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五抢分点一文言文断句讲义含解析
1 抢分点一 文言文断句——意标结合,三步断句 意标结合,三步断句法 1.理解大意初判断 先通读文段,大体了解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些什 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在通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如果是史传类文本,要 看什么人、什么事;如果是议论性散文,要明确谈论 的观点,表达的意思。 2.结合选项定关键 选择题的 4 个选项有很多断开的位置是一样的。因 此,找出选项之间的区别点,缩小判断的范围,再集 中精力分析这段断法不同的句子。 3.意标结合细分辨 可做断句的标志的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词语,文言 虚词,对话词、人名官名和文化常识类词语等;二是 句式。但标志仅是参考,最终要仔细分辨,靠语意落 实。 [核心提示] 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 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 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近年来, 高考将文言文断句作为必考题,以客 观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虽难度不大, 但失分现象严重。因此,断句题无论 在复习的哪一个阶段,都应该引起足 够的重视。 突破点一 三步法断句 [典例] (2018·全国卷Ⅰ,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 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 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 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 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 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2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 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 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思维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 1 步:理解大意初判断。 画线文字的意思是: 第 2 步:结合选项定关键。 对比 4 个选项,可以确定如何断句关键点:①“芝坐爽/下狱/当死/”还是“芝坐爽下 狱/当死;②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还是“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第 3 步:意标结合细分辨。 统观四个选项,“芝坐爽下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即 意思,不能断 为 “ 芝 坐 爽 / 下 狱 ” 。 “ 志 不 苟 免 ” 是 没 有 求 得 赦 免 的 想 法 , “志”: 。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徐锴,会稽人。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锴自能知书。稍长,文词与 铉齐名。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锴曰:“有人才如韩、彭 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后主称善。时国势日削,锴忧愤郁郁,得疾,谓家人曰: “吾今乃免为俘虏矣。” (节选自《南唐书》,有删节)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 B.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 C.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 D.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 突破点二 六标志法断句 1.找名代,定句读 在文言文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 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 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①常见的名词:人名、地名、官名、爵名、书名、庙号、年号、度量单位、典章制度, 3 等等。 ②常见的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如吾、余、尔、汝、彼、斯,等等。 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 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 琦每咨访焉。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 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 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 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 藏 盗 / 殆 从 者 之 廋 耳 / 索 之 / 果 然 /——————————————————————————————————————— —————————————— 2.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 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句首感叹词:呜呼、嗟呼、噫、噫嘻、悲夫,等等。 ②发语词:夫、惟、且、盖,等等。 ③关联词:至若、苟、虽、纵、向使、若夫、至于,等等。 ④疑问词:何、谁、孰、安、胡、岂,等等。 ⑤语气助词:也、乎、哉、与、欤、尔、耳、邪、耶、矣、焉,等等。 ⑥谦敬辞:君、公、卿、夫子、臣、窃、愚,等等。,2.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 题目。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 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 者呵笔书之。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 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 4 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 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 可乎————————————————————————————————————— 3.看常识,定句读 文言文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称谓、谥号、年号、地名、年龄、官职名、 官职执掌变动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正确断句也会有帮助。,3.请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曾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簿,擢崇文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肇在礼 院时,启亲祠北郊之议。是岁当郡肇坚抗前说既而合祭天地乃自劾改刑部请不已出知徐州徙 江宁府。 (节选自《宋史•曾肇传》) ————————————————————————————————————— ———————————————— 4.凭修辞,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好用对偶、排比、反复、对比、顶真等辞 格,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 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4.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 句。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贵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残支属不 可以见行忮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 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吕氏春秋·慎行》) 5 5.察对话,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用“曰”“云”“言”“谓”为标识,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 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 答者,明辨句读。,5.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 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至汴,见金左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宗浩叱之曰: “前日兴兵,今日求和,何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 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B.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 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C.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 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D.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 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6.据句式,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式、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①判断句,如“……者”“……也”等; ②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等; ③被动句式,如“为……所……”“受……于……”“见……于……”等; ④固定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以)……为”等。,6.阅读下面的短文, 完成后面的题目。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 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 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 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 6 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 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明确断句的三个基本要求 1.字句必须能讲通 [例 1] 辨析下面句子断句不当之处。 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史阁部书》) [辨析] 例子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点断,即“其不屈/正也”,意思 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2.内容符合情理及作者的原意 [例 2] 辨析下面句子断句不当之处。 太祖在江州/遗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明通鉴》) [辨析] 按以上断句,“陈德华、高费聚”成了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 而查《明史》并无此二人,倒是有“陈德、华高、费聚”三人,他们都是早年跟随朱元璋起 兵的名将。所以此句应断句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3.顾及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代文化知识 [例 3] 辨析下面句子断句不当之处。 夫唯禽兽无礼/……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 [辨析]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是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当 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应断为“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作” 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例 4] 辨析下面句子断句不当之处。 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之子贤/而愈形其母之贵(金埴《不下 带编》卷三) [辨析] 断句者把“非第”与“卑贱”并列连读,显然是理解为名词成分,意为“不是 高贵的门第”;其实,“非第”是两个副词连用,“非第”即“非但”,也就是“不仅”的 意思,与下句“而愈”相呼应,因此应断句为:……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 其母之贵。 7 参考答案 突破点一 [典例] 思维流程: 第 1 步:鲁芝因曹爽也被捕下狱,判处死罪,但他不争辩是非曲直,没有求赦免的想法。 宣帝赞许鲁芝的品行,赦免而不杀他。 第 3 步:鲁芝因曹爽被捕下狱 心志,想法 答案:C 【参考译文】 等到宣帝起兵诛伐曹爽时,鲁芝率领其余众人过关斩将,骑马快速奔赴曹爽,劝告曹爽 说:“您处在伊尹周公的位置上,一旦因获罪被罢免,即使想要牵着黄犬清净度日,又怎么 能够办得到!如果能够挟制天子保住许昌,倚仗天子的威势征调四方的兵马,谁敢不听从您 的!舍弃这些离开,欲赴刑场,难道不令人痛惜吗!”曹爽懦弱糊涂不能采纳鲁芝的计谋, 于是遭受杀戮。鲁芝因曹爽也被捕下狱,判处死罪,但他不争辩是非曲直,没有求赦免的想 法。宣帝赞许鲁芝的品行,赦免而不杀他。不久起用他担任并州刺史。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 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诸葛诞被铲平,鲁芝升官大尚书,掌管刑狱审 理。 [对点训练] B 根据下文,有“后主”一词,故可排除“主曰”前后断开的 A 项和 C 项。“召对” 是皇帝召臣子对话的意思,故“召对”后要断开,排除 D 项。另外这段文字中“事因”“人 才”“先后”都可能误导考生,须格外注意。 【参考译文】 徐锴是会稽人。四岁丧父,母亲教他的兄长徐铉学习,没有时间照顾徐锴。徐锴自己能 读懂书籍。等到他稍微长大,文章与徐铉齐名。徐锴曾经夜间值班,后主召见他回答问题, 谈论天下大事,以及用人,才能和德行哪个为先,后主说:“国家多难关头应当以才能为先。” 徐锴说:“有人才能像韩信、彭越那样却没有德行,陛下敢把十万兵权交付给他们吗?”后 主称好。当时国势一天天衰落,徐锴忧愁愤懑、郁郁不乐,生了病,对家人说:“我现在免 于做俘虏了。” 突破点二 1.B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 通读选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其次,根据画波浪线句子中主语的变换初步断句,如 “为政有能声”的主语是公亮,“悉窜他境”的主语是“盗”,“不闭”的主语是“户”, “亡橐中物”的主语是“使客”,“报”的主语是公亮。再次,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 地方,如文中的“殆”前面要断开,虚词“耳”后面要断开。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 8 缩小范围,然后再结合选项做出判断即可。 【参考译文】 (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任郑州知州,为政有能干的名声,盗贼都流窜到外地,以 至于夜不闭户。曾经有使者丢失了口袋中的东西,下公文追究盗贼,曾公亮上报:“我们境 内没有窝藏盗贼,大概随从之人偷藏而已。”搜查使者的随从,果然如此。曾公亮明达详熟 公文法令,任职时间长,熟悉懂得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 2.B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 读文章,断开一些比较明确的地方。如句中“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的标志,用于句末。这 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 【参考译文】 我听了,开玩笑说:“您确实是村落里的人啊,知道村落里的真实状况,我没有足够的 知识,就用您的话为这幅图写一篇记吧,来补偿我拖延了很久才写文章的债可以吗?”华先 生笑着说:“这就是所说的一根小草化为一丈六尺的金身,有什么不可以的呢?”那时天很 寒冷,我随着他的介绍,呵着气写成了这篇文章。 3.是岁当祭/肇坚抗前说/既而合祭天地/乃自劾/改刑部/请不已/出知徐州/徙江宁府。 【参考译文】 曾肇,字子开,考取进士后,调任黄岩县主簿,被推荐任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 礼院。曾肇在礼院任职时,开创了皇上亲自祭祀北郊的先例。这年又该郊祀了,曾肇坚决捍 卫以前的观点。结果还是合祭天地,乃自我弹劾,改任刑部。仍要求降职,于是下放徐州, 又调任江宁府。 4.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贲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 残/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 【参考译文】 黄帝那样尊贵,最后也要死亡;尧舜那样圣贤,最后也要死亡;孟贲那样勇武,最后也 要死亡;人本来都要死亡,但像庆封这样的人,受尽凌辱而死,可以说是死而又死了。自己 被杀,宗族亲属不能保全,这是嫉妒别人的缘故。大凡邪恶的小人做事,开始的时候互相帮 忙,到后来一定互相憎恶。坚守道义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开始时互相帮助,时间越长越互 相信任,最后更是互相亲近。后代把这种做法当作准则。 5.A 原文标点为: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 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 度外矣。” 【参考译文】 方信孺说:“交还战俘、交纳岁币是可以的,绑送主谋,自古没有这样做的,自称藩国、 割让土地,则不是臣子忍心谈论的事。”纥石烈子仁发怒说:“你不想活着回去了吗?”方 9 信孺说:“我接受命令走出国家大门时,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方信孺来到汴京,会 见金国左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完颜宗浩大声叱骂:“从前发动战事,今天前来求和,为 什么呢?” 6.A 文言文断句,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 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使者”是主语,领起 下面的句子,排除 C、D 两项。“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意思是“宰相认为 他的言论和苏轼的一样,上奏把他贬谪到蕲州”,故选 A。 【参考译文】 宣和末年,高丽入朝进贡,高丽使者经过的地方,官府征调民夫建造船只,引起骚动, 用度又颇多。孙傅上书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却对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 言论和苏轼的一样,上奏把他贬谪到蕲州。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观点虽偶然与苏轼相同, 意思也没有别的,是依凭职责议论时事,可是责罚他就错了,许翰也被免去官职。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77 页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何执中,字伯通。进士高第,调台、亳二州判官。亳数易守,政不治。曾巩至,颇欲振 起之,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钜,悉委以判决。有妖狱久不竟株连浸寝 多执中讯诸囚听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扣其故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执中曰:“是必为师 张角讳耳。”即扣头引伏。知海盐县,为政识后先,邑人纪其十异。入为太学博士,以母忧 去,寓苏州。端王即位,是为徽宗,超拜宝文阁待制,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 (节选自《宋书·何执中传》)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妖狱久/不竟株连/浸寝多/执中讯诸囚/听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扣其故/ 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 B.有妖狱久不竟/株连浸寝多/执中讯诸囚/听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扣其故/ 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 C.有妖狱久不竟/株连浸寝多/执中讯诸囚/听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扣其故/ 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 D.有妖狱久/不竟株连/浸寝多/执中讯诸囚/听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扣其故/ 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 解析:比较选项,发现是两种断法的组合。其一是“有妖狱久不竟/株连浸寝多”还是 “有妖狱久/不竟株连/浸寝多”,其二是“谓牛羊之角/皆曰股”还是“谓牛羊之角皆曰/ 股”。“久不竟”的意思是长久没有结案,“不竟株连”不通;“曰”是对话标志,后面要 10 断开,这句话的意思是“将牛羊的角称为‘股’”。 答案:C 【参考译文】 何执中,字伯通。进士考中高名次,调任台、亳二州判官。亳州数次变动知州,政务不 能很好地治理。曾巩上任,很想加以整顿,观察各位官吏没有一位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一见 到何执中就心中满意,事无巨细,全部交给他裁决。有一起怪异的案件很久解决不了,株连 很多人。何执中审讯囚犯们,听到他们之间说话,将牛羊的角称为“股”,追问缘故,都不 肯说,而且相视色变。何执中说:“这一定是避师长张角的讳。”囚犯们立即叩头服罪。知 海盐县,政务管理上区别缓急先后,县里人都流传他在治理上十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入朝担 任太学博士,因遭母丧而离职,寓居苏州。端王就位,就是徽宗,破格拜任他为宝文阁侍制, 迁任中书舍人、吏部尚书。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马理,字伯循,三原人。同里尚书王恕家居,讲学著书。理从之游,得其指授。杨一清 督学政,见理与吕柟、康海文,大奇之,曰:“康生之文章,马生、吕生之经学,皆天下士 也。”正德九年举进士。一清为吏部尚书,即擢理稽勋主事。调文选,请告归。起考功主事, 偕郎中张衍瑞等谏南巡。诏跪阙门,予杖夺俸。未几,复告归。教授生徒,从游者众。嘉靖 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 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 (节选自《明史·马理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 /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 B.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 /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 C.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 /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 D.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 /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 解析:第一步,比较选项,确定关键点是“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 还是“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 职”还是“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第二步根据文意,结合常识可知这 段文字叙述的是“马理”的事迹,且不可能同时“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两个官职,故“与 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应是正确的停顿;第二处,“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是一 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停顿。故可选出答案。 11 答案:A 【参考译文】 马理,字伯循,三原人。同乡尚书王恕闲居在家,讲学著书。马理与他交游,受到他的 指教。杨一清督察学政,看到马理、吕柟、康海的文章,大加赞赏,说:“康生的文章,马 生、吕生的经学成就都很高,(他们)都是天下的才子。”正德九年中进士。当时杨一清做吏 部尚书,立即提升马理为稽勋主事。不久调任吏部文选司,他告假归家。后被起用担任考功 主事,与郎中张衍瑞等劝阻皇帝南巡。皇帝(不仅不采纳他们的意见,而且)命令他们跪在宫 殿门口,施以杖刑,夺去俸禄。不久,马理又告假返乡。他在家乡教授生徒,向他求学的人 很多。嘉靖初年,朝廷起用他担任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在朝廷大殿上争论大礼问题。皇 帝下诏将他们逮捕入狱,再施以杖刑,剥夺俸禄。之后多次调任考功郎中。已故户部郎中庄 绎,正德年间首次提议由刘瑾考核天下库藏。刘瑾事败后,庄绎也被削职。这时又有人奏请 核查,当权者提出让马理担任此事,马理极力坚持不同意这样做,查核之事也就此停止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高祖为丞相,尉迥称兵作乱。荥州刺史宇文胄与迥通谋,阴以书讽动景山,景山执其使, 封书诣相府。高祖甚嘉之,进位上大将军。司马消难之以郧州入陈也,陈遣将樊毅、马杰等 来援。景山率轻骑五百驰赴之。毅等惧,掠居民而遁。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 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拜安州总管,进位柱国,前后赐 帛二千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 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B.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 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C.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 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D.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 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解析:首先将选项分为 A、B 和 C、D 两组。比较“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可知:“一 日一夜”作为时间应修饰“行”,由此排除 A、B 两项。“与毅战于漳口”是介宾短语后置 句,“于漳口”是完整的介宾结构,后面应断开,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答案:C 【参考译文】 高祖做丞相(的时候),尉迥兴兵作乱。荥州刺史宇文胄与尉迥串通谋反,暗地里写信游 说鼓动元景山(造反),元景山抓住他们的信使,封好书信送到丞相府。高祖非常赞许他,加 12 封他为上大将军。司马消难率郧州郡投降陈国,陈国派遣将领樊毅、马杰等来接应。元景山 率五百轻骑飞奔迎击。樊毅等人心里恐惧,抢掠了居民就逃跑了。元景山追赶他们,一天一 夜跑了三百多里,与樊毅等人在漳口作战,两次交战都胜利了。樊毅等人退守甑山镇。那些 被司马消难攻陷的城邑,全都平定了。元景山被授予安州总管,又提升为柱国,前后赏赐(他) 两千匹丝帛。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征授刑科给 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帝方营建两 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俄陈矿税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 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 万方怨恫何?”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已,巡视厂库。 故事,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问 达两疏争执,又极论守训罪,并寝不行。进礼科都给事中。 (《明史·张问达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 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B.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 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C.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 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D.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 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解析:首先将选项分为 A、B 和 C、D 两组。两组不同之处是“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 至箠杀命吏”,意思是“而孙朝与程守训、陈保一帮人相勾结,竟达到将朝廷差遣官吏鞭打 至死”,“至”,表递进,应为“以至”,排除 C、D 两项;分析 A、B 两项,不同之处是“辄 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句子中主语“阉尹”,意思是“就敢于检举弹劾地方长官的 过失,甚而至于督抚、按察使等重臣”,“甚”,表递进,应为“甚至”,排除 A 项。故选 B 项。 答案:B 【参考译文】 张问达,字德允,陕西泾阳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高平县、潍县知县,有德 政。征召授官刑科给事中。宁夏打仗时,请求全部免去整个陕西省拖欠的赋税,皇帝答应了。 服完父亲的丧礼后复官,担任工科左给事中。皇帝正在营造宫殿,朝内太监侵吞公款从中获 13 益,又兴建其他项目。张问达极力请求停工,皇帝不采纳。不久陈述收取矿税的弊病,说: “宦官一旦奉了皇帝的命令,就敢于检举弹劾地方长官的过失,甚而至于督抚、按察使等重 臣。而孙朝与程守训、陈保一帮人相勾结,竟达到将朝廷命官鞭打至死,毁坏房屋,挖掘坟 墓的地步。皇帝如果不详细追查,将怎样安抚全国各地的不满情绪啊!”主持山东的科举考 试,上疏陈述沿途饥饿的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形,请求赶快废除全国的矿税,都没有上报给 皇帝。不久,巡视厂库。过去的惯例,让商人承办内府的器物,都要签名然后送进去,叫作 佥商。可是各有钱的富商大多贿赂皇帝身旁的人请求将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总是予以同 意。张问达两次上疏争执,又极力论证程守训的罪行,全都如石沉大海,没有消息。提升礼 科都给事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