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哈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学年第二模块 语文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3.本次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分值为150分。 I卷 表达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煤屑(xiè) 流纨素(wán) 班驳(bó) 敛裾(jū) 夹袄(jiā) 蓊郁(wěng) B. 弥望(mí) 潭柘寺(zhè) 霎时(chà) 伶娉(pīng) 吐哺(bǔ) 庐冢(zhǒng) C. 涸辙(hé) 明月珰(dāng) 房檩(1īn) 槌床(chuí) 癸丑(guì) 桂棹(zhào) D. 嘻游(xī) 廿四桥(niàn) 揠苗(yà) 媛女(yuàn) 纤细(xiān) 踟躇(zh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要做到正确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A项,“班驳”改为“斑驳”,“夹袄”读作“夹袄(jiá)”; B项,“霎时(chà)”读作“霎时(shà)”,“伶娉”改为“伶俜”; D项,“嘻游”改为“嬉游”,“踟躇(zhí)”改为“踟(chí)蹰(chú)”。 故选C。 - 30 - 【点睛】字音字形题: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2.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特朗普采取了一系列带有单边主义倾向的外交政策,不断对国际关系进行破坏。而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②目前,这两家馒头店都已改头换面,摆脱了脏乱差的加工环境,其中一家馒头店已符合发证条件,并顺利办理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③八百里沂蒙山水,永远是一块古老神奇的文化沃土,是一块神圣的红色土地。沂蒙山脉龙飞凤舞,景色壮美。沂蒙精神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④庙会位于城北的位置并且离着中心区挺远的,两人本应该坐车前去,不过他俩本就无事,所以安步当车,边走边聊。 ⑤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⑥早春天气,说变就变,暖空气还没待够就被一股新进来的冷空气推出去了,一曝十寒的天气让人始终难以摆脱严冬的纠缠。 A. ①③④ B. ①②⑥ C. ③④⑥ D. 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这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①危言危行:形容正直的言行。此处指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采取的错误做法,使用不正确。 ②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此处说两家店都摆脱了脏乱差的加工环境,这是实质性的改变,成语使用不正确。 ③龙飞凤舞:①山势蜿蜒雄壮。②书法笔势舒展活泼。此处形容沂蒙山山势,成语使用正确。 ④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做是坐车。此处说两人徒步去逛庙会,边走边聊,成语使用正确。 ⑤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此处形容社会生活画卷,成语使用正确。 - 30 - ⑥一曝十寒:勤奋的时候少,懈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此处形容早春天气,成语使用不正确。 ①②⑥使用都不正确。 故选B。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模仿秀现场,有一个小伙子 地模仿了小沈阳声音,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并且他的场外投票在所有选手中也最高,因此获得第一名。 ②有些网络流行语生命力极强,它们之所以能够 ,深入人心,在于兼具了有效、有用、有趣的属性。 ③这不是简单的回望,而是具有深意的梳理;也不是 式的巡视,而是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同行。 ④优秀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层面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是大家得以共同欣赏的基础。在文学全球化交流不断深入的今天,本土体验中的文化隔阂也无法 。 A. 绘声绘色 经久不衰 浮光掠影 消除 B. 惟妙惟肖 经久不衰 走马观花 消除 C. 绘声绘色 经久不息 浮光掠影 消释 D. 惟妙惟肖 经久不息 走马观花 消释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词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另外还要注意运用范围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偏重于讲述故事或描写场面。此处是有人模仿小沈阳的声音,应该选择“惟妙惟肖”。 经久不衰:形容事物经过很长时间仍保持旺盛状态。经久不息:持续很长时间而不停息。此处应是说网络流行语生命力极强,该选“经久不衰”。 浮光掠影:形容印象不深刻。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也说走马看花。此处形容“巡视”,应选“走马观花”。 消释:(疑虑、嫌怨、痛苦等)消除;解除。消除:使不存在;除去(不利的事物)。此处形容“文化隔阂”,应该选“消除”。 故选B。 - 30 - 【点睛】近义词辨析的方法:1、牢记搭配对象。有的时候,两个近义词之间的意义并无明显差别,但是搭配的对象全然不同,或者范围差异很大。比如“荣膺”的一定是较高规格的荣誉,“荣获”的对象就相对普通。2、去除同类项,就区别项加以组词区分。很多时候,两个近义词都具有相同的字眼,比如“遏止”和“遏制”。可以将相同的字眼,如“遏”去掉,就剩下的字眼组词,前者为“停止”,后者为“控制”。通过组词加以区分,对于大多数拥有相同字眼的近义词都是相当有效的辨析手段。3、寻找关键词中的反义词。有些近义词,比如“真谛”和“精髓”,一个强调的是“真”,一个强调的是“精”,这个时候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真”的反义词是“假”,“精”的反义词是“粗”,也就是说,一个探讨是真假问题,一个探讨的是粗精问题,讨论的问题不一样,语用环境自然也不一样。4、将两个字的词变成四个字的词。很多时候,像“钟情”、“包罗”这样的词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的时候反而容易看穿其本来面目。“一见钟情”仅指爱情,“包罗万象”则明示了“包罗”范围之广。面对这些犹抱琵琶半遮面、追求含蓄蕴藉的两字短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也是一种重要的辨析手段。总之,对于近义词辨析题,务必找到真正能将两个词区分开的点,这些点最好本来就生长在这些近义词上,成为我们在考场上推断出正确答案的线索,千万不能蒙混过关,使得本来区分就不大的近义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模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目前,云南省已经建成42万个“爱心水窖”,解决和改善了82.8万山区农村人口的用水困难和63.6万亩耕地的补充灌溉问题。 B. 据科学家观测,月球背面非常干净的电磁环境,是开展最前沿最高端的空间科学领域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研究提供了理想场所。 C.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拉拉•优素福•扎伊那为理想而矢志不移的奋斗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世界人民的心,甚至让人们为之唏嘘落泪。 D. “新生代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政府工作重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项,搭配不当,“改善”与“困难……问题”不搭配,将“改善”改为“解决”; - 30 - B项,“是开展…理想场所”与“为…提供理想场所”句式杂糅,造成主宾搭配不当,两种句式选择其一即可; D项,主语中途易辙,应把“自从”调到“新生代民工”前面,让句中的“各级政府”作主语。 故选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动物迁徙引发的疾病传播范围有限,影响也相对较小。医学专家认为,人类自身的活动才真正导致了“人畜共患疾病”的跨国界传播。 B. 把管理干部的一些规章制度和干部的思想道德公布出来,让广大群众监督,就可以达到以昭昭之理扬正气、以严峻之法惩腐败。 C. 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D. 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让13亿多中国人民惠及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也为全球人民带来新的福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B项,宾语残缺,“达到”的宾语没有,在后面加上“的目的”。 C项,搭配不当,“就任于”与“教授”不搭配,删掉“于”。 D项,主客颠倒造成不合逻辑,“让13亿多中国人民惠及互联网发展成果”应调整为“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 故选A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收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 , ?对此,他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由此形成风俗、风情、风致等。换言之,《诗经》之“风”,就是指各地区的“风俗习惯”。 A. 孔子在编集《诗经》时,如何将一部分诗选入“风”的呢? - 30 - B. 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 C. 在编集《诗经》时,孔子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编入“风”呢? D. 《诗经》中的部分诗,是如何被孔子选中并称为“风”的呢?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横线处的句子承上启下,后文的主语是“孔子”,从主语一致性的原则出发,排除D项;从内容上看,本段谈论的是用“风”来称呼部分诗歌的原因,而并非是《诗经》中诗歌选择方式或者选择标准的问题,故排除A和C两项。故此题答案为B项。 7.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 夜空有深邃灵魂,才能吸引星月;大地有慷慨的心肠,才能滋养草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自然向每个人敞开怀抱,我们总能在那里获得人生的启迪。 【答案】森林有无私的品格, 才能哺育万物 大海有宽广的胸襟 才能容纳江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和所给例句,从结构一致、修辞相同、意脉相承、内容相关、风格近似等角度进行仿写。解答此题应该先分析清楚例句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和拟人,句式为条件关系,前后句在内容上有包含关系。因此仿写的句中要用上合适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前后句是并列关系,构成排比。注意话题要一致、修辞要相同,句式要一致。其句式特点是:“表事物的名词+有+名词性偏正短语+才能+动宾短语”。比如可以仿写成:蓝天有深邃的灵魂,才能吸引星月;山峰有高昂的头颅,才能俯视原野。 Ⅱ卷 阅读题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发展 ①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二次元用户整体规模已经达到3.1亿人。“二次元”群体数量之大,使得“二次元”文化产品得以不断生产传播,“二次元”网络文化社区不断构建,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年“二次元”文化。 - 30 - ②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力通过动漫、网络小说、电影、COSPLAY、游戏等创作方式不断扩大,但同时,其中的一些不良思想也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挑战。“二次元”所具有的虚拟性使青年群体感受刭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开放”,其周围充斥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对青年群体的精神世界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部分青年甚至迷失自我,做出一些不道德或是违法行为,以至于成为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份子。 ③此外,一些青年长期在“二次元”世界中自我放避,一旦他们返回现实世界,可能会因价值观偏离、扭曲而遭受挫折和打击,甚至难以与现实世界相融合,导致青年群体人际关系的僵化与不和谐,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也给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④面对青年“二次元”文化存在的局限与弊端,我们应通过主动引导,助其确定正确的思想方向,从而达到良好的引导效果。 ⑤首先,我们应注重对青年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理解以及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中,逐步使青年“二次元”群体对主流价值观形成高度认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其次,不断丰富“二次元”文化的内涵。我们应鼓励青年群体在“二次元”文化作品的创作中,尝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通过“二次元”文化作品的创作,引导青年“二次元”群体找到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方向。最后,加强网络环境建设,营造积极正向的“二次元”网络文化环境,在网络中弘扬和传递正能量。 ⑥尽管“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在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当代文化的内涵。我们一方面要寻找“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共通之处,以此为连接点,加强对“二次元”文化中积极因素的传播。例如青年“二次元”群体所追求的“成长”“梦想”以及对真、善、美的坚持,与主流文化积极倡导的内容一致,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加深青年“二次元”群体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还要回应青年“二次元”群体的实际需求,增强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对其不良倾向及时进行纠偏,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 - 30 - ⑦当然,对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引导,需要全社会的持续关注和互动参与,只有建立协同合作的模式,才能提升对青年“二次元”群体的引导效果。每个家庭都应为青年“二次元”群体营造和谐的环境,在帮助这一群体积极排解压力与焦虑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科学引导,避免出现青年一味沉沦“二次元”世界的现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也应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宣传方式,不断向青年群体传播先进的价值理念与正能量。同时,政府也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加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治理和管控,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向理性、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形成表现在“二次元”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二次元”网络文化社区的构建这两方面。 B. 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影响体现为一些不良思想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给青年群体带来精神污染。 C. 青年“二次元”文化粘合了主流文化,需要找到两者的连接点来加强“二次元”文化中积极因素的传播。 D. 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积极正向的网络环境,应着力加强网络环境的治理与管控。 9.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主要论证“二次元”文化的虚拟性所带来的“自由”“开放”会给青年带来不良影响。 B. 文章第六段通过举例阐述了寻找“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共通性来加强其积极因素的传播的举措。 C. 文章重点论述科学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必要性,具体立论指向了庞大的“二次元”群体。 D. 文章论证了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并就参与的角色和做法进行论述。 10.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年长期沉浸在动漫、游戏中,自由假想且无拘无束,会迷失自我或影响身心健康,严重的会导致人际交往的障碍。 B. 在“二次元”作品中一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丰富“二次元”文化内涵,就与主流文化倡导的内容保持了一致。 C. 在对青年“二次元”文化进行引导时,家庭都应该在协同合作模式中扮演重要角色,承担自身应有的责任。 D. 青年“二次元”文化应被正确引导,学校可以对青年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 【答案】8. D 9. C 10. B - 30 -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以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曲解文意,“表现在”错误,原文为“‘二次元’文化产品得以不断生产传播,“二次元”网络文化社区不断构建,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年‘二次元’文化”。B项,缩小范围,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影响不仅有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弊端,更有丰富当代文化的积极作用。C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青年‘二次元’文化粘合了主流文化”的意思。故选D。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前半句“文章重点论述科学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必要性”错误,重点论述了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具体做法;C项后半句“具体立论指向了庞大的‘二次元’群体”也存在错误,具体针对的是青年群体。故选C。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B项,“一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丰富“二次元”文化内涵,就与主流文化倡导的内容保持了一致”过于绝对,原文为“不断丰富‘二次元’文化的内涵。我们应鼓励青年群体在‘二次元’文化作品的创作中,尝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引导他们认同主流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需审清题干,在理解题干的基础上,通过“圈点勾画”的方式在原文中标注选项的具体位置,然后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表述的差异,“去同存异”,通过排除法筛选出正确答案。另外,需要注意试题中经常会设置“强加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表述绝对”等陷阱,这就要求在答题时需要细心对比选项与原文,找出二者之间细微的差别。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腾格里 学群 ①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②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里走。就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那个世界远远地甩在沙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 - 30 - ③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两只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几样东西。面包、水和盐,人的生活,最基本的无非就这几样东西。几千年几万年,真正支撑起人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 ④晚饭之后,夜色渐渐从沙地的低凹处爬上来,漫过沙丘,将天空也浸入其中。这不是一般涂抹在物体上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满天星光在闪烁。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一齐拿到这里来闪耀。 ⑤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的高度。我仿佛是在地球的最高处,静静地、静静地面对浩瀚的星空。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来的就只有宁静,原来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 ⑥月亮升起来。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这轮月亮! ⑦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曾这样静静地面对。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辽阔的大地。月光就像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这喂养灵魂的乳汁! ⑧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我感到,我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都铺在你面前。你一动,就有一道逶迤的线条跟着你。你每走一步,都把沙漠、把大地的起伏、把遍地月光牵动。 ⑨在我驻足的沙丘上,月光显得特别明亮。明晃晃的沙地上,一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显得格外醒目,六条腿,每一条都拖着一道带痕。在我的眼里这就是一部沙之书,一部自然的圣经。在这里,一只虫子的吟咏,一缕风,一株草,还有这充塞天地间的宁静,都带着哲人的意味。 ⑩月亮是地球的一个梦,是人冻结在天空的一个梦。 - 30 - ⑪沿着沙地的起伏往回走,人类的世界在地平线以下闪烁。城市就像大地上吵闹的星群。我知道,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然后把袜子和鞋穿上,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我没有办法像那些甲虫一直生活在这里,不能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甚至不能像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不能留下,就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摘自《生命的海拔》,有删改) 【注】 腾格里: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和甘肃中部边境交界处,面积4.27万平方公里,为我国第四大沙漠。 1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身后的那个世界”是指喧嚣的物质世界,因此,“一切多余的东西”指的是存在于吵闹的城市中的物质的东西。 B. 第④段连用“爬”、“漫”、“浸”三个动词来写沙漠夜色渐渐加深的过程和个人的感受,形象生动,让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C. 第⑦段写月亮与无垠的宇宙相比虽然渺小,但它的光辉却可以照亮大地。作者借月亮表达对纯洁、质朴精神的追求。 D.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月光,突出了在宁静中,对大自然的永恒、人类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内涵丰富。 12. 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这“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3. 文章第⑪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1. A 12. ①我的童年记忆(“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②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③宇宙意识(“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④生命感受(“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 13. 答题要点:①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诅咒过的物资”); ②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像一匹骆驼”,“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我没有办法……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③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解析】 【11题详解】 - 30 -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A项,“指的是物质的东西”说法绝对化。从本文最后一段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看,作者倡导要抛弃的,不仅是物质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人灵魂深处的欲望。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文本结构,筛选重要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根据题干提示回到原文,按照层次逐层梳理与之相关的信息,然后按照要求进行概括。题目是,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这“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画线句处于文章中间,是关联前后两个语段的过渡句,因此可以推知,本题的答题区间主要是原文⑥⑦⑧段,考生应根据原文内容的不同,对这三段文字进行分点概括。 结合第六段“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可概括出“我的童年记忆”;结合“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可概括出“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结合第八段“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可概括出“宇宙意识”;结合“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可概括出“生命感受”。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概括分析能力。答题时,应先梳理全文结构,然后从每一段落层次中找出表露作者情感的句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解答本题,应在综合理解全文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对第⑪段的内容进行分类或分层,然后逐一概括层意,进而归纳作者的情感。从原文看,第⑪段可分三层,第一、二句承前过渡;第三至五句为第二层,主要表达作者的无奈和批判;剩下的句子为第三层,主要表达作者的渴望。 结合“我知道,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然后把袜子和鞋穿上,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可概括出“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 结合“我没有办法像那些甲虫一直生活在这里,不能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甚至不能像一匹骆驼”“不能留下就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可概括出“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 结合“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可概括出“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 30 -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古代诗文阅读(49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1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匪我愆期(拖延) ;②纵一苇之所如(到);③便可白公姥(告诉);④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南面);⑤举酒属客(劝酒);⑥如怨如慕(羡慕) B. ①不能喻之于怀(明白);②虽趣舍万殊(取向);③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④无与士耽(沉溺);⑤何乃太区区(真挚);⑥向之所欣(以前) C. ①悟言一室之内(面对面);②赍钱三百万(赠送);③固一世之雄也(所以);④足以极视听之娱(穷尽);⑤便言多令才(美好);⑥府吏见丁宁(拜见) D. ①有穴窈然(深远幽暗);②进不入以离尤兮(遭受);③忧心孔疚(很);④举手长劳劳(忧愁伤感);⑤酾酒临江(斟酒);⑥却与小姑别(退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如怨如慕,好像怨恨又好像眷恋。慕:眷恋。 B项,何乃太区区,你怎么这么愚拙。区区:愚拙。 C项,固一世之雄也,本来是一代英雄。固:本来;府吏见丁宁,府吏叮嘱我。见,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可译为“我”。 故选D。 15.下列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谢 谢家来贵门(辞别);阿母谢媒人(谢绝);多谢后世人(告诉) ②适 始适还家门(到);适得府君书(刚才);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B. ①相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及时相遣归(互相);悔相道之不察兮(察看) ②修 茂林修竹(高高的);况修短随化(寿命长);余独好修以为常(修身养性) - 30 - C. ①盖 盖音谬也(大概);盖其又深(大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覆盖) ②兴 夙兴夜寐(起身);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兴起);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引起) D. ①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何意致不厚(到达);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②道 有碑仆道(道路);何可胜道也哉(说);策之不以其道(规律、方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感以加深理解记忆。 A项,始适还家门(出嫁),词语的解释有错误。 B项,及时相遣归(我),词语的解释有错误。 D项,何意致不厚(招致),词语的解释有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一定要以熟悉课本为前提。课本的注释要认真看,课后的练习要认真做。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积累词语,并能举一反三,灵活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 16.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纵一苇之所如 ③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 ①徘徊于斗牛之间 ②不能喻之于怀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 ①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③其孰能讥之乎 D.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③相与枕藉乎舟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 A项,①动词,到、往;②动词,到、往;③代词,代上文内容。 B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在;③介词,被。 C项,①人称代词,他们;②人称代词,自己;③反问语气词,难道。 D项,①②都是助词,形容词词后,表“…样子”;③介词,相当于“于”,在。 - 30 - 故选C。 1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②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③死生亦大矣;④所以游目骋怀 B. ①齐彭殇为妄作;②泣孤舟之嫠妇;③顺流而东也;④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C. ①群贤毕至;②西望夏口;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D. ①而其见愈奇;②则其至又加少矣;③火尚足以明也;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现象。辨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成分分析,就是把句子的成分先画出来,然后看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A项,①意动用法,以……为伴侣;②名词作动词,环绕;③形容词作名词,大事;④使动用法,使……开阔。 B项,①意动用法,把……看做一致;②使动用法,使……哭泣;③名词作动词,向东进攻;名词作动词,喝酒。 C项,①形容词作名词,贤人;②名词作状语,向西;③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④名词作动词,命名。 D项,①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②动词作名词,到的地方;③形容词作动词,照明;④使动用法,使……错误。 故选A。 【点睛】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 18.下列选项中,对所给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不吾知其亦已兮;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3)引以为流觞曲水; (4)仰观宇宙之大; (5)当其欣于所遇; (6)死生亦大矣; (7)苏子与容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8)月出于东山之上; (9)凌万顷之茫然; (10)何为其然也; (1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 (13)而又何羡乎; (1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15)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30 - (16)此余之所得也; (1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A. (1)(10)(11)/(2)(5)(7)(8)(12)(14)/(3)(4)/(6)(9)/(13)/(15)(16)(17) B. (1)(10)(11)/(2)(5)(7)(8)(12)(14)/(3)(4)(6)(9)/(13)(15)(16)(17) C. (1)(10)13)/(2)(5)(7)(8)(12)(14)/(3)/(4)(9)/(6)(15)(16)(17)/(11) D. (1)(10)(13)/(2)(5)(7)(8)(11)(12)(14)/(3)/(4)(6)(9)/(15)(16)(17)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由于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古代汉语中存在与现代汉语整体不同或有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就是所谓的文言特殊句式。它包括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要解答此类型的题,要在积累的基础之上,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与现代汉语句子的差别所在。 (1)(10)(13)为宾语前置句;(2)(5)(7)(8)(12)(14)为状语后置句;(3)省略句;(4)(9)为定语后置句;(6)(15)(16)(17)为判断句;(11)被动句。 故选C。 【点睛】文言句式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作“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作“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19.下列选项中,文化常识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代开始被尊为经典,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雅”为宗庙祭祀的乐歌。 ②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游玩,以祈福消灾。《兰亭集序》中“修禊事也”就体现了这样的一种风俗。 - 30 - ③社日,农家祭祀谷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社日这一天,农民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祀谷神。 ④乞巧节,又称七夕,在农历七月七日晚,穿着新衣的妇女们向织女星乞求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诗句“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就描写出乞巧的场景。 ⑤孝悌,指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它作为实行“仁”的根本。《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的表达也体现了它的地位。 ⑥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根据搭配的种类分为太牢、少牢,少牢只有猪、羊。由于祭祀者和对象的不同,牺牲规格也不同,诸侯祭祀一般用少牢。 ⑦稽首,古代“九拜”礼中最隆重的拜礼,行礼时,施礼者跪地后头要至地停留一段时间,只能用于臣子拜见君王时,官僚间的拜迎、拜送则行顿首礼。 ⑧座次,古代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官高为尊居上位。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叫作“南面”。 A. ①②③⑤ B. ①④⑤⑥ C. ②④⑥⑧ D. ②③⑦⑧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①“‘雅’为宗庙祭祀的乐歌”错,“雅”为宫廷乐歌;③“祭祀谷神的日子”错,社日为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⑤“孝悌,指孝顺父母,尊敬长辈”错,孝悌指孝顺父母,敬重兄长;⑦“只能用于臣子拜见君王时”错,稽首不只用于臣子拜见君王时,子拜父、拜天地等也可以用。 故选C。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不忧,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初补保义郎,绍兴二十七年登第,调金华丞。治县豪何汝翼,械请于郡,编隶他州,邑人慑服。除永州通判。郡岁输米,倍收其赢,民病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除知开州。开州俗鄙陋,不忧为兴学,俾民知孝义。民绝斗争,夜户不闭。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转夔州转运判官,开人数千遮城门,不得行。改成都路转运判官。 - 30 - 适岁饥,不忧行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比至,下令曰:“米至矣。”富民争发粟,米价遂平。唯朱氏独闭籴,邑民群聚发其廪。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不忧躬视,操板筑,绳吏以法。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以籴余米发卒运之。朝廷命不忧摄制司。初,官兵败,前制使遣人赂奴儿结以和。不忧曰:“奴儿结,吐蕃小族也,今且和,若大族何?”不听。居官所至有声,立朝好言天下事。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帝可之。既嘉其忠谅,每宴禁中,帝与之饮酒,顾谓皇太子曰:“此贤臣也。”不忧性笃孝,生七岁,遭父北迁,每思慕涕泣。不忧以文行训勉族属,荐其秀杰者,奏新学宫,增广弟子员。置自讼斋,使有过者读书其中,人人感励。淳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七。赠开府仪同三司,封崇国公。 (节选自《宋史·赵不忧传》) 20.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①不忧为兴学,俾民知孝义 ②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B. ①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 ②而在廷交执不可 C. ①比至,下令曰 ②比冠,博通经史 D. ①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 ②属文日数千言 2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 B. 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 C. 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 D. 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 2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忧无畏果敢,严厉惩治豪强。他担任金华丞,惩治土豪何汝翼,将其刑拘后押送到州府衙门,最终使其被其他的州所编管,当地人因此畏惧折服。 B. - 30 - 不忧移风易俗,受到百姓拥戴。他治理开州,开办学校,百姓得以知晓孝义,开州民俗焕然一新;他离任开州之时,百姓挡住城门来表达不舍之情。 C. 不忧明辨是非,遇事思虑深远。起初官兵战败,前制使以贿赂敌方首领的方式求和,他不同意前制使的做法,认为讲和的对象应该是大族而非小族。 D. 不忧关心族人,注重文行教化。他训勉族人,举荐其中的杰出者,请求开办新的学校;设立自讼斋,让有过失者在那里读书,人人受到感动和激励。 2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岁饥,不忧行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 (2)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 【答案】20. D 21. D 22. C 23. (1)适逢饥荒年份,不忧前往泸南,借入五万缗官钱,派吏人分别买进粮食。(2)不忧让朱某抵罪,没收他的米,把抢米者处以黥刑,百姓于是安定。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俾”的意思都为“使、让”; B项,“交”的意思都是“共同、皆、都”; C项,“比”的意思都为“等到”; D项,①“属”为“嘱咐、吩咐”,②“属”为“写”。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永康军每年治理都江堰,用笼子盛石头形成石蛇阻断江水,用以灌溉数州田地。吏人盗钱,减少劳力,堰未成而塌,农田发生水灾,所以多次闹饥荒。其中,“堰不固而圮”不可分,“圮”的意思是毁坏、坍塌,陈述的对象是都江堰而不应是农田,排除BC - 30 - 项;“故”应属下文,“所以”的意思,应该引导后面表示结果的分句,排除A项。 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讲和的对象应该是大族而非小族”错,原文的意思是“现在尚且讲和,那对大族怎样办”,没有认同与大族讲和的意思。 故选C。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适”,适逢;“贷”,借来;“官钱五万缗”,定语后置;“分”,分别;“籴”,买米。(2)“抵……法”,抵罪;“籍”,没收;“黥”,处以黥刑;“盗”,劫掠,抢劫;“遂”,于是,就。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30 - 赵不忧,字仁仲,是嗣濮王赵宗晖的曾孙。不忧最初补了保义郎官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及第,调任金华县县丞。他惩处县里土豪何汝翼,给何汝翼加上刑具送到州衙,编管到其他的州,当地人于是畏惧而折服。不忧任永州通判。州中每年交米税,成倍收取所应负担的粮食,百姓为此感到痛苦,不忧跟太守讲了,减少所收的数目。长官下文书令不忧审查靖州的案件,不忧查出冤枉的有数十百人,靖州人感激他。授任开州知州。开州民俗鄙陋,不忧为他们办学,使人民懂得孝义。人民没有了争斗,夜不闭户。各司共同举荐不忧,把他比做古代循礼守法的官吏。不忧转任夔州转运判官,数千开州人挡住城门,不忧不能前行。改授成都路转运判官。适逢饥荒年份,不忧前往泸南,借入五万缗官钱,派吏人分别买进粮食。等到米到了,不忧下令说:“米来了。”富民争着卖粮,米价于是平稳。唯独朱某不卖出米,当地民众成群聚集打开他的粮仓。不忧让朱某抵罪,没收他的米,把抢米者处以黥刑,百姓于是安定。永康军每年治理都江堰,用笼子盛石头形成石蛇阻断江水,用以灌溉数州田地。吏人盗钱,减少劳力,堰未成而塌,农田发生水灾,所以多次闹饥荒。不忧亲自察看,操板修筑,把吏人依法惩处。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叛,制司调兵前往戍守,吩咐不忧提供军粮。按以前的典章制度,富人出粮,而穷苦人家出劳力运到边境。不忧说:“百姓吃不饱,不可以打扰。”把买入米多余的部分派兵运去。朝廷命令不忧代理制司。当初,官兵战败,前制使派人贿赂奴儿结求和。不忧说:“奴儿结,是吐蕃小族,现在尚且讲和,那对大族怎样办?”没有听从。不忧做官所到之地方有名声,在朝喜好谈论天下事。当时,有普通百姓上书狂妄,多数被判罪,不忧说太上皇帝不对进言的人施加罪名。皇帝认可了他的建议。皇帝又赞赏不忧忠诚信实,每次在宫中宴饮,皇帝与他饮酒,皇帝回头对皇太子说:“这是贤德的臣子。”不忧秉性十分孝顺,七岁时,遭逢父亲北上入金国,不忧经常因思念而哭泣。不忧用学问道德训勉同族的亲属,推荐那些优秀杰出的人,他上奏开设新的学校,增加弟子人数。设立自讼斋,让有过失的人在里面读书,人人受到感动和激励。淳熙十四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封崇国公。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① 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②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③余春。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初期。②梅子:果梅树结的果,成熟于夏季。③殿:殿后。 2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第一句紧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中的“满”字传神地写出了雨后蛙声传布之广。 B. 颔联中“真一梦”写出了海棠花踪迹难觅,短暂易逝,其中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触。 C. 第四句交代梅子已经成熟,“新”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也寄予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D. 颈联用语精微蕴藉,“闲挑菜”、“不见人”等内容,含蓄地传递出作者此时的心绪。 - 30 - 25. 诗歌中作者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24. C 25. ①拟人,“殷勤”、“独自”“殿”等词语赋予木芍药以人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木芍药善解人意,延续春光的感激与赞美;②对比,木芍药与上文的海棠对比,突出了作者的惜春、伤春之情及自己仕途不顺的伤感之情。答出一个方面即可。③细节描写。“闲挑菜”这一细节描写,传递出了作者内心的百无聊赖。④融情于景。大雨过后,浮萍聚合在一起,池塘中蛙声阵阵。海棠花已没了踪迹,只剩芍药独自绽放。作者通过这一冷寂寥落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失意伤感⑤比喻。作者将海棠花期的短暂比作一场幻梦,以此寄予了人生如梦般短暂、虚幻的感慨。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也寄予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错,“梅子欲尝新”,说明春天是一去不返了,没有“乐观旷达”。 故选C。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比喻修辞首先指出本体喻体,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一二句写雨晴。“雨过浮萍合”,“过”、“合”二字,恰切地写出了大雨初晴的景象。雨后青蛙叫得特欢,“蛙声满四邻”的“满”字,是传神之笔。三四句写春光已失,“海棠真一梦”,经过大雨的摧残,海棠花已落尽;梅子成熟于夏初,“梅子欲尝新”,也说明春天是一去不返了。作者通过这一冷寂寥落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失意伤感。 比喻。“海棠真一梦”,是写海棠花已“纷纷”落尽,像梦一样难寻其踪影。作者将海棠花期的短暂比作一场幻梦,以此寄予了人生如梦般短暂、虚幻的感慨。 细节描写。“拄杖闲挑菜”——活画出了他那闲得无聊的神情。 - 30 - 对比。“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与“海棠真一梦”形成对比,赞牡丹情意恳切深厚,还在凭一己之力极力挽留春天,而海棠却早已纷纷凋落了。对比突出了作者的惜春、伤春之情及自己仕途不顺的伤感之情。 拟人。最后两句以牡丹花(木芍药)在春末的独自开放,反衬百花凋零,春光已失。“殷勤”“独自”“殿”等词语赞牡丹情意恳切深厚,表达了诗人对木芍药善解人意,延续春光的感激与赞美。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2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认为婚后生活错不在己,于是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谴责男子没有准则,反复无常,感情不专。 ⑵《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静下心思考过后,痛斥男子任何事物都应该有个限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的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 ⑸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赤壁赋》中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诗篇,即文中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 ⑻越陌度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短歌行》) ⑼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其一)》) ⑽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答案】 (1). 士也罔极 (2). 二三其德 (3). 淇则有岸 (4). 隰则有泮 - 30 - (5). 亦余心之所善兮 (6). 虽九死其犹未悔 (7).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8). 谣诼谓余以善淫 (9). 寄蜉蝣于天地 (10). 渺沧海之一粟 (11). 诵明月之诗 (12). 歌窈窕之章 (13). 同心而离居 (14). 忧伤以终老 (15). 枉用相存 (16). 契阔谈 (17). 暧暧远人村 (18). 依依墟里烟 (19). 或因寄所托 (20). 放浪形骸之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罔、淇、隰、蛾眉、谣诼、蜉蝣、沧海、、暧、骸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四.作文(60分) 27.阅读下面的寓言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非洲草原上的尖毛草,是非洲大地上生长的最高的毛草之一,有“草地之王”的美称,但是它的生长过程十分怪异。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人们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那段时间,草原上的任何一种野草,长得都要比它旺盛,没有人能看出尖毛草会是今后的“草地之王”!但在半年后,在雨水到来之际,尖毛草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向上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它便会长到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尖毛草其实一直在生长,但它不是在长身体,而是在长根部。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尖毛草的根部长得超过了28米,无声无息地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一棵草,竟然有28米以上的根茎,这是多么罕见的现象。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一寸高”不可怕 在植物的世界里,我最佩服的恐怕就是那非洲大草原上的尖毛草了。 这尖毛草是非洲大草原上长得最高的草,但这“最高”不是轻易得来的,据说在最初的半年里,它矮得可怕,只有“一寸高”,引不起任何人的注意,默默无闻地存在于那非洲大草原上。但这不代表尖毛草永远就是这个样子,在这半年的时光里,它始终如一地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扎根、扎根、再扎根。把根须扎到地下28米处,让自己的根基牢牢的,让自己的步履坚坚的。这样“雨水一旦到来”,尖毛草便像施了魔法一般,只要三五天,三五天足够了,尖毛草快速生长,一跃成为一两米高的伟岸身躯。 - 30 - 是啊,“一寸高”不可怕,梦想助我施魔法。脚踏泥泞也不可怕,从这泥泞中走出一位大科学家才让人敬佩,才让人钦慕;身躯矮小也不可怕,克服自身劣势扬眉世界乒坛才让人由衷而生仰视的敬意;身体残疾疼痛难忍也不可怕,坚守一份信念,让伟大的地坛升腾起一颗文曲星,才让人永远牢记他这个世上永恒的笑容。是啊,无数的事实证明,当初的“一寸高”并不可怕,只要胸中有个美好的梦想,只要心中存在一个宏图大志,只要情感的窖池中还有那温存的大爱,我们就可以在那“雨水”到来之际,一跃而起! 然而,在现实生活的这片土壤中,总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陪伴在我们身旁。渴望一夜暴富者有之;梦想一朝闻名天下知者有之;渴求瞬间由丑小鸭变为白天鹅者有之;甚至出卖良知,出卖灵魂以求得某种人生改变者亦有之。他们没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的只是心浮气躁的游踪不定;他们没有兢兢业业打拼人生的根基,有的只是两眼空洞满脑子皆为空想的做派;他们没有积淀资本,蓄势待发的虔诚与决心,有的只是啃老不成反怨老的恶习丛生。本身“一寸高”不可怕,怕的是你没有平时的积淀,没有扎根土壤的切实行动,没有敢于冒尖的雄心壮志。这样,即使“雨水”来了,你也难以成长为大草原上的骄傲。 是啊,“一寸高”不可怕,让我们积蓄力量,让我们修学储能,让我们脚踏实地,待到“雨水”到来时,笑傲草原自有我! 是啊,“一寸高”有什么,愿你摒弃浮躁,愿你刻苦自励,愿你兢兢业业,待到“雨水”到来时,你也一定能成为人间的一株尖毛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从尖毛草的成长经历来看,可以得到两点人生启示: 其一是成功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刻苦的忍耐。一位著名作家说过:“伟大的作品都是在坚持中完成的”。的确,我们的理想需要坚持,需要一种长期的坚持,这坚持的过程也是一个刻苦忍耐和等待的过程。马克吐温说过这样一句话:“信仰是可以创造奇迹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总得有个目标,有点理想和信念,有点精神和追求,其实这些都挺容易的,就像每个人都会向往自己理想生活一样。但是,确定目标容易,但要排除现实的干扰却难。因为现实中有着那么多的诱惑,人的欲望不断膨胀,多数人耐不住寂寞,守不得清贫,于是患得患失,积极追求着感官的刺激和物质的享受。真正甘于守拙的人不声张,宛如尖毛草一般,默默积蓄,等待时机成熟,断然出击,毫不犹豫。成功就在这种艰难而刻苦的忍耐和等待里。 - 30 - 其次是厚积才能薄发。厚积薄发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厚积”如蜂之酿蜜,蚕之吐丝,是山之峰、刀之刃,没有厚积,怎能薄发?尖毛草之所以在短短几天内能迅速成长,根本原因就是积累深厚。为这地上一米多至两米的长,尖毛草付出了至少是十四倍的努力。这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一分辛劳,一分收获”,这是一分收获,十四分的付出。 许多奇迹好像是在一夜之间爆发的,感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比如竞技场上常常冒出些黑马,给人以措施不及之感,让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但如果对那些奇迹追根溯源,你就会发现,无论奇事还是奇人,在奇迹发生之前,都已经有了很深厚的根基,都早已为奇迹的发生作了充分准备,或者潜心钻研,或者忍受万般艰难,或者十几年如一日重复同样的工作。而这些人们往往是很难看到和了解的,所以,黑马们才产生。殊不知,成功都绝非一日之功,它是有基础的。可见,人无论做什么, 打好基础十分重要。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下工夫,积蓄力量,养精蓄锐,当自己根基的稳固性远远超过别人时,奇迹同样会发生在你的身上。 由此看来,人对成功的期待不可急功近利,对目标的追求非一时之功,对信仰的坚守不是一日之事。生当谨记,厚积才会薄发! 人生之累在于付出少,期望回报多;而人生之理则在于付出多,期望不高,在于长期坚持,在于克服困难,在于经受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参考立意: 1、要有日后的发展,必须有今天的积累; 2、不应该担心今天默默无闻的积累,只要有了丰厚的积累,今后就很可能会有丰硕的果实; 3、不应该轻视今天默默无闻的人,更应该看到他们没有表现出来的内在潜力; 4、打好基础,厚积薄发; 5、坚持和忍耐,奠定成功的基石; 6、甘守寂寞,蓄势待发。 结构示例:题目是《“一寸高”不可怕》,开头分析材料,内化所给材料,让材料有你的思想。以科学家钱学森、乒乓皇后邓亚萍、残疾作家史铁生为例进行排比,从正面进行论证;运用排比式语句,反思现实中的种种现象,一气呵成,从反面论证。每一个论证结构结尾都不忘扣住材料进行分析。结尾表雄心和希望:愿你摒弃浮躁,愿你刻苦自励,愿你兢兢业业,待到“雨水”到来时,你也一定能成为人间的一株尖毛草! 素材积累: 1 - 30 - 、巴西的火红花也有尖毛草的特征,起初它小得可怜,只有拇指那么大。长在地里几乎不被人发现,只有它的主人能够找到它。它从春天就这么丁点儿大,生长八个月,还是那么丁点儿大。但一进入十月,它也像中了魔一样,一天扩展三米。几天的时间,它的枝叶便把一亩地长满,满眼的火红花开得极为旺盛。这景象让许多人错愕不解。 只有研究人员知道,火红花在八个月的时间里,都是在努力长根部。它的根,就像一棵大树那样壮,有三十厘米粗,令人难以想象。火红花的根基长得如此强壮的时候,便在几天内爆发能量。因此,了解它的人种火红花时,一亩地只种一颗,因为它会在最灿烂的季节里,长成花中之冠,开出一片耀眼的火红。 世上有许多所谓的奇迹,很像是在一夜之间爆发的,来得迅猛异常,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但如果追根溯源,你就会发现,无论是奇事,还是奇人,在奇迹问世之前,背后都已经有了很深很深的根基,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早已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人无论做什么,打好根基才是根本。世上本没有魔法,刨开泥土,看那些超群植物的根,你就会发现到奇迹的所在! 老老实实去下功夫,默默的去积攒能量,在不声不响中去养精蓄锐,当你的根基远远超过别人时,奇迹同样会发生在你的身上。 2、根壮草才美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于她现时的明艳,却不知当初她的芽儿浸透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每一株草,都被冠以高度的标尺,我们却总是看不到搏击黑暗的根须;每一次成功,都被染上金色的光晕,我们却总是看不到其后的阴影。夯实基础、向下扎根,才能长出茁壮的花草、持之以恒、努力无言,才能收获香甜的果实。 向下扎根能实现生命的价值。荒漠无边,一棵叫骆驼刺的小草挺立着,它植株矮小蔓延出深深的根须。没有养分没有水,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它活了下来,成为黄沙漫漫中的一抹绿色。向下再向下,根须在向黑暗前行,草儿便向光明迈进。因为努力,所以活着;因为扎根,所以坚强。骆驼刺完成了它的使命,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也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同样,这种向下扎根的精神与决心能使人越走越稳、越飞越高,去挑战生命长途的跋涉,完成人类探索的险行。 - 30 - 努力扎根能展现人性的美丽。还记得那尊清雅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用她残缺的身体演绎了最完美的舞曲。她面对的是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但她不放弃,努力扎根,十年如一日。最终,她用至善至美的舞姿呈给我们一场心灵的洗礼,如同观音大士金光四射,普渡众生。她不怕疼、不怕苦,上天给了她不公平,她却以微笑洒遍人间。努力无言,铸就一个人的灵魂;坚持扎根,造就至高无上的真善美。每个人都能在巩固根基时回望过去、审视自我,唤起内心最纯真的美好。强基固本,是民族的脊梁。往事越千年,从以火击石到知礼晓义,从大合之邦到战乱纷袭,从愚昧落后到顿悟觉醒,华夏子孙前仆后继,抵挡硝烟、抵抗外侮,救亡图存于水火之中。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屹立千年不倒,强基固本,才让这个泱泱大国走过历史兴衰、沧海沉浮,挺起脊梁。殊不知,若当时的中国人民没有为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中华民族又能在风雨飘摇中走过几个春秋? 根系是基础,向下扎根能实现生命的价值;根系是保证,努力无言能找是人性的光辉;根系是支柱,能撑起一个民族的兴旺。或许,环境恶劣到我们无法接受;或许,考验残酷到我们无法面对;或许,责任沉重到我们无法承担。但,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放弃。在生活中,只有默默地强基固本,才能厚积薄发、冲破困难,触摸到成功的天空。 根壮草才美。 3、给春天设计未来 春天里不要做秋天的梦,在明媚的春天里埋下理想的种子,用最诚恳的态度耕耘,才不失为上上策。扎实的打下根基,是为未来积蓄力量的明智举措。 非洲尖毛草,在成长的初期,半年才长了一寸高,而雨季来临时,却疯长至两米多高。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它有根基啊,在雨季未来之前默默扎根,悄悄成长,隐藏实力,而兩季到来之时,才将所蓄力量迸发出来,用先前深埋的根疯狂的汲取雨水,准备成就它的辉煌。毛尖草,一株渺小的毛尖草,用它最扎实的态度,最诚恳的心,将理想深埋,在成功前的暴风雨来临之时,它,收获了成功,变成了参天的巨人。 扎实的打下地基,远比空想那飘渺的楼阁来的实在。古印度有一个富人羡慕他人的三层豪宅,于是他便请来工匠建房,但两日后他瞧见工匠在打地基时,他便说了一句令人捧腹至今的话;何必打地基,我要的是三层楼。这个故事至今已不再可笑,可是每每读来,总会让我深思,其实地基也是人生的地基,在打好地基,夯实基础之前,从何来谈梦想与理想,没有基础的梦想,就是无资本的空想、幻想。人要学会在扎实作业中求真务实,从而进步,只有这样,人才会在一步步的悄然中走向成功,拥抱成功。 与人生的地基不同,平常的为人处世也是一样。做学问需要扎实务真,这样才会学的巴金的淳真,否则便混入网络文坛,染一身污气;做人需要扎实学习,有谈吐口才,这样才会谈笑有鸿儒,否则便混迹于街口妇人群中;演员需要扎实的苦练基本功,才有十年磨一剑的辉煌,像千手观音一样赢的人们阵阵喝彩。当今的社会风气需要扎实,稳健,GDP的增长需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否则,风一吹,便如美国经济泡沫一般,烟消云散了。 春天与秋天之间间隔一个夏天,正因为有了这个沉甸甸的季节,所以我们才必须从现在开始,端正作风,扎实作业,以求取的成功那温柔的芜尔一笑,成就青史。 向下,了飞得更高 - 30 - 【点睛】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平时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呢?思辨能力直接反映一个人的认识水平,是合格中学生必备的素质。我们可以在写作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形成以下十种辨证分析能力:①矛盾分析;②现象与本质分析; ③数量与质量分析; ④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⑤因果分析;⑥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⑦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⑧内容与形式分析;⑨内因与外因分析; ⑩纵向与横向分析。 - 30 - - 30 -查看更多