③诗词方面:与名家唱和,颇受赏识;造诣高,所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④翻译方面:把《文赋》《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把《西风颂》以《离骚》文体译成中文。‎ ‎【分析】6.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项,张冠李戴,“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的成果”说的是《石头记会真》;C项,“成为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有误,文中表述为“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D项,无中生有,“对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不以为然”文中无依据。‎ ‎7.‎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回答该题,要着眼于全文,注意联系相关内容进行比对。答案可以用原文语句作答,也可以在原文原句的基础上整合出答案。结合文本分条作答。思考时,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答题区间在第三段,例如,“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出版红学研究专著数十部,涉及红学领域的各个层面。”属于红学方面的成就。以此类推,再从书法、诗词、翻译方面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四、文言文阅读 ‎8.C 9.C 10.B ‎11.①孟让笑着说: “王世充是个文法小吏,怎么能懂得兵法? 我现在要活捉他,擂鼓进军攻克江都了!”‎ ‎②元文都对此怨恨,暗中和卢楚谋划,趁着王世充进殿时埋伏士兵杀死他。 ‎ ‎ 【分析】(1)做断句题的思路是: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C一个皇帝可以改用多个年号,“太宗”不是年号。考点: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3)B洛口之战“屡占上风”不合文意。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文言参考译文】 王世充,字行满.祖父是西域胡人,号为支颓褥,后来迁居新丰,死后,其妻嫁给霸城人王粲为妾.支颓褥的儿子支收随同母亲,顶替王粲的姓,在隋朝做官.世充生下后,因祖先的功勋任左翊卫.大业初,世充出任江都赞治,又升任郡丞.杨玄感造反的时候,吴地人朱燮、晋陵人管崇在江南起兵响应,拥兵十多万.王世充作为偏将在江都招募一万多人,多次打败叛贼.每次大捷,必定归功于部下,缴获的东西全都分给士兵,因此人们争相为他效命.大业十年,齐郡孟让辗转侵犯诸郡,到了盱眙,王世充抵御他,守卫都梁山,分列五座营垒,没有交战,用老弱士兵来显示力弱.孟让笑着说: “王世充是个文法小吏,怎懂兵法? 我今天要活捉他,擂鼓进军攻克江都!”当时百姓都进入堡垒,野外没有可掠夺的东西,孟让又苦于五座营垒挡住道路不能南侵,就分兵包围营垒.王世充多次出战,假装失利,逃进营垒;孟让更加骄傲,几天后,渐渐分出兵力向南侵掠,留下刚够包围营垒的军兵.世充知道敌兵松懈,夜晚填平灶坑撤掉幕帐,毁掉墙垣,奋力攻击,大败敌军,孟让率数十名骑兵逃跑.李密进逼东都洛阳,皇上下诏命王世充任将军,带兵驻扎在洛口.经过大小一百多次交战,没有大的胜负.皇上下诏就地授任他为右翊卫将军,催促打败敌人,王世充大败,越王杨侗写信慰劳劝勉,赏赐金帛安抚他.适值江都叛逆弑杀君主,群臣奉立杨侗为皇帝,任命王世充为吏部尚书.杨侗听从元文都、卢楚等人的计谋,任命李密做高官,催促他带兵向北讨伐.李密打了胜仗前来报告,众人都很高兴,唯独王世充对部下说:“元文都等都只有舞文弄墨的小才,一定会被李密活捉,况且,我军和贼(李密)交战,杀死他们的父兄子弟很多,一旦成为他的部下,我们这些人就没一个人能够活得了.”元文都等人听到后,非常恐惧.后杨侗打算任元文都为御史大夫,王世充不同意,说: “曾经与公等相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给有功绩的旧臣.现在各位想得到,那么就开了争夺权力的风气,如何共守?”元文都对此怨恨不已,暗中和卢楚谋划,趁着王世充进殿时埋伏士兵杀死他.纳言段达(让人)乘快马报告王世充,王世充夜晚率兵袭击含嘉门,包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派大将费曜、田阇在太阳门抵抗,费曜大败,王世充进入宫城,皇甫无逸单身骑马逃跑,捉住卢楚杀了.当时紫微宫还关闭着,王世充敲门,欺骗杨侗说:“元文都等人要捉拿陛下投降李密,臣并未造反,只是诛杀造反的人罢了.”段达捉住元文都送给王世充,就被杀掉了.王世充全部派用心腹替换卫士,然后入朝谢罪说:“元文都、卢楚罪大恶极,谋划着互相残杀,臣紧急中做了这种事,不敢有他心.”杨侗与他盟誓,升任他为尚书左仆射.‎ 五、诗歌鉴赏 ‎12.C、E ‎13.《醉翁操》的上阕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的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下阙写鸣泉虽不复存,但鸣泉之美妙乐曲却仍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12.【分析】根据此词的意思和注释,不难知道,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所以,选项C说是“作者空对流泉”,发抒对醉翁的思念之情的说法不准确。E项中“全片运用视觉描写”错误。 13.【分析】回答此题,不光要读懂题中诗句的意思及其所蕴含的感情,还要回忆学过的《醉翁亭记》所蕴含的感情,然后再两相比较。‎ 六、默写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5.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7.知明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七、语言运用 ‎19.A 【分析】A项,竭泽而渔: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泽:池、湖。B项,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用于自谦,不能说别人。谦敬失当。C项,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受批评不能说是“挫折”。程度轻重失当。D项,扪心自问: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怎么样,表示自我反省。用于劝人作自我反省。作谓语,不作定语。‎ ‎20.A 【分析】本题从成分残缺、语序不当、不合逻辑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B.最后一个句子暗换主语,应在“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前加“使之”。C.语序不当,“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与“是对……的呼唤”调换位置。D.一面对两面,不合逻辑。去掉“能否很好地”,在“传承”前加“的”。‎ ‎21.C 【分析】连贯类题目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看,大致有两种题型:一是“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二是“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做这类题目要注意前后话题的一致性、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内容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具体解答的方法是,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本题中,⑥是总述,应放在开头;③中“它”指代⑥中的“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⑤①④说的是传递快乐的方法,衔接紧密,①④由亲人到朋友,而且,①句中有“比如”, ④句中有“等等”,所以顺序应先①后④,由此可判断出答案为C项。‎ ‎22.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 八、作文 【解析】高考作文仍然沿用往年的材料作文形式,讲了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成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本项材料可以采用“多向发散法”多角度立意,从父亲的角度看,第一,父亲认为丝瓜藤肉豆须无需分清,得到果实就可以,可以写主重结果;第二,丝瓜藤肉豆须无需分开,它难自会各自结各自的果,可以写尊重自然规律,分清主次等;从小孩的角度思考,孩子想分开两种植物,认清它们,说明孩子有一种探索精神,可以写鼓励探索、鼓励创新精神等:从丝瓜藤和肉豆须的角度看,可以联系人生,人生也如丝瓜藤和肉豆须一样,时不时与人纠缠不清,只要记住自己的出发点,不忘自己的目标,过程中的不愉快不必在意,由此可以写一写认准目标,懂得放下必能成功,不忘初心,勇敢向前等。 范文 道法自然 当庭院中的儿子纠 结于“丝瓜藤还是肉豆须,这是一个问题”的争论而扯断了茎叶时,父亲用简单的话语道破天机:无所谓种类,照顾、采摘即可。看似平凡的故事却自有一番深意——顺其自然方为生命本色,揠苗助长得到的不是麦穗,而是后悔与哀叹。 天道自然,万物有真。 春去秋来,夏冬往复,鸿雁南飞,弦月摇树……正是由于自然的规律我们的双眼方才有幸体味这一世的繁华与落寞、盛放和凋零。我们的心海,也因此多了向往而抹去空白的存在。无论是“任外界狂风骤雨,我自岿然不动”、赋予人宁静遐想的风暴眼,还是普罗旺斯那片可与璀璨星辰媲美的薰衣草海洋,亦或是磅礴壮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它们无一不是自然演化的产物。“无心插柳柳成荫”,顺其自然可造浩瀚盛景,将腐朽化为神奇,将倾盆演绎成磅礴,将那平凡,渲染出永恒的礼赞。 梭罗曾云:“一株植物若不按照天性生长,便会死亡,人也是一样。”红尘万丈、物欲横流的时代更需要一份“顺其自然”的平和。也许你会看到将慈善当做儿戏、泡在冰块和热水的混合物里只为炒作的陈光标,也许还有为了所谓“清洁和科技含量”远涉日本购买马桶盖的游客,或者是微信朋友圈里发布谣言的不切实际的公众号……但请依然相信,那些出格的行为有违自然的准则,留一份淡定、于无奈时叹一句顺其自然才是本真。纵然烟雨迷蒙,也要让双眼清亮;纵然人生终无法纤尘不染,但心却可以清澈透明。 不禁又想到一个故事: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小和尚着急撒籽,师父挥挥手。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草籽边撒边飘。小和尚遗憾草籽的飘落。“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撒完草籽,飞来几只小鸟啄食,小和尚急得跳脚。“没关系!”师父说,“随遇!”半夜一阵骤雨,一大早小和尚感慨草籽被冲走。“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后来,光秃的地面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手舞足蹈。师父点点头:“随喜!”“随时、随性、随遇、随喜”是顺其自然的最高境界,它是一种人生哲学,是一种生存智慧,更是一种感悟:世间万物,须有血有肉,有浓有淡,有远有近,方为美;人生,需有悲有喜,有高有低,有苦有乐,方为全。 不强求,不失落,这些不是全部。最最重要的,是换一种方式对待事物,用“顺其自然”的箴言磨砺心海菩提,之后你便会发现,粗茶淡饭或是擦肩而过的笑靥,都是真诚质朴无比自然的幸福。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