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江西师大附中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 命题:高二语文备课组 审题:王云 ‎2019.1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陈寅格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肤廓之论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胡适之则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 - 26 -‎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钱钟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拜遇黄石公等就颜具艺术想象的意味。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所赖以说明问题的一些“凭借”,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它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按照安德森的话说叫作“想象的共同体比如,研究民族,即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的全部同胞,或者和他们相遇,而是一种相互连接的意象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当然,历史想象也不可“天马行空”。这是它与艺术想象的不同点柯林武德说:历史的想象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想象,其目的是为了寻求事实真相,而艺术家则是为想象而想象”。因此,治学者一定要将它限制在他所发现的材料上避免添枝加叶,损害其真实性。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总之,治学者需有历史想象力,但不可以做“索隐派”,更不要去“影射史学”。‎ 摘编自周良书《治学需有历史想象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真正理解古人的学说并评价其是非得失,需借助建立在实证之上的历史想象。‎ B. 胡适“祖孙的方法”与李大钊将历史和社会相结合观察人间之法并无不同。‎ C. 司马迁叙述某些事件时运用的记史方法,与文学创作的想象虚构有相似之处。‎ D. 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抓住只言片语比附史事,添枝加叶,对治学是有害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先亮出自己的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 B. 文章先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再论述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逻辑清晰 C. 文章比较并分析了历史想象和艺术想象之间的相似和不同点,辩证色彩鲜明。‎ D. 文章通过引述中西相关理论及名言,并结合典型事例阐释道理,颇具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历史想象力有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原材料背后的内在“思想”,有所发现。‎ B. “想象的共同体”借助相互连接的意象构成一个整体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了 C. 学者陈寅的历史想象力是经过训练养成的因而其艺术想象力不像曹雪芹那样“天马行空”,更无拘无束。‎ D. 有深人而巧妙的推论,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将事实纳人假想的框架中,这应成为治学者牢记的“信条”‎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 26 -‎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本题B项,“并无不同”错误,李大钊的观点只涉及人间的“过去”和“现在”,胡适“祖孙的方法”则涉及“过去、现在和未来”,二者有明显的区别。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B项,“文章先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再论述……”错误,逻辑错误,应当是“先论述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再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B项,“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了”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说“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他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可见“存在”先于“想象”,而“想象”只是为了“把握(想象共同体)”。‎ C项,“因而其艺术想象力不像曹雪芹那样‘天马行空’”错误,“因而”强加因果。‎ D项,“将事实纳人假想的框架中”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以防止将适时纳入假想的框架”。‎ 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一定读懂。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26 -‎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养心殿维修保护工程,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可能算不上大事。仅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就有太和殿、慈宁宫等大体量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工程竣工;相比较来说,养心殿古建筑规模和体量要小得多。然而,此次养心殿维修保护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又可以算得上大事,不仅在于养心殿知名度高、影响深远,还在于此次养心殿维修保护被确定为“研究性保护项目”,这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是第一次。‎ 面对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所出现的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后继无人、高质量材料不能正常使用、维修保护过程中记录与研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故宫博物院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以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等作为示范项目,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对文物现扶及维修保护进行全过程科学记录,冲破古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制约,探索工匠招募制度,实现全过程人才培养,建立起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保护传承队伍,为古建筑维修保护提供了经典案例,为文化遣产保护探索了可行之路。‎ ‎(摘编自单霁翔《留住传统建筑的精髓》)‎ 材料二:‎ ‎4月15日傍晚,位于法国首都的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造成巴黎圣母院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警讯。我国是文物大国,与西方建筑以石结构为主不同,我国古代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留下的木质结构文物不胜枚举,毁于火灾的文物不在少数,近年来,就有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遇真宫主殿、云南香格里拉独宗克古城遭大火荼毒。‎ 权威统计显示,2009年至2014年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1300余起,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近40%,电气原因占总数20%,其他原因依次为放火、玩火、吸烟、雷击。这组数据,让人悲哀,也说明我们在防火上还有较大改进空间。在唏嘘中吸取教训,在喟叹中反求诸己,把我们的古建筑保护得更好,绝不蹈其覆辙,这应是我们的底线责任。‎ ‎(摘编自王石川(巴黎圣母院火灾为重点文物保护再次敲响警钟》,(光明日报)2019年4月18曰)‎ 材料三:‎ 古建筑的维修,根据其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一般分为5种类型:‎ ‎(1)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古建筑需进行经常性保养与维护,包括崖顶勾抹、局部补漏、梁柱和墙壁等支顶加固、庭院清理整顿、室内外排水等小型工程。‎ - 26 -‎ ‎(2)抢险加固工程。古建筑的某些部分在发生了危及文物安全险情时要进行抢救,如支顶、牵拉、堵挡、加固等应急工程。‎ ‎(3)重点修缮工程。古建筑进行较全面和较大规模的修缮,必须事先做好调查研究,在充分掌握科学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4)局部复原工程。是指对存有遗址而地面建筑残缺不全或巳损毁部分的古建筑进行局部复原。‎ ‎(5)保护性建筑与构筑物工程。为了保护不可移动文物而附加的排水防洪堤坝、防雨房、消防站等安全设施,应与文物本身及环境风貌相协调。‎ ‎(摘编自秦半两《古建筑施工修缮常见的五种类型与方法》)‎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养心殿维修保护工程是大事,不仅因为养心殿地位特殊,更在于工程本身意义重大。‎ B. 2009年至2014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千余起,大多数是因生活用火不慎。‎ C. 古建筑重点修缮工程最好经过认真分析,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后,再进行施工。‎ D. 为保护武当山古建筑群而修建消防站时,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的风格、环境的风貌。‎ ‎5. 下列古建筑的维修属于局部复原工程的一项是 A. 北京故宫太和殿更换破碎琉璃瓦。‎ B. 山西高平二郎庙木构件补接榫卯。‎ C. 巴黎圣母院被烧毁塔楼尖顶重建。‎ D. 锦州广济寺古建筑群修建拦雀网。‎ ‎6. 请结合材料,分析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维修古建筑。‎ ‎【答案】4. B 5. C ‎ ‎6. ①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留住传统建筑精髓。②吸取教训,重点故好防火工作。③根据古建筑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分类科学维修。‎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大多数是因生活用火不慎”错误。结合“权威统计显示,2009年至2014年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1300余起,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近40%,电气原因占总数20%‎ - 26 -‎ ‎,其他原因依次为放火、玩火、吸烟、雷击”分析可知,原文是说“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近40%”,不能表明“大多数是因生活用火不慎”导致的。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解答此题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需要理解“局部复原工程”的意思,结合材料三内容“局部复原工程。是指对存有遗址而地面建筑残缺不全或已损致部分的古建筑进行局部复原”分析,可以理解“局部复原工程”的意思。结合材料三,分析选项内容,‎ A项,结合“古建筑需进行经常性保养与维护”分析,“更换破碎琉璃瓦”属于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 B项,结合“古建筑的某喳部分在发生了危及文物安全险情时要进行抢救”分析,“二郎庙木构件补接榫卯”属于抢降加固工程;‎ C项,结合“对存有遗址而地面建筑残缺不全或已损致部分的古建筑进行局部复原”分析,“被烧毁塔楼尖顶重建”属于局部复原工程;‎ D项,结合“为了保护不可移动文物而附加的排水防洪堤坝、防雨房、消防站等安全设施,应与文物本身及环境风貌相协调”等分析,“古建筑群修建拦雀网”属于保护性建筑与构筑物工程。‎ 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结合“故宫博物院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以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等作为示范项目,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对文物现扶及维修保护进行全过程科学记录……为文化遣产保护探索了可行之路”分析,可以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留住传统建筑精髓,更好地保护、维修古建筑。结合“2009年至2014年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1300‎ - 26 -‎ 余起,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也说明我们在防火上还有较大改进空间。在唏嘘中吸取教训,在喟叹中反求诸己,把我们的古建筑保护得更好,绝不蹈其覆辙,这应是我们的底线责任”分析,吸取教训,重点故好防火工作,更好地保护、维修古建筑。结合“古建筑的维修,根据其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一般分为5种类型:(1)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古建筑需进行经常性保养与维护,包括崖顶勾抹、局部补漏、梁柱和墙壁等支顶加固、庭院清理整顿、室内外排水等小型工程……为了保护不可移动文物而附加的排水防洪堤坝、防雨房、消防站等安全设施,应与文物本身及环境风貌相协调”分析,可以根据古建筑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分类科学维修,更好地保护、维修古建筑。‎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出租房里的阳光 於全军 刘庆是个职业写手,孤身一人在北京漂着。这天他接了一部悬疑小说的活儿,需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写出来,他就想去郊区合租个小房子开工。‎ 他通过网络找到了一处正在招租的房子,房子是由旧式办公大楼改的,中间一条过道,两边是三间卧室,需要找三户合租。这三间卧室里,最好的一间带落地窗、大阳台,阳光充足;差点的有个向阳小窗户;最差的那间也有窗,却是通向过道的暗窗,一点阳光也见不着。‎ 刘庆最深恶痛绝的就是这种暗窗房,屋子里就像闷罐子,于是他就对着来合租的另两个人——一个彪形大汉和一个柔弱的姑娘说:“我想住那间有阳台的,价钱高点也没关系。阳光对我太重要了,因为我养了一盆女友送的花,这是我的爱情花,也是励志花,她要求我任何时候都不要丢弃花,不要忘了自己。”‎ - 26 -‎ 刘庆说这话的目的有二,一是争取到有阳台大房间,二是说明自己很穷,让那大汉别打自己主意。难怪他这么想,那大汉外表太吓人了,头剃得精光瓦亮,腮下还留个大胡子,配上一米八几的个子,俨然就是《水浒》里的鲁智深。“鲁智深”听了刘庆的话,一捋袖子,露出一条青龙文身来:“都别跟我争,阳台房归我了,不过你们有了麻烦可以找我,喊我鲁哥就行。”‎ 刘庆一听就蔫了,这人明显就是混社会的,自己哪还敢多话啊。反倒是那位柔弱的女孩说话了:“可是我有病,医生说要多晒太阳……”这话说得断断续续,时不时还咳嗽一声,让刘庆的心都不由得跟着揪了一下。刘庆正想着替女孩说话,想不到那个鲁哥先开口了:“你身体有病啊,小妹?那、那阳台房归你了,我住小窗户的。”‎ 刘庆搬进了暗窗房里,谁让他既斗不过鲁哥,又同情小妹呢?他把那盆宝贝花放在暗窗的窗台上,打开窗户通风。这个暗窗非常小,位置又高,踩着凳子才能够着,倒是不怕有窃贼进来。‎ 接下来刘庆就是昏天黑地地写作了,几乎不出门,不过有件事他必须每天做,就是搬着花下楼去晒两小时太阳,不然这花死定了。这天,他捧着花盆出门,正遇上那个姑娘,姑娘一看就明白了,问:“又出去晒花?”刘庆点点头:“是啊,没办法。”姑娘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中午,刘庆正要端着花出去,忽然看见一道亮亮的阳光照在暗窗的窗台上,把花叶照得闪闪发亮,屋子里也照进一大块光斑。可这是暗窗啊,不可能有阳光的,他就踩着凳子,通过暗窗寻找阳光的来源。这一看就明白了,原来姑娘卧室也有个通向走廊的暗窗,光线就是从这个暗窗过来,照在自己暗窗上的。但这两个暗窗和阳台可不在一条线上,阳光不可能从这个角度射进来,这是怎么回事?刘庆忽然想起姑娘搬来住时抬着一面大镜子,她说自己是学跳舞的,用镜子来纠正动作。不用说,姑娘一定是看自己每天搬花太辛苦,就用镜子反射阳光到自己屋里!刘庆这个感动啊,原先自己一直防着人家,现在看来,这个邻居还不错。‎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这天中午,刘庆忽然发现反射在花上的阳光直晃,好像是镜子放不稳,这是怎么了?忽然刘庆想到,姑娘身体有病,该不是摔到地上起不来,又喊不出声,在用这个方式向自己求救吧?想到这里,他急急忙忙到了姑娘房间前就敲门:“妹子,你是不是病了?我能不能进去?”‎ 里面没应声,只发出一种沉闷的响动。不好,姑娘一定病发了!刘庆一膀子撞在门上,一下就开了,紧跟着被一把匕首紧紧抵住!‎ - 26 -‎ 拿匕首的是个陌生男人。刘庆很快被这个男人绑上,还堵上了嘴。这时他才看见,姑娘也被绑在一面大镜子前。阳光摇动,就是姑娘趁歹徒不注意,摇晃镜子的结果。‎ 歹徒说:“兄弟,我是从监狱里逃出来的,外面风声紧,想在这里躲几天。放心,我不想杀人,等外面查得不严了我就走。”‎ 歹徒是昨天夜里来的,姑娘昨晚回家,刚打开防盗门,就被歹徒捂住了嘴,推进了房里。只是绑上了手脚。到了第二天,姑娘想自救,就用身体摇晃反射阳光的镜子,果然引起了刘庆的注意,却没想到刘庆没头没脑地撞了进来,也被绑上了!这样又过了一天,歹徒还没走的意思。刘庆和姑娘心里都清楚,得赶紧想办法,再拖下去可没个好。‎ 这天中午,歹徒给他们吃饭,姑娘先被解开手,她刚端上碗,忽然就往窗户那里一滚,大声呼救起来。歹徒一见,立马上前抓住姑娘,堵住了她的嘴。这回饭也不让她吃了,把姑娘绑在了床腿上。‎ 刘庆把这一幕都看在眼里,他看出了其中的奥妙——姑娘呼救是假,真正目的是从口袋里掏出一支口红,借挣扎之际在镜子上写了三个字母“SOS”,也就是说,刘庆房间墙上的光斑,会出现“SOS”的阴影,这是国际通用求救信号!刘庆偷眼一看歹徒,还好,这家伙根本不知道这三个字母的意思,无动于衷。‎ 可刘庆又一想,这阴影只能打在自己房间的墙上,但是第三个租客——鲁哥,经常是天擦黑出去,第二天天不亮回来,一回来就睡大觉。就算他偶尔出房到卫生间方便,也未必能注意到,而且,看他一副夜生活丰富的样子,指不定是干什么勾当的呢,他能管这闲事?‎ 到第四天中午,房门忽然被警察撞开了,歹徒束手就擒,姑娘和刘庆被及时解救了。而报案的,正是刘庆认为万万不可能的鲁哥!‎ 面对鲁哥,刘庆和女孩感激不尽,鲁哥说:“我这两天看见你的花没浇水,都快干死了,我以为你不在家,就踩了个凳子,推开暗窗想帮你浇水,结果就看见求救信号了。我就觉得这里面有问题了。不过我没敢敲妹子的门,而是报告了小区保安,正好警察正到处搜索逃犯,这么一说就对上了——”‎ 刘庆很感慨,要不是姑娘给自己反射阳光,自己就不会进去救她;要不是鲁哥好心给自己浇花,也就看不到求救信号了。想到这里他就说:“其实吧,我瞒了两位一件事,我那盆花根本不是女友送的,是我从市场上淘来的名贵花卉,养开花了很值钱——”‎ 这话一说,鲁哥也笑了:“那我也说实话吧,其实我不是混社会的,这副打扮是为了防坏人,因为我上的是夜班——”‎ 那姑娘一听也笑了:“其实我一点病都没有,也是怕受人欺负。”‎ 得,原来三个人都说了假话,直到现在才掏心窝子沟通上了。‎ - 26 -‎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刘庆、鲁哥和女孩三位租客为了获得大阳台房,各自耍弄心机,最后在鲁哥的蛮横干预下,以刘庆住最差的暗窗房而告终。‎ B. 鲁哥外形彪悍,三大五粗,貌似《水浒》中的鲁智深,但在解救人质这一事件上,却展现出他的精明与细心,应和了“人不可貌相”的说法。‎ C. 女孩的大镜子在小说中是不可或缺的道具,从女孩搬家带镜子、镜子反射阳光映照盆花,到用镜子报警,在文中起着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D. 小说在描写三位租客的行为表现时,都设置了他们之间互为交织、互为因果的关系,对现实社会有着一定的启示和指导的意义及作用。‎ ‎8. 从全文看,“出租房里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在抓捕歹徒,人质得到解救后,作者安排了三位租客各自展开心扉,说了一段话的情节,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7. C 8. (1)指大自然照进房间的阳光。‎ ‎(2)指女孩用镜子反射到刘庆暗窗盆花上的阳光。‎ ‎(3)指小说中三个租客相互关注相互帮助的爱心。 ‎ ‎9. (1)情节上,起到了照应开头的作用,使文章结构更完整,条理更清晰。‎ ‎(2)形象上,各自亮出了自己的私心杂念,使人物形象更真实丰满。‎ ‎(3)主旨上,体现出当前社会互相关爱的正能量,使主旨更深刻,给读者以深刻思考。‎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主要涉及艺术手法、内容情感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根据议论抒情的语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题干要求选“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比对选项和原文理解。C项,认为大镜子“在文中起着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错误。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作为姑娘用于纠正跳舞动作的“大镜子”,是这个故事中不可少的道具,但其真正的和情节发展相关,只是入住以后用镜子反射阳光和求救上,真正的线索是出租房里的阳光,情节发展从始至终都与阳光有关。故选C。‎ ‎【8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的是对标题内涵的探究能力。做此类题,要关注标题本身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还要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要特别关注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表层义、深层义、象征意或比喻义等。从全文看,“出租房里的阳光”,一个是自然照进卧室里的阳光,一个是女孩用镜子反射过来的阳光。从情节上看,姑娘是想给花提供阳光的;刘庆是因阳光摇动,关心姑娘的身体进屋被绑的;鲁哥是因担心花干死去浇花看到反射的阳光里的“SOS”暗影才报警的,阳光具有象征意义,体现了他们彼此的爱心。分点简要作答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情节结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先把握情节发展的基本过程,再围绕小说结尾的内容做深入思考,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来回答。内容上,三位租客各自展开心扉,可以表现表现其人物形象特点;掏心窝子的沟通体现互相关爱有了结果,可深化主旨;结构上,与开头三人为自己要阳光房说理由的情形相对照,使故事内容更明朗,结构更完整。具体作答时,紧扣要求分点陈述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及高祖起为沛公,付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以上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汉五年,既定天下,论功行封。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汉十二年秋,黔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回:“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 26 -‎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日/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B. 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C. 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D. 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御史,先秦时为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至清,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B. 图书,文中指地理图册、文书档案,“律令”和“图书”是秦治理国家的重要资料。‎ C. 关中,指嘉峪关以西地区,四面为天然地形屏障,战国后有“四塞之国”的说法。‎ D. 昆弟,指哥哥和弟弟,后比喻亲密友好。“昆仲”“昆玉”,均为称人兄弟的敬辞。‎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何善于识人,情趣不凡。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凭为官的职权保护沛公:沛公进咸阳,唯独萧何不求取金帛财物,表现出与诸将不同的情趣。‎ B. 萧何推荐贤才,外不避仇。萧何曾经举荐韩信:萧何素来与曹参不和,汉惠帝询问萧何在萧何百年之后能否让曹参行相国之权,萧何认为人选合适。‎ C. 萧何忠心耿耿,不重私产。汉二年,萧何守关中,转运粮饷,补充兵员,成为汉王坚实的大后方;购罝田宅居处偏僻,建造家园、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 D. 萧何纳谏解危,终得保全。采纳鲍生意见,派亲人到汉王营中效力且作人质;采纳门客意见,贱价强买平民田宅示自己无政治野心,平安解除信任危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 ‎(2)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答案】10. B 11. C 12. A ‎ ‎13. (1)(皇上)把百姓们的控告信全部交给相国,说道:“你自己去向民众谢罪吧!”(2‎ - 26 -‎ ‎)后代子孙如果贤德,可以从中学我的俭朴;如果不贤无能,(这种房屋)也不会被有势力的人家所侵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从实词角度看,“孝惠自临视……”中的“临视”意为“去探视”;“曹参何如”中的“何如”意为“怎么样”;“何顿首曰”中的“顿首”意为“叩头”。从语境角度看,上文说“何病”,那么“孝惠自临视………”中孝惠皇帝“临视”的只能是“相国病”(因关心而探视),而不是“相国病因”(因怀疑而探视);“因”字放在“问……”前,作“趁便”解,故在“相国病”“因问曰”中间断。排除AD。从语法角度看,“曹参何如”中,“何如”作“曹参”的谓语;“何顿首曰”中,“何”作“顿首”的主语,故在“曹参何如…“何顿首曰”中间断。排除C。‎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嘉峪关以西地区”错,“关中”应指函谷关以西地区。‎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不是“情趣不凡”,而是“见识不凡”。文中“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写萧何为让汉王详尽地掌握全国地理、户籍等方面的情况保存了相关资料,为统一天下创造了条件,其言外之意为萧何眼光远大,深谋远虑。‎ 故选A。‎ ‎【13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本上做到字子对译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注意:(1)前面补充主语皇上。与:交给。谢:谢罪。谢民: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 ‎(2)师:学习。毋:不。为势家所夺:被动句,被有势力人家所侵夺。‎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26 -‎ 萧相国何是沛县丰邑人。因为他通晓律令,执法公平,没有别人能比得上,所以被任命为沛县的主吏掾。高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屡次利用自己县吏的职权保护他。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萧何又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就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萧何在关中管理户口,通过水路和陆路转运军粮,供应前方的军队.汉王在战场上多次损失军队逃走,萧何经常征发关中的士卒,随时补充汉王军队的损失。汉王因此把关中的事务专门委托给萧何。汉王三年,汉王与项羽两支军队在京索之间对峙,汉王多次派遣使者到关中去慰劳丞相。鲍生对丞相说:“君王在外,风餐露宿,却屡屡派人来慰劳您,这是起了怀疑您的心思。为您打算,您不如把自己子孙兄弟中能够作战的都派到前线军队中去,这样君王一定会更信任您。”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汉王大为高兴。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前196年(高祖十一年),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到达邯郸.战事还没有结束,淮阴侯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前195年(高祖十二年)秋天,黥布起兵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前去讨伐,在军中多次派遣使者来问相国在做些什么。有个说客对相国说:“您要不了多久就会遭受灭族的惨祸了。您位为相国,功居第一,难道还可以再增加吗?而您从刚进关中的时候起,就深得民心,到现在已有十多年了,百姓们都亲附您,您总是勤勉办事,得到百姓的欢心。皇上之所以屡次派人来问您的情况,是怕您利用自己的威望动摇关中。如今您何不多买些田地,并低价赊购、借贷来玷污自己,(如果这样做的话,)皇上对您就放心了。”于是相国听从了他的计策,高祖很是高兴。高祖平定了黥布的叛乱,撤军返回长安。百姓们拦路上书告状,控告相国用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价值数千万之多。高祖回到宫中,相国前来拜见.皇上笑着说:“当相国的竟然侵夺民众的财产,为自己谋利!”把百姓们的控告信全部交给相国,说道:“你自己去向民众谢罪吧!”萧何向来与曹参不和,到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望相国的病情,顺便问他:“您百岁之后,谁可以继代您的职位?”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孝惠帝接着问:“曹参这个人怎么样?”萧何叩头说:“皇上您找到合适的人了!我死而无憾了!”萧何购置土地房屋一定选择贫穷僻远的地方,营造宅第也从来不修建围墙。他说道:“后代子孙如果贤德,可以从中学我的俭朴;如果不贤无能,(这种房屋)也不会被有势力的人家所侵夺。”前193年(孝惠帝二年),相国萧何去世,谥为文终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衡阳泗州寺 张抃 一水悠悠百粤通,片帆无奈信秋风。‎ 几层峡浪寒舂月,尽日江天雨打篷。‎ 漂泊渐摇青草外,乡关谁念雪园东。‎ 未知今夜依何处,一点渔灯出苇丛。‎ 注]①张抃,唐朝将领,滑州(今河南滑县东)人。②雪园,汉朝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中的“悠悠”一词写出“一水”的多种情态:悠长、从容不迫地流淌的样子等。‎ B. “几层峡浪寒舂月”,写汹涌的峡浪冲荡着倒映在水中的明月,“舂”字颇具表现力。‎ C. 尾联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运用点染,用景物来渲染情感。‎ D. 全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四句主要是虚写,后四句主要是实写,拓展了表现空间。‎ ‎15. 全诗用哪几组意象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 26 -‎ ‎ 用悠悠一水中的片帆、一点渔灯这些意象表达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用秋风、寒月、雨打篷这些意象表现诗人漂泊远方的凄凉心境;乡关、雪园东这些意象流露了诗人的殷殷思乡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前四句主要是虚写,后四句主要是实写”错误。应是“前四句主要是实写,后四句主要是虚写”,“雪园”是联想之景,“一点渔灯出苇丛”是想象之景。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根据题干的暗示,要根据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对意象进行分组,这样答题条理就清楚。结合“一水悠悠百粤通,片帆无奈信秋风”“未知今夜依何处,一点渔灯出苇丛”分析,用“片帆”“渔灯”等意象,写诗人漂泊在外,抒发孤独寂寞之情。结合“片帆无奈信秋风”“几层峡浪寒舂月,尽日江天雨打篷”等分析,用“秋风”“月”“雨打篷”等意象,写诗人漂泊在外,秋风渐起,听者雨打篷布的声音,抒发漂泊的无奈之情。结合“乡关谁念雪园东”分析,用“乡关”“雪园东”等,写诗人虽漂泊在外,但是心系故乡,抒发浓浓的思乡之情。‎ - 26 -‎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沙漠冰封、阴云密布来烘托送别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作者认为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域中,而无须有所待。‎ ‎(3)李密在《陈情表》 结尾用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对晋武帝的忠贞之情。‎ ‎【答案】 (1). 瀚海阑干百丈冰 (2). 愁云惨淡万里凝 (3). 若夫乘天地之正 (4). 而御六气之辩 (5). (臣)生当陨首 (6). 死当结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瀚、阑、凝、御、辩、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18年7月下旬,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 ‎2013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 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 ,其影响可见一斑。‎ 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 26 -‎ ‎。沿途国家正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 。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 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B.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C.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D.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 B.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C.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D.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高瞻远瞩 摩拳擦掌 初露雏形 雨后春笋 B. 远见卓识 大展拳脚 初露雏形 星罗棋布 C. 高瞻远瞩 大展拳脚 崭露头角 雨后春笋 D. 远见卓识 摩拳擦掌 崭露头角 星罗棋布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答案。‎ 依据括号前一句中的“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中的“时空”一词,考生注意顺序是先“时”后“空”,即先时间后空间的顺序。而选项中“古今”指时间,“中外”指空间,故依据语序一致原则,排除AC;‎ - 26 -‎ 依据括号后一句的“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提取主干为:它既传承……精神,又顺应时代潮流。这强调的是“传承”基础上的“顺应”时代潮流,故语意强调的应是“新的时代内涵”,故D项表述不准确,且不简洁,排除D。‎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依据语感推断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用提取主干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 划线句的语病有两个。一个是缺主语,如果要以“我国”为主语,必须删掉“在……下”;如果要以“‘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为主语,必须删掉“将使”。但是不能前后句同时删除相关信息,否则前后句主语不一致。故A项前后主语不一致,而D项缺主语,故删除AD;‎ 划线句的语病二是前后时间不对应,依据前面的“五年来”“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可知,“取得长足进展”已是事实,不能用“将”,故排除AB。‎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成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成语的语义侧重点、成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可作定语。“远见卓识”,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名词性结构。第二段中迎来修饰“战略构想”一词,强调该构想很远大,从词性搭配角度看,用 “高瞻远瞩”更好,故排除BD。‎ ‎ “摩拳擦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大展拳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句中指倡议“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准备做。故用“摩拳擦掌”更准确,故排除BC。‎ ‎“初露雏形”,刚刚显现出事物初步的规模、形态。“崭露头角”,刚刚显露优异的才能。句中指“‘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刚刚显现出规模和体系,故用“初露雏形”更准确,故排除CD;‎ ‎“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星罗棋布”,像天上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散布着,形容数量多,分布广。句中指“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大量出现,强调数量多,发展迅速。故用“雨后春笋”更好,故排除BD。‎ 故选A。‎ - 26 -‎ ‎【点睛】病句题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20.请对第六届南昌国际军乐节专场音乐会的新闻报道进行概括,提炼该音乐会的3个特点,每点不超过10个字。‎ 第六届南昌国际军乐节专场音乐会11月2日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下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张海峰担任指挥,来自海内外的顶尖军乐团亮相南昌,近3000人组成的强大演出阵容创造历届军乐节之最。为最限度地使更多群众近距离领略军乐艺术的魅力,除军乐巡游、专场音乐会、军乐喜年华等固定模式外,此次军乐节专场音乐会加大了市民参与力度,以军乐行进表演晚会门票大放送的形式让军乐爱好者广泛参与。如幻的演出场景,为观众带来一届不同凡响的南昌国际军乐节。‎ ‎【答案】①解放军军乐团团长指挥 ‎②阵容为历届军乐节之最 ‎③市民参与力度加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选材大多是新闻报道,要求是概括主要内容,也可能拟新闻标题,或者写新闻导语,审题时首先要搞清楚答题任务。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 本段一共有四句话。先将这四句话的内容概括。‎ 第一句介绍音乐会的时间、地点。第二句介绍音乐会的指挥(解放军军乐团团长)、组成,阵容为历届军乐节之最。第三句说音乐会加大了市民参与力度。第四句说演出场景如梦如幻,音乐节不同凡响。综合分析以上四句,能够成为特点的只能是二、三两句。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两句进行概括即可。注意要概括出三点,另有字数限制。‎ - 26 -‎ ‎【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21.下图是2019南昌飞行大会图形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构图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形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滕王阁、飞机、彩虹、AIR SHOW、2019·中国南昌·飞行大会 (2). 飞机环绕滕王阁,拉出彩虹,直冲云霄,象征着新时代江西航空将“一飞冲天”,竭力打造中国“第一航空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把握所给图的类型,然后明确题干的要求,最后按照要求进行解答。‎ 本题所提供的图是徽标类的图片,是2019南昌飞行大会图形标志。要求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构图要素只要答出图中的要素即可,不用描述画面,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仔细,不要漏掉内容。而且注意题干中有无“除文字以外”的要求,若有图中文字要素不用提;若无则需说明文字要素,如本题就应当指出文字要素。因为是南昌飞行大会的标志,图中间的建筑当是南昌的标志性建筑——滕王阁,另外再答出飞机、彩虹、中英文的文字内容即可。‎ 图形寓意:要注意观察图片,找出各要素之间关系,进行合理的想象。图中飞机环绕滕王阁,直冲云霄,寓意江西的航空事业将会发展迅速等,围绕图中要素,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若有其他的想象也是可以的,只是合理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平则鸣”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不平”往往指的是“牢骚不平”。《论语·季氏》‎ - 26 -‎ ‎ 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史记·自序》谓:古来著作“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韩愈曾言“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尼采也将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谓“痛苦使然”。所以前人总结“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由于感受到“不平”而写出来的作品往往很好。但也有人认为文艺创作如果假装“不平”,强作穷苦,无病呻吟,不愤而作,那也是决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 你是如何看待文学中“不平则鸣”现象的?请你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己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学习的认识与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却道天凉好个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的这首词可谓说破了写作的技巧之所在,那就是“不平则鸣”。不识愁者强说愁,识尽愁者叹凉秋。“强说愁”自然是惺惺作态,算不得好文学;而一句“天凉好个秋”又饱含了多少愁情呢?‎ 中国古代有“穷而后工”的说法。遍览高中必修教材有多少文学名家无不是先穷而后工的。‎ 苏轼,屡遭贬谪,曾经自嘲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与其说是一种自嘲,不如说是苏轼的真实写照。他在“乌台诗案”之后,侥幸得生,被贬黄州,做一个小小的团练副使,还要靠躬耕东坡补贴家用。这样的凄惨的苏轼,却写出了《赤壁赋》这样美丽而富含哲理的散文,又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慷慨激昂,豪迈澎湃的千古词作。‎ 李白不也是吗?求官处处碰壁,偶得赏识,最后还是被赐金放还,浪游江湖。政治理想一生不得实现。“愁”在李白的诗句中处处可见,一张口就是“白发三千丈”“举杯消愁愁更愁”,也就是这样不得志的李白,才写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的狂傲之词,也才在文学史上留下不可取代的地位,也成了唐朝诗坛中和杜甫双峰并峙诗仙。‎ 翻一翻高中课本,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屈原愁眉紧锁,投身汨罗,心中不平,成就了《离骚》;司马迁惨遭宫刑,饮辱含恨,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杜甫艰难苦恨,潦倒一生,四处漂泊,乃成诗中圣哲……‎ - 26 -‎ 他们都有着苦难的经历,心中不平,自然要鸣,便用文学的形式把苦难说出来。一桩桩,一件件,字字看来都是血,年年辛苦不寻常。也正因为此,作品才能够让人产生共鸣,流传后世而不衰,至今读来,仍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而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作品,随着历史的河流,大浪淘沙,都不知道流落到何处去了。正如杜甫所说“尔曹身与名俱灭”,而那些“不平而鸣”的作品却历久弥香,如同“江河万古流”!‎ 文学憎命达!我们当今多生活在幸福之中,少了那么多痛苦的经历,但如果动用我们的真情实感,我手写我心,也还是能写出动人的作品来的。(扈志强)‎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材料中引用大量的名言,是在说明一个道理:文学作品要真正“不平则鸣”。那么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不平”。“不平”往往指的是“牢骚不平”。什么人有牢骚呢?那就是生活不如意,命运多舛的人。他们的文学作品让人读来往往会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这和他们真实的人生经历有关。‎ 任务是:你是如何看待文学中“不平则鸣”现象的?请你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己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学习的认识与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何看待?要求我们一定要在文中明确自己的态度,你是支持还是反对,态度一定要明确。“根据上述材料”,也就是要扣住材料的中心立意。“结合自己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学习的认识与体验”,这句话非常关键,一定要结合在必修教材中的所学来证明你的观点。‎ ‎[立意]‎ ‎1、文章憎命达 ‎2、穷而后工 ‎3、苦难的经历是文学的财富 ‎4、字字看来都是血 ‎5、“强说愁”出不了好作品 ‎[素材]‎ ‎1‎ - 26 -‎ ‎、贤哲在当代不得志,不被容于世。其作品在当代也必不得志,难行于世。但是历史的发展决不会永远将真金埋没。综观古今文学史上的佳作大多是因不得志而激发起创作兴趣而终成千古流传之文的。‎ ‎2、就是从唐代文坛上的双子星座--“李杜”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穷而后工”的影子。假如说李白杜甫在政治上都一路坦途、春风得意,那文学史上很可能就少了两个大文学家。大家所熟知“文章憎命达”、“哀怨起骚人”即是二人对于这种复杂的人生体悟的精辟的概说。‎ ‎3、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4、孟郊一生运途多舛,早年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成进士,然一生沉于下僚,终贫寒至死。孟郊的一生,“拙于生事,一贫彻骨。裘竭悬结,未尝免眉为可怜之色”。他的许多诗歌本身就是对那种穷困生活境遇的真实写照。‎ ‎5、贾岛的经历与孟郊比较相似。早年为僧。后来到京洛认识了韩愈,遂还俗,举进士。但一生仕途坎坷,只曾做过长江主簿一类的小官。贾岛的诗歌里有求仕不遇的苦闷,但多的是安于自己荒凉寂寞的生活境遇。 ‎ ‎[结构]‎ 文章先以辛弃疾的一首词开头,引人入胜,恰恰用这首词阐明“不识愁者强说愁,识尽愁者叹凉秋”的道理,暗含了“不平则鸣”才能写出好作品的道理。‎ 然后用高中必修教材里的例子来印证“穷而后工”的说法。先是苏轼,后世李白。‎ 之后,又说高中课本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阐明他们都是有着不平凡的经历,才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这样增强了论证力量。‎ 最后,作者笔锋一转,联系现实,辩证地分析现在虽然没有那么多痛苦的经历了,但是只要有真情实感,还是能写出好作品的,升华了主题。‎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 - 26 -‎ 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 26 -‎ ‎ ‎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