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邻水实验学校 2019—2020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检测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家传统与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刘倩 鲁迅的通过转变国人的思想意识,振兴疲弱的旧中国的理想,我们称之为“精神至上观”或“精神至上主义”。精神至上主义是鲁迅思想模式的一个特征,而这一思想特征的形成依据又主要与儒家文化传统有关。精神至上主义作为鲁迅的一种思想模式,它需要长期的环境、心理、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训练才能形成。就鲁迅的精神结构形成的历史文化语境而言,鲁迅从小受到的是正规的儒家文化的教育,他的最直接的文化环境是一个以儒家传统为信仰的正统家庭,鲁迅的精神结构在本质上是与儒家传统紧密传承的。鲁迅之所以被誉为“民族魂”,之所以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而没有成为昙花一现的思想者,之所以始终没有失去他的现实意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脚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民族传统保持着积极的联系。 鲁迅的“个人”是指一种独立人格,而这种独立人格又是在个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的,所以他才把民族振兴和民族文化重建的基本途径最终归结到“尊个性而张精神”上来。在鲁迅看来,个人化的思想是历史进化和社会解放的动力之源。他所强调的人的精神,不仅是一种民族解放和文化重建的历史需要,而且常常在他的历史文化评判中不声不响地成为某种价值标准。他所提倡的是与肯定个性精神和思想意识的重要地位合拍的文化价值,他所反对的一般也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一生思想和作为虽也不断地变化,但始终没有放弃思想启蒙这个追求。 鲁迅走上文艺的道路是出于他看准了文艺最善于改变人的精神。作为文艺家的鲁迅,也正是自觉用这样一种价值原则去选择文化和接受文化的选择。鲁迅批判政治和张扬文艺并非他真正的和最终的目的。他所急于实现的历史功能是人的精神的改变,即人的精神的独立。概而言之,从存在角度说,这种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的思维结构中是否是一种自觉,或者是在多大程度上的自觉十分复杂,但无可辩驳的是鲁迅的思维所触及的许多方面都体现出精神至上的思想倾向。同时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一生的精神活动中,构成了某种反复和不断出现的现象,这说明精神至上主义已经成为鲁迅的分析范式。 - 28 - 儒家思想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心学模式。心学模式在中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深入人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儒学的突出人的心智功能的思想倾向,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逻辑,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哲学和思想史中,在实际的历史行为里,人们也也从未忘记“民心”,忘记“人的因素”等,对人的精神的表达、理解和强调有时甚至有些过分。由于这种思想模式是以一种文化基因的形式在鲁迅的精神结构中加以延续的,因而他本人没有清醒地察觉或是干脆没有察觉也是十分正常的,我们却不能因此对鲁迅的思想模式与儒家心性之学的密切关系视而不见。 (选自《文学教育》,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精神至上观”就是鲁迅的转变国人的精神世界,振兴旧中国的理想,我们又称为“精神至上主义”。 B. 鲁迅思想模式的一个特征是精神至上主义,而这一思想特征的形成依据与儒家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系。 C. 作为鲁迅思想模式之一“精神至上观”,是在长期的环境、心理、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训练中积淀而成的。 D. 从存在角度,我们可以清楚梳理“精神至上观”在鲁迅的思维结构中是否是一种自觉,或者是在多大程度上的自觉。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鲁迅从小接触的是一个以儒家传统为信仰的正统家庭,在本质上,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儒家传统紧密传承。 B. 脚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民族传统保持着积极的联系,这是鲁迅被誉为“民族魂”的原因。 C. 鲁迅把民族振兴和民族文化重建的基本途径归结为“尊个性而张精神”,原因是鲁迅的“个人”是在个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的。 D. 精神至上主义已经成为鲁迅的分析范式,表现为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一生的精神活动中,构成了某种反复和不断出现的现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所强调的人的精神,不仅是一种民族解放和文化重建的历史需要,而且常常在他的历史文化评判中不声不响地成为某种价值标准。 B. - 28 - 鲁迅一生思想和作为虽不断变化,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思想启蒙这个追求,他反对的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 C. 鲁迅走上文艺道路的原因是他看准了文艺最善于改变人的精神。他所急于实现的历史功能是人的精神的改变,即人的精神的独立。 D. 儒学的突出人的心智功能的思想模式以一种文化基因的形式在鲁迅的精神结构中延续着,鲁迅对此没有清醒地察觉或干脆没有察觉也是正常的。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D项,“从存在角度,我们可以清楚梳理……”中“清楚梳理”说法错误,原文是“从存在角度……十分复杂”。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鲁迅被称为“民族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脚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民族传统保持着积极的联系”,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反对的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说法不符合原文,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他所反对的一般也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文中有“一般”。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 - 28 - 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中国古代男子满20岁行冠礼,女子满15岁行笄礼,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18 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20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 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以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章正《代表委员建言:立法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 材料二: 在孩子16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笔者曾参加一个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一阵音乐过后,年轻的主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 - 28 - 聆听父亲讲述家族发展史:“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要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随即,伯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轻的主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部门打工。 (摘编自曾祥伍《在英国参加成人礼》) 材料三: (摘编自沈慧《“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 材料四: 2016年6月9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责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出席活动。该活动共有四个篇章:拼搏、成人、感恩、飞翔。 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千余名毕业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步入校园,沿着呈现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活泼可爱到风华正茂的 18 年生活轨迹照片的长廊步入典礼会场。 “我宣誓,从今天开始,我以孝心对父母,以诚心待他人,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我宣誓,从今天开始,在新的起点我将更加努力!因为有我,人民将更加幸福;因为有我,家园将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祖国将更加昌盛……”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宣誓他们已经成人,将离开父母的庇护,肩负起社会责任。礼毕,学生们纷纷将鲜花献给身边的家长,并与家长紧紧拥抱。 (摘编自《合肥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示范活动纪实》)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传统文化对“成人”十分关注,不仅理论上有所阐发,而且古代的“成人礼”活动从古至今延续不断。 B.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各地举办成人仪式活动。 C. 成人礼的宣誓词能够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增强学生对家园和国家的奉献意识。 - 28 - D. 从“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感情变化情况看,“孝敬父母、报效社会”等五个方面的比例都有明显提升。 5.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圣孔子认为“成人”应该见到财利不忘道义,面对危难勇敢担当,能够在困顿之中坚守人生志向。 B. “成人节”已经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地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 C. “成人礼”不仅需要仪式,也对学生成长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在成人之后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D. “成人礼”不应该只是学校单方面举办的活动,也应该得到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6. 中英两国当代的“成人礼”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B 6. ①主办方:英国主要以家庭活动方式举行;中国则由政府、学校等组织,以集体活动方式举行。②形式上:英国较为多样化,更具个性特征;中国有相关法规、政策支持,更为规范统一。③内容上:英国强调家族责任的担当意识和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中国强调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本题中, A项,“从古至今延续不断”错误,根据原文材料一第一段“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可知,不是“从古”而是“西周”开始。 B项,“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错误。根据原文材料一第一段“《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18 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可知,分别是“倡导”“引导”而非“立法”。 - 28 - D项,“都有明显提升”错误。根据材料三条形《“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可知,“热爱祖国”“敬爱师长”“关爱他人”提升不是很明显。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本题中, B项,“‘成人节’已经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地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错误。根据原文材料一第一段“20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 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可知,北京、上海等地是以“不同的形式”确立,而并没有明确是“立法”形式,属于偷换概念。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 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本题考查简要概括中英两国当代的“成人礼”的不同特点。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材料,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从形式、内容两个方面回答。 材料一,“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20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由此可见:中国“成人礼”形式上有有相关法规、政策支持,以集体活动方式举行,更为规范统一;内容上,中国强调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 材料二,“在孩子16 - 28 - 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笔者曾参加一个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一阵音乐过后,年轻的主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聆听父亲讲述家族发展史……随即,伯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轻的主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 部门打工。” 可见,在形式上,英国较为多样化,更具个性特征;内容上:英国强调家族责任的担当意识和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 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 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灯 侯发山 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还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真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捉鱼。 - 28 - 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父亲缺钱花?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老还小,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的事;小伟还知道,什么是孝顺,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一把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惯了,说自己还能干得动,每天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捉鱼。 小伟吃惊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从末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 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说到这里,父亲起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筒,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小伟哈哈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条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道,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 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天天点赞的不一定是朋友,不点赞的不一定就不是朋友,看来这话是没说错。 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了。 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父愣怔了一下。 - 28 - 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 你这小子,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如释重负。 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小伟偎依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 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小小说选刊》2018 年第 1 期转载,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木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伟作为单位的一把手,他正直无私,为民做了许多有利的实事,并且还将这些事情发到朋友圈里。对儿子做好事实事发朋友圈的行为,父亲开始是担惊受怕的。 B. 小说将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晚上,是因为晚上才能看到蛤蟆鱼身上的光和远处灯塔里发出的光。父亲好借此机会与儿子进行一番交流。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本文是指蛤蟆鱼要抓捕那些趋光的鱼类,却被父亲抓住的情景。父亲想借此情景告诫儿子小伟,让他明白做官千万不要谋私利的道理。 D. 小说第 4 段开头的四个问句既表现出小伟对父亲晚上带自己到江边捉鱼的疑惑,也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对父亲真实意图的猜测,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8. 请联系全文,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 9. 小说以“灯”为标题,有哪些含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7. C 8. ①勤劳自立:靠捕鱼供“我”上学,将“我”养大;儿子出息后不愿跟“我”进城,仍在农村劳动。②关爱儿子:时时关注“我”的朋友圈,为儿子担惊受怕。③教子有方:晚上带儿子去钓鱼,借用蛤蟆鱼来劝说。④低调正直:劝“我”不能太招人眼,也支持“我”下乡扶贫等。 9. ①一语双关,既指蛤蟆鱼的光,也指灯塔的光;既象征着张扬、高调、出风头的处事方式,也象征引人走向光明,走向正道,是默默奉献精神的象征。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这是父亲告诫儿子的话,足以见得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也能看出父亲的低调正直和无私奉献的精神。③深化文章主题,父亲的言传身教如明灯,希望儿子为官正直低调,走路踏实不迷路。深化了文本中正能量的无私奉献是当下时代主流的主题。 - 28 -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本题: C项,“父亲想借此情景告诫儿子小伟,让他明白做官千万不要谋私利的道理”分析不正确,属无中生有。从“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可以看出“父亲”想借蛤蟆鱼让小伟明白做事应低调的道理。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本题题干是这样问的,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解答此类题目,人物性格分析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京的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 从小说中的情节“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惯了,说自己还能干得动,每天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朴实的乡下人,一切为孩子着想,不想给孩子带来麻烦。从文中“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足以见得父亲的低调做事的性格。“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足以见得父亲的教子有方。劝“我”不能太招人眼,也支持“我”下乡扶贫,足见低调正直。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探究标题内涵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表里两个方面理解标题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其次还要看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与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的联系等。 本题: - 28 - 首先标题“灯”具有双层含义,结合原文“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来看,“蛤蟆鱼的灯”是为了诱捕食物,象征着自私和张扬;“灯塔的光”指引人走向光明,是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这句话是指人应该有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太张扬和自私。这句话的内容以及在文中的作用,考生要注意从人物形象、内容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用,从人物形象上看是父亲告诫儿子的话,足以见得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也能看出父亲的无私和奉献的精神。从主题上看作用,深化了文本中正能量的无私奉献是当下时代主流的主题,同时也照应了小说的标题“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廷页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阻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家,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 28 -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11. 下列对文中所涉及加点字的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 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 文中“有诏供奉翰林”,此处应指“翰林学士”,是朝廷中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的。古代负责诏书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实际上是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工作。 D.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比如“天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十岁就通晓五经,成年后,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 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人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C. 李白是个骜放之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D. 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13.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阻止。 (2)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 【答案】10. C 11. C 12. D 13. ①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以替李白脱鞋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 - 28 - ②(范传正)告诉李白的两位孙女,要将她们改嫁给士族为妻;两位孙女辞谢说孤独穷苦而失身于平民,是命该如此,不愿再嫁。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黄老”名词黄老学说;“好”和“度”都是动词,“度牛诸矶至姑孰”承前省略,主语是李白,“牛诸矶”做“度”的宾语,故“度”之前断开,排除A项、D项。 “悦谢家青山”为承前省略,主语为李白,故在“悦”前面断开。“欲终焉”翻译为想要死在这里。排除B项, 故本题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C项,“实际上是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工作”理解不正确,决策工作在实际当权者手中。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明确题目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回到原文中圈定答题区间,结合选项进行分析。“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错误,由“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可知,是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故本题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应注意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也应注意平时课内外重点词语、特殊句式的积累识记。(1)“素”,向来;“耻”意动用法,感到羞耻;“擿”,挑剔;“官”使动用法,使他做官。(2)“告二女”省略句;“改妻”改嫁;“辞以孤穷失身,命也”,判断句;“辞以孤穷失身” ,状语后置,“以孤穷失身辞”。 - 28 - 【点睛】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第九代孙。他的祖先在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父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李白诞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李白)十岁时就通读诗文,到了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当时所在的州郡已有道科举荐他,他没有应举。苏颋为益州长史时,见到李白,感到惊异,说:“这个青年天才才智超群,如果再稍加努力,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 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的那一套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财好施。后来,又客居任城,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来山,成日酣饮沉醉,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南下会稽,和吴筠友善。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李白在长安,去拜见了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相乐。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有一次)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亭,忽然心里受到触动,想要听由李白所写的歌词演奏歌唱的节目,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给他洗脸,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余思。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皇帝的亲近所容,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琏、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酒中八仙人”。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李白漂泊于四方,曾经于夜间借着月色,和崔宗之乘船从采石矶至于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和匡庐之间。永王李磷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永王起兵,他即逃回彭泽;永王失败了,李白论罪当斩。当初,李白游并州曾见郭子仪,暗暗称奇。当时郭子仪曾犯法,应受处罚,李白救了他,才免受处罚。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使李白幸免于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返回寻阳,因事获罪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河南,经过寻阳,将李白释放了,并聘请他为行军参谋,没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 李冰阳任当涂县令,李白去投奔他。代宗即帝位后,召李白左拾遗之职,而这时李白已逝世了,终年六十多岁。 - 28 - 李白晚年颇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今安徽当涂),喜欢谢月兆终老的青山,他也想在此地终老。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到姑孰祭奠他的墓,并下令禁止在李白坟墓周围采樵和放牧。范传正访问李白的后裔,只有嫁给平民为妻的两个孙女,行为举止仍然保持着斯文世家的风范。她们见了范传正,哭泣地说:“先祖志在青山,临时葬在龙山东麓,不是他的本意。”于是改葬于青山,并立了两通石碑。他还告诉李白的两位孙女,要将她们改嫁给士族为妻;两位孙女辞谢说孤独穷苦而失身于平民,是命该如此,不愿再嫁。范传正嘉奖感叹不已,免除其夫的徭役。 唐文宗时,下诏以李白的歌诗,斐?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 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汾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两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4. 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 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C. 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D. 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眼前实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15. 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呢?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1)、对曾经在公安县建功立业的吕蒙、刘备等人缅怀、敬仰之情。(2)、表达对像“刘、关、张、孔”等君臣和睦关系的向往。(3)、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 - 28 - A项“五言古体诗”错误,应该为“五言律诗”属于近体诗。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本题: 本诗中,首联“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上句指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下句指吕蒙擒关羽的战功。营已不在,只有遗址,所以说是“野旷”;城在江边,所以说是“江深”,叙写“营”“城”,表达对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颈联“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承接首联,首联说“古”,此联说的是“怀”,说古处接“景”(寒天、风浪),说怀处接“情”,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作者心存向往;尾联“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中的情包含了两层意思。首先是“思古之幽情”。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非同等闲。刘备三顾茅庐,孔明隆中决策。刘备临终时,托诸葛亮以后事。其次是“讽今之隐情”。唐代的李光弼、郭子仪就是像吕蒙那样的名将,可惜他们不遇明主。唐代宗宠信鱼朝恩、程元振,李、郭同受其害。所以他们虽然都有“飞腾战伐”之名,仍然不能取得全国安定团结的局面,这是诗人引以为恨的。“长啸一含情”表现诗人一腔热血却无法报效祖国,仰天长啸,徒有无奈伤悲。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借黄鹤猿猴很难度过虚写蜀道,从侧面烘托蜀道的雄奇险峻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演奏后,受到京城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4)白 居 易 在 《 琵 琶 行 》 中 描 写 琵 琶 女 犹 豫 不 决 而 出 场 的 诗 句 是 : “____,____”。 - 28 - (5)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答案】 (1). 地崩山摧壮士死 (2).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4). 猿猱欲度愁攀援 (5). 五陵年少争缠头 (6). 一曲红绡不知数 (7). 千呼万唤始出来 (8). 犹抱琵琶半遮面 (9). 万里悲秋常作客 (10).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摧”“栈”“钩”“猱”“攀”“缠”“绡”“唤”“琵琶”“常”“作”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 - 28 - 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诗的内容中也鲜明可感;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B. 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C. 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 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 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D. 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在内容中也鲜明可感 B. 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 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内容中也鲜明可感 D.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答案】17. B 18. D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行云流水:形容文章、书画等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无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根据上文“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可知,形容的对象是书法作品,无衣无缝强调的是事物周密,故选行云流水; 第二处,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走动。根据上文“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可知,语境强调的是运用纯熟,信马由缰强调的是闲逛或走动,故选信手拈来; 第三处,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得益彰强调两者的配合,语境形容的对象是作品,没有两者关系,故选浑然天成; 第四处,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根据上文“《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可知,语境形容的是《兰亭集序》的内容,泰然自若强调是紧急情况,故选悠然自得。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根据上文“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可知,从逻辑关系上看,应与下文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因此”才表因果,排除AB。从上下文逻辑意脉贯通上看,先言“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排除C项。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关联词“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按照逻辑关系,应先“内容”后“笔法”,故排除AC;“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缺少介词“在”,语意不连贯,故排除B项。 - 28 - 故选D。 【点睛】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小明收到赠书,廊页上题写:“惠赠样书,请君雅正。” B. 小明送小强一幅画,小强说:“我定当惠存。” C. 某综合医院开业广告:“本院开业,诚邀惠顾。” D. 校报希望发表小明的文章,编辑写信说:“敬祈惠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题干中的要求其实也是解题提示,概括来说有三点:说出理由,有针对性,符合情景、身份。本题中, A项“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物品。 B项“惠存”,敬词,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 C项“惠顾”,指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 故选D。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21.名著阅读:联系下面材料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这性格的原因。 - 28 - (1)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2)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3)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答案】林黛玉在贾府中“步步留心,处处在意”的小心谨慎的性格特点。贾母、宝玉问黛玉读何书的不同回答,在王夫人房中,黛玉对座位的选定中表现出。这种性格的形成,源于她寄人篱下,不比自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联系下面材料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这性格的原因。学生应结合名著把握上下文,梳理思路,依据题干所给出的情节,进行分析概括。前两个材料可进行对比分析,从贾母、宝玉问黛玉读何书却得到不同回答分析其性格。“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如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回答宝玉时却是“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前后不同的回答,是因为黛玉从贾母对姊妹们读书的评价“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中,得出贾母并不喜欢女子读书,因此改变了说法。 体现了黛玉“步步留心,处处在意”的谨慎的性格。第三则材料,黛玉对座位的选定先料定贾政之位。再在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中选一把坐。王夫人再四携她上炕,他才挨王夫人坐,连坐在什么地方都不肯轻易从事,可见黛玉行事的谨慎小心。为什么会有如此性格的形成,需结合《红楼梦》中黛玉的处境分析,黛玉幼年丧母,虽然是贾府的亲外孙女,孤身一个北上借住在贾家,寄人篱下,不比自家。学生总结即可。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喜迎祖国70年华诞,国庆献礼大片《我和我的祖国》于今年国庆期间上映,影片聚焦了7个祖国重大历史瞬间,包括《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七个部分,分别讲述七个故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夺冠并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 - 28 -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 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与光阴握手,同岁月回望,爱国既是一种情怀,又是一种行动。这七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哪一个更能引起你的感悟和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学女排精神,奋斗新时代 与光阴握手,同岁月回望,国庆70周年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七个新中国历史瞬间,其中最能引起我的思考,让我感动的便是那一支斗志昂扬、朝气蓬勃的队伍——中国女排。 1984年女排首次奥运折桂,以三连冠的成绩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团结拼搏,不畏困难,为国争光”的女排精神,凝聚成整个时代的精神符号。女排总教练郎平说:“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出战,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我们的使命,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是中国女排的精神支柱。 爱国既是一种情怀,又是一种行动。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从女排精神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不懈奋斗,担起民族复兴的责任。 中国女排精神即是不服输、不放弃、心怀祖国的精神。中国女排不仅是一支排球劲旅,更是催人奋进、引领时代的精神象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们亟需一种精神鼓舞,一种自信支撑。在女排精神感召下,中国各行各业都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朝气。我们的载人航天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逐渐引领世界;我们的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极大改变了中国人的购物支付方式;我们的高铁从模仿别人到完全自主制造;我们的C919大飞机,我们的一座座沟通无限的世界级桥梁工程,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也应该学习女排不服输、不放弃、心怀祖国的精神,奋斗于新时代。 - 28 - 新时代领路人说:“重大赛事最令人感动的未必是夺金牌,而是体现奥运精神。这正是中国人讲的自强不息。”竞技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女排输过比赛,丢过冠军,还经历过漫长低谷,也上演过2004年雅典、2016年里约热内卢的绝地反击。中国女排处顺境就自强不息增创更大优势,处逆境则自强不息化劣势为优势,从不怨天尤人,始终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带给我们感动与鼓舞。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国家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前进道路上有挑战、有风险,更有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除了奋发图强、勇敢斗争,我们别无选择。发扬好不服输、不放弃、心怀祖国的女排精神,保持昂扬斗志和磐石般定力,我们才能在新征程上赢得新胜利。 郎平说,“你们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这种坚定的眼神,是中国女排向胜利进军的战略定力。这种坚定的眼神,是我们在平凡岗位上把工作做到极致的工匠定力,是我们不畏艰险、奋勇前行的执着动力。中华民族就需要这样坚定精神,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每个事件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明确题目要求:本题聚焦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七个片段,归纳了新中国70年历程中的几件代表性大事,要求考生从这七个重大历史事件中选择一个,写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因此,写作内容就必须源于材料所给的七个重大历史事件。考生只能就其中的一个事件展开论述,如果综合七个事件,泛泛谈新中国发展的历史,则不符合内容要求。 解题:本题将电影中的情节画面与当代青年对祖国发展的认识思考联系起来,全面贯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本题属于典型的情境设置类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虽设置了一个写作任务,但欲完成此写作任务,又必须完成以下写作指令:情境指令——建国 70周年,七个重大历史瞬间;主题指令——针对其中一个最能引起自己感悟思考的事件;对象指令——从新时代青年的角度思考认识;内容指令——爱国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行动,考生需要提炼事件背后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同时写出自己应如何行动。这就需要考生对重大事件有独具慧眼的解读,发现事件背后的精神,深入挖掘,结合现实,谈当代青年应如何秉承新中国七十周年奋斗过程中所传递的精神力量。泛泛而谈,未提炼事件背后的精神,没有写当代青年的认识和思考,则均属于偏题或者跑题内容。 材料分析:材料说,“爱国既是一种情怀,又是一种行动”,回望过去的付出和成绩,与之握手的不仅是光阴,更是光阴背后传达的爱国精神。考生必须认真分析每一个重大历史瞬间背后所传达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传达独立自主精神。 - 28 - “原子弹爆炸成功”传达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爱国奉献的精神。 “中国女排夺冠”传达爱国奋斗、奋勇拼搏的民族自尊和自信。 “香港回归”传达亿万人民渴望祖国统一、守土有责的信念。 “北京奥运会开幕”传达自信开放的理念。 “神舟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传达不断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 纪念战争是为和平,“大国亮剑”传达中国追求和平的信念。 考生不能只泛泛而谈中国取得的历史成就,而必须选取其中一件“更能引起自己感悟”的大事,深入分析其精神,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反映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怀和爱国行动。 写作注意: 1、限制性:考生一定要把自己代入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感悟事件传达的爱国精神,思考如何践行这样的精神。如果只是客观描述,不从青年学生的角度思考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文章则难以深入,难出佳作。 2、开放性 ⑴写作的角度开放。材料提供了七个重大历史事件,考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件深入分析,结合知识储备,谈自己对事件本身的认识和思考。 ⑵论据选择的开放。考生选择了具体的历史事件后,要提炼事件背后的中华民族精神,再组织素材进行论证,最好能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在这种精神鼓舞下取得的成就进行论证,这样便既真实典型又极具教育意义。 ⑶文体开放。材料说“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一篇文章”,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所擅长的来选择文体,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也可以写抒情性散文,只要利于情感主旨表达即可。但不论选择何种文体,文体结构必须清晰。 【参考立意】1.学女排精神,奋斗新时代。 2.独立方能自强——感动1949。 3.两弹一星,自强不息。 4.北京奥运,自信开放 5.香港回归,爱国守土。 6.神舟飞天,自主创新,引领未来。 7.纪念抗战,共筑命运共同体。 - 28 - 【素材】1、2016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国的体育健儿们在奥运赛事上面大放异彩,为国家争得了一枚枚珍贵的奖牌,为中国挣得了一份份自豪与荣誉,为自己赢得了一次次掌声与欢乐。更让人值得兴奋的是,沉寂多年的女排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在郎平朗指导的带领下,这一群勇敢而又美丽的女孩子们终于赢来了一个令人永生难忘的金牌,实现了真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华丽逆转,让国人为之而动容,让中国为之而激荡,让世界为之而震撼。 2、女排精神就是一种永不言弃的坚持与毅力,永不服输的坚强与韧性,永不言败的决心与勇气,永不投降的骨气与侠气,永不妥协的自尊与自强。正是因为这种震慑灵魂的精神与品质,女排才能再次登上巅峰,让全世界为之喝彩助威,让全中国为之骄傲与自豪。 3、雅加达亚运会,在这次亚运会上,关注女排的人越来越多,期待女排的人越来越多,相信女排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当然,这些女排的巾帼英雄们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她们终究是顶住了压力,扛起了中国女排为国争光的大旗。 4、在运动界,女排精神真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伟大精神,它可以把女排队伍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全国人民动员在一起,它让大家明白了坚持就会看到希望,坚强就会迎来光明。所以,让我们牢牢把女排精神烙印在自己心中吧,只有真正理解了女排精神的含义,我们才能够像这些女排姑娘一样取得成功,赢得掌声。 5、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起,拼搏精神一直深植于中国女排,成为这支光荣集体的强大基因。尽管其间几经挫折、磨难、沉浮,但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一直洋溢于国际赛场。在最艰困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一次次奋起,而没有丝毫放弃。这种愈挫愈奋的坚强,铸就了几代中国女排的精神气质,在漫漫岁月中丰富了中国女排精神的内涵,成为一代代中国观众热爱女排、支持女排、守望女排、将女排视作"英雄之师"的重要理由。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透学女排精神,奋斗新时代”这一中心论点从“女排精神是什么”“为什么学女排精神,奋斗新时代”“学女排精神,奋斗新时代怎么做”三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考场作文,首先要审清要求,把握好关键词,弄明白作文的立意。保证不偏离,不跑题。其次列提纲,对考场作文来说,这项很重要。最后表述成文。要想文采飞扬,逻辑缜密还需平时多读多练、多留心,多积累素材。 - 28 - - 28 - - 2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