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阆中中学校2019年春高2018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卷面分5分,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元山水画经历了北宋(主要是前朝)、南宋、元这样三个里程,呈现出彼此不同的三种面貌和意境。 “无我之境”中的“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并不自觉意识到。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终于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从而这种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也就更为宽泛、广阔、多义而丰富。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便是这种优美的“无我之境”。它并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却通过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画的“无我之境”由于根本没有语词,就比上述陶诗还要宽泛。五代和北宋的大量作品,无论是关仝的《大岭晴云》,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董源的《潇湘图》以及巨然、燕文贵、许道宁等等,都客观地整体地把握和描绘自然,表现出一种并无确定观念、含义和情感,从而具有多义性的无我之境。 如果看一下南宋马远、夏珪等那许许多多的小品:深堂琴趣,柳溪归牧,寒江独钓……我们就会发现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正是它们的美学特色。它不再像前一时期那样宽泛多义,而是要求得更具体和更分化了。尽管标题可以基本相同,由画面展示出来的情调诗意却并不完全一样。应该说,比起北宋那种意境来,题材、对象、场景、画面是小多了,一角山岩、半截树枝都成了重要内容,占据了很大画面;但刻画却精巧细致多了,自觉的抒情诗意也更为浓厚、鲜明了。这是不是“有我之境”呢?是,又不是。相对于第一种意境,可以说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观念在这里有更多的直接表露。但相对于下一阶段来说,它又不是:因为无论在对对象的忠实描写上,或抒发主观情感观念上,它仍然保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 上述第二种意境可说是形似与神似、写实与诗意的融合统一,矛盾双方处在和谐状态中。但形与神、对象(境)与主观(意)这对矛盾的继续发展,在元代社会氛围和文人心理的条件下,便使后者绝对压倒前者而直接表露,走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极力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自然景物不过是通过笔墨借以表达“不能不尽”的主观心意罢了。“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这当然是标准的“有我之境”了,它开拓了宋元山水画中的第三种意境。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无我之境”中的“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就是说这 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 B. 五代和宋代的大量作品,如关仝的《大岭晴云》,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董源的 《潇湘图》等等,都客观地整体地把握和描绘自然。 C. 北宋山水画具有整体而多义、宽泛而不细致的特点;而南宋山水画注重艺术家主 观情感观念的直接表露,不注重客观写实。 D. 在第二种意境中形似与神似这对矛盾双方处在和谐状态中,但在元代走到与北宋 恰好相反的境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二段通过与诗的“无我之境”做比较,论证了北宋山水画的思想情感具有 多义而丰富的特点。 B. 文章分析了南宋山水画既是又不是“有我之境”,论证了南宋的山水画具有与“无 我之境”“有我之境”不同的风格,自成一种面貌和意境。 C. 文章论述了宋元山水画“无我之境”、从“无我之境”逐渐向“有我之境”推移 的“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有我之境”这三种面貌和意境。 D. 作者在论述这三种面貌和意境时,字里行间暗藏着自己的兴趣、倾向,指向偏爱 偏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我之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艺术家的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因 而作品的思想情感就更为宽泛、广阔。 B.由于引用的陶渊明的这几句话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通过自然景 物的客观描写,就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 C.元代山水画在元代社会氛围和文人心理的条件下,极力强调主观的意兴心绪,形 似与写实被放在次要的地位。 D.“有我之境”开拓了宋元山水画中的第三种意境,与上述北宋、南宋的两种意境 三分鼎足,各擅胜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0月9日,是第48届世界邮政日,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透露了一个重磅信息:“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连续三年位列世界第一;全球快递业务增长中,中国贡献了四成。”据了解,顺丰、中通等6家企业成功改制上市,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业务规模已进入世界邮政前三强,创造了中国服务业和世界邮政业发展的奇迹。不过,马军胜也指出:“随着中国快递业走向世界领先,我们更应正视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加快培育国际级快递品牌,打造中国快递企业的航母群。” (摘编自郭丁源《中国快递业还缺几个国际巨头》,2017年10月11日《中国经济导报》) 材料二: (数据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正式颁布实施,确立了快递服务业的法律地位。此法提出的“鼓励竞争、促进发展”原则,极大地释放了快递服务业的发展活力。同时,快递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另一方面,快递业给物流行业和众多关联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营收带动效应,数据表明,快递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巨大,较好地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随着快递行业体量不断增大,如何优化快递末端的“最后一公里”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中国邮政集团上海邮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周焕德看来,快递末端建设还存在不少的短板:“ 网点分布不均现象较为突出,末端网点建设水平不高;表现在标准不统一、配套设施不完备、功能分区不科学;快递企业对基层网点建设重视不够,对网点硬件建设和服务软实力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 (摘编自郭丁源《中国快递业还缺几个国际巨头》,2017年10月11日《中国经济导报》) 材料四: 日本快递企业只有21家,且每年快递业务量的92%都集中在大和运输、佐川急便、日本邮政三家快递企业,这些快递企业无论是从营业网点的深度、广度,还是企业的设施设备、各级转运中心都有很大规模,这为企业打造统一的、标准的服务质量,快速而高效干支线运行和一体化的管理提供了支撑保障。反观我国,几千家的快递公司,每一家的公司都小规模,快递行业的各种资源都碎片化,在这样的现状下要使整个行业高效、快速、低成本运行的难度很高。 在日本,日本邮政专攻普通邮件业务,大和运输等民营企业专攻小包裹业务,DHL等外资企业专攻国际包裹业务,佐川急便等物流企业专攻综合物流业务,整个市场是“差异化竞争、专业化经营、合作化发展”战略。从单个日本快递企业成长历程来看,其业务开拓也是一直专注于专业化方向的客户消费心理、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多样化、高质量的快递及相关的运输服务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以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及范围经济性效益。反观中国,数以千计的快递企业均提供标准快递服务,造成整个行业在价格上的肉搏,陷入“谁先涨价谁先死、谁不涨价谁等死”的怪圈。中国快递行业应充分挖掘快递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合理地细分市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挖掘行业新的赢利点。 (摘编自肖玉徽等《日本快递业现状对我国快递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4. 下列关于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连续三年位列世界第一,对全球快递业务增长贡献了四成。 B. 6家快递企业成功改制上市,中国邮政集团业务规模增大,成为中国服务业、世 界邮政业发展的奇迹。 C. 我国快递服务业的发展,有赖于法律政策的支持、与电子商务产业融合发展,解 决了我国的就业问题。 D. 中国快递行业在充分挖掘快递市场消费者的需求等方面,与快递业发展的先进国 家相比还有差距。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网点分布不均,末端网点建设水平不高,快递企业对基层网点建设不够重视,这 些都是我国快递末端建设的缺陷。 B. 我国快递业务收入增速以2012年为界呈现出不同特点,之前6年增速一直在提 高,之后4年则是有升有降。 C. 我国快递行业体量不断增大,已经解决了快递末端的“最后一公里”。 D. 中国快递企业专注于专业化方向快递服务,提高了企业的规模效益及范围经济性 效益。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快递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金陵,春帷掩映的绝代 余显斌 ①不用去金陵,一去一断魂。 ②金陵,就那些地名,都鸟语花香的,朱雀桥、乌衣巷、秦淮河、桃根渡……那不是地名,那是一首首隽永的诗。有人说,我打江南走过,那季节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这些地名,如果是女子,也一定有莲花一般的容颜,韵华永远,不会凋谢,不会在秋风中瓣瓣凋零,只会绝世独立,在灯火阑珊处,回眸一笑。 ③一切,在金陵,都是那么情意婉转,那么风流潇洒。当年的孙权,长剑一挥,在这儿筑下石头城,从此,一方绝世之地,就在历史深处诞生。周郎骑了青鬃马,得得而来,一把剑,一架琴,将江南风流,挥洒成一方儒雅的风景。周郎身边,总有小乔,眉眼一眨,迷醉整个江南,也迷醉了北国枭雄,以至于曹操横槊赋诗,驻马江边,旗帜蔽野,鼓声如雷,发誓要“铜雀春深锁二乔”,结果,在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样临风披发衣襟带春的男儿,和这样眉眼生花的女子,使得多少年后的大诗人亦向往不已,在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时,倾慕不已道:“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那不能忘却的李煜,是金陵的又一幅风景,他袍袖一拂,提笔填词,“别来春半,阶下落梅如雪乱”,或“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种儒雅,一种多情,一种水木清华,盛开成墙头雨里的一朵杏花,铺展成依约笛声下的月夜。金陵,是江南的一朵荷。金陵儿女,是荷花中洁净无尘的荷蕊。 ④那一轮月,照着扑打空城的寂寞浪潮,照着金陵周遭的绵亘远山。月下,秦淮河水一如千年,静静地流过,流过宋朝,流过大元,再流到明朝。月下的秦淮八艳,长袖在清冷的光中,舞成一片轻盈的云彩;腰肢如一片弱柳,在箫音里幻化为一片翠绿的珠帘。谁在江的那边高唱“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国家的灭亡,好像是红颜绿鬓的罪过,好像是朱唇柳腰的结果。当一声鼙鼓响起, 当大明朝灰飞烟灭时,当一群衣冠贵族屈下膝盖时,秦淮河边,一群纤弱的女子停止歌舞,站了起来。李香君一曲《桃花扇》,血如桃花,艳丽壮烈;柳如是劝夫殉国,性情如铁。如您不信,请问明月。而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依然月白如玉,依然月光如水。 ⑤金陵的山水,无论是“三山半落青天外”的空明迷蒙,还是“白下有山皆绕郭”的水光宛然,都是画里江山,水墨山水。山与水之间,是一群江南儿女,或“小鬟红粉薄,骑马佩珠长”,华美无边;或“水光兰泽叶,带重剪刀钱”,绮丽富艳;或“十骑簇芙蓉,宫衣小队红”,热闹非凡。因为是帝王都,这儿就有弦管之声,在月夜下悠悠回旋,在白净的水面上浮荡,飘向天边;就有歌舞翩跹的身影,在烛光之下摇曳生姿,花枝乱颤;就有歌喉婉转的采莲曲子,大珠小珠落玉盘,飘散在夜空里。因为是帝王都,这儿就有“雕栏玉砌应犹在”的楼台;就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无边美景,就有万千宫阙,宫女如花。因为是帝王都,这儿就有了日月更替,就有了刀光剑影,就有了千船竞发,就有了金戈铁马。 ⑥因此,金陵是一座儒雅的城,儒雅中有风骨,有个性,如百炼钢化绕指柔,如青花瓷中的釉色,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荷。金陵,是王羲之的书法,秀而有骨。金陵,是六弦琴上的曲子,优美中有铁骨铮铮之音。 ⑦金陵,若是人,在女子,为击鼓金山的梁红玉;若是男子,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陆游。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第②段运用通感、比喻和想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金陵地名的含义隽永、风 格独特、韵华永远,让人感受到一种出人意料的美。 B. 第④段前五句引用杜牧等人的诗句,又采用对偶、排比、反问的手法,形象地表 现了宏阔的时空及时代的巨大变迁,引发人深远的思考。 C. 第④段首尾呼应,以眼前的明月起,段尾又回到眼前的明月,以月之无情衬人之 有情,言浅而意深,形近而旨远。 D. 本文是一篇意蕴深厚的文化散文,有点题,有铺垫,有展开,有深入,有收束, 材料充实贴切,情感深沉浓挚,语言生动优美。 8. 作者是怎样展现金陵的“绝代”的?请从内容、结构、手法运用上简要赏析。(5分) 9. 有人认为,本文的题目可以改为“一去一断魂”,也有人认为原来的题目更好,你觉 得呢?请说明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太祖将迎天子。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后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吕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十三年春,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 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B.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 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C.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 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D.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 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武皇帝,是魏太祖曹操的谥号。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 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B. 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如孟子,名轲,字子舆; 有些名与字是相反相成的关系,如朱熹,名熹,字元晦;有些按照长幼排行的次 第取字,如孔子名丘,字仲尼。一般自称称名表示自谦,称人称字表示尊敬。 C. 孝廉:根据儒家的思想,汉代察举孝廉被确定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科目,孝廉 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D. 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古时常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 士曰卒,庶人曰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年少之时不为人们所重视,主要是因为他尚义任侠、放荡不羁,但是梁国桥 玄、南阳何颙二人却认为当时曹操非同常人。 B.曹操为官有方,而又不贪恋官职。在济南相职位上,全郡治理肃然;而董卓擅权 之后,想要重用曹操,曹操却改名换姓暗中离去。 C.曹操在乱世之中被反对董卓的盟军举荐为盟主,以奋武将军的名号率军讨伐。 D.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东平毕谌因为亲人被挟持而离开曹操,也没回到曹操 身边,后来曹操打败吕布生擒毕谌,又任命毕谌担任鲁国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5分) (2) 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浑将军出塞(节选) 高 适 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 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①破骨都②。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③未肯学孙吴④。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注】①[嫖姚]本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此指唐朝名将哥舒翰。 ②[骨都]本指匈奴左右骨都使,此指突厥将领。 ③[卫青]据史载应是霍去病。 ④[孙吴]孙子、吴起。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部属是善射的阴山健儿,坐骑是善跑的大宛名马,寥寥数笔烘托出浑将军的英发 雄姿。 B. 精良的马具,精美的战旗,丰富的作战经验,写出浑将军的忠勇义烈和赫赫战功。 C. 浑将军虽然骁勇善战,但是轻视兵法谋略,诗人用古人典故对此提出了委婉的批 评。 D. 边境形势紧急,浑将军毅然出征。刀鸣于匣正是他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心迹写 照。 15. 诗人是如何刻画浑将军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 改:“ , ”。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 情的句子是:“ , ”。 (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关雎》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读名著的时候,我常常在看上一页的时候,揣测下一页的趋势,它们经常同我的想象________。这种时候我会很高兴,知道自己碰上了武林中的高手。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记载着绝世的功法。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________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面前顶礼膜拜,我一次次在________的语言搭配之下惊诧莫名……我战胜自己的怯懦不断地阅读它们,勇敢地从匍匐中站起。我知道大师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注视着后人,他们虽然灿烂却已经凝固。他们是秒表上固定了的纪录,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横杆。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在较量中,我们蓬勃了自身,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共享,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你啪地合上书,( )。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 不论你读的是纸质书和电子书,真正的阅读要旨在于你从书中读到的内容是否能在生活中形成有用的养分。真正的阅读,可以在________的闹市,也可以在月影婆娑的海岛。无论周围有多少双眼睛,无论分贝达到怎样的嘈杂,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不论你读的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真正的阅读要旨在于你从书中读到的内容要能 在生活中形成有用的养分。 B. 不论你读的是纸质书和电子书,真正的阅读要旨在于你从书中读到的内容要能在 生活中形成有用的养分。 C. 不论你读的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真正的阅读要旨在于你从书中读到的内容是否 能在生活中形成有用的养分。 D. 无论你读的是纸质书和电子书,你从书中读到的内容能在生活中形成有用的养分 才是真正的阅读要旨所在。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一代先哲就被幽禁在里面 B. 就把精微广博的文化珍藏在里面 C. 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 D. 精微广博的文化就被珍藏在里面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大相径庭 耳濡目染 登峰造极 灯红酒绿 B. 大相径庭 潜移默化 无与伦比 灯红酒绿 C. 泾渭分明 潜移默化 登峰造极 纸醉金迷 D. 泾渭分明 耳濡目染 无与伦比 纸醉金迷 20. 下面是某中学写给家长的“成人礼”邀请函草稿,其在格式、内容、得体等方面共 有五处问题,请找出并修改。(5分) 尊敬的各位家长: “昨日垂髫,今朝成冠,君子淑女,美哉青年。温文尔雅,意正容端,胸怀家国,立地顶天。”在这美好的时节里,我校将于2019年1月20日早上9点隆重举行2019届高三年级成人礼,特邀各位家父家母一起见证孩子一生中重要而美好的时刻。 18岁,意味着长大,意味着感恩,意味着责任。成人礼是满18岁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重要仪式。在这个重要的成人仪式上,孩子需要您的参与,孩子需要您的见证。迈过成人门,感谢父母恩,孩子们将惠赠您一份精美礼物。 我们再次诚恳邀请您务必拨冗出席! 2019年1月10日 XXX中学 ① ② ③ ④ ⑤ 21.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基本 致。(5分) 例:“民以食为天”致力于物质文明建设,实现全民小康 词语: 生命 国家 民族 精神 政治 生态 “不学礼无以立”“万物与我为一”“行仁政民之悦之”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 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阆中中学校2019年春高2018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中)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A曲解文意,文中是“不是……,而是……”,表示转折关系,选项是“不是……,就是……”选择关系。B.扩大范围,文中“北宋”,选项是“宋代”。C项,“不注重客观写实”表述过于绝对。) 2.D(作者在论述这三种面貌和意境时,字里行间没有随自己的兴趣、倾向而偏爱偏好任何一种。) 3.B 强加因果。 4. C(曲解文意,原文“较好地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选项中“解决了我国的就业问题”。) 5.A (B项,据图表可知2008-2009年的增速是下降的;C项,无中生有,原文“如何优化快递末端的“最后一公里”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问题尚未解决;D项,张冠李戴,原文是“日本快递企业”“专注于专业化方向的客户消费心理、行为习惯”。) 6.①加快培育国际级快递品牌,打造中国快递企业航母群。②优化快递末端网络建设(或“优化快递‘最后一公里’运作模式”)。③整合行业内的资源,扩大企业规模,降低运行成本(或“加快行业兼并重组步伐”)。④细分快递市场,提高行业集中度,提供高质、差异化服务产品。 7.C解析“以月之无情衬人之有情”错,从第④段的描写来看,月是有情的,故作者说,“如您不信,请问明月”。 8.(1)结构上:由金陵风物引出金陵人物,进而挖掘金陵的文化内涵。 (2)内容(材料取舍)上:以与金陵有关的杰出人物为主,以金陵的风物景色为辅,表现了金陵深厚的文化内涵。 (3)手法上:大量引用古诗词,运用想象和各种修辞手法,使全文笼罩一层深厚的诗意,体现金陵的独特魅力。(1点1分,2点3分,3点共5分) 9.(示例一)我认为原来的题目更好。理由如下: (1)从内容上看,“金陵”点出写作对象,“春帷掩映的绝代”表现金陵的特点。 (2)从结构上看,总领全文。“春帷掩映”与下文所写金陵人生活的华美绮丽、热闹繁华形成呼应,“绝代”与下文所写的金陵的儒雅风骨呼应,形成严谨的整体。 (3)从艺术效果上看,体现了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对金陵的推崇。 (示例二)本文的题目可以改为“一去一断魂”。理由如下: (1)从内容上看,意图更为明显。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金陵给人的感受和影响。 (2)从结构上看,与开头呼应,又总领全文。“一去一断魂”与下文所写金陵地名,金陵儿女,金陵山水,金陵生活,时代更迭等内容相呼应。 (3)从艺术效果上看,“一去一断魂”显得更为含蓄,设置了悬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0. D解析 根据名词“大将军何进”“袁绍”“宦官”“太后”“进(何进)”“董卓”“卓(董卓)”“帝”“弘农王”“献帝”“京都”,虚词“与”“乃”“以”“为”“而”,再结合本句意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计划除掉宦官,太后不听建议,何进于是召见董卓,想要以此威胁太后。董卓到了之后就废黜皇帝为弘农王,而后推立汉献帝即位,于是京城出现大乱”,即可判断答案为D。 11.D 《礼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2. C(“曹操在乱世之中被反对董卓的盟军举荐为盟主”错,盟主是袁绍,而非曹操。) 13.(1)太祖(曹操)年少时机智警觉,有谋略,然而凭借勇力扶助弱小,帮助他人,放纵自己,不受约束,不从事正当的职业,因此世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任侠:凭借权威、勇力或财力等手段扶助弱小,帮助他人。放荡:古今异义,放纵,不受约束。未之奇:宾语前置,未奇之;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大意1分,5分) (2)太祖通过察举孝廉被推荐为郎(帝王侍从官的统称),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又升迁为顿丘县令,被皇帝征召授予议郎。(举:被推举,被推荐;除:授予官职;迁:升官;征:被征召。大意1分,共5分) 14.C(“轻视兵法谋略”“提出了委婉的批评”分析错误。“卫青未肯学孙吴”是说霍去病不拘泥于占人兵法,以方略为贵,衬托出浑将军的优秀品质和用兵的灵活。) 15.①侧面描写。诗歌并未直接刻画浑将军的形象,而是通过描写浑将军的部属、战马、军备、战功等,从侧面刻画了浑将军的英武与骁勇;②用典衬托。用霍去病、李广等古人事迹,衬托出浑将军身先士卒、精于谋略的形象;③环境烘托。以边境的紧急形势,城头悲凉的画角声和宝刀昼夜鸣响,衬托出浑将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大志。(每点2分,总分5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刻画人物形象,两大基本角度是描写与烘托。诗歌选段中对浑将军并未直接描写.而是从部属、战马、军备、战功等方面对浑将军进行侧面描写,并用霍去病和李广的典故来强化浑将军的形象;最后四句笔锋一转,以边境形势、城头角声、宝刀鸣响等环境因素来烘托浑将军即将出塞时的心情。) 诗意赏析: 《送浑将军出塞》是高适的一首送别诗。浑将军祖先即汉代匈奴浑邪王。诗歌节选部分着重刻画了浑将军的形象。诗人并不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以烘云托月的手法,渲染出浑将军的忠勇义烈和赫赫战功。开头三句,写浑将军的部属都是擅长骑射的“阴山儿” ,坐骑是一日千里的“大宛马”,马具精良,军旗猎猎,显示出他高昂的志气。后面三句,每句以一历史上的名将形象来烘托浑将军。“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大破匈奴(此喻哥舒翰),“骨都”指匈奴左右骨都使(此喻突厥将领)。“每”字,表明浑将军经常随哥舒翰出征,战功累累。此外,又以李广的体恤将士身先士卒,卫青的不拘泥于古人兵法,以方略为贵,衬托出浑将军的优秀品质和用兵的灵活。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写边境战况危急,“羽书”飞至,浑将军又毅然奔赴疆场,奋战不息。塞外的生活艰苦清寂,时而传来几声哀厉高亢的画角声。更增添了几分凄严肃穆的气氛。而诗人却以“宝刀”切望为国杀敌而昼夜鸣叫这一兀傲奇警的夸张想象,再一次形象地揭示出浑将军忠勇义烈的英雄本色。 16.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17. A(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用词不当,和“不论”搭配的应该是“还是”;一是一面对两面不搭配,应把“是否能在生活中形成有用的养分”中的“是否”去掉。) 18. C(根据文意,“他也不会恼”“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他”指的是“一代先哲”,先排除B、D;再根据陈述对象的一致,排除A。) 19.B(“大相径庭”指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好坏分明。“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登峰造极”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无与伦比”指没有能够比得上的。“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纸醉金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20. (1)缺少成人礼举行的地点,可在“9点”之后加上“在学校运动场”等字样; (2)“家父家母”改为“家长”; (3)“惠赠”改为“敬赠”; (4)“务必”不合邀请语体,应删掉; (5)落款处应该署名在上,时间在下。(5分) 21. “不学礼无以立”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撑起民族脊梁;“行仁政民之悦之”致力于政治文明建设,保障国家富强;“万物与我为一”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命质量。(5分) 22. (60分)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对于诗人来说,人生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也不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这首诗结尾两句,可谓全篇的诗眼,一经它的点化,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和盘现出。 这句诗具有很深的思想,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只要不违背自己内心的“愿”,那些名利都是不值得追求的.但是,我们也可以认为他是逃避,缺乏斗志。 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这两句说,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话,可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迹,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这是当时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时杜甫37岁,居长安。韦左丞指韦济,时任尚书省左丞。他很赏识杜甫的诗,并曾表示过关怀。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入京赴试,李林甫命尚书省试,对所有应试之人统统不予录取,并上贺朝廷演出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杜甫这时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落寞,想离京出游,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韦济告别。诗中陈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况,于现实之黑暗亦有所抨击。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意思是杜甫要上书皇上,使社会风俗恢复淳厚.这句诗告诉我们,一个人应当有理想,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出自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沧洲是指: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此句解读为:自己空有一身报国的热血,但却只能在这种滨水的地方隐居生活。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 如果说陶渊明见官场污浊而退隐保名节,陆游却不管官场对自己如何,始终要肩负责任,而不是要去过自己的逍遥日子.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南园十三首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男儿汉,就不能虚耗光阴,就当有壮志,有远大抱负,要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辛弃疾同陆游一样,也一生坚持抗金收复失地,但遭投降派排挤,未得重用,被迫隐居江西上饶.这首词表现词人暂时忘记烦恼,暂得闲适的快乐 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这首词告诉人们一个什么人生哲理呢?其实就是不要把生活中的得失看那么重,应当乐观些,超脱些。 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就是身体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理想,我的心哪是惩罚所能更改的!表现了屈原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现在,这句诗我们可以理解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信念的永恒坚信。 7句话有着各自的侧重,两两组合立意颇多,且大都有因果或对立关系.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重大抉择上的状貌,以及其分析能力、思想深度、行文气度和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并寻找诗句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立意上要有逻辑关联,自主组合立意。 以下参考立意: (1)①②句中蕴含的出世入世精神,谈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①⑦句中蕴含的在乱世中不同的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方式; (3)①④句可以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 (4)③⑥⑦句中面对现实挫折,陆游的无奈,苏轼的超然,屈原的抗争,谈谈诗人逆境中的高歌. (5)⑤⑥中辛弃疾和苏轼诗文中的“雨”给人带来的不同生活态度与思考. (6)结合以上诗句谈这些诗人身上所展现的中华民族的风骨,如陶潜保持心灵纯洁的美好人格,李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屈原为理想献身的精神等等. (7)看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带给他的感触与思考,而由此出发立意行文,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行历史分析,个性化地阐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存在问题】 1、忽略了作文要求。(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不提不引诗句,完全忽略作文要求; 只引用诗句,却不以此为基础立意;(没有明确的中心,没有吃透所选的句子,前后矛盾) 理解诗句意思和内涵胡乱生发,引用生硬(如③ ②) 不讲究引用诗句在文中的呈现方式(引用盲目堆积) 有同学引用偷换作者 2、忽略了作文布局(作文讲究起承转合) 作文有些随心所欲,走一步看一步,立意不鲜明,甚至自相矛盾。 开头不亮观点,盲目论证 结尾不注意扣论点、中心,随心所欲 3、忽略了作文形式美 书写潦草,又乱涂乱画现象,开篇就有病句,错别字。 题目随心而行,引用没有标点符号,题记格式依然不正确,论证段落冗长。) 退隐不可取,责任价更高 与陶渊明吟唱“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惬意相比,我更欣赏陆放翁自苦“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泣血.没有别的,只那一份担当责任的精神,便足够我辈楷模. 因为我坚信:退隐不可取,责任价更高! 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是那么的闲散,是那么的随意,确实是令人神往的生活,尤其在“二郎神”与“猪八戒”后代充斥的官场,要想保留一股清流而不被同化,似乎只有选择退隐南山一途.因此,我们得为陶渊明的选择送上一份激赏!“穷则独善其身”,这也符合儒家的处世之道. 然而,“穷则独善其身”,善则善矣,却似乎多了一丝柔弱与逃避,少了一点刚强与担当.匹马戍梁州的陆游一生遭尽朝中投降派小人排挤,“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可谓“穷”到骨里.但他始终以“塞上长城”自许,要肩负起收复中原的责任.“僵卧孤村不自哀,但悲不见九州同”,直到临死,也没有放弃抗金的夙愿,尽管夙愿未济,而这一份责任担当是何等悲壮与豪迈!它让南宋的天空多了一抹亮色,而且一直烛照后世直至今日.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形容枯槁,披发行吟泽畔的屈子,虽受尽小人折磨,而其“哀民生之多艰”的家国责任之心却从未变过.陆游“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担当精神,不正与屈子可昭日月的精神一脉相承吗? 陶渊明与屈原、陆游,同样置身小人当道的官场,且都无力改变现实,前者选择主动退避,后者尽管被贬谪但仍选择逆行担当,不忘家国,其境界孰低孰高,我们自能衡量. 身,可以被碾压;心,却要更坚韧! 心,即使已破碎;身,绝不能后退! 因为责任,因为家国!他们当仁不让! 人生多坎坷,命运也多舛,现实有时确让人很无奈.但是,在面对祖国与黎民遭逢灾难的时刻,个人的遭际算得了什么,岂能“躲进小楼成一统”? 古往今来,有无数前贤,无论他们的个人处境怎样,当国家多难之时,他们毅然肩起救国救民的责任:屈原、杜甫、陆游、文天祥、谭嗣同、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张志新、袁隆平、焦裕禄…他们为国为民,磨难备尝,却百折不挠,永不后退,甚至献出生命.试想,如果像他们这样的人,都如庄周、陶渊明、林和靖一样,一遭遇所谓治者昏庸、社会无道,便躲在山水田园或拽尾于途或拈花微笑或鹤妻梅子,我们的历史必然昏暗无光,我们的民族必然步履蹒跚!还能有当今祖国的崛起、人民生活的安康吗? 退隐不可取,责任价更高! 在民族复兴的火热年代,正是青春年华的我们肩负家国责任锐意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如果说你面对的现实很污浊,那你何不激浊扬清,擎起一面责任的大旗! 活出自己的风范 人是群居动物,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收回自己的想法来讨好他人。融入社会中便更是如此,渐渐的都没有了真性情。古人也是一样,但幸运的是,仍有一部分人在“世人皆醉”的情况下,扮演着我独醒的角色,他们有真性情,他们活出了自己的风范。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在说这句话时已是一名隐士。可想而知,在东晋那个崇尚华丽辞藻的时代陶渊明应该是不受欢迎的。且在当时,他早已厌倦官场,一心归田,最终活出了自己的风范。现实生活中,我们疲于拼命,为了得到名与利而不辞劳苦,最终名利双收而付出的代价是牺牲了自己的真性情。真正的成功者,只重于对自身修养的提高。就如鲁迅、齐白石等国学大家,对名利看的很淡,人生价值却很高,也活出了自己的风范。因此,无论环境好坏与否,我们都不能摒弃自己的真性情,要活出自己的风范。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苏东坡从风雨中领悟到的人生道理。是呀,面对人生百态,我们唯有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笑对困难,才能不怕风雨。苏东坡在经历了“乌台诗案”后,人生仿佛遭遇了滑铁卢。他也曾消沉过,但在无数次的磨练后,他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真性情,那就是乐观,笑看一切困难,这也使他活出了自己的风范。回归现代社会,一颗平淡的心,乐观的心态也是立足于社会的必不可缺少的东西。乐观,这种性情我们应该时刻持有,这种才能笑对人生百态,活出了自己的风范。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为了坚守自己的节操,宁“体解”也不愿改变自己的心智,为的也是活出自己的风范。战国后期的楚国,君主亲近小人而疏远像屈原这样的贤臣。屈原也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做一个“小人”苟且的活着,可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投江自尽,即可看出他多么有自己的风范。这种精神也极为后人所传颂,屈原也被后人尊敬。因为他活出了自己的风范。 拼搏固然重要,但也不能摒弃自己的真性情,要活出自己的风范。 无违心愿,笑迎晨曦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简简单单的一笔一划勾勒出了陶渊明随性而又充满理想的心态。“但使愿无违” 多么潇洒的人生!心愿,如同闪烁的银河边际,令一代又一代人为之着迷。 远大而又充满豪情的抱负是心愿;近处生活学习中的目标达成也是心愿;家人朋友的幸福也是心愿,它们都如此美妙而又充满吸引力,似是闪烁的星河若隐若现。而我们,是否能似陶渊明那样“衣沾不足惜”地奋斗来达到心愿呢? 抓住心愿,实现心愿。在许多人的眼中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是青春年华稍纵即逝,不是每一个载有机会的列车上都有你的座位,只有去奋斗去拼搏才能“使愿无违”,困难、挫折、那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过是使我们的衣服被沾湿的露水罢了。既然挫折如此渺小,那么心愿达成又有什么难的呢? 无违心愿,需要我们的汗水和泪水去浇灌生命之花,需要我们的热血和激情去铸造生命之巅。在人生的道路上,荆棘使人留学,但花香是追求,一点点伤痛又何妨?什么也阻碍不了我们又寻找心愿之花的芳香。那是灵魂的洗涤,充满希望的未来。 而在高三这条道路上浴血奋战的我们,更是需要陶潜这种不惜一切努力、去奋斗、去成功、去达成心愿的意志。高考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兵临城下、磨枪砺剑,只待沙场;我们闻鸡起舞,披星戴月,只待笑迎晨曦。正如苏东坡所言:“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豪气万丈的词句鼓舞了被挫折打败的脆弱的心,也照亮了处在逆境之中人的道路。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正如站起来了的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生产力低下”、“东亚病夫”是我们的代名词,而2017年的中国,在中国人民的努力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已经一步一步走向辉煌:中国的高铁技术,中国的航海技术,中国的航天技术......只要奋斗,只要努力,便可无违心愿! 努力造就实力,实力实现梦想。坚守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便可静待花开,笑迎晨曦。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级评分与标准 一等20 - 16 二等15 - 10 三等10 - 6 四等5 - 0 基础等级40分 内容20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一等20 - 16 二等15 - 11 三等10 -6 四等5 - 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发展等级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2.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4.材料丰富 5.形象丰满 6.意境深远 7.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8.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9.文句有意蕴 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 11.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 12.有个性特征 (一)基础等级(40分) 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内容项(20分)的重点是题意、内容。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误,或者不能佐证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 表达项(20分)的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但也要综合考量。 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除了在相应的等级上评分外,还可以考虑在上一等或下一等打分。 2.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原则上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给分,只能在三等或二等或四等给分。 (二)发展等级(20分) 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跨越基础等级的得分等级。 1.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可在二等给分。 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或二等给分。 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给分。 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1到2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 ⒀材料新鲜 ⒁构思精巧 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⒃有个性特征 二、关于作文的其他项评定 (一)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二)残篇评定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 参考译文 魏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汉代相国曹参的后代。太祖(曹操)年少时机智警觉,有谋略,然而凭借勇力扶助弱小,帮助他人,放纵自己,不受约束,不从事正当的职业,因此世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只有梁国桥玄、南阳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将要大乱(出现动乱的局面),不是闻名于世(没有治国之才)的人是不能拯救天下(拯救国家或挽救局势)的,能使天下(国家)安定的,大概只有您(就是您)了!” 二十岁的时候,太祖通过察举孝廉被推荐为郎(帝王侍从官的统称),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又升迁为顿丘县令,被皇帝征召授予议郎。 光和年末,黄巾军起事。太祖被授予骑都尉一职,讨伐颍川的反贼。后来又升迁为济南相,济南境内有十多个县,县官们大多迎合君主的内外亲族,贪赃受贿,行为卑污,名声败坏,于是太祖上奏朝廷免去其中八个县的县官;禁止断绝了过分的不合礼制的祭祀,为非作歹的人向外逃离,郡县之内都很恭敬。过了较长的时间,征召太祖为东郡太守;太祖没有前去就职,称病回到家乡。 金城边章、韩遂刺杀了刺史和太守后,发动叛乱,统率十多万人马,天下不安宁了。朝廷征召太祖为典军校尉。正赶上汉灵帝驾崩,太子继承皇位,太后上朝处理政务。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计划除掉宦官,太后不听建议,何进于是召见董卓,想要以此威胁太后。董卓到了之后就废黜皇帝为弘农王,而后推立汉献帝即位,于是京城出现大乱。董卓上表举荐太祖为骁骑校尉,想要跟他商计事情。太祖却改名换姓,暗中向东回归故里。 董卓于是杀掉太后和弘农王。太祖到了陈留,分散家中财物,来组织义兵,将要讨伐董卓。 初平元年春天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一个时间一同起兵,军队各有数万人,推举袁绍为义兵盟主。太祖以奋武将军职位行事。 建安元年春天正月,太祖军队到了武平,太祖将要迎接天子。汝南、颍川的黄巾军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人,各自率领数万人马,当初响应袁术,后来又依附了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伐并打败了他们,杀死了刘辟、黄邵等,何仪和他的手下也都投降了。天子封太祖为建德将军,升迁为镇东将军,封为费亭侯。天子授予太祖节钺,总领尚书省的事务,后来授予太祖大将军,封为武平侯。 当初,太祖担任兖州牧,任命东平的毕谌为别驾从事。张邈发动叛乱,他劫持了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太祖打算拜别遣还毕谌,说:“您的老母亲在张邈那儿,您可以离去。”毕谌磕头向太祖表明自己没有二心,太祖赞赏他,并为他流下眼泪。可太祖离开后,毕谌就逃回了东平。等到吕布被打败,毕谌被太祖军队生擒了。大家都为毕谌担忧,太祖曹操说:“这个人能对他的亲人孝顺,怎会不对君主忠诚呢!这正是我所需求的人啊。”于是任命毕谌担任鲁国相。 十三年春季,汉朝免去三公官职,设置了丞相、御史大夫。夏季六月的时候,任命太祖为丞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