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长: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育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美术教育,一种是审美教育,后者大体可以涵盖前者。审美教育不仅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素养的培育,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审美教育;不仅包括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教育,也包括各种审美实践场景中艺术技巧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审美价值观塑造等。美育的整个过程与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与现实中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文化是美育的底色,文化精神是美育的灵魂。如果忽视了文化精神的培养,美育就是不完整的。‎ 欣赏人类流传下来的芑术作品,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美学蕴涵,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史和艺术史知识,联系艺术作品产生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许多困难和障碍就会迎刃而解。比如我们鉴赏西方绘画时,必须要掌握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要联系宗教精神来赏析;我们欣赏中国绘画,其空间留白、用笔运意、墨彩浓淡等,无不浸润着中华文化的精神意境,如果不了解中国绘画中计白当黑、浓淡生趣、意境天成等艺术手法和精神追求,就很难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神韵。‎ 文学的鉴赏也是如此。从孔子论《诗》的“兴观群怨”开始,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就将个人情志的抒发与社会风俗民情的描摹乃至现实政治的讽喻结合起来,儒家诗教传统深深地影响了诗歌的发展,阅读各个朝代的诗歌,都需充分考虑诗人共同秉持的基本价值观念,才能体会诗中比兴寄托所表达的种种意味,才能明白诗句所传达的哀怨悲欢的情感。‎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美育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曾被作为一个启蒙郑重提出,承載了爱国救亡、除弊振新的重任。从梁启超的“趣味教育"理论、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说、鲁迅文艺“拯救国民性”的呼吁,到丰子恺、刘海粟、林风眠等艺术家提倡以艺术教育推选美育的观念,都深深地融入关注国家和民族发展未来的責任意识。也就是说,将美育代入社会文化改造、国民精神重塑这一宏大目标,成为当时美育思想的主线。因此,孤立地谈当代美育,狭隘、庸俗地理解美育的内涵,既拋弃了百年美育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源,也丢失了美育所包含的塑造中华文化精神的价值理念。‎ 当下美育思想和美育方法存在着重技巧传递而轻文化传承、迎合刺激体验而忽视趣味涵育、趋附西方审美而贬抑民族审美等问题。人们对审美教育的理解往往就是艺术技能培养,家长送孩子到各种培训班学乐器、学绘画、学舞蹈等,却很少从培育艺术潜能、提升人文素养出发来制定教育方案。‎ 此外,当下美育还出现重西方而轻传统的倾向,我们的美育应充分吸纳传统文化内容,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将西方的与民族的、古典的与现代的充分融汇起来,从民族角度观察世界,自现代眼光观照传统,形成既能包容人类文明的所有优秀成果,又能彰显我们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精神风貌的审美教育体系。‎ 总之,培养健康自信的文化精神,不仅是推进美育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美育最终的目标。我们应将美育当作传承文化、培养国民精神的传世工程,接续中华文脉,延续百年美育思潮,将美育推向社会每个角落,让美育产生润化人心的力量,守护每个人的精神健康,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  (摘编自黄仲山《美育重在培养文化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育包括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文化是美育的底色和灵魂,不能忽视文化精神的培养。‎ B.欣赏中国绘画,应该了解其中计白当黑、浓淡生趣、意境天成等艺术手法和精神追求。‎ C.美育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一直承载了爱国救亡、除弊振新的重任。‎ ‎  D.当下美育应重传统轻西方,融汇西方与民族、古典与现代的文化,形成好的审美教育体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次展开论证的,在逻辑上呈现递进式。‎ B.谈欣赏人类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文章采用引用论证说明了鉴赏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C.文章列举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人的例子启迪了我们美育要与时代责任联系起来。‎ D.本文论证兼顾历史与当下,既有对美育历程的相关分析,又有对当下美育弊端的批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儒家诗教传统注重将个人情志的抒发与社会风俗民情的描摹乃至现实政治的讽喻结合起来。‎ ‎  B.将美育代入社会文化改造、国民精神重塑这一宏大目标,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美育思想的主线。‎ ‎  C.我国审美教育体系既能包容人类文明的所有优秀成果,又能彰显我们民族文化特色,实现兼收并蓄。‎ ‎  D.应将美育当作传承文化、培养国民精神的工程,将其推向社会每个角落,以期提升社会的文化素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当前,要把人工智能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层面系统布局、主动谋划,才能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新阶段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主动,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人工智能持续创新能力。‎ 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转化应用,促进技术集成与商业模式创新,推动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才能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 大力推动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适应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和国防建设需要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升级网络基础设施,研发布局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统筹利用大数据基础设施,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为人工智能研发和广泛应用提供海量数据支撑。‎ ‎ (节选自2017年7月8日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材料二 特朗普11日签署一份行政令,启动“美国人工智能倡议”。“美国人工智能倡议”并非单纯的技术路线图,而是从国家战略层面调动更多联邦资金和资源用于人工智能研发,应对来自战略竞争者和外国对手的挑战。这份倡议明确提出,要保护关键的人工智能技术不被战略竞争者和对手国家获得,保持美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优势。‎ 集中调动联邦政府的资源从顶层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多年来,美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主力军是谷歌等科技企业,但从过去一年趋势看,美政府希望在此领域直接发挥作用。简化预算程序,各执行机构每年与白宫主管预算科技政策办公室沟通,说明将如何优先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并在预算批准前90天内列明具体的人工智能优先项目和预计使用资金,可享预算优先权。‎ 开放美国政府手里的数据和计算资源。算法、芯片和数据是人工智能的三大支柱,美国在算法和芯片方面保持优势,但在可供训练的数据方面并不占优势。为此指示联邦机构帮助人工智能专家和私营企业部门更容易获得数据和计算资源。‎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2月15日《美国政府人工智能倡议》)‎ 材料三 表1:按行业预计由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取代/新增的中国岗位(2017-2037)‎ 注:资料来源——普华永道分析(百分比是指以2017年为基准年的就业情况变化)‎ 表2:选编自《2018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评估白皮书》‎ 注:按发展和应用水平细分,人工智能最核心技术分为语音交互、文本处理、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 材料四 在谈及中国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差距时,科技分析师 Tim Bajarin认为,虽然中国正以高调的姿态显示出在AI领域多种技术的进步,成就应得到承认,但不应被夸大。他说,科研上,中国发表的AI论文数量巨大,但从 Google scholar引用数据看,北美和欧洲的科研人员是AI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另一问题是中国长久以来的“芯”病。此外,就基础研究的人才结构而言,美国的AI人才培养体系历史悠久,美国领先于中国。在谈及中美AI现状时,AI专家 IanHogarth认为,中国急起直追的架势让美国科技业界不敢懈怠。他认为,这场“近身肉搏战”,让美国政府越来越担心,中国在AI方面的高速进步可能会对美国数十年来的技术优势造成威胁。他预测称,中美间在AI领域的技术冷战已经来临。但在AI产业至关重要的半导体上,中国大陆十分孱弱,产业规模不仅比美国小得多,还和韩国、台湾地区有着较大的差距。 ‎ ‎ (改编自2018年12月《谷歌网…人物专访》《中美人工智能角力》)‎ ‎4.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大部分新增岗位预计将出现在服务业和建筑业,而非均匀分布于各领域,预计农业净流失岗位约2200万,以后数百万人需转换职业或转移工作地点。‎ B.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在未来20年将取代中国现有约26%的工作岗位,对中国就业的净影响将创造约12%的净增岗位,相当于增加约9300万个就业岗位。‎ C.中国专利申请量大幅领先于美国,中国研究机构也异常活跃;但美国四项核心技术的平均专利质量要远高于中国,中国专利多而不强的现象值得思考。‎ D.从前10位专利权人数及分布属性看,美国全为商业企业,而中国有三项技术重在研究机构,尤其是计算机视觉领域,因而智能成果的商企化是未来关注重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就必须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 B.美国各执行机构每年与白宫主管预算科技政策办公室沟通,说明优先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情况,按时列明计划,可期获得该项目预算优先权。‎ C.科技分析师 Tim Bajarin认为,中国人工智能多方面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虽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成就不应该被夸大。‎ D.AI专家 IanHogarth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高速进步,让美国科技业界和政府越来越担心,可能会对美国数十年来的技术造成威胁。‎ ‎6.中美两国对人工智能部署了“规划”或发出了“倡议”,请概括它们在目的上的不同 和具体措施上的相同点。(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谎 言 相裕亭 盐河北岸,有一小村,依河而居。几十户人家,却散落在一条两里多长的古河套里。远看,乌蒙蒙一片,恰如零零散散的旧船被遗弃到河岸边。走到跟前,透过河堤上茂密的竹柳,才可辨出一家一户错落有致的小院及房屋间的石巷黛瓦。‎ 此村,名曰犯庄。乍一听,此处是出土匪、罪犯的地方。其实不然。‎ 日伪时期,那里曾上演过一场貌似影视剧里才有的故事。有两个偷偷摸进村里的小鬼子,被村里的男人打死,扔到村外的芦苇荡里。驻扎在盐河口的小鬼子追查下来,把全村的成年男子集中到盐河边的小码头上,架起机枪,限定时间,逼他们交出“凶犯”。否则,将统统杀死。‎ 关键时刻,村里的陈铁匠站了出来。陈铁匠说,小鬼子是他杀死的。‎ 日本兵中,一个留着八字胡的小队长,看到陈铁匠站出来,嘲讽般地独自鼓起掌来。随后,那家伙满脸狐疑地走到陈铁匠跟前,指着地上的两具尸体,变换着指间的数字,问他:“你的,一个人,杀死他们两个?”‎ 陈铁匠脖子一挺,说:“是。”‎ 小鬼子“呦西”一声,随之,目光转向旁边陈铁匠的儿子,怒吼一声:“你的,不明白吗?”‎ 小鬼子不相信陈铁匠一个人,能杀死他们两个日本兵。当即,陈铁匠的儿子也被拉出队列。在处置了铁匠父子后,小鬼子们仍不肯罢休。他们把村里的男人押上河边巡逻舰。说是要带他们到“据点”内继续盘查。其实,是强征他们到山东招远金矿做劳役。‎ 不久,他们当中有人写信回来。‎ 小村里,许多妇人听说那户人家有信来,都纷纷跑去看。信中提到几户人家的男人,在半道上逃跑,或是在开采金矿时不守纪律,被日本人给杀了。那几户死去男人的人家,先是有妇人滚在床上或地上哭。随之,就有人帮着焚烧火纸。另有妇人们帮着收拾庭院,支起灵棚,支起锅灶,办一桌酒菜,来祭奠那家死去的男人。此时,陈铁匠家的女人,一定会在这些妇人当中。因为,当初她家男人与儿子被日本人杀死后,村里的妇人们,就是这样帮她的。‎ 但是,此番铁匠家的女人,在帮衬那户家人料理后事时,如坐针毡!她从那户人家的哭声里,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人家的冤屈与愤懑。‎ ‎“死鬼呀,你死得好冤!你跟着人家白白送死呀。”‎ 盐河边的女人,哭亡夫时,都是那样称其“死鬼”。人家哭她家的死鬼死得冤,白白地跟着去送死!这说明什么?说明她家男人是不该那样死的。究其原因,自然就落到铁匠父子的头上了。整个村庄的男人被日本人掠去做劳役,都与她家的男人打死鬼子有关。所以,铁匠家的女人在那户人家做事时,半天不说一句话。‎ 村子里的女人,表面上看不出她们是怎样恨铁匠家的男人和女人。但是,那些女人的心里,或多或少地还是会怨恨铁匠父子招惹祸端,给大家带来麻烦。以至于,性格刻薄的女人,在街面上与铁匠家的女人走个对面,都不搭理她。这样一来,村子里再传来哪家男人死去的噩耗,她干脆缩在家里,不想去做帮手了。再后来,她悄无声息地带着孩子隐居娘家。‎ 解放后,陈铁匠的后人想为他们因打死鬼子而惨遭日寇杀害的先祖树碑立传。他们找到盐区地方政府。编写盐区地方志的同志告诉他们,当年死在芦苇荡里的那两个“鬼子”,是被日本人打死的两个穿着日本军服的盐工,并不是真的日本兵。他们之所以要自编自导那样一场惨剧,是为了向金矿输送劳工。‎ 这就是说,铁匠父子打死鬼子之说,是子虚乌有的事。‎ 不过,地方政府还是追认陈铁匠父子为革命烈士。为了一村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人,不是烈士,又是什么呢?‎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形象地描绘了盐河自然古朴的风景,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介绍了文中人物生活的环境,增强了小说的审美色彩。‎ B.日本小队长“嘲讽般地独自鼓起掌来”,这一细节暗示了这是日本侵略者自编自导的一场惨剧,揭示了侵略者阴险、卑劣的心理。‎ C.小说情节设计巧妙,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结尾干净利落地交代了事情真相,不仅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而且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 D.小说通过人们对铁匠和铁匠家女人不同态度的对比,以及事情的真相和铁匠父子被追认革命烈士的结果的对比,揭示了深刻的主题。‎ ‎8.请简要分析小说标题“谎言”的含义和作用。(6分)‎ ‎9.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写盐河边的女人们的目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史馆修撰。逾岁,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日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B.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C.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D.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太白全集》是以字命名,《杜工部集》是以官职命名,《昌黎先生集》是以籍贯命名,《白氏长庆集》是以年号命名。‎ B.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会试通过者的称谓,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C.翰林即文翰之林,翰林学士指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是唐代设立的各种艺能之士供职的机构,后为草拟机密诏制的机构。‎ D.礼部是古代中央行政机构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之一,掌管天下礼仪祭享及学校贡举之政令,主管有尚书和侍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勤学成才,受到大家赏识。他三岁而孤,被堂兄抚养,刻苦学习儒家经典;考中进士后,受到郑余庆、董晋、张建封等人的赏识。‎ B.韩愈直爽坦率,也因此而被贬。他说话不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品德专一正派;曾写文章极力批判宫市的弊端,被皇帝贬做阳山县令。‎ C.韩愈待人友好,奖掖鼓励后进。他与孟郊、张籍交好,在公卿间推荐二人;很多后进吃住在他家,他哪怕生活艰难仍和颜悦色毫不介意。‎ D.韩愈宽宏通达,有自己的担当。他与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总不改变态度;他总把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资助别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阿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②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D.‎ 尾联出句表达诗人对朝廷的关切,对句则描写出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从中可见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15.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请比较这首诗的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诗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在写法上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一小题1分,错一字则该小题不得分)‎ ‎(1)《夜归鹿门歌》中诗人归鹿门所见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写出了秦王朝搜刮百姓时的贪婪和得到财物后奢靡无度、不知珍惜。‎ ‎(5)“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三、课内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项中,加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水涡(wō) 霓裳(cháng) 锱铢(zū) 鼎铛玉石(chēng)‎ B.辇车(niǎn) 雷霆(tíng) 摽掠(piāo) 妃嫔嬴嫱(yìng)‎ C.椽笔(chuán) 扁舟(piān) 涕泗(tì) 逦迤不绝(yǐ)‎ D.鼙鼓(pí) 层颠(diān) 晓鬟(huán) 聒碎乡心(guō)‎ ‎18.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①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震响 ②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东:东面 ②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 C.①期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借鉴 D.①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因为 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座,所 ‎19.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依乎天理       ②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B.①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①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②不忍杀之,以赐公 D.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0.下列对《蜀相》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此诗自祠写起,因武侯祠而思蜀相,也是理之必然。‎ B.首联以问引起,开门见山,一问一答,自开自合;颔联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日景色;颈联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尾联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全诗“起承转合”章法自然、完美。‎ C.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丞相祠堂的特定情境,准确地摄取了森森的古柏、映阶的春草和隔叶的黄鹂这些最能表现典型特征的景物,用来烘托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借以表达在这种氛围中诗人所产生的今不如昔的特定心境。‎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21.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22.下面是某小区物业张贴的一则启事,在语言表达上共存在四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4分)‎ 尊敬的阳光城住户:‎ 夏季即将来临,又到了火灾事故多次频发的时候。为了增强小区广大住户对火灾事故的防范意识,请大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楼梯口、家中阳台畅通,切忌不要堆放杂物。‎ (2) 家用电器应摆放在防潮、防晒、通风处,在不使用时应拔下电器插头,开关、路线应经常检修。‎ (3) 点燃的蚊香不可直接放置在桌子、凳子等木制家具或可燃物上;当离开房间时,应及时把蚊香熄灭。 ‎ 阳光城物业管委会 ‎2019年5月1日 (1) ‎“ ”改为“ ”‎ (1) ‎“ ”改为“ ”‎ (2) ‎“ ”改为“ ”‎ (3) ‎“ ”改为“ ”‎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__________________,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__________________,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__________________,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五、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玩物丧志,人们耳熟能详,用来告诫、提醒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的人,不要因此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 作家刘墉说,玩物丧志,这句话不一定正确,因为许多人由玩物的嗜好,进而成为行家。‎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解析】A.“美育包含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中“美育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美术教育,一种是审美教育”不符;“文化是美育的底色和灵魂”与文中文化是美育的底色,文化精神是美育的灵魂”不符C.美育是在五四运动中承载了爱国救亡、除弊振新的重任。D.“当下美育应重传统轻西方”,于文无根。‎ ‎2.B【解析】文章在谈论鉴赏中西方绘画区别时没有采用引用论证。‎ ‎3.C【解析】表达“未然变已然”,文中只是提出了我国审美教育体系的构建方向。‎ ‎4.A【解析】“以后数百万人需转换职业或转移工作地点”不当,结合文段2,这些人大部分是从事新职业,可能不是转换或转移,故选A。 ‎ ‎5.D【解析】“让美国科技业界和政府越来越担心,可能会对美国数十年来的技术造成威胁”错误,原文是“他认为,这场“近身肉搏战”,让美国政府越来越担心,中国在AI方面的高速进步可能会对美国数十年来的技术优势造成威胁”,故选D。 ‎ ‎6.(6分)(1)不同目的:中国旨在把握国际竞争的战略主动权及形成持续创新能力;美国是应对来自战略竞争者和外国对手的挑战及保持美国优先。(4分)‎ ‎(2)相同的内容:在布局谋划方面,从政府顶层(国家战略层面)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在数据方面,采取措施让各种数据为人工智能研发和广泛应用提供支撑。(2分)‎ ‎7.D【解析】 “人们对铁匠和铁匠家女人的不同态度”没构成对比,文中应是人们对铁匠家女人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对比,以此揭示了深刻的内容。故选D。‎ ‎8.(6分)含义:陈铁匠为救全村人谎称鬼子是自己杀死的,日本小队长为向金矿输送劳工,谎称有人杀死了日本兵。(2分)‎ 作用:①结构上,是全文的线索,陈铁匠与日本鬼子的两个谎言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谎言真相的揭露能深化主旨。(2分)‎ ‎②形象上,不仅突出了陈铁匠为救乡亲而勇于牺牲的精神,也揭露了侵略者的阴险、卑劣的丑恶嘴脸。(2分)‎ ‎9.(6分)①形象上,以盐河边其他女人狭隘自私的心理,反衬出陈铁匠为挽救乡亲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2分)‎ ‎②结构上,引发了矛盾冲突,引起了情节的跌宕起伏,为小说最后揭示真相积蓄了张力。(2分)‎ ‎③内容上,真实再现了抗战时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抗日战争中斗争的复杂性等特征,突出了故事的真实性。(2分)‎ ‎10.C 【解析】句子大意是: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作他的行军司马。淮西和蔡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首都长安,凭借功劳授予他刑部侍郎,还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中韩愈多处记述裴度的事迹。其中,“淮西宣慰处置使”是官职名,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项;“十二月”是“随度还”‎ 的时间,不能与前面的“淮蔡平”相连接,排除B项。故选C。‎ ‎11.B【解析】“会试通过者”错,应是“殿试通过者”。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元、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故选B。‎ ‎12.A【解析】“考中进士后,受到郑余庆、董晋、张建封等人的赏识”错,原文是“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举进士”是考进士的意思,受到郑余庆的赏识是在还没有考中的时候。故选A。‎ ‎13.(10分)(1)李愬对此心里不平,他的妻子常出入皇宫,趁机诉说碑文的言辞不真实,皇帝下诏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5分,关键词:不平之,对此心里不平;因,趁机;不实,不真实;诏,皇帝下诏;磨,磨掉。)‎ (2) 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扔得到处都是,秦人看到这些东西,也不觉得太可惜。(5分,译为“(在这里)宝鼎被看作铁锅,美玉被看作石头,黄金被看作土块,珍珠被看作石子,扔得到处都是,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太可惜。”亦可。)‎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督促。在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欣赏他,积极地称赞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请韩愈作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他去做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擅长处理一些世俗事务。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升为监察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好好负责。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贬到阳山县做县令。韩愈自己觉得自己很有才,但却常被朝廷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自明心志。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为韩愈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作礼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封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有看着韩愈不顺眼的人,说韩愈曾经降职到江陵府期间,荆南节度使裴均用比较优厚的条件招待韩愈,裴均的儿子裴锷凡俗鄙陋,近日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序文为裴锷送行,称呼裴均的字。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韩愈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作他的行军司马。淮西和蔡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首都长安,凭借功劳授予他刑部侍郎,还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中韩愈多处记述裴度的事迹。而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应该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很不服气。李愬的妻子常出入皇宫,于是(向宪宗)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他总不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好,当时两位还没有名气,也未曾显达,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给他俩说好话,推荐他俩,其中张籍终于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顺利。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而遇到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对后进则奖掖鼓励,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却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他总是把兴起名教、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总共(经他资助)内外亲戚以及朋友的孤女出嫁的有十人之多。长庆四年十二月去世,朝廷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叫做文。‎ ‎14.A【解析】“古体诗”错,这是一首“近体诗”。‎ ‎15.同: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借景抒情亦酌情给分)(2分)异:①周诗视听(动静结合),写“野泊”所见之景。天上参横斗转,地上洞庭茫茫,为视觉(静景);角声悲鸣,声断岳阳城,为听觉(动景)。动静结合,渲染了空旷凄凉的意境。(2分)②杜诗运用夸张,浩瀚的湖水把吴楚大地隔开,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极写洞庭湖景色之宏伟壮阔。(2分)‎ ‎16.(1)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息处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5)酌酒似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7.C【解析】A项,锱铢(zhū)。B项,“嬴”改为“媵”。D项,“颠”改为“巅”。‎ ‎18.A【解析】B东:向东(行军);C鉴:以……为鉴;D因:依据。‎ ‎19.D【解析】D.都是动词,往、到;A.①介词,相当于“于”/②助词,用作形容词词尾B.①连词,表表修饰/②连词,表转折;C.①介词,凭,用/②介词,把。‎ ‎20.C【解析】“今不如昔”错,应为“凭吊古人”‎ ‎21.D【解析】“逃避现实”,有;“消极”,也说得上。但是没有“颓废”,没有“消沉”。‎ ‎22.“ 多次频发 ”改为“ 频发”‎ (1) ‎“务必”改为“注意”‎ (2) ‎“切忌不要”改为“不要”‎ (3) ‎“或可燃物”改为“其他可燃物”‎ ‎23.①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 ②血液中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 ③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解析】①处,根据横线前“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若使用不当”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就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意思的句子;②处,根据横线前“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和横线后“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血液中药物浓度越来越高”意思的句子;③处,根据横线前“然而”和横线后“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意思的句子。‎ ‎24.(一)解题 作文材料的关键词是“玩物”,其主要结果有两种,一为“丧志”,一为“成为行家”,题目要求谈自己的“感触和思考”,审题方面主要考查考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侧重检验考生思维的开阔性、灵活性与深刻性。‎ 考生在分析“玩物丧志”时,需要深层次、多角度探究其丧志的心理原因、环境原因、社会原因等,提醒人们谨慎对待诱惑;如分析“玩物助志”,,则可以分析成功的“玩物”者身上有哪些好的品质,如热爱、探究精神、不抛弃不放弃、持续努力等,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面,阐释这些好的品质对于取得成功的积极意义。若要综合分析,就要明确“玩物丧志”与“玩物助志”的根本区别在于玩什么,怎么玩。‎ 行文的议论中要追求思想的深刻,体现考生良好的思辨能力。要将精当而典型的事例与精辟的评论结合起来,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地罗列事例,草草地空发议论。‎ ‎ (二)审题 限制性 ‎1.立意限制。题目提供了“玩物丧志”和“嗜好玩物进而成为行家”两种对立的认识,两种认识都有道理,考生对这两种认识可见仁见智,自圆其说。‎ ‎2.内容限制。题目提供的“玩物丧志”和“嗜好玩物进而成为行家”两种对立的认识是考生抒写感触和表达思考的基点,考生无论是列举事例还是阐发道理都不能离开这两则材料。‎ ‎3.思维限制。思维要紧紧抓住“玩物”与“志”展开。考生要能对材料建立起整体思维,体现出“玩物丧志”和“嗜好玩物进而成为行家”这两种对立观点之间的比较、权衡和选择,选择前者就要反驳后者,反之亦然;综合分析就要看到二者内在的本质区别,比如所玩之物不同,所玩的方式不同,结果就不同等。‎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观点多元。既可以从“玩物丧志”角度探究“玩物丧志”的心理原因、环境原因、社会原因等,提醒人们谨慎对待诱惑,理性看待外物,管理好自己的人生;也可以从“玩物成行家”角度分析成功人士“玩物”成功的原因,探究“玩物”可以“助志”的原因,抓住“玩物”‎ 表象背后的精神实质,即玩出兴趣,热衷探究,从而打开自己的视野,收获更多的知识,甚而将其发展为一项伟大的事业等;也可以赞赏行家对事物持久而专一的探究热情及孜孜以求的精神等;还可以展开辩证分析,即两种观点都兼顾,但要有侧重,不可平均用力。‎ ‎2.选材自由。考生要由材料引发感触和思考,可以自由选取能表现主题的材料,从广度上讲,可以联系“玩物丧志”的事例,也可以写“玩物”成为行家的例子;从深度上讲,可以从不同层面来分析“玩物”者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但不能游离于主要内容之外,天马行空,任意而为;也不要蜻蜓点水,泛泛而谈。素材可选的角度也非常广泛,比如可以选科技、军事、体育等领域成功人士“玩物丧志”者的例子,也可以选取绘画、音乐、围棋、电影、美食、服饰、花鸟、古玩等方面玩物成行家的例子。倘若能选取有时代感的例子,则更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玩物未必丧志,兴趣导向成功。 2.“玩物”要有度,也要有方。‎ ‎3.“玩物”是一把双刃剑。‎ ‎4.“玩物丧志”不如“玩物立志”。‎ ‎5.“玩物”亦可有益。‎ ‎6.嗜好“玩物”成行家。‎ ‎7.“玩物”要有高境界、有正确态度、不迷失。‎ 偏题立意:‎ ‎1.游戏人生,活在当下。 2.珍爱生命,拒绝“玩物”。 3.在“玩物”的路上越走越远。 4.我“玩”什么我做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