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6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9课《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3首部编高一上
苏 轼 念 奴 娇 赤 壁 怀 古 看题目—— 怀古诗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 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 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 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 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 事,且多用典故,手法 委婉。 看作者——苏东坡 (1036——1101), 名轼,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 文学家,书画家,是第 一个用豪放评词的,词 开豪放一派。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 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 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 也很浓厚。 看作者——苏东坡 散文:唐宋八大家 诗歌:开创豪放词风 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 (fú )、蔡襄。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赵孟頫 韩愈,柳宗元和苏洵、苏轼、苏辙、王安 石、曾巩、欧阳修 21岁入京参加科举,从此名满天下,继而陷入变革派与 守旧派的政党之争,被变革派中的一些小人陷害。元丰二年 (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徐州调任湖州, 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也曾指 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 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 称"柏台"(bǎi )。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 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正直人士也仗义相救。宰相吴充直言:"陛下以尧舜为法, 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 苏轼何也?"已罢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 才士乎?"连身患重病的曹太后也出面干预:"昔仁宗策贤良归, 喜甚,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 而杀之可乎?" 写作背景 三苏: 苏洵、苏轼、苏辙 据苏轼狱友记载,在”乌台诗案“的审讯过程中,苏轼遭到了 非人的待遇“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从名满天下的 大学士,沦落至挨骂受辱的阶下囚,苏轼的内心要经受多少隐忍 和挣扎? 被贬黄州后,苏轼并未因此消沉,而是约朋友游览赤壁。“故国 神游”一番后,并未因周瑜的功成名就而自卑,而是得出千古风流 人物皆被大江淘尽,人生不过大梦一场,何不好好享受这无限的自 然?这种豁达的人生观,也是苏轼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可爱之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 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lǔ)故国神 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念奴娇.赤壁怀古 1、三国分别是哪三国? 知识竞猜 2、魏蜀吴的首领分别是谁? 3、周瑜是谁的手下? 4、除了貂蝉,三国还有哪些著名的美 人? 5、大小乔分别嫁给了谁? 6、赤壁之战是在哪两个国家之间展开的?孰 弱孰强?谁夺取了此战的胜利? 魏蜀吴 曹操、刘备、孙权 孙权 大乔、小乔 孙策、周瑜 魏国与吴国;魏国 军事力量强吴国胜 上阕主要 侧重: 侧重写景、叙事 整体感知 下阕主要侧重: 抒情 所见: 浪、故垒、乱石、惊涛 上片内容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拟人、夸张、比喻 所思: • (公瑾)婚姻美满 • 雄姿英发 • 自信破敌 下片内容 所叹: • (我)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 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对比 虚实结合 夸张 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为何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赤壁。” 从 “人道是,三国周郞赤壁”一句 可以看出,苏轼知道这并非历史上的赤 壁,至少他对此有怀疑,但文学与历史 毕竟不同,文学的真实不等于历史的真 实。当他站在波涛汹涌的长江边,感受 到天地的浩大与自身的渺小,再联想到 当时的处境,已经情难自已,故以此景 为依托,咏史抒怀。 乱:岩石山崖险怪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江水之汹涌 拍:惊涛力度之大 卷:波涛气势之大 气势磅礴 雄奇壮美 上片对赤壁之景的描绘中选择了哪些富 有表现力的词语?描绘了怎样的如画江山? 精读上片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文中 有何作用?它提示我们本词的上片与 下片分别写的是什么? • 承上启下,上片描写江山,主要是写 景;下片写的是豪杰,重点写人。 整体把握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小乔初嫁是哪一年? 真“风流”?真英雄 2、从词中看来是赤壁之战那一年 小乔貌美,公瑾英俊,加上周瑜相当年轻有为,他们之间的 故事被小说家、漫画家、导演编了又编。然而在历史上,周 瑜和小乔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 据《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 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 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并且周瑜纳小乔是在周瑜二十四五岁,即赤壁之战前十年。 作者在词中把纳小乔和赤壁之战写到了一起,其实并非我们 看到的爱情事业双丰收。 不仅如此...... 1、晋代裴启《语林》: 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 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 “羽扇纶巾”在三国中通常是谁的形象? 故“羽扇纶巾”一般指诸葛亮,本次中苏轼将诸葛亮的形象移 位于周瑜。有人说“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指诸葛亮借东风灭曹,实际上,赤壁之战时主力是孙吴, 周瑜是主角,刘备只是配角,诸葛亮并不在主战场。《三国 演义》里说诸葛亮借东风,只是对诸葛亮的神化与美化,其 实历史中并无此事。 据《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 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 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 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 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袁)胤代(周)尚为太守, 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 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 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 “今曹操新折衄(nǜ),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 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 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 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 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 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 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 有瑜风,早卒。 另外...... 赤壁之战是否真如作者所说“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之战,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周瑜可用兵力仅有三万, 三万抵抗八十万,可想而知这是一场怎样凶险、血腥的战 役。既如此,作者为何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呢? 面对如此危局,周瑜却能用仅有的三万人马,轻而易举 地战胜曹操八十万大军,更加突出周瑜的骁勇善战,足 智多谋和才华横溢。 因此,作者由赤壁壮阔的美景,想到被东去大江淘尽的千古英雄 人物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周瑜,由此可见,作者对周瑜这一江 东才俊的偏爱。那么, 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诸多的 英雄人物中,作者为何要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 自信乐观 神勇无敌 羽 扇 纶 巾 词人在诸多 英雄人物中歌颂 的是谁?周 瑜 项目 年龄 婚姻 34岁 46岁 功业未成 功成名就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东吴都督周瑜 苏轼 词人与周瑜对比: 外貌 职位 际遇 思瑜 叹己 怀古:借古人古事慨叹自身遭际 一、真名士,自风流 风流:本身有固定内涵,包括文采风流、高雅正派、才华出 众、不拘礼法、我行我素、放荡不羁等等。苏轼才华横溢,一生 参加无数名妓的宴席,十有八九都应艺人之请在披肩或香扇上题 诗。“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 这样的诗句,便是在宴会上应歌伎之请所作。 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苏轼都自然流露出一股名士风 流。 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魄失意是一 种现实,这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苏轼式的周瑜 苏轼是大学士,士林领袖,在文史哲书画等方面都有 很高的造诣,为何偏偏在写《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 把诸葛亮的形象移位于周瑜?把纳小乔的时间记错到十 年之后?把赤壁之战的紧张形势写的如此轻松愉快? 羽扇纶巾的儒生形象,佳人相伴的浪漫爱情,指点江山 的气定神闲,在周瑜身上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同时 也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东坡当年47岁,不但 无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因 而感慨万千。 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 对比,反衬 二、“风流”赋予新意 回想我们学过的诗词,哪篇作品出现了与《念奴娇.持 璧怀古》相似的风流?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者怎样写人生如梦的感慨?用原文 回答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洒酒入江,以 酒祭月,是希望 万古愁怀随江而 去。感慨和动作 中现出一种超脱 与旷达。 研究性问题: 体味诗人在充满磨难的人生际遇 中,发出怎样的感慨? 洒酒入江,以 酒祭月,是希望 万古愁怀随江而 去。感慨和动作 中现出一种超脱 与旷达。 (1)早生华发 (2)人生如梦 经历了很多磨难,对人生际遇充满无奈。 一是作者命运坎坷,恍若梦中;二是人生极其短暂, 纵是“千古风流人物”也都被“大浪淘尽。 (3)酹江月 江月永恒,人生短暂。苏轼为此感到悲哀,但苏轼毕竟 是苏轼,他并没有就此悲哀下去,笔锋一转,写”一尊还 酹江月“,将酒倾入江中,与江月同醉。 苏轼借此感慨,虽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但他面对 永恒的江月,并未悲叹,而是感悟出,要在有限生命中 尽情享用无限的自然美景,因此要”酹江月“。 白岩松: 做人,要有一种心理准备:历史 上见,时间上见,不能总是当下见。当你一 门心思,只想成为现实中的成功者,也许你 就会失去历史与时间。 千年之后,他的丰富与深沉,天真与质朴如 封存的醇酒,浓香醉人。也许正是一蓑烟雨铸 就了一个旷世奇才,一个士大夫心神向往的人 格典范,一个民间妇孺喜闻乐道的豪士雅客, 一个有着一颗刚直不屈执著风节的政客,一个 有着善于解脱的豁达胸襟的智者,一个有着一 副眼见天下午一个好人的善良心肠的天真稚童! 精 神 领 域 的 独 步 千 年 的 智 者 永遇乐 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整体把 握 写作背景 题材类别 表达技巧 典故 怀古词 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 对比 用典 虚实结合 实:眼前所见 虚:联想历史人物回 忆自己过去的经历 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写作背景 写于1205年任镇江知府时,时年66岁。两年后去世。 当时韩侂胄执政,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急于立一场伐 金大功。他想借用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1204年,辛弃疾被起用担任镇江知府。辛弃疾支持北 伐,但认为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然而韩侂胄 不仅不接受,反而对他产生疑忌,辛弃疾被调离镇江,后 来北伐失败。辛弃疾满怀悲愤写下了《永遇乐》词。 字词梳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里指英雄业绩,即英雄人物在历 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寻常巷陌:普通普通。。 金戈铁马:指代精锐部队。 元嘉草草: 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回头向北望。 赏 析 用 典 孙 权 刘 裕 刘 义 隆 拓 跋 焘 廉 颇 何 人 ? 何 事 ? 抒 发 了 作 者 什 么 样 的 情 感 ? 赏 析 用 典 孙 权 借古抒 怀 志在统一中国,有英雄业绩 对英雄业绩的仰慕, 恢复中原的雄心壮 志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据守江东,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 于建安十四年(209)在京口建都城,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 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 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是反映他光 辉功业的遗物。 刘 裕 借古讽 今 为恢复中原北伐,气吞万里 对南宋主和派的讽刺 赏 析 用 典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他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 荒僻小街巷。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 他曾两度挥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 刘 义 隆 借古讽 今 草率北伐失败 对想草率北伐的韩侂胄的警告 赏 析 用 典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宋文帝刘义隆(刘裕之子)。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 十七年(450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他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 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吓得宋文帝 亲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观望形势。北顾,宋文帝于兵败后写诗:“北顾涕交 流”。 “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封, 积土为坛于山上进行祭天,以示胜利。)宋文帝听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 “闻王玄漠陈说,使人有封狼居前意。” 拓 跋 焘 借古讽 今 入侵者却受后世百姓祭祀 对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振作收复中原的不 满 赏 析 用 典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祠: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字。他击败宋文帝,率军 追到瓜步山,即在现在江苏省六合县东南,在山上建立行宫,后来改 为祠庙,称佛狸祠。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曾驻扎在佛狸祠 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辛弃疾是以古喻今,用“佛狸 ”代指金主完颜亮。 神鸦社鼓:吃祭品的乌鸦和社日祭神的鼓声。说明中原人们已经 忘却战败的历史,竟在佛里祠前频繁地迎神赛社。 疑难句理解 后世的人们把历史上的入侵者的行宫误以为是一座福佑 人民的神庙,春秋祭祀。时代已冲洗掉民族耻辱的意义。 一 二 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振作恢复中原,再过几十年,恐怕南 宋朝廷也会在历史上消失,沦陷区百姓久而久之也会安 于异族的统治。 想到这些,辛弃 疾对南归后的四 十三年的经历感 到不堪回首。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登高望远,引出了对43年前的一段经历的回忆:在他 22岁时,曾经穿越战火纷飞的扬州古道,奔驰南下。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廉 颇 借古抒 怀 赵王派使者探望廉颇极力表现 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 不受重用、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赏 析 用 典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兵攻打赵 国,赵王有意起用,遣使问讯。廉颇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 以示能战。使者受廉颇政敌郭开贿赂,回来谎报赵王说:“与臣坐, 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罢。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传》、 赏 析 用 典 孙 权 刘 裕 刘 义 隆 借古抒 怀 借古讽 今 借古讽 今 志在统一中国,有英雄业绩 对英雄业绩的仰慕, 恢复中原的雄心壮 志 为恢复中原北伐,气吞万里 对南宋主和派的讽刺 草率北伐失败 对想草率北伐的韩侂胄的警告 赏 析 用 典 拓 跋 焘 廉 颇 借古讽 今 借古抒 怀 入侵者却受后世百姓祭祀 对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振作收复中原的不 满 赵王派使者探望廉颇极力表现 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 不受重用、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定义: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从而丰富 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作用:言简意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主旨 与《水 龙吟》 的比较: 手 法 同:①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 ②风格雄健、豪放 异:前期词多些昂扬、激愤,后期词多些苍凉、悲壮。 孙权、刘裕——南宋统治者 刘裕——刘义隆 用典 对比 拓跋焘是入侵者——受祭祀 辛弃疾有心抗金报国——当权者主和 赵王想起用廉颇——当权者不中用辛弃疾 总结 这首词借“怀古”赞扬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统 治者仓促北伐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不受 重用、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素 材 责任 执着 充分准备 沉潜积蓄 声 声 慢 【 宋】 李 清 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诵读全词,体会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 2、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 确把握“愁”之内涵。 3、重点掌握“过雁”、“黄花”“梧桐 雨”等意象。 【学习重点、难点】 1、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 情。 2、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 内涵。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 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 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 。宋代女词人, 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 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出 身名门,知书善文。18岁嫁给太学生赵明诚为妻,婚 后的生活美满,二人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读书品诗, 收集鉴赏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 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从此,李清 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他们一 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赵明诚染病身亡,留下李清 照孤苦伶仃一个人。 易安居士易安居士 婉约婉约 这期间她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大量书画、研 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凄惨, 尝尽了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和亡国之恨。 这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 她的词作一改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 凉、低沉之音,这首词就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 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 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 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 更深沉也更博大。 2、文体知识 婉约派:中国宋词流派,其 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 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 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 、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 彦、 等。 柳永柳永 李清照李清照 课前回顾 一、诗歌的抒情方式有哪些?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1)次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_ _________ 山顶千门次第开_________________ (2)将 最难将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数百之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状况、光景名词,状况、光景 动词,按顺序排列动词,按顺序排列 动词,调养动词,调养 动词,带领,率领动词,带领,率领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分44种,种, 分别是因事缘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分别是因事缘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 课前预习 1、仔细阅读本首词,说一说李清照的情绪如果用原 文中的一个词表达是什么?这种情绪包含哪些方面 ?(3分) 2、词中的主要意象都有哪些?(2分) ““愁愁””字,此处直接表达作者的愁绪包含字,此处直接表达作者的愁绪包含丧夫之痛、流离丧夫之痛、流离 之苦和亡国之恨之苦和亡国之恨 诗歌主要意象有: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诗歌主要意象有: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课堂部分】 【自主质疑】保持安静,独立思考探究问题,圈出 疑难,留待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探究一:开头七组叠字可否换成”寻觅、冷清、凄 惨”为什么?说说叠字有何修辞作用? 探究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 何是“淡酒?难道是李清照不胜酒力? 探究三:从”雁“、”黄花“、”梧桐雨“中任选2 个意象,联系所学诗文及导学案补充材料,小组讨论, 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探究四:既是“旧时相识”,“雁过也”为何还要 “伤心”呢?这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探究五:“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从结构和 情感上看,其作用是什么? 探究一:开头七组叠字可否换成”寻觅、冷清、凄 惨”为什么?说说叠字有何修辞作用? 不可以,使用叠字能渲染出凄凉、萧条的意境。不可以,使用叠字能渲染出凄凉、萧条的意境。 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动作动作————寻而不得、孤苦无依、若有所失寻而不得、孤苦无依、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冷冷清清————环境环境————毫无生气毫无生气、、肃杀凄清肃杀凄清 凄凄惨惨戚戚凄凄惨惨戚戚————心境心境————凄凉悲苦、凄然寡欢、惨然不乐凄凉悲苦、凄然寡欢、惨然不乐 叠字修辞结构上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叠字修辞结构上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具有音乐美、增强感情具有音乐美、增强感情 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这里淡酒是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这里淡酒是““愁情愁情””的象的象 征,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征,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 感受。一个感受。一个““淡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探究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 何是“淡酒?难道是李清照不胜酒力? 11、古代雁为信使,具有、古代雁为信使,具有““鸿雁传书鸿雁传书””之职,所以看到会想到之职,所以看到会想到 远方亲人,而此时此人孤苦伶仃,只身南迁,膝下荒凉,身远方亲人,而此时此人孤苦伶仃,只身南迁,膝下荒凉,身 负亡夫负亡夫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和亡国之恨,万千愁绪再也无人万千愁绪再也无人 可诉,其情可悲!可诉,其情可悲! 探究三:从”雁“、”黄花“、”梧桐雨“中任选2个意象, 联系所学诗文及导学案补充材料,小组讨论,说说词人是如何 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22、若黄花盛开、若黄花盛开————乐景哀情乐景哀情————反衬凄苦忧愁反衬凄苦忧愁 若花残叶败若花残叶败————以花喻人以花喻人————正衬凄苦忧愁正衬凄苦忧愁 结论:黄花即菊花,比喻憔悴的容颜结论:黄花即菊花,比喻憔悴的容颜, , 孤苦伶仃的晚境。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思,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用极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思,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用极 为简练的语言来勾勒事物,抒发情感。窗前的梧桐树飘下为简练的语言来勾勒事物,抒发情感。窗前的梧桐树飘下 几片枯叶,夜幕深深,小雨淅淅沥沥,一声一声,几片枯叶,夜幕深深,小雨淅淅沥沥,一声一声,““滴滴滴滴 答答答答””彷佛苍天也在忧愁哭泣。伤心凄苦如诗人,见此梧彷佛苍天也在忧愁哭泣。伤心凄苦如诗人,见此梧 桐,闻此细雨,更添愁情。桐,闻此细雨,更添愁情。 探究四:既是“旧时相识”,“雁过也”为何还要 “伤心”呢?这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雁雁”1”1、北雁南飞,点明时间、北雁南飞,点明时间““秋秋””,雁声凄切。,雁声凄切。————所见所见 所闻皆是悲凉之感。所闻皆是悲凉之感。 2、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是旧时雁是旧时 相识,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相识,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 睹物思人,不禁伤心。睹物思人,不禁伤心。————亡夫之痛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国破家亡之 苦苦 这句以口语化的朴素清新的语言,直抒胸臆,与前文照应。这句以口语化的朴素清新的语言,直抒胸臆,与前文照应。 诗人写愁多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繁复诗人写愁多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繁复 杂,仅用一个杂,仅用一个““愁愁””字难以言说,表面字难以言说,表面““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实际,实际 万般愁苦上倾泻无遗。万般愁苦上倾泻无遗。 探究五:“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从结构和 情感上看,其作用是什么? 【总结提升】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 愁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细雨 【当堂检测】 1、《声声慢》一词是通过 、 、桐细雨、 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2、“黄花”指的是什么花?“黄花”象征着什么 ? 晚风晚风 过雁过雁 黄花黄花 黄花指黄花指““菊花菊花””,,本词本词中象征着衰败的容颜和中象征着衰败的容颜和孤苦伶仃的孤苦伶仃的 晚境,菊花落满地晚境,菊花落满地””的惨淡情景依然令人心碎。离愁别恨对于的惨淡情景依然令人心碎。离愁别恨对于 人的折磨,政争的忧患给主人公所带来的体损神伤,超过风霜人的折磨,政争的忧患给主人公所带来的体损神伤,超过风霜 对对““黄花黄花””的侵袭,人比在秋风中枯萎的的侵袭,人比在秋风中枯萎的““黄花黄花””还要形销骨还要形销骨 立。立。 毛泽东的毛泽东的““战地黄花分外香后战地黄花分外香后””反其意而用之反其意而用之,借,借””黄花色黄花色 彩明艳,生命力顽强表现出革命志士矫健而充满生机,英姿勃彩明艳,生命力顽强表现出革命志士矫健而充满生机,英姿勃 发的万丈豪情。发的万丈豪情。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词; 2、完成《课时规范训练》相应部分练习; 【补充资料】 ““雁儿雁儿””过,人成各,心酸满腹无处诉说过,人成各,心酸满腹无处诉说 1、飞云过尽,旧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晏几道《思远人》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 ““黄花黄花””落,伤心昨,容颜易损欢情薄落,伤心昨,容颜易损欢情薄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宋代: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 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梧桐叶上雨,离人心底愁梧桐叶上雨,离人心底愁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