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髄。‎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对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可。‎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3分)‎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肉鱼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美媒称,中国于2017年7月公布了一项计划,希望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军者,到2030年时创造一个价值1500亿美元(约合9500 亿元人民币)的产业。‎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13日报道,对于美国从事人工智能的技术专家来说,这份英文版长达28 页的文件,是对美国未来数十年中可能是最重要的技术研究领域内领导地位的直接挑战。它概述了中国政府一项积极进取、不遗余力的计划,把发展人工智能当作中国的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这项计划同样会激发民族自豪感,并引发决定大局的技术突破。报道认为,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中国将成为人工智能强国之一,甚至是最强大的人工智能大国。‎ ‎(摘编自《谁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领军者?中国锐意进取 美国沉默》,2018年2月18日参考消息网)‎ 材料二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政策、规划接连出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将进入深度融合时期。经过60多年发展,人工智能如今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相对来说,中国人工智能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高性能计算等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深度融合实体经济、改变人们生活方面有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人工智能研究成果正实现产业化应用,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统计显示,当前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专利申请数量以及融资规模均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全球最值得关注的100家人工智能企业中,中国有27家。其中,腾讯、阿里云、百度、科大讯飞等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佼佼者。‎ 在2017年年底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无人超市、智能互联汽车、虚拟现实康复设备等“黑科技”纷纷亮相,越来越多实体行业纷纷变得更加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因此获益。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表示,人工智能将从两个方面来改变我们的生活,一方面是直接改变面向大众消费者的产品,如手机、玩具、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等。另一方面是通过人工智能改变各种行业,比如教育、医疗、公检法、安全以及智慧城市的建设等。‎ ‎(摘编自《人工智能,让生活更美好》,2018年1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美国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全面领先,在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尤其是在算法、芯片和数据等产业核心领域,积累了强大的技术创新优势,各层级企业数量全面领先中国。基础层(主要为处理器/芯片),中国拥有14家,美国33家,中国仅为美国的42%。技术层(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与图像/技术平台),中国拥有273家,美国拥有586家,中国为美国的46%。应用层(机器学习应用/智能无人机/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辅助驾驶/语音识 别),中国拥有304家,美国拥有488家,中国是美国的62.3%。‎ ‎(摘编自《中美人工智能实力如何 这组数据告诉你答案》,2017年8月7日亿邦动力网)‎ ‎4.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一直处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但随着中国在该领域的崛起,美国的人工智能强国的领先地位可能不保。‎ B.中国政府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文件,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实现了技术突破,使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专利申请数量等迅速增加。‎ C.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改变大众消费品的性能和行业智能化升级发展两方面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效地让更多人受益。‎ D.‎ 人工智能产业包括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个层级,其中算法、芯片、数据是该产业的核心领域,美国企业布局和技术创新优势目前好于中国。‎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媒认为中国于2017年7月公布的计划,将推动中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军者,但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中国的市场规模,而非技术的突破领先。‎ B.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发展规模壮大,依托信息通信技术的无人超市、智能互联汽车、虚拟现实康复设备等人工智能产品的问世,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C.美国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全面领先于中国,从自然语言处理到语音识别,各个领域的企业数量都高于中国,显示了其强大的技术创新优势。‎ D.从中美人工智能各领域企业数量分布图上看,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策略侧重于应用层,对基础层和技术层发展相对忽视;而美国却恰恰相反。‎ ‎6.我国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有哪些优势?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药    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8.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9. 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妙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曹利用,字用之,赵州宁晋人。父谏,擢明经第,仕至右补阙,以武略改崇仪使。利用少喜谈辩,慷慨有志操。谏卒,补殿前承旨,改右班殿直,选为鄘延路走马承受公事。 景德元年,契丹寇河北。帝语利用曰:“契丹南来,不求地则邀赂尔。关南地归中国已久,不可许;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利用愤契丹,色不平,对曰:“彼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帝壮其言。利用再使契丹,契丹母曰:“晋德我,畀我关南地,周世宗取之,今宜还我。”利用曰:“晋人以地畀契丹,周人取之,我朝不知也。若岁求金帛以佐军,尚不知帝意可否,割地之请,利用不敢以闻。”契丹度不可屈,和议遂定,利用奉约书以归。擢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赐第京师。契丹遣使来聘,遂命利用迎劳之。 ‎ ‎ 知宜州刘永规驭下残酷,军校乘众怨,杀永规叛,陷柳城县,围象州,分兵掠广州,岭南骚动。帝谓辅臣曰:“向者司天占候当用兵,朕固忧远方守将非其人,以起边衅,今果然。曹利用晓方略,尽心于事,其以为广南安抚使。”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岭南平,迁引进使。 利用在位既久,颇恃功。天禧二年,辅臣丁谓、李迪争论帝前,迪斥谓奸邪,因言利用与之为朋党。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迪坐是免,而利用以检校太师兼太子少保为会灵观使,进尚书右仆射。 利用性悍梗少通,力裁侥幸,而其亲旧或有因缘以进者,故及于祸。然在朝廷忠荩有守,始终不为屈,死非其罪,天下冤之。 (《宋史·曹利用传》,有删改) 10.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 ‎ 以徇 B.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人/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 徇 C.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人/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 ‎ 以徇 D.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汉武帝设立,至宋后期被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B.改,古代官职调动说法之一,文中的“补”“迁”“擢”“进”等与之类似,有升职和降职之意。 C.京师,在中国古代,国家首都通常称为京师,现代已不再沿用此简称,这里指都城开封。 D.朋党,指同类的人以恶相济而结成的集团,后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利用智勇过人,承继父亲基因。父亲曹谏富有文韬武略,考取明经科,官至右补阙、祟仪使;曹利用生性勇悍,年少便睿智善辩。‎ ‎ B.曹利用颇有壮节,擅长外交辞令。面对契丹无理要求,誓死报国;出使契丹,慷慨陈词,不辱使命,最终带着和约归国。‎ C.曹利用功绩显赫深得皇帝器重。能智击贼人,精晓策略,又办事尽心,平定了岭南的骚动;最终官至尚书右仆射。‎ D.曹利用恃功而骄终无罪而冤死。耿直而仗恃有功的曹利用招致李迪的不满与诬陷,也因为此事招致无罪冤死的。‎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关南地归中国已久,不可许;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5分) (2)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14~15题。‎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饮马傍交河。‎ ‎ 行人刁斗①风沙暗,公主琵琶②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③。‎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④入汉家。‎ ‎ 【注】①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②公主琵琶:指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③“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疏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至玉门关,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④蒲桃:即葡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军行”本是乐府旧题,而此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建业。实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 ‎ B.三、四句描绘夜晚的情况:风沙弥漫,一片漆黑,赶路的行人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 ‎ C.“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中,诗人采用比兴手法,使用“夜夜”“双双”叠词,有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 D.诗中写征夫之苦,不采用客观叙述角度,而采用第一人称,仿佛如在眼前,真切感人。‎ ‎15.有人说“幽怨”是本诗诗眼,你同意吗?请简析你读出了哪些“幽怨”之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齐谐》记载大鹏迁徙到南冥去时,用“ ,‎ ‎ ”两句,极尽夸张,写出其从水面升起而飞翔的壮观景象。‎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 ,‎ ‎ ”表达了作者弃官回乡的畅快心情。‎ ‎(3)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互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 王勃《滕王阁序》中“ , ”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让国宝开口说话的新颖角度、适应网络传播的“微纪录”样式、贴近年轻人日常的“萌言萌语”、各路高科技齐上阵的视觉奇效……都是助力《如果国宝会说话》成功的要素。但真实记录,才是纪录片的生命,一切的创新和包装都是为“真实”服务的,如果________,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而让内容失真,反而会________,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 ‎ ‎(        )。不可否认,该系列纪录片在视觉呈现上________,但为了追求这种好看却让内容失了真,在镜头前用戏剧化的手段来演绎历史,其根本目的是迎合后现代文化中的消费主义。反观《如果国宝会说话》,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 ‎“一集5分钟,能打磨大半年。”这句话道出该片制作的关键在于________。第二季创作扩大了文物选取范围,更为全面地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轨迹。另外,来自全国的50多家博物馆参与支持拍摄,使作品更加贴近学术前沿。而在制作层面,进一步采用新技术,呈现出精彩的动画演示。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末倒置     削足适履     美轮美奂     如琢如磨 B.舍本逐末     削足适履     光彩夺目     精雕细琢 C.本末倒置     生搬硬套     光彩夺目     如琢如磨 D.舍本逐末     生搬硬套     美轮美奂     精雕细琢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存在争议 B.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争议不断 C.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有争议 D.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争议不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B.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人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C.虽然观众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但真正抓住人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D.虽然观众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谚语有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______①______ ,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延长寿命等,总之,______②______。其实,只要愿意,_____③_______,你可以做慈善,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你还可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 ‎21.请阅读下面内容,指出文段从哪四个方面介绍了“绒花”,每点不超过4个字。(5分)‎ 绒花始于唐朝,谐音荣华,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唐代被列为皇室贡品。明清时代更具规 格,清康熙、乾隆年间为极盛时期。当年南京的 “花市大街”,曾是绒花的海洋,经营绒花的店铺盛极一时。绒花制作,需经染色、软化黄铜丝、勾条、打尖、传花等近十道工序。匠人制作一朵直径约十厘米的绒花,至少得花两三天,还不包括选购蚕丝等前期准备工作。红、粉、黄、绿等色的蚕丝绒,在钳子下被穿上钢丝,弯成花朵、柿子、元宝、如意等各种形状的绒花制品,色彩明快,栩栩如生。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位于南京甘家大院南京民俗博物馆的赵树宪绒花工作室具有全套绒花工艺操作和设计能力;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绒花艺人赵树宪相应成为南京唯一仍在从事绒花制作的艺人。由于制作工艺复杂,耗时长,收益慢,绒花技艺后继乏人。‎ ① ‎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驻藏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的青春不迷茫;青年学生说:我走进学校与课堂,在知识的海洋自由徜徉,我的青春有信仰,我的青春不迷茫。   ‎ ‎ ‎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 高二语文答案 ‎1.C项,“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强调的是中华饮食的本土性原则,没有涉及和外来饮食的关系,自然就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 ‎2.D项,“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的表述错误。因为第四段有这样的表述“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所以“胡床”“貊盘”应是南北朝时期向中原地区流传。‎ ‎3.D项“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这一理解错误。因为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是说明“中华饮食文化”被世界认可是因为其“并不会失去自我”。‎ ‎4.B 从原文看,“期望激发民族自豪感,实现技术突破”的是“计划”而非 “文件”;且“激发民族自豪感,实现技术突破”是目标而不是已经取得的效果。企业数量和专利申请量的变化也不是计划之后立竿见影的结果,故B错误。‎ ‎5.B 解析:A项,结合文本内容“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中国将成为人工智能强国之一,甚至是最强大的人工智能大国”分析可知,中国的优势之一是庞大的市场规模。“而非技术的突破领先”属于曲解原文,故A错误;‎ C项,由图表可看出中国的智能机器人和语音识别两项高于美国,故C错误;‎ D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策略侧重于应用层”有误,更无法看出“美国却恰恰相反”,故D错误。‎ ‎6.①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中国政府积极进取、不遗余力的计划,会激发民族自豪感,并引发决定大局的技术突破。‎ ‎②庞大的市场规模。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中国将成为人工智能强国之一,甚至是最强大的人工智能大国。‎ ‎③巨大的企业数量、专利申请数量和融资规模。当前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专利申请数量以及融资规模均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 ‎ 解析:“它概述了中国政府一项积极进取、不遗余力的计划,把发展人工智能当作中国的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这项计划同样会激发民族自豪感,并引发决定大局的技术突破”,可知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当前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专利申请数量以及融资规模均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可知需要巨大的企业数量、专利申请数量和融资规模;“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中国将成为人工智能强国之一,甚至是最强大的人工智能大国”,可知需要庞大的市场规模。‎ ‎7. B   ‎ 解析: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8. 斯文谦和,穷困落魄;身怀绝技,隐忍退让;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 ‎9. (1)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2)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 ‎(3)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不要轻易轻视每一个人。‎ ‎10.A掌握句子大意,利用句中的“遇”“蒙”等动词及“贼”“锋镝”“利用”‎ 等名词即可准确断句。 11.B选项中词语没有降职之意。 12.D“耿直”“招致李迪的不满与诬陷”不对,“也因为此事招致无罪冤死的结局”错误。 13.答案:(1)关南一地归属中原已久,不可答应给契丹;汉代把玉帛赐给匈奴单于,有成例在先。 (2)凭借一纸文章受到君主的赏识,我比不上李迪;(敢)舍弃生命(或“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凶险不测的敌军之中,则李迪比不上我。 解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14.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赶路的行人”错,结合诗歌的标题来看,“行人刁斗风沙暗”中的“行人”不是赶路的人,而是指出征的将士。‎ ‎15.同意,因为“幽怨”二字统领全诗的情感。(2分)①因将士的悲惨遭遇而怨:“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写出边塞环境凄苦荒凉;“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侧面可见战争之残酷惨烈;“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更见战士已走投无路。(2分)②因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而怨:“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以征战与战果对比,写出了多年征战皆劳而无功。这是对当政者不管百姓死活,连年征战的强烈控诉。(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眼需分析诗歌内容,根据主旨或情感基调来判断。本诗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日黄昏军务繁忙,夜里刀斗悲怆,琵琶幽怨,景象肃穆凄凉。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可依,雨雪纷纷,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景象。最后写如此恶劣环境,本应班师回朝,然而皇上不准;而千军万马拼死作战的结果是只换得葡萄种子归国,足见君王之草菅人命。由此可见,诗中既因将士的悲惨遭遇而怨,也因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而怨,所以说“幽怨”是诗眼。‎ 名篇名句默写 ‎16.(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17.B 解析:“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程度不同,前者指求末弃本,程度较重;后者指重末轻本,程度较轻;根据“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的语境应选“舍本逐末”。‎ ‎“削足适履”,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适应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削足适履”和“生搬硬套”相比,前者更形象、更贴切;根据“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的语境宜选“削足适履”。‎ ‎“光彩夺目”,形容鲜艳耀眼;“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以上按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所释)词义范围扩大,但形容电视节目的视觉呈现不妥。‎ ‎“精雕细琢”,对玉器仔细地雕琢,后来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认真细致;“如琢如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养,后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根据“一集5分钟,能打磨大半年”的语境,选“精雕细琢”。 18. .A 解析: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与上文衔接不紧凑,排除C、D项;‎ ‎“争议不断”与下文的内容衔接不紧凑,排除B、D项。 19. C ‎ 解析:“观众虽然……但……”语序不当,分句主语不同,第一主语应放在第一关联词的后面,排除A、B项;“被……所吸引”结构混乱,应为“被……吸引”,排除B、D项;“抓住眼球”搭配不当,可改为“抓住人心”,排除A、D项。 ‎ ‎20.答案:①我们并不习惯给予;‎ ‎②给予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③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 解析:①处前是“然而”,应填与“与人玫瑰,手有余香”表意相反的内容;‎ ‎②处前是“总之”,应填对上文的总结;根据下文“你可以……,你可以……”可知;‎ ‎③处应填“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之类的语句。 (每处2分)‎ ‎21.答案:①寓意 ②历史 ③工艺 ④现状 解析:答对一个1分,两个2分,三个3分,四个5分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要将文段分层,然后概括层意即可。本文段的层次为,第一层:绒花始于唐朝,谐音荣华,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第二层:唐代被列为皇室贡品。……经营绒花的店铺盛极一时。第三层:绒花制作,需经染色……色彩明快,栩栩如生。第四层:2006年……绒花技艺后继乏人。根据每一层可概 括为寓意、历史、工艺、现状四个方面。‎ ‎【译文】 曹利用,字用之,赵州宁晋县人。父亲曹谏,考取明经,官做到右补阙,后因有军事方面的才能而改任崇仪使。曹利用少年时喜谈善辩,为人慷慨而有大志、节操。父亲曹谏死后,他荫补为殿前承旨的官,后改任右班殿直,又被选为鄘延路走马承受公事。 景德元年,契丹侵犯河北。皇帝对曹利用说:“契丹人南下入侵,不是要夺取土地便是想求得财物。关南一地归属中原已久,不可答应给契丹;汉代把玉帛赐给匈奴单于,有成例在先。”曹利用痛恨契丹,便愤愤不平地对皇帝说:“他们若妄图有所贪求,我绝不敢活着回来。”皇帝很欣赏他的豪言壮语。曹利用再次出使到契丹,契丹国母说:“后晋感激我,送给我关南一地,后又被周世宗夺取,今天应还给我。”曹利用说:“后晋人把地送给契丹,后周人又把地夺回,我大宋朝不知道这些。像每年求取一些金银玉帛之类来补助军费,尚不知我们皇帝是否同意,至于割地的请求,我曹利用根本就不敢向皇上报告。”契丹估计不能使他屈服,便达成和议,曹利用带着和约归国。后被提拔为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并赏赐一套在京师的府第。契丹派遣使节来宋朝访问,便命曹利用迎接慰劳。 宜州知府刘永规用残酷手段治理部下,有个军校利用部众对知府的怨恨,刺杀刘永规,发动叛乱,攻陷柳城县,包围象州城,又分兵攻取广州,整个岭南骚动不安。皇帝对辅佐大臣说:“先前司天监占候说应当用兵打仗,朕就担忧远方守将不行,会引起边远地区的灾祸,如今果然如此。曹利用这个人精晓策略,又办事尽心,可任命他做广南安抚使。”曹利用前往岭外,在仙县遇上强盗。强贼手持锐利的标枪,护着彩色的盾牌,穿着坚实的盔甲,钪箭也射不进。曹利用让士兵手持大斧长刀将盾牌砍破,于是将强盜斩首示众。岭南平定后,升任引进使。 曹利用当官时间长了,很有些仗恃自己的功劳。天禧二年,辅佐大臣丁谓与李迪在皇帝面前争论,李迪指责丁谓是奸臣,并说曹利用与丁谓是同党。曹利用说:“凭借一纸文章受到的赏识,我比不上李迪;(敢)舍弃生命进入凶险不测的敌军之中,则李迪比不上我。”李迪因此被罢免,而曹利用则以检校太师兼太子少保身份任会灵观使,并进职为尚书右仆射。 曹利用生性勇悍,但很少变通,致力于裁制侥幸小人,但的亲朋旧友中却有人因他的关系而当官升职,他因此遭受祸患。但他在朝廷中能尽忠职守,始终不屈服,无罪而死,天下人都说他冤枉。‎ 作文:解析 材料主要讲“青春”,不同的人对青春是否迷茫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青春是闪亮的岁月,对所有的事物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抱负,如泉涌般的求知欲,支持着我们不断的吸收各种知识。过程中,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时的彷徨与无助。我们在青春肆意追求梦想,梦想不曾走远,我们的奋斗,我们的拼搏,我们与现实的抗争,不会结束,会有结果。可能你暂时被它所磨合,但只要你的骨子里存在着不屈,有朝一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谁屈服于命运,谁就会成为命运的傀儡。你紧握双手的斗志就可以改写命运。青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寂寞、痛苦、挫折……这些都是青春旅途中的常客,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他们,用微笑去面对它们。青春如果仅求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那么生命也就失去了她所存在的魅力。向前走,不要回头,抬头看,头顶还是一片蔚蓝的天,让我们不再感到失落、彷徨。有担当的青春不迷茫;负责任的青春不迷茫;有信仰的青春不迷茫;有梦想的青春有方向等。青春要有所追求,不应迷茫;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双注目理想的眼;需要一双踏实前行的脚;需要一颗百折不挠的心。   ‎ 例文:‎ 莫因迷茫凋朱颜 风沙高原,霜雪哨岗,有一种青春因担当而不迷茫于绝徼藏边;盛夏亢阳,深秋寒雨,有一种青春因责任而不迷茫于车水马龙;迟明书声,夤夜青灯,有一种青春因信仰而不迷茫于朝暾夕月。在部分同龄人喟叹“谁的青春不迷茫”时,驻藏战士、快递小哥和青年学生的话语给我以慰藉,并使我相信:在这弹指而过的刹那青春中,我们应有所追求,莫因迷茫凋朱颜。   ‎ 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双注目理想的眼。目光停驻之处,定是心之所向,若要吹散迷茫的愁云惨雾,便需要在青春中席卷起理想的旋风。不由想到了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学子们带着报效家国的理想,高唱着“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校歌,在偏僻闭塞的西南小城弦诵不绝,从未迷茫。看,木头临时拼装的科研仪器前,是杨振宁执着探索的消瘦身影;雨点叮当作响的铁皮屋顶下,是邓稼先求知若饥的不倦眸光。一双望向理想的眼,可助我们目视云汉,手扪星辰,无视迷茫。   ‎ 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双踏实前行的脚。西风碧树中独上高楼,望到的理想之光总是远在天涯路尽处,如要摆脱迷茫接近它,还需脚踏实地地前行。又想到了晚唐杜牧,这个也曾有过“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鸿鹄理想的樊川居士,却因为不懂脚踏实地而在扬州任职期间迷茫于歌楼酒馆,最终蹉跎青春,毫无建树,只留下一声“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喟叹。要在青春岁月远离迷茫的泥淖,不能做好高骛远的空想家,而要当踏实前行的跋涉者。   ‎ 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颗百折不挠的心。追求理想的青春路途注定坎壈,此时,我们的内心要不畏蹭蹬,无惧挫折。正如西晋左思,为赋三都,从未迷茫,不顾父亲“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的鄙视,不顾文豪陆机“须其成,当以覆酒瓮尔”的嘲讽,穷十年之功,“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终《三都赋》出,洛阳纸贵。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说: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青春之河中的奔流逆潮会将我们一次次拍向乱石,但不屈的心可助我们破迷茫之浪,击水中流。   ‎ 诗囚孟郊曾吟道:“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当那抹如山军绿再次屹立于绝徼藏边,当那道如风之影再次穿梭于车水马龙;当那阵如歌书声再次回荡于朝暾夕月,我不禁想起了梁任公的击节高歌:“美哉我中国少年,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愿我们每个青年人都可以让眼注目理想,用脚踏实前行,凭心百折不挠,让自己的青春在追求中无憾无悔,不再迷茫。   ‎ 且放青春追求间,莫因迷茫凋朱颜。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